CN221400932U - 曲轴、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曲轴、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400932U CN221400932U CN202323339894.0U CN202323339894U CN221400932U CN 221400932 U CN221400932 U CN 221400932U CN 202323339894 U CN202323339894 U CN 202323339894U CN 221400932 U CN221400932 U CN 2214009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oil groove
- crankshaft
- shaft section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96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曲轴、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其中,曲轴包括分别与副机架、主机架以及动涡旋盘组件相配合的三个配合轴段,曲轴设有中心油孔;至少与动涡旋盘组件相配合的配合轴段的外周壁设有出油孔、第一油槽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油槽,出油孔连通中心油孔与第一油槽,第一油槽沿曲轴的轴向延伸,第二油槽与第一油槽呈夹角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对配合轴段与相应的配合部件之间的配合面进行润滑,以提升润滑作用,减少磨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曲轴、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涡旋压缩机中通过在曲轴上设置供油通道将油池内的润滑油输送到相关运动零部件之间进行润滑,以减少各零部件运行时的磨损。
然而,当压缩机低频运行时,由于曲轴旋转速度较低,曲轴供油通道内部的油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较小,供油量较小,容易导致曲轴与相关配合部件(例如动涡旋盘组件、主机架或者副机架等)之间润滑度不够,造成磨损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曲轴,旨在提升压缩机内曲轴与相关配合部件之间的润滑作用,降低磨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曲轴,包括分别与副机架、主机架以及动涡旋盘组件相配合的三个配合轴段,曲轴设有中心油孔;
其中,至少与动涡旋盘组件相配合的配合轴段的外周壁设有出油孔、第一油槽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油槽,出油孔连通中心油孔与第一油槽,第一油槽沿曲轴的轴向延伸,第二油槽与第一油槽呈夹角连接。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油槽沿所述配合轴段的周向延伸设置。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油槽的深度尺寸自靠近所述第一油槽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第一油槽的一端减小。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油槽具有与所述第一油槽连通的起始端和远离所述第一油槽的终止端,所述第二油槽自所述起始端至所述终止端呈弧形延伸。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起始端和所述终止端分别与所述配合轴段的圆心的连线的夹角为a,满足:30°≤a≤150°。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曲轴的轴向上,所述第一油槽的高度为H1,所有所述第二油槽的总高度为H2,所述出油孔的直径为D,满足:1.5D≤H2≤2/3H1。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曲轴的轴向上,所述第一油槽的高度H1,所述第二油槽位于1/5H1至4/5H1之间。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油孔设于所述第一油槽的中部,所述第二油槽与所述出油孔连通。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槽的深度为L1,所述第二油槽与所述第一油槽连通的一端的深度为L2,满足1.5L1≤L2≤1mm。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与所述动涡旋盘组件相配合的所述配合轴段为偏心轴段,所述偏心轴段的外周面沿周向分为承载区域和非承载区域,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第二油槽均设置于所述非承载区域。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配合轴段的外周壁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油槽,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油槽沿轴向间隔分布。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与所述主机架相配合的配合轴段为主轴段,所述主轴段的外周壁均设有所述出油孔、所述第一油槽以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油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油池;
主机架,设于所述机壳;
副机架,设于所述机壳;
压缩机构,包括相配合的动涡旋盘组件和静涡旋盘组件,所述动涡旋盘组件设于所述主机架上;以及
上述的曲轴,所述曲轴包括副轴段、主轴段以及偏心轴段,所述副轴段与所述副机架配合,所述主轴段与所述主机架配合,所述偏心轴段与所述动涡旋盘组件配合;所述中心油孔连通所述油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涡旋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曲轴包括分别与压缩机的副机架、主机架以及动涡旋盘组件相配合的三个配合轴段,曲轴设有中心油孔,至少在与动涡旋盘组件相配合的配合轴段的外周壁上设置出油孔、第一油槽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油槽,出油孔连通中心油孔与第一油槽,第二油槽与第一油槽连通,从而在压缩机运行时,油池内的油能够依次通过中心油孔、出油孔输送到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中进行储存。当曲轴的供油量下降时,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内储存的油仍然能够有效对配合轴段与相应的配合部件之间的配合面进行润滑,以提升润滑作用,减少磨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曲轴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图1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为图3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曲轴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曲轴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涡旋压缩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曲轴100,如图1和图8,应用于涡旋压缩机,涡旋压缩机包括与曲轴100相配合的副机架、主机架300以及动涡旋盘组件410,其中副机架用于支撑曲轴100的下端,主机架300用于支撑曲轴100的上部,动涡旋盘组件410与曲轴100上端的偏心轴段连接,通过曲轴100旋转带动动涡旋盘组件410相对于静涡旋盘组件平动运动,实现对冷媒气体吸气、压缩以及排气的功能。
曲轴100在旋转时会与副机架、主机架300以及动涡旋盘组件410发生相对运动,通过曲轴100内的供油通道将机壳200油池内的油输送到相应的配合位置进行润滑。但是当压缩机低频运行时,曲轴100转速较低,润滑油所受到的离心作用较小,可能供油不足,存在曲轴100与相关配合部件之间润滑度不够造成磨损,基于此,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曲轴100,旨在可以提升压缩机内曲轴与相关配合部件之间的润滑作用,降低磨损。下面针对该曲轴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曲轴100包括分别与副机架、主机架300以及动涡旋盘组件410相配合的三个配合轴段(副轴段130、主轴段120以及偏心轴段110),曲轴100设有中心油孔101;其中,至少与动涡旋盘组件410相配合的配合轴段(至少偏心轴段110)的外周壁设有出油孔102、第一油槽103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油槽104,出油孔102连通中心油孔101与第一油槽103,第一油槽103沿曲轴100的轴向延伸,第二油槽104与第一油槽103呈夹角连接。
本实施例中,曲轴100的中心油孔101与机壳200内的油池连通,配合轴段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出油孔102、第一油槽103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油槽104,出油孔102连通中心油孔101与第一油槽103,从而当曲轴100旋转时,油池内的油能够通过中心油孔101输送到出油孔102处,通过出油孔102流入到第一油槽103和至少一个第二油槽104中,以对配合轴段与相应的配合部件之间的配合面进行润滑。
可以理解的,第一油槽103和第二油槽104不仅起到油路通道的作用,还起到存储润滑油的作用。当压缩机高频运行时,曲轴100高速旋转,供油通道内的润滑油受到的离心作用较大,此时从出油孔102出来的油能够更加顺畅充分地进入第一油槽103和第二油槽104中,对相关配合面进行润滑,同时第一油槽103和第二油槽104内还可以存储润滑油。当压缩机低频运行时,曲轴100低速旋转供油量下降时,由于第一油槽103和第二油槽104内存储有润滑油,则依然可以对配合面进行润滑,保证配合轴段与相应的配合部件之间的润滑作用,减少磨损。
第一油槽103沿曲轴100的轴向延伸,例如可以由配合轴段外周壁上切边形成,可以理解的,第一油槽103能够增大配合轴段旋转时的单位油膜面积,从而增大配合轴段与相应的配合部件之间的润滑面积。第二油槽104与第一油槽103呈夹角连接,则第二油槽104的延伸方向至少具有沿配合轴段周向的分方向,那么当曲轴100旋转时,第二油槽104内的润滑油能够更加容易顺着曲轴100的旋转而流动,更加有利于形成油膜,提高油膜承载能力,减少磨损。在实际应用时,第二油槽104可以与第一油槽103呈锐角连接或者直角连接或者钝角连接等等。
可以理解的,相比于单独只设置第一油槽103或者单独只设置第二油槽104的方式来说,本实施例中在配合轴段的外周壁设置第一油槽103和第二油槽104,既能够提升配合轴段的外周壁处的供油量,又能够提升配合轴段的外周壁处的润滑面积以及油膜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三个配合轴段中副轴段130、主轴段120以及偏心轴段110沿曲轴100的轴向从下向上依次分布,则可以理解的,副轴段130距离机壳200底部的油池最近,偏心轴段110距离油池最远,那么相比较而言,在压缩机低频运行时,偏心轴段110可能相比于其他轴段处的润滑度更加不足。因此,本实施例中至少在偏心轴段110的外周壁上设置出油孔102、第一油槽103以及第二油槽104,以提升偏心轴段110与动涡旋盘组件410之间的润滑度。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是单独偏心轴段110的外周壁上设置出油孔102、第一油槽103以及第二油槽104;或者也可以是偏心轴段110和主轴段120的外周壁上均设置出油孔102、第一油槽103以及第二油槽104;或者也可以是偏心轴段110和副轴段130的外周壁上均设置出油孔102、第一油槽103以及第二油槽104;或者还可以是副轴段130、主轴段120以及偏心轴段110的外周壁均设置出油孔102、第一油槽103以及第二油槽104。其具体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做限定。
在实际应用时,出油孔102的具体结构可以不做限定,出油孔102可以是径向油孔或者倾斜油孔或者S型油孔等等,只要能够将中心油孔101内的油输送到配合轴段的外周壁的第一油槽103内即可。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成型工艺的难度以及供油效率等因素,出油孔102采用径向油孔。
可以理解的,第二油槽10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设置为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等等,其具体的数量在此可以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曲轴100包括分别与压缩机的副机架、主机架300以及动涡旋盘组件410相配合的三个配合轴段,曲轴100设有中心油孔101,至少在与动涡旋盘组件410相配合的配合轴段的外周壁上设置出油孔102、第一油槽103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油槽104,出油孔102连通中心油孔101与第一油槽103,第二油槽104与第一油槽103连通,从而在压缩机运行时,油池内的油能够依次通过中心油孔101、出油孔102输送到第一油槽103和第二油槽104中进行储存。当曲轴100的供油量下降时,第一油槽103和第二油槽104内储存的油仍然能够有效对配合轴段与相应的配合部件之间的配合面进行润滑,以提升润滑作用,减少磨损。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以及图4,第二油槽104沿配合轴段的周向延伸设置。
通过将第二油槽104沿配合轴段的周向延伸,使得第二油槽104的延伸方向与曲轴100的旋转运动方向一致,那么当曲轴100旋转时,第二油槽104内的油更加容易在配合轴段的外周壁上形成油膜,以提升配合轴段与相应的配合部件之间的润滑度,降低两者之间的磨损。
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是第一油槽103与第二油槽104的端部连接,此时第二油槽104以第一油槽103为起始端朝远离第一油槽103的方向延伸,润滑油从第一油槽103朝远离第一油槽103的方向流动;或者可以是第一油槽103与第二油槽104的中部位置连接,此时润滑油可以朝第一油槽103相对两侧的方向背向流动。其第一油槽103与第二油槽104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作为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图3以及图4,第二油槽104具有与第一油槽103连通的起始端104a和远离第一油槽103的终止端104b,第二油槽104自起始端104a至终止端104b呈弧形延伸。
本实施例中,第二油槽104的起始端104a与第一油槽103连通,终止端104b远离第一油槽103,如此设置,相比于环形油槽的方式,能够保证配合轴段的结构强度,防止在高速运转过程中变形甚至被折断。
此外,相比于将第一油槽103与第二油槽104的中部位置连接的方式来说,本实施例第一油槽103与起始端104a连接,能够使得润滑油的流动方向与曲轴100旋转方向一致,从而能够避免出现润滑油的流动方向与曲轴100旋转方向相反而造成较大阻力的情况。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定义起始端104a和终止端104b分别与配合轴段的圆心的连线的夹角为a,满足:30°≤a≤150°。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的夹角a可以表征第二油槽104的延伸长度,夹角a越小,第二油槽104的长度越小,夹角a越大,第二油槽104的长度越大。基于此,该夹角a的角度尺寸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若夹角a过小的话,第二油槽104的长度过小,则可能起不到好的存储润滑油的效果以及起不到较好的提升润滑作用的效果;若夹角a过大的话,第二油槽104的长度过长,则可能对配合轴段的结构强度造成影响,导致其强度较低容易变形甚至折断。因此,本实施例将起始端104a和终止端104b分别与配合轴段的圆心的连线的夹角a设定为满足30°≤a≤150°,保证好的润滑效果的同时,能够保证配合轴段的结构强度。
在实际应用时,起始端104a和终止端104b分别与配合轴段的圆心的连线的夹角a可以选用30°、40°、45°、50°、60°、70°、80°、90°、100°、105°、120°、125°、130°、140°或者150°等。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5,与动涡旋盘组件410相配合的配合轴段为偏心轴段110,偏心轴段110的外周面沿周向分为承载区域和非承载区域,第一油槽103和第二油槽104均设置于非承载区域。
可以理解的,偏心轴段110与动涡旋盘组件410配合,需要带动动涡旋盘组件410偏心平动运动。偏心轴段110的承载区域为载荷区域,非承载区域为非载荷区域,承载区域的载荷大于非承载区域的载荷。可以理解的,偏心轴段110的旋转中心相对于偏心轴段110的圆心朝向一侧偏移,偏心轴段110的外周壁相对远离旋转中心的区域为承载区域,偏心轴段110的外周壁相对靠近旋转中心的区域为非承载区域。若将第一油槽103和第二油槽104设置在承载区域时,可能会导致承载区域的面积变小,导致面压过大,而引起摩擦及可靠性恶化等问题,并且,由于第二油槽104是横向延伸,则可能会引起承载区域裂开或折断的风险。因此,本实施例将第一油槽103和第二油槽104均设置于非承载区域,则对偏心轴段110的强度影响较小,同时能够对非承载区域进行润滑,并且随着偏心轴段110的转动,润滑油能够顺着偏心轴段110的外周壁进入到承载区域的间隙内进行润滑,从而使得偏心轴段110的外周面与动涡旋盘组件410的内周面的各个区域都能够得到较好的润滑。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5,第二油槽104的深度尺寸自靠近第一油槽103的一端至远离第一油槽103的一端减小。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油槽104的深度尺寸自靠近第一油槽103的一端至远离第一油槽103的一端减小,使得第二油槽104形成类似楔形结构,该楔形结构能在曲轴100旋转过程中起到对第二油槽104内润滑油的导流作用,更加有利于形成承载油膜,提高油膜厚度,提高油膜承载能力,减少磨损。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在曲轴100的轴向上,第一油槽103的高度为H1,所有第二油槽104的总高度为H2,出油孔102的直径为D,满足:1.5D≤H2≤2/3H1。
可以理解的,所有第二油槽104的总高度H2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若过小的话,从出油孔102流出的油较难进入第二油槽104中,则更加起不到好的储油润滑的作用;若过大的话,由于第二油槽104是横向油槽,则可能对配合轴段的结构强度造成影响,导致其强度较低容易变形甚至折断。基于此,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油槽103的高度H1,所有第二油槽104的总高度H2以及出油孔102的直径D设定为满足1.5D≤H2≤2/3H1,使得润滑油能够顺利进入第二油槽104内储存以利于形成油膜,同时能够保证配合轴段的结构强度,提升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当配合轴段(110/120/130)上只设有一个第二油槽104时,总高度H2为单一第二油槽104的高度。当配合轴段(110/120/130)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油槽104时,总高度H2为该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油槽104的高度之和。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在在曲轴100的轴向上,第一油槽103的高度H1,第二油槽104位于1/5H1至4/5H1之间。
可以理解的,第二油槽104的位置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第二油槽104的位置过低或过高时,均会导致配合轴段(例如偏心轴段110)结构强度较低,容易导致偏心轴段110变形甚至折断;同时,还会影响到第一油槽103进入到第二油槽104内的油量,导致油量过少。基于此,本实施例将第二油槽104位于1/5H1至4/5H1之间,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提升供油量。
为了进一步提升供油量,作为示例性的,出油孔102设于第一油槽103的中部,第二油槽104与出油孔102连通。如此设置,能够缩短润滑油从出油孔102进入第二油槽104的流动路径,增大供油量,同时,还使得第二油槽104位于第一油槽103高度的中间位置,进一步提升配合轴段的结构强度。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在第一油槽103的深度为L1,第二油槽104与第一油槽103连通的一端的深度为L2,满足1.5L1≤L2≤1mm。
可以理解的,第二油槽104的深度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若第二油槽104的深度过小的话,起不到较好的储存润滑油的效果,同时也起不到提升供油量的作用;若第二油槽104的深度过大的话,由于第二油槽104是横向油槽,则可能对配合轴段的结构强度造成影响,导致其强度较低容易变形甚至折断。基于此,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油槽103的深度L1,第二油槽104与第一油槽103连通的一端的深度L2设定为满足1.5L1≤L2≤1mm,使得润滑油能够顺利在第二油槽104内储存以利于形成油膜,同时能够保证配合轴段的结构强度,提升可靠性。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在,配合轴段的外周壁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油槽104,至少两个第二油槽104沿轴向间隔分布。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配合轴段的外周壁设置至少两个第二油槽104,能够进一步提升供油量,加强配合轴段与相关配合部件的润滑度,降低磨损。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第二油槽104沿轴向间隔分布,使得油膜分布更加均匀,同时能够提升受力均匀度,保证结构强度。
在实际应用时,第二油槽10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或者五个等等。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与主机架300相配合的配合轴段为主轴段120,主轴段120的外周壁设有出油孔102、第一油槽103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油槽104。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偏心轴段110和主轴段120的外周壁上均设置出油孔102、第一油槽103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油槽104,能够同时提升曲轴100与动涡旋盘组件410以及主机架300之间的润滑,进一步防止磨损,延长曲轴100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涡旋压缩机,请参阅图8,在该涡旋压缩机包括机壳200、主机架300、副机架、压缩机构400以及曲轴100,该曲轴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涡旋压缩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机壳200内设有油池;主机架300设于机壳200;副机架设于机壳200;压缩机构400包括相配合的动涡旋盘组件410和静涡旋盘组件420,动涡旋盘组件410设于主机架300上;曲轴100包括副轴段130、主轴段120以及偏心轴段110,副轴段130与副机架配合,主轴段120与主机架300配合,偏心轴段110与动涡旋盘组件410配合;中心油孔101连通油池。
通过至少在副轴段130、主轴段120以及偏心轴段110中的偏心轴段110的外周壁设置出油孔102、第一油槽103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油槽104,能够提升曲轴100与相关配合部件之间的润滑,降低磨损。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包括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制冷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可选地,该制冷设备包括空调、冰箱、冷柜或者热泵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曲轴,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涡旋压缩机,所述涡旋压缩机包括副机架、主机架以及动涡旋盘组件;
所述曲轴包括分别与所述副机架、主机架以及动涡旋盘组件相配合的三个配合轴段,所述曲轴设有中心油孔;
其中,至少与所述动涡旋盘组件相配合的所述配合轴段的外周壁设有出油孔、第一油槽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油槽,所述出油孔连通所述中心油孔与所述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槽沿所述曲轴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油槽与所述第一油槽呈夹角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槽沿所述配合轴段的周向延伸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槽的深度尺寸自靠近所述第一油槽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第一油槽的一端减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槽具有与所述第一油槽连通的起始端和远离所述第一油槽的终止端,所述第二油槽自所述起始端至所述终止端呈弧形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曲轴,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起始端和所述终止端分别与所述配合轴段的圆心的连线的夹角为a,满足:30°≤a≤150°。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曲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曲轴的轴向上,所述第一油槽的高度为H1,所有所述第二油槽的总高度为H2,所述出油孔的直径为D,满足:1.5D≤H2≤2/3H1。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曲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曲轴的轴向上,所述第一油槽的高度H1,所述第二油槽位于1/5H1至4/5H1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曲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孔设于所述第一油槽的中部,所述第二油槽与所述出油孔连通。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曲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槽的深度为L1,所述第二油槽与所述第一油槽连通的一端的深度为L2,满足1.5L1≤L2≤1mm。
10.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曲轴,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动涡旋盘组件相配合的所述配合轴段为偏心轴段,所述偏心轴段的外周面沿周向分为承载区域和非承载区域,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第二油槽均设置于所述非承载区域。
11.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曲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轴段的外周壁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油槽,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油槽沿轴向间隔分布。
12.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曲轴,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主机架相配合的配合轴段为主轴段,所述主轴段的外周壁设有所述出油孔、所述第一油槽以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油槽。
13.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油池;
主机架,设于所述机壳;
副机架,设于所述机壳;
压缩机构,包括相配合的动涡旋盘组件和静涡旋盘组件,所述动涡旋盘组件设于所述主机架上;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曲轴,所述曲轴包括副轴段、主轴段以及偏心轴段,所述副轴段与所述副机架配合,所述主轴段与所述主机架配合,所述偏心轴段与所述动涡旋盘组件配合;所述中心油孔连通所述油池。
14.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339894.0U CN221400932U (zh) | 2023-12-07 | 2023-12-07 | 曲轴、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339894.0U CN221400932U (zh) | 2023-12-07 | 2023-12-07 | 曲轴、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400932U true CN221400932U (zh) | 2024-07-23 |
Family
ID=91931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339894.0U Active CN221400932U (zh) | 2023-12-07 | 2023-12-07 | 曲轴、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400932U (zh) |
-
2023
- 2023-12-07 CN CN202323339894.0U patent/CN2214009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25796C (zh) | 密闭型电动压缩机 | |
CN100379986C (zh) | 密闭式压缩机 | |
WO2012132436A1 (ja)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
JPH01159480A (ja) | スクロール式機械 | |
CN105715550A (zh) |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 |
CN105889076A (zh) | 涡旋压缩机的主机架及涡旋压缩机 | |
CN219911145U (zh) |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 |
CN221400932U (zh) | 曲轴、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 |
CN214698344U (zh) | 涡旋压缩机及空调器 | |
US8419286B2 (en) | Hermetic compressor | |
CN112412799B (zh) | 一种曲轴、压缩机、压缩机的供油方法以及电器 | |
CN113864185A (zh) | 涡旋压缩机 | |
CN112145419B (zh) | 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 |
CN214196667U (zh) | 一种曲轴、压缩机以及电器 | |
CN218407730U (zh) | 曲轴、压缩机及制冷制热设备 | |
CN205503466U (zh) |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 |
CN109441825B (zh) | 曲轴和转子式压缩机 | |
CN117570026A (zh) | 曲轴、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 |
CN210106169U (zh) | 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 |
CN215927786U (zh) | 曲轴、压缩机及制冷制热设备 | |
CN112412792B (zh) | 压缩机及具有该压缩机的冷冻循环装置 | |
CN222334015U (zh) |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
JPH08319959A (ja)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
CN220791497U (zh) |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 |
CN222315376U (zh) |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