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393833U - 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393833U
CN221393833U CN202420087357.7U CN202420087357U CN221393833U CN 221393833 U CN221393833 U CN 221393833U CN 202420087357 U CN202420087357 U CN 202420087357U CN 221393833 U CN221393833 U CN 221393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compartment
frame
frame according
electric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0873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小天
孙少东
谢沅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ndo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ndo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ndo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ndo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0873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393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393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393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该车架包括:底架,包括下壳体以及设置在下壳体上并与下壳体一体成型的环形电池仓壁,下壳体用于封堵环形电池仓壁的一侧面以形成电池仓,电池仓具有多个与电芯的外形相适配的电芯放置位;底盖,盖设在环形电池仓壁的另一侧面,以用于密封电池仓。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电芯”→“PACK”→“装车”三级装配模式的集成度较低,既增加了物料、人工成本也增大了零部件之间连接失效的风险的问题。

Description

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例如滑板车)用锂电池,锂电池都是由电芯组装成PACK,再把PACK安装到车架中,此种模式可以概括为“电芯”→“PACK”→“装车”三级装配模式。“电芯”→“PACK”过程中,需要电池支架进行电芯成组,成组后还需要装入电池壳体中进行密封防水处理,而“PACK”→“装车”过程中,则需要车架预留仓体外壳体及固定结构。
“电芯”→“PACK”→“装车”三级装配模式,PACK有电池壳体,而车架也有仓体外壳体,电池壳体和仓体外壳体都起到包络电芯组的作用,并且还需要提供固定PACK的零部件和工艺步骤。
因此,相关技术中“电芯”→“PACK”→“装车”三级装配模式的集成度较低,既增加了物料、人工成本也增大了零部件之间连接失效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电芯”→“PACK”→“装车”三级装配模式的集成度较低,既增加了物料、人工成本也增大了零部件之间连接失效的风险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架,车架包括:底架,包括下壳体以及设置在下壳体上并与下壳体一体成型的环形电池仓壁,下壳体用于封堵环形电池仓壁的一侧面以形成电池仓,电池仓具有多个与电芯的外形相适配的电芯放置位;底盖,盖设在环形电池仓壁的另一侧面,以用于密封电池仓。
进一步地,电池仓内设置有多个沿电池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分隔件,分隔件将电池仓的腔体分隔为多个电芯子腔,每个电芯子腔均设置有电芯放置位。
进一步地,分隔件包括分隔筋板,分隔筋板的两端分别与环形电池仓壁固定连接,分隔筋板的下端与下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车架还包括电池组,电池组包括多个电芯,多个电芯与多个电芯放置位一一对应设置,电池组与分隔筋板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
进一步地,电池组还包括多个连接件,相邻两个电芯通过一个连接件连接,分隔筋板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槽,连接件插设于定位槽以构成定位结构。
进一步地,分隔筋板的上端设置有灌胶流通槽,相邻两个电芯子腔通过灌胶流通槽相连通;和/或,电池组还包括BMS板,多个电芯位于BMS板的下表面,BMS板盖设在多个分隔筋板上。
进一步地,电池仓内设置有支撑筋,支撑筋的上表面为与电芯的外侧壁相适配的弧形面,弧形面构成电芯放置位,支撑筋的侧部与分隔筋板固定连接,支撑筋的底部与下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每个电芯子腔内均设置有多个支撑筋,一部分支撑筋对应电芯子腔的一侧的分隔筋板设置,另一部分支撑筋对应电芯子腔的另一侧的分隔筋板设置。
进一步地,环形电池仓壁的一端设置有出线口,车架还包括电池组,电池组包括多个电芯、连接线束以及密封塞,多个电芯与连接线束相连接,密封塞套设在连接线束上并穿设于出线口,密封塞的内侧壁与连接线束的外侧壁密封配合,密封塞的外侧壁与出线口的内侧壁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底盖设置有移动轮安装位和把手安装位。
进一步地,底盖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两个侧板均沿顶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分别位于顶板的两侧,侧板的上端与顶板的下表面连接,侧板的一端延伸至顶板的外侧并设置有移动轮安装位,把手安装位设置在顶板的远离移动轮安装位的一端。
进一步地,下壳体通过螺钉与底盖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提供的车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车架包括底架和底盖,由于底架包括下壳体以及设置在下壳体上的环形电池仓壁,且下壳体和环形电池仓壁为一体成型结构,利用下壳体和环形电池仓壁共同形成电池仓,如此能够提高电池仓和底架的结构强度。在此基础上,由于电池仓具有多个与电芯的外形相适配的电芯放置位,可以直接将多个电芯一一对应装配到多个电芯放置位中,然后将底盖盖设在环形电池仓壁的上方,即可完成装配,无需设置电池壳体,即将“电芯”→“PACK”→“装车”三级装配模式简化为“电芯”→“装车”二级装配模式,能够提升集成度,既能够降低物料、人工成本,也能够降低零部件之间连接失效的风险。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架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架和电池组(未示出BMS板)的装配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架和电池组的装配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底架;11、下壳体;12、环形电池仓壁;121、电芯放置位;122、电芯子腔;123、出线口;1241、支撑筋;13、分隔件;131、分隔筋板;1311、定位槽;1312、灌胶流通槽;
20、底盖;21、移动轮安装位;22、把手安装位;23、顶板;24、侧板;
30、电池组;31、电芯;32、连接件;33、BMS板;34、连接线束;35、密封塞;
40、定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架,该车架包括底架10和底盖20,底架10包括下壳体11以及设置在下壳体11上并与下壳体11一体成型的环形电池仓壁12,下壳体11用于封堵环形电池仓壁12的一侧面以形成电池仓,电池仓具有多个与电芯31的外形相适配的电芯放置位121。底盖20盖设在环形电池仓壁12的另一侧面,以用于密封电池仓。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车架,由于底架10包括下壳体11以及设置在下壳体11上的环形电池仓壁12,且下壳体11和环形电池仓壁12为一体成型结构,利用下壳体11和环形电池仓壁12共同形成电池仓,如此能够提高电池仓和底架的结构强度。在此基础上,由于电池仓具有多个与电芯31的外形相适配的电芯放置位121,可以直接将多个电芯31一一对应装配到多个电芯放置位121中,然后将底盖20盖设在环形电池仓壁12的上方,即可完成装配,无需设置电池壳体,即将“电芯”→“PACK”→“装车”三级装配模式简化为“电芯”→“装车”二级装配模式,能够提升集成度,既能够降低物料、人工成本,也能够降低零部件之间连接失效的风险。
简化来说,只有电池仓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在底架上,才能实现CTP结构。并且,只有一体成型才能同时增加电池仓、底架的刚度。
并且,“电芯”→“PACK”→“装车”三级装配模式PACK有电池壳体,而车架电池仓也有仓体外壳体,这就使得电芯组与外界环境有着众多隔离零部件与空间,对于自然散热电池包,存在散热困难,电池系统易过温保护,影响产品使用性能。而本实施例提供的车架,锂电池包直接集成在车架上,采用“电芯”→“装车”装配模式,电池包直接集成在车架上,这样电池组和外界环境之间就只会隔着一层环形电池仓壁12,其散热效果会有很大的改善,从而提升电池包的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仓内设置有多个沿电池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分隔件13,分隔件13将电池仓的腔体分隔为多个电芯子腔122,每个电芯子腔122均设置有电芯放置位121。通过设置分隔件13将电池仓的腔体分隔为多个电芯子腔122,将多个电芯31分别放置在多个电芯子腔122内,能够提升电芯31的装配牢固性。
并且,通过设置分隔件13,还可以加强整个车架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分隔件13包括分隔筋板131,分隔筋板131的两端分别与环形电池仓壁12固定连接,分隔筋板131的下端与下壳体11固定连接,如此能够增加车架的结构刚度。
在本实施例中,车架还包括电池组30,电池组30包括多个电芯31,多个电芯31与多个电芯放置位121一一对应设置,电池组30与分隔筋板131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40。通过设置定位结构40,实现居中安装电池组30,能够提升电池组30的装配稳固性。
如图2至图6所示,电池组30还包括多个连接件32,相邻两个电芯31通过一个连接件32连接,分隔筋板131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槽1311,连接件32插设于定位槽1311以构成定位结构40。采用上述结构,利用连接件32和定位槽1311相配合,由于相邻两个电芯31通过一个连接件32连接,且每个连接件32均插设于一个定位槽1311内,使得每个电芯31均能够被定位固定,以进一步提升电池组30的装配稳固性。
其中,电芯31通过连接件32进行串并联。
如图2所示,分隔筋板131的上端设置有灌胶流通槽1312,相邻两个电芯子腔122通过灌胶流通槽1312相连通。
电池组30还包括BMS板33,多个电芯31位于BMS板33的下表面,BMS板33盖设在多个分隔筋板131上。BMS板33与会连接件32连接对电池组中各个电芯进行智能化管理及维护,监控电池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整个电池组安装完成后会对电池仓的腔体进行灌胶处理,灌胶位在BMS板之上。这样整个电池组由胶水固定在底架上,也同时起到了密封防水、绝缘隔离的作用。并且灌胶处理后,也更有利于电池组的热量传导到底架上,通过底架将热量散出去。灌胶流通槽1312为胶水流道,便于胶水流动填充整个仓体空余位置。
如图2所示,电池仓内设置有支撑筋1241,支撑筋1241的上表面为与电芯31的外侧壁相适配的弧形面,弧形面构成电芯放置位121,支撑筋1241的侧部与分隔筋板131固定连接,支撑筋1241的底部与下壳体11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支撑筋1241同时连接分隔筋板131和下壳体11,能够进一步提升整体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电芯子腔122内均设置有多个支撑筋1241,一部分支撑筋1241对应电芯子腔122的一侧的分隔筋板131设置,另一部分支撑筋1241对应电芯子腔122的另一侧的分隔筋板131设置。由于每个电芯子腔122内均设置有对称的支撑筋1241,能够进一步提升支撑牢固性。
具体地,环形电池仓壁12的一端设置有出线口123,车架还包括电池组30,电池组30包括多个电芯31、连接线束34以及密封塞35,多个电芯31与连接线束34相连接,密封塞35套设在连接线束34上并穿设于出线口123,密封塞35的内侧壁与连接线束34的外侧壁密封配合,密封塞35的外侧壁与出线口123的内侧壁密封配合,进行密封防水。其中,连接线束34用于实现电池组的充放电、通讯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下壳体11通过螺钉与底盖20连接,具有便于装配的优点,能够提升装配效率。
其中,底盖20设置有移动轮安装位21和把手安装位22,移动轮能够装配到移动轮安装位21上,把手能够装配到把手安装位22。
如图4所示,底盖20包括顶板23和两个侧板24,两个侧板24均沿顶板23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分别位于顶板23的两侧,侧板24的上端与顶板23的下表面连接,侧板24的一端延伸至顶板23的外侧并设置有移动轮安装位21,把手安装位22设置在顶板23的远离移动轮安装位21的一端。两个侧板24上均设置移动轮安装位21,便于移动轮的装配固定,并可以利用两个侧板24之间的间隔对移动轮进行避让,避免移动轮与底盖20发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提供的车架。因此,该车辆同样由于下壳体11和环形电池仓壁12为一体成型结构,利用下壳体11和环形电池仓壁12共同形成电池仓,如此能够提高电池仓和底架的结构强度。在此基础上,能够将“电芯”→“PACK”→“装车”三级装配模式简化为“电芯”→“装车”二级装配模式,能够提升集成度,既能够降低物料、人工成本,也能够降低零部件之间连接失效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该车辆包括滑板车。在其他实施例中,车辆还可以为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或者其他消费电子领域的车辆。
通过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考虑到锂电池的外壳体与车架的仓体外壳体功能重复,所以将锂电池包集成在车架上,从而省去电池组的外壳、电池支架以及电池组固定工序,从而降低了成本、零部件及之间连接失效风险;
(2)锂电池包直接集成在车架上,减少了零部件数量,也会节省更多的空间,而这些空间可以增加一些加强结构,加强电池包的结构强度同时也加强了车架的整体结构强度;
(3)锂电池包直接集成在车架上,这样电池组和外界环境之间就只会隔着一层环形电池仓壁,其散热效果会有很大的改善,从而提升电池包的性能;
(4)高度集成的设计,大幅提高了锂电池的空间利用率和系统比能,做到了极致轻量化。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
底架(10),包括下壳体(11)以及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1)上并与所述下壳体(11)一体成型的环形电池仓壁(12),所述下壳体(11)用于封堵所述环形电池仓壁(12)的一侧面以形成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具有多个与电芯(31)的外形相适配的电芯放置位(121);
底盖(20),盖设在所述环形电池仓壁(12)的另一侧面,以用于密封所述电池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内设置有多个沿所述电池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分隔件(13),所述分隔件(13)将所述电池仓的腔体分隔为多个电芯子腔(122),每个所述电芯子腔(122)均设置有所述电芯放置位(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13)包括分隔筋板(131),所述分隔筋板(1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形电池仓壁(12)固定连接,所述分隔筋板(131)的下端与所述下壳体(1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电池组(30),所述电池组(30)包括多个电芯(31),多个所述电芯(31)与多个所述电芯放置位(12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电池组(30)与所述分隔筋板(131)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30)还包括多个连接件(32),相邻两个所述电芯(31)通过一个所述连接件(32)连接,所述分隔筋板(131)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槽(1311),所述连接件(32)插设于所述定位槽(1311)以构成所述定位结构(4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筋板(131)的上端设置有灌胶流通槽(1312),相邻两个所述电芯子腔(122)通过所述灌胶流通槽(1312)相连通;和/或,
所述电池组(30)还包括BMS板(33),多个所述电芯(31)位于所述BMS板(33)的下表面,所述BMS板(33)盖设在多个所述分隔筋板(131)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内设置有支撑筋(1241),所述支撑筋(1241)的上表面为与所述电芯(31)的外侧壁相适配的弧形面,所述弧形面构成所述电芯放置位(121),所述支撑筋(1241)的侧部与所述分隔筋板(13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筋(1241)的底部与所述下壳体(11)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芯子腔(122)内均设置有多个所述支撑筋(1241),一部分所述支撑筋(1241)对应所述电芯子腔(122)的一侧的所述分隔筋板(131)设置,另一部分所述支撑筋(1241)对应所述电芯子腔(122)的另一侧的所述分隔筋板(131)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电池仓壁(12)的一端设置有出线口(123),所述车架还包括电池组(30),所述电池组(30)包括多个电芯(31)、连接线束(34)以及密封塞(35),多个所述电芯(31)与所述连接线束(34)相连接,所述密封塞(35)套设在所述连接线束(34)上并穿设于所述出线口(123),所述密封塞(35)的内侧壁与所述连接线束(34)的外侧壁密封配合,所述密封塞(35)的外侧壁与所述出线口(123)的内侧壁密封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20)设置有移动轮安装位(21)和把手安装位(2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20)包括顶板(23)和两个侧板(24),两个所述侧板(24)均沿所述顶板(23)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分别位于所述顶板(23)的两侧,所述侧板(24)的上端与所述顶板(23)的下表面连接,所述侧板(24)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顶板(23)的外侧并设置有所述移动轮安装位(21),所述把手安装位(22)设置在所述顶板(23)的远离所述移动轮安装位(21)的一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1)通过螺钉与所述底盖(20)连接。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
CN202420087357.7U 2024-01-12 2024-01-12 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21393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87357.7U CN221393833U (zh) 2024-01-12 2024-01-12 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87357.7U CN221393833U (zh) 2024-01-12 2024-01-12 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393833U true CN221393833U (zh) 2024-07-23

Family

ID=91934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087357.7U Active CN221393833U (zh) 2024-01-12 2024-01-12 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3938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688678B2 (ja) 動力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気自動車
CN103500805B (zh) 一种便于电池安装定位且带有减震结构的电池箱体
US20240416765A1 (en) Box body, battery, and electric device
CN207504050U (zh) 一种可承载双层电池模组的单层电池箱
CN221393833U (zh) 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6299190A (zh) 一种轮毂电池
CN113782904B (zh) 一种电池包及电动车
JPH09118140A (ja) 大容量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を電源とする電気自動車
CN206516669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用电池
CN221102290U (zh) 一种适用于承载式车身三箱标准换电电池箱的电池框结构
CN208955125U (zh) 一种一体式物流车动力电池系统总成
CN219180706U (zh) 电池包、底盘总成及车辆
CN209505555U (zh) 一种ups电源车的模块分装式蓄电池存放装置
CN215496934U (zh) 一种三轮车用锂电池系统
CN206179931U (zh) 一种轮毂电池
EP4451454A1 (en) Case, battery and electric device
EP4446203A1 (en) Case body, battery and electric apparatus
CN215184353U (zh) 一种汽车用高强度12v锂电池系统
CN213782153U (zh) 防震电池组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CN113782902B (zh) 一种电池包及电动车
CN205853910U (zh) 一种电池包结构及汽车
CN212695249U (zh) 一种软包电芯外壳结构
CN213139023U (zh) 一种电动车座桶及电动车
CN219856777U (zh) 车辆
CN223148592U (zh) 一种锂电助力自行车用车架下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