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54094U - 车辆的驱动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驱动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354094U CN221354094U CN202322545026.1U CN202322545026U CN221354094U CN 221354094 U CN221354094 U CN 221354094U CN 202322545026 U CN202322545026 U CN 202322545026U CN 221354094 U CN221354094 U CN 2213540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bearing
- vehicle
- drive assembly
- oil rece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2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976 Electrical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驱动总成和车辆,车辆的驱动总成包括:驱动电机主体;轴承;接油件,接油件朝向轴承处延伸设置,以将从驱动电机主体滴落的油液接住并至少部分地导至轴承处。由此,通过设置接油件,接油件朝向轴承处延伸设置,这样接油件可以将从驱动电机主体滴落的油液接住,并进一步地将油液至少部分地导至轴承处,对轴承进行润滑,从而不仅可以避免油液的性能浪费,而且可以降低变速器侧的主动润滑油量甚至取消主动润滑,满足变速器侧的润滑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驱动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用电驱动总成更倾向于电机侧与变速器侧共腔体,电机采用油冷方式,相比于水冷电机同体积额定功率更大,而油冷总成内部油液流量较大部分给到电机定子冷却,油液随喷油管喷淋到定子顶部表面随着硅钢片和端部绕组流下,持续起到冷却效果。而变速器侧润滑需求为轴承与齿面,由于布置形式不同,部分产品高度较高,顶部轴承与齿面搅油无法满足润滑需求,
在相关技术中,多通过布置油管或在箱体内部增加油道,将电机侧的油量分一小部分到变速器侧,从而增加变速器侧的主动润滑,保证变速器侧的润滑需求,但是这样会造成电机侧流量的降低。而在电机侧,部分油液喷淋到顶部定子绕组表面直接滴下,滴下后回到油底壳也会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驱动总成和车辆,该车辆的驱动总成可以降低变速器侧的主动润滑油量甚至取消主动润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驱动总成和车辆,包括:驱动电机主体;轴承;接油件,所述接油件朝向所述轴承处延伸设置,以将从所述驱动电机主体滴落的油液接住并至少部分地导至所述轴承处。
由此,通过设置接油件,接油件朝向轴承处延伸设置,这样接油件可以将从驱动电机主体滴落的油液接住,并进一步地将油液至少部分地导至轴承处,对轴承进行润滑,从而不仅可以避免油液的性能浪费,而且可以降低变速器侧的主动润滑油量甚至取消主动润滑,满足变速器侧的润滑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接油件包括接油筋和导油道,所述驱动电机主体包括定子绕组,所述接油筋间隔设置于所述定子绕组顶部的下方,所述导油道设置于所述接油筋一端且朝向所述轴承延伸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接油筋呈U型或V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接油筋水平延伸设置,或所述接油筋在远离所述轴承的方向上向上倾斜延伸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接油筋位于所述轴承的上方,所述导油道的一端与所述接油筋相连,另一端在靠近所述轴承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延伸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辆的驱动总成还包括:变速器轴,所述变速器轴与所述驱动电机主体传动连接,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变速器轴上,所述接油件朝向所述变速器轴和所述轴承的配合处延伸设置,以将从所述驱动电机主体滴落的油液接住并至少部分地导至所述变速器轴和所述轴承的配合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变速器轴上设置有变速器齿轮,所述变速器齿轮邻近所述轴承设置,所述接油件将油液至少部分地导至所述变速器齿轮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辆的驱动总成还包括壳体,所述接油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电机主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接油件与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驱动总成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驱动总成的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驱动总成;
11、壳体;111、接油件;1111、接油筋;1112、导油道;1113、导油孔;
12、驱动电机主体; 121、定子绕组; 122、硅钢片;
13、喷油管;131、油柱;
20、变速器轴;30、轴承;40、变速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驱动总成100,车辆的驱动总成100可以应用于车辆。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驱动总成100可以主要包括:驱动电机主体12、轴承30和接油件111,其中,接油件111朝向轴承30处延伸设置,以将从驱动电机主体12滴落的油液接住并至少部分地导至轴承30处。
具体地,驱动电机主体12与变速器传动连接,变速器设置有轴承30,驱动电机主体12与轴承30间隔设置,考虑驱动电机主体12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可以采用油冷方式对驱动电机主体12进行散热冷却,油液随喷油管13喷淋到驱动电机主体12顶部表面,对驱动电机主体12持续起到冷却效果,部分油液喷淋到驱动电机主体12表面后直接滴下,滴下后若直接回到油底壳,会造成性能浪费,而轴承30工作时需要润滑,由于布置形式不同,部分产品高度较高,搅油可能会无法满足润滑需求。
通过设置接油件111,使接油件111朝向轴承30处延伸设置,这样接油件111可以将从驱动电机主体12滴落的油液接住,并进一步地将油液至少部分地导至轴承30,即:可以将驱动电机主体12侧直接滴落的油液接住并通到变速器侧,使至少部分油液可以对轴承30进行润滑,从而不仅可以避免油液的性能浪费,而且可以降低变速器侧的主动润滑油量甚至取消主动润滑,满足变速器侧的润滑需求。
由此,通过设置接油件111,使接油件111朝向轴承30延伸设置,这样接油件111可以将从驱动电机主体12滴落的油液接住,并进一步地将油液至少部分地导至轴承30,对轴承30进行润滑,从而不仅可以避免油液的性能浪费,而且可以降低变速器侧的主动润滑油量甚至取消主动润滑,满足变速器侧的润滑需求。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接油件111可以主要包括接油筋1111和导油道1112,驱动电机主体12可以包括定子绕组121,接油筋1111间隔设置于定子绕组121顶部的下方,导油道1112设置于接油筋1111一端且朝向轴承30延伸设置。
具体地,驱动电机主体12可以主要包括定子绕组121和硅钢片122,定子绕组121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热量,油液较大部分给到定子绕组121进行冷却,喷油管13喷出油柱131,油柱131喷淋到定子绕组121表面并在重力作用下随着硅钢片122和端部的定子绕组121流下,持续起到冷却效果。
在实际中,存在部分油液喷淋到定子绕组121表面后直接滴下,通过设置接油筋1111,使接油筋1111朝向定子绕组121,并且将接油筋1111间隔设置于定子绕组121顶部的下方,这样在避免接油筋1111的设置影响定子绕组121的散热的前提下,可以使接油筋1111在下方承接从定子绕组121上滴落的油液,从而实现接油筋1111乃至接油件111的接油作用。
进一步地,通过将导油道1112设置于接油筋1111一端,导油道1112与接油筋1111相连通,并且使导油道1112朝向轴承30延伸设置,这样接油筋1111承接的油液,可以进一步地流向导油道1112,导油道1112可以将油液导向轴承30的上方,然后油液可以在重力作用下滴落至轴承30,对轴承30进行润滑。
如此,可以通过接油筋1111的接油作用和导油道1112的导油作用,将从定子绕组121上直接滴落的油液导致变速器一侧,提高油液利用率,降低油液的性能浪费,满足轴承30的润滑需求。
结合图3所示,接油筋1111呈U型或V型。具体地,通过将接油筋1111设置为U型或V型,使接油筋1111的开口面积朝向并覆盖滴油较多区域,这样不仅可以增大接油筋1111的接油面积,保证接油筋1111可以承接更多的从定子绕组121滴落的油液,而且可以增大接油筋1111的储油容量,避免接油筋1111承接的油液从接油筋1111的开口两侧流出,从而可以优化接油筋1111的结构设计,保证接油筋1111可以承接并储存更多的油液,进而可以方便接油筋1111将更多的油液通过导油道1112导至轴承30,满足变速器侧的润滑需求,降低变速器侧的主动润滑油量需求甚至取消主动润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接油筋1111水平延伸设置。具体地,通过将接油筋1111水平延伸设置,即:接油筋1111的壁面在靠近轴承30的方向上水平设置,这样当从定子绕组121上滴落的油液落在接油筋1111上后,油液会在接油筋1111上聚集,不会从接油筋1111远离轴承30的一侧流出,从而可以保证接油筋1111的正常接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接油筋1111在远离轴承30的方向上向上倾斜延伸设置。具体地,通过将接油筋1111在远离轴承30的方向上向上倾斜延伸设置,即:接油筋1111的壁面在靠近轴承30的方向上向下倾斜设置,这样当从定子绕组121上滴落的油液落在接油筋1111上后,油液在重力作用下可以沿着接油筋1111的壁面向下流动,并逐渐靠近轴承30一侧,从而可以避免油液从接油筋1111远离轴承30的一侧流出而直接返回至油底壳中,可以更加可靠且有效地增大接油筋1111的接油量,减少油液的性能浪费。
结合图2所示,接油筋1111位于轴承30的上方,导油道1112的一端与接油筋1111相连,另一端在靠近轴承30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延伸设置。
具体地,使接油筋1111位于轴承30的上方,导油道1112的一端与接油筋1111相连,导油道1112的另一端在靠近轴承30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延伸设置,这样当接油筋1111的油液进入导油道1112的一端时,油液可以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导油道1112向下流动,并逐渐靠近轴承30,从而可以保证导油道1112可以将接油筋1111的油液导出至变速器侧。
进一步地,使导油道1112的另一端也位于轴承30的上方,这样从导油道1112流出的油液,可以进一步地在重力作用下落至轴承30,实现对变速器侧润滑薄弱区的润滑,满足变速器侧的润滑需求。
结合图3所示,接油筋1111的底部设置有导油孔1113,导油孔1113与导油道1112相连通。具体地,通过在接油筋1111的底部设置导油孔1113,使导油孔1113与导油道1112相连通,这样当接油筋1111中承接到从定子绕组121滴落的油液后,无需要求接油筋1111中汇集足够多的油液,即使少量的油液也可以通过导油孔1113流向导油道1112,从而可以进一步地优化接油件111的结构设计,不仅可以更早地对变速器侧进行润滑,而且可以避免接油筋1111处有油液残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油道1112的横截面呈弧形,这样可以保证油液在导油道1112中流动的顺畅性和平稳性。当然,导油道1112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多边形,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结合图1和图2所示,车辆的驱动总成100还包括:变速器轴20,变速器轴20与驱动电机主体12传动连接,轴承30设置在变速器轴20上,接油件111朝向变速器轴20和轴承30的配合处延伸设置,以将从驱动电机主体12滴落的油液接住并至少部分地导至变速器轴20和轴承30的配合处。
具体地,将变速器轴20与驱动电机主体12传动连接,将轴承30设置在变速器轴20上,这样驱动电机主体12的动力可以传递至变速器,然后变速器可以在改变其转速和扭矩后,向外输出,从而可以保证车辆的驱动总成100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通过将接油件111朝向变速器轴20和轴承30的配合处延伸设置,这样接油件111可以将从驱动电机主体12滴落的油液接住,并将油液至少部分地导至变速器轴20和轴承30的配合处,对变速器轴20和轴承30进行润滑,从而可以满足变速器侧的润滑需求,降低变速器侧的主动润滑油量需求甚至取消主动润滑。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变速器轴20上设置有变速器齿轮40,变速器齿轮40邻近轴承30设置,接油件111将油液至少部分地导至变速器齿轮40处。
具体地,变速器齿轮40也有润滑需求,在驱动总成100工作时,轴承30和变速器齿轮40的搅油可能无法满足其润滑需求,在接油件111将从驱动电机主体12滴落的油液接住后,通过使接油件111将油液至少部分地导至变速器齿轮40处,这样可以使至少部分的油液可以落在变速器齿轮40上,对变速器齿轮40的齿面进行润滑,从而可以满足变速器齿轮40的润滑需求,进一步地降低变速器侧的主动润滑油量甚至取消主动润滑。
如此,接油件111可以不局限于将油液导至变速器轴20和轴承30,还可以将油液导至变速器齿轮40,满足变速器侧的润滑需求。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接油件111的出油位置进行设计,可以避免变速器侧存在润滑薄弱区域。
结合图2和图3所示,车辆的驱动总成100还可以包括:壳体11,接油件111设置在壳体11上,驱动电机主体12设置于壳体11内。
具体地,驱动电机主体12设置于壳体11内,壳体11可以对驱动电机主体12起到罩设保护的作用,可以避免外界异物的侵蚀或外力的冲击破坏驱动电机主体12的结构,可以提高驱动电机主体12乃至车辆的驱动总成100的结构可靠性,通过将接油件111设置在壳体11内,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驱动总成100的原有结构,实现接油件111的安装设置,而无需另外设置辅助安装结构,可以简化车辆的驱动总成100的结构设计。
进一步地,接油件111与壳体1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具体地,可以将接油件111与壳体11设置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这样可以简化接油件111和壳体11的生产加工流程,提高车辆的驱动总成100的生产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1多为铸造成型,接油筋1111存在拔模角度,拔模角度会导致油液无法回落至导油道1112中,通过对接油筋1111另外进行机加工,使接油筋1111呈上扬或是水平姿态,从而可以保证接油件111的正常接油和导油,保证接油件111的正常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可以包括:上述的车辆的驱动总成100。具体地,通过将驱动总成100应用于车辆,这样在保证车辆的驱动总成100的冷却需求和润滑需求,从而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降低车辆的成本,提高车辆的产品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车辆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电机主体(12),所述驱动电机主体(12)包括定子绕组(121);
轴承(30);
接油件(111),所述接油件(111)朝向所述轴承(30)处延伸设置,以将从所述驱动电机主体(12)滴落的油液接住并至少部分地导至所述轴承(30)处,所述接油件(111)包括接油筋(1111)和导油道(1112),所述接油筋(1111)间隔设置于所述定子绕组(121)顶部的下方,所述导油道(1112)设置于所述接油筋(1111)一端且朝向所述轴承(30)延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筋(1111)呈U型或V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筋(1111)水平延伸设置,或
所述接油筋(1111)在远离所述轴承(30)的方向上向上倾斜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筋(1111)位于所述轴承(30)上方,所述导油道(1112)的一端与所述接油筋(1111)相连,另一端在靠近所述轴承(30)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延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速器轴(20),所述变速器轴(20)与所述驱动电机主体(12)传动连接,所述轴承(30)设置在所述变速器轴(20)上,所述接油件(111)朝向所述变速器轴(20)和所述轴承(30)的配合处延伸设置,以将从所述驱动电机主体(12)滴落的油液接住并至少部分地导至所述变速器轴(20)和所述轴承(30)的配合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轴(20)上设置有变速器齿轮(40),所述变速器齿轮(40)邻近所述轴承(30)设置,所述接油件(111)将油液至少部分地导至所述变速器齿轮(40)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11),所述接油件(111)设置在所述壳体(11)上,所述驱动电机主体(12)设置于所述壳体(1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件(111)与所述壳体(1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驱动总成(1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45026.1U CN221354094U (zh) | 2023-09-19 | 2023-09-19 | 车辆的驱动总成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45026.1U CN221354094U (zh) | 2023-09-19 | 2023-09-19 | 车辆的驱动总成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354094U true CN221354094U (zh) | 2024-07-16 |
Family
ID=91844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545026.1U Active CN221354094U (zh) | 2023-09-19 | 2023-09-19 | 车辆的驱动总成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354094U (zh) |
-
2023
- 2023-09-19 CN CN202322545026.1U patent/CN22135409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619297B2 (en) | Oil lubrication mechanism for front bearing of water-cooled motor and motor driving assembly | |
CN113905917A (zh) | 一种动力总成及电动车 | |
CN115076347A (zh) | 油冷电驱用减速器总成 | |
CN221354094U (zh) | 车辆的驱动总成和车辆 | |
CN110805689A (zh) | 用于电动汽车的高功率密度电机齿轮箱机构 | |
CN213512006U (zh) | 汽车变速器引导式输油机构 | |
CN209705250U (zh) | 一种水冷电机前轴承油润滑机构和电机驱动总成 | |
CN209262215U (zh) | 一种变速器润滑系统 | |
CN112253741A (zh) | 一种用于三合一动力总成 | |
CN218913652U (zh) | 车辆的减速器总成、动力系统和车辆 | |
CN214838318U (zh) | 一种确保三合一变速器主动润滑吸油充分的结构 | |
CN219176914U (zh) | 减速器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4370494B (zh) | 汽车减速箱以及汽车 | |
CN112879547B (zh) | 一种确保三合一变速器主动润滑吸油充分的方法及结构 | |
CN216975732U (zh) | 变速箱 | |
CN212273009U (zh) | 一种齿轮箱空载润滑结构及风电齿轮箱 | |
CN212273003U (zh) | 立式电动总成及汽车 | |
CN220396431U (zh) | 一种新能源电驱系统轴承润滑系统 | |
CN220600413U (zh) | 一种防油泵吸空的电驱动总成壳体结构及电驱动总成 | |
CN216045381U (zh) | 一种减速箱的润滑结构及减速箱 | |
CN219493009U (zh) | 变速器和车辆 | |
CN216843034U (zh) | 一种变速箱轴承润滑导油部件 | |
CN216242215U (zh) | 一种新能源高速减速器大角度润滑系统 | |
CN218718522U (zh) | 减速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22415014U (zh) | 缸体结构、发动机以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