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23472U - 一种管路开闭机构及其中的球阀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路开闭机构及其中的球阀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323472U CN221323472U CN202322908512.5U CN202322908512U CN221323472U CN 221323472 U CN221323472 U CN 221323472U CN 202322908512 U CN202322908512 U CN 202322908512U CN 221323472 U CN221323472 U CN 2213234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shell
- clutch
- mounting
- ball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aps Or Cocks (AREA)
- Mechanically-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球阀开闭装置,包括安装壳体和设于该壳体安装腔内的电机、减速传动组件和末端转动组件中的大部,离合组件包括离合和弹性复位件,安装壳体与该离合件脱离配合,安装壳体与该离合件脱离配合;离合组件与末端转动组件不在同一轴线上、且呈基本平行设置,或者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离合组件与末端转动组件基本设在同一轴线上,且依次设置,离合件为具有内齿圈的齿轮结构,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都为具有外齿圈的齿轮结构。还包括管路开闭机构。以安装壳体替代脱离作用力施力件,达到增大该脱离作用力的受力面,且不用考虑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的受力面大小对该安装壳体的强度的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用于输送流体的管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开闭球阀的开闭装置,以及包括连接管路、球阀和该开闭装置的管路开闭机构。
背景技术
本部分所提供的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信息,可能并非都是现有技术,可能存在不构成现有技术的内容。
现有的阀门,尤其是扳手球阀、蝴蝶球阀等这类旋转角度低于180度(通常为90度或更小),由于操控简单、应用范围较广,如安装于燃气管路上的燃气阀门就属于这类阀门。
该球阀主要用于安装在各式管路上,以实现对该管路的开闭操作。
为了更好地对管路上的球阀进行控制,可在该球阀上增加相应的电动控制装置,这样可以实现对球阀的远程自动控制。
另外,在断电或其它需要的情形下,可能还需通过手动对球阀进行操作。
该电动控制装置中可包含电驱动部件,减速部件,以及与该球阀的阀杆和/或和该阀杆连接的手柄相作用的末端部件。
另外,在断电或其它需要的情形下,可能还需通过手动对球阀进行操作。
因此,该电动控制装置中还包含离合部件和对该离合部件进行操作的按钮。
该按钮是用于手动操作的,由于设计的限制,该按钮上可供按压的面的大小受限,在按压时,为了使该离合部件实现脱离的目的,通常需要施以较大的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管路开闭机构及其中的球阀开闭装置,以原有的安装壳体直接作为手动地对该安装壳体施以该脱离作用力的操作部件,使该安装壳体内在满足安装、容纳其它部件的功能时,还取代了现有的按钮(脱离作用力施力件的一种)以及与该按钮相配合按钮孔(脱离作用力施力件用孔的一种)等,更是极大化地增加了手动地对该安装壳体施以该脱离作用力的作用面。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球阀开闭装置,包括:
安装壳体;
壳体安装腔,开设于该安装壳体内,其上的至少一侧与外部连通;
驱动器,为电机,设于该安装壳体上的该壳体安装腔内;
减速传动组件,设于该安装壳体上的该壳体安装腔内,其输入侧与所述驱动器连接;
末端转动组件,其输出侧与外部的该球阀上的阀用旋转组件转动配合,包括:
末端转动件,随该减速传动组件上的输出侧一起转动;以及
离合组件,设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和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之间,包括:
离合件,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转动配合;以及
弹性复位件,与该离合件配合;
其中,所述安装壳体与该离合件脱离配合;
其中,所述离合组件与该末端转动组件不在同一轴线上、且呈基本平行设置;
其中,该安装壳体、离合件、弹性复位件的形状、构造还需满足:该安装壳体未被施以脱离作用力时,该弹性复位件处于预设的复位初始状态,该离合件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相连接;在该安装壳体被施以该脱离作用力后,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和该末端转动组件,该弹性复位件的状态改变;在该安装壳体上撤去该脱离作用力后,该弹性复位件重新恢复至预设的复位初始状态,该离合件重新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相连接;
其中,在该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时,该安装座的一部与外部的、且非该球阀上的阀用旋转组件的部件连接,该末端转动组件转动设于该安装座上。
在一个示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壳体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该离合件;
其中,所述驱动器、减速传动组件、离合组件、以及末端转动组件中的至少一部基本位于该壳体安装腔内;
其中,在该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时,该安装壳体与该安装座相配合,该安装座的最大横截面的形状与该壳体安装腔上的与安装座相配合的一段的最小横截面的形状基本相同,且该安装座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小于与该壳体安装腔上的与安装座相配合的一段的最小横截面的面积。
在一个示例中,其中,该壳体安装腔上只有一侧与外部连通;
其中,该安装壳体上的与该壳体安装腔上的与外部连通的一侧所对应的一侧为脱离作用力施力部,该脱离作用力施力部呈中间高、两侧低的结构;
其中,该脱离作用力施力部上的中间与该两侧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呈对称设置的、向外凸起的弧形凸面。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另一种球阀开闭装置,包括:
安装壳体;
壳体安装腔,开设于该安装壳体内,其上的至少一侧与外部连通;
驱动器,为电机,设于该安装壳体上的该壳体安装腔内;
减速传动组件,设于该安装壳体上的该壳体安装腔内,其输入侧与所述驱动器连接;
末端转动组件,其输出侧与外部的该球阀上的阀用旋转组件转动配合,包括:
末端转动件,随该减速传动组件上的输出侧一起转动;以及
离合组件,设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和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之间,包括:
离合件,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转动配合;以及
弹性复位件,与该离合件配合;
其中,所述安装壳体与该离合件脱离配合;
其中,所述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离合组件与该末端转动组件基本设在同一轴线上,且依次设置,该离合件为具有内齿圈的齿轮结构,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都为具有外齿圈的齿轮结构;
其中,该安装壳体、离合件、弹性复位件的形状、构造还需满足:在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时,该离合件不随该安装壳体的转动而转动;该安装壳体未被施以该脱离作用力时,该弹性复位件处于预设的复位初始状态,该离合件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相连接;在该安装壳体被施以该脱离作用力后,在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后,该离合件仍连接于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该弹性复位件的状态改变;在该安装壳体上撤去该脱离作用力后,该弹性复位件重新恢复至预设的复位初始状态,该离合件重新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相连接;
其中,在该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时,该安装座的一部与外部的、且非该球阀上的阀用旋转组件的部件连接,该末端转动组件转动设于该安装座上。
在一个示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壳体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该离合件;
其中,所述驱动器、减速传动组件、离合组件、以及末端转动组件中的至少一部基本位于该壳体安装腔内;
其中,在该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时,该安装壳体与该安装座相配合,该安装座的最大横截面的形状与该壳体安装腔上的与安装座相配合的一段的最小横截面的形状基本相同,且该安装座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小于与该壳体安装腔上的与安装座相配合的一段的最小横截面的面积。
在一个示例中,其中,该壳体安装腔上只有一侧与外部连通;
其中,该安装壳体上的与该壳体安装腔上的与外部连通的一侧所对应的一侧为脱离作用力施力部,该脱离作用力施力部呈中间高、两侧低的结构;
其中,该脱离作用力施力部上的中间与该两侧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呈对称设置的、向外凸起的弧形凸面。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又一种球阀开闭装置,包括:
安装壳体;
壳体安装腔,开设于该安装壳体内,其上的至少一侧与外部连通;
驱动器,为电机,设于该安装壳体上的该壳体安装腔内;
减速传动组件,设于该安装壳体上的该壳体安装腔内,其输入侧与所述驱动器连接;
末端转动组件,其输出侧与外部的该球阀上的阀用旋转组件转动配合,包括:
末端转动件,随该减速传动组件上的输出侧一起转动;以及
离合组件,设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和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之间,包括:
离合件,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转动配合;以及
弹性复位件,与该离合件配合;
其中,所述安装壳体与该离合件脱离配合;
其中,所述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离合组件与该末端转动组件基本设在同一轴线上,且依次设置,该离合件为具有内齿圈的齿轮结构,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都为具有外齿圈的齿轮结构;
其中,该安装壳体、离合件、弹性复位件的形状、构造还需满足:在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时,该离合件能随该安装壳体的转动而转动;该安装壳体未被施以该脱离作用力时,该弹性复位件处于预设的复位初始状态,该离合件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相连接;在该安装壳体被施以该脱离作用力后,在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后,该离合件仍连接于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该弹性复位件的状态改变;在该安装壳体被施以该脱离作用力至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后、且施以使该安装壳体转动的力后,该安装壳体发生转动,进而带动该离合件、该末端转动组件旋转至预设的旋转初始状态;在该安装壳体上撤去该脱离作用力后,该弹性复位件重新恢复至预设的复位初始状态,该离合件重新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相连接;
其中,在该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时,该安装座的一部与外部的、且非该球阀上的阀用旋转组件的部件连接,该末端转动组件转动设于该安装座上。
在一个示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壳体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该离合件;
其中,所述驱动器、减速传动组件、离合组件、以及末端转动组件中的至少一部基本位于该壳体安装腔内;
其中,在该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时,该安装壳体与该安装座相配合,该安装座的最大横截面的形状与该壳体安装腔上的与安装座相配合的一段的最小横截面的形状基本相同,且该安装座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小于与该壳体安装腔上的与安装座相配合的一段的最小横截面的面积。
在一个示例中,其中,所述驱动器、减速传动组件、离合组件、末端转动组件基本沿同一轴线方向依次设置。
在一个示例中,其中,该壳体安装腔上只有一侧与外部连通;
其中,该安装壳体上的与该壳体安装腔上的与外部连通的一侧所对应的一侧为脱离作用力施力部,该脱离作用力施力部呈中间高、两侧低的结构;
其中,该脱离作用力施力部上的中间与该两侧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呈对称设置的、向外凸起的弧形凸面。
在一个示例中,其中,所述减速传动组件包括行星减速器。
在一个示例中,该行星减速器包括:
行星架;
轮用连接件,至少一个,呈同轴线的设于该行星架内;
太阳轮,至少一个,每所述太阳轮固设于一与其对应的该轮用连接件的主侧、且与该与其对应的轮用连接件呈同轴设置;
行星轮轴,若干数量的该行星轮轴固定设置在每该轮用连接件的背侧、呈圈形设置,该圈形与该轮用连接件呈同轴线设置;
行星轮,转接于与其配合的该连接轴上,其分别与行星架上的内齿圈、太阳轮上的外齿圈啮合连接;
其中,所有所述太阳轮位于同一轴线上、且依次设置。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管路开闭机构,包括:
连接管;
球阀,设于该连接管上,用于使该连接管内处于连通或阻断状态,包括:
阀体;
阀体连通腔,开设有该阀体内,其两端分别与该连接管连通;以及
阀用旋转组件,包括:
阀芯,设于该阀体连通腔内,用于使该阀体连通腔处于连通或阻断状态;以及
阀杆,与该阀芯连接,且呈同轴线设置;以及
如上所述球阀开闭装置,其与该球阀中的该阀用旋转组件上的该阀杆转动配合,以控制该球阀处于连通或阻断状态;
其中,在该球阀开闭装置为如上述一种或另一种所述球阀开闭装置时,该阀用旋转组件还包括与该阀杆连接的阀用手柄,则该球阀开闭装置上的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出侧通过机械臂与该阀用手柄连接,该球阀开闭装置与该阀用手柄转动配合,以控制该球阀处于连通或阻断状态;
其中,在该球阀开闭装置为如上述又一种所述球阀开闭装置时,该球阀开闭装置上的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出侧直接与该阀杆连接,该球阀开闭装置与该阀杆转动配合,以控制该球阀处于连通或阻断状态。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一种管路开闭机构的手动复位操作方法,
所述管路开闭机构包括:
连接管;
球阀,设于该连接管上,用于使该连接管内处于连通或阻断状态,包括:
阀体;
阀体连通腔,开设有该阀体内,其两端分别与该连接管连通;以及
阀用旋转组件,包括:
阀芯,设于该阀体连通腔内,用于使该阀体连通腔处于连通或阻断状态;以及
阀杆,与该阀芯连接,且呈同轴线设置;以及
如上述一种、另一种或又一种所述球阀开闭装置,其与该球阀中的该阀用旋转组件上的该阀杆转动配合,以控制该球阀处于连通或阻断状态;
其中,在该球阀开闭装置为如上述一种或另一种所述球阀开闭装置时,该阀用旋转组件还包括与该阀杆连接的阀用手柄,则该球阀开闭装置上的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出侧通过机械臂与该阀用手柄连接,该球阀开闭装置与该阀用手柄转动配合,以控制该球阀处于连通或阻断状态;
其中,在该球阀开闭装置为如上述又一种所述球阀开闭装置时,该球阀开闭装置上的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出侧直接与该阀杆连接,该球阀开闭装置与该阀杆转动配合,以控制该球阀处于连通或阻断状态;
若该球阀开闭装置为如上述一种所述球阀开闭装置,则所述复位操作方法包括:
在该驱动器处于停止状态下,手动地对该安装壳体施以该脱离作用力;
直至该离合件同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和该末端转动组件,在此过程中,该弹性复位件处于变形不断增大的弹性变形状态;
保持手动地对该安装壳体施以该脱离作用力状态,手动地旋转该阀用手柄,以对其施以旋转作用力,进而带动与该阀芯连接的该阀杆转动至所述预设的旋转初始状态;以及
在转动至所述预设的旋转初始状态后,撤去施于该阀用手柄的所述旋转作用力、以及施于该安装壳体上的所述脱离作用力,该弹性复位件重新恢复至预设的复位初始状态,该安装壳体复位,该弹性复位件重新恢复至预设的复位初始状态,该离合件重新同时与该减速传动组件、该末端传动组件相连接;
若该球阀开闭装置为如上述另一种所述球阀开闭装置,则所述复位操作方法包括:
在该驱动器处于停止状态下,手动地对该安装壳体施以该脱离作用力;
直至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但仍与该末端转动组件连接,在此过程中,该弹性复位件处于变形不断增大的弹性变形状态;
保持手动地对该安装壳体施以该脱离作用力状态,手动地旋转该阀用手柄,以对其施以该旋转作用力,进而带动与该阀芯连接的该阀杆转动至所述预设的旋转初始状态;以及
在转动至所述预设的旋转初始状态后,撤去施于该阀用手柄的所述旋转作用力、以及施于该安装壳体上的所述脱离作用力,该安装壳体复位,该弹性复位件重新恢复至预设的复位初始状态,该离合件重新同时与该减速传动组件、该末端传动组件相连接;
若该球阀开闭装置为如上述又一种所述球阀开闭装置,则所述复位操作方法包括:
在该驱动器处于停止状态下,手动地对该安装壳体施以该脱离作用力;
直至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但仍与该末端转动组件连接,在此过程中,该弹性复位件处于变形不断增大的弹性变形状态;
保持手动地对该安装壳体施以该脱离作用力状态,手动地旋转该安装壳体,以对其施以该旋转作用力,使该末端转动组件转动,进而带动与该阀芯连接的该阀杆转动至所述预设的旋转初始状态;以及
在转动至所述预设的旋转初始状态后,撤去施于该安装壳体的所述旋转作用力、以及施于该安装壳体上的所述脱离作用力,该安装壳体复位,该弹性复位件重新恢复至预设的复位初始状态,该离合件重新同时与该减速传动组件、该末端传动组件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一个视角的爆炸视图。
图5为图3的另一个视角的爆炸视图。
图6为图3的又一个视角的爆炸视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减速传动组件、离合组件与末端转动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减速传动组件、离合组件与末端转动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安装壳体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减速传动组件中的行星减速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安装座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仅出于示意的目的,而不旨在按照比例绘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被用于指示相同的元素。出于简明的目的,不是每一个组件在每张附图中均被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若干实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应当理解,描述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表示或暗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制。
球阀(ball valve),是一种以球体(即阀芯)作为旋塞体,内有圆形通孔或通道通过其轴线,该球体(即阀芯)由与其位于同一轴线(即球阀轴线)上的阀杆作旋转运动。
该球体(即阀芯)设于该球阀(ball valve)上的壳体(亦称为阀体、阀壳等)内开设的阀体连通腔内。通过旋转该球体(即阀芯),使该阀体连通腔处于连通或阻断状态。
该旋转运动具有只需旋转180度(通常为90度或更小)的动作特点。即只需要较小的角度的操作和很小的转动力矩就能关闭严密,实现快速开闭。上述特点在多数应用场景(如在石油炼制、长输管线、化工、造纸、制药、水利、电力、市政、钢铁等行业)中,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时间争分夺秒,提前那边十分之一秒,事情的结果可能就会呈现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该阀杆上还可设置阀柄(即阀用手柄),一种用于手动地转动阀杆的部件。其可以呈杆状,与该阀杆呈一个夹角设置,该两者为固定设置,如呈90度、120度等;其也可以类似圆盘结构,与该阀杆呈同轴且同心设置。
该球阀上的阀芯、阀杆、阀柄(即阀用手柄)在操作中都是处于旋转状态,即组成该球阀的阀用旋转组件。
该球阀设置在连接管上,如图1至6所示,该连接管600可以是具有两个端口的二通连接管(简称二通管),这样设置在该二通管上的该球阀为二通球阀,也可以是具有两三个端口的三通连接管(简称三通管)而设置在该三通管上的该球阀为三通球阀。
对于三通球阀,其在管道上不仅可灵活控制介质的合流、分流、及流向的切换,同时也可关闭任一通道而使另外两个通道相连。
虽然球阀具有上述有优点,但随着该球阀所应用的场景越来越广,该球阀被部署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如果光通过手动去控制这些球阀的话,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效率也很低,为此出现了可自动控制球阀开合、关闭的控制装置(亦称为控制机构、开闭装置、开闭机构等)。
该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控制装置(亦称为控制机构、开闭装置、开闭机构等)安装于该球阀的阀杆和/或阀柄(即阀用手柄)上,通过对该阀杆和/或阀柄(即阀用手柄)的小于180度(通常为90度或更小)的旋转操作来是该球阀处于开合或关闭状态。该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控制装置(亦称为控制机构、开闭装置、开闭机构等)和该连接管,以及设于该连接管上的该球阀组成一个管路控制机构(亦称为管路控制装置、管路开闭装置、管路开闭机构等)。
该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控制装置(亦称为控制机构、开闭装置、开闭机构等)包括驱动部件(亦称驱动组件),用于减缓旋转速度和增加转矩大小的减速部件(亦称减速组件),这样该减速部件(亦称减速组件)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该球阀的阀杆和/或阀柄(即阀用手柄)上,以实现对该球阀的开合或关闭控制。
该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控制装置(亦称为控制机构、开闭装置、开闭机构等)根据驱动原理可以分为由电动驱动的部件(如电机)的电动控制装置,和由气动驱动的部件(如气缸)的气动控制装置。
上述用于球阀自动开合和/或自动关闭的自动控制功能的控制装置(亦称为控制机构、开闭装置、开闭机构等)的开发,大大提高了管路的自动化控制率。
但在一些特殊或意外情况(如断电、维修等)下,失去或人为断开为该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控制装置(亦称为控制机构、开闭装置、开闭机构等)提供动力的动力源,这时只能通过手动的方式去操作该球阀。
为实现上述的自动控制功能的控制装置(亦称为控制机构、开闭装置、开闭机构等)中实现手动操作该球阀的功能,在该控制装置(亦称为控制机构、开闭装置、开闭机构等中设置了离合部件(亦称离合组件)和末端转动部件(亦称末端转动组件),该离合部件(亦称离合组件)设于该减速部件(亦称减速组件)和该末端转动部件(亦称末端转动组件)之间,该末端转动部件(亦称末端转动组件)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该球阀的阀杆和/或阀柄(即阀用手柄)上。这样,在失去或人为断开为该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控制装置(亦称为控制机构、开闭装置、开闭机构等)提供动力的动力源后,通过该离合部件(亦称离合组件)进行分离操作,即使该离合部件(亦称离合组件)脱离于该减速部件(亦称减速组件)和该末端转动部件(亦称末端转动组件),这样该末端转动部件(亦称末端转动组件)就失去了电动驱动或气动驱动的驱动力,此时可通过手动操控该球阀上的阀柄(即阀用手柄)来使该球阀调整至所需的开合或关闭状态。
上述减速部件(亦称减速组件),在现有的产品中的结构通常包括:若干呈间隔设置的转动轴,在每个该转动轴上设置一个相对小的小齿轮和一个相对大的大齿轮,该大齿轮中的少量的齿、前一根该转动轴上的小齿轮中的少量的齿啮合,该小齿轮中的少量的齿与下一根该转动轴上的大齿轮中的少量的齿啮合,根据所要最终输送给该球阀上的阀杆和/或阀柄(即阀用手柄)上的力矩,确定该转动轴的数量以及每该转动轴上的各自小齿轮的齿数、大齿轮的齿数。
上述减速部件(亦称减速组件)的结构,从维修的角度看,可以快速通过目视即可检测出,该减速部件(亦称减速组件)中是否存在有问题(如连接松动,如齿轮上的齿有缺陷等)的转动轴、小齿轮、大齿轮。另外,也便于快速拆或装该减速部件(亦称减速组件)上的转动轴、小齿轮、大齿轮这些部件。但也可能会存在下述这些问题,具体如下所述。
如,上述减速部件(亦称减速组件)所具有的这样的结构,有可能会导致越靠近其上的输出侧,作用于该齿轮上的力矩就越大,且所啮合的部分的齿数较少(即部分地啮合连接),即对该齿轮啮合的强度提出了更高地要求,而为了满足该齿轮的啮合的强度,特别是对于邻近于该减速部件(亦称减速组件)的输出侧上的该齿轮的啮合的强度,对于这些齿轮采用硬度更高的材料(如钢等)制成,以替代由工程塑料制成的齿轮。
又如,上述减速部件(亦称减速组件)所具有的这样的结构,也有可能会导致所占用空间(即可能是水平方向的,也可能竖直方向的,或是上述两个方向的结合)较大,这样用于安装该减速部件(亦称减速组件)所需的壳体(即安装上述部件或组件的壳体,亦称安装壳体)的空间的大小也要相应的增加。另外,对于安装所需的外部环境的空间也相应的增加了要求。
对于上述离合部件(亦称离合组件),在现有的产品中的结构通常包括:按钮(脱离作用力施力件的一种结构)、离合外齿轮(为离合件的一种结构,该齿轮具有外齿圈)和弹簧(即手动地对该安装壳体施以该弹性复位件的一种结构),该按钮设在该壳体上所开设的一个孔(即按钮孔或按压孔,为脱离作用力施力件用孔的一种)处,在手动操作时,先通过按压力(脱离作用力的一种)按压该按钮,直至该离合外齿轮脱离于该减速部件(亦称减速组件)和该末端转动部件(亦称末端转动组件)后,在通过手动旋转该球阀上的阀柄(即阀用手柄)来实现该球阀的开合或关闭。
上述离合部件(亦称离合组件)与该减速部件(亦称减速组件)、该末端转动部件(亦称末端转动组件)的啮合连接,在运行时传递的转矩的大小相对于该减速部件(亦称减速组件)的输入侧大几十甚至几百倍,所以在失去或人为断开为该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控制装置(亦称为控制机构、开闭装置、开闭机构等)提供动力的动力源后,该离合外齿轮与该减速部件(亦称减速组件)、该末端转动部件(亦称末端转动组件)之间的处于啮合状态的齿头之间受着应力的影响,处于紧紧挤靠状态,为了使该离合部件(亦称离合组件)能脱离该减速部件(亦称减速组件)、该末端转动部件(亦称末端转动组件),必须施以较大的力,这导致比较费力。
为此,采用了增加按钮上的按压面的面积的办法,而这必然导致开设的该按钮孔或按压孔必然越大,而该按钮孔或按压孔只对着该离合部件(亦称离合组件),这样意味着需要增加该壳体的大小。而且该按钮孔或按压孔开的过大,也有可能会导致该壳体强度的降低。而如果不增加按钮上的按压面的面积的话,操作该离合件必然比较费力。如此现有的方案,只能在按压面积和该壳体的大小之间平衡选择,未发现有其它可选的方案可提供。
另外,该部的离合外齿轮上也是只有一些少量的齿与该减速部件(亦称减速组件)进行部分地啮合连接,同样该部的离合外齿轮上也是只有另一些少量的齿和该末端转动部件(亦称末端转动组件)中的末端转动外齿轮(为末端转动件的一种结构,即该齿轮具有外齿圈)部分地啮合连接。这样由于在该减速部件(亦称减速组件)的输出侧的力矩相对比较大,为了提高该离合外齿轮、以及该末端转动部件(亦称末端转动组件)中的末端转动外齿轮的强度,该齿轮也必须由硬度更高的材料(如钢等)制成,以替代由工程塑料制成的齿轮。
本实用新型中的球阀控制装置(亦称为球阀控制机构、球阀开闭装置、球阀开闭机构等)一个实施方式,为解决现有上述离合部件(亦称离合组件)可能遇到的问题,存在了可能。该实施方式包括安装壳体、驱动器、减速传动组件、离合组件、末端转动组件,该安装壳体与该离合组件配合,实现通过手动操作该安装壳体的方式来使该按离合组件脱离该减速传动组件的效果。该安装壳体替代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以达到增大该脱离作用力的受力面,且不用考虑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的受力面大小对该安装壳体的强度的影响。
该安装壳体内开设有壳体安装腔,该壳体安装腔的至少一侧与外部连通,这样可以将该驱动器、减速传动组件、离合组件都能装入该壳体安装腔内。而对于末端转动组件,可以是其大部装入该壳体安装腔内、只有一部伸出该壳体安装腔与该球阀的旋转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件连接;也可以是基本全部装入该壳体安装腔内。
该壳体可以是指,如图1至6、9所示,一个整体为一体式的安装壳体110,其内设置的壳体安装腔120只有一侧与外界连通(当然也可以有多侧与外界连通)。该壳体可以是指,包括两个或以上的独立的分壳体。
对于该安装壳体是由多个独立的分壳体组成的情形,可以只需该一个该分壳体与该离合组件配合即可。
在一个手动按压该安装壳体的示例中,对于下述的离合组件,如图1至6、9所示,为了便于手的握持,在该安装壳体的顶部为按压部111(即脱离作用力施力部的一种),该按压部111呈中间高、两侧低的结构。
这样握持时,该手中的食指、中指沿着该该按压部111的中间放置,该手的大拇指按于该按压部111的一低侧,而该手的无名指和小拇指按压在该按压部111的另一低侧。
在一个该安装壳体的示例中,为了增加手掌部与该安装壳体的接触面,并便对其施压,如图1至6、9所示,该按压部111上的中间与该两侧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呈对称设置的、向外凸起的弧形凸面112。
该减速传动组件的结构可以是上述的现有的产品所包括的结构,即包括间隔设置的转动轴、设于转动轴的大齿轮、小齿轮,该小齿轮和大齿轮上的少量的齿保持啮合连接,呈平铺式的布局。当然也可是包括下述的结构:如蜗轮蜗杆结构,如传输带输送结构(包括大带轮、小带轮、传输带等)。
该离合组件只包括离合件和弹性复位件。
该离合件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转动配合。即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输出旋转所需的动力给该离合件,由该离合件再传递给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
该弹性复位件,与该离合件配合。即该离合件受到来自被该安装壳体的脱离用作用力时,该弹性复位件也承受来自该离合件所受到的该脱离用作用力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该离合件发生位移,以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而在该脱离用作用力被撤去时,该弹性复位件应该变形产生的弹性回复力将该离合件重新推回至未被施以该脱离作用力时的位置。
该安装壳体与该离合组件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活动连接,即该安装壳体不与该离合组件用壳体连接件(如插接件、卡接件、螺接件等)一直连接在一起,而只是在该安装壳体被施以该脱离用作用力和/或被施以使其旋转的旋转作用力时,该安装壳体与该离合组件处于相互抵靠状态,而在该安装壳体未被施以该脱离用作用力和/或未被施以使其旋转的旋转作用力时,该安装壳体与该离合组件处于不相接触状态,或者是,虽然处于接触状态,但该接触面上基本处于未受力状态。
如为实现上述该安装壳体与该离合组件间的分离操作,该安装壳体与该离合组件中的离合件、弹性复位件的形状、构造必需能满足上述操作。即形状、构造必需能满足在该安装壳体受到脱离用作用力向该离合组件移动,具体地,该安装壳体上必须有与该离合组件相配合的部分(如一个受脱离用作用力面等)或部件,反过来,该离合组件中的该离合件、弹性复位件上亦必须有与该安装壳体相配合的部分(如另一个受脱离用作用力面等)或部件。这种形状、构造对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之前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经过创造性地劳动,即可获知的技术。
如为实现上述可能存在的该安装壳体对该离合组件的旋转操作,该安装壳体与该离合组件中的离合件的形状、构造必需能满足上述操作。即该安装壳体和该离合件形状、构造必需能满足:如果该安装壳体在受到该使其旋转的旋转作用力时能发生转动,该离合件也能一起随着该安装壳体一起转动。具体地,该安装壳体上必须有与该离合组件相配合的部分(如一个受旋转作用力面等)或部件,反过来,该离合组件中的该离合件、弹性复位件上亦必须有与该安装壳体相配合的部分(如另一个受旋转作用力面等)或部件。这种形状、构造对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之前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经过创造性地劳动,即可获知的技术。
该安装壳体与该离合组件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一直保持连接状态,即该安装壳体与该离合组件用壳体连接件(可以是插接结构、卡扣结构、螺接结构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一直连接在一起。
作为该壳体连接件的一个示例,如图4至8所示,为卡接结构,其包括设于该安装壳体110内侧的壳体连接卡头131、设于该离合齿轮410上的壳体连接卡槽132。安装后,该壳体连接卡头131和该壳体连接卡槽132保持卡接状态,且在该安装壳体110被施以脱离用作用力时和在撤去该脱离用作用力且该弹簧420因产生弹性变形而产生弹性回复力对该离合件推动时,该壳体连接卡头131和该壳体连接卡槽132亦保持卡接状态不分离。
作为该壳体连接件的一个示例,如图1至8所示,为该安装壳体110还具有在被施以使其旋转的旋转作用力时,使该安装壳体110发生旋转的同时、该离合齿轮410也一起旋转,为了增加该旋转时的受力面,除了上述的该壳体连接卡头131、该壳体连接卡槽132之外,还在该安装壳体110内设置了两组呈中心对称设置的壳体连接插轨133,在该离合齿轮410外侧上设置了两组呈中心对称设置的壳体连接插腔134。
对使该离合组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手动操作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按压的方式,即按压该离合组件中的该离合件,此时该脱离用作用力为按压力,即自外向内方向的脱离用作用力;另一种是采用拉拔的方式的拉拔该离合组件中的该离合件,此时该脱离用作用力为拉拔力,即自内向外方向的脱离用作用力。
该脱离用作用力是拉拔力还是按压力,这要根据该安装壳体与该离合件的形状、构造决定。该形状、构造对于本实用新型申请前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掌握的技术。
作为该离合件的一个示例,可以是齿轮结构,如具有外齿圈的离合齿轮,或者,如图8所示,为具有内齿圈411的离合齿轮410。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离合齿轮410具有内齿圈的结构时,尤其是在该离合齿轮410的内齿圈上齿头的数量、形状与作为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的一个具有外齿圈的齿轮、作为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出入侧的一个具有外齿圈的齿轮(即该末端转动件的一种结构)上的齿头的数量、形状一一对应时,即该具有内齿圈的离合齿轮410与作为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的一个具有外齿圈的齿轮、作为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出入侧的一个具有外齿圈的齿轮在连接时处于完全啮合的状态,而不是前面所述的只是少数几个齿头存在啮合连接。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分散对该具有内齿圈的离合齿轮410、作为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的一个具有外齿圈的齿轮、作为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出入侧的一个具有外齿圈的齿轮上齿头上所受到的力,也为其完全采用工程塑料制造成为了可能。
作为该弹性复位件的一个示例,可以是具有弹性变形结构的部件,如图8所示,可以为弹簧420,也可以是由弹性材料(如橡胶等)制成的部件,也可以是上述两者的结合为一体的部件,也可以是上述两者各自作为独立的部件一起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采用直接按压该安装壳体来操作该离合组件中的该离合件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按压该安装壳体的操作方式替代了按压该按钮的操作方式,因此不需要在该安装壳体上增设该按钮,相应地,也不需要为该按钮在该壳体上增设一个孔(即按钮孔或按压孔,为脱离作用力施力件用孔的一种)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采用直接拉拔该安装壳体来操作该离合组件中的该离合件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拉拔该安装壳体的操作方式替代了拉拔该拉拔头(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的一种结构,也可以是孔形、勾形等结构)的操作方式,因此不需要在该安装壳体上增设该拉拔头,相应地,也不需要为该拉拔头在该壳体上增设一个孔(即拉拔孔,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用孔的一种)了。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该按钮、拉拔头的操作方式,其施力面肯定比该安装壳体来得小,因此在操作时,所施于该按钮、拉拔头的力必定比施于该安装壳体的力要来的大,因此相对较费力。
末端转动组件,其输入侧与该离合组件连接,其输出侧与该球阀上的阀用旋转组件转动配合。即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与该离合组件连接时,该离合组件中的该离合件将该减速传动组件所传过来的动力,传递给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从而由该末端转动组件完成对该阀用旋转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转动的控制。
该末端转动组件至少包括一个末端转动件。其随该离合件的转动而转动。
作为该末端转动件的一个示例,如图4、7、8所示,其为未端转动柱510,其轴向的一端设有外齿圈的未端转动齿头511,与该离合组件上的设有内齿圈411的离合齿轮410啮合连接,其轴向的另一端设有供该球阀上的阀杆插入的未端转动插孔512。
在该未端转动柱510转动时,带动该球阀上的阀杆一起转动。
该末端转动件也可以通过连接机械臂,该机械臂与该球阀上的阀杆转动配合。即由该末端转动件传递给该机械臂转动的动力,由该机械臂直接操控该阀柄(即阀用手柄)的转动,进而带动该阀杆、阀芯的转动,实现该球阀的开合和关闭。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2、4、5、6、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该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安装座140时,该安装座140上的一部与该球阀上的阀用旋转组件中一个或多个部件连接(如插接、卡接、螺接等)。而该末端转动组件中的该未端转动柱510转动设于该安装座140上,即可以是该未端转动柱510可随着该离合齿轮410的转动而转动,而这时安装座140固定(如图1至6所示,通过具有内螺纹的螺帽141螺接等)在该球阀的阀体(亦称阀壳等)上,也可以是该安装座140连接于该球阀的旋转组件上,这样,在该未端转动柱510转动时就带着该安装座140一起转动。
在该安装座一个示例中,如图11所示,在安装座140内开设转动限位槽142,该转动限位槽142用于放置该未端转动柱510的一段,该段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和该转动限位槽142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适配,这样该未端转动柱510在转动时减少防止发生偏转的几率的发生。
在该安装座一个示例中,如图11所示,该转动限位槽142的设置位置,可以选在其的轴线与该安装座的中心线重合的区域,即该安装座140的中心区域。这是由于该驱动电机210、行星减速器310、离合齿轮410、未端转动柱510的重量都是靠该安装座140来支撑,且工作时该驱动电机210、行星减速器310、离合齿轮410、未端转动柱510处于转动状态,中心线和轴线重合的设置为该安装座140减少应力带来的损害,提供了可能。
在该安装座一个示例中,如图1至3所示,为了使该安装座140的至少大部能装入该壳体安装腔120,该安装座140的最大横截面的形状与该壳体安装腔120上的与安装座相配合的一段的最小横截面的形状基本相同,且该安装座140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小于与该壳体安装腔上的与安装座相配合的一段的最小横截面的面积。
这样,在存在该安装座140时,该驱动电机210、以及末端转动组件中的至少大部、该安装座140至少大部基本都位于该壳体安装腔120内。这在使该离合齿轮410在脱离操作基本实现在都在该壳体安装腔120内完成即可,减少在操作时被外界干扰的几率的发生,提高了操作的安全度。
本实用新型的该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该减速传动组件、离合组件以及末端转动组件间的构造可以有下列三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所述离合组件与该末端转动组件不在同一轴线上、且呈基本平行设置。
上述第一种情形中,在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时,该离合件可以不随该安装壳体的转动而转动,也可以随该安装壳体的转动而转动。
上述第一种情形,在因一些特殊或意外情况(如断电、维修等)下,失去或人为断开为该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控制装置(亦称为控制机构、开闭装置、开闭机构等)提供动力的动力源,需要通过手动的方式去操作该球阀复位(即预设的初始状态,可以是设置为完全打开,也可以设置为完全关闭,具体根据应用场景的需要而设置)时,需要先对该安装壳体施以脱离用作用力(即该脱离用作用力可能是拉拔力,也可能是按压力,这要根据和该安装壳体与该离合件的形状、构造决定),以使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和该末端转动组件,在此过程中,该弹性复位件的形状沿该脱离用作用力的方向发生改变;然后,在保持对该安装壳体施以该脱离用作用力的同时,手动操作该球阀上的旋转部件中的阀柄(即阀用手柄)或者阀杆,以使该球阀复位;最后,撤去对该安装壳体的脱离用作用力,该离合件在该弹性复位件因弹性变形产生的回复力作用下,沿着与该脱离用作用力相反的方向移动,直至该离合件重新与该减速传动组件、该末端转动组件保持连接状态。
第二种情形:所述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离合组件与该末端转动组件基本设在同一轴线上,且依次设置。
上述第二种情形中,在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时,该离合件不随该安装壳体的转动而转动。即在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时,可能是该安装壳体受外力后可以转动,但该离合件并不随该安装壳体一起转动;也可能是该安装壳体由于自身构造和/或与其内的部件的配合,即使受外力也不会转动。
上述第二种情形,在因一些特殊或意外情况(如断电、维修等)下,失去或人为断开为该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控制装置(亦称为控制机构、开闭装置、开闭机构等)提供动力的动力源,需要通过手动的方式去操作该球阀复位(即预设的初始状态,可以是设置为完全打开,也可以设置为完全关闭,具体根据应用场景的需要而设置)时,需要先对该安装壳体施以脱离用作用力(即该脱离用作用力可能是拉拔力,也可能是按压力,这要根据和该安装壳体与该离合件的形状、构造决定),以使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但仍和该末端转动组件保持连接,在此过程中,该弹性复位件的形状沿该脱离用作用力的方向发生改变;然后,在保持对该安装壳体施以该脱离用作用力的同时,手动操作该球阀上的旋转部件中的阀柄(即阀用手柄)或者阀杆,以使该球阀复位;最后,撤去对该安装壳体的脱离用作用力,该离合件在该弹性复位件因弹性变形产生的回复力作用下,沿着与该脱离用作用力相反的方向移动,直至该离合件重新与该减速传动组件、该末端转动组件保持连接状态。
第三种情形:所述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离合组件与该末端转动组件基本设在同一轴线上,且依次设置。
上述第三种情形,且在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时,该离合件能随该安装壳体的转动而转动,即在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时,在该安装壳体受外力后可以转动时,该离合件随该安装壳体一起转动。
上述第三种情形,在因一些特殊或意外情况(如断电、维修等)下,失去或人为断开为该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控制装置(亦称为控制机构、开闭装置、开闭机构等)提供动力的动力源,需要通过手动的方式去操作该球阀复位(即预设的初始状态,可以是设置为完全打开,也可以设置为完全关闭,具体根据应用场景的需要而设置)时,需要先对该安装壳体施以脱离用作用力(即该脱离用作用力可能是拉拔力,也可能是按压力,这要根据和该安装壳体与该离合件的形状、构造决定),以使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但仍和该末端转动组件保持连接,在此过程中,该弹性复位件的形状沿该脱离用作用力的方向发生改变;然后,在保持对该安装壳体施以该脱离用作用力的同时,手动旋转该安装壳体,该离合件随其一起转动,与该离合件处于连接状态的该末端转动组件与该离合件一起转动,而与该末端转动组件直接连接的该球阀的阀杆或者是通过机械臂与该球阀的阀柄(即阀用手柄)也随其一起转动,以使该球阀复位;最后,撤去对该安装壳体的脱离用作用力(即该脱离用作用力可能是拉拔力,也可能是按压力,这要根据和该安装壳体与该离合件的形状、构造决定)和旋转作用力,该离合件在该弹性复位件因弹性变形产生的回复力作用下,沿着与该脱离用作用力相反的方向移动,直至该离合件重新与该减速传动组件、该末端转动组件保持连接状态。
本实用新型中的球阀控制装置(亦称为球阀控制机构、球阀开闭装置、球阀开闭机构等)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为解决现有因现有的上述的减速传动组件的结构所可能遇到的问题,存在了可能。该实施方式包括安装壳体、驱动器、减速传动组件、离合组件、末端转动组件,该减速传动组件包括有行星减速器,以使该减速传动组件的结构更紧凑,为实现减小该安装壳体的尺寸成为了可能,另外可实现齿轮在传动时不再只是少量的几个齿头啮合连接,而是能有数倍于现有数量的齿头处于在啮合连接,以减小在转动时、作用在每个处于啮合连接状态的齿头的力,以减少对该齿头的损害,为延长该齿头的寿命成为了可能,另外也为该减速传动组件中的行星减速器都由工程塑料制造成为了可能。
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该减速传动组件的结构包括有行星减速器,该行星减速器可以是一级的,也可以是多级的。
该行星减速器的结构为:由太阳齿轮(简称太阳轮)、行星齿轮(简称行星轮)、内齿轮(又称行星轮架、行星架)等3个机构所构成。太阳齿轮(简称太阳轮)安装于中心轴位置的,其周侧有数个行星齿轮(简称行星轮),利用内齿轮(又称行星架)沿中心轴圆周做公转。通过行星齿轮(简称行星轮)的公转利用行星轮架转换成输出轴的旋转。
作为多级行星减速器的一个示例,如图10所示,为三级的行星减速器,多即由三个一级行星减速器在同轴线上依次顺序设置、两两配合,具体包括一个行星架311、三个轮用连接板312、三个太阳轮313、九个行星轮轴314、九个行星轮315。
如图10所示,该轮用连接件设于该行星架311内,其主侧(即轴线的相对前侧)固定有呈同轴设置的一该太阳轮313(即该太阳轮313相对该轮用连接件来说是固定不动的)、其背侧(即轴线的相对后侧)固定设有若干行星轮轴314(即该行星轮轴314相对该轮用连接件来说亦是固定不动的)。而在该行星轮轴314上设置可绕该行星轮轴314转动的行星轮15。
作为该轮用连接件的一个示例,如图10所示,其可以是扁平式结构的且呈圆形的轮用连接板312。当然该轮用连接件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如块、座、壳等结构。另外,该板的形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如正多边形等。
上述的太阳轮可以是具有内齿圈结构,如图10所示,也可以是具有外齿圈结构。
该多级的行星减速器的输入侧与外部驱动部件啮合,即作为其输入侧的多个该行星轮同时与该外部驱动部件转动啮合,且多个该行星轮还与位于该行星架上的内齿圈转动啮合。
需要说明的是,每该一级行星减速器的太阳轮、行星轮的大小、齿数,以及该行星架内横截面的大小及齿数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也即不同的一级行星减速器中所对应的太阳轮、行星轮以及行星架都可以是有不相同之处的。
当然,对于多级的该行星减速器,每该一级行星减速器中的行星架共同合成一个一体式结构(即形成一个轴线两端与外界连通的筒状结构),而里面的内横截面的大小可以是各段有所不同(如从一端伸向内部的过程中,内横截面由大变小设置),这样为设置不同大小的行星轮提供了可能。
当该减速传动组件只包括该行星减速器时,该行星减速器上位于其轴线上的最前侧(即输出侧)的该太阳轮可直接与该离合组件啮合连接,而该行星减速器上位于其轴线上的最后侧(即输入侧)的多个该行星轮可与该驱动器的轴端上的齿轮或齿轮轴啮合连接。
在该减速传动组件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至8、10所示,该减速传动组件只由一个多级行星减速器组成。其与该驱动电机210、该离合组件中的设于内齿圈的离合齿轮410、该末端转动组件中的一端设有未端转动齿头511的未端转动柱510为同轴线设置。这样该安装壳体110的最大横截面尺寸只需比该多级行星减速器的最大横截面尺寸大一些即可,有效的缩减了对该安装壳体110尺寸的需求。
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该离合组件可以是该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该离合组件的结构,由该安装壳体与该离合组件进行配合操作;也可以是除了该离合件和该弹性复位件外,还包括一个单独的脱离作用力施力件(如该按钮或该拉拔头),其设于开设有该安装壳体上的该按钮孔或拉拔孔(脱离作用力施力件用孔的一种)处。即由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如该按钮或该拉拔头)与该离合组件进行配合操作,而不再是由该安装壳体与该离合组件进行配合操作。另外,在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如该按钮或该拉拔头)在外部施以旋转的作用力时能发生转动时,在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如该按钮或该拉拔头)上还可设有扭转部,该扭转部上的至少一部分伸出该按压孔口或该拉拔孔口处至外部,便于对该扭转部实施该旋转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的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该减速传动组件、离合组件以及末端转动组件间的构造可以有下列三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所述离合组件与该末端转动组件不在同一轴线上、且呈基本平行设置。
上述第一种情形中,在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时,该离合件可以不随该安装壳体或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的转动而转动,也可以随该安装壳体或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的转动而转动。
上述第一种情形,在因一些特殊或意外情况(如断电、维修等)下,失去或人为断开为该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控制装置(亦称为控制机构、开闭装置、开闭机构等)提供动力的动力源,需要通过手动的方式去操作该球阀复位(即预设的初始状态,可以是设置为完全打开,也可以设置为完全关闭,具体根据应用场景的需要而设置)时,需要先对该安装壳体或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施以脱离用作用力(即该脱离用作用力可能是拉拔力,也可能是按压力,这要根据和该安装壳体或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与该离合件的形状、构造决定),以使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和该末端转动组件,在此过程中,该弹性复位件的形状沿该脱离用作用力的方向发生改变;然后,在保持对该安装壳体或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施以该脱离用作用力的同时,手动操作该球阀上的旋转部件中的阀柄(即阀用手柄)或者阀杆,以使该球阀复位;最后,撤去对该安装壳体或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的脱离用作用力,该离合件在该弹性复位件因弹性变形产生的回复力作用下,沿着与该脱离用作用力相反的方向移动,直至该离合件重新与该减速传动组件、该末端转动组件保持连接状态。
第二种情形:所述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离合组件与该末端转动组件基本设在同一轴线上,且依次设置。
上述第二种情形中,在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时,该离合件不随该安装壳体或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的转动而转动。即在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时,可能是该安装壳体或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受外力后可以转动,但该离合件并不随该安装壳体或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一起转动;也可能是该安装壳体或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由于自身构造和/或与其内的部件的配合,即使受外力也不会转动。
上述第二种情形,在因一些特殊或意外情况(如断电、维修等)下,失去或人为断开为该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控制装置(亦称为控制机构、开闭装置、开闭机构等)提供动力的动力源,需要通过手动的方式去操作该球阀复位(即预设的初始状态,可以是设置为完全打开,也可以设置为完全关闭,具体根据应用场景的需要而设置)时,需要先对该安装壳体或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施以脱离用作用力(即该脱离用作用力可能是拉拔力,也可能是按压力,这要根据和该安装壳体(或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与该离合件的形状、构造决定),以使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但仍和该末端转动组件保持连接,在此过程中,该弹性复位件的形状沿该脱离用作用力的方向发生改变;然后,在保持对该安装壳体或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施以该脱离用作用力的同时,手动操作该球阀上的旋转部件中的阀柄(即阀用手柄)或者阀杆,以使该球阀复位;最后,撤去对该安装壳体或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的脱离用作用力,该离合件在该弹性复位件因弹性变形产生的回复力作用下,沿着与该脱离用作用力相反的方向移动,直至该离合件重新与该减速传动组件、该末端转动组件保持连接状态。
第三种情形:所述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离合组件与该末端转动组件基本设在同一轴线上,且依次设置。
上述第三种情形,且在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时,该离合件能随该安装壳体或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的转动而转动,即在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时,在该安装壳体或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受外力后可以转动时,该离合件随该安装壳体或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一起转动。
上述第三种情形,在因一些特殊或意外情况(如断电、维修等)下,失去或人为断开为该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控制装置(亦称为控制机构、开闭装置、开闭机构等)提供动力的动力源,需要通过手动的方式去操作该球阀复位(即预设的初始状态,可以是设置为完全打开,也可以设置为完全关闭,具体根据应用场景的需要而设置)时,需要先对该安装壳体或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施以脱离用作用力(即该脱离用作用力可能是拉拔力,也可能是按压力,这要根据和该安装壳体或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与该离合件的形状、构造决定),以使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但仍和该末端转动组件保持连接,在此过程中,该弹性复位件的形状沿该脱离用作用力的方向发生改变;然后,在保持对该安装壳体或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施以该脱离用作用力的同时,手动旋转该安装壳体或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上的扭转部(该扭转部上的至少一部分伸出该按压孔口或该拉拔孔口处至外部),该离合件随其一起转动,与该离合件处于连接状态的该末端转动组件与该离合件一起转动,而与该末端转动组件直接连接的该球阀的阀杆或者是通过机械臂与该球阀的阀柄(即阀用手柄)也随其一起转动,以使该球阀复位;最后,撤去对该安装壳体或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的脱离用作用力(即该脱离用作用力可能是拉拔力,也可能是按压力,这要根据和该安装壳体或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与该离合件的形状、构造决定)和旋转作用力,该离合件在该弹性复位件因弹性变形产生的回复力作用下,沿着与该脱离用作用力相反的方向移动,直至该离合件重新与该减速传动组件、该末端转动组件保持连接状态。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8所示,为该安装壳体110与该离合组件中的设有内齿圈411的该离合齿轮410、弹簧420进行配合,而不再需要设置单独的用于供该脱离作用力施力件(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以及为该按钮或该拉拔头而开设在该安装壳体上的该按压孔口或该拉拔孔口。另外,该减速传动组件只由呈多级的该行星减速器310来完成。且该安装壳体110可以带动该离合齿轮410旋转。另外该驱动电机210、呈多级的该行星减速器310、该离合组件中的该离合齿轮410、弹簧420、该末端转动组件中的设有作为外齿圈的未端转动齿头511的未端转动柱510,自该安装壳体110上的壳体安装腔120处由内向外依次基本呈同轴线的设置,而该安装壳体110也大致设为横截面主要为圆形的设置,且该安装壳体110与上述驱动电机210、呈多级的该行星减速器、该离合组件、该末端转动组件也是位于同一轴线上。且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出侧与该球阀700上的阀体710上的阀杆(未画出)直接连接或通过机械臂与该球阀700的阀柄(即阀用手柄)(未画出)连接。壳体(亦称为阀体、阀壳等
这样不仅该安装壳体110的最大横截面的尺寸只需比该行星减速器的最大横截面的尺寸稍微大一些即可。而在手动操作时,完全只需对该安装壳体110施以该脱离用作用力和该旋转作用力,不需要再去操该球阀的阀柄(即阀用手柄),亦即可以去掉该阀柄(即阀用手柄),当然若任要使用该阀柄(即阀用手柄)的话,可以通过机械臂连接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与该阀柄(即阀用手柄)。这样只需用1只手(而不再需要同时用两只手)能完成对该球阀的手动复位操作。
在权利要求书中,词语“包括”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词语“一”或“一个”并不排除多个。在权利要求书中,使用诸如“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来修饰权利要求元素本身并不意味着一个权利要求元素具有较另外一个权利要求元素的优先级、次序或者动作执行的时间顺序,而仅仅出于将一个权利要求的元素与另一个权利要求元素相区别的目的。尽管在互不相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分别记载了某些特定技术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特定技术特征不能被组合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可单独、组合或者以未在前述实施例中具体讨论的各种安排来使用,从而并不将其应用限于前文所描述或附图中所示的组件的细节和排列。例如,可使用任何方式将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多个方面与其他实施例中描述的多个方面组合。多个模块或单元中所记载的步骤、功能或特征,可以由一个模块或一个单元执行或满足。本文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不限于以任何特定的顺序执行,以其他的顺序执行部分或者全部的步骤时可能的。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被解释为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
尽管已经通过附图和实施例的方式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但这样的描述和说明应当被认为是说明性或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Claims (13)
1.一种球阀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安装壳体;
壳体安装腔,开设于该安装壳体内,其上的至少一侧与外部连通;
驱动器,为电机,设于该安装壳体上的该壳体安装腔内;
减速传动组件,设于该安装壳体上的该壳体安装腔内,其输入侧与所述驱动器连接;
末端转动组件,其输出侧与外部的该球阀上的阀用旋转组件转动配合,包括:
末端转动件,随该减速传动组件上的输出侧一起转动;以及
离合组件,设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和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之间,包括:
离合件,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转动配合;以及
弹性复位件,与该离合件配合;以及
壳体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该安装壳体和该离合件;
其中,所述安装壳体与该离合件脱离配合;
其中,所述离合组件与该末端转动组件不在同一轴线上、且呈基本平行设置;
其中,该安装壳体、离合件、弹性复位件的形状、构造还需满足:该安装壳体未被施以脱离作用力时,该弹性复位件处于预设的复位初始状态,该离合件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相连接;在该安装壳体被施以该脱离作用力后,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和该末端转动组件,该弹性复位件的状态改变;在该安装壳体上撤去该脱离作用力后,该弹性复位件重新恢复至预设的复位初始状态,该离合件重新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相连接;
其中,在该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时,该安装座的一部与外部的、且非该球阀上的阀用旋转组件的部件连接,该末端转动组件转动设于该安装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球阀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驱动器、减速传动组件、离合组件、以及末端转动组件中的至少一部基本位于该壳体安装腔内;
其中,在该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时,该安装壳体与该安装座相配合,该安装座的最大横截面的形状与该壳体安装腔上的与安装座相配合的一段的最小横截面的形状基本相同,且该安装座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小于与该壳体安装腔上的与安装座相配合的一段的最小横截面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所述球阀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壳体安装腔上只有一侧与外部连通;
其中,该安装壳体上的与该壳体安装腔上的与外部连通的一侧所对应的一侧为脱离作用力施力部,该脱离作用力施力部呈中间高、两侧低的结构;
其中,该脱离作用力施力部上的中间与该两侧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呈对称设置的、向外凸起的弧形凸面。
4.一种球阀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安装壳体;
壳体安装腔,开设于该安装壳体内,其上的至少一侧与外部连通;
驱动器,为电机,设于该安装壳体上的该壳体安装腔内;
减速传动组件,设于该安装壳体上的该壳体安装腔内,其输入侧与所述驱动器连接;
末端转动组件,其输出侧与外部的该球阀上的阀用旋转组件转动配合,包括:
末端转动件,随该减速传动组件上的输出侧一起转动;以及
离合组件,设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和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之间,包括:
离合件,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转动配合;以及
弹性复位件,与该离合件配合;以及
壳体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该安装壳体和该离合件;
其中,所述安装壳体与该离合件脱离配合;
其中,所述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离合组件与该末端转动组件基本设在同一轴线上,且依次设置,该离合件为具有内齿圈的齿轮结构,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都为具有外齿圈的齿轮结构;
其中,该安装壳体、离合件、弹性复位件的形状、构造还需满足:在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时,该离合件不随该安装壳体的转动而转动;该安装壳体未被施以脱离作用力时,该弹性复位件处于预设的复位初始状态,该离合件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相连接;在该安装壳体被施以该脱离作用力后,在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后,该离合件仍连接于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该弹性复位件的状态改变;在该安装壳体上撤去该脱离作用力后,该弹性复位件重新恢复至预设的复位初始状态,该离合件重新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相连接;
其中,在该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时,该安装座的一部与外部的、且非该球阀上的阀用旋转组件的部件连接,该末端转动组件转动设于该安装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球阀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驱动器、减速传动组件、离合组件、以及末端转动组件中的至少一部基本位于该壳体安装腔内;
其中,在该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时,该安装壳体与该安装座相配合,该安装座的最大横截面的形状与该壳体安装腔上的与安装座相配合的一段的最小横截面的形状基本相同,且该安装座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小于与该壳体安装腔上的与安装座相配合的一段的最小横截面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4至5任一所述球阀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壳体安装腔上只有一侧与外部连通;
其中,该安装壳体上的与该壳体安装腔上的与外部连通的一侧所对应的一侧为脱离作用力施力部,该脱离作用力施力部呈中间高、两侧低的结构;
其中,该脱离作用力施力部上的中间与该两侧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呈对称设置的、向外凸起的弧形凸面。
7.一种球阀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安装壳体;
壳体安装腔,开设于该安装壳体内,其上的至少一侧与外部连通;
驱动器,为电机,设于该安装壳体上的该壳体安装腔内;
减速传动组件,设于该安装壳体上的该壳体安装腔内,其输入侧与所述驱动器连接;
末端转动组件,其输出侧与外部的该球阀上的阀用旋转组件转动配合,包括:
末端转动件,随该减速传动组件上的输出侧一起转动;以及
离合组件,设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和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之间,包括:
离合件,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转动配合;以及
弹性复位件,与该离合件配合;以及
壳体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该安装壳体和该离合件;
其中,所述安装壳体与该离合件脱离配合;
其中,所述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离合组件与该末端转动组件基本设在同一轴线上,且依次设置,该离合件为具有内齿圈的齿轮结构,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都为具有外齿圈的齿轮结构;
其中,该安装壳体、离合件、弹性复位件的形状、构造还需满足:在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时,该离合件能随该安装壳体的转动而转动;该安装壳体未被施以脱离作用力时,该弹性复位件处于预设的复位初始状态,该离合件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相连接;在该安装壳体被施以该脱离作用力后,在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后,该离合件仍连接于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该弹性复位件的状态改变;在该安装壳体被施以该脱离作用力至该离合件脱离于该减速传动组件后、且施以使该安装壳体转动的力后,该安装壳体发生转动,进而带动该离合件、该末端转动组件旋转至预设的旋转初始状态;在该安装壳体上撤去该脱离作用力后,该弹性复位件重新恢复至预设的复位初始状态,该离合件重新与该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侧、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入侧相连接;
其中,在该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时,该安装座的一部与外部的、且非该球阀上的阀用旋转组件的部件连接,该末端转动组件转动设于该安装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球阀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驱动器、减速传动组件、离合组件、以及末端转动组件中的至少一部基本位于该壳体安装腔内;
其中,在该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时,该安装壳体与该安装座相配合,该安装座的最大横截面的形状与该壳体安装腔上的与安装座相配合的一段的最小横截面的形状基本相同,且该安装座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小于与该壳体安装腔上的与安装座相配合的一段的最小横截面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球阀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驱动器、减速传动组件、离合组件、末端转动组件基本沿同一轴线方向依次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所述球阀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壳体安装腔上只有一侧与外部连通;
其中,该安装壳体上的与该壳体安装腔上的与外部连通的一侧所对应的一侧为脱离作用力施力部,该脱离作用力施力部呈中间高、两侧低的结构;
其中,该脱离作用力施力部上的中间与该两侧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呈对称设置的、向外凸起的弧形凸面。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所述球阀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减速传动组件包括行星减速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球阀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行星减速器包括:
行星架;
轮用连接件,至少一个,呈同轴线的设于该行星架内;
太阳轮,至少一个,每所述太阳轮固设于一与其对应的该轮用连接件的主侧、且与该与其对应的轮用连接件呈同轴设置;
行星轮轴,若干数量的该行星轮轴固定设置在每该轮用连接件的背侧、呈圈形设置,该圈形与该轮用连接件呈同轴线设置;
行星轮,转接于与其配合的该连接轴上,其分别与行星架上的内齿圈、太阳轮上的外齿圈啮合连接;
其中,所有所述太阳轮位于同一轴线上、且依次设置。
13.一种管路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包括:
连接管;
球阀,设于该连接管上,用于使该连接管内处于连通或阻断状态,包括:
阀体;
阀体连通腔,开设有该阀体内,其两端分别与该连接管连通;以及
阀用旋转组件,包括:
阀芯,设于该阀体连通腔内,用于使该阀体连通腔处于连通或阻断状态;以及
阀杆,与该阀芯连接,且呈同轴线设置;以及
如权利要求1、4或7所述球阀开闭装置,其与该球阀中的该阀用旋转组件上的该阀杆转动配合,以控制该球阀处于连通或阻断状态;
其中,在该球阀开闭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球阀开闭装置时,该阀用旋转组件还包括与该阀杆连接的阀用手柄,则该球阀开闭装置上的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出侧通过机械臂与该阀用手柄连接,该球阀开闭装置与该阀用手柄转动配合,以控制该球阀处于连通或阻断状态;
其中,在该球阀开闭装置为如权利要求7所述球阀开闭装置时,该球阀开闭装置上的该末端转动组件的输出侧直接与该阀杆连接,该球阀开闭装置与该阀杆转动配合,以控制该球阀处于连通或阻断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08512.5U CN221323472U (zh) | 2023-10-27 | 2023-10-27 | 一种管路开闭机构及其中的球阀开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08512.5U CN221323472U (zh) | 2023-10-27 | 2023-10-27 | 一种管路开闭机构及其中的球阀开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323472U true CN221323472U (zh) | 2024-07-12 |
Family
ID=91786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908512.5U Active CN221323472U (zh) | 2023-10-27 | 2023-10-27 | 一种管路开闭机构及其中的球阀开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323472U (zh) |
-
2023
- 2023-10-27 CN CN202322908512.5U patent/CN22132347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81690B (zh) | 阀门智能执行器的减速装置 | |
CN103786160B (zh) | 一种机器人夹持模块 | |
US4364286A (en) | Bi-directional speed reducing mechanism | |
US20140202725A1 (en) | Power Tool with Spindle Lock | |
CN221323472U (zh) | 一种管路开闭机构及其中的球阀开闭装置 | |
CN221547923U (zh) | 一种管路控制机构以及阀用控制装置 | |
TW201418600A (zh) | 多段式傳動裝置 | |
CN117307803A (zh) | 球阀开闭装置、管路开闭机构及其手动复位操作方法 | |
US4727780A (en) | Vehicle-carrying purpose wrench | |
CN109281537B (zh) | 一种开关柜柜门锁的电动钥匙 | |
CN112847227B (zh) | 一种卸力反转式电动扭矩扳手 | |
CN212509718U (zh) | 一种具有手动应急开关的电动执行器 | |
CN102011807A (zh) | 一种双向自动离合器 | |
CN211309723U (zh) | 一种齿轮减速装置及垃圾桶 | |
CN107081789B (zh) | 一种机器人舵机 | |
CN103358325B (zh) | 基于槽轮机构的轨道工具更换器 | |
CN213025868U (zh) | 一种无励磁分接开关操动结构 | |
CN107327542B (zh) | 一种用于开关柜的棘爪行星齿轮减速器 | |
CN203614667U (zh) | 一种转换机构 | |
CN114439995A (zh) | 阀门助力装置 | |
CN210461900U (zh) | 阀门启闭助力器 | |
CN201587416U (zh) | 滚珠联结器 | |
CN218670760U (zh) | 组合用球阀及组合球阀组 | |
CN222351563U (zh) | 电动执行器电动状态自恢复机构 | |
CN221176790U (zh) | 连接器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