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02987U - 一种软管拉伸夹具及拉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软管拉伸夹具及拉伸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302987U CN221302987U CN202323045809.XU CN202323045809U CN221302987U CN 221302987 U CN221302987 U CN 221302987U CN 202323045809 U CN202323045809 U CN 202323045809U CN 221302987 U CN221302987 U CN 2213029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able rod
- fixed rod
- rod
- hose
- cla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软管拉伸夹具及拉伸装置,包括第一夹具组件,其包括第一基座、第一活动杆和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固定设在第一基座上,第一活动杆活动连接在第一基座上,第一活动杆朝第一固定杆的方向滑动;第二夹具组件,其包括第二夹具基座、第二活动杆和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固定设在第二夹具基座上,第二活动杆活动连接在第二夹具基座上,第二活动杆沿第二固定杆的方向滑动,第一活动杆和第一固定杆沿第二夹具组件的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第二活动杆和第二固定杆沿第一夹具组件的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将软管的端部缠绕在活动杆上。进行拉伸时软管会拉动活动杆向固定杆靠近,使活动杆与固定杆之间的间隙变小,实现越拉越紧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软管拉伸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软管拉伸夹具及拉伸装置。
背景技术
软管拉伸检测是一种重要的质量控制过程,用于测试软管在受到拉伸力时的耐用性和弹性。这种测试通过软管拉伸检测可以帮助制造商确保其产品能够在实际使用中承受各种压力。
软管拉伸检测的步骤如下:首先从生产线上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软管样品。测量并记录每个软管样品的原始长度。使用专门的拉伸测试机,将预定的拉伸力施加到每个软管样品上。拉伸力的大小通常根据软管的类型和预期的使用条件来确定。在施加拉伸力后,测量并记录每个软管样品的长度。释放施加在软管样品上的拉伸力,然后测量并记录软管在恢复到无拉伸状态后的长度。将所有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每个软管样品的拉伸性能。其中,需要使用夹具将软管的两端固定在测试机上。然而,在拉伸测试的过程中,软管的两端会发生形变容易从夹持式的夹具中打滑脱落。为了保证软管测试的准确性,又不可以在软管的端部开设固定孔来固定软管的两端。
因此,上述存在的技术缺陷亟需改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管拉伸夹具及拉伸装置,旨在防止软管在拉伸试验过程中从夹具中滑动松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软管拉伸夹具,包括:
第一夹具组件,第一夹具组件包括第一基座、第一活动杆和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固定设在第一基座上,第一活动杆活动连接在第一基座上,第一活动杆朝第一固定杆的方向滑动,以使第一活动杆与第一固定杆形成夹持结构;
以及第二夹具组件,第二夹具组件包括第二夹具基座、第二活动杆和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固定设在第二夹具基座上,第二活动杆活动连接在第二夹具基座上,第二活动杆沿第二固定杆的方向滑动,以使第二活动杆与第二固定杆形成夹持结构;
其中,第一夹具组件和第二夹具组件分别用于夹持固定软管的两端,第一活动杆和第一固定杆沿第二夹具组件的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第二活动杆和第二固定杆沿第一夹具组件的方向依次排列设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于,第一基座沿第二夹具基座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两根第一连接杆,两根第一连接杆之间形成第一分隔槽,第一活动杆和第一固定杆的端部分别连接在两根第一连接杆上,以使第一活动杆和第一固定杆位于第一分隔槽内。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二夹具基座沿第一基座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两根第二连接杆,两根第二连接杆之间形成第二分隔槽,第二活动杆和第二固定杆的端部分别连接在两根第二连接杆上,以使第二活动杆和第二固定杆位于第二分隔槽内。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分隔槽的开口和第二分隔槽的开口相向设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活动杆和第一固定杆两方至少一方的外侧壁开设有防滑纹;第二活动杆和第二固定杆两方至少一方的外侧壁开设有防滑纹。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基座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牵引端与第一活动杆连接,第一弹性件的牵引方向沿第一固定杆,以使第一活动杆通过第一弹性件朝第一固定杆的方向靠近。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二夹具基座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牵引端与第二活动杆连接,第二弹性件的牵引方向沿第二固定杆,以使第二活动杆通过第二弹性件朝第二固定杆的方向靠近。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活动杆与和第一固定杆两方至少一方为圆柱状结构;第二活动杆和第二固定杆两方至少一方为圆柱状结构。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拉伸装置,包括:拉伸装置本体以及如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软管拉伸夹具,拉伸装置本体设置有拉伸机构,第一夹具组件和第二夹具组件分别安装在拉伸机构的两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软管拉伸夹具及拉伸装置,本方案在进行软管拉伸试验之前,首先将软管的两端分别缠绕在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上。进行拉伸时,软管会拉动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分别向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靠近,使第一活动杆与第一固定杆之间、第一活动杆与第一固定杆之间的间隙变小,活动杆和固定杆之间的夹持力随着拉力变大而变大。因此可以实现越拉越紧的技术效果,避免软件从夹具中滑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管拉伸夹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管拉伸夹具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管拉伸夹具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夹具组件;11、第一基座;111、第一连接杆;112、第一分隔槽;113、第一弹性件;12、第一活动杆;13、第一固定杆;14、防滑纹;2、第二夹具组件;21、第二夹具基座;211、第二连接杆;212、第二分隔槽;213、第二弹性件;22、第二活动杆;23、第二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软管拉伸夹具及拉伸装置,用于测试软管在受到拉伸力时的耐用性和弹性。通过软管拉伸检测可以帮助制造商确保其产品能够在实际使用中承受各种压力。其中主要结构包括:第一夹具组件1以及第二夹具组件2,第一夹具组件1以及第二夹具组件2分别用于夹持固定软管两端的端部。其中,第一夹具组件1包括第一基座11、第一活动杆12和第一固定杆13,第一固定杆13固定设在第一基座11上,第一活动杆12活动连接在第一基座11上,第一活动杆12朝第一固定杆13的方向滑动,以使第一活动杆12与第一固定杆13形成夹持结构,第二夹具组件2包括第二夹具基座21、第二活动杆22和第二固定杆23,第二固定杆23固定设在第二夹具基座21上,第二活动杆22活动连接在第二夹具基座21上,第二活动杆22朝第二固定杆23的方向滑动,以使第二活动杆22与第二固定杆23形成夹持结构;在使用时,将软管两端分别围绕第一活动杆12和第二活动杆22缠绕至少一圈,并且是活动杆(第一活动杆12和第二活动杆22)与固定杆(第一固定杆13和第二固定杆23)可以初步夹持软管的端部。启动拉伸装置即可对软管进行拉伸检测。
其中,第一夹具组件1和第二夹具组件2分别用于夹持固定软管的两端,第一活动杆12和第一固定杆13沿第二夹具组件2的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第二活动杆22和第二固定杆23沿第一夹具组件1的方向依次排列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拉伸测试的过程中,软管的两端会发生形变容易从夹持式的夹具中打滑脱落。为了保证软管测试的准确性,又不可以在软管的端部开设固定孔来固定软管的两端。本方案在进行软管拉伸试验之前,首先将软管的两端分别缠绕在第一活动杆12和第二活动杆22上。进行拉伸时,软管会拉动第一活动杆12和第二活动杆22分别向第一固定杆13和第二固定杆23靠近,使第一活动杆12与第一固定杆13之间、第一活动杆12与第一固定杆13之间的间隙变小,活动杆和固定杆之间的夹持力随着拉力变大而变大。因此可以实现越拉越紧的技术效果,避免软件从夹具中滑脱。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基座11沿第二夹具基座21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两根第一连接杆111,两根第一连接杆111之间形成第一分隔槽112,第一活动杆12和第一固定杆13的端部分别连接在两根第一连接杆111上,以使第一活动杆12和第一固定杆13位于第一分隔槽112内。本实施例中,优选两根第一连接杆111,两根第一连接杆111分别连接在第一固定杆13和第一活动杆12的两端可以平衡软管的拉力。在进行软管拉伸测试的过程中,使第一活动杆12和第一固定杆13的受力更加均匀。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夹具基座21沿第一基座11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两根第二连接杆211,两根第二连接杆211之间形成第二分隔槽212,第二活动杆22和第二固定杆23的端部分别连接在两根第二连接杆211上,以使第二活动杆22和第二固定杆23位于第二分隔槽212内。同上,本实施例中,优选两根第二连接杆211,两根第二连接杆211分别连接在第二固定杆23和第二活动杆22的两端可以平衡软管的拉力。在进行软管拉伸测试的过程中,使第二活动杆22和第二固定杆23的受力更加均匀。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分隔槽112的开口和第二分隔槽212的开口相向设置。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活动杆12和第一固定杆13两方至少一方的外侧壁开设有防滑纹14;第二活动杆22和第二固定杆23两方至少一方的外侧壁开设有防滑纹14。可以理解的是,防滑纹14可以增加软管与固定杆(第一固定杆13和第二固定杆23)或者活动杆(第一活动杆12和第二活动杆22)的摩擦力。可以有效防止软管发生滑动。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一基座11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13,第一弹性件113的牵引端与第一活动杆12连接,第一弹性件113的牵引方向沿第一固定杆13,以使第一活动杆12通过第一弹性件113朝第一固定杆13的方向靠近。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件113可以使第一活动杆12和第一固定杆13之间始终保持夹持的状态。当软管缠绕在第一活动杆12和第一固定杆13上时,弹性件拉动第一活动杆12向第一固定杆13靠近,可以起到初步夹持固定软管的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夹具基座21设置有第二弹性件213,第二弹性件213的牵引端与第二活动杆22连接,第二弹性件213的牵引方向沿第二固定杆23,以使第二活动杆22通过第二弹性件213朝第二固定杆23的方向靠近。
同上,第二弹性件213可以使第二活动杆22和第二固定杆23之间始终保持夹持的状态。当软管缠绕在第二活动杆22和第二固定杆23上时,弹性件拉动第二活动杆22向第二固定杆23靠近,可以起到初步夹持固定软管的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活动杆12与和第一固定杆13两方至少一方为圆柱状结构;第二活动杆22和第二固定杆23两方至少一方为圆柱状结构。将第一活动杆12与和第一固定杆13配置为圆柱状结构,方便软管缠绕,并且在拉伸软管时,软管与活动杆(第一活动杆12和第二活动杆22)以及固定杆(第一固定杆13和第二固定杆23)接触的部分受力更加均匀。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拉伸装置,包括:拉伸装置本体以及如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软管拉伸夹具,拉伸装置本体设置有拉伸机构,第一夹具组件1和第二夹具组件2分别安装在拉伸机构的两端。
综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软管拉伸夹具及拉伸装置,本方案在进行软管拉伸试验之前,首先将软管的两端分别缠绕在第一活动杆12和第二活动杆22上。进行拉伸时,软管会拉动第一活动杆12和第二活动杆22分别向第一固定杆13和第二固定杆23靠近,使第一活动杆12与第一固定杆13之间、第一活动杆12与第一固定杆13之间的间隙变小,活动杆和固定杆之间的夹持力随着拉力变大而变大。因此可以实现越拉越紧的技术效果,避免软件从夹具中滑脱。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软管拉伸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夹具组件,所述第一夹具组件包括第一基座、第一活动杆和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设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活动杆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活动杆朝所述第一固定杆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第一活动杆与所述第一固定杆形成夹持结构;
以及第二夹具组件,所述第二夹具组件包括第二夹具基座、第二活动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设在所述第二夹具基座上,所述第二活动杆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夹具基座上,所述第二活动杆沿所述第二固定杆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第二活动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杆形成夹持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夹具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具组件分别用于夹持固定软管的两端,所述第一活动杆和所述第一固定杆沿所述第二夹具组件的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二活动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沿所述第一夹具组件的方向依次排列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拉伸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沿所述第二夹具基座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两根第一连接杆,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形成第一分隔槽,所述第一活动杆和所述第一固定杆的端部分别连接在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杆上,以使所述第一活动杆和所述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分隔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管拉伸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具基座沿所述第一基座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两根第二连接杆,两根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形成第二分隔槽,所述第二活动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的端部分别连接在两根所述第二连接杆上,以使所述第二活动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二分隔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管拉伸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槽的开口和所述第二分隔槽的开口相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拉伸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杆和所述第一固定杆两方至少一方的外侧壁开设有防滑纹;所述第二活动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两方至少一方的外侧壁开设有所述防滑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拉伸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牵引端与所述第一活动杆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牵引方向沿所述第一固定杆,以使所述第一活动杆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朝所述第一固定杆的方向靠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拉伸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具基座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牵引端与所述第二活动杆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牵引方向沿所述第二固定杆,以使所述第二活动杆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朝所述第二固定杆的方向靠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拉伸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杆与和所述第一固定杆两方至少一方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二活动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两方至少一方为圆柱状结构。
9.一种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伸装置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软管拉伸夹具,所述拉伸装置本体设置有拉伸机构,所述第一夹具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具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拉伸机构的两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45809.XU CN221302987U (zh) | 2023-11-10 | 2023-11-10 | 一种软管拉伸夹具及拉伸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45809.XU CN221302987U (zh) | 2023-11-10 | 2023-11-10 | 一种软管拉伸夹具及拉伸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302987U true CN221302987U (zh) | 2024-07-09 |
Family
ID=91752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045809.XU Active CN221302987U (zh) | 2023-11-10 | 2023-11-10 | 一种软管拉伸夹具及拉伸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302987U (zh) |
-
2023
- 2023-11-10 CN CN202323045809.XU patent/CN2213029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494104B2 (en) | Bend test for a wire harness and device for such a test | |
CN221302987U (zh) | 一种软管拉伸夹具及拉伸装置 | |
CN116448566A (zh) | 一种光纤连接器抗拉力测试设备 | |
CN106092742A (zh) | 一种用于测试薄膜抗拉强度和穿刺强度的装置 | |
KR20220073120A (ko) | 인장강도 측정기용 고정 그리퍼 및 인장강도 측정기 | |
CN202133585U (zh) | 胶丝拉力试验机的拉力机构 | |
CN218726130U (zh) | 一种线束拉力测试装置 | |
CN220751838U (zh) | 一种线束端子拉力测试机 | |
CN210465112U (zh) | 一种织物生产用强力检测设备 | |
CN219957125U (zh) | 一种抗拉伸强度检测装置 | |
CN208537294U (zh) | 精轧螺纹钢筋拉伸夹持装置 | |
CN211426342U (zh) | 一种纱线热收缩率测试用夹持器 | |
CN116296780A (zh) | 一种玄武岩纤维拉伸试验设备及方法 | |
CN220251551U (zh) | 一种用于钢丝绳紧固件检测的专用卡具及检测系统 | |
CN212059644U (zh) | 橡胶压缩永久变形试验器 | |
CN214066731U (zh) | 一种应用于电路板检测的压力测试夹具 | |
CN212693447U (zh) | 一种高适应性拉力试验机用夹具结构 | |
CN105738198B (zh) | 硫化橡胶室温拉伸试样曲面钳口夹持方法及其装置 | |
US3659454A (en) | Fabric stiffness testing apparatus | |
CN103149093A (zh) | 抗拉能力测试器 | |
CN212540405U (zh) | 一种简易合成纤维长丝网络度测试仪 | |
CN113418771A (zh) | 胶带性能测试的装置 | |
CN220339873U (zh) | 便携式数显光缆检测工装 | |
CN116505326B (zh) | 一种汽车连接器及汽车连接器加工设备 | |
CN219348435U (zh) | 一种辅助测试纤维拉伸应力的金属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