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274199U - 料盘输送线及印字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料盘输送线及印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74199U
CN221274199U CN202323021684.7U CN202323021684U CN221274199U CN 221274199 U CN221274199 U CN 221274199U CN 202323021684 U CN202323021684 U CN 202323021684U CN 221274199 U CN221274199 U CN 221274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belt
conveying
axis mov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216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俊锋
张俊
朱水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c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c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c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c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0216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74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74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74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料盘输送线及印字装置,料盘输送线包括:输送带、第一驱动部、升降架、第二驱动部、上下料机构。输送带包括至少两条,至少一条输送带用于传输载有待加工产品的料盘,至少一条输送带用于传输载有已加工产品的料盘;输送带具有至少两个加工工位;第一驱动部驱动连接输送带;升降架对应输送带的加工工位设置,升降架具有支撑部,支撑部用于承托料盘;第二驱动部驱动连接升降架,用于使支撑部移动至第一输送带的上方或者下方;上下料机构用于取走支撑部上的料盘或者将料盘摆放至支撑部。通过设置至少两条输送带,以分别输送载有待加工产品的料盘和已加工产品的料盘,使料盘的上料和下料的输送互补干涉,从而提高运输速率。

Description

料盘输送线及印字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料盘输送线及印字装置。
背景技术
产品在生产过程需要通过输送线进行运输,相关技术中,输送线一般只包括一条输送带,加工单元设置在输送带的旁侧,机械手将输送带上的待加工产品搬运至旁侧的加工单元内,在完成加工后,再将产品从加工单元内取出,放回输送带上,继续传送至下一个加工单元。
应理解的是,由于输送线只有一条输送带,输送带需要同时用作传输待加工产品以及已加工产品,由此,输送带的传输速度需要同时受到当前位置以及下一位置的加工单元的加工速度的影响,从而导致产品的传输速度较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料盘输送线,具有至少两条输送带,能够提高输送速度。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料盘输送线的印字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料盘输送线,包括:输送带、第一驱动部、升降架、第二驱动部、上下料机构。
输送带包括至少两条,至少一条所述输送带用于传输载有待加工产品的料盘,至少一条所述输送带用于传输载有已加工产品的料盘;所述输送带具有至少两个加工工位;
第一驱动部驱动连接所述输送带;
升降架对应所述输送带的加工工位设置,所述升降架具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承托料盘;
第二驱动部驱动连接所述升降架,用于使所述支撑部移动至所述输送带的上方或者下方;
上下料机构用于取走所述支撑部上的料盘或者将料盘摆放至所述支撑部。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料盘输送线,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至少两条输送带,以分别输送载有待加工产品的料盘和已加工产品的料盘,使料盘的上料和下料的输送互补干涉,从而提高运输速率。并且,升降架能够起到暂存料盘的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暂存带、第三驱动部和移载机构;所述暂存带用于暂存料盘,所述第三驱动部驱动连接所述暂存带,用于使所述暂存带传动;所述移载机构用于将料盘从所述输送带转运至所述暂存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暂存带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下方,所述移载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下料端,所述移载机构包括移料带、第四驱动部、安装座、升降模组,所述移料带设置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四驱动部驱动连接所述移料带,所述升降模组驱动连接所述安装座,用于使所述移料带对接所述输送带或者所述暂存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送带沿Y轴方向平行设置,且所述输送带之间的加工工位对应设置;所述上下料机构架设在所述输送带的上方,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取料头、Y轴移动模组、Z轴移动模组,所述Y轴移动模组和所述Z轴移动模组驱动连接所述取料头,所述Y轴移动模组用于使所述取料头在所述输送带之间移动,所述Z轴移动模组用于使所述取料头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输送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Y轴移动模组包括第一Y轴移动部和第二Y轴移动部,所述Z轴移动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Y轴移动部的驱动端,所述第二Y轴移动部设置于所述Z轴移动模组的驱动端,所述取料头设置于所述第二Y轴移动部的驱动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下料机构还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架和至少两根竖直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相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Y轴移动部的驱动端,至少一根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取料头,所述固定架与所有所述连接杆相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送带沿X轴方向延伸,所述上下料机构还包括X轴移动模组,所述第一Y轴移动部设置于所述X轴移动模组的驱动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X轴移动模组包括导杆、滑座,所述导杆沿X轴方向延伸,所述滑座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导杆,所述第一Y轴移动部设置于所述滑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下料机构还包括读码器和角度调节板,所述角度调节板设置于所述第二Y轴移动部的驱动端,所述读码器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角度调节板。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印字装置,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料盘输送线和印字设备,印字设备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旁侧。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印字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料盘输送线的全部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料盘输送线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料盘输送线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料盘输送线的上下料机构的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料盘输送线的移载机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输送带110、第一输送带110a、第二输送带110b、第一驱动部120;
升降架210、第一升降架210a、第二升降架210b、支撑部211、第二驱动部220;
上下料机构300;取料头310、夹爪气缸311、夹爪312、X轴移动模组320、导杆321、滑座322;Y轴移动模组330、第一Y轴移动部331、第二Y轴移动部332;Z轴移动模组340;固定架351、连接杆352;读码器361、角度调节板362;
暂存带410、第三驱动部420;
移载机构500、移料带510、第四驱动部520、安装座530、升降模组540;
料盘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参照图1至图5,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料盘600输送线,包括:输送带110、第一驱动部120、升降架210、第二驱动部220、上下料机构300。
输送带110包括至少两条,至少一条输送带110用于传输载有待加工产品的料盘600,至少一条输送带110用于传输载有已加工产品的料盘600;输送带110具有至少两个加工工位。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四条输送带110,两两为一组,一组输送带110用于传输载有待加工产品的料盘600,一组输送带110用于传输已加工产品的料盘60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为仅设置两条或者其他数量的输送带110。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表述,下面将用于输送载有待加工产品的料盘600的输送带110定义为第一输送带110a,用于输送载有已加工产品的料盘600的输送带110定义为第二输送带110b。
第一驱动部120驱动连接输送带110。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部120驱动输送带110转动,以使得输送带110能够传输输送带110上方的料盘600,每组输送带110对应设置一个第一驱动部120。具体来说,第一驱动部120可以为电机直接驱动输送带110转动,也可以为减速机驱动输送带110转动。
升降架210对应输送带110的加工工位设置,升降架210具有支撑部211,支撑部211用于承托料盘600。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211为升降架210的上端,且位于升降架210的两侧,能够承托料盘600的边缘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部211也可以位于升降架210的中部,能够从两个输送带110中间穿过,用于承托料盘600的中部。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表述,对应第一输送带110a设置的升降架210定义为第一升降架210a,对应第二输送带110b设置的升降架210定义为第二升降架210b。
第二驱动部220驱动连接升降架210,用于使支撑部211移动至输送带110的上方或者下方,每个升降架210对应设置一个第二驱动部220。具体来说,第二驱动部220为气缸。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驱动部220驱动升降架210升降,在初始状态时,升降架210位于输送带110的下方,即支撑部211位于输送带110的下方,第二驱动部220顶升升降架210,能够使升降架210的支撑部211高于输送带110,以使抬起位于输送带110上的料盘600。同理,第二驱动部220降下升降架210,能够使得升降架210的支撑部211低于输送带110,以使得支撑部211上的料盘600放回输送带110。
上下料机构300用于取走支撑部211上的料盘600或者将料盘600摆放至支撑部211。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料盘600输送线的运作过程为:第一输送带110a上的料盘600到达加工工位后,第二驱动部220顶升第一升降架210a,第一升降架210a的支撑部211承托料盘600并带动料盘600一同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上下料机构300能够从第一升降架210a处取走料盘600并移载到加工单元内,以对料盘600上的产品进行加工。在料盘600上的产品完成加工后,上下料机构300将料盘600移载至第二输送带110b处的第二升降架210b上,此时,第二升降架210b已通过第二驱动部220顶升至取料高度,然后升降架210下降,将料盘600放回第二输送带110b,第二输送带110b将料盘600传输下一个加工单元。
具体来说,能够在第一升降架210a上设置感应器,用于感应第一升降架210a上是否满料,当第一升降架210a满料后,即可通过第二驱动部220顶升;相应的,在第二升降架210b设置感应器,用于感应第二升降架210b上是否有料盘600,在第二升降架210b上的料盘600被第二输送带110b送走后,可重新上升至取料高度。
另外,还能够在输送带110对应加工工位处设置感应器,用于感应升降架210下方的输送带110上是否有料盘600,若无,升降架210可正常下降,避免升降架210与输送带110上的料盘600碰撞。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料盘600输送线,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设置至少两条输送带110,以分别输送载有待加工产品的料盘600和已加工产品的料盘600,使料盘600的上料和下料的输送互补干涉,从而提高运输速率。并且,上下料机构300从第一升降架210a处取走料盘600后,由于待加工产品和已加工产品的料盘600分别由不同的输送带110进行传输,第一升降架210a不需要等待取走后的料盘600内的产品加工完毕,第一升降架210a能够直接降回初始状态,等待下一个料盘600到位,提高运输速率。
其二,在加工单元正在加工产品时,能够通过第一升降架210a将料盘600升抬至一定高度,等待前一个料盘600内的产品加工完毕,从而达到暂存料盘600的效果。相应的,当第二输送带110b上满载时,能够先将料盘600暂存在第二输送带110b处的升降架210。
其三,本申请的输送带110具有多个加工工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通过升降架210和第二驱动部220的配合,使得升降架210能够升抬料盘600,并使升降架210和输送带110之间形成能够容许料盘600通过的间隙,不影响输送带110的正常传输。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暂存带410、第三驱动部420和移载机构500;暂存带410用于暂存料盘600,第三驱动部420驱动连接暂存带410,用于使暂存带410传动;移载机构500用于将料盘600从输送带110转运至暂存带410。
可以理解的是,在生产线拥堵时,可将料盘600输送至暂存带410。具体来说,移载机构500从输送带110上接收料盘600,然后与暂存带410对接,并将料盘600输送至暂存带410上。应理解的是,输送带110具有一定长度,能够暂存较多的料盘600,在暂存带410接收料盘600后,通过第三驱动部420驱动暂存带410转动,能够带动料盘600移动至远离移载机构500的一端,以使得暂存带410能够收纳更多的料盘600。具体来说,第三驱动部420可以为电机直接驱动暂存带410转动,也可以为减速机驱动暂存带410转动。
应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每一输送带110的皆对应设有暂存带410,即第一输送带110a和第二输送带110b的下方皆对应设置有暂存带410,由此,在第二输送带110b上料盘600较多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一输送带110a上多余的料盘600转移到其相应的暂存带410上;同理,在下一个的加工单元满料时,将第二输送带110b上多余的料盘600转移到其相应的暂存带41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部分输送带110下方设置暂存带410。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暂存带410位于输送带110的下方,移载机构500设置于输送带110的下料端,移载机构500包括移料带510、第四驱动部520、安装座530、升降模组540,移料带510设置于安装座530,第四驱动部520驱动连接移料带510,升降模组540驱动连接安装座530,用于使移料带510对接输送带110或者暂存带410。
需要说明的是,输送带110具有沿传输方向设置的进料端和下料端,输送带110的进料端为靠近上一个加工单元的一端,下料端为靠近下一个加工单元的一端。暂存带410和输送带110沿竖直方向分布,移载机构500设置在输送带110的下料端。具体来说,第四驱动部520可以为电机直接驱动移料带510转动,也可以为减速机驱动移料带510转动。
当下一个加工单元满料时,需要将输送带110上的料盘600转运到暂存带410,具体来说,升降模组540通过安装座530带动移料带510移动至与输送带110相对接的位置,第一驱动部120驱动输送带110转动,以及第四驱动部520驱动移料带510转动,以将料盘600传输至移料带510上。然后,升降模组540带动安装座530下降,使移料带510移动至与暂存带410相对接的位置,第三驱动部420驱动暂存带410,第四驱动部520驱动移料带510转动,以将料盘600传输至暂存带410上。相应的,当需要将暂存带410上的料盘600输送至下一个加工单元或者输送带110时,移料带510和暂存带410皆能够正转或者反转,移料带510远离暂存带410的一端能够对接与下一个加工单元连接的皮带,通过移料机构将料盘600输送至下一个加工单元或者重新送回输送带110。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暂存带410和输送带110上下分布,并配合升降模组540和移料带510,以缩减设备占用空间。
参照图1和图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输送带110沿Y轴方向平行设置,且输送带110之间的加工工位对应设置;上下料机构300架设在输送带110的上方,上下料机构300包括取料头310、Y轴移动模组330、Z轴移动模组340,Y轴移动模组330和Z轴移动模组340驱动连接取料头310,Y轴移动模组330用于使取料头310在输送带110之间移动,Z轴移动模组340用于使取料头310靠近或者远离输送带110。
可以理解的是,输送带110沿Y轴方向平行设置,并且第一输送带110a上的加工工位和第二输送带110b上的加工工位对应设置,在第一输送带110a上取走的料盘600,在完成加工后,能够通过上下料机构300搬运至第二输送带110b相对应的加工工位处,以减少上下料机构300的搬运路径,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上下料机构300的运作过程为:取料头310通过Y轴移动模组330移动至第一输送带110a的上方,然后取料头310通过Z轴移动模组340靠近第一输送带110a,并夹取相应位置支撑架上的料盘600。然后,同理,通过Z轴移动模组340和Y轴移动的模组配合将料盘600送至位于输送带110旁侧的加工单元,以及,在料盘600内的产品完成加工后,将料盘600转运至第二输送带110b处的升降架210上。
具体来说,取料头310可以通过夹持、吸附等方式取料,此处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取料头310包括夹爪气缸311和夹爪312,夹爪气缸311相对的两侧具有两个驱动端,两个夹爪312分别设置在夹住气缸的两个驱动端,夹爪气缸311用于驱动两个夹爪312靠近或者远离,以夹持料盘600或者放开料盘600。
参照图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Y轴移动模组330包括第一Y轴移动部331和第二Y轴移动部332,Z轴移动模组340设置于第一Y轴移动部331的驱动端,第二Y轴移动部332设置于Z轴移动模组340的驱动端,取料头310设置于第二Y轴移动部332的驱动端。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Y轴移动部331能够通过驱动Z轴移动模组340沿Y轴方向移动一定距离,以带动取料头310沿Y轴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相应的,第二Y轴移动部332能够驱动取料头310沿Y轴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由此,应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Y轴移动部331和第二Y轴移动部332,使得取料头310沿Y轴方向的移动分为两段,能够减少上下料机构300的占用面积,并且提高取料头310的移动稳定性。
参照图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上下料机构300还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架351和至少两根竖直设置的连接杆352,连接杆352相平行设置,连接杆352的一端设置于第二Y轴移动部332的驱动端,至少一根连接杆352的一端连接取料头310,固定架351与所有连接杆352相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取料头310通过竖直的连接杆352设置在第二Y轴移动部332,以使取料头310能够下沉一定高度,以减少z轴移动模组所需要移动的行程。另外,通过设置至少两个连接杆352,并且连接杆352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固定架351连接固定,从而使得连接杆352不易产生晃动,以保证取料头310取料时的稳定性。
参照图1和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输送带110沿X轴方向延伸,上下料机构300还包括X轴移动模组320,第一Y轴移动部331设置于X轴移动模组320的驱动端。
需要说明的是,输送带110上的加工工位也沿X轴方向分布,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Y轴移动部331设置在X轴移动模组320,使得取料头310能够通过第一Y轴移动部331带动取料头310沿X轴方向移动,使得一个上下料机构300能够对多个加工工位处的料盘600进行上下料。
参照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X轴移动模组320包括导杆321、滑座322,导杆321沿X轴方向延伸,滑座322可滑动的设置于导杆321,第一Y轴移动部331设置于滑座322。
可以理解的是,在X轴移动模组320带动第一Y轴移动部331沿X轴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滑座322沿导杆321滑动,通过导杆321与滑座322的配合,使得第一Y轴移动部331的移动更加稳定。
还应理解的是,X轴移动模组320还包括第五驱动部,第五驱动部用于驱动导杆321沿滑座322滑动。具体来说,第五驱动部可以为丝杆模组或者皮带模组。
具体来说,上述X轴移动模组320、第一Y轴移动部331、第二Y轴移动部332、Z轴移动模组340、升降模组540皆可以设置为丝杆模组或者皮带模组。
参照图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上下料机构300还包括读码器361和角度调节板362,角度调节板362设置于第二Y轴移动部332的驱动端,读码器361可转动的设置于角度调节板362。
需要说明的是,料盘600上具有二维码或条形码等,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读码器361能够识别料盘600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以获取料盘600的信息。并且,将读码器361可转动的设置在角度调节板362上,使得读码器361的扫码角度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印字装置,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料盘600输送线和印字设备,印字设备设置于输送带110的旁侧。
可以理解的是,印字设备用于对料盘600上装载的产品进行印字,具体来说,印字设备设置在第一输送带110a的一侧,并且,第一输送带110a上每一加工工位皆对应设置一个印字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印字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料盘600输送线的全部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料盘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带,包括至少两条,至少一条所述输送带用于传输载有待加工产品的料盘,至少一条所述输送带用于传输载有已加工产品的料盘;所述输送带具有至少两个加工工位;
第一驱动部,驱动连接所述输送带;
升降架,对应所述输送带的加工工位设置,所述升降架具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承托料盘;
第二驱动部,驱动连接所述升降架,用于使所述支撑部移动至所述输送带的上方或者下方;
上下料机构,用于取走所述支撑部上的料盘或者将料盘摆放至所述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盘输送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暂存带、第三驱动部和移载机构;所述暂存带用于暂存料盘,所述第三驱动部驱动连接所述暂存带,用于使所述暂存带传动;所述移载机构用于将料盘从所述输送带转运至所述暂存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盘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带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下方,所述移载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下料端,所述移载机构包括移料带、第四驱动部、安装座、升降模组,所述移料带设置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四驱动部驱动连接所述移料带,所述升降模组驱动连接所述安装座,用于使所述移料带对接所述输送带或者所述暂存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盘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沿Y轴方向平行设置,且所述输送带之间的加工工位对应设置;所述上下料机构架设在所述输送带的上方,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取料头、Y轴移动模组、Z轴移动模组,所述Y轴移动模组和所述Z轴移动模组驱动连接所述取料头,所述Y轴移动模组用于使所述取料头在所述输送带之间移动,所述Z轴移动模组用于使所述取料头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输送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料盘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Y轴移动模组包括第一Y轴移动部和第二Y轴移动部,所述Z轴移动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Y轴移动部的驱动端,所述第二Y轴移动部设置于所述Z轴移动模组的驱动端,所述取料头设置于所述第二Y轴移动部的驱动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料盘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机构还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架和至少两根竖直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相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Y轴移动部的驱动端,至少一根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取料头,所述固定架与所有所述连接杆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料盘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沿X轴方向延伸,所述上下料机构还包括X轴移动模组,所述第一Y轴移动部设置于所述X轴移动模组的驱动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料盘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移动模组包括导杆、滑座,所述导杆沿X轴方向延伸,所述滑座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导杆,所述第一Y轴移动部设置于所述滑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料盘输送线,其特征在于,述上下料机构还包括读码器和角度调节板,所述角度调节板设置于所述第二Y轴移动部的驱动端,所述读码器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角度调节板。
10.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料盘输送线;
印字设备,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旁侧。
CN202323021684.7U 2023-11-08 2023-11-08 料盘输送线及印字装置 Active CN221274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21684.7U CN221274199U (zh) 2023-11-08 2023-11-08 料盘输送线及印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21684.7U CN221274199U (zh) 2023-11-08 2023-11-08 料盘输送线及印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74199U true CN221274199U (zh) 2024-07-05

Family

ID=91693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021684.7U Active CN221274199U (zh) 2023-11-08 2023-11-08 料盘输送线及印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741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77291B1 (ko) 트레이 공급 장치
KR20120106618A (ko) 물품 반송 설비
CN109809184B (zh) 一种上下料装置
CN112141652A (zh) 一种下料中转平台
CN219078123U (zh) 一种货箱转运仓储机
WO2023061103A1 (zh) 取送容器组件、装卸装置、拣选系统、物流分拣系统及取送容器方法
CN221274199U (zh) 料盘输送线及印字装置
CN112172649A (zh) 一种搬运机器人
CN108861336B (zh) 物料升降组件
CN215853812U (zh) 一种lcd料盘上料机
CN216188197U (zh) 取送容器组件、装卸装置及拣选系统
CN216189051U (zh) 一种四工位输送机以及软包锂电池自动注液机
CN215248294U (zh) 一种纸箱类智能化装车机器人系统
CN213322811U (zh) 一种搬运机器人
CN213264484U (zh) 手臂式暂存输送机
CN213621960U (zh) 一种下料中转平台
CN114435896A (zh) 一种复判缓存设备及复判缓存方法
CN114180329A (zh) 一种储送一体式可循环零件上料系统
CN117566352A (zh) 料盘移载系统
CN116281145B (zh) 板件加工装置及板件加工方法
CN217555165U (zh) 一种移载装置
CN214114057U (zh) 一种升降移送装置
CN220664170U (zh) 运料设备
JPH0228401A (ja) 物品搬送システム
CN220222397U (zh) 一种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