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66379U - 切割管、鞘管以及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切割管、鞘管以及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266379U CN221266379U CN202322186237.0U CN202322186237U CN221266379U CN 221266379 U CN221266379 U CN 221266379U CN 202322186237 U CN202322186237 U CN 202322186237U CN 221266379 U CN221266379 U CN 2212663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tting tube
- tube
- cutting
- cuts
-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10000004204 blood vess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000 nickel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709 heart valv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43 imp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513 impla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02 le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376 aorta thoracic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98 laser cu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1 shape memory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切割管、鞘管以及输送系统,切割管包括扩张段和弯曲段,扩张段与弯曲段沿切割管的轴向排布,且扩张段位于弯曲段的远端;扩张段用于在输送和/或回收瓣膜假体时,沿切割管的径向向外扩张;弯曲段用于在输送和/或回收瓣膜假体的过程中弯曲。如此配置,切割管包括扩张段和弯曲段,扩张段设置于切割管的远端,能够在输送和回收瓣膜假体的过程,沿切割管的径向向外扩张,实现了对瓣膜假体的回收;同时,弯曲段在输送瓣膜假体的过程中弯曲,使得切割管兼顾弯曲和回收瓣膜假体的性能,提升了切割管的实用性,便于操作者操作的同时也提升了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切割管、鞘管以及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人工心脏瓣膜输送系统可将人工瓣膜假体输送至人体心脏特定位置处,用于置换人体病变瓣膜。其中人工心脏瓣膜输送系统主要由手柄组件、导管组件、人工瓣膜假体三部分组成,导管远端通过人体动脉血管到达人体病变瓣膜处,手柄组件用于控制导管远端弯曲以及人工瓣膜的释放和回收。
导管远端是用于容纳被压缩的人工瓣膜假体的鞘管,鞘管远端有尖端引导头,鞘管后端有固定头。尖端引导头和固定头中间的鞘管部分是被压缩后的人工瓣膜假体的放置区域。当鞘管到达人体病变瓣膜处,先操作手柄使得鞘管弯曲,进而鞘管和瓣环处于同一轴线上,之后操作手柄使得鞘管相对于人瓣膜假体向后撤出,人工瓣膜假体由压缩状态逐渐膨胀开来,直至完全膨开放置在病变瓣膜处。若在释放过程中发现人工瓣膜假体位置不正确,可重新操作手柄使得鞘管相对于人工瓣膜假体向前移动,将膨胀的人工瓣膜假体压缩,并回收至鞘管内,调整位置后重新释放。
目前市场上的人工瓣膜输送系统的鞘管一般由三层结构组成,其中最里面一层的材料为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中间一层为镍钛合金或不锈钢管切割而成的海波管,最外一层为包覆的高分子层。为了满足手术要求,人工瓣膜假体释放之前,鞘管需要被弯曲以达到和病变瓣环同轴的位置,人工瓣膜假体释放后需要回收,鞘管远端因受力呈喇叭状,并且鞘管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去压缩支架,以使得人工瓣膜假体的成功回收。
由于对鞘管的设计要求较高,需要兼顾弯曲的柔顺性的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刚度。而市面上的人工瓣膜输送系统大都满足可回收的功能,无法兼备可弯曲同轴的性能,无法很好地满足患者和操作者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割管、鞘管以及输送系统,以解决现有的人工瓣膜输送系统无法兼顾可回收和弯曲同轴的性能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切割管,包括:扩张段和弯曲段,所述扩张段与所述弯曲段沿所述切割管的轴向排布,且所述扩张段位于所述弯曲段的远端;
所述扩张段用于在输送和/或回收瓣膜假体时,沿与所述切割管的径向成角度的方向向外扩张;所述弯曲段用于在输送和/或回收瓣膜假体的过程中弯曲。
可选的,所述扩张段包括网格单元,所述网格单元由多个第一切口,沿所述切割管的轴向以及所述切割管的周向依次连接形成。
可选的,所述弯曲段包括多个第二切口,多个所述第二切口沿所述切割管的轴向排布,且沿所述切割管的周向排布,所述第二切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切割管的周向成角度地设置。
可选的,所述弯曲段还包括多个连接切口,至少两个沿所述切割管的周向相邻的所述第二切口形成一第二切口组,每一个所述第二切口组中的所述第二切口通过所述连接切口相连。
可选的,所述弯曲段还包括多个应力孔,所述应力孔位于所述第二切口组沿所述切割管的周向的两端,且与所述第二切口组中的第二切口位于同一轴向位置。
可选的,所述扩张段包括螺旋单元,所述螺旋单元由螺旋切口沿所述切割管的轴向盘绕形成。
可选的,所述弯曲段包括多个第三切口,所述第三切口具有朝所述切割管的周向开放的开口,多个所述第三切口沿所述切割管的周向排布,且沿所述切割管的轴向排布,沿所述切割管的周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切口的开口的朝向相反,沿所述切割管的轴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切口的开口的朝向也相反。
可选的,所述扩张段包括多个第四切口,多个所述第四切口沿所述切割管的周向排布,所述第四切口具有朝所述切割管的近端开放的开口。
可选的,所述扩张段还包括多个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第四切口的开口内部。
可选的,所述弯曲段包括多个第五切口,多个所述第五切口沿所述切割管的周向排布,且沿所述切割管的轴向排布,所述第五切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切割管的周向成角度地设置。
可选的,所述弯曲段还包括外凸切口,所述外凸切口设置于所述第五切口沿自身轴向的两端,所述外凸切口自所述第五切口的端部向外凸出,且沿朝向所述第五切口的方向逐渐收窄,所述外凸切口与所述第五切口的连接部分采用圆角过渡。
可选的,沿所述切割管的周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五切口之间的距离由所述切割管的远端向所述切割管的近端逐渐增大。
可选的,所述切割管还包括控弯切口,所述控弯切口沿所述切割管的轴向设置于所述扩张段与所述弯曲段之间,所述控弯切口用于供控弯丝穿入或穿出所述切割管的内部,所述控弯丝用于驱动所述切割管弯曲。
可选的,所述切割管还包括调节孔,所述调节孔沿所述切割管的轴向设置于所述扩张段与所述弯曲段之间,所述调节孔用于降低所述切割管的径向刚度。
可选的,所述切割管沿自身径向的厚度为0.15mm~0.3mm;所述切割管沿自身径向的厚度与所述切割管的直径的比值为0.03~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鞘管,包括:内层、外层以及如上所述的切割管;所述切割管沿所述鞘管的径向设置于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之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输送系统,包括:手柄组件以及如上所述的鞘管;
所述鞘管的远端用于在输送过程中包覆瓣膜假体;
所述手柄组件设置于所述鞘管的近端,所述手柄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鞘管弯曲和/或驱动所述鞘管沿自身轴向移动,以释放和/或回收所述瓣膜假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切割管、鞘管以及输送系统,其中,切割管包括:扩张段和弯曲段,所述扩张段与所述弯曲段沿所述切割管的轴向排布,且所述扩张段位于所述弯曲段的远端;所述扩张段用于在输送和/或回收瓣膜假体时,沿与所述切割管的径向成角度的方向向外扩张;所述弯曲段用于在输送和/或回收瓣膜假体的过程中弯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1)切割管包括扩张段和弯曲段,扩张段设置于切割管的远端,能够在输送和回收瓣膜假体的过程,沿与切割管的径向成角度的方向向外扩张,实现了对瓣膜假体的回收;同时,弯曲段在输送瓣膜假体的过程中弯曲,使得切割管兼顾弯曲和回收瓣膜假体的性能,提升了切割管的实用性,便于操作者操作的同时也提升了安全性能;
(2)第一切口为六边形切口,使得第一切口在切割管的径向上更容易被拉伸,增大了切割管的远端开口直径,利于瓣膜假体的回收;每一个第二切口组中的两个第二切口通过连接切口相连,连接切口的设置能够避免切割管在输送过程中围绕自身轴线转动;应力孔位于第二切口组的两端,且与第二切口组中的第二切口位于同一轴向位置,如此配置,应力孔能够避免第二切口组在弯曲的过程中,两侧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3)螺旋切口沿切割管的轴向盘绕设置,使得螺旋切口在输送瓣膜假体和回收瓣膜假体的过程中,沿切割管的径向扩张,切割管的远端呈现开口较大的喇叭状,更利于回收瓣膜假体;第三切口具有沿切割管的周向开放的开口,第三切口沿切割管的周向间隔排布,且沿切割管的轴向间隔排布,沿切割管的周向相邻的两个第三切口的开口的朝向相反,沿切割管的轴向相邻的两个第三切口的开口的朝向也相反,如此配置,第三切口使得切割管沿自身轴向的两端均可以弯曲,提升了切割管的弯曲性能;
(4)外凸切口设置于第五切口沿自身轴向的两端,外凸切口沿朝向第五切口的方向逐渐收窄,外凸切口的设置能够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进而避免切割管的局部结构断裂失效,提升了切割管的抗弯强度;位于所述切割管的远端的沿所述切割管的周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五切口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所述切割管的近端的沿所述切割管的周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五切口之间的距离,如此配置,使得切割管能够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并能够承受更大的弯曲应力;
(5)控弯切口用于供控弯丝穿入或穿出切割管的内部,控弯丝用于驱动切割管弯曲,使得切割管能够主动弯曲,并且弯曲的程度可控,避免输送过程中对血管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6)调节孔用于降低切割管的径向刚度,使得切割管的远端更易于沿径向向外扩张,降低了回收瓣膜假体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切割管的示意图及其展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切割管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切口的变化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切割管的弯曲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切割管的示意图及其展开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扩张段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弯曲段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切割管的弯曲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切割管的示意图及其展开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扩张段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弯曲段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切割管的平面展开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切割管的弯曲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鞘管的剖面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系统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鞘管和瓣膜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系统在输送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系统在释放瓣膜假体或回收瓣膜假体时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的说明如下:
1-切割管;11-扩张段;12-弯曲段;13-控弯切口;14-调节孔;111-第一切口;112-螺旋切口;113-第四切口;114-通孔;121-第二切口;122-连接切口;123-应力孔;124-第三切口;125-第五切口;126-外凸切口;
2-内层;3-外层;4-手柄组件;5-瓣膜假体;6-鞘管;
X-轴向;Y-径向;Z-周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一端”与“另一端”以及“近端”与“远端”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部分,其不仅包括端点,其中,“近端”通常代表手术过程中靠近医生的方向,“远端”通常代表手术过程中靠近病变位置的方向。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此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一元件设置于另一元件,通常仅表示两元件之间存在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关系,且两元件之间可以是直接的或通过中间元件间接的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两元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一元件可以在另一元件的内部、外部、上方、下方或一侧等任意方位,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术语“上”、“下”、“顶”、“底”通常是按重力方向进行排布的相对位置关系;术语“竖向、竖直方向”通常是指沿重力方向,其一般垂直于地面,“水平向、水平面方向”通常是沿平行于地面的方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说明书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割管、鞘管以及输送系统,以解决现有的人工瓣膜输送系统无法兼顾可回收和弯曲同轴的性能的问题。
以下参考附图进行说明。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人工瓣膜输送系统大都只能满足可回收的功能,无法兼具可弯曲同轴的性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在输送系统输送瓣膜假体的过程中,瓣膜假体被鞘管的远端包覆,同时鞘管需要弯曲以适应不同的血管的构造;当输送系统到达病变瓣膜处,鞘管需要进一步弯曲以达到和病变瓣膜同轴的位置,并操作鞘管沿自身轴向朝向鞘管的近端移动以释放瓣膜假体;若在释放过程中发现瓣膜假体的位置不正确,可操作鞘管沿自身轴向朝向鞘管的远端移动以回收瓣膜假体,此时,鞘管的远端受力沿径向向外扩张,并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以压缩瓣膜假体。因此,鞘管不仅要兼顾弯曲的柔顺性的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刚度。需要说明的,本申请仅以人工瓣膜输送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其结构也可适用于其他需要包覆于鞘管远端并进行输送的构件,例如支架等,只要需要包覆于鞘管远端以进行输送的场景,都可以采用本申请的结构。
基于上述研究,请参考图1、图5和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切割管,包括:扩张段11和弯曲段12,扩张段11与弯曲段12沿切割管1的轴向X排布,且扩张段11位于弯曲段12的远端;扩张段11用于在输送和/或回收瓣膜假体5时,沿与切割管1的径向Y成角度的方向向外扩张;弯曲段12用于在输送和/或回收瓣膜假体5的过程中弯曲。需要说明的,切割管1可以是由形状记忆材料诸如镍钛合金制成的管状构件;与切割管1的径向Y成角度的方向包括0°~90°之间的任一数值,其视瓣膜假体5的尺寸而定;切割管1的轴向X为切割管1的延伸方向(在图1、图2等展开图中,切割管1的轴向X为上下方向);切割管1的径向Y为切割管1的横截面的半径方向(在图14中,仅以一条穿过横截面圆心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任意一条穿过横截面圆形的轴线的延伸方向均为切割管1的径向Y);切割管1的周向Z为切割管1的外周的延伸方向(在图14中,切割管1的周向Z为外圆周的延伸方向,而在诸如图1、图2等展开图中,切割管1的周向Z为左右方向);瓣膜假体5也可以是其他需要植入体内的植入物,如支架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扩张段11在输送瓣膜假体5的过程中,受被压缩的瓣膜假体5沿切割管1的径向Y向外膨胀的作用力,也会微微沿切割管1的径向Y向外扩张;而在回收瓣膜假体5时,扩张段11沿与切割管1的径向Y成角度的方向向外扩张,形成喇叭状开口,此时,膨胀开的瓣膜假体5自喇叭状开口处回收入切割管1内;同时,喇叭状开口压缩膨胀开的瓣膜假体5,使其重新包覆于切割管1的远端。
如此配置,切割管1包括扩张段11和弯曲段12,扩张段11设置于切割管1的远端,能够在输送和回收瓣膜假体5的过程中,沿切割管1的径向Y向外扩张,克服瓣膜假体5向外膨胀的作用力,实现对瓣膜假体5的输送和回收;同时,弯曲段12可在输送瓣膜假体5的过程中弯曲,使得切割管1兼顾弯曲和回收瓣膜假体5的性能,提升了切割管的实用性,便于操作者操作的同时也提升了安全性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2和图3,扩张段11包括网格单元,网格单元由多个第一切口111,沿切割管1的轴向X以及切割管1的周向Z依次连接形成。其中,多个第一切口111沿切割管1的周向Z依次连接形成一行,并沿切割管1的轴向X依次连接形成一列,最终形成网格单元。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一切口111为六边形切口,如此配置,在释放瓣膜假体5或回收瓣膜假体5的过程中,切割管1的远端开口在瓣膜假体5的挤压作用下呈现喇叭状,六边形的第一切口111更容易沿切割管1的周向Z上扩张,使得瓣膜假体5更容易被释放或回收。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切口111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容易拉伸的形状,例如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平行四边形等;相邻的两行第一切口111也可以沿切割管1的轴向X平齐分布或者无规则地分布。
请参考图1至图4,弯曲段12包括多个第二切口121,多个第二切口121沿切割管1的轴向X排布,且沿切割管1的周向Z排布,第二切口121的延伸方向与切割管1的周向Z成角度地设置;至少两个沿切割管1的周向Z相邻的第二切口121形成一第二切口组。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切口121为长条状切口,且切口的宽度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收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沿切割管1的周向Z排布的两个第二切口组之间为加强筋,加强筋能够承受轴向拉力或压力,进一步提升了切割管1的刚度(刚度为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同时,加强筋也能够控制切割管1的弯曲方向,提升了切割管1的弯曲性能。在图1至图2以及图4示出的示范例中,弯曲段12具有四列第二切口121,相邻的两列第二切口121形成一第二切口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弯曲段12也可以具有六列、八列甚至更多列第二切口121,第二切口组也可以包括三列或更多列相邻的第二切口121,第二切口12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切口,例如圆形、平行四边形或其他不规则图形。
进一步的,弯曲段12还包括多个连接切口122,每一个第二切口组中的第二切口121通过连接切口122相连。如此配置,连接切口122可以在弯曲段12弯曲时,防止切割管1受血管形状的限制而出现扭曲,进而影响瓣膜假体5的释放或回收,造成安全隐患。
更进一步的,弯曲段12还包括多个应力孔123,应力孔123位于第二切口组沿切割管1的周向Z的两端,且与第二切口组中的第二切口121位于同一轴向位置。需要说明的,应力孔123设置于第二切口组沿切割管1的周向Z的两端,即应力孔123需要设置在第二切口121远离连接切口122的一端;在图2示出的示范例中,位于同一第二切口组中的第二切口121分别由中间向两端逐渐收窄,应力孔123分别设置于第二切口121的收窄端;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位于同一第二切口组中的第二切口121也可以分别由中间向两端逐渐扩宽,应力孔123则需要设置于第二切口121的扩宽端;位于同一第二切口组中的第二切口121还可以为不规则形状的切口,此时,应力孔123应设置在第二切口121远离连接切口122的一端。如此配置,应力孔123可以在弯曲段12弯曲时,避免第二切口组两侧发生应力集中现象,进而影响整个切割管1的刚度。在其他一些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应力孔123也可以是方孔、三角形孔、椭圆形孔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的孔。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请参考图5至图7,扩张段11包括螺旋单元,螺旋单元由螺旋切口112沿切割管1的轴向X盘绕形成。可选地,螺旋切口112的切割螺距为0.05mm~0.1mm,螺旋切口112的螺旋圈数为15圈~25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在图6示出的示范例中,由于在切割管1的轴向X上没有筋的约束,在释放瓣膜假体5或回收瓣膜假体5的过程中,螺旋切口112能够沿与切割管1的径向Y成角度的方向向外扩张,进而形成开口较大的喇叭状,使得瓣膜假体5更易于释放或回收。
请参考图5至图8,弯曲段12包括多个第三切口124,第三切口124具有朝切割管1的周向Z开放的开口,多个第三切口124沿切割管1的周向Z排布,且沿切割管1的轴向X排布,沿切割管1的周向Z相邻的两个第三切口124的开口的朝向相反,沿切割管1的轴向X相邻的两个第三切口124的开口的朝向也相反。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沿切割管1的轴向X相邻的两个第三切口124之间的轴向X距离为0.25mm~0.3mm;沿切割管1的周向Z相邻的两个第三切口124之间的距离为0.55mm~0.65mm。在图7示出的示范例中,沿切割管1的周向Z相邻的两个第三切口124的开口可以相向设置,也可以背向设置;同时,沿切割管1的轴向X相邻的两个第三切口124的开口也可以相向设置或背向设置,如此配置,增强了弯曲段12的弯曲性能的同时,也使得弯曲段12兼具刚度要求,提升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切口124为横置的U型切口,U型切口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侧边槽和连接两个侧边槽的一侧端部的弧形槽,U型切口的开口方向取决于侧边槽的延伸方向,在图7示出的示范例中,侧边槽沿切割管1的周向Z延伸,因此,第三切口124的开口朝切割管1的周向Z设置;弯曲段12具有两列第三切口124。在其他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切口124的开口也可以朝与切割管1的周向成角度的方向设置;第三切口124也可以为弧形切口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的切口,弯曲段12也可以具有三列或更多列第三切口124。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9至图10,扩张段11包括多个第四切口113,多个第四切口113沿切割管1的周向Z排布,第四切口113具有朝切割管1的近端开放的开口。进一步的,扩张段11还包括多个通孔114,通孔114设置于第四切口113的开口内部。在图10示出的示范例中,第四切口113为由倒置的U型切口组成的压杆结构,其顶部的弧形边缘的设置使得扩张段11在回收瓣膜假体5时保证足够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断裂、破损等现象;通孔114为由长条状通孔形成的镂空结构。如此配置,在回收瓣膜假体5的过程中,第四切口113配合通孔114能够呈现开口较大的喇叭状构型的同时,也提供了较好的抗压性能,因此在回收瓣膜假体5受到较大的作用力时,不会发生压杆失稳的现象。
请参考图9至图13,弯曲段12包括多个第五切口125,多个第五切口125沿切割管1的周向Z排布,且沿切割管1的轴向X排布,第五切口125的延伸方向与切割管1的周向Z成角度地设置。在图11示出的示范例中,第五切口125为矩形切口,第五切口125沿切割管1的周向Z上的长度为90mm~120mm;第五切口125沿切割管1的轴向X上的宽度为0.1mm~0.4mm;第五切口125的延伸方向与切口本体的周向Z的夹角为0°~4°,如此配置,夹角的设置使得弯曲段12在弯曲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人体主动脉弓。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五切口125也可以是弧形切口,平行四边形切口或者其他一些不规则形状的切口。
进一步的,弯曲段12还包括外凸切口126,外凸切口126设置于第五切口125沿自身轴向X的两端,外凸切口126自第五切口125的端部向外凸出,且沿朝向第五切口125的方向逐渐收窄,外凸切口126与第五切口125的连接部分采用圆角过渡。请参考图11,外凸切口126为梯形切口,其在靠近第五切口125的端部的一侧则采用0.03mm~0.06mm的圆角与第五切口125连接,如此配置,在弯曲段12受力弯曲的过程中,外凸切口126能够避免第五切口125的两端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而过高的应力集中会导致切割管1的局部结构断裂失效,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断裂的切割管1也容易对患者的血管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请参考图12,沿切割管1的周向Z相邻的两个第五切口125之间的距离由切割管1的远端向切割管1的近端逐渐增大。需要说明的,以图12为例,沿切割管1的周向Z相邻的两个第五切口125之间为长筋,长筋具有平直段和渐变段,平直段为由长筋自切割管1的近端起沿切割管1的轴向X上的长度的前4/5部分,渐变段为长筋自切割管1的近端起沿切割管1的轴向X上的长度的后1/5部分,其中,平直段沿切割管1的周向Z的宽度为一固定值,可选的,平直段沿切割管1的周向Z的宽度可以为0.5mm~0.9mm,位于平直段的长筋沿切割管1的周向Z的宽度为位于切割管1的远端的长筋沿切割管1的周向Z的宽度的1.8~2.0倍。如此配置,长筋能够承受轴向力,同时,由于弯曲段12在弯曲的过程中,切割管1的近端受到较大的剪切力,渐变段的设置能够承受较大的弯曲应力,避免长筋产生应力集中现象,进一步提升了切割管1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请参考图10,切割管1还包括控弯切口13,控弯切口13沿切割管1的轴向X设置于扩张段11与弯曲段12之间,控弯切口13用于供控弯丝穿入或穿出切割管1的内部,控弯丝用于驱动切割管1弯曲。以图10为例,控弯切口13为圆角矩形状切口,且两个控弯切口13位于切割管1的同一轴向位置,控弯丝自其中一个控弯切口13穿入切割管1的内部,从另一个控弯切口13穿出切割管1的内部,并与手柄组件4连接。与其他实施例不同的是,控弯丝和控弯切口13的设置使得弯曲段12能够主动弯曲,避免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而其他未设置控弯丝和控弯切口13的弯曲段12通常是受血管形状的限制而被动弯曲,易对血管内壁造成擦伤。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控弯切口13也可以沿切割管1的周向Z错落布置。
进一步的,切割管1还包括调节孔14,调节孔14沿切割管1的轴向X设置于扩张段11与弯曲段12之间,调节孔14用于降低切割管1的径向刚度。以图10为例,在控弯切口13的两端还设置有多个调节孔14,调节孔14为圆孔,如此配置,调节孔14能够降低切割管1的径向刚度,从而降低回收瓣膜假体5的难度,进一步提升了切割管1的实用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切割管1沿自身径向Y的厚度为0.15mm~0.3mm;切割管1沿自身径向Y的厚度与切割管1的直径的比值为0.03~0.04。如此配置,当切割管1的厚度小于下限值时,则无法保证切割管1的刚度,易造成安全隐患;当切割管1的厚度大于上限值时,则会导致鞘管整体的厚度增加,不利于在血管中输送瓣膜假体5,同时也降低了切割管的弯曲性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切割管1为一空心管,其直径为相对称的两端的外管壁之间的距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切割管1的厚度以及切割管1的厚度与直径的比值进行调整。
请参考图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鞘管,包括:内层2、外层3以及如上所述的切割管;切割管1沿鞘管6的径向Y设置于内层2与外层3之间。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内层2为具有润滑性能的PTFE(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其在回收瓣膜假体5的过程中,降低了瓣膜假体5与内层2的摩擦力,降低了回收的阻力;切割管1为镍钛合金管,切割管由激光切割或其他工艺制成;外层3为高分子材料(如TSPU、Pebax3533等)制成,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够在输送瓣膜假体5的过程中,降低外层3与动脉血管的摩擦力,降低输送过程中的阻力。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层2、切割管1和外层3的材质以及成型方式进行灵活配置,本实施例对此不限。
请参考图15至图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输送系统,包括:手柄组件4以及如上所述的鞘管6;鞘管6的远端用于在输送过程中包覆瓣膜假体5;手柄组件4设置于鞘管6的近端,手柄组件4用于驱动鞘管6弯曲和/或驱动鞘管6沿自身轴向X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瓣膜假体5也可以是其他需要植入体内的植入物,如支架等。在一个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瓣膜假体5容置于鞘管6的远端,即相当于容置在切割管中的扩张段11(如图16所示),操作者在手术前,将瓣膜假体5放置于鞘管6的远端,此时扩张段11微微扩张,以限制瓣膜假体5沿径向Y膨胀;在手术过程中,鞘管6从动脉穿刺口入路至目标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相关病变瓣膜处),操作者操作手柄组件4使鞘管6的弯曲段12弯曲,使得弯曲后的鞘管6与目标位置处于同一轴线上(如图17所示);此时,操作者操作手柄组件4,使得鞘管6的远端沿自身轴向X向靠近近端的方向移动,此时瓣膜假体5由压缩状态逐渐膨胀至自然状态,直至瓣膜假体5完全释放(如图18所示);若在释放瓣膜假体5的过程中,发现瓣膜假体5的释放位置有偏移、突跳等其他位置不准确的问题,可操作手柄组件4,使得鞘管6的远端沿自身轴向X向远离近端的方向移动,鞘管6的远端受到压力,开口呈现喇叭状,膨胀开的瓣膜假体5于鞘管6的远端回收进鞘管6,并被鞘管6的侧壁压缩,直至完全回收进鞘管6。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切割管、鞘管以及输送系统中,切割管包括:扩张段和弯曲段,扩张段与弯曲段沿切割管的轴向排布,且所述扩张段位于所述弯曲段的远端;扩张段用于在输送和/或回收瓣膜假体时,沿切割管的径向向外扩张;弯曲段用于在输送和/或回收瓣膜假体的过程中弯曲。
如此配置,切割管包括扩张段和弯曲段,扩张段设置于切割管的远端,能够在输送和回收瓣膜假体的过程,沿切割管的径向向外扩张,实现了对瓣膜假体的回收;同时,弯曲段在输送瓣膜假体的过程中弯曲,使得切割管兼顾弯曲和回收瓣膜假体的性能,提升了切割管的实用性,便于操作者操作的同时也提升了安全性能;
进一步的,第一切口为六边形切口,使得第一切口在切割管的径向上更容易被拉伸,增大了切割管的远端开口直径,利于瓣膜假体的回收;每一个第二切口组中的两个第二切口通过连接切口相连,连接切口的设置能够避免切割管在输送过程中围绕自身轴线转动;应力孔位于第二切口组的两端,且与第二切口组中的第二切口位于同一轴向位置,如此配置,应力孔能够避免第二切口组在弯曲的过程中,两侧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进一步的,螺旋切口沿切割管的轴向盘绕设置,使得螺旋切口在输送瓣膜假体和回收瓣膜假体的过程中,沿切割管的径向扩张,切割管的远端呈现开口较大的喇叭状,更利于回收瓣膜假体;第三切口具有沿切割管的周向开放的开口,第三切口沿切割管的周向间隔排布,且沿切割管的轴向间隔排布,沿切割管的周向相邻的两个第三切口的开口的朝向相反,沿切割管的轴向相邻的两个第三切口的开口的朝向也相反,如此配置,第三切口使得切割管沿自身轴向的两端均可以弯曲,提升了切割管的弯曲性能;
进一步的,外凸切口设置于第五切口沿自身轴向的两端,外凸切口沿朝向第五切口的方向逐渐收窄,外凸切口的设置能够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进而避免切割管的局部结构断裂失效,提升了切割管的抗弯强度;位于切割管的远端的沿切割管的周向相邻的两个第五切口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切割管的近端的沿切割管的周向相邻的两个第五切口之间的距离,如此配置,使得切割管能够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并能够承受更大的弯曲应力;
进一步的,控弯切口用于供控弯丝穿入或穿出切割管的内部,控弯丝用于驱动切割管弯曲,使得切割管能够主动弯曲,并且弯曲的程度可控,避免输送过程中对血管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进一步的,调节孔用于降低切割管的径向刚度,使得切割管的远端更易于沿径向向外扩张,降低了回收瓣膜假体的难度。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切割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扩张段和弯曲段,所述扩张段与所述弯曲段沿所述切割管的轴向排布,且所述扩张段位于所述弯曲段的远端;
所述扩张段用于在输送和/或回收瓣膜假体时,沿与所述切割管的径向成角度的方向向外扩张;所述弯曲段用于在输送和/或回收所述瓣膜假体的过程中弯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段包括网格单元,所述网格单元由多个第一切口沿所述切割管的轴向以及所述切割管的周向依次连接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段包括多个第二切口,多个所述第二切口沿所述切割管的轴向排布,且沿所述切割管的周向排布,所述第二切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切割管的周向成角度地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段还包括多个连接切口,至少两个沿所述切割管的周向相邻的所述第二切口形成一第二切口组,每一个所述第二切口组中的所述第二切口通过所述连接切口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段还包括多个应力孔,所述应力孔位于所述第二切口组沿所述切割管的周向的两端,且与所述第二切口组中的第二切口位于同一轴向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段包括螺旋单元,所述螺旋单元由螺旋切口沿所述切割管的轴向盘绕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段包括多个第三切口,所述第三切口具有朝所述切割管的周向开放的开口,多个所述第三切口沿所述切割管的周向排布,且沿所述切割管的轴向排布,沿所述切割管的周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切口的开口的朝向相反,沿所述切割管的轴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切口的开口的朝向也相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段包括多个第四切口,多个所述第四切口沿所述切割管的周向排布,所述第四切口具有朝所述切割管的近端开放的开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段还包括多个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第四切口的开口内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段包括多个第五切口,多个所述第五切口沿所述切割管的周向排布,且沿所述切割管的轴向排布,所述第五切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切割管的周向成角度地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切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段还包括外凸切口,所述外凸切口设置于所述第五切口沿自身轴向的两端,所述外凸切口自所述第五切口的端部向外凸出,且沿朝向所述第五切口的方向逐渐收窄,所述外凸切口与所述第五切口的连接部分采用圆角过渡。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切割管,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切割管的周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五切口之间的距离由所述切割管的远端向所述切割管的近端逐渐增大。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管还包括控弯切口,所述控弯切口沿所述切割管的轴向设置于所述扩张段与所述弯曲段之间,所述控弯切口用于供控弯丝穿入或穿出所述切割管的内部,所述控弯丝用于驱动所述切割管弯曲。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管还包括调节孔,所述调节孔沿所述切割管的轴向设置于所述扩张段与所述弯曲段之间,所述调节孔用于降低所述切割管的径向刚度。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管沿自身径向的厚度为0.15mm~0.3mm;所述切割管沿自身径向的厚度与所述切割管的直径的比值为0.03~0.04。
16.一种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外层以及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割管;所述切割管沿所述鞘管的径向设置于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之间。
17.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鞘管;
所述鞘管的远端用于在输送过程中包覆瓣膜假体;
所述手柄组件设置于所述鞘管的近端,所述手柄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鞘管弯曲和/或驱动所述鞘管沿自身轴向移动,以释放和/或回收所述瓣膜假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186237.0U CN221266379U (zh) | 2023-08-14 | 2023-08-14 | 切割管、鞘管以及输送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186237.0U CN221266379U (zh) | 2023-08-14 | 2023-08-14 | 切割管、鞘管以及输送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266379U true CN221266379U (zh) | 2024-07-05 |
Family
ID=91695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186237.0U Active CN221266379U (zh) | 2023-08-14 | 2023-08-14 | 切割管、鞘管以及输送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266379U (zh) |
-
2023
- 2023-08-14 CN CN202322186237.0U patent/CN22126637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67991B (zh) | 输送鞘管 | |
US20220330962A1 (en) | Multi-pivot thrombectomy device | |
CN107049420B (zh) | 一种取栓支架及血栓取出装置 | |
US8016874B2 (en) | Flexible stent with elevated scaffolding properties | |
US11903829B1 (en) | Expandable sheath for transcatheter delivery system and delivery system | |
CN112569027B (zh) | 一种静脉血管支架 | |
CA2546855A1 (en) | Stent | |
CN112971901B (zh) | 输送鞘管和医疗器械 | |
US11622781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eurovascular endoluminal intervention | |
WO2021121183A1 (zh) | 可控释放的系统 | |
EP4257094A1 (en) | Membrane-covered stent | |
CN219109865U (zh) | 切割管、鞘管及输送系统 | |
CN113925652A (zh) | 机械球囊、支架输送装置及支架系统 | |
EP3364890B1 (en) | Rotatable connection between an intervention member and a manipulation member of an endovascular device | |
CN111134755B (zh) | 支撑件和医疗器械 | |
CN221266379U (zh) | 切割管、鞘管以及输送系统 | |
EP4079367A1 (en) | Delivery sheath and medical device | |
WO2024125144A1 (zh) | 切割管、鞘管及输送系统 | |
CN119488384A (zh) | 切割管、鞘管以及输送系统 | |
CN215135646U (zh) | 支撑系统 | |
CN112971872B (zh) | 推送缆及推送系统 | |
CN113208702A (zh) | 切割丝固定结构及切割球囊导管 | |
CN112971899A (zh) | 输送鞘管和医疗器械 | |
CN221556152U (zh) | 机械解脱结构和输送系统 | |
CN114401695B (zh) | 一种腔内植入体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腔静脉滤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