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52357U - 一种便于开启的瓶体封盖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开启的瓶体封盖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252357U CN221252357U CN202323295944.XU CN202323295944U CN221252357U CN 221252357 U CN221252357 U CN 221252357U CN 202323295944 U CN202323295944 U CN 202323295944U CN 221252357 U CN221252357 U CN 2212523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ttle
- sealing
- opening
- film
- ca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9916 joint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47 ips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255 plastic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体封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开启的瓶体封盖结构,包括封盖本体,封盖本体在瓶体容器的内腔中装入内容物后设置于瓶体容器的瓶口处,封盖本体包括一上部开口和一下部开口,其内腔中设有一封闭组件,封闭组件用于封闭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封闭组件包括一用于封闭上部开口的封闭组件上部和用于封闭下部开口的封闭组件下部,封闭组件下部连接封闭组件上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封闭组件首次开启时的连带动作对封盖本体内腔和瓶体容器内腔的连接处的封闭结构进行破口,无需借助外部工具,杜绝了现有技术中的破口过程导致的瓶口或者内装物受到污染的问题,而且,操作方便,确保了破口过程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体封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开启的瓶体封盖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见的各种瓶体类容器,其内腔灌装液体状内容物后,瓶口处一般采用薄膜封口形成封闭结构,防止内容物受到污染,也避免运输过程中内容物溢出,再辅以瓶盖盖合后确保封闭结构的安全。某些内容物在使用时需要混入额外的辅料,为此,在此类产品的瓶体容器的瓶颈处设置纳物腔来放置辅料。如图10、图11所示,该类结构在瓶本体1’的瓶口处设有封盖结构,封盖结构包括瓶盖下部201’和瓶盖上部202’,瓶盖下部201’贴合瓶口设置,瓶盖上部202’旋紧于瓶盖下部201’上。其中,瓶盖下部201’设有下方开口、上方开口和外缘2011’,瓶盖下部201’的下端2012’置于瓶体内腔后使其外缘2011’贴合于瓶口端面,下方开口位于瓶体内腔中,且在下方开口处封装第一层封闭结构3’,以此将瓶盖下部201’的内腔与瓶体内腔暂时隔离,一般采用薄膜封装形成第一层封闭结构3’;瓶盖下部201’的上方开口处封装第二层封闭结构,此处第二层封闭结构在一些使用场合下采用薄膜成型,也有些产品采用独立的衬盖盖合于上方开口上形成第二层封闭结构,瓶盖下部201’位于两层封闭结构之间的内腔形成便于填入辅料的纳物腔。瓶盖上部202’旋紧于瓶盖下部201’后形成完整的瓶体封盖结构。使用时,旋出瓶盖上部后露出瓶盖下部的上方开口,揭开其上的第二层封闭结构,再通过外部工具戳破第一层封闭结构后使纳物腔与瓶体内腔连通,从而使其中的辅料落入瓶体内腔后混入瓶体内容物中,最后再摇晃瓶体使辅料和内容物混合均匀即可使用。但是该结构的使用需要依赖外部工具对第一层封闭结构破口,破口过程中,外部工具必然途径纳物腔,因此难免污染位于其中的辅料。而且,破口后的第一层封闭结构不易取出,也容易掉入瓶体内腔而影响后续使用体验。
为便于对第一层封闭结构进行破口的同时,避免污染辅料,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方案会在瓶盖上部和瓶盖下部之间设置一破口组件,如图10、图11所示,该破口组件4’呈中空圆柱体结构,自上而下从瓶盖下部201’的上方开口塞入瓶盖下部201’的内腔中,使其下端接近第一层封闭结构3’,因此,在该结构下,破口组件4’的内腔即形成纳物腔,破口组件4’的上方开口露出于瓶盖下部201’的上方开口,并且在露出部分的开口处通过封膜或者衬盖成型第二层封闭结构。破口组件4’的下端的端口呈锯齿形结构,从而在破口组件4’自身被旋转时,通过锯齿面接触第一层封装结构3’将其“锯”开,以此实现破口效果。但是,这类结构涉及独立开模的费用支出,整体制造成本相对较高。另外,由于破口组件为独立结构,其制造和存放相对于瓶盖上下部均独立进行,因此在装配过程中也存在受污染的隐患;在使用上,也存在破口后的第一层封闭结构掉入瓶体内腔的问题,继而影响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开启的瓶体封盖结构,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便于开启的瓶体封盖结构,包括封盖本体,所述封盖本体在瓶体容器的内腔中装入内容物后设置于所述瓶体容器的瓶口处,其中,所述封盖本体包括一上部开口和一下部开口,其内腔中设有一封闭组件,所述封闭组件用于封闭所述上部开口和所述下部开口;
所述封闭组件包括一用于封闭所述上部开口的封闭组件上部和用于封闭所述下部开口的封闭组件下部,所述封闭组件下部连接所述封闭组件上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封盖本体的内腔中,先通过封闭组件下部封闭封盖本体的下部开口,再在其内腔中填入固体颗粒状辅料,再通过封闭组件上部将封盖本体的上部开口封闭,最后将封盖本体紧固于瓶体容器的瓶口(此时,瓶体容器内已灌入液体或粉末);使用时,通过揭开封闭组件上部,使其连接的下部将封盖本体的下部开口开启后,使辅料从下部开口落入瓶体容器内腔中,与其中的液体或粉末混合,整个开启过程可避免外部工具污染辅料和液体内容物,另外,封盖本体的装填辅料的作业和封口作业均可独立于瓶体容器完成,因此其工序流程上不冲突,可同时进行,因此可有效提升整体作业效率。
所述封盖本体的内腔包括一锥形腔室,所述锥形腔室向下连通所述封盖本体的下部开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锥形腔室,在所述封闭组件被开启后,使落料过程更顺畅,防止辅料填装封盖本体内腔时,因充满内腔而无法顺利落料。
所述封盖本体包括一瓶体连接部,所述封盖本体通过所述瓶体连接部牢固连接于所述瓶体容器的瓶口处。本实用新型在设置所述瓶体连接部时,可在所述封盖本体的内壁设置内螺纹后成型为所述瓶体连接部,对应的在所述瓶体容器的瓶口的外壁设置配合瓶体连接部的外螺纹,从而实现封盖本体和瓶体容器的螺纹连接。或者,可在瓶体容器的瓶口外壁设置凹陷结构,对应的,在封盖本体的内壁设置对应瓶口处的凹陷结构的凸起结构,以凸起结构来成型所述瓶体连接部,在封盖本体套在瓶口处时,使凸起结构卡入凹陷结构内,形成两者的卡接来实现封盖本体和瓶体容器瓶口的连接。另外,为形成较好的连接强度,可使瓶体连接部包括多个间隔的凸起结构,配合的在瓶体外壁设置多个凹陷结构。
所述封闭组件包括上封膜部、下封膜部和连接两者的连接膜,所述上封膜部用于封闭所述封盖本体的上部开口,所述下封膜部用于封闭所述封盖本体的下部开口;
所述连接膜的上端向上连接所述上封膜部、下端连接所述下封膜部。
可选的,所述连接膜与所述上封膜部和所述下封膜部的连接端位于同侧,即是说,上封膜部上的用于与连接膜连接的位置,和下封膜部上的用于与连接膜连接的位置位于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在一些适用场合下,考虑到提升开启时的同步性,使得提起上封膜部后的较短时间内即可使下封膜部也随之同步提起,因此使两者与连接膜的连接位置设置在同一侧,此处的“同一侧”可按如下理解:上封膜部上的与连接膜连接的位置落在下封膜部所在平面内的投影,与下封膜部上的与连接膜连接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最短,此时可视为上封膜部上的与连接膜连接的位置,和下封膜部上的与连接膜连接的位置在同一侧。
优选的,所述上封膜部上的与所述连接膜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上封膜部的边缘。
优选的,所述下封膜部上的与所述连接膜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下封膜部的边缘。
所述封闭组件连接一开启部,所述开启部用于方便地开启封闭于所述封盖本体的上部开口上的封闭组件,操作时,人手向上提拉所述开启部后使所述封闭组件的上封膜部从所述封盖本体的上部开口上被揭开,再继续提拉所述开启部和所述上封膜部后通过所述连接膜使所述下封膜部从所述封盖本体的下部开口上被揭开,从而使填装于所述封盖本体内腔中的辅料从下部开口落入其下方的所述瓶体容器的内腔中。
可选的,所述开启部连接于所述封闭组件的上封膜部的边缘。
优选的,所述开启部在所述上封膜部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连接膜在所述上封膜部上的连接位置最短。
可选的,所述封闭组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上封膜部、所述下封膜部和所述连接膜经由单张封膜裁剪后成型所述封闭组件。
优选的,所述开启部与所述封闭组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的,所述封盖本体连接一盖合部,所述盖合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封盖本体的上部开口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盖合部可有效保护上部开口上封装的封闭组件的上部。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提高瓶口封闭结构的开启便利性:在首次开启封闭组件时,对封盖本体的上部开口进行开启的动作通过连接膜将带动位于瓶口处的封闭结构,使其对下部开口连带开启,两者同步动作;
2)提升瓶口封闭结构破口过程的安全性:破口过程无需借助外部工具,避免了使用不当造成的操作者受伤的问题,也杜绝了在破口过程中,由于封闭结构落入瓶体内腔而导致内装物受到污染的问题和混合不充分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一种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封盖本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封闭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一种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一种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封闭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现有技术中的瓶体封盖结构与瓶体容器封装后的一种示意图;
图11为现有技术中的瓶体封盖结构的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或“具有”及其任何变形,其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成部件或单元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组成部件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部件组成或者组成单元。
参照图1、图2、图3,一种便于开启的瓶体封盖结构,包括封盖本体1,封盖本体1在瓶体容器9的内腔中装入内容物后设置于瓶体容器9的瓶口处,封盖本体1包括一上部开口和一下部开口,其内腔中设有一封闭组件,封闭组件用于封闭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
封闭组件包括一用于封闭上部开口的封闭组件上部21和用于封闭下部开口的封闭组件下部22,封闭组件下部22连接封闭组件上部21。
本实用新型为避免辅料长久封存于封盖本体内腔中造成堆积,而使封闭组件开口后无法顺利落料,可按如下结构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封盖本体的内腔包括一锥形腔室101,锥形腔室101向下连通封盖本体1的下部开口(此处的下部开口即是图1中的封闭组件下部22所封闭处)。通过设置锥形腔室101,在封闭组件被开启后,使落料过程更顺畅,防止辅料填装封盖本体内腔时,因充满内腔而无法顺利落料。该锥形腔室的结构设置也对应一些呈收拢趋势的瓶口结构上,具有收拢趋势的瓶口,由于瓶口开口处的直径最小,因此如果封盖本体内腔呈完全的直筒式结构,则在瓶口外壁与封盖本体内腔内壁之间容易形成积料的空隙,为避免积料,可缩减封盖本体内腔的截面直径尺寸,使之与瓶口开口匹配而消除积料的空隙,但是此时也使辅料可用容积减小;而通过设置锥形腔室,可将锥形腔室的底部开口配合瓶口开口设置,从而在有效避免积料的情况下确保较多的辅料可用容积。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封盖本体与瓶体容器的连接,可按如下结构设置:封盖本体1包括一瓶体连接部,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封盖本体1的内腔内壁位于下部位置设置内螺纹4后成型为瓶体连接部,此时,在瓶口处设置外螺纹,通过螺纹连接使封盖本体1旋紧于瓶体容器9的瓶口处。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封盖本体旋紧于瓶体容器瓶口后,一般还会在封盖本体的下端口与瓶体容器接合处封装塑料膜以增强密封效果,该结构设置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进一步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在瓶体容器的瓶口外壁设置凹陷结构(图中未示出),对应的,在封盖本体的内壁设置对应瓶口处的凹陷结构的凸起结构(图中未示出),以凸起结构来成型所述瓶体连接部,在封盖本体套在瓶口处时,使凸起结构卡入凹陷结构内,形成两者的卡接来实现封盖本体和瓶体容器瓶口的连接。在其中一些优选实施例中,为形成较好的连接强度,可使瓶体连接部包括多个间隔的凸起结构,配合的在瓶体外壁设置多个凹陷结构,凹陷结构与凸起结构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中,封闭组件可采用如下结构设置:如图4所示,封闭组件包括上封膜部201、下封膜部202和连接两者的连接膜203,上封膜部201用于封闭封盖本体1的上部开口,下封膜部202用于封闭封盖本体1的下部开口。连接膜203的上端与上封膜部201连接、下端与下封膜部202连接。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连接膜203与上封膜部201和下封膜部202的连接端位于同侧。此处的“同侧”可按如下理解:上封膜部201上的与连接膜203连接的位置落在下封膜部202所在平面内的投影,与下封膜部202上的与连接膜203连接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最短,此时可视为上封膜部201上的与连接膜203连接的位置,和下封膜部202上的与连接膜203连接的位置在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在设置时,可使上封膜部上的与连接膜的连接位置位于上封膜部的边缘,使下封膜部上的与连接膜的连接位置位于下封膜部的边缘。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连接膜203与上封膜部201和下封膜部202的连接端位于对向侧,图示结构中,连接膜203呈近似直条状,而在实际实施中,也可设置连接膜203较长,并使其贴合在图6示出结构中的封盖本体内腔内壁的左侧,从而在增加右侧的容积同时又能够确保在提拉开启过程中,不会对辅料形成较明显的挤压,该结构设置可适用在连接膜较宽的应用场景中。
本实用新型为制造方便,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封闭组件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上封膜部201、下封膜部202和连接膜203经由单张封膜裁剪后成型为封闭组件。如图5、图6、图7、图8所示,为一体成型结构的封闭组件对封盖本体的封口后的结构示意。
或者,如图9所示,封闭组件采用分体式结构设置,此时,上封膜部201、连接膜和下封膜部202均采用独立制造成型,成型后将连接膜的一端连接在上封膜部201的一侧表面,且使其靠近开启部5的位置,将连接膜的另一端连接在下封膜部202的一侧表面。可在上封膜部和下封膜部之间连接多根连接膜来增强连接强度,也便于在相邻连接膜之间形成空隙后避免在封闭组件设置在封盖本体内腔后,由于连接膜而导致辅料在连接膜两侧的分配存放不均,图9中示出了在上封膜部201和下封膜部202之间连接两根连接膜的情况,此时,上方的连接膜203-1和下方的连接膜203-2间隔设置,且两者上下对称。
本实用新型为进一步提高封闭组件开启操作的便利性,可按如下结构设置:如图1、图2、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封闭组件连接一开启部5,开启部5用于方便地开启封闭于封盖本体1的上部开口上的封闭组件。操作时,人手向上提拉开启部5后使封闭组件的上封膜部201从封盖本体1的上部开口上被揭开,再继续提拉开启部5和上封膜部201后通过连接膜203使下封膜部202从封盖本体1的下部开口上被揭开,从而使填装于封盖本体1的内腔中的辅料从下部开口落入其下方的瓶体容器的内腔中。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开启部设置为与封闭组件呈一体成型结构。
另外,为操作便利和确保破口时的同步性,可设置开启部5连接于封闭组件的上封膜部201的边缘处。具体的,如图2所示,可设置开启部5在上封膜部201上的连接位置与连接膜203在上封膜部201上的连接位置最短。在这类实施例中,开启部5设置在距离连接膜203在上封膜部201上的连接位置最接近的地方,从而使得开启部5和上封膜部201被提拉时,可使下封膜部202也接近同步被提起,不仅提升了开启效率,又能够确保在开启过程中即使得辅料逐渐下落至瓶体内腔中,减少辅料暴露在外部空气中的时间,相应降低了辅料被污染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开启部操作的便利性,可按如下结构设置: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开启部5的设置位置靠近连接膜203-1和连接膜203-2在上封膜部201的连接位置。
本实用新型为增加封盖结构的安全性,防止其安装到瓶体容器后,在瓶体输运过程中遭到破损,可按如下结构设置:如图1、图3、图5、图7所示,封盖本体1连接一盖合部6,盖合部6盖合后完全覆盖于上封膜部上。盖合部6转动连接于封盖本体1的上部开口的边缘。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封盖本体1的上部开口的边缘可设置一铰链601,通过铰链601连接盖合部6。通过设置盖合部可有效保护上部开口上封装的封闭组件的上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区别于传统封盖结构,无需设置用于破口的破口组件,以一体式成型的封闭组件实现纳物腔的两层封闭结构,不仅易于制造,仅需简单的裁剪即可完成封闭组件的制造成型,又兼顾操作的便利,得益于一体式的封闭组件,使破口后的第一层封闭结构无法随着辅料的掉落而落入瓶体内腔。使用时,封盖本体的内腔中,先通过封闭组件下部封闭封盖本体的下部开口,再在其内腔中填入固体颗粒状辅料,再通过封闭组件上部将封盖本体的上部开口封闭,最后将封盖本体紧固于瓶体容器的瓶口(此时,瓶体容器内已灌入液体或粉末);使用时,通过揭开封闭组件上部,使其连接的下部将封盖本体的下部开口开启后,使辅料从下部开口落入瓶体容器内腔中,与其中的液体或粉末混合,整个开启过程可避免外部工具污染辅料和液体内容物,另外,封盖本体的装填辅料的作业和封口作业均可独立于瓶体容器完成,因此其工序流程上不冲突,可同时进行,因此可有效提升整体作业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便于开启的瓶体封盖结构,包括封盖本体,所述封盖本体在瓶体容器的内腔中装入内容物后设置于所述瓶体容器的瓶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本体包括一上部开口和一下部开口,其内腔中设有一封闭组件,所述封闭组件用于封闭所述上部开口和所述下部开口;
所述封闭组件包括一用于封闭所述上部开口的封闭组件上部和用于封闭所述下部开口的封闭组件下部,所述封闭组件下部连接所述封闭组件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开启的瓶体封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本体的内腔包括一锥形腔室,所述锥形腔室向下连通所述封盖本体的下部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于开启的瓶体封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本体包括一瓶体连接部,所述封盖本体通过所述瓶体连接部牢固连接于所述瓶体容器的瓶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开启的瓶体封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组件包括上封膜部、下封膜部和连接两者的连接膜,所述上封膜部用于封闭所述封盖本体的上部开口,所述下封膜部用于封闭所述封盖本体的下部开口;
所述连接膜的上端向上连接所述上封膜部、下端连接所述下封膜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开启的瓶体封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膜与所述上封膜部和所述下封膜部的连接端位于同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便于开启的瓶体封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组件连接一开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开启的瓶体封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部连接于所述封闭组件的上封膜部的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于开启的瓶体封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部在所述上封膜部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连接膜在所述上封膜部上的连接位置最短。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便于开启的瓶体封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组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上封膜部、所述下封膜部和所述连接膜经由单张封膜裁剪后成型所述封闭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开启的瓶体封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本体连接一盖合部,所述盖合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封盖本体的上部开口的边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295944.XU CN221252357U (zh) | 2023-12-05 | 2023-12-05 | 一种便于开启的瓶体封盖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295944.XU CN221252357U (zh) | 2023-12-05 | 2023-12-05 | 一种便于开启的瓶体封盖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252357U true CN221252357U (zh) | 2024-07-02 |
Family
ID=91653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295944.XU Active CN221252357U (zh) | 2023-12-05 | 2023-12-05 | 一种便于开启的瓶体封盖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252357U (zh) |
-
2023
- 2023-12-05 CN CN202323295944.XU patent/CN22125235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886922B2 (en) | Closing device comprising a non-continuously circular cutting ring | |
JP4031276B2 (ja) | 二液混合用キャップ | |
US4898295A (en) | Spin welded, tamper-proof, resealable thermoplastic container | |
JP4391162B2 (ja) | 液体容器の注出装置およびバッグインボックス | |
MX2007016368A (es) | Bolsa parada flexible con montaje integral y popote interno. | |
US20140197199A1 (en) | Screw cap with a cutting sleeve | |
US4196819A (en) | Reducer-carrying cap | |
US4569456A (en) | Sealed container with replaceable plug insert | |
CN204507656U (zh) | 带有一体式瓶盖的混料瓶 | |
CN221252357U (zh) | 一种便于开启的瓶体封盖结构 | |
RU2015082C1 (ru) | Упаковочный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пищевых продуктов | |
CN211618654U (zh) | 一种方便开合的分离式饮料瓶盖 | |
IE910003A1 (en) | Packaging for liquid or pulverulent products | |
CN205819935U (zh) | 一种防潮药用容器 | |
JPH09226754A (ja) | 口栓及び口栓付き液体紙容器 | |
CN213058288U (zh) | 一种具有开启机构的铝塑组合盖 | |
CN206813649U (zh) | 一种瓶盖 | |
CN106144197A (zh) | 带有一体式瓶盖的混料瓶 | |
CN217023599U (zh) | 新型浆液分离包装用瓶体密封盖 | |
CN217865904U (zh) | 一种带吸嘴的饮料袋 | |
CN220536413U (zh) | 新型浆液或粉剂分离包装瓶盖 | |
JPH041056Y2 (zh) | ||
CN213975013U (zh) | 一种洗衣液包装塑料瓶 | |
CN220148057U (zh) | 新型双层瓶盖 | |
JPH041058Y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