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38236U - 一种发射筒体的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射筒体的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238236U CN221238236U CN202323285238.7U CN202323285238U CN221238236U CN 221238236 U CN221238236 U CN 221238236U CN 202323285238 U CN202323285238 U CN 202323285238U CN 221238236 U CN221238236 U CN 2212382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lescopic element
- inclined seat
- connecting rod
- hinged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发射筒体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基座、斜座、连杆、第一伸缩元件以及第二伸缩元件,在需要支撑时,第一伸缩元件驱动连杆绕第一铰接端转动,使得斜座的第一支撑面触地,在第一伸缩元件作业完成后,第二伸缩元件驱动斜座转动并调节方向,使得斜座的第一支撑面完全贴合地面或工作面,此时支撑结构处于支撑状态,斜座的第二支撑面可以对发射筒体进行稳定支撑,在需要将斜座收回时,第一伸缩元件和第二伸缩元件只需按原伸缩路径回缩即可将斜座竖立在基座的上方。本申请的支撑结构可以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省去每次作业时需要人工安装和调整,同时支撑结构的各部分通过伸缩元件驱动,相互配合,可避免人力操作带来的各种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航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射筒体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发射架或发射平台是弹体发射过程中的重要装备,其负责支撑和固定弹筒,确保发射轨迹的稳定和精准性。
在现有技术中,支撑座(也可称为斜座)与设备主体之间分离设计,每次转运时需单独吊装与固定,且每次设备作业时,需人工移动调节斜座位置,操作繁杂,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射筒体的支撑结构,可以提供自动化程度,提升工作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发射筒体的支撑结构,包括:
基座,基座上设置有第一铰接端、第二铰接端以及第三铰接端,第一铰接端和第二铰接端同轴设置;
斜座,斜座包括形成预设夹角θ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发射筒体;
连杆,连杆的一端与第一铰接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斜座铰接;
第一伸缩元件,第一伸缩元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铰接端以及连杆铰接;
第二伸缩元件,第二伸缩元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铰接端和斜座铰接。
本申请的发射筒体的支撑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支撑结构包括基座、斜座、连杆、第一伸缩元件以及第二伸缩元件,在需要支撑时,第一伸缩元件驱动连杆绕第一铰接端转动,使得斜座的第一支撑面触地,在第一伸缩元件作业完成后,第二伸缩元件驱动斜座转动并调节方向,使得斜座的第一支撑面完全贴合地面或工作面,此时支撑结构处于支撑状态,斜座的第二支撑面可以对发射筒体进行稳定支撑,在需要将斜座收回时,第一伸缩元件和第二伸缩元件只需按原伸缩路径回缩即可将斜座竖立在基座的上方。本申请的支撑结构可以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省去每次作业时需要人工安装和调整,可节省人力成本,同时支撑结构的各部分通过伸缩元件驱动,相互配合,可避免人力操作带来的各种风险。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C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的正视图;
图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图1中D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斜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的动作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如下:
1、基座;1a、第一铰接端;1b、第二铰接端;1c、第三铰接端;
2、斜座;21、第一支撑板;22、第二支撑板;23、侧板;23a、减重孔;2a、第一支撑面;2b、第二支撑面;2c、缓冲耐磨层;24、铰接座;24a、斜座铰接孔一;24b、斜座铰接孔二;
3、连杆;31、主体段;32、延伸段;3a、连杆铰接孔一;3b、连杆铰接孔二;3c、连杆铰接孔三;
4、第一伸缩元件;
5、第二伸缩元件;
6、发射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发射筒体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基座1、斜座2、连杆3、第一伸缩元件4以及第二伸缩元件5;
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第一铰接端1a、第二铰接端1b以及第三铰接端1c,第一铰接端1a和第二铰接端1b同轴设置;
所述斜座2包括形成预设夹角θ的第一支撑面2a和第二支撑面2b,所述第二支撑面2b用于支撑所述发射筒体6;
所述连杆3的一端与第一铰接端1a铰接,连杆3的另一端与斜座2铰接;
所述第一伸缩元件4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铰接端1c以及连杆3铰接;
所述第二伸缩元件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铰接端1b和所述斜座2铰接。
其中,如图2所示,基座1的侧部设置有第一铰接端1a、第二铰接端1b以及第三铰接端1c,此处的铰接端均配置为铰接孔。第一铰接端1a与第二铰接端1b同轴,第三铰接端1c的轴线与第一铰接端1a的轴线平行。
其中,第二支撑面2b配置为斜面,在支撑状态下时,第二支撑面2b可以支撑发射筒体6的下端面,第一支撑面2a可以贴合在地面或工作面上,第一支撑面2a和第二支撑面2b之间具有预设夹角θ。
本申请的支撑结构包括基座1、斜座2、连杆3、第一伸缩元件4以及第二伸缩元件5,在需要支撑时,第一伸缩元件4驱动连杆3绕第一铰接端1a转动,使得斜座2的第一支撑面2a触地,在第一伸缩元件4作业完成后,第二伸缩元件5驱动斜座2转动并调节方向,使得斜座2的第一支撑面2a完全贴合地面或工作面,此时支撑结构处于支撑状态,斜座2的第二支撑面2b可以对发射筒体6进行稳定支撑,在需要将斜座2收回时,第一伸缩元件4和第二伸缩元件5只需按原伸缩路径回缩即可将斜座2竖立在基座1的上方。本申请的支撑结构可以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省去每次作业时需要人工安装和调整,可节省人力成本,同时支撑结构的各部分通过伸缩元件驱动,相互配合,可避免人力操作带来的各种风险。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连杆3、第一伸缩元件4以及第二伸缩元件5的数量均设置有两个。
其中,基座1的水平左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端1a、第二铰接端1b以及第三铰接端1c,基座1的水平右侧也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端1a、第二铰接端1b以及第三铰接端1c,基座1左侧和右侧的铰接端对称设置。
其中,一根连杆3位于左侧,另一根连杆3位于右侧,同理,两个第一伸缩元件4以及两个第二伸缩元件5也分别位于基座1的左侧和右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连杆3、两个第一伸缩元件4以及两个第二伸缩元件5,可保证结构受力稳定以及可稳定的驱动斜座2运动。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支撑面2a和第二支撑面2b形成的预设夹角θ的范围在10度至20度,其中,当所述斜座2处于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面2a平行于水平面。
其中,预设夹角θ为16度至19度。
其中,处于支撑状态下时,第一支撑面2a与地面或工作面完全平行,第二支撑面2b支撑发射筒体6的下端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面2a和第二支撑面2b具有预设夹角θ,可使得被支撑的发射筒体6具有一定的斜度,从而保证发射筒体6处于最佳的发射角度。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斜座2包括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以及多块侧板23,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之间通过多块侧板23连接,形成箱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面2a配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下平面,第二支撑面2b配置为第二支撑板22的上平面。
其中,斜座2的结构为箱型结构,斜座2包括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以及四块侧板23,第一支撑板21相对第二支撑板22倾斜设置,四块侧板23均连接在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之间,且四块侧板23沿周向分布在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之间,使得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以及四块侧板23连接形成箱型结构。
其中,第一支撑板21背离第二支撑板22的一个面配置为所述第一支撑面2b,而第二支撑板22背离第一支撑板21的一个面配置为所述第二支撑面2a。
其中,如图1和图5所示,朝向基座1的一个侧板23上设置有左右共两个铰接座24(图5中标号24的两处标引示意的位置定义为一个铰接座),铰接座24与连杆3一一对应设置。
其中,铰接座24上设置有斜座铰接孔一24a和斜座铰接孔二24b,斜座铰接孔一24a通过销轴与连杆3的一端铰接,斜座铰接孔二24b通过销轴与第二伸缩元件5的一端铰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斜座2设计为箱型结构,可实现轻量化设计,并且空心结构内的空气或填充材料能够起到一定的阻尼效果,减少发射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有助于保护整个结构。
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侧板23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23a。
其中,每个侧板23上均设置有多个减重孔23a,减重孔23a的数量以及孔径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侧板23上设置减重孔23a可进一步实现轻量化,并且,减重孔23a的设计还有助于缓释发射过程中的动载荷,进而实现对整体结构的保护。
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支撑面2a上设置有缓冲耐磨层2c。
其中,第一支撑面2a上铺设有缓冲耐磨层2c,缓冲耐磨层2c的材质例如橡胶等,在支撑状态下时,第一支撑面2a通过缓冲耐磨层2c与地面或工作面完全贴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设计缓冲耐磨层2c可以减少第一支撑面2a的磨损,还可以在发射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小冲击给结构带来的伤害。
优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连杆3包括主体段31以及延伸段32,主体段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铰接端1a以及斜座2铰接,延伸段32设置于主体段31远离基座1一端的端部,第一伸缩元件4的一端与延伸段32铰接。
其中,连杆3的主体段31为条形杆状结构,延伸段32与主体段31固定连接或者是一体成型,延伸段32位于主体段31远离基座1的一端上。
其中,主体段3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杆铰接孔一3a和连杆铰接孔二3b,延伸段32上设置有连杆铰接孔三3c。
其中,连杆铰接孔一3a与第一铰接端1a通过销轴铰接,连杆铰接孔二3b和斜座铰接孔一24a通过销轴铰接,连杆铰接孔三3c通过销轴与第一伸缩元件4的一端铰接。
其中,连杆铰接孔一3a和连杆铰接孔二3b的中心连线定义为第一连线,连杆铰接孔二3b和连杆铰接孔三3c的中心连线定义为第二连线,第一连线和第二连线的夹角β为25度至35度,例如28度至30度。设计夹角β范围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装配的需求,可便于各部件之间进行连接和配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杆3的延伸段32可作为第一伸缩元件4的铰接位置,其被设计在主体段31远离基座1的一端上,可以增长力臂,节省第一伸缩元件4驱动斜座2所需的力,另一方面,通过设计连杆3上各个铰接孔形成的夹角β,可满足装配需求。
优选的,请再次参阅图3,所述第一伸缩元件4的轴线与所述连杆3的轴线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其中,连杆3的主体段31的轴线即为连杆3的轴线,连杆3的轴线如,3中的直线K所示,第一伸缩元件4的轴线如直线L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设计两部件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可使得基座1、第一伸缩元件4以及连杆3在该竖直平面内形成三角支撑的关系,受力稳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元件4以及第二伸缩元件5均为伸缩油缸。
本申请实施例中,伸缩油缸可以为斜座2的驱动提供较大的驱动力,并且该构件型号齐全,易于获取。
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发射筒体的支撑结构,如图1至图8所示,支撑结构包括基座1、斜座2、连杆3、第一伸缩元件4以及第二伸缩元件5;以上各部件的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已在上述说明,此处不再赘述,以下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结构的一种工作原理说明。
需要支撑时:如图8所示,图8中的(A)示意斜座2收回时的状态,图8中的(B)示意斜座2支撑时的状态,图8中的(C)示意斜座2支撑发射筒体6的状态,具体动作过程如下:第一伸缩元件4驱动连杆3绕第一铰接端1a转动,从而带动斜座2旋转,实现斜座2触地,第一伸缩元件4作业完成后,第二伸缩元件5驱动斜座2转动,实现斜座2的第一支撑面2a或第一支撑面2a上的缓冲耐磨层2c完全触地,最后发射筒体6的下端面被设置于第二支撑面2b上,第二支撑面2b稳定支撑发射筒体6;
需要收回斜座时:第一伸缩元件4以及第二伸缩元件5按支撑时的动作路径回缩,使得斜座2竖立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发射筒体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第一铰接端(1a)、第二铰接端(1b)以及第三铰接端(1c),第一铰接端(1a)和第二铰接端(1b)同轴设置;
斜座(2),所述斜座(2)包括形成预设夹角θ的第一支撑面(2a)和第二支撑面(2b),所述第二支撑面(2b)用于支撑所述发射筒体(6);
连杆(3),所述连杆(3)的一端与第一铰接端(1a)铰接,连杆(3)的另一端与斜座(2)铰接;
第一伸缩元件(4),所述第一伸缩元件(4)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铰接端(1c)以及连杆(3)铰接;
第二伸缩元件(5),所述第二伸缩元件(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铰接端(1b)和所述斜座(2)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筒体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3)、第一伸缩元件(4)以及第二伸缩元件(5)的数量均设置有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射筒体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夹角θ的范围在10度至20度,其中,当所述斜座(2)处于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面(2a)平行于水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射筒体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座(2)包括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以及多块侧板(23),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之间通过多块侧板(23)连接,形成箱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面(2a)配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下平面,第二支撑面(2b)配置为第二支撑板(22)的上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射筒体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3)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23a)。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发射筒体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2a)上设置有缓冲耐磨层(2c)。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射筒体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3)包括主体段(31)以及延伸段(32),主体段(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铰接端(1a)以及斜座(2)铰接,延伸段(32)设置于主体段(31)远离基座(1)一端的端部,第一伸缩元件(4)的一端与延伸段(32)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筒体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元件(4)的轴线与所述连杆(3)的轴线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发射筒体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元件(4)以及第二伸缩元件(5)均为伸缩油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285238.7U CN221238236U (zh) | 2023-12-01 | 2023-12-01 | 一种发射筒体的支撑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285238.7U CN221238236U (zh) | 2023-12-01 | 2023-12-01 | 一种发射筒体的支撑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238236U true CN221238236U (zh) | 2024-06-28 |
Family
ID=91614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285238.7U Active CN221238236U (zh) | 2023-12-01 | 2023-12-01 | 一种发射筒体的支撑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238236U (zh) |
-
2023
- 2023-12-01 CN CN202323285238.7U patent/CN22123823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172493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and aligning wind turbine rotor blade | |
JP5931893B2 (ja) | エンジン搭載システム | |
US11377332B2 (en) | Movable base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equipment | |
CN106218926A (zh) | 一种低阻尼悬浮吊挂式展开试验装置 | |
CN107972894A (zh) | 一种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落地缓冲装置 | |
CN211377475U (zh) | 一种改进型机电综合管线减振支架 | |
CN221238236U (zh) | 一种发射筒体的支撑结构 | |
CN102493653A (zh) | 一种支腿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工程机械 | |
US5238215A (en) | Vibration-damping mount | |
CN109178342B (zh) | 一种机动发射装置 | |
CN109638404B (zh) | 一种具有波束赋形的新型三层网状可展开天线桁架结构 | |
RU2477247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дъема и удержания установщика с ракетой-носителем на пусковом столе в вертикальном положении | |
CN110871912B (zh) | 周向可展开结构的杆系组合卸载系统 | |
CN102408066A (zh) | 一种起重机及其变位装置 | |
CN217780642U (zh) | 一种承载力大便于调平的六自由度液压装置 | |
CN202370259U (zh) | 一种支腿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工程机械 | |
CN113386950B (zh) | 一种无人直升机用可调节式滑橇起落架 | |
CN110641565B (zh) | 一种箱涵搬运工具车 | |
CN212360029U (zh) | 一种用于吊装风电塔筒的快速就位装置 | |
CN108082501A (zh) | 一种便捷式发动机支架 | |
CN218097398U (zh) | 一种多自由度装弹装置 | |
CN219163688U (zh) | 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的副反射面六自由度并联调整机构 | |
CN221238234U (zh) | 一种用于发射筒体的斜座结构 | |
US4538792A (en) | Loading dolly | |
CN220130366U (zh) | 一种无人机发射调节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