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10021U - 一种高性能铝用立铣刀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性能铝用立铣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210021U CN221210021U CN202322407302.8U CN202322407302U CN221210021U CN 221210021 U CN221210021 U CN 221210021U CN 202322407302 U CN202322407302 U CN 202322407302U CN 221210021 U CN221210021 U CN 2212100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handle
- reset
- spliced pole
- cut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3746 surface roughn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485 co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27 gr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041 ligame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性能铝用立铣刀,其包括刀头和刀柄,所述刀头开设有两个螺旋槽,螺旋槽的螺旋角度为38度,所述刀头端部设置有与螺旋槽相邻的刀具端齿,所述刀具端齿部位开设有蝶心角。废屑通过螺旋槽快速导出,在刀具端齿部位开设有蝶心角,使对工件表面加工时达到高的表面粗糙度,螺旋槽的螺旋角度为38度,切削轻快,提高切削的速度,在高效率加工的基础上,对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加工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铣刀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性能铝用立铣刀。
背景技术
立铣刀是数控机床上用得最多的一种铣刀,立铣刀的圆柱表面和端面上都有切削刀,它们可同时进行切削,也可单独进行切削。主要用于平面铣削、凹槽铣削、台阶面铣削和仿形铣削。
加工铝合金的立铣刀可以分为粗加工铣刀和精加工铣刀,粗加工铣刀是为了提高加工效率,加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较差;精加工立铣刀加工件的表面粗糙度较好,但是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在高效率加工的基础上,对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加工效果较好,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性能铝用立铣刀。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性能铝用立铣刀,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性能铝用立铣刀,包括刀头和刀柄,所述刀头开设有两个螺旋槽,螺旋槽的螺旋角度为38度,所述刀头端部设置有与螺旋槽相邻的刀具端齿,所述刀具端齿部位开设有蝶心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屑通过螺旋槽快速导出,在刀具端齿部位开设有蝶心角,使对工件表面加工时达到高的表面粗糙度,螺旋槽的螺旋角度为38度,切削轻快,提高切削的速度,在高效率加工的基础上,对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加工效果较好。
可选的,所述刀具端齿的第一后角角度为10度,刀具端齿的第二后角角度为15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刀具端齿的角度设置,刀具端齿与螺旋槽连通,提高碎屑的导出效果。
可选的,所述蝶心角的角度为6度,所述刀具端齿在蝶心角位置设置有修光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修光刃的设置,提高蝶心角对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螺旋槽与刀头外壁之间形成圆周刃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圆周韧带的设置,使在周齿加工方向上,提高对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效果。
可选的,所述刀柄内开设有与刀具端齿表面连通的冷却通道,所述刀柄远离刀头一端外套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内开设有与冷却通道连通的供液通道,所述连接柱内开设有与刀柄相配合的柄槽,所述连接柱内设置有用于将连接柱和刀柄进行连接的卡接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冷却通道使冷却液从刀具端齿表面流出,将废屑冲出,将连接柱插入驱动钻铰刀转动的钻床或台钻的动力源插口位置,将刀柄插入连接柱内,通过卡接组件实现连接柱与刀柄的连接和拆卸,方便对立铣刀进行更换。
可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插杆、按压杆、连接齿轮和弹性弹簧,所述连接柱内开设有与柄槽相连通的卡接槽,所述连接柱内开设有与卡接槽连通的容纳腔,所述连接柱外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按压槽,所述插杆位于卡接槽内且与连接柱活动连接,所述连接齿轮安装在容纳腔内且与连接柱转动连接,所述按压杆安装在按压槽内且与连接柱活动连接,所述按压杆的一端端部从按压槽内伸出到连接柱外,所述插杆靠近连接齿轮一侧设置有与连接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按压杆靠近连接齿轮一侧设置有与连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条,所述弹性弹簧安装在按压槽内,且弹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按压杆和连接柱连接,所述刀柄外开设有与插杆相配合的插槽,所述弹性弹簧呈自然状态时,插杆一端插入插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刀柄插入连接柱的柄槽内,插杆插入刀柄的插槽内,对刀柄进行限位,弹性弹簧通过对按压杆位置进行限位,从而对插杆位置进行限位,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提高插杆在插槽内的稳定性,实现刀柄与连接柱之间的连接;向连接柱方向移动按压杆,通过连接齿轮使插杆向远离插槽方向移动,插杆脱离刀柄的插槽,方便将刀柄从连接柱的柄槽内取出,实现刀柄与连接柱的分离。
可选的,所述连接柱内设置有位于柄槽内的复位板,所述复位板上开设有与供液通道和冷却通道连通的通液孔,所述连接柱内开设有与柄槽连通的复位槽,所述复位板朝向复位槽一侧固定设置有复位杆,所述复位杆与复位槽槽底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呈自然状态时,复位板与插槽之间的直线距离大于复位板与卡接槽之间的直线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刀柄伸入到柄槽内时,刀柄与复位板抵接并继续向柄槽方向移动,复位弹簧进行压缩,卡接组件将连接柱与刀柄进行连接,当刀柄与连接柱分离时,松开卡接组件,受压缩的复位弹簧释放弹力,通过复位板使刀柄向远离柄槽方向移动,使刀柄弹出连接柱,方便实现刀柄与连接柱之间的快速拆卸。
可选的,所述复位板远离复位槽一侧固定设置有卡环,所述刀柄朝向复位槽一侧开设有与卡环相配合的环形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环和环形卡槽提高刀柄与复位板连接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废屑通过螺旋槽快速导出,在刀具端齿部位开设有蝶心角,使对工件表面加工时达到高的表面粗糙度,螺旋槽的螺旋角度为38度,切削轻快,提高切削的速度,在高效率加工的基础上,对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加工效果较好;
2.将连接柱插入驱动钻铰刀转动的钻床或台钻的动力源插口位置,将刀柄插入连接柱的柄槽内,插杆插入刀柄的插槽内,对刀柄进行限位,弹性弹簧通过对按压杆位置进行限位,从而对插杆位置进行限位,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提高插杆在插槽内的稳定性,实现刀柄与连接柱之间的连接,向连接柱方向移动按压杆,通过连接齿轮使插杆向远离插槽方向移动,插杆脱离刀柄的插槽,方便将刀柄从连接柱的柄槽内取出,实现刀柄与连接柱的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凸显刀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中展示刀柄与连接柱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刀头;11、螺旋槽;12、刀具端齿;121、蝶心角;13、圆周刃带;2、刀柄;21、环形卡槽;22、插槽;3、冷却通道;4、连接柱;41、供液通道;42、柄槽;43、卡接槽;44、容纳腔;45、按压槽;46、复位槽;461、复位弹簧;5、卡接组件;51、插杆;511、第一齿条;52、按压杆;521、第二齿条;53、连接齿轮;54、弹性弹簧;6、复位板;61、通液孔;62、卡环;63、复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性能铝用立铣刀。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一种高性能铝用立铣刀,包括刀头1和刀柄2,刀柄2位置与驱动钻铰刀转动的钻床或台钻的动力源连接,刀头1用于对工件表面进行加工。
参照图1和图2,刀头1开设有两个螺旋槽11,螺旋槽11的螺旋角度为38度,切削轻快,提高切削的速度,螺旋槽11精磨抛光处理,防止加工过程中碎屑粘附在螺旋槽11表面,影响加工效果。
参照图1和图2,刀头1端部设置有与螺旋槽11相邻的刀具端齿12,刀具端齿12部位开设有蝶心角121。其中,刀具端齿12的第一后角角度为10度,刀具端齿12的第二后角角度为15度,刀具端齿12与螺旋槽11连通,提高碎屑的导出效果。蝶心角121的角度为6度,刀具端齿12在蝶心角121位置设置有修光刃,提高蝶心角121对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效果。
参照图1,螺旋槽11与刀头1外壁之间形成圆周刃带13,使在周齿加工方向上,提高对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废屑通过螺旋槽11快速导出,在刀具端齿12部位开设有蝶心角121,使对工件表面加工时达到高的表面粗糙度,螺旋槽11的螺旋角度为38度,切削轻快,提高切削的速度,在高效率加工的基础上,对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加工效果较好。
实施例二:
参照图3,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刀柄2内开设有与刀具端齿12表面连通的冷却通道3,冷却液通过冷却通道3从刀具端齿12表面流出,将废屑冲出,提高加工效果。
参照图3和图4,刀柄2远离刀头1一端外套设有连接柱4,连接柱4内开设有与冷却通道3连通的供液通道41,连接柱4内开设有与刀柄2相配合的柄槽42,将连接柱4插入驱动钻铰刀转动的钻床或台钻的动力源插口位置,将刀柄2插入连接柱4的柄槽42内,将刀柄2与连接柱4进行连接,供液通道41与冷却通道3连通,使冷却液沿供液通道41流入冷却通道3内。
参照图4,连接柱4内设置有用于将连接柱4和刀柄2进行连接的卡接组件5,卡接组件5包括插杆51、按压杆52、连接齿轮53和弹性弹簧54,连接柱4内开设有与柄槽42相连通的卡接槽43,连接柱4内开设有与卡接槽43连通的容纳腔44,连接柱4外开设有与容纳腔44连通的按压槽45,插杆51位于卡接槽43内且与连接柱4活动连接,连接齿轮53安装在容纳腔44内且与连接柱4转动连接,按压杆52安装在按压槽45内且与连接柱4活动连接,按压杆52的一端端部从按压槽45内伸出到连接柱4外,插杆51靠近连接齿轮53一侧安装有与连接齿轮53相啮合的第一齿条511,按压杆52靠近连接齿轮53一侧安装有与连接齿轮53相啮合的第二齿条521,连接齿轮53转动时,通过第一齿条511和第二齿条521,使按压杆52和插杆51向相反方向进行移动,刀柄2外开设有与插杆51相配合的插槽22。将刀柄2插入连接柱4的柄槽42内,插杆51插入刀柄2的插槽22内,对刀柄2进行限位,向连接柱4方向移动按压杆52,通过连接齿轮53使插杆51向远离插槽22方向移动,插杆51脱离刀柄2的插槽22,方便将刀柄2从连接柱4的柄槽42内取出,实现刀柄2与连接柱4的分离。
参照图4,弹性弹簧54安装在按压槽45内,且弹性弹簧54的两端分别与按压杆52和连接柱4连接,弹性弹簧54呈自然状态时,插杆51一端插入插槽22内。弹性弹簧54通过对按压杆52位置进行限位,从而对插杆51位置进行限位,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提高插杆51在插槽22内的稳定性,实现刀柄2与连接柱4之间的连接。
参照图4,连接柱4内活动连接有位于柄槽42内的复位板6,复位板6能够沿连接柱4轴线方向在柄槽42内移动,复位板6上开设有与供液通道41和冷却通道3连通的通液孔61,通液孔61供冷却液通过,连接柱4内开设有与柄槽42连通的复位槽46,复位板6朝向复位槽46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杆63,复位杆63与复位槽46槽底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461,复位弹簧461呈自然状态时,复位板6与插槽22之间的直线距离大于复位板6与卡接槽43之间的直线距离。当刀柄2伸入到柄槽42内时,刀柄2与复位板6抵接并继续向柄槽42方向移动,复位弹簧461进行压缩,卡接组件5将连接柱4与刀柄2进行连接,当刀柄2与连接柱4分离时,松开卡接组件5,受压缩的复位弹簧461释放弹力,通过复位板6使刀柄2向远离柄槽42方向移动,使刀柄2弹出连接柱4,方便实现刀柄2与连接柱4之间的快速拆卸。
参照图4,复位板6远离复位槽46一侧固定连接有卡环62,刀柄2朝向复位槽46一侧开设有与卡环62相配合的环形卡槽21,提高刀柄2与复位板6连接的稳定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高性能铝用立铣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头(1)和刀柄(2),所述刀头(1)开设有两个螺旋槽(11),螺旋槽(11)的螺旋角度为38度,所述刀头(1)端部设置有与螺旋槽(11)相邻的刀具端齿(12),所述刀具端齿(12)部位开设有蝶心角(121),所述刀柄(2)内开设有与刀具端齿(12)表面连通的冷却通道(3),所述刀柄(2)远离刀头(1)一端外套设有连接柱(4),所述连接柱(4)内开设有与冷却通道(3)连通的供液通道(41),所述连接柱(4)内开设有与刀柄(2)相配合的柄槽(42),所述连接柱(4)内设置有用于将连接柱(4)和刀柄(2)进行连接的卡接组件(5),所述卡接组件(5)包括插杆(51)、按压杆(52)、连接齿轮(53)和弹性弹簧(54),所述连接柱(4)内开设有与柄槽(42)相连通的卡接槽(43),所述连接柱(4)内开设有与卡接槽(43)连通的容纳腔(44),所述连接柱(4)外开设有与容纳腔(44)连通的按压槽(45),所述插杆(51)位于卡接槽(43)内且与连接柱(4)活动连接,所述连接齿轮(53)安装在容纳腔(44)内且与连接柱(4)转动连接,所述按压杆(52)安装在按压槽(45)内且与连接柱(4)活动连接,所述按压杆(52)的一端端部从按压槽(45)内伸出到连接柱(4)外,所述插杆(51)靠近连接齿轮(53)一侧设置有与连接齿轮(53)相啮合的第一齿条(511),所述按压杆(52)靠近连接齿轮(53)一侧设置有与连接齿轮(53)相啮合的第二齿条(521),所述弹性弹簧(54)安装在按压槽(45)内,且弹性弹簧(54)的两端分别与按压杆(52)和连接柱(4)连接,所述刀柄(2)外开设有与插杆(51)相配合的插槽(22),所述弹性弹簧(54)呈自然状态时,插杆(51)一端插入插槽(2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铝用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端齿(12)的第一后角角度为10度,刀具端齿(12)的第二后角角度为1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铝用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心角(121)的角度为6度,所述刀具端齿(12)在蝶心角(121)位置设置有修光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铝用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11)与刀头(1)外壁之间形成圆周刃带(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铝用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4)内设置有位于柄槽(42)内的复位板(6),所述复位板(6)上开设有与供液通道(41)和冷却通道(3)连通的通液孔(61),所述连接柱(4)内开设有与柄槽(42)连通的复位槽(46),所述复位板(6)朝向复位槽(46)一侧固定设置有复位杆(63),所述复位杆(63)与复位槽(46)槽底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461),所述复位弹簧(461)呈自然状态时,复位板(6)与插槽(22)之间的直线距离大于复位板(6)与卡接槽(43)之间的直线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性能铝用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板(6)远离复位槽(46)一侧固定设置有卡环(62),所述刀柄(2)朝向复位槽(46)一侧开设有与卡环(62)相配合的环形卡槽(2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07302.8U CN221210021U (zh) | 2023-09-05 | 2023-09-05 | 一种高性能铝用立铣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07302.8U CN221210021U (zh) | 2023-09-05 | 2023-09-05 | 一种高性能铝用立铣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210021U true CN221210021U (zh) | 2024-06-25 |
Family
ID=91577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407302.8U Active CN221210021U (zh) | 2023-09-05 | 2023-09-05 | 一种高性能铝用立铣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210021U (zh) |
-
2023
- 2023-09-05 CN CN202322407302.8U patent/CN22121002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214153Y (zh) | 复合式多功能刀排 | |
CN114101726B (zh) | 一种可调节式旋转切削刀具 | |
CN221210021U (zh) | 一种高性能铝用立铣刀 | |
CN111136338B (zh) | 一种分体组合式阶梯型铰刀及其加工工艺 | |
CN210548325U (zh) | 一种螺牙一体成型钻铣刀 | |
CN212350604U (zh) | 一种加工细槽成型锯片铣刀 | |
CN207681566U (zh) |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专用键槽铣刀 | |
CN217529375U (zh) | 一种刀杆长度可调的合金铣刀 | |
CN222133582U (zh) | 一种棒棒糖扩孔铣刀 | |
CN217254487U (zh) | 一种背后复合加工刀台 | |
CN219648776U (zh) | 一种腰形孔用钻铣复合刀 | |
CN219443570U (zh) | 一种深度可调式合金钻铰一体刀 | |
CN218135236U (zh) | 一种钨钢精铣刀 | |
CN216138179U (zh) | 一种机械加工用硬质合金成型刀 | |
CN221473549U (zh) | 一种可调内孔镗刀 | |
CN213916336U (zh) | 一种柔性反向倒r工具 | |
CN216881897U (zh) | 一种具有抗高温氧化纳米复合涂层的数控刀具 | |
CN216881922U (zh) | 一种带有加长杆的粗切削端铣刀 | |
CN216176976U (zh) | 一种能够自动调节的倒角铣刀 | |
CN218109374U (zh) | 一种用于车床键槽加工的刀具 | |
CN212070522U (zh) | 机加工倒角钻 | |
CN219358055U (zh) | 免磨削双刀头机夹刀片式插槽刀具 | |
CN216801730U (zh) | 一种可调式数控切削刀具 | |
CN222242925U (zh) | 一种机加工用铰刀 | |
CN213797074U (zh) | 一种用于加工装饰条的木工仿形铣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