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89026U - 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189026U CN221189026U CN202322905257.9U CN202322905257U CN221189026U CN 221189026 U CN221189026 U CN 221189026U CN 202322905257 U CN202322905257 U CN 202322905257U CN 221189026 U CN221189026 U CN 2211890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rod
- rod
- bracket
- support
- hing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lacing Or Removing Of Piles Or Sheet Piles, Or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包括支架;连杆机构,其包括第一连杆组和第二连杆组,所述第二连杆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组一端和所述支架三者共同铰接;承托机构,其包括第一承托架和第二承托架,所述第一承托架与所述第一连杆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承托架与所述第二连杆组的另一端连接;压紧机构,其设于所述连杆机构上;所述第一承托架和所述第二承托架通过所述连杆机构相互靠近,以对船舶进行承托;所述压紧机构同时往所述承托机构方向靠近,以稳定船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第一承托架和第二承托架通过连杆机构相互靠近,以对船舶进行承托;压紧机构同时往承托机构方向靠近,以稳定船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针对小型船舶进行的维修,通常采用吊装的方式抬升船舶,容易出现打滑和固定不牢的现象,尤其是船只重心偏移时,容易出现侧翻的现象,从而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小型船舶吊装容易出现打滑和固定不牢的现象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包括
支架;
连杆机构,其包括第一连杆组和第二连杆组,所述第二连杆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组一端和所述支架三者共同铰接;
承托机构,其包括第一承托架和第二承托架,所述第一承托架与所述第一连杆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承托架与所述第二连杆组的另一端连接;
压紧机构,其设于所述连杆机构上;
所述第一承托架和所述第二承托架通过所述连杆机构相互靠近,以对船舶进行承托;所述压紧机构同时往所述承托机构方向靠近,以稳定船舶。
如上所述的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还包括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设于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承托机构之间,以调节所述压紧机构至所述承托机构之间的距离。
如上所述的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承托机构上的调节螺柱,设于所述连杆机构上并供所述调节螺柱穿过的调节板,以及位于所述调节板上下两侧并用于固定所述调节螺柱与所述调节板的相对位置的固定螺母。
如上所述的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所述第一连杆组包括端部依次铰接的第一上杆和第一下杆,所述第二连杆组包括端部依次铰接的第二上杆和第二下杆,所述第一上杆、所述第二上杆和所述支架共同铰接,所述第一下杆和所述第二下杆中部铰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杆组和所述第二连杆组形成剪刀式伸缩连杆。
如上所述的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所述压紧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下杆铰接的第一压紧杆,以及与所述第二下杆铰接的第二压紧杆,所述第一压紧杆与所述第二压紧杆铰接,以形成交叉连杆。
如上所述的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所述第一压紧杆和所述第二压紧杆底端设有防滑锯齿。
如上所述的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还包括顶梁,设于所述顶梁上并用于驱动所述支架移动的驱动机构。
如上所述的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顶梁上并与所述支架螺纹配合的螺杆,驱动所述螺杆转动的电机,以及设于所述顶梁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支架,以供所述支架沿所述螺杆转动而移动。
如上所述的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所述顶梁上设有多个所述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螺杆之间设有供两者配合或解除配合的独立移动装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所述独立移动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支架上的螺纹块,以及驱动所述螺纹块往靠近或远离所述螺杆的方向移动的移动电机,所述移动电机驱动所述螺纹块靠近所述螺杆以进行螺纹配合时,带动所述支架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第一承托架和第二承托架通过连杆机构相互靠近,以对船舶进行承托;压紧机构同时往承托机构方向靠近,以稳定船舶。连杆机构可以通过液压驱动进行伸缩,从而带动第一承托架和第二承托架相互靠近或远离。也可以通过吊起支架,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一承托架和第二承托架通过连杆机构相互靠近,从而进行承托。在承托机构承托船舶后,压紧机构同时也往船舶方向靠近,进行相抵,使得船舶能够稳定在承托机构上,避免打滑,侧翻等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包括
支架1;
连杆机构2,其包括第一连杆组21和第二连杆组22,所述第二连杆组22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组一端和所述支架1三者共同铰接;
承托机构3,其包括第一承托架31和第二承托架32,所述第一承托架31与所述第一连杆组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承托架32与所述第二连杆组22的另一端连接;
压紧机构4,其设于所述连杆机构2上;
所述第一承托架31和所述第二承托架32通过所述连杆机构2相互靠近,以对船舶进行承托;所述压紧机构4同时往所述承托机构3方向靠近,以稳定船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第一承托架和第二承托架通过连杆机构相互靠近,以对船舶进行承托;压紧机构同时往承托机构方向靠近,以稳定船舶。连杆机构可以通过液压驱动进行伸缩,从而带动第一承托架和第二承托架相互靠近或远离。也可以通过吊起支架,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一承托架和第二承托架通过连杆机构相互靠近,从而进行承托。在承托机构承托船舶后,压紧机构同时也往船舶方向靠近,进行相抵,使得船舶能够稳定在承托机构上,避免打滑,侧翻等情况出现。
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还包括高度调节机构5,所述高度调节机构5设于所述连杆机构2与所述承托机构3之间,以调节所述压紧机构4至所述承托机构3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高度调节机构5包括设于所述承托机构3上的调节螺柱51,设于所述连杆机构2上并供所述调节螺柱51穿过的调节板52,以及位于所述调节板52上下两侧并用于固定所述调节螺柱51与所述调节板52的相对位置的固定螺母53。
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第一连杆组21包括端部依次铰接的第一上杆211和第一下杆212,所述第二连杆组22包括端部依次铰接的第二上杆221和第二下杆222,所述第一上杆211、所述第二上杆221和所述支架1共同铰接,所述第一下杆212和所述第二下杆222中部铰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杆组21和所述第二连杆组22形成剪刀式伸缩连杆。
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压紧机构4包括与所述第一下杆212铰接的第一压紧杆41,以及与所述第二下杆222铰接的第二压紧杆42,所述第一压紧杆41与所述第二压紧杆42铰接,以形成交叉连杆。
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第一压紧杆41和所述第二压紧杆42底端设有防滑锯齿43。
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还包括顶梁6,设于所述顶梁6上并用于驱动所述支架1移动的驱动机构7。
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设于所述顶梁6上并与所述支架1螺纹配合的螺杆71,驱动所述螺杆71转动的电机72,以及设于所述顶梁6上的支撑杆73,所述支撑杆73穿过所述支架1,以供所述支架1沿所述螺杆71转动而移动。
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顶梁6上设有多个所述支架1,所述支架1与所述螺杆71之间设有供两者配合或解除配合的独立移动装置8。
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独立移动装置8包括设于所述支架1上的螺纹块81,以及驱动所述螺纹块81往靠近或远离所述螺杆71的方向移动的移动电机82,所述移动电机82驱动所述螺纹块81靠近所述螺杆71以进行螺纹配合时,带动所述支架1移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第一承托架和第二承托架通过连杆机构相互靠近,以对船舶进行承托;压紧机构同时往承托机构方向靠近,以稳定船舶。连杆机构可以通过液压驱动进行伸缩,从而带动第一承托架和第二承托架相互靠近或远离。也可以通过吊起支架,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一承托架和第二承托架通过连杆机构相互靠近,从而进行承托。在承托机构承托船舶后,压紧机构同时也往船舶方向靠近,进行相抵,使得船舶能够稳定在承托机构上,避免打滑,侧翻等情况出现。
如上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申请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申请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1);
连杆机构(2),其包括第一连杆组(21)和第二连杆组(22),所述第二连杆组(22)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组(21)一端和所述支架(1)三者共同铰接;
承托机构(3),其包括第一承托架(31)和第二承托架(32),所述第一承托架(31)与所述第一连杆组(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承托架(32)与所述第二连杆组(22)的另一端连接;
压紧机构(4),其设于所述连杆机构(2)上;
所述第一承托架(31)和所述第二承托架(32)通过所述连杆机构(2)相互靠近,以对船舶进行承托;所述压紧机构(4)同时往所述承托机构(3)方向靠近,以稳定船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度调节机构(5),所述高度调节机构(5)设于所述连杆机构(2)与所述承托机构(3)之间,以调节所述压紧机构(4)至所述承托机构(3)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5)包括设于所述承托机构(3)上的调节螺柱(51),设于所述连杆机构(2)上并供所述调节螺柱(51)穿过的调节板(52),以及位于所述调节板(52)上下两侧并用于固定所述调节螺柱(51)与所述调节板(52)的相对位置的固定螺母(5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组(21)包括端部依次铰接的第一上杆(211)和第一下杆(212),所述第二连杆组(22)包括端部依次铰接的第二上杆(221)和第二下杆(222),所述第一上杆(211)、所述第二上杆(221)和所述支架(1)共同铰接,所述第一下杆(212)和所述第二下杆(222)中部铰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杆组(21)和所述第二连杆组(22)形成剪刀式伸缩连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4)包括与所述第一下杆(212)铰接的第一压紧杆(41),以及与所述第二下杆(222)铰接的第二压紧杆(42),所述第一压紧杆(41)与所述第二压紧杆(42)铰接,以形成交叉连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杆(41)和所述第二压紧杆(42)底端设有防滑锯齿(43)。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梁(6),设于所述顶梁(6)上并用于驱动所述支架(1)移动的驱动机构(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设于所述顶梁(6)上并与所述支架(1)螺纹配合的螺杆(71),驱动所述螺杆(71)转动的电机(72),以及设于所述顶梁(6)上的支撑杆(73),所述支撑杆(73)穿过所述支架(1),以供所述支架(1)沿所述螺杆(71)转动而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6)上设有多个所述支架(1),所述支架(1)与所述螺杆(71)之间设有供两者配合或解除配合的独立移动装置(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移动装置(8)包括设于所述支架(1)上的螺纹块(81),以及驱动所述螺纹块(81)往靠近或远离所述螺杆(71)的方向移动的移动电机(82),所述移动电机(82)驱动所述螺纹块(81)靠近所述螺杆(71)以进行螺纹配合时,带动所述支架(1)移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05257.9U CN221189026U (zh) | 2023-10-27 | 2023-10-27 | 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05257.9U CN221189026U (zh) | 2023-10-27 | 2023-10-27 | 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189026U true CN221189026U (zh) | 2024-06-21 |
Family
ID=91493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905257.9U Active CN221189026U (zh) | 2023-10-27 | 2023-10-27 | 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189026U (zh) |
-
2023
- 2023-10-27 CN CN202322905257.9U patent/CN22118902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62429B (zh) | 可垂直收缩的轨钳 | |
CN105858560B (zh) | 一种舵叶工作台多级升降机构 | |
CN109680967A (zh) | 一种小型厂房安装用钢结构梁的顶升设备 | |
CN221189026U (zh) | 一种小型船舶维修工装 | |
CN206615887U (zh) | 一种用于升降机改造的限速防坠装置 | |
CN106927331A (zh) | 一种用于升降机改造的限速防坠装置 | |
CN2628728Y (zh) | 钢丝绳罐道液压张紧装置 | |
CN208308303U (zh) | 重型物件平移系统 | |
CN110893606B (zh) | 一种液压扳手托举装置 | |
CN110562858A (zh) | 一种稳定性高的提梁机 | |
CN114753268B (zh) | 挂篮的行走装置及行走方法 | |
CN115402922A (zh) | 用于铁路箱梁防落梁挡块安装的专用吊具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216038255U (zh) | 一种水轮发电机主轴翻身及放置装置 | |
CN221625766U (zh) | 一种双驱龙门调试用顶升机构 | |
CN209366147U (zh) | 一种高速铁路抢险救援列车 | |
CN208522359U (zh) | 一种架空输电线路金具检修装置 | |
CN210122446U (zh) | 150吨遥控调平桥面吊具 | |
CN209835338U (zh) | 导轨式液压升降作业平台机械防坠落装置 | |
CN215048475U (zh) | 输送机的皮带起升机 | |
CN112279035A (zh) | 一种新型的限速器钢丝绳提升装置 | |
CN218434614U (zh) | 一种带有防倾覆结构的门式起重机 | |
CN219654397U (zh) | 应用于立体车库的升降平台 | |
CN218088784U (zh) | 一种具有辅助稳定机构的升降台 | |
CN219117006U (zh) | 一种电动单梁起重机 | |
CN218345814U (zh) | 一种高效道钉拆卸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