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167024U - 一种少鸟巢活动刀及缝纫机剪线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少鸟巢活动刀及缝纫机剪线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67024U
CN221167024U CN202323149592.7U CN202323149592U CN221167024U CN 221167024 U CN221167024 U CN 221167024U CN 202323149592 U CN202323149592 U CN 202323149592U CN 221167024 U CN221167024 U CN 2211670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
movable knife
groove
seam
knif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14959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妙兵
万义明
黄林炜
管建平
卢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c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c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c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c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14959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670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670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670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少鸟巢活动刀及缝纫机剪线机构,包括活动刀体,活动刀体上设有起缝剪线刃口、缝后剪线刃口、第一刀夹线部、起缝勾线槽和起缝过针槽,起缝剪线刃口和缝后剪线刃口为共用剪线刃口,第一刀夹线部设在活动刀体的表面、并用于夹持面线线头,起缝勾线槽和起缝过针槽都用于供缝纫机中的机针通过。在起缝时,先是由机针穿过起缝勾线槽,将面线线头带到少鸟巢活动刀的下方,之后由第一刀夹线部夹持面线线头,机针在起缝过针槽位置上下移动,起缝设定针数后,再通过起缝剪线刃口剪断面线线头,由此防止面线线头缠绕形成鸟巢、以及有效避免起缝时面线脱线。本申请在缝纫结束剪线时,通过缝后剪线刃口剪断面线和底线。

Description

一种少鸟巢活动刀及缝纫机剪线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少鸟巢活动刀、以及包含有该少鸟巢活动刀的缝纫机剪线机构。
背景技术
平缝机是一种能形成锁式线迹的缝纫机,广泛应用于各种缝纫工艺场景,能够满足各种布料的缝纫。然而,平缝机在形成初段锁式线迹过程中,往往会将底线带入缝料下方,被底线交织缠绕,由于被带下来的面线长度长短不一,因此在底下交织缠绕的范围不一样,行业内将这一特征成为鸟巢。缝纫初段形成的鸟巢是不美观的,是不被大家接受的,尤其是对缝纫要求较高的服装品质。目前,市面上对于缝纫初段的鸟巢的处理方式有以下两种。
方式一、人工手动去除,但该方式大幅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人工成本高,投入的成本较大,浪费的时间较多,效率低。
方式二、采用少鸟巢剪线装置,用于在起缝时剪断面线线头,但现有的少鸟巢剪线装置在起缝剪线后极容易出现面线脱线的现象,致使后续不能形成良好的线迹,降低缝纫质量。
因此,目前市场上对于去除鸟巢或者少鸟巢的技术和方法都不能很好的满足客户对于缝纫品质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少鸟巢活动刀,既能实现起缝少鸟巢和缝纫结束时剪线,又能可靠地避免面线脱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少鸟巢活动刀,包括活动刀体,所述活动刀体上设有起缝剪线刃口、缝后剪线刃口、第一刀夹线部、起缝勾线槽和起缝过针槽,所述起缝剪线刃口和缝后剪线刃口为共用剪线刃口,所述第一刀夹线部设在活动刀体的表面、并用于夹持面线线头,所述起缝勾线槽和起缝过针槽都用于供缝纫机中的机针通过。
进一步地,所述起缝过针槽分布在共用剪线刃口和起缝勾线槽之间,所述起缝过针槽为开设在活动刀体上的槽体。
进一步地,沿垂直于所述起缝勾线槽、起缝过针槽和共用剪线刃口的并排方向的方向,所述活动刀体在起缝过针槽的里侧设有支撑部。
进一步地,所述起缝过针槽分布在共用剪线刃口背向起缝勾线槽的一侧,所述起缝过针槽为形成在活动刀体外周侧的空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起缝过针槽近邻共用剪线刃口设置,所述活动刀体的外边缘设有一段分布在起缝过针槽和共用剪线刃口之间的过渡面,所述过渡面为斜面或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起缝过针槽远离共用剪线刃口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刀体为圆弧刀体;沿所述活动刀体的周向,所述起缝勾线槽、起缝过针槽和共用剪线刃口分布在活动刀体的同一圆周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刀体的表面设有起缝容线槽,所述起缝容线槽连接在共用剪线刃口和起缝勾线槽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刀体上还设有分线槽和剪线分线尖部,所述共用剪线刃口和剪线分线尖部分别设在活动刀体的两边侧,所述分线槽分布在共用剪线刃口和剪线分线尖部之间,所述分线槽的朝向与缝纫机正缝时的送料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刀体的表面设有缝后容线槽,所述缝后容线槽连接在共用剪线刃口和分线槽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刀体在共用剪线刃口处设有突出的刃口鼓包,所述刃口鼓包的部分边缘构成所述共用剪线刃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缝纫机剪线机构,包括固定设置的定刀、固定设置的夹线部件、以及如上所述的少鸟巢活动刀,所述活动刀体能够向靠近或远离定刀的方向运动;
当所述活动刀体向靠近定刀方向运动时,能使所述共用剪线刃口与定刀咬合;
当所述活动刀体上的起缝过针槽运动至缝纫机中机针的正下方时,所述共用剪线刃口与定刀未咬合,所述第一刀夹线部与夹线部件相抵接、且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夹持面线线头的夹线缝。
进一步地,所述夹线部件为独立定刀设置的夹线片;沿缝纫机中旋梭的径向,所述少鸟巢活动刀、定刀和夹线片从内至外依次分布,所述第一刀夹线部设在活动刀体面向夹线片的上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夹线部件为一体地设在定刀上的第二刀夹线部;沿缝纫机中旋梭的径向,所述少鸟巢活动刀和定刀从内至外依次分布,所述第一刀夹线部设在活动刀体面向定刀的上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夹线部件为独立定刀设置的分线片;沿缝纫机中旋梭的径向,所述分线片、少鸟巢活动刀和定刀从内至外依次分布,所述第一刀夹线部设在活动刀体面向分线片的下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缝纫机剪线机构还包括剪线驱动源、可转动地支撑在缝纫机底板中的剪线驱动轴、固定在剪线驱动轴上的剪线传动曲柄、剪线连杆、以及可转动地支撑在缝纫机底板中的动刀架,所述剪线驱动源与剪线驱动轴相连,所述剪线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剪线传动曲柄和动刀架铰接,所述活动刀体固定在动刀架上。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少鸟巢活动刀及缝纫机剪线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在起缝时,先是由机针穿过起缝勾线槽,将面线线头带到少鸟巢活动刀的下方,之后由第一刀夹线部夹持面线线头,机针在起缝过针槽位置上下移动,起缝设定针数后,再通过起缝剪线刃口剪断面线线头,由此防止面线线头缠绕形成鸟巢,并且通过第一刀夹线部对面线线头的夹持实现起缝设定针数后再剪断面线线头,有效避免起缝时面线脱线。本申请在缝纫结束剪线时,通过缝后剪线刃口剪断面线和底线。因此,本申请既能实现起缝少鸟巢和缝纫结束时剪线,还能可靠地避免起缝时面线脱线,实现起缝少鸟巢且正常起缝的稳定效果,保证线迹的美观,减少人工修剪线头。另外,本申请将起缝剪线刃口和缝后剪线刃口设置为同一个共用剪线刃口,使得本申请能较好地适用于现有缝纫机中通行最多的单动刀单定刀的剪线机构,即对现有单动刀单定刀的剪线机构实施较少的改动,就能将其改为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本实用新型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一在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和图2b为本实用新型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二在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用新型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用新型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用新型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用新型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缝纫机剪线机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该缝纫机剪线机构实施例一配置了图1中的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一。
图10为图9在起缝第一针时的状态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缝纫机剪线机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该缝纫机剪线机构实施例一配置了图1中的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一。
元件标号说明
10 活动刀体
101 第一刀夹线部
102 起缝勾线槽
103 起缝过针槽
104 共用剪线刃口
105 支撑部
106 起缝容线槽
107 分线槽
108 缝后容线槽
109 剪线分线尖部
110 过渡面
111 刃口鼓包
112 鼓包通孔
113 抬刀翅膀
20 机针
30 定刀
40 夹线片
50 分线片
61 动刀架
62 剪线驱动轴
63 剪线传动曲柄
64 剪线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居中元件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
另外,在本申请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少鸟巢活动刀、以及包含有该少鸟巢活动刀的缝纫机剪线机构。通常,缝纫机中配置有可上下往复移动的机针20、以及可转动的旋梭。下述实施例中,将旋梭的轴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将机针20的延伸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将与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都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且前方向为缝纫机正缝时缝料的移动方向。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缝纫机剪线机构包括固定设置的定刀30、固定设置的夹线部件、以及可运动的少鸟巢活动刀;沿旋梭的径向,少鸟巢活动刀分布在定刀30的内侧,即下侧。如图1a和图1b所示,或者,如图2a和图2b所示,少鸟巢活动刀包括活动刀体10,活动刀体10上设有起缝剪线刃口、缝后剪线刃口、第一刀夹线部101、起缝勾线槽102和起缝过针槽103,起缝剪线刃口和缝后剪线刃口为共用剪线刃口104,第一刀夹线部101设在活动刀体10的表面、并用于夹持面线线头,起缝勾线槽102和起缝过针槽103都用于供缝纫机中的机针20通过。活动刀体10能够向靠近或远离定刀30的方向运动,通过活动刀体10的运动,使起缝勾线槽102运动至缝纫机中机针20的正下方、或使起缝过针槽103运动至缝纫机中机针20的正下方、或使共用剪线刃口104与定刀30咬合。
上述缝纫机剪线机构的起缝剪线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在缝纫机起缝第一针之前,或者在缝纫机起缝第一针机针20下移的过程中,活动刀体10运动,使起缝勾线槽102运动至缝纫机中机针20的正下方;如此,缝纫机起缝第一针机针20下移时,机针20带着面线向下穿过起缝勾线槽102,在旋梭的作用下,将机针20一侧的面线线头带到少鸟巢活动刀的下方。
2、机针20从起缝勾线槽102中上移,将面线线头抽离出一部分,当机针20从少鸟巢活动刀中向上移出后,活动刀体10运动,使起缝过针槽103运动至缝纫机中机针20的正下方,此时,第一刀夹线部101与夹线部件相抵接,将面线线头夹持在第一刀夹线部101与夹线部件所形成的夹线缝中,而共用剪线刃口104与定刀30未咬合,则面线线头处于被夹持、但未被剪断的状态。
3、缝纫机起缝第二针,机针20向下穿过起缝过针槽103,如图10所示,第二次下移刺料,面线与底线交织形成线结,底线能从起缝过针槽103中脱出;缝纫机起缝第三针、…,直至起缝满设定针数。
4、活动刀体10向靠近定刀30的方向运动,直至共用剪线刃口104与定刀30咬合,剪断面线线头。之后,活动刀体10向远离定刀30的方向运动,直至运动至其初始位置,少鸟巢活动刀复位。
上述缝纫机剪线机构的缝纫结束时剪线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在缝纫结束时,机针20上移后,活动刀体10向靠近定刀30的方向运动,带着底线和面线一起靠近定刀30的方向运动,直至共用剪线刃口104与定刀30咬合,剪断面线和底线。之后,活动刀体10向远离定刀30的方向运动,直至运动至其初始位置,少鸟巢活动刀复位。
本申请能在起缝时剪断面线线头、以及在缝纫结束时剪断面线和底线,起缝时面线线头被剪断后,留在缝料上的面线线头短,可防止鸟巢的形成。因此,本申请既能实现起缝少鸟巢和缝纫结束时剪线,又能在起缝剪断面线线头之前,先通过第一刀夹线部101对面线线头的夹持实现起缝设定针数后再剪断面线线头,从而在防止面线线头缠绕形成鸟巢的前提下,能有效避免起缝时面线脱线,实现起缝少鸟巢且正常起缝的稳定效果,保证线迹的美观,减少人工修剪线头。
另外,现有缝纫机中通行最多的剪线机构为单动刀单定刀结构,即配置一把可转动的动刀和一把固定设置的定刀,用于在缝纫结束时剪断面线和底线。很显然,现有剪线结构中的动刀势必具有缝后剪线刃口,本申请将起缝剪线刃口和缝后剪线刃口设置为同一个共用剪线刃口104,尽可能地能够减少对现有动刀的改动,简化少鸟巢活动刀的结构,使得本申请能较好地适用于现有缝纫机中通行最多的单动刀单定刀30的剪线机构,降低改动成本,便于实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少鸟巢活动刀的运动方式为转动。基于此,如图9所示,缝纫机剪线机构还包括剪线驱动源、可转动地支撑在缝纫机底板中的剪线驱动轴62、固定在剪线驱动轴62上的剪线传动曲柄63、剪线连杆64、以及可转动地支撑在缝纫机底板中的动刀架61;剪线驱动源为电机、优选为步进电机,剪线驱动源与剪线驱动轴62相连,驱动剪线驱动轴62转动;剪线连杆64的两端分别与剪线传动曲柄63和动刀架61铰接,活动刀体10的右端部分通过螺钉固定在动刀架61上,则活动刀体10的右端部分中开设有两个固定孔。定刀30固定设置在机针20的后侧,少鸟巢活动刀在初始状态下分布在机针20的前侧;当剪线驱动源驱动剪线驱动轴62转动时,剪线传动曲柄63随剪线驱动轴62一起转动,通过剪线连杆64驱动动刀架61前后转动,活动刀体10随动刀架61一起前后转动,也就驱动少鸟巢活动刀向后转动靠近定刀30、或向前转动远离定刀30。
进一步地,如图1a和图1b所示,或者,如图2a和图2b所示,活动刀体10为圆弧刀体,圆弧刀体的延伸轨迹与其转动轨迹大致一致。活动刀体10上还设有分线槽107,活动刀体10后边缘的左端侧还设有剪线分线尖部109,剪线分线尖部109分布在分线槽107的后侧,分线槽107的朝向与缝纫机正缝时的送料方向相反,即分线槽107的开口朝后;在缝纫结束剪线时,先由剪线分线尖部109穿过面线线环,再是被剪一侧的底线和面线滑至分线槽107中。优选地,起缝勾线槽102和分线槽107都分布在共用剪线刃口104的后侧,而起缝勾线槽102设置在分线槽107的前侧、并近邻分线槽107,则起缝勾线槽102与分线槽107为两个独立的槽体,共用剪线刃口104、起缝勾线槽102和分线槽107从前至后依次排布。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起缝勾线槽102也可以设在分线槽107内,共用分线槽107处的槽体。
优选地,如图1a和图1b所示,或者,如图2a和图2b所示,活动刀体10的上表面上开设有起缝容线槽106和缝后容线槽108,起缝容线槽106和缝后容线槽108都前后延伸,起缝容线槽106的前后两端连接在共用剪线刃口104和起缝勾线槽102之间,缝后容线槽108的前后两端连接在共用剪线刃口104和分线槽107之间。基于起缝勾线槽102设置在分线槽107前侧的结构,使得起缝容线槽106为缝后容线槽108的一部分。在起缝剪断面线线头时,被部分抽离出的面线线头容置在活动刀体10上表面的起缝容线槽106中,防止面线线头再次缠绕进少鸟巢活动刀的下方。在缝纫结束剪断面线和底线时,面线和底线都容置在活动刀体10上表面的缝后容线槽108中。
进一步地,少鸟巢活动刀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中,共用剪线刃口101的形成结构优选为:如图1a和图1b所示,或者,如图2a和图2b所示,活动刀体10在共用剪线刃口104处设有向上突出的刃口鼓包111,刃口鼓包111的前段部分边缘构成共用剪线刃口104。另外,刃口鼓包111中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鼓包通孔112,鼓包通孔112为圆孔结构,鼓包通孔112为现有活动刀体10上的惯用结构。同时,还可以在活动刀体10的后边缘的右侧一体地设置抬刀翅膀113,抬刀翅膀113作用于定刀30,向上抬起定刀30,使得共用剪线刃口101与定刀30上的刃口更好地咬合。
进一步地,本申请涉及的少鸟巢活动刀中,第一刀夹线部101、起缝勾线槽102和起缝过针槽103的设置方式有多种,相应地使少鸟巢活动刀具有多个实施例,下述提供少鸟巢活动刀的几个优选实施例。
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一
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一中,如图1a和图1b所示,起缝勾线槽102靠近分线槽107设置、并分布在共用剪线刃口104和分线槽107之间,起缝过针槽103分布在共用剪线刃口104和起缝勾线槽102之间,起缝过针槽103为开设在活动刀体10上的槽体,则共用剪线刃口104、起缝过针槽103、起缝勾线槽102和分线槽107从前至后依次排布。
优选地,起缝过针槽103为向左延伸至活动刀体10左边缘的喇叭状开口槽结构,则起缝过针槽103为左侧开口的开口槽结构。另外,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一中,沿垂直于起缝勾线槽102、起缝过针槽103和共用剪线刃口104的并排方向的方向,即沿左右方向,活动刀体10在起缝过针槽103的右侧设有支撑部105,支撑部105使定刀30和下述夹线片40在活动刀体10上能平滑过渡。第一刀夹线部101分布在起缝过针槽103和起缝勾线槽102之间,则第一刀夹线部101设在起缝勾线槽102的前侧、并近邻起缝勾线槽102设置。
优选地,鼓包通孔112、起缝勾线槽102和起缝过针槽103三者互不连通。沿活动刀体10的周向,起缝勾线槽102、起缝过针槽103和共用剪线刃口104分布在活动刀体10的同一圆周线上。
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二
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二与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一的区别为,起缝过针槽103和第一刀夹线部101的设置位置不同。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二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起缝过针槽103分布在共用剪线刃口104背向起缝勾线槽102的前侧,起缝过针槽103为形成在活动刀体10外周侧的空区域,该空区域分布在活动刀体10的左前端侧,共用剪线刃口104靠近活动刀体10的左前端侧的边缘设置,即起缝过针槽103和共用剪线刃口104近邻设置。优选地,第一刀夹线部101设在共用剪线刃口104的后侧、并近邻共用剪线刃口104设置。由于起缝过针槽103形成在活动刀体10的外周侧,免去活动刀体10在共用剪线刃口104和起缝勾线槽102之间开槽,使定刀30和下述夹线片40在活动刀体10上能平滑过渡。
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三中,将鼓包通孔112作为起缝勾线槽102,即鼓包通孔112构成起缝勾线槽102。如此,利用活动刀体10上的已有孔结构作为起缝勾线槽102,能简化结构,免去在活动刀体10上额外开设构成起缝勾线槽102的槽体,降低成本,使得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三能很好地适用于现有活动刀,降低改造成本。
进一步地,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三中,如图3所示,起缝过针槽103为形成在活动刀体10前边缘侧的空区域,则起缝过针槽103近邻共用剪线刃口104和起缝勾线槽102设置。优选地,活动刀体10的外边缘设有一段分布在起缝过针槽103和共用剪线刃口104之间的过渡面110,过渡面110为斜面或圆弧面,该过渡面110与周边活动刀体10的外边缘平滑过渡连接。在缝纫结束剪线完成后,活动刀体10向前转动复位,此过程中,过渡面110会将底线轻轻撇开,防止拉扯底线。沿活动刀体10的周向,起缝过针槽103、共用剪线刃口104、起缝勾线槽102和分线槽107分布在活动刀体10的同一圆周线上,并从前至后依次分布。另外,活动刀体10的上表面上仅开设有缝后容线槽108,而不开设起缝容线槽106,缝后容线槽108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在共用剪线刃口104和分线槽107之间,缝后容线槽108用于在缝纫结束剪线时容置面线和底线。第一刀夹线部101设在刃口鼓包111的上表面上,分布在共用剪线刃口104的前侧。
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起缝勾线槽102远离共用剪线刃口104设置,缝勾线槽102与鼓包通孔112不连通,共用剪线刃口104靠近活动刀体10的前边侧,起缝勾线槽102靠近活动刀体10的后边侧,分线槽107分布在共用剪线刃口104和起缝勾线槽102之间。起缝过针槽103为形成在活动刀体10前边缘侧的空区域。优选地,活动刀体10的上表面开设有起缝容线槽106和缝后容线槽108,起缝容线槽106的前后两端连接在共用剪线刃口104和起缝勾线槽102之间,缝后容线槽108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在共用剪线刃口104和分线槽107之间。由于共用剪线刃口104、分线槽107和起缝勾线槽102从前至后依次排布,使得缝后容线槽108为起缝容线槽106的一部分。活动刀体10实施例四中,由于起缝勾线槽102远离共用剪线刃口104设置,在起缝剪断面线线头的过程中,能将较多的面线线头抽出至活动刀体10的上表面,这部分面线线头被容置在起缝容线槽106中。
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五
其与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三的区别仅在于:如图5所示,起缝勾线槽102分布在鼓包通孔112和分线槽107之间,起缝勾线槽102近邻鼓包通孔112设置,起缝勾线槽102为上下贯通的通槽,且为封闭槽结构。起缝勾线槽102与鼓包通孔112不连通,起缝勾线槽102为前后延伸的腰形孔。另外,可以在活动刀体10的上表面开设起缝容线槽106,起缝容线槽106的前后两端连接在共用剪线刃口104和起缝勾线槽102之间。
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六
其与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五的区别仅在于:如图6所示,起缝勾线槽102的前端向前延伸至鼓包通孔112的后端,即起缝勾线槽102与鼓包通孔112连通,两者合并为一体结构。
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七
其与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五的区别仅在于:如图7所示,起缝勾线槽102为左侧开口的开口槽结构,起缝勾线槽102的左端向左延伸至活动刀体10的左边缘。
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八
其与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五的区别仅在于:如图8所示,起缝勾线槽102为圆孔。
进一步地,本申请涉及的缝纫机剪线机构中,夹线部件的设置方式有多种,相应地使缝纫机剪线机构具有多个实施例。
比如:缝纫机剪线机构实施例一中,如图9所示,夹线部件为独立定刀30设置的夹线片40;沿缝纫机中旋梭的径向,少鸟巢活动刀、定刀30和夹线片40从内至外依次分布,第一刀夹线部101设在活动刀体10面向夹线片40的上表面上,与夹线片40相配合,在少鸟巢活动刀的上方侧夹持面线线头。
又比如:缝纫机剪线机构实施例二中,夹线部件为一体地设在定刀30上的第二刀夹线部;沿缝纫机中旋梭的径向,少鸟巢活动刀和定刀30从内至外依次分布,第一刀夹线部101设在活动刀体10面向定刀30的上表面上,与定刀30的第二刀夹线部相配合,在少鸟巢活动刀的上方侧夹持面线线头。
再比如:缝纫机剪线机构实施例三中,如图11所示,夹线部件为独立定刀30设置的分线片50;沿缝纫机中旋梭的径向,分线片50、少鸟巢活动刀和定刀30从内至外依次分布,第一刀夹线部101设在活动刀体10面向分线片50的下表面上,与分线片50相配合,在少鸟巢活动刀的下方侧夹持面线线头。
进一步地,缝纫机剪线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的吸风管,吸风管和定刀30设置在同侧,即都设置在机针20的后侧,吸风管的吸风口对准起缝勾线槽102和/或起缝容线槽106,用于在起缝剪线时预捕捉面线线头、以及收集剪断的面线线头。
以缝纫机剪线机构配置少鸟巢活动刀实施例一、夹线片40为例,缝纫机剪线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叙述。
一、初始状态下,少鸟巢活动刀在机针20前侧,定刀30在机针20后侧。
二、剪线驱动源驱动活动刀体10向后转动,使起缝勾线槽102运动至缝纫机中机针20的正下方。起缝第一针机针20下移时,机针20从起缝勾线槽102中先下移后上移,结合旋梭的勾线,使面线线头向下穿过起缝勾线槽102、并被向上抽出一部分。机针20上移至一定位置时,剪线驱动源驱动活动刀体10继续向后转动,使起缝过针槽103运动至缝纫机中机针20的正下方,同时,第一刀夹线部101与夹线片40相接触,夹持面线线头。缝纫机起缝第二针,机针20从起缝过针槽103中先下移后上移,面线与底线交织形成线结,底线能从起缝过针槽103中脱出。起缝设定针数后,剪线驱动源驱动活动刀体10继续向后转动,直至共用剪线刃口104与定刀30咬合,剪断面线线头,剪断的面线线头由吸风管吸走,防止面线线头再次缠绕在旋梭或线迹上。剪线驱动源驱动活动刀体10向前转动、复位。
三、机针20再次下移,正常形成线迹。
四、缝纫结束剪线时,剪线驱动源驱动活动刀体10向后转动,先由剪线分线尖部109穿过面线线环;随着活动刀体10的继续向后转动,被剪一侧的底线和面线滑至分线槽107中,之后,底线和面线被容置在缝后容线槽108中;当共用剪线刃口104与定刀30咬合时,剪断面线和底线。剪线驱动源驱动活动刀体10向前转动、复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线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6)

1.一种少鸟巢活动刀,包括活动刀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刀体(10)上设有起缝剪线刃口、缝后剪线刃口、第一刀夹线部(101)、起缝勾线槽(102)和起缝过针槽(103),所述起缝剪线刃口和缝后剪线刃口为共用剪线刃口(104),所述第一刀夹线部(101)设在活动刀体(10)的表面、并用于夹持面线线头,所述起缝勾线槽(102)和起缝过针槽(103)都用于供缝纫机中的机针(20)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少鸟巢活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缝过针槽(103)分布在共用剪线刃口(104)和起缝勾线槽(102)之间,所述起缝过针槽(103)为开设在活动刀体(10)上的槽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少鸟巢活动刀,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起缝勾线槽(102)、起缝过针槽(103)和共用剪线刃口(104)的并排方向的方向,所述活动刀体(10)在起缝过针槽(103)的里侧设有支撑部(1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少鸟巢活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缝过针槽(103)分布在共用剪线刃口(104)背向起缝勾线槽(102)的一侧,所述起缝过针槽(103)为形成在活动刀体(10)外周侧的空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少鸟巢活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缝过针槽(103)近邻共用剪线刃口(104)设置,所述活动刀体(10)的外边缘设有一段分布在起缝过针槽(103)和共用剪线刃口(104)之间的过渡面(110),所述过渡面(110)为斜面或圆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少鸟巢活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缝过针槽(103)远离共用剪线刃口(104)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少鸟巢活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刀体(10)为圆弧刀体;沿所述活动刀体(10)的周向,所述起缝勾线槽(102)、起缝过针槽(103)和共用剪线刃口(104)分布在活动刀体(10)的同一圆周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少鸟巢活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刀体(10)的表面设有起缝容线槽(106),所述起缝容线槽(106)连接在共用剪线刃口(104)和起缝勾线槽(10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少鸟巢活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刀体(10)上还设有分线槽(107)和剪线分线尖部(109),所述共用剪线刃口(104)和剪线分线尖部(109)分别设在活动刀体(10)的两边侧,所述分线槽(107)分布在共用剪线刃口(104)和剪线分线尖部(109)之间,所述分线槽(107)的朝向与缝纫机正缝时的送料方向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少鸟巢活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刀体(10)的表面设有缝后容线槽(108),所述缝后容线槽(108)连接在共用剪线刃口(104)和分线槽(107)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少鸟巢活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刀体(10)在共用剪线刃口(104)处设有突出的刃口鼓包(111),所述刃口鼓包(111)的部分边缘构成所述共用剪线刃口(104)。
12.一种缝纫机剪线机构,包括固定设置的定刀(3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置的夹线部件、以及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少鸟巢活动刀,所述活动刀体(10)能够向靠近或远离定刀(30)的方向运动;
当所述活动刀体(10)向靠近定刀(30)方向运动时,能使所述共用剪线刃口(104)与定刀(30)咬合;
当所述活动刀体(10)上的起缝过针槽(103)运动至缝纫机中机针(20)的正下方时,所述共用剪线刃口(104)与定刀(30)未咬合,所述第一刀夹线部(101)与夹线部件相抵接、且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夹持面线线头的夹线缝。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缝纫机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部件为独立定刀(30)设置的夹线片(40);沿缝纫机中旋梭的径向,所述少鸟巢活动刀、定刀(30)和夹线片(40)从内至外依次分布,所述第一刀夹线部(101)设在活动刀体(10)面向夹线片(40)的上表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缝纫机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部件为一体地设在定刀(30)上的第二刀夹线部;沿缝纫机中旋梭的径向,所述少鸟巢活动刀和定刀(30)从内至外依次分布,所述第一刀夹线部(101)设在活动刀体(10)面向定刀(30)的上表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缝纫机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部件为独立定刀(30)设置的分线片(50);沿缝纫机中旋梭的径向,所述分线片(50)、少鸟巢活动刀和定刀(30)从内至外依次分布,所述第一刀夹线部(101)设在活动刀体(10)面向分线片(50)的下表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缝纫机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剪线驱动源、可转动地支撑在缝纫机底板中的剪线驱动轴(62)、固定在剪线驱动轴(62)上的剪线传动曲柄(63)、剪线连杆(64)、以及可转动地支撑在缝纫机底板中的动刀架(61),所述剪线驱动源与剪线驱动轴(62)相连,所述剪线连杆(64)的两端分别与剪线传动曲柄(63)和动刀架(61)铰接,所述活动刀体(10)固定在动刀架(61)上。
CN202323149592.7U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少鸟巢活动刀及缝纫机剪线机构 Active CN2211670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49592.7U CN221167024U (zh)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少鸟巢活动刀及缝纫机剪线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49592.7U CN221167024U (zh)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少鸟巢活动刀及缝纫机剪线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67024U true CN221167024U (zh) 2024-06-18

Family

ID=91442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149592.7U Active CN221167024U (zh)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少鸟巢活动刀及缝纫机剪线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670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1721104U (zh) 一种防鸟巢双活动刀剪线机构及缝纫机
CN105862276A (zh) 缝纫机
JP2912374B2 (ja) ジグザグ縫いミシンのための糸切り装置
CN221167026U (zh) 一种少鸟巢剪线机构及缝纫机
CN221645269U (zh) 一种双刀少鸟巢剪线机构及缝纫机
CN221167024U (zh) 一种少鸟巢活动刀及缝纫机剪线机构
CN221608342U (zh) 一种单驱动少鸟巢剪线机构及缝纫机
JPH0532067Y2 (zh)
CN111593506A (zh) 一种三刀联动剪线的缝纫机
JPWO2020054555A1 (ja) コード材を縫着可能なミシン及びコードカット装置
CN221142096U (zh) 一种少鸟巢剪线吸风机构及缝纫机
JPWO2020054556A1 (ja) コード材を縫着可能なミシン及びコード材を供給する装置並びにコード案内体
CN221254877U (zh) 一种防鸟巢活动刀及缝纫机剪线机构
CN118048738A (zh) 一种缝纫机剪线装置、剪线方法及缝纫机
CN221645270U (zh) 一种同圆周双刀少鸟巢剪线机构及缝纫机
JP3969574B2 (ja) ミシン
CN221721103U (zh) 一种缝纫机少鸟巢剪线机构及缝纫机
CN115434083A (zh) 一种缝纫机动刀结构及其切线装置
CN220907859U (zh) 一种缝纫机剪线装置及缝纫机
CN220907860U (zh) 一种单动刀防鸟巢剪线机构及缝纫机
CN221645268U (zh) 一种缝纫机剪线机构及缝纫机
TW200304972A (en) Thread cutting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
US2070029A (en) Thread-cutter for sewing machines
JP4017732B2 (ja) ミシン
CN222362245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缝纫机用自动剪线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