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53692U - 被子固定器 - Google Patents
被子固定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153692U CN221153692U CN202323155122.1U CN202323155122U CN221153692U CN 221153692 U CN221153692 U CN 221153692U CN 202323155122 U CN202323155122 U CN 202323155122U CN 221153692 U CN221153692 U CN 2211536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reading
- head
- quilt
- movable seat
- t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9/00—Bed-covers; Counterpanes; 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Sleeping bags; Pillows
- A47G9/02—Bed linen; Blankets; Counterpanes
- A47G9/04—Bed linen; Blankets; Counterpanes with fastening strip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被子固定器,其包括使用时贯穿被固定物的穿线以及与所述穿线可拆卸连接的活动座,所述活动座具有与所述穿线贯穿被固定物的方向平行的轴向,并且包括沿轴向布置的可供穿线绕置的颈部和径向外凸的头部,所述头部开设有供穿线通过它自身的过线口。本申请的被子固定器,其活动座设置有供穿线绕置的颈部和带有过线口的头部,可以在头部抵着被固定物时隐藏多余的穿线,不仅提升了使用状态的美观度,而且可以进一步限制穿线脱离活动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床上用品,具体是一种结构简单的被子固定器。
背景技术
被子固定器主要用于被芯和被套之间的固定,限制两者之间的相对移动。其中现有结构包括布置在被子两侧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以及一端与第一固定件连接的穿引件,另一端穿过被子后与第二固定件可拆卸地连接。其中穿引件分为柔性或硬性材料,硬性材料为钢针或硬质金属。
柔性材料为线束,通过套设在硬质钢针上穿过被子,例如公开号为CN217906568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锁线扣,其中一线扣板上设置供线束(穿引件)套设的插柱,两线扣板相互扣合来阻断线束的运动路径,以达到与线束连接的目的。该结构中,线束受力时会相抵其中一线扣板,如产生的作用力大于两线扣板的扣合力,则会导致线束与锁线扣分离。
公开号为CN215936964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另一种被子固定器,其中公连接件的结构复杂,并且使用时穿引件套设在母连接件上,在公连接件未收紧时,穿引件可能会脱离母连接件,而且在放松过程中,需要施加作用力于穿引件的端部以伸长穿引件,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被子固定器,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被子固定器,包括使用时贯穿被固定物的穿线以及与所述穿线可拆卸连接的活动座,所述活动座具有与所述穿线贯穿被固定物的方向平行的轴向,并且包括沿轴向布置的可供穿线绕置的颈部和径向外凸的头部,所述头部开设有供穿线通过它自身的过线口。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过线口由头部的外边缘延伸至其中心区域,所述颈部偏离所述中心区域设置。
可选的,所述颈部避让所述过线口。
可选的,所述过线口沿径向延伸,依次包括引导穿线进入所述过线口的导向区、逐渐收窄的过渡区和容纳所述穿线的容置区。
可选的,所述过渡区与容置区交界的位置具有限制穿线脱离容置区的收口。
可选的,所述活动座包括径向扩大的尾部,所述颈部位于所述尾部和头部之间。
可选的,所述头部和尾部同心对正,且所述头部沿轴向朝所述尾部的投影区均处于所述尾部内。
可选的,所述头部具有勾挂穿线端部的卡线部。
可选的,所述卡线部朝向被固定物的表面设置有两端贯通的卡线槽。
可选的,所述被子固定器包括与所述穿线固定连接的固定座,所述穿线为双股闭环结构。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被子固定器,包括使用时贯穿被固定物的穿线以及与所述穿线可拆卸连接的活动座,所述活动座具有与所述穿线贯穿被固定物的方向平行的轴向,并且包括沿轴向依次布置的使用时贴靠被固定物的头部、可供穿线绕置的颈部以及尾部,所述头部开设有供所述穿线通过它自身的过线口。
可选的,所述头部和尾部同心对正,且所述头部沿轴向朝所述尾部的投影区均处于所述尾部内。
可选的,所述头部相对颈部径向外凸。
可选的,所述头部、所述颈部以及所述尾部这三者之间为一体结构或采用分体固定结构。
可选的,所述头部具有用于固定穿线的卡线部。
可选的,所述过线口由头部的外边缘延伸至其中心区域。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被子固定方法,包括:
提供穿线,穿线的第一端与硬性钢针相连并通过硬性钢针穿引经过被固定物;
解除第一端与硬性钢针的连接;
将所述第一端与活动座相连,使整个活动座与所述穿线两者相对转动将所述穿线卷绕于所述活动座。
可选的,所述活动座至少具有头部,所述头部开设有供所述穿线通过它自身的过线口,所述穿线卷绕至所述活动座靠近或贴于被固定物时,将所述穿线卡入所述过线口。
可选的,所述头部具有卡线部,将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活动座相连时,包括将所述穿线的第一端勾挂至所述卡线部。
本申请的被子固定器,其活动座设置有供穿线绕置的颈部和带有过线口的头部,可以在头部接触被固定物时利用颈部隐藏多余的穿线,不仅提升了使用状态的美观度,而且可以进一步限制穿线脱离活动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被子固定器中穿线穿引过被固定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穿线与活动座套设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穿线环绕颈部后进入过线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活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固定器中穿线与活动套套设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穿线与或活动座完成套设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穿线环绕颈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穿线进入过线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被子固定器中活动座的主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被子固定器中活动座的主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被子固定器中活动座的主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被子固定器中活动座的主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被子固定器中活动座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2中的活动座与穿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的活动座与穿线套设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9的活动座的主视图;
图17为图16的活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被子固定器中活动座的主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被子固定器;11、被固定物;13、穿线;131、第一端;133、第二端;135、第一段;137、第二段;139、环形部;
15、活动座;151、颈部;153、头部;1531、卡线部;1533、主体;1535、卡线槽;
155、过线口;155a、第一过线口;155b、第二过线口;155c、第三过线口;1551、导向区;1553、过渡区;1555、容置区;1557、收口;157、尾部;159、轴线;
17、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次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阅图1~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限制物品移位的被子固定器,其中物品至少包括两种,本说明书的物品以被褥产品为例,例如被芯和被套,即下文中的被固定物11。
其中被子固定器1包括使用时贯穿被固定物11的穿线13以及与穿线13可拆卸连接的活动座15,活动座15具有与穿线13贯穿被固定物11的方向平行的轴向(图示中的轴线159所在方向),并且包括沿轴向布置的可供穿线13绕置的颈部151和径向外凸的头部153,头部153开设有供穿线13通过其自身的过线口155。
使用时,穿线13的一端通过与硬质穿针2连接,并穿引通过被固定物11,此时穿线13的两端(第一端131和第二端133)处在被固定物11的两侧,第一端131和第二端133可以各自与各活动座15连接,或者是两端连接至同一活动座15,还可以是一端配置其他部件限制穿线13的该端通过被固定物11。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被子固定器1一般设置在被固定物的边缘,则两端连接至同一活动座15的实施例是可行的。
过线口155沿轴向贯通头部153,使得穿线13的第二段137能够基本以轴向延伸,符合穿线13穿过被固定物的路径,且可以保持头部153端面与被固定物接触,固定效果佳。
下面以第一端131与活动座15的连接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5~图8所示,第一端131具有与套设在活动座15上的环形部139,环形部139为线环,由单股穿线在第一端131绑绕形成,或者如图5,环形部139是穿线在第一端131对折形成,穿线为双股闭环结构。穿线13与活动座连接的部分为第一段135,另一部分为第二段137。
具体操作为第一端131可以套设在颈部151上并相抵于头部153,实现倒扣于活动座15,从而限制穿线13脱离活动座15。再操作穿线13或活动座15使穿线13环绕颈部151,以收紧穿线的第一段135,在收紧至一定程度时,例如活动座15紧贴或靠近被固定物时,操作穿线13或活动座15使得穿线13进入过线口155,过线口155具有与穿线配合限制穿线13在自然状态下(不施加人为外力的状态)退出过线口155的锁定位置。
穿线13的第一段135与活动座的配合路径为:沿颈部的周向环绕,再弯折后沿轴向延伸。通过环绕弯折以提高与活动座之间的连接强度,完全规避了在自然状态下的意外脱离。周向环绕可以是不满一圈、或者一圈,也可以是多圈。
穿线13的第二端133可以采用与第一端131相同的操作方式连接于活动座,限制被固定物之间相互偏移,也可以带有固定座。
本申请的被子固定器,较现有结构,在实际操作和最终状态下,穿线不会意外脱离,且活动座的结构简单,相应制造成本低,体积小巧。
过线口155由头部153的外边缘延伸至其中心区域,颈部151偏离中心区域设置,图示中,颈部151偏心(相对轴线159)设置,且颈部151避让过线口155,便于穿线环绕后卡合。
如图1、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被子固定器1包括与穿线13固定连接的固定座17。即穿线13的第二端133与固定座17连接,则硬质钢针将穿线13的第一端131穿引通过被固定物后,固定座17相抵被固定物11,后续仅需要将第一端131与活动座15连接即可。在穿引过程中,可以拿捏固定座17,方便操作。
如图9~图1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头部153设置有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过线口155。例如图9,过线口155为一个,穿线最少环绕一圈;或例如图10和图11,过线口155为两个且对称布置,穿线环绕最少可环绕半圈;又例如图12和图13,过线口155为三个等。上述不同数量的过线口,更好的适应不同厚度的被固定物。
每个过线口155均可以卡嵌穿线,使得穿线的配合路径丰富化。例如图14所示,被子固定器具有三个过线口155,分别为第一过线口155a、第二过线口155b、第三过线口155c,穿线13环绕一段距离后,进入第一过线口155a,然后再进入第二过线口155b,继续环绕颈部151,卡嵌入第三过线口155c,当然也可以跳过第二过线口155b,卡嵌入第三过线口155c。
其中,如图15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过线口155,穿线13的环形部139可以按图示将环形部139分别绕经两过线口155后套设于颈部151,实现对环形部139的限位,方便后续的环绕操作。
如图1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过线口155沿径向延伸,依次包括导向区1551、过渡区1553和容置区1555。容置区1555用于容纳卡嵌穿线13,为图示中的圆孔,使穿线在自然状态下无法退出容置区1555;导向区1551用于引导穿线13进入过渡区1553并最终进入容置区1555,导向区1551为图示中头部153的边缘,该边缘的侧面圆滑设置;过渡区1553连接于导向区1551和容置区1555,过渡区1553为图中的扩口结构,扩口结构向中心区域逐渐收窄,且过渡区1553与容置区1555交界的位置具有限制穿线脱离容置区1555的收口1557,收口1557的间隙小于穿线的直径。穿线在扩口结构的引导下可以驱使收口1557形变外扩进而顺利进入容置区1555,收口1557复位后封堵了穿线的运动路径,以此实现限制穿线退出的作用。当然,人为施加足够大的外力,会驱使穿线通过收口1557从而退出容置区1555。
穿线13的第一端131穿过被固定物后,将第一端131与活动座15相连并进行卷绕,基于此,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被子固定器,包括使用时贯穿被固定物的穿线13以及与穿线13可拆卸连接的活动座15,活动座15具有与穿线13贯穿被固定物的方向平行的轴向;
活动座15轴向的一端为头部153,头部153具有勾挂穿线端部的卡线部1531,相对于穿线13,活动座15整体转动以绕置收紧穿线13。
在一实施例中,活动座15还包括颈部151和尾部157,其中颈部151处在头部153和尾部157之间,头部153和尾部157中的至少一者相对于颈部151径向外凸,穿线13绕置于颈部151和/或头部153。
穿线13绕置于活动座15后,尾部157可起到防脱作用,另外穿线13绕置于活动座15后卡入过线口155可防止穿线13的松动,基于此,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被子固定器,包括使用时贯穿被固定物的穿线13以及与穿线13可拆卸连接的活动座15,活动座15具有与穿线13贯穿被固定物的方向平行的轴向;
活动座15轴向的一端为头部153,活动座15的另一端为限制穿线13脱离的尾部157,头部153开设有供穿线13通过头部153自身的过线口155,穿线13绕置于活动座15后卡入过线口155。
在一实施例中,活动座15包括径向扩大尾部157,颈部151位于尾部157和头部153之间,用于限制绕置的穿线脱离颈部151。限制环形部139沿轴向两端脱离活动座15。尾部157还能够用于拿捏,方便操作。其中,头部153和尾部157同心对正,且头部153沿轴向朝向尾部157的投影区均处于尾部157内。具体的尾部157的径向尺寸大于头部153,提供穿线环绕时足够的运动空间,避免穿线13被手指干涉,影响环绕操作。
头部153、颈部151以及尾部157这三者可采用一体结构或采用分体固定结构,采用分体固定结构时,三者可以是各自独立的部件,或其中两者采用一体结构、而与第三者之间为分体固定,例如头部153和颈部151为一体结构,而尾部157采用插接或扣合等方式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头部153具有勾挂穿线端部(环形部139)的卡线部1531。卡线部1531向环形部139施加作用力,固定穿线的第一端131,方便穿线13后续的环绕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卡线部1531朝向被固定物11的表面设置有两端贯通的卡线槽1535。其中头部153包括主体1533,卡线部1531与主体1533之间间隔设置,且通过颈部151相连,间隔设置的卡线部1531与主体1533之间形成卡线槽1535。
卡线槽1535与过线口155的区别在于:卡线槽1535并没有类似容置区1555的结构,无法使环形部139快速套设,即环形部139在进入容置区1555时存在一穿线卡嵌的动作。当然在没有卡线槽1535时,多个过线口155可兼做卡线槽1535,用于初始套设。
在一实施例中,穿线13为双股闭环结构。即环形部139为双股对折形成。
如图18所示,其中,在另一实施例中,活动座15仅设置一过线口155,且无卡线槽时,穿线的其中一股卡入过线口155,另一股绕颈部一圈或多圈后卡入过线口155。
下面对本申请的被子固定器的使用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提供一穿线,穿线的第一端与硬性钢针相连;再通过硬性钢针穿引经过被固定物,解除第一端与硬性钢针的连接;然后将第一端与活动座套设于卡线部或者颈部,套设方式参照上述实施例,再对穿线环绕颈部,收紧穿线至活动座靠近或贴于被固定物时,将穿线卡入过线口。
穿线的第二端根据不同的实施例可采用与第一端相同的方式连接另一活动座,或连接于同一活动座,或者是第二端固定有固定座,则无需再连接活动座。
基于上文各实施例,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被子固定方法,包括:
提供穿线13,穿线13的第一端与硬性钢针相连并通过硬性钢针穿引经过被固定物(例如被子);
解除第一端与硬性钢针的连接;
将第一端与活动座相连,使整个活动座与穿线两者相对转动将穿线卷绕于活动座。
本实施例中的活动座还可以采用上文各实施例的活动座15,例如活动座15至少具有头部153,头部153开设有供穿线13通过它自身的过线口155,穿线13卷绕至活动座靠近或贴于被固定物时,将穿线13卡入过线口155。可避免穿线的松脱。又例如头部153具有卡线部1531,将第一端131与活动座15相连时,即将穿线13的第一端131勾挂至卡线部1531。过线口155以及卡线部1531的具体结构可结合上文各实施例。
本申请的被子固定器,较现有结构,在实际操作和最终状态下,穿线不会意外脱离,且活动座的结构简单,从而具备制造成本低,体积小巧的优点。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被子固定器,包括使用时贯穿被固定物的穿线以及与所述穿线可拆卸连接的活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具有与所述穿线贯穿被固定物的方向平行的轴向,并且包括沿轴向布置的可供穿线绕置的颈部和径向外凸的头部,所述头部开设有供所述穿线通过它自身的过线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口由头部的外边缘延伸至其中心区域,所述颈部偏离所述中心区域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避让所述过线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口沿径向延伸,依次包括引导穿线进入所述过线口的导向区、逐渐收窄的过渡区和容纳所述穿线的容置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被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与容置区交界的位置具有限制穿线脱离容置区的收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包括径向扩大的尾部,所述颈部位于所述尾部和头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被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和尾部同心对正,且所述头部沿轴向朝所述尾部的投影区均处于所述尾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具有勾挂穿线端部的卡线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被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部朝向被固定物的表面设置有两端贯通的卡线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子固定器包括与所述穿线固定连接的固定座,所述穿线为双股闭环结构。
11.被子固定器,包括使用时贯穿被固定物的穿线以及与所述穿线可拆卸连接的活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具有与所述穿线贯穿被固定物的方向平行的轴向,并且包括沿轴向依次布置的使用时贴靠被固定物的头部、可供穿线绕置的颈部以及尾部,所述头部开设有供所述穿线通过它自身的过线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被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和尾部同心对正,且所述头部沿轴向朝所述尾部的投影区均处于所述尾部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被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相对颈部径向外凸。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被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所述颈部以及所述尾部这三者之间为一体结构或采用分体固定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被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具有用于固定穿线的卡线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被子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口由头部的外边缘延伸至其中心区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11069X | 2022-12-26 | ||
CN202223511069 | 2022-12-2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153692U true CN221153692U (zh) | 2024-06-18 |
Family
ID=914366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564692.8A Pending CN118252349A (zh) | 2022-12-26 | 2023-11-21 | 被子固定器以及被子固定方法 |
CN202323155122.1U Active CN221153692U (zh) | 2022-12-26 | 2023-11-21 | 被子固定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564692.8A Pending CN118252349A (zh) | 2022-12-26 | 2023-11-21 | 被子固定器以及被子固定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8252349A (zh) |
-
2023
- 2023-11-21 CN CN202311564692.8A patent/CN118252349A/zh active Pending
- 2023-11-21 CN CN202323155122.1U patent/CN221153692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252349A (zh) | 2024-06-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299981B (en) | String holder | |
EP0848187B1 (en) | Cord end stopper | |
AU695333B2 (en) | Cable tie having an improved strap locking device | |
JP3523028B2 (ja)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の引手連結具 | |
US10738820B1 (en) | Bungee cord with interlocking hooks | |
US20130072945A1 (en) | Clip unit and lig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US3822446A (en) | Loss-prevention wallet clamp and chain device | |
JP2005211302A (ja) | 紐止め具 | |
CN221153692U (zh) | 被子固定器 | |
TW201420900A (zh) | 連結具 | |
US5657519A (en) | Safety pin with detachable cap | |
WO2011064885A1 (ja) | 紐止め具 | |
JP6288765B2 (ja) | 着脱可能な留め具 | |
AU579828B2 (en) | Fastener | |
CN221153694U (zh) | 被子固定器 | |
CN217186282U (zh) | 组织夹持器 | |
US11825929B2 (en) | Hair tie | |
CN221179580U (zh) | 一种便捷式拉链 | |
JP7654831B2 (ja) | デュアルフック平型ストラップ取付デバイス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KR200387187Y1 (ko) | 혁대 | |
US11852214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dual hook flat strap attachment device | |
CN213605631U (zh) | 被子固定器用母连接件及其被子固定器 | |
US20100236031A1 (en) | Belt for tying cables | |
JP3100874U (ja) | 書類綴じリング | |
JP4046619B2 (ja) | 毛髪挿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