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37493U - 一种车辆底盘悬挂改进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底盘悬挂改进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137493U CN221137493U CN202323201755.1U CN202323201755U CN221137493U CN 221137493 U CN221137493 U CN 221137493U CN 202323201755 U CN202323201755 U CN 202323201755U CN 221137493 U CN221137493 U CN 2211374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ssis
- shock absorber
- axle
- rubber ring
- leaf sp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底盘悬挂改进结构,包括底架,底架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板簧减震器。且前轮轴、后轮轴与板簧减震器之间设有减震组件。该减震组件包括弧形托板,该弧形托板位于板簧减震器的底面,且弧形托板上设有U型丝。U型丝内设有减震胶圈,该减震胶圈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凹槽,每个凹槽内均设有弹簧。当前轮轴和后轮轴旋转时,车轮会受到来自路面的撞击力。撞击力会传递滑片上,使滑片受到挤压,将压力传递给弹簧,弹簧将这种压力进一步传递给减震胶圈。由于减震胶圈的特性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分散撞击力,进一步减震。通过这种方式,前轮轴和后轮轴所受到的撞击力可以得到显著降低,从而降低车辆的震动和噪音,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挂减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辆底盘悬挂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底盘悬挂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车辆的行驶性能和舒适性。悬挂系统由弹簧、减震器和导向机构组成,其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车辆的动力学、振动和噪音等因素。不同类型的悬挂系统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例如麦弗逊悬挂系统在提供较好的操控性能的同时也能保证一定的舒适性,而多连杆悬挂系统则能够提供更好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目前,市场上制造使用的轮式车辆,其底盘悬挂结构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生产成本较高,这使得车辆的售价也随之提高,不利于普及。其次,减震性能较差,这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容易产生震动和摇晃,影响乘坐舒适性和驾驶稳定性。此外,越野防撞能力也较差,这使得车辆在复杂地形和突发情况下容易受损甚至发生事故,严重影响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和实用性。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车辆的性能和质量,也制约了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有必要研发一种车辆底盘悬挂改进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底盘悬挂改进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生产成本较高、减震性能较差,越野防撞能力也较差,这使得车辆在复杂地形和突发情况下容易受损甚至发生事故,严重影响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和实用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底盘悬挂改进结构技术方案,包括底架,所述底架前端及后端均设有板簧减震器,位于前端所述板簧减震器上设有前轮轴,位于后端所述板簧减震器上设有后轮轴,所述前轮轴与后轮轴两端均设有车轮,且前轮轴、后轮轴与板簧减震器之间设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弧形托板,所述弧形托板位于板簧减震器底面,且弧形托板上设有U型丝,所述U型丝内设有减震胶圈,所述减震胶圈内壁上设有多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内均设有弹簧。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U型丝呈开口向下,套装在轮轴外,所述U型丝贯穿弧形托板,且所述U型丝端部设有螺纹,所述螺纹外设有与之相适配的螺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簧的端面设有一滑片,该滑片与轮轴相贴合,能够承受轮轴的转动,有效地减少摩擦和磨损,延长弹簧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架上设有多个加固梁,所述底架前端设有前固定架,所述底架后端设有后固定架,所述前固定架、后固定架与板簧减震器之间均设有减震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车辆底盘悬挂改进结构,设置的减震组件,当前轮轴和后轮轴旋转时,车轮会受到来自路面的撞击力。这种撞击力会传递到与轮轴相连的滑片上,使滑片受到挤压。当滑片受到挤压时,它会将压力传递给弹簧。接着,弹簧会将这种压力进一步传递给减震胶圈。减震胶圈的特性是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分散撞击力,从而进一步减震。通过这种方式,前轮轴和后轮轴所受到的撞击力可以得到显著降低,从而降低车辆的震动和噪音,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车辆底盘悬挂改进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车辆底盘悬挂改进结构的减震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底架;11、加固梁;12、前固定架;13、后固定架;14、前轮轴;15、后轮轴;16、车轮;17、板簧减震器;18、减震器;21、弧形托板;22、U型丝;23、螺帽;24、减震胶圈;241、凹槽;2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好的理解。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底盘悬挂改进结构技术方案:包括底架1,底架1前端及后端均设置有板簧减震器17,这些板簧减震器17如同一个缓冲区,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减少地震或其他冲击的影响。位于前端板簧减震器17上设置有前轮轴14,前轮轴14与后轮轴15两端均设置有车轮16,这些车轮16使得设备可以顺畅地在不同地形上移动。位于后端板簧减震器17上设置有后轮轴15,后轮轴15与板簧减震器17之间设置有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弧形托板21,弧形托板21位于板簧减震器17底面,能够为设备提供更加稳定的基础。弧形托板21上设置有U型丝22,U型丝22呈开口向下,套装在轮轴外,U型丝22贯穿弧形托板21,且U型丝22端部设置有螺纹,螺纹外设置有与之相适配的螺帽23,螺帽23可以有效地固定U型丝22的位置。U型丝22内设置有减震胶圈24,减震胶圈24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凹槽241,每个凹槽241内均设置有弹簧25,弹簧25的端面设置有一滑片,该滑片与轮轴相贴合。这些弹簧25和滑片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减少车轮16与地面之间的冲击力,从而减少摩擦和磨损,延长弹簧25使用寿命。底架1上设置有多个加固梁11,这些加固梁11能够增强底架1的稳定性。底架1前端设置有前固定架12,底架1后端设置有后固定架13,前固定架12、后固定架13与板簧减震器17之间均设置有减震器18。这些减震器18能够进一步地吸收和减少地震或其他冲击对设备的影响,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根据上述方案,在该实施方式中,当前轮轴14和后轮轴15旋转时,车轮会受到来自路面的撞击力。这种撞击力会传递到与前轮轴14、后轮轴15相连的滑片上,使滑片受到挤压。当滑片受到挤压时,它会将压力传递给弹簧25。接着,弹簧25会将这种压力进一步传递给减震胶圈24。减震胶圈的特性是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分散撞击力,从而进一步减震。通过这种方式,前轮轴14和后轮轴15所受到的撞击力可以得到显著降低,从而降低车辆的震动和噪音,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将本方案的各部件依次组装完成后,根据实际需求依次按以上各实施方式工作,即可全部工作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依照本实用新型如上文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以及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修改使用。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车辆底盘悬挂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所述底架(1)前端及后端均设有板簧减震器(17),位于前端所述板簧减震器(17)上设有前轮轴(14),位于后端所述板簧减震器(17)上设有后轮轴(15),所述前轮轴(14)与后轮轴(15)两端均设有车轮(16),且前轮轴(14)、后轮轴(15)与板簧减震器(17)之间设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弧形托板(21),所述弧形托板(21)位于板簧减震器(17)底面,且弧形托板(21)上设有U型丝(22),所述U型丝(22)内设有减震胶圈(24),所述减震胶圈(24)内壁上设有多个凹槽(241),每个所述凹槽(241)内均设有弹簧(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底盘悬挂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丝(22)呈开口向下,套装在轮轴外,所述U型丝(22)贯穿弧形托板(21),且所述U型丝(22)端部设有螺纹,所述螺纹外设有与之相适配的螺帽(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底盘悬挂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5)的端面设有一滑片,该滑片与轮轴相贴合,能够承受轮轴的转动,有效地减少摩擦和磨损,延长弹簧(25)使用寿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底盘悬挂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上设有多个加固梁(11),所述底架(1)前端设有前固定架(12),所述底架(1)后端设有后固定架(13),所述前固定架(12)、后固定架(13)与板簧减震器(17)之间均设有减震器(1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201755.1U CN221137493U (zh) | 2023-11-27 | 2023-11-27 | 一种车辆底盘悬挂改进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201755.1U CN221137493U (zh) | 2023-11-27 | 2023-11-27 | 一种车辆底盘悬挂改进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137493U true CN221137493U (zh) | 2024-06-14 |
Family
ID=91389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201755.1U Active CN221137493U (zh) | 2023-11-27 | 2023-11-27 | 一种车辆底盘悬挂改进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137493U (zh) |
-
2023
- 2023-11-27 CN CN202323201755.1U patent/CN22113749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387999B2 (en) | Vehicular torsion bar suspension device | |
CN205573522U (zh) | 一种多连杆式横减震臂独立悬架 | |
EP3814155A1 (en) | In-wheel three-arm suspension for vehicles | |
CN102975613A (zh) | 驱动桥用独立悬架结构 | |
CN113460156A (zh) | 一种与线控四轮90度转向系统匹配使用的汽车悬架结构 | |
CN114701571A (zh) | 一种无人驾驶线控底盘的后悬架结构 | |
CN221137493U (zh) | 一种车辆底盘悬挂改进结构 | |
EP1551651A1 (en) | Forward extending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 |
CN209756675U (zh) | 悬架结构及车辆 | |
CN203005011U (zh) | 驱动桥用独立悬架结构 | |
CN213501684U (zh) | 一种无人车独立悬挂系统 | |
CN211969149U (zh) | 车辆及其驱动机构 | |
CN221137483U (zh) | 一种降低撞击力的悬挂减震组件 | |
CN210337487U (zh) | 稳定型前独立悬架结构 | |
CN114435047A (zh) | 一种无人车独立悬挂系统 | |
CN213138410U (zh) | 独立悬架装置及车辆 | |
CN217260289U (zh) | 一种无人驾驶线控底盘的后悬架结构 | |
CN210591271U (zh) | 底盘悬架件 | |
CN215971759U (zh) | 减震装置、动力模组和移动底盘 | |
CN222610865U (zh) | 半挂车的空气悬架 | |
CN210760128U (zh) | 一种低底盘的悬挂调节系统 | |
CN209738732U (zh) | 一种军用越野汽车悬架减振器连接装置 | |
CN217706018U (zh) | 桥式减震负重轮 | |
KR200253062Y1 (ko) | 차량용리어서스펜션 | |
CN218085199U (zh) | 骑乘式割草机的车轮减震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