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22671U - 用于冰箱的风机和具有其的冰箱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冰箱的风机和具有其的冰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122671U CN221122671U CN202322561391.1U CN202322561391U CN221122671U CN 221122671 U CN221122671 U CN 221122671U CN 202322561391 U CN202322561391 U CN 202322561391U CN 221122671 U CN221122671 U CN 2211226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storage compartment
- damper
- air outlet
-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5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8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23391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KAR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用于冰箱的风机和具有其的冰箱。本实用新型旨在现有冰箱因为每一个储藏间室单独配置一组风门,而不利于冰箱模块化生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风机包括具有外壳和内壳的机壳、安装在内壳中的叶轮、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其中,外壳与内壳之间限定有空腔,外壳的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外出风口和第二外出风口,内壳的周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外出风口在径向上对准的第一内出风口和与第二外出风口在径向上对准的第二内出风口。内壳的周壁上还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的侧壁沿径向延伸至外壳的外侧。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沿机壳的周向可滑动地安装在空腔中。本实用新型使得风机与风门为一个模块,克服了上述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用于冰箱的风机和具有其的冰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风冷冰箱一般都是通过风机将蒸发器附近的冷风输送至不同的储藏间室中。为了实现各储藏间室的单独制冷,一般会为每一个储藏间室单独配置一组风门,以通过该组风门控制风机与储藏间室之间风路的通断。
但是,为每一个储藏间室单独配置一组风门,导致冰箱的零部件较多,装配复杂,不利于冰箱的模块化生产。尤其是对于将制冷间室设置在左右两个储藏间室之间的风冷冰箱,较多的零部件还会增加制冷间室和/或其侧壁的厚度,影响冰箱的有效容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冰箱因为每一个储藏间室单独配置一组风门,而不利于冰箱模块化生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一个目的在于,如何提升现有冰箱的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一个目的在于,如何提升蒸发器的换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冰箱的风机,包括:
机壳,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限定有空腔,所述外壳的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外出风口和第二外出风口,所述内壳的周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出风口在径向上对准的第一内出风口和与所述第二外出风口在径向上对准的第二内出风口;所述内壳的周壁上还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侧壁沿径向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侧;
叶轮,所述叶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内壳中;
第一风门,沿所述机壳的周向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空腔中并用于使所述第一外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内出风口连通或阻断;
第二风门,沿所述机壳的周向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空腔中并用于使所述第二外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内出风口连通或阻断。
可选地,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第三外出风口,所述内壳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外出风口在径向上对准的第三内出风口,所述风机配置成,使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中的任一项能够单独阻断所述第三外出风口与所述第三内出风口的连通。
可选地,所述风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门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风门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可选地,所述内壳轴向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弧形开口;所述第一风门轴向上的一端设置有弧形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贯穿所述第一弧形开口以裸露在所述内壳的外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到所述机壳上的第一电机和与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内壳轴向上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弧形开口;所述第二风门轴向上的一端设置有弧形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贯穿所述第二弧形开口以裸露在所述内壳的外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到所述机壳上的第二电机和与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二齿轮组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
可选地,所述风机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罩扣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外侧并且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端盖整体上为C形结构,并且所述端盖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避让孔,以避让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或避让所述第一齿轮组和所述第二齿轮组。
可选地,所述空腔在所述机壳径向上的截面为C形。
本实用新型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
箱体,限定有沿左右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储藏间室、制冷间室和第二储藏间室;
第一板式蒸发器和第二板式蒸发器,沿所述左右方向依次布置在所述制冷间室内,以将所述制冷间室分隔成沿所述左右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送风通道、回风通道和第二送风通道,所述第一送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储藏间室连通,所述第二送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储藏间室连通,所述回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储藏间室和所述第二储藏间室分别连通;
上述第一方面中除第一项外任一项所述的风机,所述风机布置在所述制冷间室内,所述第一外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送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外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送风通道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回风通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进风口延伸至所述外壳外侧的侧壁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板式蒸发器和所述第二板式蒸发器分别抵接。
可选地,所述箱体还限定有位于所述第一储藏间室、所述制冷间室和所述第二储藏间室上方的第三储藏间室、与所述第三储藏间室连通的第三送风通道和将所述第三储藏间室与所述回风通道连通的连接风道;所述风机的第三外出风口与所述第三送风通道连通。
基于前文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前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使机壳的外壳与内壳之间限定出空腔,并在外壳的周壁上设置第一外出风口和第二外出风口,在内壳的周壁上设置与第一外出风口在径向上对准的第一内出风口和与第二外出风口在径向上对准的第二内出风口;在内壳的周壁上还设置进风口,并使进风口的侧壁沿径向延伸至外壳的外侧,使得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沿机壳的周向可滑动地安装在空腔中,从而使第一外出风口与第一内出风口连通或阻断,使第二外出风口与第二内出风口连通或阻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风机集成了风门的功能,使得风机和风门能够集成为一个整体,方便了冰箱的模块化生产。
进一步地,通过将制冷间室设置在第一储藏间室与第二储藏间室之间,相对于现有冰箱而言,本实用新型利用了现有冰箱中隔板的无效空间,提升了冰箱的空间利用率。
再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一板式蒸发器和第二板式蒸发器沿左右方向依次布置在制冷间室内,使得制冷间室被分隔成沿左右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送风通道、回风通道和第二送风通道。通过使第一送风通道与第一储藏间室和回风通道分别连通,使第二送风通道与第二储藏间室和回风通道分别连通,使回风通道与第一储藏间室和第二储藏间室分别连通,使得空气能够从第一储藏间室流向回风通道,并使回风通道内的空气经由第一送风通道流向第一储藏间室,以及使得空气能够从第二储藏间室流向回风通道,并使回风通道内的空气经由第二送风通道流向第二储藏间室。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空气上述的两个流动路径,使得第一板式蒸发器和第二板式蒸发器各自的两侧分别都有空气流过,提升了第一板式蒸发器和第二板式蒸发器对空气的制冷效率。并且,第一板式蒸发器和第二板式蒸发器各自两侧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使得第一板式蒸发器和第二板式蒸发器在工作的过程中整体上温度更加均匀,进而使得第一板式蒸发器和第二板式蒸发器各自的结霜量也更加均匀。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空气从蒸发器的一端流动至另一端而言,有效地克服了蒸发器上某一部分结霜量较多,容易堵塞风道,进而增加风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有益效果将会在后文中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文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同一附图标记在不同附图中所标示的部件或部分相同或类似;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彼此之间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冰箱的箱体的效果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冰箱沿图1内A-A方向的剖视效果图;
图3是图2中B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冰箱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2中冰箱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冰箱沿图1内A-A方向的剖视效果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风机的轴测视图;
图8是图7中沿E-E方向的等轴测剖视图;
图9是图7中沿E-E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图7中风机沿F方向的端面视图(隐去了端盖);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的轴测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电加热丝的效果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一个制冷系统的原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另一个制冷系统的原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冰箱在第一姿态时的制冷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冰箱在第二姿态时的制冷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冰箱在第三姿态时的制冷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冰箱在第四姿态时的制冷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冰箱在第五姿态时的制冷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冰箱在第六姿态时的制冷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冰箱在第七姿态时的制冷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冰箱电器部分的示意性框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再一些实施例中风挡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该一部分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进一步,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例如,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和“固定”如无特别描述,具体可以是螺栓连接、螺钉连接、焊接、插接、铆接、熔接、卡接等任意可行的连接形式。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冷量”和“热量”为同一物理状态的两种描述。即,某目标物(例如蒸发器、空气、冷凝器等)具有的“冷量”越高,则具有的“热量”越低,具有的“冷量”越低,则具有的“热量”越高。某目标物吸收“冷量”的同时会释放“热量”,释放“冷量”的同时会吸收“热量”。某目标物保存“冷量”或“热量”,为使该目标物保持当前的温度。“制冷”和“吸热”为同一物理现象的两种描述,即,某目标物(例如蒸发器)在制冷的同时会吸热。
下面将会参照附图1-23来对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机和冰箱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冰箱包括箱体100,箱体100整体上可以被划分为上部(图中点划线以上的部分)和下部(图中点划线以下的部分)。其中,下部限定有第一储藏间室131和第二储藏间室132,上部限定有第三储藏间室133。
其中,第一储藏间室131、第二储藏间室132和第三储藏间室133各自可以是冷冻间室、冷藏间室或变温间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储藏间室131可以是变温间室,第二储藏间室132可以是冷冻间室,第三储藏间室133可以是冷藏间室。
继续参阅图1,箱体100的下部包括竖梁120和位于竖梁120后侧的隔板110,第一储藏间室131和第二储藏间室132分别位于隔板110的左侧和右侧,并因此使第一储藏间室131和第二储藏间室132通过隔板110在冰箱的左右方向上被隔开。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图中示出的箱体100,旨在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100只能够为图中所示出的结构。除图中所示出的箱体100以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本实用新型的箱体100设置为其他任意可行的形式。例如在第三储藏间室133的左侧、右侧或上侧再设置一个储藏间室。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0还限定有制冷间室140,该制冷间室140位于第一储藏间室131与第二储藏间室132之间。
进一步地,制冷间室140位于竖梁120的后侧。并且,制冷间室140形成在隔板110中,以使制冷间室140与第一储藏间室131具有同一侧壁,使制冷间室140与第二储藏间室132具有同一侧壁。
虽然图中并未明确示出,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竖梁120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储藏间室131和第二储藏间室132彼此靠近的两个壁面之间的距离,以使冰箱充分利用其内部的空间,提升冰箱的空间利用率。
继续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冰箱还包括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该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沿左右方向依次布置在制冷间室140内,以将制冷间室140分隔成沿左右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送风通道141、回风通道142和第二送风通道143。第一送风通道141与第一储藏间室131和回风通道142分别连通,第二送风通道143与第二储藏间室132和回风通道142分别连通,回风通道142与第一储藏间室131和第二储藏间室132分别连通。
其中,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各自整体上为板状或片状,其延展方向的相对两侧能够被其隔开。简单来说,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各自整体上可以理解为在其厚度方向上没有通孔的板状或片状结构。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第一送风通道141、回风通道142和第二送风通道143的形成使得第一板式蒸发器210与第二板式蒸发器220之间,以及第一板式蒸发器210与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彼此背离的侧面与制冷间室140的内壁面之间均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送风通道141与第一储藏间室131之间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出风口151,第二送风通道143与第二储藏间室132之间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出风口152。
如图4所示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出风口151进一步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前出风口1511和多个第一后出风口1512,多个第一前出风口1511临近第一储藏间室131的敞口设置,多个第一后出风口1512远离第一储藏间室131的敞口设置,第一前出风口1511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一后出风口1512的开口面积。
如图5所示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出风口152进一步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前出风口1521和多个第二后出风口1522,多个第二前出风口1521临近第二储藏间室132的敞口设置,多个第二后出风口1522远离第二储藏间室132的敞口设置,第二前出风口1521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后出风口1522的开口面积。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使第一前出风口1511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一后出风口1512的开口面积,使第二前出风口1521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后出风口1522的开口面积,使得第一储藏间室131和第二储藏间室132各自的前部获得的冷量更多,在冰箱打开并关闭第一储藏间室131和第二储藏间室132各自的门体720之后,能够对第一储藏间室131和第二储藏间室132各自的前部进行快速制冷。
如图3所示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冰箱还包括风机300,风机300设置在第一送风通道141、回风通道142和第二送风通道143三者之间的衔接处,并且位于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的上方。回风通道142远离风机300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一储藏间室131连通的第一回风口161和与第二储藏间室132连通的第二回风口162。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第一储藏间室131需要制冷时,风机300可以驱动空气沿着以下路径循环流动:第一储藏间室131→第一回风口161→回风通道142→第一送风通道141→第一出风口151→第一储藏间室131。在第二储藏间室132需要制冷时,风机300可以驱动空气沿着以下路径循环流动:第二储藏间室132→第二回风口162→回风通道142→第二送风通道143→第二出风口152→第二储藏间室132。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储藏间室133位于第一储藏间室131、制冷间室140和第二储藏间室132三者的上方。
箱体100还限定有位于第一储藏间室131、制冷间室140和第二储藏间室132上方的第三储藏间室133、与第三储藏间室133连通的第三送风通道144和将第三储藏间室133与回风通道142连通的连接风道145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0还限定有将第三储藏间室133与回风通道142连通的第三送风通道144,以使回风通道142内的空气在风机300的作用下,通过第三送风通道144进入第三储藏间室133。
进一步地,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0还限定有将第三储藏间室133与回风通道142连通的第三回风通道142,以使第三储藏间室133内的空气在风机300的作用下,通过第三回风通道142回流至回风通道142内。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三储藏间室133设置成其他任意可行的形式,例如将第一储藏间室131、第二储藏间室132和第三储藏间室133的上述上下布置关系倒置,也即将第三储藏间室133设置在第一储藏间室131和第二储藏间室132的下方。
从图4和图5中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冰箱的前后方向上,回风通道142的尺寸小于制冷间室140的尺寸;在冰箱的上下方向上,回风通道142的尺寸也小于制冷间室140的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回风通道142的该种尺寸,以及图4和图5中示出的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相对于回风通道142的尺寸关系,仅仅是为了在同一附图中示出回风通道142、第一送风通道141(或第二送风通道143)、第一出风口151(或第二出风口152)、第一回风口161(或第二回风口162)和第一板式蒸发器210(或第二板式蒸发器220),以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因此,在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将制冷间室140分隔成沿左右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送风通道141、回风通道142和第二送风通道143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对与之相关的结构进行适当调整。
例如,在图6中所示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延展方向上至少彼此相对的两个侧边与制冷间室140的内壁面抵接;并且/或者,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延展方向上至少彼此相对的两个侧边与制冷间室140的内壁面抵接。
具体如图6所示地,回风通道142在冰箱的前后方向上与制冷间室140等尺寸,并且第一板式蒸发器210(以及第二板式蒸发器220)的前端可以与制冷间室140的前内壁面抵接,第一板式蒸发器210(以及第二板式蒸发器220)的后端可以与制冷间室140的后内壁面抵接。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各自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制冷间室140的上内壁面和下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以布置风机300、接水盘400等部件。
下面参照图7至图10来对本实用新型的风机30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7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风机300包括机壳310、叶轮320、端盖330和风门组件340。
如图8和图9所示,机壳310包括外壳311和内壳312,外壳311与内壳312之间限定有空腔301,外壳311的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外出风口3111和第二外出风口3112,内壳312的周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外出风口3111在径向上对准的第一内出风口3121和与第二外出风口3112在径向上对准的第二内出风口3122。内壳312的周壁上还设置有进风口3124,进风口3124的侧壁沿径向延伸至外壳311的外侧。
返回去参阅图3,第一外出风口3111与第一送风通道141连通,第二外出风口3112与第二送风通道143连通,进风口3124与回风通道142连通。
进一步地,进风口3124延伸至外壳311外侧的侧壁相对的两侧可以与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分别抵接。
如图7至图9所示,叶轮320可转动地安装在内壳312中,以驱动空气从进风口3124进入内壳312,驱动内壳312中的空气通过第一外出风口3111和第一内出风口3121、第二外出风口3112和第二内出风口3122、第二外出风口3112和第二内出风口3122中的至少一组吹出。
如图7和图8所示,端盖330设置在机壳310轴向上的一端,并与机壳310固定连接或一体制成,该固定连接可以是螺钉连接、卡接、铆接、粘接、熔接等。
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省去端盖330的设置。
如图8和图9所示,风门组件340包括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
其中,第一风门341沿机壳310的周向可滑动地安装在空腔301中并用于使第一外出风口3111与第一内出风口3121连通或阻断。
其中,第二风门342沿机壳310的周向可滑动地安装在空腔301中并用于使第二外出风口3112与第二内出风口3122连通或阻断。
从图8和图9中可以看出,空腔301在机壳310径向上的截面为C形,并且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各自为弧形的条形滑块。
进一步地,在叶轮320的圆周方向上,第一风门341能够覆盖并遮挡第一外出风口3111和第一内出风口3121,以通过第一风门341控制第一送风通道141与机壳310内部之间的通断。第二风门342能够覆盖并遮挡第二外出风口3112和第二内出风口3122,以通过第二风门342控制第二送风通道143与机壳310内部之间的通断。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能够共同覆盖并遮挡进风口3124,以通过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共同控制回风通道142与机壳310内部之间的通断。
如图7至图9所示,外壳311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三外出风口3113,内壳312上还可以设置有与第三外出风口3113在径向上对准的第三内出风口3123。
进一步地,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中的任一项能够单独阻断第三外出风口3113与第三内出风口3123的连通。
返回去参阅图3,第三外出风口3113与第三送风通道144连通,从而使得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中的任一项能够控制第三送风通道144与机壳310内部之间的通断。
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如图4至图6中所示地,为第三送风通道144配置一个单独的第三风门710,从而无需借助第一风门341和/或第二风门342来控制第三送风通道144与机壳310内部之间的通断。
如图10所示,风机300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风门341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350和用于驱动第二风门342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360。
从图7至图9中可以看出,外壳311可以理解为是一个C形罩子,并罩在内壳312的外周面上。在本实用新型中,外壳311与内壳312也可以一体制成,也可以固定连接(例如焊接、熔接等)。
具体地,内壳312轴向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弧形开口3125。第一风门341轴向上的一端设置有弧形的第一齿条3411,第一齿条3411贯穿第一弧形开口3125以裸露在内壳312的外侧。第一驱动装置350包括固定到机壳310上的第一电机351和与第一电机351驱动连接的第一齿轮组352,第一齿轮组352与第一齿条3411啮合。
相应地,内壳312轴向上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弧形开口3126。第二风门342轴向上的一端设置有弧形的第二齿条3421,第二齿条3421贯穿第二弧形开口3126以裸露在内壳312的外侧。第二驱动装置360包括固定到机壳310上的第二电机361和与第二电机361驱动连接的第二齿轮组362,第二齿轮组362与第二齿条3421啮合。
从图10中可以看出,第一齿轮组352包括两个啮合的齿轮,其中一个与第一电机351固定连接,另一个与内壳312的轴向端面转动连接并与第一齿条3411啮合。相应地,第二齿轮组362包括两个啮合的齿轮,其中一个与第二电机361固定连接,另一个与内壳312的轴向端面转动连接并与第二齿条3421啮合。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电机351和第二电机361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以通过控制第一电机351和第二电机361转动的角度来确定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的位置。
如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风机300还可以包括第一位置传感器371、第二位置传感器372和压力传感器373。
在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共同遮蔽风机300的进风口3124时,第一位置传感器371被第一风门341触发,第二位置传感器372被第二风门342触发,压力传感器373被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挤压触发。
示例性地,第一位置传感器371、第二位置传感器372和压力传感器373均固定在内壳312上。在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的移动路径上,第一位置传感器371和第二位置传感器372均不与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干涉;压力传感器373与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分别干涉,以使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分别与压力传感器373抵接。
进一步地,第一位置传感器371和第二位置传感器372均是霍尔传感器,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上分别设置有相应的磁体,以通过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上的磁体触发第一位置传感器371和第二位置传感器372。压力传感器373可以是压敏电阻,也可以是压力开关。
返回去参阅图8,端盖330罩扣在第一驱动装置350和第二驱动装置360的外侧并且与机壳310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端盖330整体上为C形结构,并且端盖33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避让孔331,以避让第一齿条3411和第二齿条3421,或避让第一齿轮组352和第二齿轮组362。
在图8示出的实施例中,端盖330的避让孔331用于避让第一齿条3411和第二齿条3421。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端盖330设置为其他任意可行的结构,例如将端盖330设置成一个轴向端开口、另一个轴向端封闭的空心柱,并使该端盖330开口的一端与机壳310以密封的形式固定连接,并因此将第一齿条3411、第二齿条3421、第一驱动装置350和第二驱动装置360罩扣在内,从而避免风机300内的空气泄漏。
基于上文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结构的风机300能够使制冷间室140内的冷空气进入第一储藏间室131、第二储藏间室132和第三储藏间室133中的至少一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前文描述的叶轮320为贯流风机的叶轮。
如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冰箱还包括布置在制冷间室140内的接水盘400,接水盘400设置在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的下方,以接收从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上坠落下来的水。
下面参照图11来对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接水盘400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11所示,接水盘400上设置有位于第一板式蒸发器210下方的第一接水槽401、位于第二板式蒸发器220下方的第二接水槽402和形成在第一接水槽401与第二接水槽402之间的镂空结构403,镂空结构403用于允许空气流动。
继续参阅图11,接水盘400上还设置有将第一接水槽401与第二接水槽402连通的连接槽404,该连接槽404位于第一接水盘400和第二接水盘400的后端。
进一步地,第一接水盘400和第二接水盘400中的一项或连接槽404上设置有排水孔405,排水孔405通过管路通向冰箱压机仓内的蒸发皿730。
具体如图11所示地,排水孔405设置在连接槽404内。进一步地,连接槽404的内底面的高度可以朝着靠近排水孔405的方向逐渐降低,以使水都从排水孔405流出。
进一步,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接水盘400配置成从前往后向下倾斜,以使接水盘400上的水流向接水盘400的后部,具体是流动到连接槽404内。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接水盘400设置为其他任意可行的结构,例如省去形成连接槽404的结构,并使连接槽404形成在制冷间室140的后侧壁或底壁上。
返回去参照图4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冰箱还可以包括电加热丝600,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中的至少一项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贴附有该电加热丝600。
进一步地,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各自的两个侧面均分别贴附有电加热丝600。
返回去继续参阅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冰箱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板式蒸发器210的至少一侧的第一导水构件510,第一导水构件510的底端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至第一接水槽401内。冰箱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板式蒸发器220的至少一侧的第二导水构件520,第二导水构件520的底端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至第二接水槽402内。
进一步地,第一板式蒸发器2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水构件510,第一板式蒸发器2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导水构件520。
从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第一导水构件510在左右方向上沿着靠近第一接水槽401的方向倾斜向下,并且第二导水构件520在左右方向上沿着靠近第二接水槽402的方向倾斜向下。
进一步地,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左侧的第一导水构件510与第一送风通道141的左侧壁抵接,以使第一导水构件510构成第一送风通道141的底壁。可选地,第一导水构件510与接水盘400之间抵接或具有间隙,第一导水构件510和接水盘400各自与第一板式蒸发器210之间的间隙较小(例如1mm、3mm、5mm等),以在确保冷凝水流动的同时,使回风通道142内大部分的冷风经由风机300进入第一送风通道141。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一导水构件510分别与接水盘400抵接,从而使第一送风通道141的底部与回风通道142隔绝。
相应地,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左侧的第二导水构件520与第二送风通道143的左侧壁抵接,以使第二导水构件520构成第二送风通道143的底壁。可选地,第二导水构件520与接水盘400之间抵接或具有间隙,第二导水构件520和接水盘400各自与第二板式蒸发器220之间的间隙较小(例如1mm、3mm、5mm等),以在确保冷凝水流动的同时,使回风通道142内大部分的冷风经由风机300进入第二送风通道143。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和第二导水构件520分别与接水盘400抵接,从而使第二送风通道143的底部与回风通道142隔绝。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水构件510和/或第二导水构件520可以是直板结构,也可以是弯曲的板状结构,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行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12来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加热丝600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4至图6和图12所示,电加热丝600可以被设置蛇形。进一步地,电加热丝600包括至少一个直线段610,直线段61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优选地大于0度(例如可以是3°、5°、15°等),以使冷凝水或化霜水沿着直线段610向下流动。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直线段61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度,即,使直线段610与水平面平行。
如图12所示,电加热丝600包括自上至下的第一区段601、第二区段602和第三区段603,分布在第一区段601、第二区段602和第三区段603内的相邻两个直线段610之间的距离依次减小。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电加热丝600可以为薄膜加热丝。并且,电加热丝600通过铝箔胶带(图中未示出)粘贴到第一板式蒸发器210或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具体地,该铝箔胶带的双面均具有粘性,铝箔胶带的一面与第一板式蒸发器210或第二板式蒸发器220粘接,铝箔胶带的另一面与电加热丝600粘接。或者,该铝箔胶带的一面均具有粘性,铝箔胶带具有粘性的一面同时与电加热丝600和第一板式蒸发器210或第二板式蒸发器220粘接。
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电加热丝600设置为管式加热丝,在第一板式蒸发器210或第二板式蒸发器220上设置卡槽或卡扣,并将电加热丝600卡置在卡槽或卡扣中。
在本实用新型中,电加热丝600用于在第一板式蒸发器210或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化霜时,加热第一板式蒸发器210或第二板式蒸发器220,以使第一板式蒸发器210或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快速化霜。
下面参照图13和图14来对本实用新型冰箱的制冷系统800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制冷系统800中包括压缩机810、冷凝器820、第一节流构件831、第一板式蒸发器210、第二板式蒸发器220、控制阀组840。
其中,第一节流构件831为电子膨胀阀。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节流构件831设置为毛细管。
其中,制冷系统800配置成通过控制阀组840实现第一板式蒸发器210或第二板式蒸发器220之间的串联与并联。
进一步地,控制阀组840包括第一控制阀841和第二控制阀842,第一控制阀841和第二控制阀842各自均具有一个进口和多个出口。
如图13所示,压缩机810、冷凝器820、第一控制阀841、第一节流构件831、第一板式蒸发器210、第二控制阀842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依次首尾相接,以形成流体回路。第一控制阀841还通过其一个出口还与第二板式蒸发器220的进口流体连接。第二控制阀842还通过其一个出口还与压缩机810的进口流体连接
进一步地,制冷系统800还包括第二节流构件832。第二节流构件832的出口与第二板式蒸发器220流体连接,第二节流构件832的进口与第一控制阀841流体连接,以使第二板式蒸发器220通过第二节流构件832与第一控制阀841流体连接。
其中,第二节流构件832为电子膨胀阀。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二节流构件832设置为毛细管。
进一步地,制冷系统800还包括多通控制阀850,第一控制阀841、第二控制阀842、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分别通过管路与该多通控制阀850的进口连通,多通控制阀850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压缩机810的进口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控制阀841还通过其一个出口还通过管路与压缩机810的进口流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控制阀841、第二控制阀842和多通控制阀850均是电控阀。
图13中示出的一个制冷系统800至少可以在以下制冷模式下运行:
仅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制冷,冷媒沿以下路径(记作第一路径)循环流动:压缩机810→冷凝器820→第一控制阀841→第一节流构件831→第一板式蒸发器210→第二控制阀842→多通控制阀850→压缩机810。
仅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制冷,冷媒沿以下路径(记作第二路径)循环流动:压缩机810→冷凝器820→第一控制阀841→第二节流构件832→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多通控制阀850→压缩机810。
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同时制冷,冷媒沿以下路径(记作第三路径)循环流动:压缩机810→冷凝器820→第一控制阀841→第一节流构件831→第一板式蒸发器210→第二控制阀842→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多通控制阀850→压缩机810。此外,冷媒还可以同时沿着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循环流动。
如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制冷系统800中,制冷系统800还可以包括气液分离器860。气液分离器860与第一控制阀841、第二控制阀842和第二节流构件832分别流体连接,以使第一控制阀841和第二控制阀842分别通过气液分离器860与第二节流构件832流体连接。
进一步地,气液分离器860还通过管路与多通控制阀850的一个进口连通,以使气液分离器860分离出来的气态冷媒直接回流至压缩机810的回气口。
相比于图13中示出的制冷系统800,图14中示出的制冷系统800还可以在以下制冷模式下运行:
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强制冷,冷媒沿第四路径循环流动:压缩机810→冷凝器820→第一控制阀841→第一节流构件831→第一板式蒸发器210→第二控制阀842→气液分离器860→第二节流构件832→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多通控制阀850→压缩机810。同时,冷媒还沿着第五路径循环流动:压缩机810→冷凝器820→第一控制阀841→气液分离器860→第二节流构件832→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多通控制阀850→压缩机810。以及,气液分离器860中的气态冷媒还沿着支路六流动:气液分离器860→多通控制阀850。下面参照图15至图21来对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冰箱的制冷模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在冰箱刚开机或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化霜时,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处于第一姿态,以使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共同遮蔽回风通道142,防止回风通道142内的热量进入第一储藏间室131、第二储藏间室132和第三储藏间室133内。同时,第一位置传感器371被第一风门341触发,第二位置传感器372被第二风门342触发,压力传感器373被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挤压触发,从而实现冰箱对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的位置的校准。
如图16所示,当仅需要对第三储藏间室133进行制冷时,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处于第二姿态,以使第一风门341遮蔽第一外出风口3111,使第二风门342遮蔽第二外出风口3112,第三外出风口3113敞开,冷风从机壳310的内部流向第三送风通道144。制冷系统800可以按照前文所描述的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和第三路径中的任一路径运行。
如图17所示,当需要对第二储藏间室132和第三储藏间室133进行制冷时,制冷系统800可以按照前文所描述的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和第三路径中的任一路径运行,优选地按照第二路径运行。第一风门341遮蔽第一外出风口3111,使第二风门342遮蔽第三外出风口3113的一部分,冷风从机壳310的内部分别流向第二送风通道143和第三送风通道144。制冷系统800可以按照前文所描述的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和第三路径中的任一路径运行,优选地按照第二路径运行。
如图18所示,当第一储藏间室131和第三储藏间室133需要制冷时,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处于第四姿态,以使第一风门341遮蔽第三外出风口3113的一部分,使第二风门342遮蔽第二外出风口3112,冷风从机壳310的内部分别流向第一送风通道141和第三送风通道144。制冷系统800可以按照前文所描述的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和第三路径中的任一路径运行,优选地按照第一路径运行。
如图19所示,当第一储藏间室131和第二储藏间室132需要制冷时,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变换到第五姿态,以使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抵接并共同遮蔽第三外出风口3113,冷风从机壳310的内部分别流向第一送风通道141和第二送风通道143。制冷系统800可以按照前文所描述第三路径运行,或者按照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同时运行。
如图20所示,当仅有第二储藏间室132需要制冷时,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变换到第六姿态,以使第一风门341遮蔽第一外出风口3111,使第二风门342遮蔽第三外出风口3113,冷风从机壳310的内部流向第二送风通道143。制冷系统800按照前文所描述第二路径运行。
当需要对第二储藏间室132进行强制冷时,制冷系统800按照前文所描述的第四路径、第五路径和支路六同时运行,以使被第一节流构件831节流降压后的低温冷媒与从第一控制阀841流出的冷媒在气液分离器860处混合,使冷媒在进入第二节流构件832之前被过冷,从而使第二板式蒸发器220能够获得更低温度的冷媒,形成更低温的条件。
如图21所示,当仅有第一储藏间室131需要制冷时,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变换到第七姿态,以使第一风门341遮蔽第三外出风口3113,使第二风门342遮蔽第一外出风口3111,冷风从机壳310的内部流向第一送风通道141。制冷系统800按照前文所描述第一路径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储藏间室131、第二储藏间室132和第三储藏间室133的类型除前文描述的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例如可以将第一储藏间室131设置为变温间室,将第二储藏间室132设置为低温间室(温度低于冷冻间室),将第三储藏间设置为冷冻间室。
如图2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冰箱还包括控制器900,第一电机351、第二电机361、第一位置传感器371、第二位置传感器372、压力传感器373和电加热丝600分别与该控制器900控制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900配置成在冰箱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变换到第一姿态(如图15所示),以对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进行校准。
其中,预设条件是冰箱开机或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化霜结束,预设条件还可以是冰箱接收到了用户发出的校准指令。
进一步地,控制器900还可以配置成,在第三储藏间室133需要制冷时,控制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变换到第二姿态(如图16所示),以使第一风门341遮蔽第一外出风口3111,使第二风门342遮蔽第二外出风口3112。
进一步地,控制器900还可以配置成,在第二储藏间室132和第三储藏间室133需要制冷时,控制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变换到第三姿态(如图17所示),以使第一风门341遮蔽第一外出风口3111,使第二风门342遮蔽第三外出风口3113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控制器900还可以配置成,在第一储藏间室131和第三储藏间室133需要制冷时,控制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变换到第四姿态(如图18所示),以使第一风门341遮蔽第三外出风口3113的一部分,使第二风门342遮蔽第二外出风口3112。
进一步地,控制器900还可以配置成,在第一储藏间室131和第三储藏间室133需要制冷时,控制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变换到第五姿态(如图19所示),以使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抵接并共同遮蔽第三外出风口3113。
进一步地,控制器900还可以配置成,在第一储藏间室131和第三储藏间室133需要制冷时,控制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变换到第六姿态(如图20所示),以使第一风门341遮蔽第一外出风口3111,使第二风门342遮蔽第三外出风口3113。
进一步地,控制器900还可以配置成,在第一储藏间室131和第三储藏间室133需要制冷时,控制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变换到第七姿态(如图21所示),以使第一风门341遮蔽第三外出风口3113,使第二风门342遮蔽第一外出风口3111。
需要说明的是,前文描述的某一储藏间室需要制冷,具体为相应的储藏间室内的温度高于预设的温度值。例如,第一储藏间室131为冷冻间室,当其内的温度高于-16℃(等其他任意可行的温度)时,第一储藏间室131需要制冷,当其内的温度降低到了-18℃(等其他任意可行的温度)时,第一储藏间室131停止制冷。第二储藏间室132为变温间室,当其内的温度高于0℃(等其他任意可行的温度)时,第二储藏间室132需要制冷,当其内的温度降低到了-4℃(等其他任意可行的温度)时,第二储藏间室132停止制冷。第三储藏间室133为变温间室,当其内的温度高于5℃(等其他任意可行的温度)时,第三储藏间室133需要制冷,当其内的温度降低到了1℃(等其他任意可行的温度)时,第三储藏间室133停止制冷。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储藏间室133为冷藏间室,控制器900还可以配置成:在冰箱满足化霜条件时,先控制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变换到图16所示的第二姿态。在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上升到了预设温度时,再控制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变换到图15所示的第一姿态,以使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共同遮蔽风机300的进风口3124。并控制电加热丝600通电,加热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直至电加热丝600工作了预设时长,或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的温度达到了化霜最高温度。
其中,化霜条件可以是冰箱自上次化霜结束至当前时间,运行了预设时间(例如7天、10天、15天等),和/或,开关门次数达到了预设次数(例如20次、50次、65次等)。
其中,预设温度可以是低于第三储藏间室133(冷藏间室)制冷温度的任意可行的温度,例如,-10℃、-5℃、-4℃、-1℃等。
其中,预设时长可以是任意使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化霜完成的时长,例如10min、20min、35min等。
其中,化霜最高温度可以是任意确保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化霜完成的温度,例如3℃、5℃、10℃、15℃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当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变换到图16所示的第二姿态时,空气在第三储藏间室133(冷藏间室)与回风通道142之间循环流动。由于第三储藏间室133(冷藏间室)内空气的温度高于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的温度,所以第三储藏间室133(冷藏间室)内的热量会进入制冷间室140内并加热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升高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的温度。可见,本实用新型合理地利用了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冷量,降低了冰箱化霜时的能耗。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储藏间室131和第二储藏间室132中的至少一项设置为冷藏间室,并控制第一风门341和第二风门342变换到使风机300仅对冷藏间室制冷的其他姿态,以对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进行化霜。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中,冰箱还可以包括风挡结构740,第一送风通道141、回风通道142和第二送风通道143中的至少一项内设置有风挡结构740,以通过风挡结构740将相应的风道限定为弯折的通道,从而延长相应风道的长度。
可选地,第一送风通道141、回风通道142和第二送风通道143内分别设置有风挡结构740。下面参照图23并以回风通道142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3所示,回风通道142内设置有风挡结构740,该风挡结构740具体为多个前后延伸的隔板,该隔板在左右方向上分别与回风通道142的两个内壁面抵接,从而将回风通道142限定为弯折的通道。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风挡结构740将相应的风道限定为弯折的通道,延长了相应风道的长度,从而提升了相应风道内空气的流速,使得第一板式蒸发器210和第二板式蒸发器220的各个部分接触的空气的量更多,进而提升了空气与相应蒸发器的换热效率。
至此,已经结合前文的多个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拆分和组合,也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或技术原理之内所做的任何更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为广义上的冰箱,其不仅包括通常所说的、狭义上的冰箱,而且还包括具有冷藏和/或冷冻功能的保鲜设备,例如,冷藏柜、冰柜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连通”表示流体连通,以允许流体(例如空气、液体)在彼此连通的两者之间流通。并且该“连通”可以是使流体无泄漏的、在彼此连通的两者之间流动,也可以是使流体有少许泄露的、在彼此连通的两者之间流动。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冰箱的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限定有空腔,所述外壳的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外出风口和第二外出风口,所述内壳的周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出风口在径向上对准的第一内出风口和与所述第二外出风口在径向上对准的第二内出风口;所述内壳的周壁上还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侧壁沿径向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侧;
叶轮,所述叶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内壳中;
第一风门,沿所述机壳的周向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空腔中并用于使所述第一外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内出风口连通或阻断;
第二风门,沿所述机壳的周向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空腔中并用于使所述第二外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内出风口连通或阻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冰箱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第三外出风口,所述内壳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外出风口在径向上对准的第三内出风口,
所述风机配置成,使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中的任一项能够单独阻断所述第三外出风口与所述第三内出风口的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冰箱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门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风门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冰箱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轴向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弧形开口;所述第一风门轴向上的一端设置有弧形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贯穿所述第一弧形开口以裸露在所述内壳的外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到所述机壳上的第一电机和与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
所述内壳轴向上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弧形开口;所述第二风门轴向上的一端设置有弧形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贯穿所述第二弧形开口以裸露在所述内壳的外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到所述机壳上的第二电机和与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二齿轮组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冰箱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罩扣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外侧并且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冰箱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盖整体上为C形结构,并且所述端盖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避让孔,以避让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或避让所述第一齿轮组和所述第二齿轮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冰箱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腔在所述机壳径向上的截面为C形。
8.一种冰箱,包括:
箱体,限定有沿左右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储藏间室、制冷间室和第二储藏间室;
第一板式蒸发器和第二板式蒸发器,沿所述左右方向依次布置在所述制冷间室内,以将所述制冷间室分隔成沿所述左右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送风通道、回风通道和第二送风通道,所述第一送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储藏间室连通,所述第二送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储藏间室连通,所述回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储藏间室和所述第二储藏间室分别连通;
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所述风机布置在所述制冷间室内,所述第一外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送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外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送风通道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回风通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口延伸至所述外壳外侧的侧壁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板式蒸发器和所述第二板式蒸发器分别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还限定有位于所述第一储藏间室、所述制冷间室和所述第二储藏间室上方的第三储藏间室、与所述第三储藏间室连通的第三送风通道和将所述第三储藏间室与所述回风通道连通的连接风道;
所述风机的第三外出风口与所述第三送风通道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61391.1U CN221122671U (zh) | 2023-09-20 | 2023-09-20 | 用于冰箱的风机和具有其的冰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61391.1U CN221122671U (zh) | 2023-09-20 | 2023-09-20 | 用于冰箱的风机和具有其的冰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122671U true CN221122671U (zh) | 2024-06-11 |
Family
ID=91363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561391.1U Active CN221122671U (zh) | 2023-09-20 | 2023-09-20 | 用于冰箱的风机和具有其的冰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122671U (zh) |
-
2023
- 2023-09-20 CN CN202322561391.1U patent/CN22112267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473828B2 (en) | Refrigerator | |
CN109764598B (zh) | 一种冰箱 | |
ES2776378T3 (es) | Refrigerador | |
KR20180046575A (ko) | 냉장고 | |
CN110887297A (zh) | 冷藏结构及冷藏设备 | |
CN221122671U (zh) | 用于冰箱的风机和具有其的冰箱 | |
CN220959091U (zh) | 冰箱 | |
CN220959092U (zh) | 冰箱 | |
CN221122685U (zh) | 冰箱 | |
CN221122672U (zh) | 冰箱 | |
CN211233526U (zh) | 冷藏结构及冷藏设备 | |
CN208567249U (zh) | 一种家用低温冰箱 | |
CN113494808A (zh) | 冰箱 | |
CN113494809A (zh) | 冰箱 | |
US12259173B2 (en) |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equipped with a refrigeration system having a fan for circulating air | |
CN221527012U (zh) | 冰箱 | |
CN221858949U (zh) | 冰箱 | |
CN219199641U (zh) | 风冷冰箱 | |
CN119665534A (zh) | 冰箱 | |
CN219199642U (zh) | 风冷冰箱 | |
CN119665536A (zh) | 用于冰箱的风机和具有其的冰箱 | |
CN219346927U (zh) | 制冷模块和模块化冰箱 | |
CN119665535A (zh) | 冰箱 | |
CN221526991U (zh) | 冰箱 | |
CN221324805U (zh) | 冰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