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115885U - 零部件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零部件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15885U
CN221115885U CN202290000387.9U CN202290000387U CN221115885U CN 221115885 U CN221115885 U CN 221115885U CN 202290000387 U CN202290000387 U CN 202290000387U CN 221115885 U CN221115885 U CN 2211158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gas
axial direction
wall portion
pos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9000038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田直树
三浦诚司
迫田宏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ki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ki Ko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ki Ko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ki Kogyo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158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158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36Auxiliary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 B23P19/004Feeding the articles from hoppers to machines or dispensers
    • B23P19/005Feeding the articles from hoppers to machines or dispensers by using flowing ga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14Projection we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002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work
    • B23K11/004Welding of a small piece to a great or broad piece
    • B23K11/0046Welding of a small piece to a great or broad piece the extremity of a small piece being welded to a base, e.g. cooling studs or fins to tubes or plates
    • B23K11/0053Stud welding, i.e. resis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 B23P19/006Holding or positioning the article in front of the applying to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4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parts
    • B23P19/06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9/00De-stacking of articles
    • B65G59/06De-stacking from the bottom of the stack
    • B65G59/067De-stacking from the bottom of the stack articles being separated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ly to the axis of the st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4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parts
    • B23P19/06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machines
    • B23P19/062Pierce nut sett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14Articles of special size, shape or weig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44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 F16K31/52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with crank, eccentric, or cam
    • F16K31/524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with crank, eccentric, or cam with a cam
    • F16K31/52408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with crank, eccentric, or cam with a cam comprising a lift val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 Special Conve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螺母供给装置,包括杆、缸、阀以及罩,所述杆通过前进将螺母供给至目标位置,所述阀与杆一体地进退,前进的阀从所述罩的旁边通过。杆具有设置在保持部外周的空气吹出口、和在杆内部沿轴向延伸的空气通路。阀具有推杆和弹簧,所述推杆在打开从泵朝向空气通路的流路的推压姿势与关闭流路的拉拽姿势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弹簧以使推杆成为拉拽姿势的方式对推杆施力。在阀前进时,在螺母到达目标位置之前,推杆沿着按压壁部前进,被按压壁部按压而成为推压姿势,另一方面,在到达后,来自按压壁部的按压被解除而成为拉拽姿势。

Description

零部件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将具有通孔的零部件供给至目标位置的零部件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螺母供给装置(零部件供给装置)包括杆和气缸,所述杆在顶端具有贯穿螺母的螺纹孔的直径较小的保持部,通过前进将螺母供给至目标位置,所述气缸驱动杆进退。气缸包括有底筒状的缸和活塞,所述缸的杆前进侧开放,所述活塞嵌插于缸,并在缸内的与杆前进侧相反的一侧划分出气体室。杆同心状地设置在活塞上,并向其前进侧突出。在杆的保持部的外周,以面向与杆前进侧相反的一侧的方式开设有气体吹出口。在活塞及杆的中心轴上形成有将气体室和气体吹出口连通起来的气体通路。
采用该结构,通过向气体室供给气体,由此活塞被向杆前进侧按压,活塞及杆前进。并且,杆的保持部贯穿螺母的螺纹孔。此时,向气体室供给来的气体的一部分通过气体通路从气体吹出口朝向与杆前进侧相反的一侧吹出、即朝向螺母吹出。由此,螺母能可靠地保持在杆的保持部。这样,由于杆的前进和从气体吹出口吹出气体彼此同步,因此螺母供给装置的操作变得简单。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20-371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螺母供给装置中,即使螺母到达了目标位置,也不会立即停止从气体吹出口吹出气体,只要继续向缸内的气体室供给气体,气体就会从气体吹出口持续吹向螺母。如果气体一直从气体吹出口吹出,则螺母就不会从杆的保持部脱离。对于螺母以外的、具有通孔的其他零部件也相同。
本公开正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零部件供给装置中,使零部件到达目标位置与停止从杆吹出气体同步,从而使已到达目标位置的零部件立即从杆脱离。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公开所涉及的零部件供给装置是将具有通孔的零部件供给至目标位置的零部件供给装置,所述零部件供给装置包括杆、致动器、阀以及固定部,所述杆在顶端具有贯穿所述通孔的保持部,所述杆通过沿轴向前进,来将所述零部件供给至所述目标位置,所述致动器使所述杆沿所述轴向进退移动,所述阀安装在所述杆上,与所述杆一体地进退移动,所述固定部不与所述杆一体地进退移动,随着所述杆前进的所述阀从所述固定部的旁边通过,所述杆具有气体吹出口和气体通路,所述气体吹出口设置在所述保持部的外周,并向所述轴向的后方吹出气体,所述气体通路在所述杆的内部沿所述轴向延伸,所述气体通路用于使从气体供给源供给来的气体流通到所述气体吹出口,所述阀具有按压开关和施力单元,所述按压开关在推压姿势与拉拽姿势之间进行切换,所述推压姿势对应于打开状态,所述拉拽姿势对应于关闭状态,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打开从所述气体供给源朝向所述气体通路的气体的流路,在所述关闭状态下,关闭从所述气体供给源朝向所述气体通路的气体的流路,所述施力单元以使所述按压开关成为所述拉拽姿势的方式对所述按压开关施力,所述固定部包括面向所述按压开关且沿所述轴向延伸的按压壁部,在所述阀前进时,在所述零部件到达所述目标位置之前,所述按压开关沿着所述按压壁部前进,并被所述按压壁部按压,克服所述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而成为所述推压姿势,另一方面,在所述零部件到达所述目标位置后,来自所述按压壁部的按压被解除,所述按压开关借助所述施力单元的作用力从所述推压姿势成为所述拉拽姿势。
采用该构成方式,杆借助致动器沿轴向前进,将杆的顶端的保持部贯穿零部件的通孔,将挂在保持部上的零部件供给至目标位置。安装在杆上的阀随着杆的前进而前进。在零部件到达目标位置之前,阀的按压开关沿着固定部的按压壁部前进,并被按压壁部按压,克服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而成为推压姿势。由此,从气体供给源供给来的气体向杆内部的气体通路流动(打开状态),然后,从杆的保持部外周的气体吹出口朝向轴向后方吹出、即朝向零部件吹出。因此,零部件在到达目标位置之前,会被牢固地保持在杆的保持部,不会从杆的保持部脱离。
另一方面,在零部件到达目标位置后,固定部的按压壁部的按压被解除,阀的按压开关借助施力单元的作用力从推压姿势成为拉拽姿势。由此,从气体供给源供给来的气体不再向杆内部的气体通路流动(关闭状态),不再从气体吹出口吹出。因此,零部件在到达目标位置后,就会从杆的保持部脱离。
这样,零部件到达目标位置与停止从气体吹出口吹出气体彼此同步。由此,当零部件到达目标位置时,零部件就会立即从杆脱离。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包括倾斜壁部,所述倾斜壁部与所述按压壁部的所述轴向的前侧连接,且以随着朝向所述轴向的前方而远离所述杆的中心轴的方式倾斜地延伸,所述按压开关在沿着所述倾斜壁部前进的过程中,从所述推压姿势成为所述拉拽姿势。
采用该构成方式,在按压开关沿着倾斜壁部前进的过程中,倾斜壁部按压按压开关的力逐渐变小。由此,按压开关一边沿着倾斜壁部前进,一边从推压姿势逐渐变为拉拽姿势。因此,能够抑制按压开关从推压姿势急剧变为拉拽姿势,所以能够抑制该急剧变化所引起的阀的故障等。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由从所述轴向观察时包围所述杆及所述致动器的罩构成,所述按压壁部包含在所述罩的面向所述按压开关的壁部中。
采用该构成方式,利用包围杆及致动器的罩,有利于保护杆及致动器本身、设置在它们的周边设备不受干扰。而且,由于按压壁部包含在罩的壁部中,因此能够使用罩而使零部件到达目标位置与停止从气体吹出口吹出气体彼此同步。这样,能够通过一个罩而实现上述保护功能及上述同步功能这两个功能,因此效率高。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阀具有存在于所述按压壁部与所述按压开关之间的手柄,所述按压开关经由所述手柄被所述按压壁部按压。
采用该构成方式,通过使用手柄利用杠杆的原理,与没有手柄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使按压开关成为推压姿势所需的按压力。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致动器具有固定件和活动件,所述固定件沿所述轴向延伸,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件沿所述轴向进退移动,所述杆和所述活动件彼此平行地布置,且通过沿与所述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连结部彼此连结。
采用该构成方式,与杆和致动器的活动件沿轴向直线排列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零部件供给装置整体在轴向上紧凑。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致动器是气缸机构,所述气缸机构及所述气体通路彼此被从相同的所述气体供给源供给气体。
采用该构成方式,通过从相同的气体供给源向气缸机构及气体通路供给气体,能够实现利用气缸机构进行的杆进退移动及从气体吹出口吹出气体这两种作用。因此,与从不同的气体供给源分别向气缸机构及气体通路供给气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气体供给源的数量。与致动器为线性电动机等电动式致动器的情况相比,不需要用于杆的进退移动的电气系统,能够相应地简化结构。
第二公开所涉及的零部件供给装置是将具有通孔的零部件供给至目标位置的零部件供给装置,所述零部件供给装置包括杆、致动器、阀以及固定部,所述杆在顶端具有贯穿所述通孔的保持部,所述杆通过沿轴向前进,来将所述零部件供给至所述目标位置,所述致动器使所述杆沿所述轴向进退移动,所述阀安装在所述杆上,与所述杆一体地进退移动,所述固定部不与所述杆一体地进退移动,随着所述杆前进的所述阀从所述固定部的旁边通过,所述杆具有气体吹出口和气体通路,所述气体吹出口设置在所述保持部的外周,并向所述轴向的后方吹出气体,所述气体通路在所述杆的内部沿所述轴向延伸,所述气体通路用于使从气体供给源供给来的气体流通到所述气体吹出口,所述阀具有按压开关和施力单元,所述按压开关在拉拽姿势与推压姿势之间进行切换,所述拉拽姿势对应于打开状态,所述推压姿势对应于关闭状态,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打开从所述气体供给源朝向所述气体通路的气体的流路,在所述关闭状态下,关闭从所述气体供给源朝向所述气体通路的气体的流路,所述施力单元以使所述按压开关成为所述拉拽姿势的方式对所述按压开关施力,所述固定部包括面向所述按压开关且沿所述轴向延伸的按压壁部,在所述阀前进时,在所述零部件到达所述目标位置之前,所述按压开关借助所述施力单元的作用力成为所述拉拽姿势,另一方面,在所述零部件到达所述目标位置后,所述按压开关被所述按压壁部按压,克服所述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而从所述拉拽姿势成为所述推压姿势。
采用该构成方式,杆借助致动器沿轴向前进,将杆的顶端的保持部贯穿零部件的通孔,将挂在保持部上的零部件供给至目标位置。安装在杆上的阀随着杆的前进而前进。在零部件到达目标位置之前,阀的按压开关借助施力单元的作用力成为拉拽姿势。由此,从气体供给源供给来的气体向杆内部的气体通路流动(打开状态),然后,从杆的保持部外周的气体吹出口朝向轴向后方吹出、即朝向零部件吹出。因此,零部件在到达目标位置之前,会被牢固地保持在杆的保持部,不会从杆的保持部脱离。
另一方面,在零部件到达目标位置后,阀的按压开关被固定部的按压壁部按压,克服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而从拉拽姿势成为推压姿势。由此,从气体供给源供给来的气体不再向杆内部的气体通路流动(关闭状态),不再从气体吹出口吹出。因此,零部件在到达目标位置后,就会从杆的保持部脱离。
这样,零部件到达目标位置与停止从气体吹出口吹出气体彼此同步。由此,当零部件到达目标位置时,零部件就会立即从杆脱离。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包括倾斜壁部,所述倾斜壁部与所述按压壁部的所述轴向的后侧连接,且以随着朝向所述轴向的后方而远离所述杆的中心轴的方式倾斜地延伸,所述按压开关在沿着所述倾斜壁部前进的过程中,从所述拉拽姿势成为所述推压姿势。
采用该构成方式,在按压开关沿着倾斜壁部前进的过程中,倾斜壁部按压按压开关的力逐渐变大。由此,按压开关一边沿着倾斜壁部前进,一边从拉拽姿势逐渐变为推压姿势。因此,能够抑制按压开关从拉拽姿势急剧变为推压姿势,所以能够抑制该急剧变化所引起的阀的故障等。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在零部件供给装置中,使零部件到达目标位置和停止从杆吹出气体同步,从而能够使已到达目标位置的零部件立即从杆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母供给装置的主视图,示出螺母到达目标位置之前的状态;
图2是示出螺母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螺母承接件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杆的顶端的详情的主视图;
图5是示出推杆处于拉拽姿势的状态下的阀的内部结构的正面剖面图;
图6是推杆处于推压姿势的状态下的相当于图5的图;
图7是示出罩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螺母到达目标位置后的状态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8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下面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本质上只不过是示例,完全没有对本公开、其应用对象或其用途加以限制的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杆的中心轴延伸的方向设为轴向。有时将图1中的左右方向(轴向)称为前后方向。将图1中的上下方向称为上下方向。
(螺母供给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作为零部件供给装置的螺母供给装置1将作为零部件的螺母N供给至目标位置T(例如电阻焊机中的一对焊接电极之间)。目标位置T不仅表示某一点,如图1所示,目标位置T在轴向上具有某种程度(0mm~100mm左右)的宽度。
如图2所示,螺母N是四方焊接螺母,在正四棱柱状的主体部N1的中心设置有作为通孔的螺纹孔N2。在主体部N1的底面的四角设置有焊接突起N3。
如图1所示,螺母供给装置1包括托架2、杆10、作为致动器的气缸机构20、螺母承接件30、阀40、作为固定部的罩50。
如图1所示,杆10具有主体部11和保持部12。保持部12设置在杆10的顶端(前端),直径比主体部11的直径小。在主体部11与保持部12之间形成有台阶部13(参照图4)。主体部11的外径比螺母N的螺纹孔N2的内径大。保持部12的外径比螺母N的螺纹孔N2的内径小。
杆10通过沿其轴向(长度方向)前进,将保持部12贯穿螺母N的螺纹孔N2,将挂在保持部12上的螺母N供给至目标位置T。
如图1所示,气缸机构20固定在托架2的大致矩形板状的基座2a上。气缸机构20是所谓的无杆气缸机构。气缸机构20具有作为固定件的缸筒21、作为活动件的一部分的活塞22、作为活动件的一部分的滑动台23。缸筒21是轴向两端部封闭的大致方筒状,且沿轴向延伸。活塞22在缸筒21的内部沿着缸筒21相对于缸筒21沿轴向相对进退移动。
滑动台23为轴向上长度较长的大致板状,且布置在缸筒21的上侧。滑动台23能够沿轴向自由进退。此处,在缸筒21的上壁部的宽度方向(图1中的与纸面垂直方向)上的中央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狭缝(未图示)。活塞22和滑动台23通过以上下贯穿狭缝的方式延伸的连结部(未图示)彼此连结。由此,滑动台23与活塞22的进退移动连动,滑动台23以在缸筒21的上侧沿着缸筒21的方式相对于缸筒21沿轴向相对进退移动。
在缸筒21的内部,在比活塞22靠轴向后侧形成有第一空气室24。在缸筒21的内部,在比活塞22靠轴向前侧形成有第二空气室25。第一空气室24经由软管H1与作为气体供给源的气泵P连通。第二空气室25经由软管H2与气泵P连通。如图1所示,软管H1和软管H2彼此独立。
通过从气泵P向第一空气室24及第二空气室25供给空气(气体),活塞22及滑动台23沿轴向进退移动。具体而言,在螺母供给装置1为前进模式时,通过从气泵P经由软管H1向第一空气室24供给空气,活塞22及滑动台23前进。从体积因活塞22的前进而变小的第二空气室25送出空气,经由软管H2向排气部E排出。
另一方面,在螺母供给装置1为后退模式时,通过从气泵P经由软管H2向第二空气室25供给空气,活塞22及滑动台23后退。从体积因活塞22的后退而变小的第一空气室24送出空气,经由软管H1向排气部E排出。
如图1所示,杆10、滑动台23及活塞22彼此平行(具体而言为几何平行)地布置。更详细而言,杆10的中心轴布置在比滑动台23(活塞22)更靠上侧的位置。此处,在滑动台23上,固定有从正面观察大致呈L字状的连结部件3。连结部件3由水平部3a及垂直部3b构成。水平部3a沿着滑动台23在轴向上延伸。垂直部3b从水平部3a的前端部向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方向)延伸。杆10贯穿于设置在托架2的从基座2a的前端部立起的纵壁部2b上的通孔。
杆10和滑动台23通过连结部件3的垂直部3b彼此连结。具体而言,杆10通过贯穿于设置在连结部件3的垂直部3b上的通孔(未图示)而与滑动台23连结。气缸机构20通过使活塞22及滑动台23沿轴向进退移动,由此使杆10沿轴向进退移动。在气缸机构20的缸筒21的前端部安装有用于检测杆10的轴向位置的轴位置传感器6。
如图1所示,螺母承接件30通过固定螺母4安装在托架2的纵壁部2b的前侧。具体而言,在螺母承接件30的背部的安装部31上设置有外螺纹部31a。外螺纹部31a从前侧向后侧贯穿纵壁部2b的通孔。通过用固定螺母4紧固突出到纵壁部2b的后侧的外螺纹部31a,由此螺母承接件30被固定在纵壁部2b上。在安装部31上设置有供杆10贯穿的杆通孔32。
如图1、3所示,螺母承接件30在突起N3朝向轴向前侧的状态下,用止动件33接住由螺母滑槽5送来的螺母N。设置在止动件33的背部的开口与杆通孔32连通。在止动件33的下部设有排出孔34。排出孔34用于在直径比正规尺寸的正规螺母小的过小螺母被误送到螺母承接件30的情况下,将该过小螺母向外部排出。
如图1所示,阀40安装在杆10的后端部,与杆10一体地进退移动。阀40的详情将在后面叙述。
如图4所示,杆10具有空气吹出口(气体吹出口)14和空气通路(气体通路)15。空气吹出口14在保持部12的外周设置有多个。空气吹出口14以面向轴向后方、即面向台阶部13的方式开口。空气通路15在杆10的内部(中心轴上)沿轴向延伸。空气通路15在轴向前端与空气吹出口14连通。空气通路15在轴向后端经由阀40与气泵P连通(参照图1)。
从气泵P供给来的空气经由软管H3及阀40供给至杆10内部的空气通路15。即,气缸机构20的第一空气室24及第二空气室25与杆10内部的空气通路15彼此被从相同的气泵P供给空气。空气通路15使从气泵P供给来的空气流通到空气吹出口14。空气吹出口14将从空气通路15送来的空气向轴向后方吹出、即向台阶部13吹出。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软管H3是从软管H1的中途分支出来的软管。
图5、6示出阀40的内部结构。阀40打开、关闭从气泵P朝向空气通路15的空气的流路A。阀40为按压型。阀40具有壳体41、阀体42、入口端口43、出口端口44、作为按压开关的推杆45、作为施力单元的弹簧46、以及手柄47。
如图5、6所示,在壳体41的内部收纳有阀体42。入口端口43与软管H3连接,从而与气泵P连通。出口端口44与杆10的后端连接,从而与空气通路15连通。在隔着阀体42的两侧(上下侧)布置有推杆45和弹簧46。推杆45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下方向)延伸。推杆45的推拉方向(作用方向)是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下方向)。弹簧46的作用力的作用方向是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下方向)。
如图5所示,在不从外部对推杆45施加按压力的无负荷状态时,借助弹簧46的作用力,阀体42被抬起。推杆45与阀体42的抬起连动,成为被拉到上侧的拉拽姿势。即,弹簧46以使推杆45成为拉拽姿势的方式对推杆45施力。拉拽姿势下的推杆45从壳体41的上表面大幅地向上方突出。通过阀体42的抬起,成为从入口端口43(气泵P)朝向出口端口44(空气通路15)的空气的流路A被关闭的关闭状态。推杆45的拉拽姿势对应于流路A的关闭状态。
如图6所示,在从外部对推杆45施加按压力的负荷状态时,推杆45克服弹簧46的作用力,将阀体42向下侧按下。推杆45自身成为被按到下侧的推压姿势。通过按下阀体42,成为从入口端口43(气泵P)朝向出口端口44(空气通路15)的空气的流路A被打开的打开状态。推杆45的推压姿势对应于流路A的打开状态。
这样,推杆45通过来自外部的按压力,在推压姿势(打开状态)与拉拽姿势(关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手柄47经由铰链47a安装在壳体41的上部的前端部。手柄47以铰链47a为起点,以覆盖推杆45的上侧的方式向轴向后方延伸。手柄47以铰链47a为起点向轴向前侧打开,并且向轴向后侧关闭。在手柄47的顶端部设置有引导辊47b。推杆45经由手柄47从外部被按压。
如图7所示,从轴向观察时,罩50包围杆10及气缸机构20。罩50以轴向上长度较长的方式延伸。罩50通过对铁制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罩50具有上壁部51和两侧的侧壁部52,罩50的轴向前后两侧及下侧开放。上壁部51从上侧覆盖杆10及气缸机构20。侧壁部52从宽度方向两侧覆盖杆10及气缸机构20。罩50以从上侧嵌入托架2的基座2a的方式固定在基座2a上。即,基座2a代替了罩50的下壁部。在侧壁部52,为了在气缸机构20安装软管H1、H2、轴位置传感器6,而设置有孔、缺口。
如图7所示,罩50的上壁部51包括:轴向后侧的按压壁部51a、轴向前侧的非按压壁部51b、将按压壁部51a和非按压壁部51b连接起来的倾斜壁部51c。
如图1、7所示,按压壁部51a在罩50的轴向后侧部分沿轴向笔直地延伸。倾斜壁部51c与按压壁部51a的轴向前侧连接。倾斜壁部51c在罩50的轴向中间部分以随着朝向轴向前方而远离杆10的中心轴的方式(朝向图1中的左上方向)倾斜地延伸。非按压壁部51b与倾斜壁部51c的轴向前侧连接。非按压壁部51b在罩50的轴向前侧部分沿轴向笔直地延伸。非按压壁部51b比按压壁部51a远离杆10的中心轴。
由于罩50固定在基座2a上,因此不会与杆10一体地沿轴向进退移动。即,杆10相对于罩50沿轴向相对移动。随着杆10而前进的阀40在罩50的上壁部51的旁边(附近)通过。
如图1所示,上壁部51面向阀40的推杆45(手柄47)。即,按压壁部51a、非按压壁部51b以及倾斜壁部51c都面向推杆45(手柄47)。详细而言,上壁部51与推杆45的推拉方向(作用方向)及弹簧46的作用力的作用方向相对。即,按压壁部51a、非按压壁部51b以及倾斜壁部51c都与推杆45的推拉方向(作用方向)及弹簧46的作用力的作用方向相对。手柄47夹设在上壁部51与推杆45之间。具体而言,手柄47夹设在按压壁部51a、非按压壁部51b以及倾斜壁部51c与推杆45之间。
如图1所示,在阀40随着杆10的前进而前进时,在螺母N到达目标位置T之前,阀40的推杆45沿着罩50的按压壁部51a前进。阀40的手柄47的引导辊47b一边与按压壁部51a抵接一边旋转。推杆45经由手柄47被按压壁部51a按压。由此,推杆45克服弹簧46的作用力而成为推压姿势(参照图6)。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在阀40随着杆10的前进而前进时,螺母N到达目标位置T后,阀40的推杆45被罩50的按压壁部51a的按压被解除。由此,推杆45借助弹簧46的作用力从推压姿势成为拉拽姿势。
具体而言,推杆45在越过按压壁部51a后,在沿着倾斜壁部51c前进的过程中,从推压姿势成为拉拽姿势。更详细而言,推杆45从倾斜壁部51c受到的按压力随着阀40的前进而逐渐变小。即,推杆45在沿着倾斜壁部51c前进的过程中,从推压姿势逐渐变为拉拽姿势。
如上所述,以满足在螺母N到达目标位置T之前推杆45成为推压姿势并且在螺母N到达目标位置T后推杆45成为拉拽姿势这两个条件的方式,对罩50的尺寸·形状等进行布局。尤其是,按压壁部51a在轴向上的位置及长度、按压壁部51a的距杆10的中心轴的距离(距推杆45的距离)、非按压壁部51b的距杆10的中心轴的距离(距推杆45的距离)是重要的。
(作用效果)
如图1所示,在螺母供给装置1为前进模式时,从气泵P供给来的空气经由软管H1被输送到气缸机构20的第一空气室24。由此,气缸机构20中的活塞22及滑动台23沿轴向前进。从体积因活塞22的前进而变小的第二空气室25送出空气,经由软管H2向排气部E排出。流经软管H1的空气的一部分在中途分支,经由软管H3向阀40输送。
杆10与气缸机构20的滑动台23的前进连动,沿轴向前进。并且,杆10使其顶端的保持部12贯穿螺母N的螺纹孔N2,将挂在保持部12上的螺母N供给至目标位置T。
安装在杆10上的阀40随着杆10的前进而前进。在螺母N到达目标位置T之前,阀40的推杆45沿着罩50的按压壁部51a前进。并且,推杆45经由手柄47被按压壁部51a按压,克服弹簧46的作用力而成为推压姿势。
此时,阀40的阀体42被按下,将气泵P和杆10内部的空气通路15连通起来的流路A被打开而成为打开状态(参照图6)。由此,从气泵P供给来的空气向空气通路15流动。之后,在空气通路15中流向轴向前方的空气从杆10的保持部12外周的空气吹出口14朝向轴向后方的台阶部13吹出、即朝向螺母N吹出。螺母N被按压到杆10的台阶部13上。因此,螺母N在到达目标位置T之前,会被牢固地保持在杆10的保持部12上,不会从杆10的保持部12脱离。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在螺母N到达目标位置T后,阀40的推杆45被罩50的按压壁部51a的按压被解除,借助弹簧46的作用力,推杆45从推压姿势成为拉拽姿势。
此时,阀40的阀体42被抬起,将气泵P和杆10内部的空气通路15连通起来的流路A被关闭而成为关闭状态(参照图5)。由此,从气泵P供给来的空气不再向空气通路15流动,不再从杆10的保持部12外周的空气吹出口14吹出。因此,螺母N在到达目标位置T后,从杆10的保持部12脱离。
这样,螺母N到达目标位置T和停止从空气吹出口14吹出空气彼此同步。由此,当螺母N到达目标位置T时,螺母N立即从杆10的保持部12脱离。因此,能够缩短从螺母N到达目标位置T到螺母N从杆10脱离所花费的时间。
在目标位置T,当螺母N从杆10脱离时,螺母供给装置1成为后退模式。在后退模式下,从气泵P供给来的空气经由软管H2被输送到气缸机构20的第二空气室25。由此,气缸机构20中的活塞22及滑动台23沿轴向后退。从体积因活塞22的后退而变小的第一空气室24送出空气,经由软管H1向排气部E排出。在后退模式下,空气不流向阀40(空气通路15)。
在推杆45越过按压壁部51a后沿着倾斜壁部51c前进的过程中,倾斜壁部51c按压推杆45的力逐渐变小。由此,推杆45一边沿着倾斜壁部51c前进,一边从推压姿势逐渐变为拉拽姿势。因此,能够抑制推杆45从推压姿势急剧变为拉拽姿势,所以能够抑制由该急剧变化所引起的阀40的故障等。
利用包围杆10及气缸机构20的罩50,有利于保护杆10及气缸机构20自身、设置在它们的周边设备不受干扰。例如,能够保护杆10及气缸机构20自身免受来自外部的物理冲击。由于罩50是铁制的,因此能够保护安装在气缸机构20上的轴位置传感器6不受例如由电阻焊接机产生的强磁场的影响。由此,能够抑制轴位置传感器6的误动作。
而且,由于按压壁部51a包含在罩50的上壁部51中,因此能够使用罩50使螺母N到达目标位置T和停止从空气吹出口14吹出空气彼此同步。这样,能够利用一个罩50,实现上述保护功能及上述同步功能这两个功能,因此效率高。
通过使用手柄47利用杠杆原理,与没有手柄47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使推杆45成为推压姿势所需的按压力。
通过使用手柄47的引导辊47b,阀40能够沿着按压壁部51a顺畅地移动。
由于杆10和气缸机构20的活动件(活塞22及滑动台23)彼此平行地布置,因此与杆10和气缸机构20的活动件(活塞22)沿轴向直线排列的情况(参照图9)相比,能够使螺母供给装置1整体在轴向上紧凑。
通过从相同的气泵P向气缸机构20及杆10内部的空气通路15供给空气,能够实现利用气缸机构20进行的杆10的进退移动及从空气吹出口14吹出空气这两种作用。因此,与从不同的气泵P分别向气缸机构20及空气通路15供给空气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气泵P的数量。
与致动器不是气缸机构20那样的气动式致动器而是线性电动机等电动式致动器的情况相比,不需要用于杆10的进退移动的电气系统,能够相应地简化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气缸机构20作为无杆气缸机构,杆10和气缸机构20的活动件(活塞22及滑动台23)彼此平行地布置,但并不限于此。图9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母供给装置1。在以下说明中,用同一符号表示与上述第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有时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缸机构20是通常的有杆气缸机构。在该情况下,与活塞22结合的活塞杆26从气缸机构20的缸筒21向轴向前方突出。杆10通过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下方向)延伸的连结部件7与活塞杆26连结。
<第三实施方式>
图10、11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母供给装置1。在以下说明中,用同一符号表示与上述第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有时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阀40为拉拽型。在不从外部对推杆45施加按压力的无负荷状态时,借助弹簧46的作用力,阀体42被抬起,省略了阀40的内部结构的图示。推杆45与阀体42的抬起连动,成为被拉到上侧的拉拽姿势。即,弹簧46以使推杆45成为拉拽姿势的方式对推杆45施力。拉拽姿势下的推杆45从壳体41的上表面大幅地向上方突出。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通过抬起阀体42,成为打开从入口端口43(气泵P)朝向出口端口44(空气通路15)的空气的流路A的打开状态。推杆45的拉拽姿势对应于流路A的打开状态。
在从外部对推杆45施加按压力的负荷状态时,推杆45克服弹簧46的作用力,将阀体42向下侧按下,省略了阀40的内部结构的图示。推杆45自身成为被按到下侧的推压姿势。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通过按下阀体42,成为关闭从入口端口43(气泵P)朝向出口端口44(空气通路15)的空气的流路A的关闭状态。推杆45的推压姿势对应于流路A的关闭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11所示,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按压壁部51a的位置和非按压壁部51b的位置彼此相反。即,按压壁部51a在罩50的轴向前侧部分沿轴向笔直地延伸。倾斜壁部51c与按压壁部51a的轴向后侧连接。倾斜壁部51c在罩50的轴向中间部分,以随着朝向轴向后方而远离杆10的中心轴的方式(朝向图10、11中的右上方向)倾斜地延伸(以随着朝向轴向前方而接近杆10的中心轴的方式倾斜地延伸)。非按压壁部51b与倾斜壁部51c的轴向后侧连接。非按压壁部51b在罩50的轴向后侧部分沿轴向笔直地延伸。非按压壁部51b比按压壁部51a远离杆10的中心轴。
如图10所示,在阀40随着杆10的前进而前进时,在螺母N到达目标位置T之前,阀40的推杆45沿着罩50的非按压壁部51b前进。推杆45不被非按压壁部51b按压,借助弹簧46的作用力而成为拉拽姿势。并且,将气泵P和杆10内部的空气通路15连通起来的流路A被打开而成为打开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在阀40随着杆10的前进而前进时,在螺母N到达目标位置T后,阀40的推杆45沿着罩50的按压壁部51a前进。推杆45经由手柄47被按压壁部51a按压。由此,推杆45克服弹簧46的作用力而从拉拽姿势成为推压姿势。并且,将气泵P和杆10内部的空气通路15连通起来的流路A关闭而成为关闭状态。
具体而言,推杆45在越过非按压壁部51b之后,在沿着倾斜壁部51c前进的过程中,从拉拽姿势成为推压姿势。更详细而言,推杆45从倾斜壁部51c受到的按压力随着阀40的前进而逐渐变大。即,推杆45在沿着倾斜壁部51c前进的过程中,从拉拽姿势逐渐变为推压姿势。
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通过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了说明,但这样的表述并非限定事项,当然能够进行各种改变。
连结部件3的垂直部3b也可以不是以与轴向完全正交的方式延伸,而是以与轴向倾斜交叉的方式延伸。
作为致动器,也可以不采用气动式的气缸机构20,而采用电动式的线性电动机、滚珠丝杠机构等。
手柄47也可以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也可以不在阀40上设置手柄47,推杆45也可以直接被按压壁部51a按压(按钮式)。
在阀40中,在流路A为关闭状态时,空气可以或多或少地从气泵P流向空气通路15,只要从气泵P流向空气通路15的空气的流量比流路A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少即可。
罩50的材质不限于铁,也可以是有色金属、塑料等。
罩50的上壁部51也可以不包含非按压壁部51b及倾斜壁部51c。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固定部采用了罩50,但并不限于此。作为固定部,例如也可以采用仅为了按压推杆45而安装的托架等。
作为气体,也可以不使用空气,而使用例如工业用氮气等。
螺母供给装置1的适用领域不限于电阻焊接机。
零部件不限于螺母N,例如也可以是开设有通孔的垫圈、螺栓或套筒等。
-产业实用性-
由于本公开能够适用于零部件供给装置,因此非常有用,产业实用性高。
-符号说明-
T 目标位置
P 气泵(气体供给源)
A 流路
N 螺母(零部件)
N2 螺纹孔(通孔)
1 螺母供给装置(零部件供给装置)
3 连结部件(连结部)
3b 垂直部
10 杆
12 保持部
14 空气吹出口(气体吹出口)
15 空气通路(气体通路)
20 气缸机构(致动器)
21 缸筒(固定件)
22 活塞(活动件)
23 滑动台(活动件)
40 阀
42 阀体
45 推杆(按压开关)
46 弹簧(施力单元)
47 手柄
50 罩(固定部)
51 上壁部(壁部)
51a 按压壁部
51b 非按压壁部
51c 倾斜壁部。

Claims (8)

1.一种零部件供给装置,其将具有通孔的零部件供给至目标位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零部件供给装置包括杆、致动器、阀以及固定部,
所述杆在顶端具有贯穿所述通孔的保持部,所述杆通过沿轴向前进,来将所述零部件供给至所述目标位置,
所述致动器使所述杆沿所述轴向进退移动,
所述阀安装在所述杆上,与所述杆一体地进退移动,
所述固定部不与所述杆一体地进退移动,随着所述杆前进的所述阀从所述固定部的旁边通过,
所述杆具有气体吹出口和气体通路,
所述气体吹出口设置在所述保持部的外周,并向所述轴向的后方吹出气体,
所述气体通路在所述杆的内部沿所述轴向延伸,所述气体通路用于使从气体供给源供给来的气体流通到所述气体吹出口,
所述阀具有按压开关和施力单元,
所述按压开关在推压姿势与拉拽姿势之间进行切换,所述推压姿势对应于打开状态,所述拉拽姿势对应于关闭状态,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打开从所述气体供给源朝向所述气体通路的气体的流路,在所述关闭状态下,关闭从所述气体供给源朝向所述气体通路的气体的流路,
所述施力单元以使所述按压开关成为所述拉拽姿势的方式对所述按压开关施力,
所述固定部包括面向所述按压开关且沿所述轴向延伸的按压壁部,
在所述阀前进时,在所述零部件到达所述目标位置之前,所述按压开关沿着所述按压壁部前进,并被所述按压壁部按压,克服所述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而成为所述推压姿势,另一方面,在所述零部件到达所述目标位置后,来自所述按压壁部的按压被解除,所述按压开关借助所述施力单元的作用力从所述推压姿势成为所述拉拽姿势。
2.一种零部件供给装置,其将具有通孔的零部件供给至目标位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零部件供给装置包括杆、致动器、阀以及固定部,
所述杆在顶端具有贯穿所述通孔的保持部,所述杆通过沿轴向前进,来将所述零部件供给至所述目标位置,
所述致动器使所述杆沿所述轴向进退移动,
所述阀安装在所述杆上,与所述杆一体地进退移动,
所述固定部不与所述杆一体地进退移动,随着所述杆前进的所述阀从所述固定部的旁边通过,
所述杆具有气体吹出口和气体通路,
所述气体吹出口设置在所述保持部的外周,并向所述轴向的后方吹出气体,
所述气体通路在所述杆的内部沿所述轴向延伸,所述气体通路用于使从气体供给源供给来的气体流通到所述气体吹出口,
所述阀具有按压开关和施力单元,
所述按压开关在拉拽姿势与推压姿势之间进行切换,所述拉拽姿势对应于打开状态,所述推压姿势对应于关闭状态,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打开从所述气体供给源朝向所述气体通路的气体的流路,在所述关闭状态下,关闭从所述气体供给源朝向所述气体通路的气体的流路,
所述施力单元以使所述按压开关成为所述拉拽姿势的方式对所述按压开关施力,
所述固定部包括面向所述按压开关且沿所述轴向延伸的按压壁部,
在所述阀前进时,在所述零部件到达所述目标位置之前,所述按压开关借助所述施力单元的作用力成为所述拉拽姿势,另一方面,在所述零部件到达所述目标位置后,所述按压开关被所述按压壁部按压,克服所述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而从所述拉拽姿势成为所述推压姿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部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包括倾斜壁部,所述倾斜壁部与所述按压壁部的所述轴向的前侧连接,且以随着朝向所述轴向的前方而远离所述杆的中心轴的方式倾斜地延伸,
所述按压开关在沿着所述倾斜壁部前进的过程中,从所述推压姿势成为所述拉拽姿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部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包括倾斜壁部,所述倾斜壁部与所述按压壁部的所述轴向的后侧连接,且以随着朝向所述轴向的后方而远离所述杆的中心轴的方式倾斜地延伸,
所述按压开关在沿着所述倾斜壁部前进的过程中,从所述拉拽姿势成为所述推压姿势。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零部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由从所述轴向观察时包围所述杆及所述致动器的罩构成,
所述按压壁部包含在所述罩的面向所述按压开关的壁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零部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具有存在于所述按压壁部与所述按压开关之间的手柄,
所述按压开关经由所述手柄被所述按压壁部按压。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零部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具有固定件和活动件,
所述固定件沿所述轴向延伸,
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件沿所述轴向进退移动,
所述杆和所述活动件彼此平行地布置,且通过沿与所述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连结部彼此连结。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零部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是气缸机构,
所述气缸机构及所述气体通路彼此被从相同的所述气体供给源供给气体。
CN202290000387.9U 2021-04-16 2022-02-18 零部件供给装置 Active CN22111588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69745A JP6928990B1 (ja) 2021-04-16 2021-04-16 部品供給装置
JP2021-069745 2021-04-16
PCT/JP2022/006596 WO2022219921A1 (ja) 2021-04-16 2022-02-18 部品供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15885U true CN221115885U (zh) 2024-06-11

Family

ID=77456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90000387.9U Active CN221115885U (zh) 2021-04-16 2022-02-18 零部件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1558B2 (zh)
EP (1) EP4321460A4 (zh)
JP (1) JP6928990B1 (zh)
KR (1) KR20230172513A (zh)
CN (1) CN221115885U (zh)
WO (1) WO20222199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92291B1 (ja) * 2021-12-07 2022-06-28 省司 青山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ナットの供給装置
US20240383081A1 (en) * 2023-05-17 2024-11-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Weld nut feeder pi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49274A (en) * 1930-06-28 1932-03-15 Briggs & Stratton Corp Valve
US4270237A (en) * 1979-10-22 1981-06-02 Western Electric Company, Inc. Portable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nuts and washers on threaded studs
US5007795A (en) * 1989-10-06 1991-04-16 Yajima Kogyo, Inc. Supply head of nut feeder
JPH1043870A (ja) * 1996-07-31 1998-02-17 Seki Kogyo Kk ナット用抵抗溶接装置の可動電極部構造
KR100765243B1 (ko) * 2000-09-09 2007-10-17 요시타카 아오야마 관통구멍을 보유한 부품의 자동공급 방법 및 장치
US7559435B2 (en) * 2003-09-16 2009-07-14 Seki Kogyo Co., Ltd. Nut feeder
JP4182031B2 (ja) * 2003-09-16 2008-11-19 セキ工業株式会社 ナット供給装置
US7398896B2 (en) * 2005-07-14 2008-07-15 Utica Enterpries, Inc. Vehicle body sheet metal clinch nut feeder
US7753230B2 (en) * 2007-12-20 2010-07-13 Mikio Kusano Nut feeder
JP7090331B2 (ja) 2018-09-05 2022-06-24 セキ工業株式会社 ナット供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28990B1 (ja) 2021-09-01
JP2022164325A (ja) 2022-10-27
KR20230172513A (ko) 2023-12-22
US11951558B2 (en) 2024-04-09
US20240042542A1 (en) 2024-02-08
EP4321460A1 (en) 2024-02-14
EP4321460A4 (en) 2024-10-02
WO2022219921A1 (ja) 2022-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1115885U (zh) 零部件供给装置
EP1686843A3 (en) Plasma arc torch
JP2004025310A (ja) 短サイクルアーク溶接用の装置及び方法
JP5934514B2 (ja) 真空吸着ヘッドを有する物品供給装置
TW494040B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feeding parts with through hole
JP2021065932A (ja) 供給ロッドの進出位置検知構造部
EP3780927B1 (en) Tape feeder
JP2018065689A (ja) 部品貯留式部品供給装置
JP4905319B2 (ja) 部品供給装置
CN111112651B (zh) 旋转工具用主轴
CA2474945C (en) Nut feeder
JP4182031B2 (ja) ナット供給装置
JP3786451B2 (ja) ストッパシリンダのロック機構
JP4696705B2 (ja) ロケートクランプ装置
JP5645004B2 (ja) 軸部挿入式の部品供給装置
US10751829B2 (en) Hand held arc welding rod holder with integral arc welding lead contact and automatic arc welding rod feed mechanism
JP7192187B2 (ja) 溶接トーチのトーチボディ保持システム
CN107398705B (zh) 分料装置
JP2008179471A (ja) 部品搬送通路装置
US20190091792A1 (en) Spot welding electrode housing apparatus
JP5553269B2 (ja) 頭部材付き軸状部品の供給装置
JP7422975B2 (ja)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ナットの供給ロッド装置
JP7300605B2 (ja) 部品の一時係止制御方法
RU2103126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мпульсной подачи сварочной проволоки
JP2017149576A (ja) 部品取り出し位置決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