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97902U - 一种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097902U CN221097902U CN202322506851.0U CN202322506851U CN221097902U CN 221097902 U CN221097902 U CN 221097902U CN 202322506851 U CN202322506851 U CN 202322506851U CN 221097902 U CN221097902 U CN 2210979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site pipe
- expansion sleeve
- jacket
- glass fiber
- continuous gla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接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该液压密封接头包括:端盖,其用于套装在复合管材的端部的外壁上;夹套,其为两端敞口的筒体结构,夹套套装在复合管材的外壁上且其一端与所述端盖连接;涨套,其用于安装在复合管材的内部且与其内壁贴合,并与所述端盖和所述夹套配合以使复合管材固定,防止复合管材因过度定位而端部断裂;所述端盖为一端敞口,另一端具有封堵盖板的筒体结构,其敞口端与所述夹套相连,封堵盖板的内侧与所述涨套的一端紧密连接。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密封接头在使用时,因夹套的齿形过深或者过浅而导致试验失败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接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因其具有抗压力强、耐温性好、抗渗透性好以及柔韧性好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为保证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的密封性与耐压性,在其投入使用前需要对其进行静压试验和爆破试验,在试验前需要对其两端进行密封,目前,常用的密封接头的压套的端面均采用直角平面设计,这种设计使得管道容易出现破裂泄漏和O型圈使用寿命降低的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8457433U的实用新型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塑料管道液压试验测试用密封接头,该密封接头包括依次连接的夹套、压套、O型圈和接头本体,夹套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扣体,接头本体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扣体匹配的第二扣体,第二扣体上具有容纳O型圈和压套的卡槽,压套与夹套的接触面设置为锥度为60°的锥面,锥面的末端设置有垂直于管道轴线的用于抵触夹套的抵触面。该密封接头通过将压套与夹套的接触面设置为锥面,避免了管材试样与接头本体装配时,由于拧紧螺母用力过大而导致管材试样与接头本体接触后出现裂痕的情况的出现,以及O型圈在长期过度挤压的情况下出现压缩应力松弛,进而导致其使用寿命降低的情况的出现。
然而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在进行静压试验和爆破试验时,存在以下问题:1、上述密封接头仅对管材试样的外层进行了封堵固定,而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的外层的壁厚较薄,其在试验时受夹套的齿形的影响较大,若齿形做深,则试验时容易出现复合管材的外壁直接断裂的情况,若齿形做浅,容易出现加压后密封接头无法承受住压力向后滑动而导致压力消失、试验失败的情况;2、若只做内层塞紧涨套压入,则由于复合管材存在不圆度,涨套在安装时比较困难,且密封圈安装时,在管径不圆度大的方向容易密封不严,导致泄压,使得试验失败;3、若使用内外齿形固定用压力机压入,虽能保证密封性,但堵头全部是一次性的,无法重复使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还对安装设备的要求较高;4、若采用B型夹具,则不能保证复合管材试验时能在多个方向受力,所得到的试验结果在仲裁时不被认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密封接头在使用时,因夹套的齿形过深或者过浅而导致试验失败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包括:
端盖,其用于套装在复合管材的端部的外壁上;
夹套,其为两端敞口的筒体结构,夹套套装在复合管材的外壁上且其一端与所述端盖连接;
还包括:
涨套,其用于安装在复合管材的内部且与其内壁贴合,并与所述端盖和所述夹套配合以使复合管材固定,防止复合管材因过度定位而端部断裂;
所述端盖为一端敞口,另一端具有封堵盖板的筒体结构,其敞口端与所述夹套相连,封堵盖板的内侧与所述涨套的一端紧密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液压密封接头设置为包括端盖、夹套以及涨套的A型液压密封接头,其中,端盖为一段敞口,另一端具有封堵盖板的筒体结构,其敞口端连接有夹套,夹套为两端敞口的筒体结构,使用时,在复合管材的两端各安装一个本实用新型,将涨套塞入复合管材的内部,使其与复合管材的内壁贴合,之后,将端盖和夹套安装在复合管材的端部的外侧,通过端盖来使复合管材密封,通过涨套与端盖以及夹套的内外配合来夹紧固定复合管材,同时,涨套还可为复合管材提供一定的支撑力,既可防止复合管材在试验过程中因齿形过深而导致复合管材的外壁直接断裂的情况出现,又可防止齿形过浅而导致加压后密封接头无法承受住压力向后滑动,进而导致压力消失、试验失败的情况的出现。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完成了对现有液压密封接头的改良升级,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密封接头在使用时,因夹套的齿形过深或者过浅而导致试验失败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敞口端设置有背离复合管材的翻边,所述夹套的与所述敞口端相连的一端设置有与翻边相匹配的扣接部,扣接部扣装在翻边上,以实现所述敞口端与所述夹套的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镶套,其套装在复合管材的外壁上,且位于所述夹套与所述敞口端之间,镶套用于辅助所述敞口端与所述夹套之间的连接与配合。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夹套均开设有水平的螺钉孔,螺钉孔内旋装有锁紧螺钉,以将所述镶套与所述端盖抵紧,保证所述端盖与所述夹套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还包括涨套塞头,其安装在所述涨套的内部,涨套塞头用于填充所述涨套内部的孔隙,以保证所述涨套的稳定性和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涨套塞头与所述涨套之间通过锁紧螺钉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盖板相对复合管材的轴线上下对称,所述封堵盖板在所述轴线的上下侧各设置有一个排气孔,以便将复合管材内的空气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盖板上在两个所述排气孔之间还设置有进水孔,进水孔内穿装有延伸至复合管材内部的进水接头延长段,以便向复合管材内部通入液压密封用水。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孔的四周还设置有端盖密封压套,以保证所述端盖在使用过程中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还包括涨套胶圈压板,其设置在所述涨套与所述封堵盖板之间,涨套胶圈压板与所述涨套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涨套胶圈压板用于增加密封圈与所述涨套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密封圈的摩擦力,防止其在受到压力时被挤出。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并且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的应用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复合管材;2、夹套;3、涨套;4、端盖主体;5、封堵盖板;6、翻边;7、扣接部;8、镶套;9、锁紧螺钉;10、涨套塞头;11、排气孔;12、进水接头延长段;13、端盖密封压套;14、涨套胶圈压板;15、外密封圈;16、内密封圈;17、端盖密封圈;18、斜齿;19、凹槽;20、顶推螺钉;21、压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的主要构思在于:通过设置包括端盖、夹套和涨套的A型液压密封接头,并将端盖设置为一段敞口,另一端具有封堵盖板的筒体结构,将夹套设置为两端敞口的筒体结构,令夹套与端盖的敞口端相连,使用时,将端盖和夹套安装在复合管材的端部的外侧,将涨套安装在复合管材的内部且与复合管材的内壁贴合,通过端盖对复合管材进行密封,利用端盖、夹套以及涨套之间的配合来为复合管材提供外部和内部约束,以防止复合管材在试验过程中因齿形过深而导致其外壁直接断裂的情况出现,以及因齿形过浅而导致加压后密封接头无法承受住压力向后滑动,使得压力消失、试验失败的情况的出现。
在介绍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之后,下面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各种非限制性实施方式。附图中的任何元素数量均用于示例而非限制,以及任何命名都仅用于区分,而不具有任何限制含义。
下面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代表性实施方式,详细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的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包括端盖、夹套2和涨套3,其中,端盖用于套装在复合管材1的端部的外壁上;夹套2也套装在复合管材1的外壁上,且其一端与端盖相连;涨套3用于安装在复合管材1的内部且与其内壁贴合。
下面介绍端盖的结构构成。端盖为左端敞口的筒体结构,其包括端盖主体4和连接在端盖主体4的右端的封堵盖板5;端盖的敞口端设置有背离复合管材1的翻边6,封堵盖板5相对复合管材1的轴线上下对称,且在轴线的上下侧各设置有一个排气孔11,以便将复合管材1内的空气排出;端盖上在两个排气孔11之间还设置有进水孔,进水孔内穿装有延伸至复合管材1内部的进水接头延长段12,以便向复合管材1内部通入液压密封用水,进水接头延长段12的两端均具有螺纹段;在进水孔的四周还设置有端盖密封压套13,通过在进水接头延长段12的右端旋装压紧螺母21,使端盖密封压套13压紧在封堵盖板5上,同时,在端盖密封压套13与封堵盖板5之间还设置有端盖密封圈17,以保证端盖在使用过程中的密封性。
下面介绍夹套2的结构构成及其与端盖的连接。夹套2为左右两端敞口的筒体结构,其内侧设置有多个斜齿18,以在使用时嵌入复合管材1的外壁,防止夹套2在使用时发生滑动;夹套2的右敞口端设置有与翻边6相匹配的扣接部7,通过翻边6与扣接部7的连接来实现端盖与夹套2的连接。
下面介绍涨套3的结构构成。涨套3为左端敞口、右端封口的筒体结构,涨套3的右端的中心部位开设有用于安装进水接头延长段12的螺纹口;涨套3的外侧设置有多个斜齿18,以在使用时嵌入复合管材1的内壁;涨套3上还开设有八个间隔布置的凹槽19,以增强涨套3的周向变形能力;涨套3的内腔壁为左宽右窄的锥度结构。
为了保证端盖与夹套2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在端盖主体4的左端与复合管材1的外壁接触的部分开设有用于放置外密封圈15的台阶面;在夹套2与端盖主体4的左端之间还设置有镶套8,同时,在夹套2内开设有多个水平的螺钉孔,通过在螺钉孔内旋入锁紧螺钉9来顶紧镶套8,使镶套8与外密封圈15顶紧,以保证端盖与夹套2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为了保证涨套3与端盖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在涨套3的右端与端盖之间设置有涨套胶圈压板14,且在涨套胶圈压板14与涨套3之间还设置有内密封圈16,涨套胶圈压板14与涨套3之间通过锁紧螺钉9连接,涨套胶圈压板14用于增加内密封圈16与涨套3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内密封圈16的摩擦力,防止其在受到压力时被挤出。
此外,在涨套3的内腔还安装有涨套塞头10,涨套塞头10为左端敞口、右端封闭的锥形筒结构,其锥度与涨套3的内腔壁的锥度匹配;
涨套塞头10的右端的中心部位开设有用于进水的进水口;涨套塞头10的右端与涨套3的右端之间通过锁紧螺钉9相连。
为了方便涨套塞头10的取出,在涨套3的右端还开设有螺纹孔,通过在螺纹孔内旋入顶推螺钉20,使顶推螺钉20抵紧在涨套塞头10的右端,以顶推螺钉20的不断旋入为涨套塞头10提供向左的推力,从而可以使涨套塞头10与涨套3脱离。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的工作原理是:先将涨套塞头10装入涨套3内,并用锁紧螺钉9将涨套塞头10与涨套3连接,且使涨套塞头10与涨套3之间处于活动状态,将内密封圈16与涨套胶圈压板14装在涨套3上;之后,将装配好的组合体装入复合管材1的左端内,保持涨套胶圈压板14与复合管材1的端面平齐,锁紧连接涨套3与涨套胶圈压板14的锁紧螺钉9,以压缩内密封圈16,使其与复合管材1的内壁密封;然后锁紧连接涨套塞头10与涨套3的锁紧螺钉9,以拉动涨套塞头10向涨套3内部移动,从而使涨套3在锁紧螺钉9的作用下向外扩张,直至涨套3外侧设置的斜齿18嵌入复合管材1的内管材料内;
之后,将进水接头延长段12旋装在涨套3上,将镶套8和外密封圈套15在复合管材1的一端,再安装端盖,使之与复合管材1的端面贴合;然后安装夹套2,使夹套2内侧设置的斜齿18嵌入复合管材1的外管材料内,再调整安装在夹套2内的锁紧螺钉9,使其压紧镶套8,镶套8在锁紧螺钉9的推动下向右移动,以压紧外密封圈15,使外密封圈15与复合管材1的外壁密封;之后,安装端盖密封圈17和端盖密封圈压套13,并旋装压紧螺母21,通过压紧螺母21来推动端盖密封压套13压紧端盖密封圈17,使端盖与进水接头延长段12密封;最后,安装进水接头和排气接头。
重复此过程,在复合管材1的右端安装本实用新型。安装完成后,使用加压设备对复合管材1施压,当压力提升至试验压力后,内层涨套3和外层夹套2紧紧抓住复合管材1的内外层不脱落、不滑动,复合管材1承受多个方向的力,所得到的试验结果符合GB/T6111的仲裁要求。
试验完成后,先将压紧螺母21拆除,取下端盖密封压套13和端盖密封圈17,然后卸掉夹套2上的锁紧螺钉9,依次拆卸端盖、外密封圈15和镶套8,至此,外层密封部分全部拆卸完成;接着松掉连接涨套3和涨套塞头10的锁紧螺钉9,用工具将顶推螺钉20旋入涨套3内,利用顶推螺钉20将涨套塞头10向远离涨套3内部的方向推动,涨套3失去涨套塞头10的锥面支撑后,原扩张的部分开始回缩,并脱离复合管材1的内壁,之后就可以将涨套3和涨套塞头10取出,整理清洁后可在下次试验时继续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的实施例2: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
实施例1中,涨套上开设有八个间隔布置的凹槽。
在本实施例中,涨套上开设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间隔布置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的实施例3: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
实施例1中,端板上开设有两个排气孔。
在本实施例中,端板上开设有一个或者多个排气孔。
根据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如下使用的术语,例如“上”、“下”、“后”、“左”、“右”、“水平”、“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本说明书的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其仅是为了便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和简化描述的目的,而不是明示或暗示所涉及的装置或元件必须要具有所述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来构造和进行操作,因此上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术语不能被理解或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
另外,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或更多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包括:
端盖,其用于套装在复合管材的端部的外壁上;
夹套,其为两端敞口的筒体结构,夹套套装在复合管材的外壁上且其一端与所述端盖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涨套,其用于安装在复合管材的内部且与其内壁贴合,并与所述端盖和所述夹套配合以使复合管材固定,防止复合管材因过度定位而端部断裂;所述端盖为一端敞口,另一端具有封堵盖板的筒体结构,其敞口端与所述夹套相连,封堵盖板的内侧与所述涨套的一端紧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端设置有背离复合管材的翻边,所述夹套的与所述敞口端相连的一端设置有与翻边相匹配的扣接部,扣接部扣装在翻边上,以实现所述敞口端与所述夹套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镶套,其套装在复合管材的外壁上,且位于所述夹套与所述敞口端之间,镶套用于辅助所述敞口端与所述夹套之间的连接与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套均开设有水平的螺钉孔,螺钉孔内旋装有锁紧螺钉,以将所述镶套与所述端盖抵紧,保证所述端盖与所述夹套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涨套塞头,其安装在所述涨套的内部,涨套塞头用于填充所述涨套内部的孔隙,以保证所述涨套的稳定性和精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涨套塞头与所述涨套之间通过锁紧螺钉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盖板相对复合管材的轴线上下对称,所述封堵盖板在所述轴线的上下侧各设置有一个排气孔,以便将复合管材内的空气排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盖板上在两个所述排气孔之间还设置有进水孔,进水孔内穿装有延伸至复合管材内部的进水接头延长段,以便向复合管材内部通入液压密封用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的四周还设置有端盖密封压套,以保证所述端盖在使用过程中的密封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涨套胶圈压板,其设置在所述涨套与所述封堵盖板之间,涨套胶圈压板与所述涨套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涨套胶圈压板用于增加密封圈与所述涨套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密封圈的摩擦力,防止其在受到压力时被挤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06851.0U CN221097902U (zh) | 2023-09-14 | 2023-09-14 | 一种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06851.0U CN221097902U (zh) | 2023-09-14 | 2023-09-14 | 一种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097902U true CN221097902U (zh) | 2024-06-07 |
Family
ID=91305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506851.0U Active CN221097902U (zh) | 2023-09-14 | 2023-09-14 | 一种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097902U (zh) |
-
2023
- 2023-09-14 CN CN202322506851.0U patent/CN22109790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85646A (zh) | 一种穿舱电缆的耐压密封结构 | |
CN207908259U (zh) | 一种密封连接接头及缆线压溃试验系统 | |
CN221097902U (zh) | 一种连续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a型液压密封接头 | |
CN107631113B (zh) | 一种快速安装拆卸的油管接头 | |
CN106229911B (zh) | 一种电缆管道封堵器 | |
CN217688239U (zh) | 一种双壁波纹管静液压测试夹具 | |
CN218564630U (zh) | 一种双面快速密封套 | |
CN112212107A (zh) | 一种预应力用塑料波纹管接头及其安装方法 | |
CN219282688U (zh) | 一种连接处防松脱的波纹管 | |
CN219198475U (zh) | 一种燃气管道接头 | |
CN215861913U (zh) | 一种双密封气孔装置 | |
CN214787301U (zh) | 一种采油管道用封隔器 | |
CN206205856U (zh) | 一种油气井用桥塞密封结构 | |
CN216479432U (zh) | 一种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卡套结构 | |
CN214886899U (zh) | 三棱高压型水力割煤钻杆 | |
CN108662327B (zh) | 一种软管快速锁紧密封装置 | |
CN112879701A (zh) | 一种热熔式金属环型波纹管(螺旋波纹管)连接方法 | |
CN219317905U (zh) | 一种耐高压液压胶管接头 | |
CN213089031U (zh) | 一种管道快装接头的密封结构及管道快装接头 | |
CN112886498A (zh) | 一种电缆管口封堵器 | |
CN222353452U (zh) | 一种封隔器试压胶筒约束装置 | |
KR100866905B1 (ko) | 기밀용 양방향 접합 연결구 | |
CN222706182U (zh) | 一种防水工程线缆预埋管道密封结构 | |
CN211448606U (zh) | 一种水平井封隔器 | |
CN214274774U (zh) | 一种应用于燃气管与阀门连接的转接头及连接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