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083724U - 一种半环锯及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环锯及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83724U
CN221083724U CN202322197410.7U CN202322197410U CN221083724U CN 221083724 U CN221083724 U CN 221083724U CN 202322197410 U CN202322197410 U CN 202322197410U CN 221083724 U CN221083724 U CN 221083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w
rod
countermeasure
spreader
sem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974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海飚
周雨
孙杨
刘振海
蔡子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ule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ule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ule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ule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974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83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83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837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半环锯及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半环锯包括第二锯身以及与第二锯身连接的第二受力部,所述第二锯身远离第二受力部的一端设置有斜切口,所述斜切口远离第二受力部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二锯齿。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包括半环锯、撑开器、用于定位撑开器的对抗钳、供半环锯和撑开器穿过的环锯保护套管,所述对抗钳包括第一对抗杆和第二对抗杆,所述第一对抗杆和所述第二对抗杆均开设有供撑开器穿过的夹持凹槽,所述第一对抗杆和第二对抗杆相卡接。本申请通过对抗钳的设置以及半环锯摆动式切割,具有实现患处准确定位,减少不必要损伤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半环锯及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半环锯及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
背景技术
Q-Tlif即Q-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通过单侧入路进行椎体间融合,以恢复正常的椎间隙高度和腰椎生理前突。Q-Tlif技术的操作流程主要为定位、小关节环切、内镜安全工作区域撑开、椎间盘撑开、间盘切除、植骨床处理、植骨、融合器植入以及减压。其中,小关节环切步骤仅切除一侧的小关节,保留了椎板及另一侧的小关节,对椎骨的完整性破坏相对较少,而且增加了手术中植骨面积,从而提高了植骨融合率。
相关技术中,小关节环切系统的截骨配套器械包括圆形撑开器、环锯保护套管和环锯。手术过程中,依次置入克氏针、圆形撑开器和环锯保护套管,然后退出撑开器,此时环锯保护套管卡在下位椎体上关节突上,通过环锯保护套管置入环锯进行小关节环切截骨。如图1和图2所示,环锯1包括第一锯身11以及与第一锯身11连接的第一受力部12,第一锯身11远离第一受力部12的一端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锯齿13,第一锯齿13的齿尖均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倾斜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仍存在有以下缺陷: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中,通常利用环锯进行旋转式切割,因此切割时除了小关节外,极有可能还会对小关节周围的健康组织造成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减少手术过程中对小关节突周围健康组织的损害,本申请提供一种半环锯及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半环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半环锯,包括第二锯身以及与第二锯身连接的第二受力部,所述第二锯身远离第二受力部的一端设置有斜切口,所述斜切口远离第二受力部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二锯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切割时,来回摆动第二受力部使得第二锯齿做往复运动。一方面,半环锯切割后切口较小;另一方面,第二锯齿的小范围切割能够防止损伤小关节周围的健康组织。
可选地,所述斜切口沿第二锯身轴向开设有盲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切割出的骨头能够进入到盲孔中,可以随半环锯从患者体内取出,而无需借助于其他取骨工具,节约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可选地,所述第二锯身开设有用于供克氏针穿过的第一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术前规划,克氏针用于辅助定位先行插入患者体内,辅助半环锯定位插入方向。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包括上述半环锯,还包括撑开器、供半环锯和撑开器穿过的环锯保护套管、用于定位撑开器的对抗钳,所述对抗钳包括第一对抗杆和第二对抗杆,所述第一对抗杆和所述第二对抗杆均开设有供撑开器穿过的夹持凹槽,所述第一对抗杆和第二对抗杆相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术时撑开器卡入夹持凹槽后,使得固定更加牢靠,撑开器不易滑落。其次,不使用手术器具时,对抗钳以卡接的形式收纳,能够节省空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对抗杆和第二对抗杆一端之间铰接、另一端之间卡接,所述夹持凹槽靠近第一对抗杆和第二对抗杆的铰接处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改变第一对抗杆和第二对抗杆之间的角度,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撑开器卡入夹持凹槽。其次,撑开器沿着对抗钳的定位角度插入后,还需要打开对抗钳,退出撑开器。
可选地,所述夹持凹槽包括用于供克氏针穿过的第一通槽、与第一通槽连通的供撑开器卡入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远离第一对抗杆和第二对抗杆的铰接处一侧设置有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较大尺寸的撑开器易于卡入。
可选地,所述撑开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端头、柱身以及尾端,所述撑开器开设有贯穿柱身以及尾端的第二通孔,所述端头开设有与第二通孔连通的第二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撑开器插入患者体内时,克氏针能够接连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二通槽,为撑开器提供辅助导向作用。
可选地,所述尾端与柱身之间连接有柱块,所述开口槽供柱块穿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柱身不与开口槽完全适配,所以柱身穿过开口槽时虽然能够固定撑开器的插入方向,但是无法避免撑开器在此过程中发生自身旋转,即无法确定端头插入患者体内时的角度。而柱块与开口槽匹配,当柱块穿过开口槽后,能够校正撑开器的旋转误差,实现撑开器端头正好卡在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上。
可选地,所述环锯保护套管包括手柄以及与手柄连接的管体,所述管体远离手柄一侧设置有倾斜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环锯穿过环锯保护套管时,无需将第二锯齿伸出管体进行患处切除,只需将第二锯齿保持在管体的倾斜端面处,既能实现切除,又能保护小关节周围健康的组织。
可选地,所述手柄一端设置有标盘,所述标盘背离管体的一侧设置为凹面,所述标盘与倾斜端面的开口对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环锯保护套管插入体内后,无法确定倾斜端面的开口朝向,所以在体外的标盘起到标志作用。其次,手持环锯保护套管时,凹面设计能够增大与接触面的摩擦,便于手术操作。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半环锯的摆动式切割代替环锯的旋转式切割,能够防止切割时损伤小关节周围的健康组织。
2、通过对抗钳的设置,能够对撑开器实施定位,固定端头的插入角度,使得撑开器恰好卡在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上,便于半环锯的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环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对抗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撑开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环锯保护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半环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环锯;11、第一锯身;12、第一受力部;13、第一锯齿;2、对抗钳;21、第一对抗杆;211、连接块;22、第二对抗杆;221、连接孔;23、夹持凹槽;231、第一通槽;232、开口槽;2321、斜面;3、撑开器;31、端头;311、第二通槽;32、柱身;321、第二通孔;33、尾端;331、受力槽;34、柱块;4、环锯保护套管;41、手柄;411、标盘;42、管体;421、倾斜端面;5、半环锯;51、第二锯身;511、斜切口;512、盲孔;513、第一通孔;52、第二受力部;521、受力板;53、第二锯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3-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半环锯及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
参照图3,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包括对抗钳2、撑开器3、环锯保护套管4以及半环锯5。对抗钳2用于定位撑开器3,撑开器3用于将手术部位附近的肌肉组织撑开并进行定位,环锯保护套管4用于保护同位神经并形成半环锯5的工作通道,半环锯5用于切割小关节。
通过术前规划,调整对抗钳2的摆放角度实施定位,使得撑开器3穿过对抗钳2并插入患者体内时,恰好卡在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上。撑开器3固定完成后,退出对抗钳2,将环锯保护套管4套设于撑开器3。环锯保护套管4到达患处后,退出撑开器3,将半环锯5穿过环锯保护套管4,即可对小关节实施切除。
参照图4,对抗钳2包括第一对抗杆21和第二对抗杆22,第一对抗杆21和第二对抗杆22一端之间通过轴位螺钉铰接,使得第一对抗杆21和第二对抗杆22绕轴位螺钉转动。第一对抗杆21和第二对抗杆22另一端之间卡接,第一对抗杆21一体连接有连接块211,第二对抗杆22开设有供连接块211卡入的连接孔221,第一对抗杆21和第二对抗杆22卡接使得固定更加牢靠。
参照图3和图5,第一对抗杆21和第二对抗杆22均开设有供撑开器3穿过的夹持凹槽23,夹持凹槽23靠近第一对抗杆21和第二对抗杆22的铰接处设置。夹持凹槽23包括用于供克氏针穿过的第一通槽231、与第一通槽231连通的供撑开器3卡入的开口槽232,开口槽232远离第一对抗杆21和第二对抗杆22的铰接处一侧设置有斜面2321。通过改变对抗钳2的夹持角度,使得不同尺寸的撑开器3均能穿过夹持凹槽23之间形成的区域。
参照图5和图6,撑开器3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端头31、柱身32以及尾端33,撑开器3开设有贯穿柱身32以及尾端33的第二通孔321,端头31开设有与第二通孔321连通的第二通槽311。第二通槽311的轴线和第二通孔321的轴线重合,使得克氏针能够顺利穿过端头31、柱身32和尾端33,为撑开器3提供辅助导向作用。端头31设置第二通槽311的一侧为平面,使得端头31卡在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上时更加稳定。
尾端33开设有环形的受力槽331,通过机械器具夹持受力槽331,方便对撑开器3施力,也便于撑开器3的取出。尾端33与柱身32之间一体连接有柱块34,柱块34与开口槽232相匹配,柱块34穿过开口槽232后,能够校正撑开器3插入时造成的旋转误差。柱块34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柱身32的横截面尺寸,实现撑开器3的限位固定。
端头31的横截面为弓形,且弓形弧为劣弧,则第二通槽311和第二通孔321的轴心不与撑开器3的中心线重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321贯穿立柱内部,则立柱卡入夹持凹槽23时,克氏针不会穿过第一通槽231。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由于撑开器3尺寸改变,第二通孔321还可以贯穿立柱外壁,则克氏针穿过撑开器3时,克氏针的部分结构相对立柱表面突出,立柱卡入夹持凹槽23时,克氏针会穿过第一通槽231。
参照图6和图7,环锯保护套管4包括手柄41以及与手柄41套接的管体42,管体42内径大于撑开器3外径,使得撑开器3穿过环锯保护套管4。管体42远离手柄41一侧设置有倾斜端面421,第二锯齿53无需伸出管体42,只需保持在管体42的倾斜端面421的端口,即可实现对患处骨头的切除,且能够保护小关节周围的健康组织。
手柄41一端设置有圆形标盘411,标盘411与倾斜端面421的开口对齐,标盘411在体外对体内的倾斜端面421起到标志作用。标盘411背离管体42的一侧设置为凹面,手持环锯保护套管4时,凹面设计能够增大与接触面的摩擦,便于手术操作。
参照图8和图9,半环锯5包括第二锯身51以及与第二锯身51套接的第二受力部52,第二受力部52包括多个沿第二锯身51轴线周向间隔设置的受力板521,通过第二受力部52能够更好的驱动第二锯身51摆动。第二锯身51远离第二受力部52的一端设置有斜切口511,斜切口511的斜截面设置为椭圆,斜切口511远离第二受力部52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二锯齿53,第二锯齿53排列约占斜切口511的1/4。斜切口511沿第二锯身51轴向开设有盲孔512,第二锯身51开设有用于供克氏针穿过的第一通孔513,第一通孔513的内径小于盲孔512的内径。
参照图7和图9,第二锯身51的外径小于环锯保护套管4的内径,使得第二锯身51能够穿过环锯保护套管4。克氏针穿过第一通孔513,第二锯身51到达患处,第二锯齿53设置为等腰三角形,通过摆动使得第二锯齿53做往复运动,相对小范围切割有效防止损伤小关节附近的健康组织。小关节切除后,切割出的骨头掉落入盲孔512中,并且随半环锯5从患者体内取出,无需借助于其他取骨工具,节约手术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半环锯及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的实施原理为:通过术前规划,确定对抗钳2的摆放角度实施定位,克氏针穿过夹持凹槽23插入患者体内实施辅助定位。将克氏针插于撑开器3内,撑开器3穿过夹持凹槽23并朝向小关节建立插入轨迹,柱块34卡入开口槽232的同时,端头31卡在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上。然后,退出对抗钳2,将环锯保护套管4套设于撑开器3。环锯保护套管4沿插入轨迹到达患处后,退出撑开器3,再将克氏针插入半环锯5内,半环锯5穿过环锯保护套管4,即可对小关节实施切除。切除时,摆动第二受力部52驱动第二锯齿53在患处做往复切割,切割后的骨头进入盲孔512,并且随半环锯5从患者体内取出,小关节切除完成。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半环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锯身(51)以及与第二锯身(51)连接的第二受力部(52),所述第二锯身(51)远离第二受力部(52)的一端设置有斜切口(511),所述斜切口(511)远离第二受力部(52)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二锯齿(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环锯,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切口(511)沿第二锯身(51)轴向开设有盲孔(5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环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锯身(51)开设有用于供克氏针穿过的第一通孔(513)。
4.一种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半环锯,还包括撑开器(3)、供半环锯(5)和撑开器(3)穿过的环锯保护套管(4)、用于定位撑开器(3)的对抗钳(2),所述对抗钳(2)包括第一对抗杆(21)和第二对抗杆(22),所述第一对抗杆(21)和所述第二对抗杆(22)均开设有供撑开器(3)穿过的夹持凹槽(23),所述第一对抗杆(21)和第二对抗杆(22)相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抗杆(21)和第二对抗杆(22)一端之间铰接、另一端之间卡接,所述夹持凹槽(23)靠近第一对抗杆(21)和第二对抗杆(22)的铰接处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凹槽(23)包括用于供克氏针穿过的第一通槽(231)、与第一通槽(231)连通的供撑开器(3)卡入的开口槽(232),所述开口槽(232)远离第一对抗杆(21)和第二对抗杆(22)的铰接处一侧设置有斜面(232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器(3)包括依次连接的端头(31)、柱身(32)以及尾端(33),所述撑开器(3)开设有贯穿柱身(32)以及尾端(33)的第二通孔(321),所述端头(31)开设有与第二通孔(321)连通的第二通槽(3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端(33)与柱身(32)之间连接有柱块(34),所述柱块(34)穿过夹持凹槽(23)。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锯保护套管(4)包括手柄(41)以及与手柄(41)连接的管体(42),所述管体(42)远离手柄(41)一侧设置有倾斜端面(4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41)一端设置有标盘(411),所述标盘(411)背离管体(42)的一侧设置为凹面,所述标盘(411)与倾斜端面(421)的开口对齐。
CN202322197410.7U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半环锯及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 Active CN221083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97410.7U CN221083724U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半环锯及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97410.7U CN221083724U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半环锯及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83724U true CN221083724U (zh) 2024-06-07

Family

ID=91304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97410.7U Active CN221083724U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半环锯及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837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00264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a site for an interbody fusion implant
US1043388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using a sacroiliac joint and anchoring an orthopedic appliance
US9993351B2 (en) Systems, devices and apparatuses for bony fixation and disk repair and replacement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US9895176B2 (en) Method for deploying a fusion device for sacroiliac joint fusion
ES2481868T3 (es) Herramienta de guía
CN101014291B (zh) 移植物组装装置
CN101730837B (zh) 医疗对准装置
US5954671A (en) Bone harve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062299B2 (en) Instruments and techniques for disc space preparation
US8740912B2 (en) Tools for performing less invasive orthopedic joint procedures
EP0807415B1 (en) A cavity retaining tool for bone surgery, a cavity retaining tool for general surgery, an endoscopic surgery system involving the use of a cavity retaining tool
US20250072908A1 (en) Vertebral joint access and decort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ing
US5569262A (en) Guide tool for surgical devices
ES2222713T3 (es) Aparato para descomprimir hernias de discos intervertebrales.
RO122117B1 (ro) Aparat pentru chirurgie osoasă
US2005003843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ixation of adjacent vertebrae
JPH10200A (ja) 移植体挿入のための方法と器械
US8043291B2 (en) Bone graft harvest device
JP2018514262A (ja) 椎弓板インプラント及び脊髄減圧の方法
CN111885972B (zh) 用于脊柱手术的成套器械
ES2942447T3 (es) Dispositivo de posicionamiento de un instrumento quirúrgico para cirugía de artroplastia de cadera
CN221083724U (zh) 一种半环锯及Q-Tlif小关节环切系统
US7674264B2 (en) Percutaneous scaphoid fix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6695841B2 (en) Percutaneous scaphoid fixation method and guide wire alignment device
US20240285326A1 (en) Apparatus for use in surge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