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81883U - 一种内循环冷却变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循环冷却变频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081883U CN221081883U CN202322942587.5U CN202322942587U CN221081883U CN 221081883 U CN221081883 U CN 221081883U CN 202322942587 U CN202322942587 U CN 202322942587U CN 221081883 U CN221081883 U CN 2210818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
- heat
- frequency converter
- exchange sheet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循环冷却变频器,底壳左侧固定安装第一热交换片,第一热交换片内部固定安装第一外导热管,底壳右侧固定安装第二热交换片,第二热交换片内部固定安装第二外导热管,底壳内腔设固定座,固定座固定安装第三热交换片,第三热交换片内部固定安装第一内导热管和第二内导热管,第三热交换片上方固定安装第二散热风扇,第二散热风扇配合回风口,使变频器内部的空气循环流动,使内部的热量传递到第三热交换片,第三热交换片通过导热管将热量传递到外部的第一热交换片和第二热交换片上,完成内外部的热交换,阻断外界风吹如变频器内部,防止灰尘进入,从而保护变频器内部的电路不被腐蚀短路,提高变频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频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循环冷却变频器。
背景技术
变频器是一种电力控制设备,它利用变频技术和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的频率来控制交流电动机。变频器由多个组件组成,包括整流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滤波器、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制动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和微处理器单元等。通过内部的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开关控制,变频器可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以满足电机的实际需求,实现节能和调速的目的。此外,变频器还具有多种保护功能,如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变频器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有的变频器大多是将外界风吹如变频器内部进行散热,随着时间流逝,变频器内部会附着大量灰尘,导致内部的电路腐蚀短路,减低变频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循环冷却变频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循环冷却变频器,包括底壳,该底壳上方盖合有顶壳,该顶壳固定连接有翻盖,所述底壳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热交换片,所述第一热交换片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外导热管,所述底壳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热交换片,所述第二热交换片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外导热管,所述底壳内腔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螺栓孔,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有第三热交换片,所述第三热交换片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内导热管和第二内导热管,所述第三热交换片上方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散热风扇。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两端均设有回风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导热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导热管,所述第二外导热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内导热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导热管固定安装有第一微循环泵,所述第二内导热管固定安装有第二微循环泵。
优选的,所述第一热交换片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片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散热风扇。
优选的,第一外导热管、所述第二外导热管、所述第一内导热管和所述第二内导热管的材质均为铜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变频器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热交换片,在变频器的左右外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热交换片和第二热交换片,第三热交换片内部安装有第一内导热管和第二内导热管,第一热交换片和第二热交换片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外导热管和第二外导热管,第一内导热管连接第一外导热管,第二内导热管连接第二外导热管,第二散热风扇配合回风口,使变频器内部的空气循环流动,使内部的热量传递到第三热交换片,第三热交换片通过导热管将热量传递到外部的第一热交换片和第二热交换片上,完成内外部的热交换,阻断外界风吹如变频器内部,防止灰尘进入,从而保护变频器内部的电路不被腐蚀短路,提高变频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翻盖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热交换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热交换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底壳1,顶壳2,翻盖3,第一热交换片4,第一外导热管5,第二热交换片6,第二外导热管7,第一散热风扇8,固定座9,螺栓孔10,第三热交换片11,第一内导热管12,第二内导热管13,第二散热风扇14,回风口15,第一微循环泵16,第二微循环泵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循环冷却变频器,包括底壳1,底壳1上方盖合有顶壳2,顶壳2固定连接有翻盖3,底壳1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热交换片4,第一热交换片4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外导热管5,底壳1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热交换片6,第二热交换片6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外导热管7,底壳1内腔设有固定座9,固定座9设有螺栓孔10,固定座9固定安装有第三热交换片11,第三热交换片11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内导热管12和第二内导热管13,第三热交换片11上方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散热风扇14。固定座9两端均设有回风口15。第一外导热管5固定连接第一内导热管12,第二外导热管7固定连接第二内导热管13。第一内导热管12固定安装有第一微循环泵16,第二内导热管13固定安装有第二微循环泵17。第一热交换片4和第二热交换片6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散热风扇8。第一外导热管5、第二外导热管7、第一内导热管12和第二内导热管13的材质均为铜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变频器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热交换片11,在变频器的左右外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热交换片4和第二热交换片6,第三热交换片11内部安装有第一内导热管12和第二内导热管13,第一热交换片4和第二热交换片6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外导热管5和第二外导热管7,第一内导热管12连接第一外导热管5,第二内导热管13连接第二外导热管7,第二散热风扇14配合回风口15,使变频器内部的空气循环流动,使内部的热量传递到第三热交换片11,第三热交换片11通过导热管将热量传递到外部的第一热交换片4和第二热交换片6上,完成内外部的热交换,阻断外界风吹如变频器内部,防止灰尘进入,从而保护变频器内部的电路不被腐蚀短路,提高变频器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底壳1上方盖合有顶壳2,两段式设计方便内部安装变频器的组件,同时确保了变频器内部的密封性,有效地防止了外界灰尘和杂质的进入,从而避免了电路板短路的风险,顶壳2固定连接有翻盖3,翻盖3在防止灰尘进入连接端子的同时方便安装接线和维护检查,用户可以轻松地打开翻盖3,进行安装接线和维护检查,底壳1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热交换片4,第一热交换片4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外导热管5,底壳1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热交换片6,第二热交换片6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外导热管7,通过双侧散热设计确保了变频器在工作时能够迅速地将内部产生的热量导出,从而保持其稳定运行,底壳1内腔设有固定座9,固定座9设有螺栓孔10,固定座9固定安装有第三热交换片11,第三热交换片11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内导热管12和第二内导热管13,第一内导热管12和第二内导热管13可以带走第三热交换片11的温度,第三热交换片11上方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散热风扇14,第三热交换片11用于内部热交换,通过第二散热风扇14内循环变频器内部的空气,内循环的空气将热量传递到第三热交换片11上,通过第一内导热管12和第二内导热管13将第三热交换片11的热量带处变频器外部,使变频器内部温度维持在正常温度,确保变频器稳定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9两端均设有回风口15,第二散热风扇14将内部空气吹向第三热交换片11,使内部空气得到冷却,冷却后的空气带走变频器底部IGBT的热量,再由回风口15回流到第二散热风扇14处,反复循环,完成变频器内循环冷却,回风口15的使得内循环冷却系统更为高效,通过固定座9两端的回风口15,设备能够更有效地引导热空气,使其进入第三热交换片11,这一过程有助于快速冷却内部的组件的温度,如电路板和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等。热空气经过内部循环冷却后,可以更快地被冷却,从而维持变频器的正常工作温度。回风口15还有助于减少设备内的热点区域,在变频器内部,某些部分可能会更容易升温,形成热点。通过固定座9两端的回风口15,可以确保热空气在各个区域均匀地循环,减少热点的出现,从而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回风口15的还可以改善设备的噪音和振动特性。通过更好地管理空气流动,可以减少风扇和其他部件引起的噪音。这对于那些需要低噪音工作环境的应用非常重要。回风口15可以提高内部散热效率,减少热点,改善设备的噪音和振动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外导热管5固定连接第一内导热管12,第二外导热管7固定连接第二内导热管13,通过第一内导热管12将热量传导至第一外导热管5,及第二内导热管13将热量传导至第二外导热管7,使得第三热交换片11的热量可以快速传导至第一热交换片4和第一内导热管12,完成变频器内部温度向外界快速传导的流程,从而实现变频器内循环冷却的功能,通过第一外导热管5和第一内导热管12的连接,热量可以更有效地从第三热交换片11传递到第一热交换片4,且第二外导热管7和第二内导热管13的连接,第三热交换片11的热量可以快速传递到第一热交换片4,通过两路冷却,使得第三热交换片11的热量可以快速传递到变频器外部,提高内外部热交换过程,确保设备内部温度保持在正常工作范围内,从而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内导热管12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微循环泵16,而第二内导热管13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微循环泵17,第一内导热管12上的第一微循环泵16和第二内导热管13上的第二微循环泵17可以增强内循环冷却的效果。这些微循环泵可以通过循环泵送液体介质,如冷却液或冷却剂,来提高内部热量的传递和散热效率。通过微循环泵的作用,热量可以更快速地从第一内导热管12传递到第一外导热管5,热量可以更快速地从第二内导热管13传递到第二外导热管7,从而实现变频器更高效的内外热交换。第一微循环泵16和第二微循环泵17的可以控制冷却液的流量,通过调节微循环泵的工作状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冷却流量的大小,以满足变频器内部的散热要求。这种精确控制可以提高冷却效果,并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热交换片4和第二热交换片6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散热风扇8,通过第一热交换片4和第二热交换片6的一端固定安装的第一散热风扇8增强变频器的散热效果,散热风扇通过产生强风流,加速空气流动,从而提高热交换片的散热效率。通过这种方式,热量可以更快速地从热交换片传递到周围环境,从而有效降低设备的温度,通过在第一热交换片4和第二热交换片6分别安装两个第一散热风扇8,使第一散热风扇8的转速可以在不影响散热的情况下减低转速,从而减低第一散热风扇8工作时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外导热管5、第二外导热管7、第一内导热管12和第二内导热管13的材质均为铜管,铜是一种优良的导热材料,具有出色的热导率,因此,选择铜管作为内外导热管的材质可以有效地促进热量的传导,这有助于快速将热量从变频器内部快速传递到外部,从而提高了内外部热交换效率。且铜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易加工性,使得制造内外导热管更加容易。这有助于精确制造符合设计规格的管道,确保它们能够完全适应冷却系统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内循环冷却变频器,包括底壳(1),该底壳(1)上方盖合有顶壳(2),该顶壳(2)固定连接有翻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热交换片(4),所述第一热交换片(4)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外导热管(5),所述底壳(1)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热交换片(6),所述第二热交换片(6)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外导热管(7),所述底壳(1)内腔设有固定座(9),所述固定座(9)设有螺栓孔(10),所述固定座(9)固定安装有第三热交换片(11),所述第三热交换片(11)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内导热管(12)和第二内导热管(13),所述第三热交换片(11)上方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散热风扇(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冷却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9)两端均设有回风口(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冷却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导热管(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导热管(12),所述第二外导热管(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内导热管(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冷却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导热管(12)固定安装有第一微循环泵(16),所述第二内导热管(13)固定安装有第二微循环泵(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冷却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片(4)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片(6)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散热风扇(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冷却变频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导热管(5)、所述第二外导热管(7)、所述第一内导热管(12)和所述第二内导热管(13)的材质均为铜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42587.5U CN221081883U (zh) | 2023-11-01 | 2023-11-01 | 一种内循环冷却变频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42587.5U CN221081883U (zh) | 2023-11-01 | 2023-11-01 | 一种内循环冷却变频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081883U true CN221081883U (zh) | 2024-06-04 |
Family
ID=91264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942587.5U Active CN221081883U (zh) | 2023-11-01 | 2023-11-01 | 一种内循环冷却变频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081883U (zh) |
-
2023
- 2023-11-01 CN CN202322942587.5U patent/CN22108188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629011U (zh) | 基于半导体发电的散热组件 | |
CN217283820U (zh) | 具有风冷和液冷装置的电源 | |
CN216355645U (zh) | 一种用于箱式变电站的冷却装置 | |
CN101296602A (zh) | 循环水冷和风冷散热装置 | |
CN221081883U (zh) | 一种内循环冷却变频器 | |
CN215446676U (zh) | 一种散热结构、电器盒及室外机 | |
CN215453752U (zh) | 一种水冷变频柜 | |
CN212749507U (zh) | 一种投影机 | |
CN213125826U (zh) | 一种高效散热型变频器 | |
CN212875203U (zh) | 一种配电柜水冷散热系统 | |
CN115051532A (zh) | 储能变流器 | |
CN210404503U (zh) | 一种变电站高效散热装置 | |
CN222146960U (zh) | 一种高效散热动力柜 | |
CN218998700U (zh) | 一种变频器用散热机构 | |
CN222638955U (zh) | 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装置 | |
CN222655635U (zh) | 一种整流器散热装置 | |
CN216414100U (zh) | 一种具有高效降温功能的电机 | |
CN218920254U (zh) | 变频器、压缩机和暖通设备 | |
CN112490206B (zh) | 开关管散热结构、变流器及空调 | |
CN220325074U (zh) | 一种带有降温结构的控制柜 | |
CN221728759U (zh) | 变频器通风散热装置 | |
CN210201699U (zh) | 一种变流器的散热装置 | |
CN220629857U (zh) | 逆变器和储能电源 | |
CN115833482B (zh) | 一种工业空调外机的单相异步电机分流散热器 | |
CN219204383U (zh) | 一种高压大功率电动机变频散热降温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