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47294U - 一种浇铸锅手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浇铸锅手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047294U CN221047294U CN202322760276.7U CN202322760276U CN221047294U CN 221047294 U CN221047294 U CN 221047294U CN 202322760276 U CN202322760276 U CN 202322760276U CN 221047294 U CN221047294 U CN 2210472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sting
- carrying
- bar
- frame
- casting p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浇铸锅手架,涉及铸造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限位架,限位架两侧设有搬运杆,所述架体设有用于使架体翻转的翻转架,所述翻转架包括两根相同的受力杆,所述受力杆一端分别与限位架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之间设有用于握持的连杆。本申请设置限位架用于对浇铸锅进行限位,浇铸锅能够放置在限位架上,然后工作人员抓住两侧的搬运杆,即可实现浇铸锅的搬运,将浇铸锅搬运至模具上方时,搬运杆能够架在工作台上,受力杆和连杆构成翻转架,只需工作人员抓住连杆施力,即可控制限位架带动浇铸锅翻转进行浇铸,只需一个工作人员即可实现,方便控制,减小误差,从而提高浇铸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铸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浇铸锅手架。
背景技术
浇铸(铸造)方法是将金、银等熔化成液态状,采用范模浇铸而制成器物的方法,它是最早的金银加工方法之一,浇铸成型又称(静态)铸塑,是将已准备好的浇铸原料注人模具中使其固化,获得与模具型腔相似的制品。浇铸成型的原料可以是单体、经初步聚合或缩聚的浆状物或聚合物与单体的溶液等。
浇铸原料经烧炉加热到熔融状后用浇铸锅盛装,浇铸锅一般为上粗下细的筒状,浇铸锅温度较高无法直接接触,需要通过抓住手架将浇铸锅内的原料倒入模具中实现浇铸。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现有技术通常需要两个工人抓住手架两端同时转动来使浇铸锅翻转一定的角度,但两个工人操作会使两端的翻转角度产生一定的误差,可能会导致浇铸锅倾斜,从而使熔融原料溅出产生意外。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保证浇铸时浇铸锅的稳定浇铸,本申请提供一种浇铸锅手架。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浇铸锅手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浇铸锅手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用于对浇铸锅进行限位的限位架,所述限位架两侧设有用于工人抓住进行搬运的搬运杆,所述架体设有用于使浇铸锅翻转的翻转架,所述翻转架包括两根相同的受力杆,所述受力杆一端分别与两侧搬运杆可拆卸连接,两根受力杆另一端之间设有用于握持的连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架用于对浇铸锅进行限位,浇铸锅能够放置在限位架上,然后工作人员抓住两侧的搬运杆,即可实现浇铸锅的搬运,将浇铸锅搬运至模具上方时,搬运杆能够架在浇铸用的工作台上,受力杆和连杆构成翻转架,只需工作人员抓住连杆施力,即可控制限位架带动浇铸锅翻转进行浇铸,只需一个工作人员即可实现,使浇铸锅更加稳定,方便控制熔融原料倒入模具,减小误差,从而提高浇铸效果。
可选的,所述搬运杆均固设有用于安装受力杆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设为圆柱形筒状,两个安装块延伸方向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受力杆插入到两个安装块内,工作人员浇铸时需抓住翻转架向下施力,而安装块开口朝上,因此使用时翻转架受力杆不会脱落,设置筒状的安装块用于实现翻转架的可拆卸,从而使搬运时更加方便,且存放更节省空间。
可选的,所述安装块均开设有相对的通孔,所述受力杆插入部分开设有与其配合的螺栓孔,所述安装块设有同时穿过通孔和螺栓孔的固定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一直使用时翻转架无需拆卸,设置固定螺栓同时穿过安装块的通孔和受力杆上的螺栓孔,能够将两者固定在一起,防止翻转架脱离。
可选的,所述受力杆中间设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两端与受力杆一体相连,且两端连接部位弯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延长部用于延长工作人员施力时手与浇铸锅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小浇铸时熔融原料溅起伤害工作人员的可能,同时延长部两端与受力杆连接处弯折设置,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施力,能够在浇铸时具有一定的省力效果。
可选的,所述延长部设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两端分别与两侧受力杆的延长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设置为两端与两侧延长部固定,能够加强翻转架两侧之间的连接,提高翻转架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其受力程度。
可选的,所述搬运杆远离限位架一端设有握把,所述握把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搬运杆固定,所述连接杆两端设有用于握持的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和两个把手构成握把,一侧工作人员能够一个手抓住一个把手,两个工作人员从两侧同时将浇铸锅抬起,设置两个把手使工作人员更方便施力,转移浇铸锅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搬运杆与握把之间固设有稳定杆,所述稳定杆一端与连接杆固定,另一端与搬运杆固定,三者之间构成三角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搬运杆与握把之间设置稳定杆,且稳定杆与连接杆和搬运杆构成三角结构能够增加搬运杆和握把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架结构稳定性,增加受力程度。
可选的,所述限位架包括弧形块,所述弧形块相对设有两个,所述弧形块一端上下固设有两个第一套筒,另一端中间设有第二套筒,所述弧形块之间设有用于连接固定的插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插销实现两个弧形块之间的连接,插销同时插入一个弧形块的两个第一套筒和另一个弧形块的第二套筒将两者连接成一个圆形,浇铸锅能够固定在两个弧形块之间,无需使用时能够拆卸下插销,节省空间,方便存放和转移。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设置限位架用于对浇铸锅进行限位,浇铸锅能够放置在限位架上,然后工作人员抓住两侧的搬运杆,即可实现浇铸锅的搬运,将浇铸锅搬运至模具上方时,搬运杆能够架在工作台上,受力杆和连杆构成翻转架,只需工作人员抓住连杆施力,即可控制限位架带动浇铸锅翻转进行浇铸,只需一个工作人员即可实现,方便控制,减小误差,从而提高浇铸效果;
2.将受力杆插入到两个安装块内,工作人员浇铸时需抓住翻转架向下施力,而安装块开口朝上,因此使用时翻转架受力杆不会脱落,设置筒状的安装块用于实现翻转架的可拆卸,从而使搬运时更加方便,且存放更节省空间;
3.连接杆和两个把手构成握把,一侧工作人员能够一个手抓住一个把手,两个工作人员从两侧同时将浇铸锅抬起,设置两个把手使工作人员更方便施力,转移浇铸锅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凸显连接块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架体;11、限位架;111、弧形块;112、第一套筒;113、第二套筒;114、插销;12、搬运杆;121、安装块;122、通孔;123、固定螺栓;2、翻转架;21、受力杆;211、螺栓孔;212、延长部;22、连杆;23、加强杆;3、握把;31、连接杆;32、把手;33、稳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浇铸锅手架。
参照图1,一种浇铸锅手架包括架体1,架体1包括用于对浇铸锅进行限位的限位架11,限位架11两侧设有用于工人抓住进行搬运的搬运杆12,搬运杆12一端与限位架11固定,两根搬运杆12延伸方向相同,架体1设有用于使浇铸锅翻转的翻转架2,设置限位架11用于对浇铸锅进行限位,浇铸锅能够放置在限位架11上,然后工作人员抓住两侧的搬运杆12,即可实现浇铸锅的搬运,将浇铸锅搬运至模具上方时,搬运杆12能够架在浇铸用的工作台上,工作人员通过翻转架2控制限位架11带动浇铸锅翻转进行浇铸,只需一个工作人员即可实现,使浇铸时浇铸锅更加稳定,方便控制熔融原料倒入模具,减小误差,从而提高浇铸效果。
参照图1,限位架11包括弧形块111,弧形块111相对设有两个,弧形块111一端上下固设有两个第一套筒112,另一端中间设有第二套筒113,两个弧形块111对接在一起后能够拼接成一个圆形,第二套筒113插在两个第一套筒112之间,第一套同和第二套筒113中间的孔贯通,弧形块111之间设有用于连接固定的插销114,插销114能够插入第一套筒112和第二套筒113中间的贯通孔内,底部通过螺母拧紧,设置插销114实现两个弧形块111之间的连接,浇铸锅能够固定在两个弧形块111之间,无需使用时能够拆卸下插销114,节省空间,方便存放和转移。
参照图1,搬运杆12远离限位架11一端设有握把3,握把3包括连接杆31,连接杆31设为与搬运杆12垂直,连接杆31中间部位与搬运杆12固定,连接杆31两端设有用于握持的把手32,把手32设为与连接杆31垂直,连接杆31和两个把手32构成握把3,一侧工作人员能够一个手抓住一个把手32,两个工作人员从两侧同时将浇铸锅抬起,设置两个把手32使工作人员更方便施力,转移浇铸锅更加方便。
参照图1,搬运杆12与握把3之间固设有稳定杆33,稳定杆33一端与连接杆31固定,另一端与搬运杆12固定,三者之间构成三角形结构,稳定杆33每侧设有两根且大小相同对称设置,搬运杆12与握把3之间设置稳定杆33,且稳定杆33与连接杆31和搬运杆12构成三角结构能够增加搬运杆12和握把3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架结构稳定性,增加受力程度。
参照图1,翻转架2包括两根相同的受力杆21,受力杆21一端分别与两侧搬运杆12可拆卸连接,两根受力杆21另一端之间设有用于握持的连杆22,连杆22与受力杆21一体相连设置,两根受力杆21远离限位架11一端相互靠近,受力杆21和连杆22构成翻转架2,翻转架2为对称结构,只需工作人员抓住连杆22施力,即可控制限位架11带动浇铸锅翻转进行浇铸,受力杆21中间设有延长部212,延长部212两端与受力杆21一体相连,且延长部212两端与受力杆21连接部位弯折设置,延长部212设有加强杆23,加强杆23两端分别与两侧受力杆21之间的延长部212固定连接,加强杆23设有两根且相互平行,加强杆23设置为两端与两侧延长部212固定,能够加强翻转架2两侧之间的连接,提高翻转架2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其受力程度。
参照图1,搬运杆12均固设有用于安装受力杆21的安装块121,安装块121设为圆柱形筒状,两个安装块121延伸方向相同,在使用时安装块121开口朝上且两个连接块与弧形块111距离相同,将两根受力杆21分别插入到两个安装块121内,工作人员浇铸时需抓住连杆22向下施力,而安装块121开口朝上,因此使用时翻转架2受力杆21不会脱落,设置安装块121用于实现翻转架2的可拆卸,从而使搬运时更加方便,且存放更节省空间。
参照图1和图2,安装块121均开设有相对的通孔122,受力杆21插入部分开设有与其配合的螺栓孔211,安装块121设有同时穿过通孔122和螺栓孔211的固定螺栓123,当需要一直使用时翻转架2无需拆卸,设置固定螺栓123同时穿过安装块121的通孔122和受力杆21上的螺栓孔211,能够将两者固定在一起,防止翻转架2脱离。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浇铸锅手架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将浇铸锅放置在安装好的限位架11上,然后工作人员抓住两侧的把手32,即可实现浇铸锅的搬运,将浇铸锅搬运至模具上方时,搬运杆12能够架在浇铸用的工作台上,受力杆21和连杆22构成翻转架2,只需工作人员抓住连杆22施力,即可控制限位架11带动浇铸锅翻转进行浇铸,只需一个工作人员即可实现,使浇铸锅更加稳定,方便控制熔融原料倒入模具,减小误差,从而提高浇铸效果,此外本实施例中杆与杆之间的固定连接为焊接。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浇铸锅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1)包括用于对浇铸锅进行限位的限位架(11),所述限位架(11)两侧设有用于工人抓住进行搬运的搬运杆(12),所述架体(1)设有用于使浇铸锅翻转的翻转架(2),所述翻转架(2)包括两根相同的受力杆(21),所述受力杆(21)一端分别与两侧搬运杆(12)可拆卸连接,两根受力杆(21)另一端之间设有用于握持的连杆(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浇铸锅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杆(12)均固设有用于安装受力杆(21)的安装块(121),所述安装块(121)设为圆柱形筒状,两个安装块(121)延伸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浇铸锅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21)均开设有相对的通孔(122),所述受力杆(21)插入部分开设有与其配合的螺栓孔(211),所述安装块(121)设有同时穿过通孔(122)和螺栓孔(211)的固定螺栓(1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浇铸锅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杆(21)中间设有延长部(212),所述延长部(212)两端与受力杆(21)一体相连,且两端连接部位弯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浇铸锅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部(212)设有加强杆(23),所述加强杆(23)两端分别与两侧受力杆(21)的延长部(21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浇铸锅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杆(12)远离限位架(11)一端设有握把(3),所述握把(3)包括连接杆(31),所述连接杆(31)与搬运杆(12)固定,所述连接杆(31)两端设有用于握持的把手(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浇铸锅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杆(12)与握把(3)之间固设有稳定杆(33),所述稳定杆(33)一端与连接杆(31)固定,另一端与搬运杆(12)固定,三者之间构成三角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浇铸锅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11)包括弧形块(111),所述弧形块(111)相对设有两个,所述弧形块(111)一端上下固设有两个第一套筒(112),另一端中间设有第二套筒(113),所述弧形块(111)之间设有用于连接固定的插销(11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760276.7U CN221047294U (zh) | 2023-10-14 | 2023-10-14 | 一种浇铸锅手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760276.7U CN221047294U (zh) | 2023-10-14 | 2023-10-14 | 一种浇铸锅手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047294U true CN221047294U (zh) | 2024-05-31 |
Family
ID=91223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760276.7U Active CN221047294U (zh) | 2023-10-14 | 2023-10-14 | 一种浇铸锅手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047294U (zh) |
-
2023
- 2023-10-14 CN CN202322760276.7U patent/CN22104729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315501U (zh) | 单晶叶片成型用蜡树结构 | |
CN221047294U (zh) | 一种浇铸锅手架 | |
US2333925A (en) | Tool for removing feeders or sprues from ingots and the like | |
CN209886621U (zh) | 砂箱 | |
CN208440151U (zh) | 一种预制梁体模板吊具 | |
US6435261B1 (en) | Mechanism for inverting the cope of a molding flask | |
CN216791349U (zh) | 一种锌渣料斗称重装置 | |
CN212945321U (zh) | 大型铸件产品铸造砂箱 | |
CN214236217U (zh) | 铸件取件夹具 | |
CN209477295U (zh) | 一种三轴取件机器人浇铸设备 | |
CN210998760U (zh) | 一种机器人抓手紧固托板装置 | |
CN216502253U (zh) | 一种圆坯连铸断面快换中包连接件 | |
CN222058748U (zh) | 一种蜡树固定装置 | |
CN218086597U (zh) | 合金钢锭热输送用储存装置 | |
CN222153933U (zh) | 一种铝液扒渣装置 | |
CN209477270U (zh) | 一种三轴重载组芯机器人浇铸设备 | |
CN213440320U (zh) | 一种耐火材料砖坯模具分模装置 | |
CN221216835U (zh) | 一种模具钢材吊运安全防护架 | |
CN217749321U (zh) | 一种金属熔炼用浇铸装置 | |
CN211218648U (zh) | 一种铸造用夹取装置 | |
CN211640406U (zh) | 一种预制构件起吊模具 | |
CN222003507U (zh) | 一种金属铸造用取样装置 | |
CN215939791U (zh) | 一种钢水搅拌用电磁搅拌器 | |
CN210391182U (zh) | 一种手动浇注推车 | |
CN216461688U (zh) | 一种低压浇铸铝液分配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