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47070U - 侧冲切模具 - Google Patents
侧冲切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047070U CN221047070U CN202322752146.9U CN202322752146U CN221047070U CN 221047070 U CN221047070 U CN 221047070U CN 202322752146 U CN202322752146 U CN 202322752146U CN 221047070 U CN221047070 U CN 2210470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orkpiece
- die holder
- punching
- cutter
- mounting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冲切模具,用于对工件进行冲切,侧冲切模具包括:冲切机构,安装有用于对工件进行冲切的切刀;以及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下模座和上模座;下模座上设置有安装基座,工件套设于安装基座上;上模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上设置有刀口,工件容置于第一安装槽内并抵接于刀口;上模座上还设有与切刀对应的切口,切口与工件的待冲切位置对应;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切刀靠近或远离切口。本实用新型改进了模座、冲切机构以及刀口的位置,在工件待加工的一侧设置活动的切刀,切刀与静止的刀口配合对工件进行裁切,以避免面对小尺寸工件加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切模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冲切模具。
背景技术
冲切模具是一种用于金属冷冲压加工的专用工具,其原理是通过切割、变形、成形或打孔等操作将工件材料按照设计要求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而一些工件在加工时需要进行侧切加工,即在工件的外侧上进行切割、变形,因此常规的设计是在冲压模具上装配有侧切结构。
目前,侧切结构主要是在上模座和下模座的位置设计刀口,侧切结构中的切削部件(如刀具、剪切刃等)采用导柱、滑块等机构与上模或下模连接,切削部件随着上模或下模的运动,与工件发生相对运动。
但面对一些尺寸形状较小的工件,如一些拉深工件,不便于在上下模座的位置设计侧切结构。对于小尺寸的工件来说,其所需的侧切长度相对较短,如果在上下模座的位置设计刀口来实现侧切加工,切削部件的长度也会相应减小,而较短的切削部件在与工件发生相对运动时,容易发生弯曲或损坏,从而影响加工质量和模具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冲切模具,通过改进模座、冲切机构以及刀口的位置,以避免面对小尺寸工件加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侧冲切模具,用于对工件进行冲切,所述侧冲切模具包括:冲切机构,安装有用于对工件进行冲切的切刀;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下模座和上模座;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安装基座,所述工件套设于所述安装基座上;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上设置有刀口,所述工件容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并抵接于所述刀口;所述上模座上还设有与所述切刀对应的切口,所述切口与所述工件的待冲切位置对应;以及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切刀靠近或远离所述切口。
可选的,所述冲切机构包括导轨、滑块以及压紧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压紧块依次设置在所述导轨上并沿所述导轨往复运动,所述滑块的一侧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所述压紧块用于抵接在所述上模座一侧。
可选的,所述压紧块背离所述滑块的一侧凸设有压紧部,所述压紧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槽配合的第二安装槽。
可选的,所述冲切机构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切刀的第一通槽,所述切刀上设置有钩部,所述第一通槽上设置有与所述钩部配合的挂台。
可选的,所述滑块以及所述压紧块之间通过导柱连接。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有插刀,所述插刀设有第一斜面,所述滑块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对应的第二斜面。
可选的,所述上模座的上方活动设置有限位压块,所述限位压块的一端抵接于工件。
可选的,所述下模座上还设置有送料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侧切结构,通过在待加工工件的一旁设置冲切机构,并由冲切机构带动切刀运动,配合固定在上模座上的刀口,采用一静一动的两个刀口对微小尺寸的工件进行裁切,侧冲切模具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侧冲切操作更加简便和高效,提高了侧冲切的生产效率,全自动化的机器也进一步减少加工时间和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侧冲切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侧冲切模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侧冲切模具另一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侧冲切模具冲切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侧冲切模具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成型的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插刀11;第一斜面11a;
冲切机构2;导轨21;滑块22;第二斜面22a;压紧块23;压紧部23a;避让位23b;第二通槽23c;脱料板24;第一通槽24a;挂台24b;切刀25;钩部25a;导柱26;
固定机构3;上模座31;第一安装槽31a;切口31b;刀口31c;下模座32;安装基座32a;送料口32b;限位压块33;工件4;工件待冲切位置4a。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侧冲切模具,用于对工件4进行冲切,所述侧冲切模具包括:冲切机构2,安装有用于对工件4进行冲切的切刀25;以及固定机构3,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下模座32和上模座31;所述下模座32上设置有安装基座32a,所述工件4套设于所述安装基座32a上;所述上模座3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31a,所述第一安装槽31a上设置有刀口31c,所述工件4容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1a内并抵接于所述刀口31c;所述上模座31上还设有与所述切刀25对应的切口31b,所述切口31b与所述工件4的工件待冲切位置4a对应;驱动机构(未图示),用于驱动所述切刀25靠近或远离所述切口31b。
其中,所述侧冲切模具可设置在工作台(未图示)上,由驱动机构带动冲切机构2对固定机构3内容置的工件4进行冲切。
具体的,待加工工件4的原件形状为销套,工件4的工件待冲切位置4a为外侧壁,作为示例,参见图6所示为已加工成型的工件4,其已在工件待冲切位置4a冲切出一矩形的孔位。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冲床、直线电机、气动驱动装置、液压系统等,此处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为一插刀11,插刀11是侧冲切模具领域常见的驱动结构形式,它能实现冲切机构2的侧向运动,从而完成侧向工艺的过程。受到驱动机构的带动后,冲切机构2会向固定机构3靠近并将切刀25穿设至切口31b内,由活动的切刀25和静止的刀口31c配合对工件4的外侧进行裁切冲孔。
进一步的,配合于工件4的形状,所述安装基座32a设置为凸柱的结构以供工件4套设,所述第一安装槽31a为弧形的凹槽结构,安装基座32a与第一安装槽31a的位置相对应。同时,第一安装槽31a上还设置有刀口31c,刀口31c抵接在工件4非冲切位置上,以配合运动的切刀25对工件待冲切位置4a进行裁切。其中,所述安装基座32a和所述第一安装槽31a的数量可设置多个以同时对多个工件4进行冲切工作,只需保证工件4待冲切的一面位于切口31b的对应位置即可,多个用于容置工件4的安装位显著提高了侧冲切模具的工作效率。
在冲切过程中,固定机构3整体始终保持静止,工件4由送料装置(未图示)送至固定机构3,且工件4以套设的方式固定设置在安装基座32a上,工件4的非冲切面抵靠在第一安装槽31a的刀口31c上,且工件4的冲切面露出第一安装槽31a并伸向切口31b中。当冲切模组工作时,驱动机构带动冲切机构2向固定机构3运动,切刀25随之伸入切口31b中并配合刀口31c对工件4的待冲切的一面进行裁切。之后,再由驱动机构将冲切机构2远离固定机构3,完成侧冲切工作。
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冲切机构2包括导轨21、滑块22以及压紧块23,所述滑块22与所述压紧块23依次设置在所述导轨21上并沿所述导轨21往复运动,所述滑块22的一侧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所述压紧块23用于抵接在所述上模座31一侧。具体的,导轨21是用于引导滑块22和压紧块23运动的结构,其包括但不限于带传动结构、导向槽等,滑块22和压紧块23分别与所述导轨21滑动连接,滑块22是冲切机构2中与驱动机构相连接的部件,其一侧连接着驱动机构的驱动端,通过驱动端的动力将运动传递给滑块22,使滑块22沿导轨21移动,压紧块23是冲切机构2中用于抵接在上模座31一侧的部件,它可以是一个块状的零件或装置,用于提供冲压力和支撑力,以实现对被加工物件的冲切和限位操作,滑块22和压紧块23通常具有较大的刚性和耐磨性,以确保稳定和精准的运动。
参见图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紧块23背离所述滑块22的一侧凸设有压紧部23a,所述压紧部23a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槽31a配合的第二安装槽23b。具体的,第二安装槽23b的形状与第一安装槽31a呈对称关系,所述压紧部23a抵接于所述上模座31时,压紧部23a和上模座31的外轮廓相对接,且第一安装槽31a与第二安装槽23b也相组接,看上去形成一个整体,提高整体结构的简洁度。在驱动机构带动冲切机构2运动,以对固定机构3上的工件4进行冲压裁切时,压紧块23上的压紧部23a抵接在上模座31的一侧,且第一安装槽31a和第二安装槽23b配合以对工件4的位置进行约束,从而避免工件4在送料和冲切过程中发生偏移或晃动,进而保证侧冲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参见图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冲切机构2还包括脱料板24,所述脱料板24位于所述滑块22与所述压紧块23之间,所述压紧块23和所述脱料板2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槽24a和第二通槽23c,所述切刀25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槽24a和所述第二通槽23c内,所述驱动机构还可包括一复位弹簧(未图示),作为一种示例,所述脱料板24和压紧块23上对应开设有用于容置复位弹簧的弹簧槽,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抵接在脱料板24上,另一端抵接在压紧块23上,当切刀25完成冲切工作后,借由复位弹簧提供的力将脱料板24推力固定机构3,从而使冲切机构2与工件4分离,进而实现侧冲切模具的全自动工作。
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冲切机构2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切刀25的第一通槽24a,所述切刀25上设置有钩部25a,所述第一通槽24a上设置有与所述钩部25a配合的挂台24b。采用挂台24b和钩部25a的配合,切刀25可被牢固的约束在第一通槽24a和第二通槽23c内。
参见图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块22以及所述压紧块23之间通过导柱26连接。导柱26是一种长形零件,通常由高强度材料制成,用于连接和固定各个部件的位置,此外,所述滑块22、所述脱料板24以及所述压紧块23的对应位置上还设置有若干孔洞,导柱26被嵌入滑块22、脱料板24和压紧块23的相应孔洞,以供所述导柱26穿设,所述滑块22、所述脱料板24以及所述压紧块23之间也可通过销钉、螺纹或其他连接方式进行固定,以承受冲切过程中的振动和负荷。
参见图2、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设置有插刀11,所述插刀11设有第一斜面11a,所述滑块22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11a对应的第二斜面22a。由于插刀11受到来自驱动机构施加的下压力,插刀11在斜面的作用下推动冲切机构2进行水平运动,此过程中滑块22、脱料板24以及压紧块23沿着导轨21同步向固定机构3的方向运动。
参见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座31的上方活动设置有限位压块33,所述限位压块33的一端抵接于工件4。限位压块33背离工件4的一端采用冲床、直线电机等驱动件进行电性控制,以提供适当的压力以对工件4进行抵接。其中,所述限位压块33可根据第一安装槽31a的数量进行设置,每个第一安装槽31a对应设置有一个限位压块33,此处限位压块33设置为一杆体结构,且第一安装槽31a设置为两端开口的通槽,限位压块33的一端伸入第一安装槽31a内并抵接在工件4的端部,以对工件4进行约束限位,进一步避免工件4在冲切过程中发生偏移或晃动。
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座32上还设置有送料口32b。送料口32b是一个开口或孔洞,位于下模座32的一侧,用于方便将工件4送入加工区域,在送料口32b内可穿设有送料装置(未图示),送料装置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装置,如送料辊、送料传动装置等,用于将工件4从供料区域或供料设备上输送到冲切区域,送料装置可以通过电机、气动装置或其他驱动装置提供动力,使工件4按照要求的速度和方向进入冲切机构2,送料口32b的设置防止工件4在进入冲切区域时发生变形、卡阻或其他异常情况,保证了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下面通过示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然而,下述示例仅仅是说明性的,不应认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受到下述实施例的限制。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进行任何改变、改进或改型。
参见图1-5,本示例提供一种侧冲切模组的工作原理:
在侧冲切模组的侧冲切过程中,首先,采用送料装置(未图示)将工件4从送料口32b送至固定机构3内,并由下模座32的安装基座32a和上模座31的第一安装槽31a对工件4进行初步限位,其中,送料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输送料带、机械手、传送转盘等,工件4设置为销套形状的拉伸件,安装基座32a采用凸柱的结构,第一安装槽31a采用弧形凹槽的结构,工件4套设在安装基座32a上,且工件4部分伸入第一安装槽31a并抵靠在第一安装槽31a上。另外,上模座31上方还设置有限位压块33对工件4的上方进行紧压。通过上述各结构对工件4进行限位,从而防止工件4在送料和冲切过程中发生偏移或晃动,进而保证侧冲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之后,由于插刀11受到来自驱动机构施加的下压力,插刀11在斜面的作用下推动冲切机构2进行水平运动,此过程中滑块22、脱料板24以及压紧块23沿着导轨21同步向固定机构3的方向运动,且压紧块23的压紧部23a进一步对工件4压紧,配合安装基座32a和第一安装槽31a对工件4的形状进行固定。另外,设置在脱料板24和压紧块23下方的切刀25也同步运动,直至伸入固定机构3的切口31b内,在水平运动的切刀25和相对静止的刀口31c的作用下,工件4的外侧受到裁切,以完成侧冲切工作。
在侧冲切模组的复位过程中,驱动机构带动插刀11上升,冲切机构2失去下压力的约束,借由冲切机构2一侧的复位弹簧提供弹力,将脱料板24和压紧块23与冲压的工件4分离,并在导柱26的连接带动下使冲切机构2整体同步远离固定机构3,最后送料装置从送料口32b处将加工后的工件4送出固定机构3,完成侧冲切模组的复位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侧冲切模具,用于对工件进行冲切,其特征在于,包括:
冲切机构,安装有用于对工件进行冲切的切刀;
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下模座和上模座;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安装基座,所述工件套设于所述安装基座上;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上设置有刀口,所述工件容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并抵接于所述刀口;所述上模座上还设有与所述切刀对应的切口,所述切口与所述工件的待冲切位置对应;以及
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切刀靠近或远离所述切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切机构包括导轨、滑块以及压紧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压紧块依次设置在所述导轨上并沿所述导轨往复运动,所述滑块的一侧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所述压紧块用于抵接在所述上模座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块背离所述滑块的一侧凸设有压紧部,所述压紧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槽配合的第二安装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切机构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切刀的第一通槽,所述切刀上设置有钩部,所述第一通槽上设置有与所述钩部配合的挂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以及所述压紧块之间通过导柱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设置有插刀,所述插刀设有第一斜面,所述滑块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对应的第二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的上方活动设置有限位压块,所述限位压块的一端抵接于工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上还设置有送料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752146.9U CN221047070U (zh) | 2023-10-12 | 2023-10-12 | 侧冲切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752146.9U CN221047070U (zh) | 2023-10-12 | 2023-10-12 | 侧冲切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047070U true CN221047070U (zh) | 2024-05-31 |
Family
ID=91199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752146.9U Active CN221047070U (zh) | 2023-10-12 | 2023-10-12 | 侧冲切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047070U (zh) |
-
2023
- 2023-10-12 CN CN202322752146.9U patent/CN22104707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101705A (en) | Die including slide cam | |
CN210023450U (zh) | 一种折弯冲压一体式模具 | |
CN221047070U (zh) | 侧冲切模具 | |
CN111842738A (zh) | 送丝铆接模 | |
CN214981614U (zh) | 冲压剪切装置 | |
CN212978619U (zh) | 一种冲切、弯折和切断一体装置及弯刀机 | |
CN216911710U (zh) | 精密零件可变换自动切断冲压模 | |
CN211588182U (zh) | 一种切断装置 | |
CN213033403U (zh) | 一种双弧面空心件冲孔模具 | |
CN212071073U (zh) | 一种多功能角钢加工一体机 | |
CN205362820U (zh) | 切刀机构 | |
CN217798442U (zh) | 一种双面冲孔切断模具 | |
CN222326408U (zh) | 侧冲孔式加工模具和加工产线系统 | |
CN101780501A (zh) | 毛刺处理治具 | |
CN214977053U (zh) | 一种散热铝型材的车制冲孔装置 | |
CN216606848U (zh) | 一种无导柱导套上下分体式的铝材冲切模具 | |
CN215549233U (zh) | 一种双冲刀座 | |
JP2837719B2 (ja) | パンチプレス用の金型 | |
CN219112658U (zh) | 一种双线多功能多孔位冲孔冲断切断机 | |
CN110919389A (zh) | 一种多功能角钢加工一体机 | |
CN213002121U (zh) | 一种新型圆形件冲孔模具 | |
CN222754212U (zh) | 一种高精度冲孔模具 | |
CN216578244U (zh) | 一种纸板冲孔装置 | |
CN221312110U (zh) | 五金件加工用多方位同步冲孔模具 | |
CN219650074U (zh) | 一种自动打孔定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