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42688U - 一种新能源多能互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多能互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042688U CN221042688U CN202322843717.XU CN202322843717U CN221042688U CN 221042688 U CN221042688 U CN 221042688U CN 202322843717 U CN202322843717 U CN 202322843717U CN 221042688 U CN221042688 U CN 2210426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supporting
- fixing
- column
- ener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多能互补装置,涉及新能源领域,包括支撑盘,所述支撑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固定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风力发电机,所述支撑柱的正面设置有光伏板本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盘,起到了对顶部元件的支撑和固定作用,支撑柱用于支撑风力发电机和光伏板本体,光伏板本体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风力发电机用于将风能转换为电能,蓄电池用于对电能进行存储,白天可以通过光伏板本体来收集电能,夜晚或阴雨天气可以通过风力发电机收集电能,进而使装置能够充分的为接电器具提供电能,防止器具因供电不足而造成无法使用的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能源多能互补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是指那些来自自然界中可再生的、持续供应的能源资源,通常不会耗尽或对环境产生显著的污染,新能源是对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品,旨在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更可持续和环保的能源生产和使用;
太阳能能源是一种常见的新能源,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进行储存和利用,但是由于光伏板只能够在晴天的白天发挥作用,遇到阴雨天气或是夜晚时,则无法进行能源的转换,可能因电能不足而影响接电器具的使用。
综上,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多能互补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多能互补装置,包括支撑盘,所述支撑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固定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风力发电机,所述支撑柱的正面设置有光伏板本体,所述支撑盘的底部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的底部设置有抓地机构。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底盘,所述底盘设置于支撑盘的底部,所述底盘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支撑盘的底部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支撑盘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底部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与限位环的内腔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抓地机构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位于底盘的底部,并与底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固定柱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柱,所述插柱的底部延伸至固定柱的外部。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柱的一侧设置有撞击块,所述固定柱的两侧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撞击块的一侧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远离撞击块的一侧与活动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所述固定柱之间设置有辅助块,所述辅助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辅助块的一侧与连接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柱表面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正面与光伏板本体的背面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盘,起到了对顶部元件的支撑和固定作用,提高各元件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固定箱用于固定支撑柱,并对蓄电池进行防护,支撑柱用于支撑风力发电机和光伏板本体,光伏板本体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风力发电机用于将风能转换为电能,蓄电池用于对电能进行存储,白天可以通过光伏板本体来收集电能,夜晚或阴雨天气可以通过风力发电机收集电能,进而使装置能够充分的为接电器具提供电能,防止器具因供电不足而造成无法使用的情况,转动机构用于对装置的角度进行调节,抓地机构用于将支撑盘固定在地面上,提高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盘和底盘的分离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柱和活动板的分离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动机构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撑盘;2、固定箱;3、蓄电池;4、支撑柱;5、风力发电机;6、光伏板本体;7、转动机构;701、底盘;702、伺服电机;703、限位环;704、支杆;705、滚珠;8、抓地机构;801、固定柱;802、活动板;803、插柱;804、撞击块;805、通槽;806、连接块;807、辅助块;808、固定板;9、固定环;10、支撑板;11、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义在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多能互补装置,包括支撑盘1,支撑盘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2,固定箱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蓄电池3,固定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支撑柱4的顶部设置有风力发电机5,支撑柱4的正面设置有光伏板本体6,支撑盘1的底部设置有转动机构7,转动机构7的底部设置有抓地机构8。
如图1-4所示,白天风力发电机5和光伏板本体6都能够分别对风能和太阳能进行转换,夜晚或阴雨天气,风力发电机5仍能够使用,转化的电能存储在蓄电池3的内腔,通过抓地机构8能够将装置固定在地面上,通过转动机构7能够对光伏板本体6的角度进行调节。
实施例2
参照图2和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转动机构7包括底盘701,底盘701设置于支撑盘1的底部,底盘70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702,伺服电机702的输出轴与支撑盘1的底部传动连接。
底盘7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703,支撑盘1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杆704,支杆704的底部设置有滚珠705,滚珠705与限位环703的内腔滑动连接。
如图2和4所示,启动伺服电机702,能够带动支撑盘1转动,进而能够对光伏板本体6的角度进行调节,支撑盘1在转动的同时,能够使滚珠705在限位环703的内腔转动,此时支杆704能够对支撑盘1进行支撑,提高其在使用时的稳定性,滚珠705能够减少其受到的摩擦力。
实施例3
参照图1和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前两个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抓地机构8包括固定柱801,固定柱801位于底盘701的底部,并与底盘701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柱801的数量为四个,固定柱801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动板802,活动板8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柱803,插柱803的底部延伸至固定柱801的外部。
固定柱801的一侧设置有撞击块804,固定柱801的两侧均开设有通槽805,通槽805的内腔滑动连接有连接块806,撞击块804的一侧与连接块806固定连接,连接块806远离撞击块804的一侧与活动板802固定连接。
两个固定柱801之间设置有辅助块807,辅助块80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08,固定板808远离辅助块807的一侧与连接块806固定连接。
支撑柱4表面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9,固定环9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1,支撑杆11的正面与光伏板本体6的背面固定连接。
如图1和3所示,通过锤击撞击块804或辅助块807能够配合连接块806、活动板802和固定板808带动插柱803向下移动,使插柱803插入土中,进而能够对装置进行固定,需要拆卸时,反向锤击即可。
在使用时,白天风力发电机5和光伏板本体6都能够分别对风能和太阳能进行转换,夜晚或阴雨天气,风力发电机5仍能够使用,转化的电能存储在蓄电池3的内腔,通过启动伺服电机702能够对光伏板本体6的使用角度进行调节,通过锤击撞击块804或辅助块807能够配合连接块806、活动板802和固定板808带动插柱803向下移动,使插柱803插入土中,进而能够对装置进行固定,需要拆卸时,反向锤击即可。
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申请文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申请文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7)
1.一种新能源多能互补装置,包括支撑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盘(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2),所述固定箱(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蓄电池(3),所述固定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顶部设置有风力发电机(5),所述支撑柱(4)的正面设置有光伏板本体(6),所述支撑盘(1)的底部设置有转动机构(7),所述转动机构(7)的底部设置有抓地机构(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多能互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7)包括底盘(701),所述底盘(701)设置于支撑盘(1)的底部,所述底盘(70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702),所述伺服电机(702)的输出轴与支撑盘(1)的底部传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新能源多能互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7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703),所述支撑盘(1)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杆(704),所述支杆(704)的底部设置有滚珠(705),所述滚珠(705)与限位环(703)的内腔滑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新能源多能互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地机构(8)包括固定柱(801),所述固定柱(801)位于底盘(701)的底部,并与底盘(70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801)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固定柱(801)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动板(802),所述活动板(8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柱(803),所述插柱(803)的底部延伸至固定柱(801)的外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新能源多能互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801)的一侧设置有撞击块(804),所述固定柱(801)的两侧均开设有通槽(805),所述通槽(805)的内腔滑动连接有连接块(806),所述撞击块(804)的一侧与连接块(80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806)远离撞击块(804)的一侧与活动板(802)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新能源多能互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柱(801)之间设置有辅助块(807),所述辅助块(80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08),所述固定板(808)远离辅助块(807)的一侧与连接块(806)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多能互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表面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9),所述固定环(9)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的正面与光伏板本体(6)的背面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843717.XU CN221042688U (zh) | 2023-10-23 | 2023-10-23 | 一种新能源多能互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843717.XU CN221042688U (zh) | 2023-10-23 | 2023-10-23 | 一种新能源多能互补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042688U true CN221042688U (zh) | 2024-05-28 |
Family
ID=91169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843717.XU Active CN221042688U (zh) | 2023-10-23 | 2023-10-23 | 一种新能源多能互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042688U (zh) |
-
2023
- 2023-10-23 CN CN202322843717.XU patent/CN22104268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652112U (zh) | 光敏式联动平单轴跟踪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 |
CN104765383A (zh) | 一种风光组合发电装置 | |
CN201763546U (zh) | 半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增速齿轮箱 | |
CN111404450B (zh) | 一种智能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装置 | |
KR101180860B1 (ko) | 풍력, 태양광 및 운동기구를 이용한 복합발전시스템 | |
CN221042688U (zh) | 一种新能源多能互补装置 | |
CN201821298U (zh) | 光敏式单轴跟踪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 |
CN221257008U (zh) | 一种风力光伏发电组件 | |
CN209526673U (zh) | 一种新型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 |
CN204212921U (zh) | 一种风车及配套的发电机组 | |
CN111005804A (zh) | 一种电厂发电机组用高效散热装置 | |
CN201218169Y (zh) | 风力发电机 | |
CN101900085A (zh) | 太阳能风力发电机风叶驱动方法及装置 | |
CN214944727U (zh) | 一种智能风力发电设备 | |
CN201053603Y (zh) | 风电互补照明路灯 | |
CN210807159U (zh) | 一种采用水平单轴跟踪装置的多组光伏发电站 | |
CN104728050A (zh) | 多级高效风能发电装置 | |
CN112532157A (zh) | 一种混合式新能源发电装置 | |
CN208281122U (zh) | 兆瓦级动力轮盘及兆瓦级动力发电装置 | |
CN206412826U (zh) | 一种太阳能蓄电装置 | |
CN222045994U (zh) |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 |
CN214887482U (zh) | 一种移动式风力新能源发电装置 | |
CN203640929U (zh) | 一种设置有惯性圆盘的简约式风力发电机 | |
CN220551193U (zh) | 一种便携式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 |
CN205142078U (zh) | 一种集风能、太阳能为一体的发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