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33154U - 一种多功能滑油组合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滑油组合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033154U CN221033154U CN202322591482.XU CN202322591482U CN221033154U CN 221033154 U CN221033154 U CN 221033154U CN 202322591482 U CN202322591482 U CN 202322591482U CN 221033154 U CN221033154 U CN 2210331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ubricating oil
- centrifugal impeller
- impeller
- transmission shaft
- centrifug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机械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滑油组合泵。包括带有蜗壳形进口的外壳体1、从外壳体1底部中间伸入的传动轴6、安装于传动轴6上的滑油离心叶轮4、位于离心叶轮4中心安装于传动轴6上的水环叶轮3;固定于离心叶轮4的上端的圆柱形内壳体2;所述水环叶轮3、离心叶轮4分别通过半圆形键与所述传动轴6连接;所述内壳体2中心开设有进气圆孔2‑1;所述离心叶轮4包括轮盘4‑2、固定于轮盘4‑2上的离心轮叶片4‑1;所述内壳体2下方的所述轮盘4‑2上开设有排气圆孔4‑3。实现了滑油泵的自吸、油气分离和增压等功能。产品集成度高、结构简单,可以为发动机滑油系统提供一种高效多功能的滑油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机械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滑油组合泵。
背景技术
发动机滑油系统用于给发动机供给滑油,保证轴承、齿轮等传动零件的润滑,减少磨损。在滑油系统中,需要将来自滑油箱的润滑油输送到轴承腔中,经润滑后带走热量,再重新输送回滑油箱,形成循环回路。本实用新型用于抽吸轴承腔中的油气混合润滑油,具有较好的油气混输能力,有效的改善了传统滑油泵输送油气两相流能力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自吸、增压和油气分离的多功能滑油组合泵,具有较高的集成度,有效地减少了滑油系统中的部件数量,对于回油路中的油气混合介质有很好的抽吸与增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滑油组合泵,包括外壳体和圆柱形状内壳体,内壳体的顶部有圆孔。外壳体的进口为蜗壳结构,来自发动机的油气混合滑油经蜗壳后,在离心力作用下,密度大的滑油贴近外壳体的壁面,密度小的气体集中在外壳体的中间区域,并通过开孔进入内壳体中。传动轴上通过半圆键安装有两个离心叶轮,其中一个为水环叶轮,套在内壳体中,通过旋转工作形成液环,产生真空,使得组合泵具有自吸能力,将气体吸入内壳体后通过排气圆孔排出。另一个为滑油离心叶轮,离心叶轮置于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通过高速旋转,给滑油增压后输送回滑油箱中。
一种多功能滑油组合泵,包括带有蜗壳形进口的外壳体1、从外壳体1底部中间伸入的传动轴6、安装于传动轴6上的滑油离心叶轮4、位于离心叶轮4中心安装于传动轴6上的水环叶轮3;固定于离心叶轮4的上端的圆柱形内壳体2;所述水环叶轮3、离心叶轮4分别通过半圆形键与所述传动轴6连接;所述内壳体2中心开设有进气圆孔2-1;所述离心叶轮4包括轮盘4-2、固定于轮盘4-2上的离心轮叶片4-1;所述内壳体2下方的所述轮盘4-2上开设有排气圆孔4-3。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体2的底部通过焊接与所述离心叶轮4的轮盘4-2连接。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离心轮叶片4-1的尾缘所在直线与所述轮盘4-2的外圆周方向呈30°~50°夹角。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圆孔4-3沿周向等间隔布置。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水环叶轮3采用直叶片形式。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滑油离心叶轮4的离心轮叶片4-1为6个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将滑油离心叶轮、水环叶轮和蜗壳形进口集成到一个产品中,实现了滑油泵的自吸、油气分离和增压等功能。产品集成度高、结构简单,可以为发动机滑油系统提供一种高效多功能的滑油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滑油组合泵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壳体与叶轮结构图。
图中,1.外壳体,2.内壳体,3.水环叶轮,4.离心叶轮,5.半圆形键6.传动轴;2-1.进气圆孔,4-1离心叶轮尾缘,4-2离心叶轮轮盘,4-3.排气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意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设置和方法,而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结构、方法、器件的任何改进、替换和修改。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相结合,各个实施例可以相互参考和引用。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滑油组合泵,包括带有蜗壳形进口的外壳体1、从外壳体1底部中间伸入的传动轴6、安装于传动轴6上的滑油离心叶轮4、位于离心叶轮4中心安装于传动轴6上的水环叶轮3;固定于离心叶轮4的上端的圆柱形内壳体2;所述水环叶轮3、离心叶轮4分别通过半圆形键与所述传动轴6连接;所述内壳体2中心开设有进气圆孔2-1;所述离心叶轮4包括轮盘4-2、固定于轮盘4-2上的离心轮叶片4-1;所述内壳体2下方的所述轮盘4-2上开设有排气圆孔4-3。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体2的底部通过焊接与所述离心叶轮4的轮盘4-2连接。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离心轮叶片4-1的尾缘所在直线与所述轮盘4-2的外圆周方向呈30°~50°夹角。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圆孔4-3沿周向等间隔布置。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水环叶轮3采用直叶片形式。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滑油离心叶轮4的离心轮叶片4-1为6个。
如图2所示,滑油离心叶轮叶片数为6个。叶片厚度1.4mm~1.6mm。叶片的尾缘4-1所在直线与圆周方向呈30°~50°夹角。在离心叶轮轮盘4-2上设有排气圆孔4-3,排气圆孔4-3沿周向等间隔布置6~8个。排气圆孔4-3直径在6mm~8mm之间,中心距离传动轴6的径向距离8mm~10mm。内壳体2的上端设有进气圆孔2-1。进气圆孔2-1与传动轴6保持同心,进气圆孔2-1的直径在30mm~40mm。水环叶轮3采用直叶片形式,叶轮直径40mm。叶片数16个。叶片厚度与离心叶轮4保持一致。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以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者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多功能滑油组合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蜗壳形进口的外壳体(1)、从外壳体(1)底部中间伸入的传动轴(6)、安装于传动轴(6)上的滑油离心叶轮(4)、位于离心叶轮(4)中心安装于传动轴(6)上的水环叶轮(3);固定于离心叶轮(4)的上端的圆柱形内壳体(2);所述水环叶轮(3)、离心叶轮(4)分别通过半圆形键与所述传动轴(6)连接;所述内壳体(2)中心开设有进气圆孔(2-1);所述离心叶轮(4)包括轮盘(4-2)、固定于轮盘(4-2)上的离心轮叶片(4-1);所述内壳体(2)下方的所述轮盘(4-2)上开设有排气圆孔(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滑油组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2)的底部通过焊接与所述离心叶轮(4)的轮盘(4-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滑油组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轮叶片(4-1)的尾缘所在直线与所述轮盘(4-2)的外圆周方向呈30°~50°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滑油组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圆孔(4-3)沿周向等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滑油组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环叶轮(3)采用直叶片形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滑油组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油离心叶轮(4)的离心轮叶片4-1为6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91482.XU CN221033154U (zh) | 2023-09-22 | 2023-09-22 | 一种多功能滑油组合泵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91482.XU CN221033154U (zh) | 2023-09-22 | 2023-09-22 | 一种多功能滑油组合泵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033154U true CN221033154U (zh) | 2024-05-28 |
Family
ID=91184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591482.XU Active CN221033154U (zh) | 2023-09-22 | 2023-09-22 | 一种多功能滑油组合泵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033154U (zh) |
-
2023
- 2023-09-22 CN CN202322591482.XU patent/CN22103315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723460U (zh) | 变频高速湿式潜水泵 | |
CN101365882B (zh) | 用于流体机械的转子和流体机械 | |
CN210623090U (zh) | 一种紧凑型轴流管道泵 | |
CN221033154U (zh) | 一种多功能滑油组合泵 | |
CN207673632U (zh) | 一种气液混输提升离心油泵 | |
CN109838386A (zh) | 一种高效离心泵 | |
CN208024568U (zh) | 一种导叶式两级悬臂离心泵 | |
CN114233684B (zh) | 一种高速高压离心泵 | |
CN110360120A (zh) | 一种独立首级叶轮的立式多级液下离心泵 | |
CN112761959B (zh) | 一种多级离心增压泵 | |
CN111931304B (zh) | 一种轴向力自平衡的离心泵叶轮设计方法 | |
CN206592308U (zh) | 一种带能量回收透平的高速透平真空泵 | |
CN113958506A (zh) | 一种离心泵 | |
JP2587942B2 (ja) | ポンプ | |
CN215486611U (zh) | 水平中开轴向剖分首级双吸七级离心泵 | |
CN215719527U (zh) | 一种用于输送凝水的水泵 | |
CN219101673U (zh) | 一种自排气的离心泵装置 | |
CN206071899U (zh) | 一种带自排沙结构的深井泵 | |
CN215890582U (zh) | 一种卧式两级低汽蚀大流量离心泵 | |
JPH04334792A (ja) | 液化ガス用サブマージド型ポンプのジャーナル軸受冷却・潤滑方式 | |
CN107939750A (zh) | 一种气液混输提升离心油泵 | |
CN219974836U (zh) | 具有储液功能的冷媒泵 | |
CN221824071U (zh) | 一种抗汽蚀的磁力驱动双级切线泵 | |
JPH0736148Y2 (ja) | 純水用キャンドモータポンプ | |
CN204175636U (zh) | Lng潜液泵导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