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33125U - 一种无油真空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油真空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033125U CN221033125U CN202322925851.4U CN202322925851U CN221033125U CN 221033125 U CN221033125 U CN 221033125U CN 202322925851 U CN202322925851 U CN 202322925851U CN 221033125 U CN221033125 U CN 2210331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inlet
- cylinder
- vacuum pump
- air
-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油真空泵,包括气缸、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气缸内安装有转子组,所述气缸的进气端与第一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在真空泵工作时通入工艺气体而停机时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气缸的排气端与第一排气口连通,所述气缸的进气端与第一进气口之间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在真空泵停机时通入外部空气而工作时处于关闭状态,在第一进气口与气缸的进气端之间设置第二进气口,以在停机时通过第二进气口通入空气来稀释气缸内的工艺气体,减少工艺气体对整机零部件的腐蚀,从而提高真空泵主机运行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泵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无油真空泵。
背景技术
无油真空泵是一种无需任何油作润滑就能运转工作的机械真空泵,无油真空泵是抽真空、压缩的两用真空泵,无油真空泵耐用性好,并且无油真空泵与油泵相比真空度较低,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疗、纺织等行业,在实际使用时,无油真空泵会抽取工艺气体,当无油真空泵停机时,会有大量的工艺气体停留在机体内,工艺气体残留在气缸与进气口内部,有些工艺气体对无油真空泵的零部件有腐蚀性,由于无油真空泵在抽气做功会产生大量的热,导致腔体和轴的温度升高,轴位置温度会更高,有些工艺气体在遇到高温时会加速腐蚀,长时间过后真空泵整体机能会下降,会降低无油真空泵的寿命。因此,如公开号为:CN116733742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真空泵轴防腐蚀配气结构,包括真空泵体,真空泵体设有上腔体,上腔体底部连接下腔体,上腔体顶部中心安装有进气接口,上腔体内部设有细长通道,屏障流体通过进气接口进入细长通道后到达下腔体通道,屏障流体通过下腔体通道进入轴与孔道的空隙处进行稀释工艺气体。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通道将屏障流体送入轴与孔道的空隙处进行稀释工艺气体,在容易发生腐蚀的位置增加屏障流体,保护零部件,从而延长真空泵的使用寿命,但是该方案实现需要在真空泵内部开设多个通道,结构较为复杂、精度要求较高,生产及使用较为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油真空泵,在第一进气口与气缸的进气端之间设置第二进气口,以在停机时通过第二进气口通入空气来稀释气缸内的工艺气体,减少工艺气体对整机零部件的腐蚀,从而提高真空泵主机运行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油真空泵,包括气缸、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气缸内安装有转子组,所述气缸的进气端与第一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在真空泵工作时通入工艺气体而停机时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气缸的排气端与第一排气口连通,所述气缸的进气端与第一进气口之间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在真空泵停机时通入外部空气而工作时处于关闭状态。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气缸的进气端与第一进气口连通、气缸的排气端与第一排气口连通,当真空泵的主机工作时,即真空泵的主机开机运行时,工艺气体通过第一进气口进入气缸内,经过转子组的传输,压缩气体由气缸的排气端至第一排气口排出,由此完成气体压缩过程,当真空泵的主机停机时,仍有部分工艺气体停留在气缸的进气端无法排出,这些工艺气体中存在较多的酸性气体和带有腐蚀类的气体,长时间累积会对主机内的精密零件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因此本方案在气缸的进气端与第一进气口之间设置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与外部大气连通,外部空气可通过第二进气口进入气缸内,从而对气缸内的工艺气体进行稀释,当真空泵的主机停机时,第一进气口处于打开状态、第二进气口处于关闭状态,工艺气体通过第一进气口进入气缸内压缩,当真空泵的主机刚停机时,第一进气口处于关闭状态、第二进气口处于打开状态,气缸内的转子组无法立即停止运行,因此外部空气进入气缸内使得气缸内的工艺气体继续通过转子组压缩排出,而此时气缸内的工艺气体被空气稀释,因此气缸内的绝大部分气体为空气,从而避免对主机内的精密零件产生损害,提高真空泵主机运行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设置第二进气口较为简单,对真空泵主机的改造较小,生产简单、成本较低,并且第二进气口与第一进气口共用一个通道,无需在真空泵内部设置多个管道,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
作为改进,所述气缸与第一进气口之间设有第一进气通道,气缸与第一进气口通过第一进气通道连接连通,工艺气体通过第一进气口经第一进气通道进入气缸内压缩。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气缸与第一进气口之间设置第一进气通道,工艺气体能够通过第一进气口进入第一进气通道内,再沿第一进气通道进入气缸内,气体流通路径简单、进气效率高。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进气口设置于第一进气通道上,外部空气通过第二进气口经第一进气通道进入气缸内以稀释工艺气体。本技术方案中,工艺气体通过第一进气口经第一进气通道进入气缸内,将第二进气口设置在第一进气通道上,在真空泵的主机停机时,外部空气能够通过第二进气口进入第一进气通道内,再沿第一进气通道进入气缸内以稀释工艺气体,气体流通路径简单、进气效率高,并且第二进气口的设置简单、成本较低。
作为改进,所述气缸与第一排气口之间设有第一排气通道,气缸与第一排气口通过第一排气通道连接连通,压缩后的气体经第一排气通道至第一排气口排出。本技术方案中,气缸内压缩的气体由气缸的排气端至第一排气口排出,通过在气缸与第一排气口之间设置第一排气通道,压缩气体能够通过气缸的排气端进入第一排气通道内,再沿第一排气通道至第一排气口排出,气体流通路径简单、排气效率高。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上靠近第一进气口处设置有第一开闭阀,所述第一进气口通过第一开闭阀控制开闭。本技术方案中,工艺气体通过第一进气口进入气缸内压缩,通过在第一进气口处设置有第一开闭阀,该第一开闭阀设置于第一进气通道上并靠近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气口通过第一开闭阀控制开闭,当真空泵的主机运行时,第一开闭阀控制第一进气口打开,使得工艺气体能够进入第一进气通道流动至气缸内压缩,当真空泵的主机停机时,第一开闭阀控制第一进气口关闭,防止工艺气体继续流入气缸内,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进气通道靠近气缸的端部设有延伸管段,所述延伸管段与第一进气通道焊接并连通,该延伸管段被配置为第二进气口。本技术方案中,在第一进气通道上设置延伸管段,通过延伸管段与第一进气通道连通形成第二进气口,外部空气通过该延伸管道进入第一进气通道内,气体流通路径简单、进气效率高,并且设置该延伸管段与第一进气通道焊接,简化结构、降低生产难度。
作为改进,所述延伸管段上安装有第二开闭阀,所述第二开闭阀与延伸管段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进气口通过第二开闭阀控制开闭。本技术方案中,外部空气通过第二进气口进入气缸内压缩,通过在第二进气口处设置第二开闭阀,该第二开闭阀设置于第一进气通道上,第二进气口通过第二开闭阀控制开闭,当真空泵的主机运行时,第二开闭阀控制第二进气口关闭,防止外部空气流入气缸内干扰工艺气体压缩,当真空泵的主机停机时,第二开闭阀控制第二进气口打开,使得气体能够进入气缸内稀释工艺气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另一方面,设置第二开闭阀于延伸管道通过螺纹连接,简化结构、降低生产安装难度。
作为改进,所述延伸管段的一端与第一进气通道连接,所述延伸管段的另一端安装有过滤装置。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进气口通入外部空气,外部空气内也含有部分杂质会对零部件造成损害,通过在延伸管段的端部安装过滤装置,使得外部空气先通过过滤装置过滤掉杂质再进入延伸管段内,避免对真空泵的零部件造成损伤,延长真空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一种无油真空泵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种无油真空泵的气体流动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种无油真空泵拆除过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气缸;11、转子组;12、进气端;13、排气端;2、第一进气口;3、第一排气口;4、第二进气口;5、第一进气通道;6、第一排气通道;7、第一开闭阀;8、第二开闭阀;9、工艺气体;10、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得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物体的厚度、尺寸和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含”、“包括”、“具有”、“包含有”、“包括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油真空泵,包括气缸1、第一进气口2和第一排气口3,气缸1内安装有转子组11,气缸1的进气端12与第一进气口2连通,第一进气口2用于在真空泵工作时通入工艺气体9而停机时处于关闭状态,气缸1的排气端13与第一排气口3连通,设置气缸1的进气端12与第一进气口2连通、气缸1的排气端13与第一排气口3连通,当真空泵的主机运行时,工艺气体9通过第一进气口2进入气缸1内,经过转子组11的传输,压缩气体由气缸1的排气端13至第一排气口3排出,由此完成气体压缩过程;
气缸1的进气端12与第一进气口2之间设有第二进气口4,第二进气口4用于在真空泵停机时通入外部空气而开机时处于关闭状态,当真空泵工作时,第一进气口2处于打开状态、第二进气口4处于关闭状态,工艺气体9通过第一进气口2进入气缸1内压缩,压缩后的工艺气体9由第一排气口3排出,当真空泵停机时,第一进气口2处于关闭状态、第二进气口4处于打开状态,气缸1内的工艺气体9继续被压缩,外部空气通过第二进气口4进入气缸1内稀释工艺气体9。
当真空泵的主机刚停机时,仍有部分工艺气体9停留在气缸1的进气端12无法排出,这些工艺气体9中存在较多的酸性气体和带有腐蚀类的气体,长时间累积会对主机内的精密零件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因此本方案在气缸1的进气端12与第一进气口2之间设置第二进气口4,第二进气口4与外部大气连通,外部空气可通过第二进气口4进入气缸1内,从而对气缸1内的工艺气体9进行稀释,当真空泵的主机停机时,第一进气口2处于打开状态、第二进气口4处于关闭状态,工艺气体9通过第一进气口2进入气缸1内压缩,当真空泵的主机刚停机时,第一进气口2处于关闭状态、第二进气口4处于打开状态,气缸1内的转子组11无法立即停止运行,因此外部空气进入气缸1内使得气缸1内的工艺气体9继续通过转子组11压缩排出,而此时气缸1内的工艺气体9被空气稀释,因此气缸1内的绝大部分气体为空气,从而避免对主机内的精密零件产生损害,提高真空泵主机运行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设置第二进气口4较为简单,对真空泵主机的改造较小,生产简单、成本较低,并且第二进气口4与第一进气口2共用一个通道,无需在真空泵内部设置多个管道,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
更为具体的,气缸1与第一进气口2之间设有第一进气通道5,气缸1与第一进气口2通过第一进气通道5连接连通,工艺气体9通过第一进气口2经第一进气通道5进入气缸1内压缩,通过在气缸1与第一进气口2之间设置第一进气通道5,工艺气体9能够通过第一进气口2进入第一进气通道5内,再沿第一进气通道5进入气缸1内,气体流通路径简单、进气效率高。
更为具体的,第二进气口4设置于第一进气通道5上,外部空气通过第二进气口4经第一进气通道5进入气缸1内以稀释工艺气体9,工艺气体9通过第一进气口2经第一进气通道5进入气缸1内,将第二进气口4设置在第一进气通道5上,在真空泵的主机停机时,外部空气能够通过第二进气口4进入第一进气通道5内,再沿第一进气通道5进入气缸1内以稀释工艺气体9,气体流通路径简单、进气效率高,并且第二进气口4的设置简单、成本较低。
更为具体的,气缸1与第一排气口3之间设有第一排气通道6,气缸1与第一排气口3通过第一排气通道6连接连通,压缩后的气体经第一排气通道6至第一排气口3排出,气缸1内压缩的气体由气缸1的排气端13至第一排气口3排出,通过在气缸1与第一排气口3之间设置第一排气通道6,压缩气体能够通过气缸1的排气端13进入第一排气通道6内,再沿第一排气通道6至第一排气口3排出,气体流通路径简单、排气效率高。
更为具体的,第一进气通道5上靠近第一进气口2处设置有第一开闭阀7,第一进气口2通过第一开闭阀7控制开闭,工艺气体9通过第一进气口2进入气缸1内压缩,通过在第一进气口2处设置有第一开闭阀7,该第一开闭阀7设置于第一进气通道5上并靠近第一进气口2,第一进气口2通过第一开闭阀7控制开闭,当真空泵的主机运行时,第一开闭阀7控制第一进气口2打开,使得工艺气体9能够进入第一进气通道5流动至气缸1内压缩,当真空泵的主机停机时,第一开闭阀7控制第一进气口2关闭,防止工艺气体9继续流入气缸1内,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更为具体的,第一开闭阀7包括但不限于电磁阀和手动阀,如图1所示,通过设置第一开闭阀7为电磁阀,真空泵的主机能够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一开闭阀7打开或关闭第一进气口2,提高自动化程度,并且使用更加简单安全,如图3所示,通过设置第一开闭阀7为手动阀,用户能够更加直接的控制第一开闭阀7打开或关闭第一进气口2,满足更多环境下使用。
更为具体的,第一进气通道5靠近气缸1的端部设有延伸管段,延伸管段与第一进气通道5焊接并连通,该延伸管段被配置为第二进气口4,在第一进气通道5上设置延伸管段,通过延伸管段与第一进气通道5连通形成第二进气口4,外部空气通过该延伸管道进入第一进气通道5内,气体流通路径简单、进气效率高,并且设置该延伸管段与第一进气通道5焊接,简化结构、降低生产难度。
更为具体的,延伸管段上安装有第二开闭阀8,第二开闭阀8与延伸管段螺纹连接,第二进气口4通过第二开闭阀8控制开闭,外部空气通过第二进气口4进入气缸1内压缩,通过在第二进气口4处设置第二开闭阀8,该第二开闭阀8设置于第一进气通道5上,第二进气口4通过第二开闭阀8控制开闭,当真空泵的主机运行时,第二开闭阀8控制第二进气口4关闭,防止外部空气流入气缸1内干扰工艺气体9压缩,当真空泵的主机停机时,第二开闭阀8控制第二进气口4打开,使得气体能够进入气缸1内稀释工艺气体9,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另一方面,设置第二开闭阀于延伸管道通过螺纹连接,简化结构、降低生产安装难度。
更为具体的,第二开闭阀8包括但不限于电磁阀和手动阀,如图1所示,通过设置第二开闭阀8为电磁阀,真空泵的主机能够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二开闭阀8打开或关闭第二进气口4,提高自动化程度,并且使用更加简单安全,如图3所示,通过设置第二开闭阀8为手动阀,用户能够更加直接的控制第二开闭阀8打开或关闭第二进气口4,满足更多环境下使用。
更为具体的,延伸管段的一端与第一进气通道5连接,延伸管段的另一端安装有过滤装置10,通过第二进气口4通入外部空气,外部空气内也含有部分杂质会对零部件造成损害,通过在延伸管段的端部安装过滤装置10,使得外部空气先通过过滤装置10过滤掉杂质再进入延伸管段内,避免对真空泵的零部件造成损伤,延长真空泵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无油真空泵,包括气缸(1)、第一进气口(2)和第一排气口(3),所述气缸(1)内安装有转子组(1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的进气端(12)与第一进气口(2)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2)用于在真空泵工作时通入工艺气体(9)而停机时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气缸(1)的排气端(13)与第一排气口(3)连通,所述气缸(1)的进气端(12)与第一进气口(2)之间设有第二进气口(4),所述第二进气口(4)用于在真空泵停机时通入外部空气而工作时处于关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油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与第一进气口(2)之间设有第一进气通道(5),气缸(1)与第一进气口(2)通过第一进气通道(5)连接连通,工艺气体(9)通过第一进气口(2)经第一进气通道(5)进入气缸(1)内压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油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口(4)设置于第一进气通道(5)上,外部空气通过第二进气口(4)经第一进气通道(5)进入气缸(1)内以稀释工艺气体(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油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与第一排气口(3)之间设有第一排气通道(6),气缸(1)与第一排气口(3)通过第一排气通道(6)连接连通,压缩后的气体经第一排气通道(6)至第一排气口(3)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油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5)上靠近第一进气口(2)处设置有第一开闭阀(7),所述第一进气口(2)通过第一开闭阀(7)控制开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油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5)靠近气缸(1)的端部设有延伸管段,所述延伸管段与第一进气通道(5)焊接并连通,该延伸管段被配置为第二进气口(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油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管段上安装有第二开闭阀(8),所述第二开闭阀(8)与延伸管段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进气口(4)通过第二开闭阀(8)控制开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油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管段的一端与第一进气通道(5)连接,所述延伸管段的另一端安装有过滤装置(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25851.4U CN221033125U (zh) | 2023-10-31 | 2023-10-31 | 一种无油真空泵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25851.4U CN221033125U (zh) | 2023-10-31 | 2023-10-31 | 一种无油真空泵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033125U true CN221033125U (zh) | 2024-05-28 |
Family
ID=91172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925851.4U Active CN221033125U (zh) | 2023-10-31 | 2023-10-31 | 一种无油真空泵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033125U (zh) |
-
2023
- 2023-10-31 CN CN202322925851.4U patent/CN2210331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15548A (zh) | 带柔性滑阀的两级螺杆压缩机 | |
CN221033125U (zh) | 一种无油真空泵 | |
CN106050663A (zh) | 变容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
CN109113994A (zh) | 泵体组件、变容压缩机、空气调节系统 | |
CN214533533U (zh) | 一种滑片式空气压缩机 | |
CN209855985U (zh) | 一种两级压缩机 | |
CN205536637U (zh) | 热泵系统 | |
CN213016699U (zh) | 一种冰箱压缩机用吸气阀片及阀板阀片排气结构 | |
CN111927773A (zh) | 一种高效节能的无油螺杆空压机 | |
CN214273948U (zh) | 一种抽真空系统的控制机构 | |
CN218760295U (zh) | 一种气动真空泵 | |
CN214464897U (zh) | 一种抽真空装置 | |
CN205423102U (zh) | 一种低温液体泵的密封结构及密封气系统 | |
CN205207179U (zh) | 压缩机和空调器 | |
CN210949142U (zh) |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 | |
CN208966584U (zh) | 泵体、卧式压缩机 | |
CN112879298B (zh) | 一种抽真空系统的控制机构 | |
CN112682339B (zh) | 一种双吸式真空泵系统 | |
CN207349101U (zh) | 轴承座、螺杆压缩机及空调 | |
CN112879296B (zh) | 一种抽真空系统 | |
CN214171920U (zh) | 电机轴承室润滑油供油系统 | |
CN217582427U (zh) | 双层轴承箱 | |
CN221195399U (zh) | 一种涡旋压缩机背压调节机构 | |
CN217233805U (zh) | 专用于供氧的回转压缩机 | |
CN218177398U (zh) | 一种无油式增压压缩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