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11981U - 一种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011981U CN221011981U CN202322722505.6U CN202322722505U CN221011981U CN 221011981 U CN221011981 U CN 221011981U CN 202322722505 U CN202322722505 U CN 202322722505U CN 221011981 U CN221011981 U CN 2210119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mber
- oil
- electronic atomizer
- leakage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889 atomis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059 synthetic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76 top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及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第三腔室;所述第三腔室下端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三腔室上端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三腔室内设有导油件;所述第二腔室内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处设有发热组件。用以进一步提高大容量油仓电子雾化器的防渗漏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器的内部一般设有储油装置和供电装置。通过供电装置为储油装置供电将油液加热雾化后供使用者吸入。目前现有的电子雾化器为了提高使用时长及口数,通过设置较大容量储油油仓来实现。
现有技术中,较大容量油仓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由于油液重力以及电子雾化器内部与外部大气压不一致等原因,使雾化芯浸润过多油液,发生油液渗漏的问题;现有的解决办法通过在油仓与雾化芯之间设置一个过渡用途的导油棉,防止油仓内油液直接接触雾化芯导致雾化芯含油量过于饱和而发生漏油;但是当雾化芯持续与含油量过于饱和的导油棉直接接触仍然会导致雾化芯吸取过多油液而发生渗漏,防漏油效果差。
因此亟需一种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容量油仓电子雾化器的防渗漏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用以进一步提高大容量油仓电子雾化器的防渗漏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及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第三腔室;所述第三腔室下端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三腔室上端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三腔室内设有导油件;所述第二腔室内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处设有发热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腔室下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三腔室上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孔,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丝及包裹于所述发热丝外的储油棉;所述储油棉与所述第二孔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雾化器还包括吸嘴,所述吸嘴包括与所述第二腔室及所述第三腔室连通的气道。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雾化器还包括油性分离组件,所述油性分离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拉动部和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一端密封的套设于所述第三腔室外,所述密封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气道密封接触;所述拉动部部分收容于所述气道内并与所述气道密封接触;所述密封部能够相对所述第三腔室移动使所述第一孔密封或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气道远离所述吸嘴的一侧设有凸缘;所述拉动部与所述密封部连接处形成与所述凸缘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凸缘能够在所述凹槽内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部密封所述第一孔时,所述导油件内储油量不少于40%。
进一步的,所述导油件为多孔的合成高分子材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下端连通,使油液从导油件下端持续浸润,可以提高油液利用率并保证导油件下端油液始终处于饱和状态;通过在第三腔室与第二腔室上端连通,使第二腔室内的发热组件从导油件上端接触并浸润油液,由于导油件上端地势较高,油液浸润饱和度低于导油件下端,可以有效控制发热组件吸取过多油液导致漏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剖面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剖面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吸嘴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中零件部件及编号:第一腔室1;第二腔室2;发热组件20;发热丝21;储油棉22;第三腔室3;导油件30;第一壳体31;第二壳体32;第一孔33;第二孔34;第一密封件4;支撑件5;电源6;吸嘴7;气道70;凸缘71;油性分离组件8;拉动部80;密封部81;凹槽8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有技术中,大容量油仓的电子雾化器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由于油液重力以及电子雾化器内部与外部大气压不一致等原因,使雾化芯浸润过多油液,发生油液渗漏的问题;现有的解决办法通过在油仓与雾化芯之间设置一个过渡用途的导油棉,防止油仓内油液直接接触雾化芯导致雾化芯含油量过于饱和而发生漏油,但是当雾化芯持续与含油量饱和的导油棉直接接触仍然会导致雾化芯吸取过多油液而发生渗漏,防漏油效果差。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包括第一腔室1、第二腔室2及设于所述第一腔室1及所述第二腔室2之间的第三腔室3;所述第三腔室3下端与所述第一腔室1连通,所述第三腔室3上端与所述第二腔室2连通;所述第三腔室3内设有导油件30;所述第二腔室2内与所述第三腔室3连通处设有发热组件20。所述导油件30为多孔的合成高分子材料。
电子雾化器还包括用于密封第一腔室1的第一密封件4、支撑件5以及电源6,支撑件5的一端部分嵌入第三腔室3下端并与导油件30抵接,支撑件5另一端贯穿第一密封件4并与第一密封件4密封接触;支撑件5上还设有贯穿所述支撑件5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腔室2及外界空气连通;电源6用于为发热组件20供电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一腔室1与第三腔室3的下端连通,第一腔室1用于存储大容量的油液,油液由于重力原因持续从第一腔室1下端连通处浸润导油件30,保证导油件30下端的含油量始终饱和;通过第三腔室3上端与第二腔室2连通,使发热组件20与导油件30上端接触导油,由于导油件30上端地势较高,导油件30上端含油量饱和度低于导油件30下端,可以有效防止导油件30含油量过于饱和进而使发热组件20从导油件30上吸取过多油液导致漏油的问题。并且导油件30下端持续接触油液,可以保证导油件30上端的含油量始终保持在稳定范围内,发热组件20从导油件30吸取稳定且均衡的油量,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烟雾的口感和质量,还可以防止炸油。优选导油件30选用PP+PET合成的多孔高分子材料,吸附能力强,储油效果好,并能够将导油件30下端油液平稳过渡到导油件30上端,使导油件30内含油量始终保持从下至上含油量均匀递减的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腔室3下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孔33,所述第一孔33与所述第一腔室1连通;所述第三腔室3上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孔34,所述第二孔34与所述第二腔室2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腔室1与第三腔室3依靠第一壳体31、上密封硅胶以及第一密封件4分隔,在第一壳体31下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孔33,优选为均匀分布的四个第一孔33,第一壳体31下端设置第一孔33的目的在于使油液依靠重力导向,最终全部从第一孔33进入第三腔室3与导油件30接触,可以有效防止电子雾化器在使用后期剩余油液无法继续使用的问题,提高油液的使用率。第二腔室2与第三腔室3通过第二壳体32分隔,在第二壳体32的上端位置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孔34,优选为四个第二孔34,第二孔34同时与导油件30上端和第二腔室2内的发热组件20接触,实现导油。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组件20包括发热丝21及包裹于所述发热丝21外的储油棉22;所述储油棉22与所述第二孔34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储油棉22用于吸取导油件30上的油液,发热丝21用于为储油棉22上的油液进行加热雾化。发热丝21包含引脚,引脚穿过支撑件5与电源6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雾化器还包括吸嘴7,所述吸嘴7包括与所述第二腔室2及所述第三腔室3连通的气道7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子雾化器上端设有吸嘴7,吸嘴7中部开设有气道70,气道70远离吸嘴7的下端与第二腔室2和第三腔室3连通,被雾化的烟雾可以从第二腔室2沿着气道70从吸嘴7处被使用者吸入。
实施例2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雾化器还包括油性分离组件8,所述油性分离组件8包括一体成型的拉动部80和密封部81,所述密封部81一端密封的套设于所述第三腔室3外,所述密封部81的另一端与所述气道70密封接触;所述拉动部80部分收容于所述气道70内并与所述气道70密封接触;所述密封部81能够相对所述第三腔室3移动使所述第一孔33密封或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气道70远离所述吸嘴7的一侧设有凸缘71;所述拉动部80与所述密封部81连接处形成与所述凸缘71相配合的凹槽82;所述凸缘71能够在所述凹槽82内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部81密封所述第一孔33时,所述导油件30内储油量不少于40%。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防止电子雾化器在出厂后的运输途中发生漏油问题,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设油性分离组件8,即在本实施例中由密封部81替代上密封硅胶,第一腔室1与第三腔室3依靠第一壳体31、密封部81以及第一密封件4分隔;电子雾化器装配完成出厂时,密封部81上端密封的套设在气道70下端外侧,密封部81下端密封的套设在第一壳体31外将第一孔33覆盖密封,隔绝油液与导油件30;拉动部80贯穿气道70并伸出吸嘴7。一方面拉动部80与气道70内壁抵接可以密封气道70、保证第二腔室2和第三腔室3在出厂时处于与外界空气隔绝的密封状态;另一方面拉动部80贯穿并伸出吸嘴7,使用者初次使用时可以通过拉拽拉动部80伸出吸嘴7的部分使拉动部80带动密封部81相对第一壳体31移动漏出第一孔33,使第一腔室1内的油液与导油件30接触导油。
具体的,拉动部80和密封部81一体成型,拉动部80和密封部81连接处形成有凹槽82,气道70延伸出凸缘71;出厂时凸缘71部分插入凹槽82中,如图1中A处所示,并且凸缘71与凹槽82抵接处密封,即密封部81还用于将第一腔室1与第三腔室3和第二腔室2密封分隔;拉动部80与密封部81连接处可以拉断,使用者初次使用时,通过拉拽拉动部80,使密封部81向上移动漏出第一孔33;请参见图1中A处凸缘71部分卡入凹槽82,及图2中B处凸缘71全部卡入凹槽82,当凸缘71全部卡入凹槽82时,密封部81不再移动,继续拉拽拉动部80,使拉动部80与密封部81连接处断裂,从气道70可以拉出断裂的拉动部80,使吸嘴7、气道70、第二腔室2、第三腔室3与空气连通,此时电子雾化器可以开始使用。
优选的,出厂时,导油件30上的含油量不少于40%。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若导油件30含油量为0,使用者初次使用时需要等油液浸润导油件30后才能使用,若等待时间过短,导油件30和发热组件20上含油量过低,影响初次使用的烟雾口感;40%含油量作为临界值,可以保证使用者初次使用无需等待,且保证烟雾质量和口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及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第三腔室;所述第三腔室下端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三腔室上端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三腔室内设有导油件;所述第二腔室内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处设有发热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室下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三腔室上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孔,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丝及包裹于所述发热丝外的储油棉;所述储油棉与所述第二孔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器还包括吸嘴,所述吸嘴包括与所述第二腔室及所述第三腔室连通的气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器还包括油性分离组件,所述油性分离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拉动部和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一端密封的套设于所述第三腔室外,所述密封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气道密封接触;所述拉动部部分收容于所述气道内并与所述气道密封接触;所述密封部能够相对所述第三腔室移动使所述第一孔密封或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远离所述吸嘴的一侧设有凸缘;所述拉动部与所述密封部连接处形成与所述凸缘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凸缘能够在所述凹槽内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密封所述第一孔时,所述导油件内储油量不少于4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件为多孔的合成高分子材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722505.6U CN221011981U (zh) | 2023-10-11 | 2023-10-11 | 一种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722505.6U CN221011981U (zh) | 2023-10-11 | 2023-10-11 | 一种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011981U true CN221011981U (zh) | 2024-05-28 |
Family
ID=91135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722505.6U Active CN221011981U (zh) | 2023-10-11 | 2023-10-11 | 一种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011981U (zh) |
-
2023
- 2023-10-11 CN CN202322722505.6U patent/CN22101198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701658U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6701639U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115119981A (zh) |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储液组件 | |
CN210492636U (zh) |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 |
CN212464879U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21011981U (zh) | 一种防渗漏的电子雾化器 | |
CN215531655U (zh) | 电子雾化器 | |
CN212260475U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注液系统 | |
WO2022042173A1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7509896U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5837082U (zh) | 一次性电子烟 | |
CN216059198U (zh) | 可补气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 |
CN215455374U (zh) | 气液隔离的电子雾化器 | |
CN215455376U (zh) | 具有储液雾化一体件的电子雾化器 | |
CN221307270U (zh) | 一种可更换的电子雾化器 | |
CN211458853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115844059A (zh) | 具有通气微槽结构的电子加热雾化单元及装置 | |
CN222583660U (zh) | 泵压式控油电子烟 | |
CN218474074U (zh) | 一种采用真空负压自动供油的雾化装置 | |
CN222565081U (zh) | 储液装置、电子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 |
CN221330243U (zh) | 一种防漏油的大容量电子雾化器 | |
CN220211938U (zh) |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23008458U (zh) | 一种外置式油仓快速组装型烟弹及电子烟 | |
CN222171329U (zh) | 组合式电子烟 | |
CN220823954U (zh) | 一种电子雾化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