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79107U - 指纹锁及其换向机构 - Google Patents
指纹锁及其换向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979107U CN220979107U CN202322355926.XU CN202322355926U CN220979107U CN 220979107 U CN220979107 U CN 220979107U CN 202322355926 U CN202322355926 U CN 202322355926U CN 220979107 U CN220979107 U CN 2209791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utch
- rotating shaft
- base
- clutch base
- ar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指纹锁及其换向机构,换向机构包括离合底座、离合转轴和弹簧;离合底座一端与离合转轴一端旋转配合,其另一端用于装配指纹锁的把手;离合底座两端之间连有走线槽,用于装配指纹锁的信号线;离合转轴另一端用于装配指纹锁的方杆;离合底座与离合转轴相对端面上分别设有凸柱和弧形槽;弧形槽具有两个端壁;离合转轴轴向移动地配合在离合底座的端面,以使凸柱插入或脱离弧形槽;凸柱随着离合底座的转动活动配合在弧形槽内,并在离合底座相对于离合转轴在上锁方向上转动时活动抵接对应方向的端壁;弹簧作用于离合转轴背向离合底座的端面上。本实用新型无需拆装锁具即可实现把手的换向,操作简便、用户体验良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指纹锁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指纹锁及其换向机构。
背景技术
指纹锁是一种智能锁具,具有方便、快速、精确等特点。随着科技技术的普及和智能家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群也开始选择指纹锁。现有技术中,带有把手的指纹锁,其指纹识别装置主要设置在把手的表面,并通过信号线与锁内的电源及其他传感器连接。
包括指纹锁在内的锁具,在安装的时候需要根据门锁的安装方向对锁具的把手进行左右换向。现有的大多数指纹锁,在进行把手换向时,需要将整个锁具拆开,并调整把手、信号线的连接方向、位置等,而信号线在锁具内处于卷缩状态,导致拆装锁具的过程中容易压到、刮伤信号线;同时,对于一般用户而言,由于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手法,在拆装锁具的过程中,也容易造成锁具其它零部件的损坏或丢失,或是零部件安装不到位,导致锁具无法正常使用,需要反复拆开、检修;并且,对于具有“上提上锁”功能的锁具而言,设计换向机构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与该功能的兼容性。也就是说,现有的指纹锁换向机构对于一般用户而言,换向操作麻烦、效率较低,并且换向时可能影响锁具原有的功能,诸多问题亟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纹锁及其换向机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无需拆装锁具即可实现把手的换向,操作简便、用户体验良好。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之一是:
一种换向机构,包括离合底座、离合转轴和弹簧;所述离合底座的一端与所述离合转轴的一端旋转配合,其另一端用于装配指纹锁的把手;所述离合底座的两端之间连通有走线槽,用于装配指纹锁的信号线;所述离合转轴的另一端用于装配指纹锁的方杆;所述离合底座与所述离合转轴相对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凸柱和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具有两个端壁;所述离合转轴轴向移动地配合在所述离合底座的端面,且以使所述凸柱插入或脱离所述弧形槽;所述凸柱随着所述离合底座的转动活动配合在所述弧形槽内,并在所述离合底座相对于所述离合转轴在上锁方向上转动时活动抵接对应方向的端壁;所述弹簧作用于所述离合转轴背向所述离合底座的端面上,用于驱动所述离合转轴向所述离合底座方向移动。
所述弧形槽的两个端壁之间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两侧具有配合斜面。
所述离合底座与所述离合转轴的周面之间设置有离合装置,用于实现或解除所述离合底座与所述离合转轴的同步转动。
优选地,所述离合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离合底座侧边的电机,连接在所述电机输出端的圆弧件,以及活动配合在所述圆弧件内的离合插销;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设置在所述离合底座的径向上,用于驱动所述圆弧件沿着所述离合底座的径向进行远离或靠近所述离合底座的运动;所述圆弧件上设置有活动槽;所述离合转轴的周面设置有离合槽;所述离合底座的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止转槽,所述离合插销的一端活动钩扣在活动槽内,其另一端滑接配合在所述离合槽内并活动嵌设于其一止转槽。
优选地,所述的换向机构还包括作用于所述离合底座的扭簧,用于驱动所述离合底座复位。
所述离合底座与所述离合转轴的相对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凸台和凹槽,所述凸台的端面转动配合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凸柱设置在所述凸台的端面上,所述弧形槽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凸台上固定连接有防摩擦片,所述防摩擦片呈圆盘状且转动配合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离合底座背向所述离合转轴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部,用于装配指纹锁的把手;所述走线槽由所述连接部的端面延伸至所述凸台的端面;所述离合转轴背向所述离合底座的端面设置有轴部,所述轴部的端面上设置有花键孔,用于装配指纹锁的方杆。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之二是:
一种指纹锁,包括所述的换向机构,以及外壳、把手和方杆;所述换向机构安装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离合底座与所述把手连接、所述离合转轴与所述方杆连接。
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后盖;所述壳体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后盖盖合在所述安装腔的开口处,且所述壳体设置有供所述离合底座穿出的第一活动孔,所述后盖设置有供所述离合转轴穿出的第二活动孔。
优选地,所述安装腔的底部设置有止转凸块,所述止转凸块呈圆弧状;所述离合底座面向所述安装腔底部的端面设置有限位凸块,且所述离合底座上螺纹连接有限位螺丝,所述限位螺丝与所述限位凸块设置在所述离合底座的相对两侧,并随着所述离合底座的转动活动抵接止转凸块的端部;所述离合转轴面向所述后盖的表面设置有限位柱,所述后盖上设置有供所述限位柱活动配合的弧形孔;所述限位柱随着所述离合盖的转动活动配合在所述弧形孔的两端之间;所述后盖上设置有若干防呆孔,所述离合转轴面向所述后盖的表面设置有若干防呆柱,所述离合转轴相对于所述离合底座做背离方向的轴向移动时,所述防呆柱一一插入对应的防呆孔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①通过在离合底座与离合转轴的相对面设置凸柱和弧形槽,并通过凸柱与弧形槽的端壁配合实现锁具的“上提上锁”功能,保证设计换向机构后锁具原有的功能不受影响,仍然可以正常使用;
②在安装锁具的过程中,通过拉动离合转轴相对于离合底座进行轴向移动,使得凸柱脱离弧形槽,并通过锁具的把手将离合底座旋转180°即可完成换向,之后在弹簧的作用下离合转轴复位使得凸柱继续配合在弧形槽内,整个换向操作的过程中用户无需拆装锁具,操作简单、效率高;
③指纹锁的信号线可以配合在走线槽内,使得信号线沿着离合底座的轴向设置,与离合底座同步转动,在指纹锁的把手换向时不容易造成信号线的缠绕,对信号线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换向机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换向机构分解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换向机构分解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指纹锁立体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指纹锁立体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指纹锁背面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指纹锁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指纹锁部分结构剖视图一(图6中A-A方向);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指纹锁部分结构剖视图二(图6中B-B方向);
附图标号说明:
1----离合底座;11---走线槽;12---凸柱;13---凸台;14---连接部;15---止转槽;16---限位凸块;
2----离合转轴;21---弧形槽;211--端壁;212--凸出部;213--配合斜面;22---凹槽;23---轴部;231--花键孔;24---离合槽;25---第一穿孔;26---限位柱;27---防呆柱;
3----弹簧;
4----防摩擦片;
5----离合装置;51---电机;52---圆弧件;521--活动槽;53---离合插销;
6----扭簧;
7----外壳;71---壳体;711--安装腔;712--第一活动孔;713--止转凸块;72---后盖;721--第二活动孔;722--第二穿孔;723--弧形孔;724--防呆孔;
8----把手;9----方杆;10---限位螺丝;20---轴承;30---指纹识别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要保护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向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离合底座1、离合转轴2和弹簧3;
离合底座1的一端与离合转轴2的一端旋转配合,其另一端用于装配指纹锁的把手;离合底座1的两端之间连通有走线槽11,用于装配指纹锁的信号线;离合转轴2的另一端用于装配指纹锁的方杆;
离合底座1与离合转轴2相对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凸柱12和弧形槽21;弧形槽21具有两个端壁211;离合转轴2轴向移动地配合在离合底座1的端面,且以使凸柱12插入或脱离弧形槽21;凸柱12随着离合底座1的转动活动配合在弧形槽21内,并在离合底座1相对于离合转轴2在上锁方向上转动时活动抵接对应方向的端壁211,以使离合底座1往上锁方向转动时能够带动离合转轴2转动从而实现“上提上锁”功能;
弹簧3作用于离合转轴2背向离合底座1的端面上,用于驱动离合转轴2向离合底座1方向移动,从而在装配状态下保持凸柱12配合在弧形槽21内。
以下示出了上述换向机构的具体实施例。
上述离合底座1与离合转轴2的相对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凸台13和凹槽22,凸台13的端面转动配合在凹槽22内;上述的凸柱12设置在凸台13的端面上,上述的弧形槽21设置在凹槽22的底部。通过凸台13与凹槽22的配合,使得离合底座1与离合转轴2的转动配合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上述凸台13上固定连接有防摩擦片4,防摩擦片4呈圆盘状且转动配合在凹槽22内,可以减少离合底座1与离合转轴2之间的摩擦力。本实施例中,防摩擦片4由陶瓷材料制成,并通过螺丝锁付在凸台13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防摩擦片4也可由不锈钢等其他低摩擦系数的材料制成。
同时,上述离合底座1背向离合转轴2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部14,用于装配指纹锁的把手;上述的走线槽11由连接部14的端面延伸至凸台13的端面;离合转轴2背向离合底座1的端面设置有轴部23,轴部23的端面上设置有花键孔231,用于装配指纹锁的方杆。
上述弧形槽21的两个端壁211之间设置有凸出部212,凸出部212的两侧具有配合斜面213。通过在弧形槽21上设置具有配合斜面213的凸出部212,使得离合底座1相对于离合转轴2在上锁方向上转动时凸柱12会抵接凸出部212对应方向的配合斜面213上,防止离合底座1的继续转动,一旦有人用力继续转动指纹锁的把手,配合斜面213会使凸柱12被挤压变形而脱离弧形槽21甚至导致凸柱12断裂,从而使离合底座1与离合转轴2之间失去凸柱12与弧形槽21的传动功能,达到防止360°暴力开锁的目的。本实施例中,上述弧形槽21的弧长为半圆。
由于上述离合底座1与离合转轴2之间的凸柱12、弧形槽21主要用于“上提上锁”功能,不能用于开锁,基于凸出部212的功能,将凸柱12、弧形槽21用于开锁还会导致凸柱12断裂,则还需要配合锁具的离合机构才能实现锁具的完整功能,因此离合底座1与离合转轴2的周面之间设置有离合装置5,用于实现或解除离合底座1与离合转轴2的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上述离合装置5包括设置在离合底座1侧边的电机51,连接在电机51输出端的圆弧件52,以及活动配合在圆弧件52内的离合插销53;电机51的输出轴设置在离合底座1的径向上,使得电机51可以驱动圆弧件52沿着离合底座1的径向进行远离或靠近离合底座1的运动;圆弧件52的形状可以在其靠近离合底座1时不干扰离合底座1的转动,其上设置有活动槽521;离合转轴2的周面设置有离合槽24;离合底座1的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止转槽15,离合插销53的一端活动钩扣在活动槽521内,其另一端滑接配合在离合槽24内并活动嵌设于其一止转槽15。离合插销53嵌入止转槽15时,离合转轴2与离合底座1同步转动,用户摆动锁具的把手时可以带动方杆转动,从而实现开锁的操作。同时,由于离合底座1的两侧均设置有止转槽15,在锁具的把手换向(旋转180°)后,离合插销53仍可以与对应的止转槽15实现配合。本段中描述的离合装置5与传统的弹簧式离合机构不同,离合插销53的运动受电机51及其上连接的圆弧件52驱动,电机51不工作时离合插销53处于稳定状态,即使锁具受到大力敲击等影响也无法暴力开锁。本实施例中,上述电机51为蜗轮蜗杆电机,使得离合插销53的位置更加稳定。
其次,上述换向机构还包括作用于离合底座1的扭簧6,用于实现开锁后离合底座1的复位,以保证止转槽15与离合槽24对准。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离合底座1与离合转轴2的相对面设置凸柱12和弧形槽21,并通过凸柱12与弧形槽21的端壁211配合实现锁具的“上提上锁”功能,保证设计换向机构后锁具原有的功能不受影响,仍然可以正常使用;同时,在安装锁具的过程中,通过拉动离合转轴2相对于离合底座1进行轴向移动,使得凸柱12脱离弧形槽21,并通过锁具的把手将离合底座1旋转180°即可完成换向,之后在弹簧3的作用下离合转轴2复位使得凸柱12继续配合在弧形槽21内,整个换向操作的过程中用户无需拆装锁具,操作简单、效率高;指纹锁的信号线可以配合在走线槽11内,使得信号线沿着离合底座1的轴向设置,与离合底座1同步转动,在指纹锁的把手换向时不容易造成信号线的缠绕,对信号线起到保护作用。
参考图4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指纹锁,包括上述的换向机构,以及外壳7、把手8和方杆9;换向机构安装在外壳7内,且离合底座1与把手8连接、离合转轴2与方杆9连接。
以下示出了上述指纹锁的具体实施例。
上述外壳7包括壳体71和后盖72;壳体71设置有安装腔711,后盖72盖合在安装腔711的开口处,以实现将换向机构固定在安装腔711内,且壳体71设置有供离合底座1穿出的第一活动孔712,后盖72设置有供离合转轴2穿出的第二活动孔721;离合转轴2的轴部23活动穿设于第二活动孔721,第二活动孔721对离合转轴2的轴向移动起到导向作用。
进一步地,上述安装腔711的底部设置有止转凸块713,止转凸块713呈圆弧状;离合底座1面向安装腔711底部的端面设置有限位凸块16,且离合底座1上螺纹连接有限位螺丝10,限位螺丝10与限位凸块16设置在离合底座1的相对两侧,并随着离合底座1的转动活动抵接止转凸块713的端部。通常情况下,指纹锁的锁芯配置有下拉开锁、上提上锁的功能,对应的操作把手8时,向下压把手8可以实现开锁功能,上提把手8可以实现上锁功能,则通过设置止转凸块713、限位凸块16、限位螺丝10后,可以实现对离合底座1、把手8的转动角度限制,当限位凸块16或限位螺丝10抵接止转凸块713的端部时,即转动到位,避免用户继续用力而造成无效操作;同时,对于离合底座1、把手8的止转功能,可以防止将把手旋转360°的暴力开锁,提高锁具的安全性能;并且,由于限位螺丝10相对于离合底座1可以拧转取下,因而在进行把手换向时可以直接将其拧出,而不影响锁具的把手换向功能的实现,完成换向后再将限位螺丝10拧回去即可。
其次,上述离合转轴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供限位螺丝10穿设的两个第一穿孔25,后盖72设置有供限位螺丝10穿设的第二穿孔722,以方便拆装限位螺丝10的操作。
同时,上述离合转轴2面向后盖72的表面设置有限位柱26,后盖72上设置有供限位柱26活动配合的弧形孔723;限位柱26随着离合转轴2的转动活动配合在弧形孔723的两端之间,限制了离合转轴2的转动角度,从而限制离合底座1的转动角度,即使离合底座1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较大的转动角度(一般为暴力开锁的情况),限位柱26与弧形孔723配合也将限制离合转轴2的转动角度,使得凸柱12被离合转轴2的凸出部212挤压而变形、断裂,导致离合底座1与离合转轴2之间不再同步转动,达到防360°暴力开锁的目的。
再者,上述后盖72上设置有若干防呆孔724,离合转轴2面向后盖72的表面设置有若干防呆柱27,离合转轴2相对于离合底座1做背离方向的轴向移动时,防呆柱27一一插入对应的防呆孔724中,实现对离合转轴2的定位和止转功能,防止用户旋转把手8以带动离合底座1转动的过程中离合转轴2发生转动,保证完成换向后离合底座1仍与离合转轴2的位置适配。
最后,上述离合底座1的周面与第一活动孔712之间设置有轴承20,以实现离合底座1的顺畅转动。
上述把手8上设置有指纹识别装置30。
由于上述指纹锁包含了本实用新型的换向机构,因而同样具备换向机构带来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10)
1.一种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离合底座、离合转轴和弹簧;
所述离合底座的一端与所述离合转轴的一端旋转配合,其另一端用于装配指纹锁的把手;所述离合底座的两端之间连通有走线槽,用于装配指纹锁的信号线;所述离合转轴的另一端用于装配指纹锁的方杆;
所述离合底座与所述离合转轴相对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凸柱和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具有两个端壁;所述离合转轴轴向移动地配合在所述离合底座的端面,以使所述凸柱插入或脱离所述弧形槽;所述凸柱随着所述离合底座的转动活动配合在所述弧形槽内,并在所述离合底座相对于所述离合转轴在上锁方向上转动时活动抵接对应方向的端壁;
所述弹簧作用于所述离合转轴背向所述离合底座的端面上,用于驱动所述离合转轴向所述离合底座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槽的两个端壁之间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两侧具有配合斜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底座与所述离合转轴的周面之间设置有离合装置,用于实现或解除所述离合底座与所述离合转轴的同步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离合底座侧边的电机,连接在所述电机输出端的圆弧件,以及活动配合在所述圆弧件内的离合插销;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设置在所述离合底座的径向上,用于驱动所述圆弧件沿着所述离合底座的径向进行远离或靠近所述离合底座的运动;所述圆弧件上设置有活动槽;所述离合转轴的周面设置有离合槽;所述离合底座的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止转槽,所述离合插销的一端活动钩扣在活动槽内,其另一端滑接配合在所述离合槽内并活动嵌设于其一止转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作用于所述离合底座的扭簧,用于驱动所述离合底座复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底座与所述离合转轴的相对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凸台和凹槽,所述凸台的端面转动配合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凸柱设置在所述凸台的端面上,所述弧形槽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台上固定连接有防摩擦片,所述防摩擦片呈圆盘状且转动配合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离合底座背向所述离合转轴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部,用于装配指纹锁的把手;所述走线槽由所述连接部的端面延伸至所述凸台的端面;所述离合转轴背向所述离合底座的端面设置有轴部,所述轴部的端面上设置有花键孔,用于装配指纹锁的方杆。
8.一种指纹锁,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外壳、把手和方杆;所述换向机构安装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离合底座与所述把手连接、所述离合转轴与所述方杆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指纹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后盖;所述壳体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后盖盖合在所述安装腔的开口处,且所述壳体设置有供所述离合底座穿出的第一活动孔,所述后盖设置有供所述离合转轴穿出的第二活动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指纹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腔的底部设置有止转凸块,所述止转凸块呈圆弧状;所述离合底座面向所述安装腔底部的端面设置有限位凸块,且所述离合底座上螺纹连接有限位螺丝,所述限位螺丝与所述限位凸块设置在所述离合底座的相对两侧,并随着所述离合底座的转动活动抵接止转凸块的端部;所述离合转轴面向所述后盖的表面设置有限位柱,所述后盖上设置有供所述限位柱活动配合的弧形孔;所述限位柱随着所述后盖的转动活动配合在所述弧形孔的两端之间;所述后盖上设置有若干防呆孔,所述离合转轴面向所述后盖的表面设置有若干防呆柱,所述离合转轴相对于所述离合底座做背离方向的轴向移动时,所述防呆柱一一插入对应的防呆孔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55926.XU CN220979107U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指纹锁及其换向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55926.XU CN220979107U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指纹锁及其换向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979107U true CN220979107U (zh) | 2024-05-17 |
Family
ID=91062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355926.XU Active CN220979107U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指纹锁及其换向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979107U (zh) |
-
2023
- 2023-08-31 CN CN202322355926.XU patent/CN22097910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12131B (zh) | 内置开锁机构的锁把手 | |
CN220979107U (zh) | 指纹锁及其换向机构 | |
CN111395880A (zh) | 机械电子双控锁芯 | |
CN221236548U (zh) | 把手指纹锁及其离合器机构 | |
CN209837953U (zh) | 一种机械电子指纹锁芯 | |
CN117145312A (zh) | 把手指纹智能锁及其离合机构 | |
CN210948076U (zh) | 一种安全门锁 | |
CN217129191U (zh) | 一种锁芯、锁具及解锁头 | |
CN113833361B (zh) | 一种电子锁 | |
CN215332080U (zh) | 智能机柜锁 | |
CN210460228U (zh) | 一种执手门锁 | |
CN110578426B (zh) | 安全门锁 | |
CN222207503U (zh) | 一种前锁离合结构及门锁 | |
CN209855423U (zh) | 一种指纹执手锁 | |
CN220747922U (zh) | 一种密码门锁 | |
CN220184849U (zh) | 一种门锁结构 | |
CN220889813U (zh) | 应急开锁结构及智能锁 | |
CN221920589U (zh) | 双通道锁具 | |
CN212927408U (zh) | 一种组合式锁具 | |
CN218759291U (zh) | 一种带锁芯的下置式指纹电子球锁 | |
CN218991194U (zh) | 可调角度的机电锁具 | |
CN211598062U (zh) | 一种省力型开锁结构 | |
CN220955087U (zh) | 具有防盗和初始确认功能的锁芯 | |
CN2568783Y (zh) | 揿压自锁型抽屉锁 | |
CN221627945U (zh) | 一种锁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