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57281U - 一种油压管路用旋转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压管路用旋转接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957281U CN220957281U CN202323190753.7U CN202323190753U CN220957281U CN 220957281 U CN220957281 U CN 220957281U CN 202323190753 U CN202323190753 U CN 202323190753U CN 220957281 U CN220957281 U CN 2209572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annular groove
- circular
- perforation
- regular hexago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压管路用旋转接头,包括外壳和插接于外壳内的旋转轴;旋转轴包括横向放置的正六棱柱体,正六棱柱体的右侧部固定设有第一螺纹柱,正六棱柱体的左侧部固定设有转动轴,外壳呈横向放置的圆柱体,外壳的左侧部开设有贯穿外壳左侧部至右侧部的第一圆形穿孔,转动轴插接于外壳的第一圆形穿孔内部,正六棱柱体的左侧部与外壳的右侧部相抵。本实用新型具有实现快速安装、方便现场安装调节、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和装配、便于使用维修和保养、组成零件少、耐久性能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压管路对接用旋转接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压管路用旋转接头。
背景技术
油压管路在连接安装过程中,由于管路布局、安装方向、安装位置发生改变,经常导致预先方案的接头无法使用,因此需要使用具备旋转功能的接头进行对接,进而方便适应管路布局方向做出的改变。
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旋转接头,结构复杂、体积大、装配困难、使用维护复杂,在油压管路的安装中,极其的浪费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压管路用旋转接头,具有实现快速安装、方便现场安装调节、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和装配、便于使用维修和保养、组成零件少、耐久性能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油压管路用旋转接头,包括外壳和插接于外壳内的旋转轴;
所述旋转轴包括横向放置的正六棱柱体,所述正六棱柱体的右侧部固定设有第一螺纹柱,所述正六棱柱体的左侧部固定设有转动轴,所述外壳呈横向放置的圆柱体,所述外壳的左侧部开设有贯穿外壳左侧部至右侧部的第一圆形穿孔,所述转动轴插接于外壳的第一圆形穿孔内部,所述正六棱柱体的左侧部与外壳的右侧部相抵;
所述正六棱柱体的左侧部固定设有呈长方形环状体的第一块体,所述第一块体的左侧部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部右侧设有波形弹簧,所述波形弹簧的左侧部设有石墨环密封垫,所述石墨环密封垫自左向右的五分之一处凸出第一块体的左侧部,所述外壳的右侧部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块体插接于第二环形凹槽内。
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左侧的侧壁开设有第三环形凹槽,所述第三环形凹槽内自左向右分别设有轴用C型环扣和垫片环,所述垫片环与外壳的左侧壁相抵。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侧壁底部固定设有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圆形穿孔,所述第二圆形穿孔与第一圆形穿孔相连通,所述第一圆形穿孔内部侧壁与第二圆形穿孔位置相对应处设有第四环形凹槽;
所述第一螺纹柱的右侧部开设有第三圆形穿孔,所述第三圆形穿孔贯穿第一螺纹柱、正六棱柱体和转动轴自右向左的二分之一处,所述转动轴的侧壁开设有两个相互垂直的第四圆形穿孔,两个所述第四圆形穿孔位置均与第四环形凹槽位置相对应,两个所述第四圆形穿孔均与第三圆形穿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侧壁的左侧与右侧分别开设有第五环形凹槽,两个所述第五环形凹槽分别位于第四圆形穿孔的左侧与右侧,每个所述第五环形凹槽内部远离第四圆形穿孔的一端均设有挡圈,每个所述第五环形凹槽内部靠近第四圆形穿孔的一端均设有O形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垫片环和两个挡圈均为长方体环状,且垫片环和两个挡圈上均开设有斜开口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石墨环密封垫、波形弹簧、轴用C型环扣和垫片环的设置,能够起到波形弹簧反弹进一步拉紧密封,防止灰尘进入至转动轴与外壳之间的效果;
2.通过挡圈和O形密封圈的设置,能够起到将O型密封圈进一步挤压限位,进而达到更好的密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前侧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的挡圈和垫片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旋转轴;111、第二螺纹柱;211、正六棱柱体;212、第一螺纹柱;213、转动轴;214、第一块体;215、波形弹簧;216、石墨环密封垫;217、轴用C型环扣;218、垫片环;219、挡圈;220、O形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油压管路用旋转接头,如图1-3所示,包括外壳1和插接于外壳1内的旋转轴2;
旋转轴2包括横向放置的正六棱柱体211,正六棱柱体211的右侧部固定设有第一螺纹柱212,正六棱柱体211的左侧部固定设有转动轴213,外壳1呈横向放置的圆柱体,外壳1的左侧部开设有贯穿外壳1左侧部至右侧部的第一圆形穿孔,转动轴213插接于外壳1的第一圆形穿孔内部,正六棱柱体211的左侧部与外壳1的右侧部相抵,正六棱柱体211的左侧部固定设有呈长方形环状体的第一块体214,第一块体214的左侧部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内部右侧设有波形弹簧215,波形弹簧215的左侧部设有石墨环密封垫216,石墨环密封垫216自左向右的五分之一处凸出第一块体214的左侧部,外壳1的右侧部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一块体214插接于第二环形凹槽内,转动轴213的左侧的侧壁开设有第三环形凹槽,第三环形凹槽内自左向右分别设有轴用C型环扣217和垫片环218,垫片环218与外壳1的左侧壁相抵。正六棱柱体211可以方便使用扳手转动旋转轴2,而在外壳1的转动过程中,使用石墨环密封垫216与波形弹簧215可以保证其转动后,依旧保持拉紧密封,而且,垫片环218卡入后,使用轴用C型环扣217对垫片环218做出进一步的限定,即为了垫片环218卡入,第三环形凹槽的宽度是宽于垫片环2181.1倍,为了使垫片环218卡入后,整个旋转轴2无法左右位移,使用轴用C型环扣217进一步扣紧,同时配合波形弹簧215与石墨环密封垫216,可进一步对旋转轴2进行限位。
外壳1的侧壁底部固定设有第二螺纹柱111,第二螺纹柱11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圆形穿孔,第二圆形穿孔与第一圆形穿孔相连通,第一圆形穿孔内部侧壁与第二圆形穿孔位置相对应处设有第四环形凹槽;
第一螺纹柱212的右侧部开设有第三圆形穿孔,第三圆形穿孔贯穿第一螺纹柱212、正六棱柱体211和转动轴213自右向左的二分之一处,转动轴213的侧壁开设有两个相互垂直的第四圆形穿孔,两个第四圆形穿孔位置均与第四环形凹槽位置相对应,两个第四圆形穿孔均与第三圆形穿孔相连通,外壳1通过第二螺纹柱111连接另一管道,油通过第二螺纹柱111进入至第四环形凹槽内,随后通过两个第四圆形穿孔进入至第三圆形穿孔内,随后,通过第一螺纹柱212排出。
其中正六棱柱体211、第一螺纹柱212、转动轴213、第一块体214为一体成型,第二螺纹柱111和外壳1一体成型。
转动轴213的侧壁的左侧与右侧分别开设有第五环形凹槽,两个第五环形凹槽分别位于第四圆形穿孔的左侧与右侧,每个第五环形凹槽内部远离第四圆形穿孔的一端均设有挡圈219,每个第五环形凹槽内部靠近第四圆形穿孔的一端均设有O形密封圈220。在套入O形密封圈220后再卡入挡圈219,利用挡圈219对O形密封圈220进行挤压,随后O型密封圈在外壳1内部再次被挤压,起到极好的密封效果。
垫片环218和两个挡圈219均为长方体环状,为了方便垫片环218和两个挡圈219卡入转动轴213,垫片环218和两个挡圈219上均开设有斜开口槽。利用斜开口槽作为开口卡入至转动轴213上。
具体安装过程:
步骤一:在转动轴213的两个第五环形凹槽内分别先套设上O形密封圈220;
步骤二:在转动轴213的两个第五环形凹槽内分别卡入挡圈219,两个挡圈219挤压其对应的两个O形密封圈220,使两个O形密封圈220位于第五环形凹槽靠近转动轴213的第四圆形穿孔的一端;
步骤三:在旋转轴2的正六棱柱体211的第一环形凹槽内先放入波形弹簧215,随后放入石墨环密封垫216,石墨环密封垫216与波形弹簧215相抵;
步骤四:将转动轴213通过外壳1的右侧插入,转动轴213的左侧凸出外壳1的左侧,再次向左推动转动轴213,波形弹簧215被压缩,此时在转动轴213的第三环形凹槽内卡入垫片环218,为了防止垫片环218左右移动,在第三环形凹槽内再次卡入轴用C型环,轴用C型环与垫片环218的左侧部相抵,此时波形弹簧215的反弹作用,将石墨环密封垫216紧紧的抵在第二环形凹槽内;
步骤五:首先利用扳手与旋转轴2的正六棱柱体211将旋转轴2的第一螺纹柱212与一根管道螺纹连接,由于旋转轴2可以转动,因此在手持外壳1的作用下,方便拧紧第一螺纹柱212;
其次,根据需要与第二螺纹柱111连接的第二管道的方向,转动外壳1,使第二螺纹柱111对准需要连接的第二管道的接头,并螺纹连接固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5)
1.一种油压管路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插接于外壳(1)内的旋转轴(2);
所述旋转轴(2)包括横向放置的正六棱柱体(211),所述正六棱柱体(211)的右侧部固定设有第一螺纹柱(212),所述正六棱柱体(211)的左侧部固定设有转动轴(213),所述外壳(1)呈横向放置的圆柱体,所述外壳(1)的左侧部开设有贯穿外壳左侧部至右侧部的第一圆形穿孔,所述转动轴(213)插接于外壳(1)的第一圆形穿孔内部,所述正六棱柱体(211)的左侧部与外壳(1)的右侧部相抵;
所述正六棱柱体(211)的左侧部固定设有呈长方形环状体的第一块体(214),所述第一块体(214)的左侧部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部右侧设有波形弹簧(215),所述波形弹簧(215)的左侧部设有石墨环密封垫(216),所述石墨环密封垫(216)自左向右的五分之一处凸出第一块体(214)的左侧部,所述外壳(1)的右侧部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块体(214)插接于第二环形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压管路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213)的左侧的侧壁开设有第三环形凹槽,所述第三环形凹槽内自左向右分别设有轴用C型环扣(217)和垫片环(218),所述垫片环(218)与外壳(1)的左侧壁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压管路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侧壁底部固定设有第二螺纹柱(111),所述第二螺纹柱(11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圆形穿孔,所述第二圆形穿孔与第一圆形穿孔相连通,所述第一圆形穿孔内部侧壁与第二圆形穿孔位置相对应处设有第四环形凹槽;
所述第一螺纹柱(212)的右侧部开设有第三圆形穿孔,所述第三圆形穿孔贯穿第一螺纹柱(212)、正六棱柱体(211)和转动轴(213)自右向左的二分之一处,所述转动轴(213)的侧壁开设有两个相互垂直的第四圆形穿孔,两个所述第四圆形穿孔位置均与第四环形凹槽位置相对应,两个所述第四圆形穿孔均与第三圆形穿孔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压管路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213)的侧壁的左侧与右侧分别开设有第五环形凹槽,两个所述第五环形凹槽分别位于第四圆形穿孔的左侧与右侧,每个所述第五环形凹槽内部远离第四圆形穿孔的一端均设有挡圈(219),每个所述第五环形凹槽内部靠近第四圆形穿孔的一端均设有O形密封圈(2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压管路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环(218)和两个挡圈(219)均为长方体环状,且垫片环(218)和两个挡圈(219)上均开设有斜开口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190753.7U CN220957281U (zh) | 2023-11-24 | 2023-11-24 | 一种油压管路用旋转接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190753.7U CN220957281U (zh) | 2023-11-24 | 2023-11-24 | 一种油压管路用旋转接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957281U true CN220957281U (zh) | 2024-05-14 |
Family
ID=90982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190753.7U Active CN220957281U (zh) | 2023-11-24 | 2023-11-24 | 一种油压管路用旋转接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957281U (zh) |
-
2023
- 2023-11-24 CN CN202323190753.7U patent/CN22095728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490664A1 (en) | Flowline clamp connector | |
US4930816A (en) | Joining structures for metal pipes | |
CN100564976C (zh) | 致冷剂管道的连接装置 | |
CN220957281U (zh) | 一种油压管路用旋转接头 | |
US7506901B2 (en) | Resilient locking connection | |
US6460898B1 (en) | Universal pipe joint | |
CN203604814U (zh) | 硬管卡箍 | |
JP2008208898A (ja) | ホース接続のフランジ式コネクタ | |
CN116518175A (zh) | 一种螺纹抱环管道联接结构及管道联接方法 | |
CN205716105U (zh) | 一种卡套接头装置 | |
CN221221833U (zh) | 一种可调节球形接头组件 | |
KR100432656B1 (ko) | 파이프연결구 | |
CN202834522U (zh) | 冷却系统密封连接口 | |
CN222316218U (zh) | 一种免焊管道接头 | |
CN221196436U (zh) | 一种冰箱制冷铜铝管接头 | |
CN222687546U (zh) |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拼装式不锈钢管 | |
CN220729548U (zh) | 一种圆管接口阀门测试工装 | |
CN220249239U (zh) | 一种抗拉密封瓦斯抽放管材对接装置 | |
KR200324262Y1 (ko) | 관 이음 장치 | |
CN217081749U (zh) | 一种连接装置 | |
CN220707091U (zh) | 一种双向燃气通道组件 | |
CN222392254U (zh) | 一种房车污水排放伸缩管 | |
CN216896312U (zh) | 一种可调式l型接头 | |
CN218408943U (zh) | 一种新型的密封性好的法兰接口 | |
KR960000436Y1 (ko) | 관 연결구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