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07004U - 一种用于起降无人船设备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起降无人船设备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907004U CN220907004U CN202322795891.1U CN202322795891U CN220907004U CN 220907004 U CN220907004 U CN 220907004U CN 202322795891 U CN202322795891 U CN 202322795891U CN 220907004 U CN220907004 U CN 2209070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manned ship
- mounting bracket
- lifting
- connecting plate
- hanging bas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起降无人船设备的装置,包括安装支架(1),安装支架(1)顶端设有电动液压缸(2),电动液压缸(2)连接有液压杆(3),液压杆(3)端部转动连接有滚轮(4);安装支架(1)底部设有电机(5),电机(5)输出端连接有卷筒(14),卷筒(14)上设有钢丝绳(7),钢丝绳(7)绕过滚轮(4)并连接有吊篮(8),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起降无人船设备的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可靠和安全性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船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起降无人船设备的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船需要从母船中转移至水中来进行水质采样、水深地形测量、水上紧急救援等工作,目前技术中,无人船因沉重而难以下水和捞起,母船上没有设计合理的起降机构,通常采用人力控制无人船的起降,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起降过程稳定性差,并且无人船下水后受水流流速过快的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操控,可能造成与母船碰撞造成损坏,容易发生事故,操作人员临水作业时存在安全隐患。
公告号为CN108945300A的发明专利,于2018年12月7日公开了名称为一种升降机构及其无人船自动回收系统,升降机构包括,升降侧板,升降侧板有两块且分别设置在升降托板两侧,升降侧板上设置有电机安装板,电机安装板上安装有升降绕绳电机,升降绕绳电机与升降驱动轴一端装配;升降驱动轴上安装有第二带轮,第二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二副带轮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第二副带轮固定在升降绕绳轴上,升降绕绳轴与第一轴板可转动装配,第一轴板固定在升降侧板上;升降绕绳轴上固定有升降绕绳轮,升降绕绳轮与升降拉绳一端装配且可与升降拉绳缠绕,升降拉绳另一端绕过升降导向轮后与升降托板连接固定;升降导向轮安装在升降导向轴上,升降导向轴与第二轴板可转动装配,第二轴板固定在升降侧板内侧。该升降机构及其无人船自动回收系统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应用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可靠、安全性高的用于起降无人船设备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该用于起降无人船设备的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顶端设有电动液压缸,所述电动液压缸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端部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安装支架底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有卷筒,所述卷筒上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绕过滚轮并连接有吊篮。
所述安装支架上连接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设有套筒,所述液压杆穿过套筒。
所述安装支架顶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螺栓与电动液压缸底端中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与电动液压缸一端端部连接;所述安装支架底部设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通过螺栓与电机连接。
所述吊篮端部设有铁环,所述钢丝绳底端与铁环连接;所述吊篮上均匀分布有排水孔。
所述安装支架为角铁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为三角形结构。
所述安装支架底部两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腰形孔,所述固定板成对设置,所述固定板设在安装支架底部两端。
所述第一连接板截面为U型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板截面为L型结构。
所述吊篮为不锈钢吊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起降无人船设备的装置,通过在母船上安装电动液压起降装置,解决无人船因沉重而难以下水和捞起的问题,以及无人船下水后受水流流速过快的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操控而造成无人船与母船碰撞损坏的问题,该装置稳定可靠,使用安全性高,消除了人员临水作业的安全隐患;并且操作方便,既节省了人力,又保障了设备稳定运行,整体结构简单,占据空间小,应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起降无人船设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安装支架;2、电动液压缸;3、液压杆;4、滚轮;5、电机;6、套筒;7、钢丝绳;8、吊篮;9、第一连接板;10、第二连接板;11、第三连接板;12、排水孔;13、铁环;14、卷筒;15、固定板;16、腰形孔;17、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所示,该用于起降无人船设备的装置,包括安装支架1,安装支架1顶端设有电动液压缸2,电动液压缸2连接有液压杆3,液压杆3端部转动连接有滚轮4;安装支架1底部设有电机5,电机5输出端连接有卷筒14,卷筒14上设有钢丝绳7,钢丝绳7绕过滚轮4并连接有吊篮8。
上述结构中,液压杆3用于实现吊篮8的水平移动,电机5带动钢丝绳7用于实现吊篮8的升降,滚轮4用于支撑和释放钢丝绳7,钢丝绳7绕过滚轮4,钢丝绳7底端连接有吊篮8,吊篮8用于支撑无人船,通过上述结构的结合使用,可实现无人船的起降过程。使用时,需要设置两组该装置,分别位于吊篮8的两端,通过钢丝绳7固定吊篮8的四个端点,即可实现吊篮8的稳定起降。
如图1所示,安装支架1上连接支撑架17,支撑架17上端设有套筒6,液压杆3穿过套筒6。上述结构对液压杆3起支撑和导向作用,使液压杆3可准确沿着套筒6进行伸缩,为液压杆3提供更长的伸缩范围。
如图1所示,安装支架1顶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10,第一连接板9通过螺栓与电动液压缸2底端中部连接,第二连接板10通过螺栓与电动液压缸2一端端部连接;安装支架1底部设有第三连接板11,第三连接板11通过螺栓与电机5连接。上述结构,通过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10的安装,电动液压缸2的位置得以稳固,有助于保证液压杆3的伸缩方向准确,通过第三连接板11的安装,可将电机5安装在电动液压缸2的下方,从而确保安装支架1可完全支撑钢丝绳7受力的反作用力。
如图1所示,吊篮8端部设有铁环13,钢丝绳7底端与铁环13连接;吊篮8上均匀分布有排水孔12。吊篮8四角共设有4个铁环13,在吊篮的四个角上连接钢丝绳,铁环13为钢丝绳7提供连接位置,钢丝绳7连接两个铁环13后降低吊篮8侧翻的风险,吊篮8在个别情况下无需连接钢丝绳,人工可直接通过铁环13抬放吊篮8;在无人船的捞起过程中,水从吊篮8中排出,降低电机5提升的重量,同理,在无人船的下水过程中,水从排水孔12进入,可降低吊篮8下水的阻力,无人船的下水和捞起过程更加快速流畅。排水孔12还可减少水在吊篮8中留存率,降低吊篮8受水腐蚀生锈的时间,延长其使用寿命。
安装支架1为角铁支架,安装支架1为三角形结构。采用角铁支架,强度大,承载力高,可稳定支撑无人船,角铁支架的占据空间小,即使设置两组该装置也不会占据船体太大的空间;还可便于安装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10,使电动液压缸2和电机5处于稳定的工作位置,三角形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支架1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安装支架1底部两侧设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上设有腰形孔16,固定板15成对设置,固定板15设在安装支架1底部两端。通过上述两组固定板15可方便将该装置安装在母船的安装座上,可沿着腰形孔16将该装置进行位置调整以达到合适的位置。
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板9截面为U型结构,第二连接板10截面为L型结构。上述结构,第一连接板9可对电动液压缸2两侧方向进行限位,第二连接板10可对电动液压缸2两端方向进行限位,通过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10对电动液压缸2的安装固定,确保电动液压缸2处于稳定的工作位置。
吊篮8为不锈钢吊篮8。由于吊篮8需要经常下水,容易受水侵蚀生锈,采用不锈钢材质的吊篮8,提高其抗锈蚀能力,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液压杆3和电机5为该装置的主要动力机构,液压杆3的杆径尺寸及承重能力非常关键,如果不能承受无人船和不锈钢网吊篮8的重量,十分容易发生事故,对于液压杆3,需进行反复测试后方可使用;对于步进电机,采用步进电机,需要进行编程后反复调试,步进电机需配置停转锁死系统,防止起降过程中造成安全隐患。
该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设置两组该装置分别位于吊篮8的两端,无人船下水时,将无人船放置在吊篮8上,无人船放置在吊篮8中时,吊篮8底部可受力形变为弧形结构,无人船正确放置后使两组装置可承担大小相近的承载力,防止起降过程中吊篮8发生侧翻,两组装置同时启动,液压杆3行程向外推出直至达到合适下水位置,步进电机需要同时反转放长钢丝绳7,实现无人船下降,无人船下水开始工作后,可按照上述步骤反向实施,将吊篮8提升复位。
该用于起降无人船设备的装置,通过在母船上安装电动液压起降装置,解决无人船因沉重而难以下水和捞起的问题,以及无人船下水后受水流流速过快的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操控而造成无人船与母船碰撞损坏的问题,该装置稳定可靠,使用安全性高,消除了人员临水作业的安全隐患;并且操作方便,既节省了人力,又保障了设备稳定运行,整体结构简单,占据空间小,应用成本低。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起降无人船设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支架(1),所述安装支架(1)顶端设有电动液压缸(2),所述电动液压缸(2)连接有液压杆(3),所述液压杆(3)端部转动连接有滚轮(4);所述安装支架(1)底部设有电机(5),所述电机(5)输出端连接有卷筒(14),所述卷筒(14)上设有钢丝绳(7),所述钢丝绳(7)绕过滚轮(4)并连接有吊篮(8)。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起降无人船设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1)上连接支撑架(17),所述支撑架(17)上端设有套筒(6),所述液压杆(3)穿过套筒(6)。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起降无人船设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1)顶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10),所述第一连接板(9)通过螺栓与电动液压缸(2)底端中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0)通过螺栓与电动液压缸(2)一端端部连接;所述安装支架(1)底部设有第三连接板(11),所述第三连接板(11)通过螺栓与电机(5)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起降无人船设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8)端部设有铁环(13),所述钢丝绳(7)底端与铁环(13)连接;所述吊篮(8)上均匀分布有排水孔(12)。
5.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起降无人船设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1)为角铁支架,所述安装支架(1)为三角形结构。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起降无人船设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1)底部两侧设有固定板(15),所述固定板(15)上设有腰形孔(16),所述固定板(15)成对设置,所述固定板(15)设在安装支架(1)底部两端。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起降无人船设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9)截面为U型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板(10)截面为L型结构。
8.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起降无人船设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8)为不锈钢吊篮(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795891.1U CN220907004U (zh) | 2023-10-18 | 2023-10-18 | 一种用于起降无人船设备的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795891.1U CN220907004U (zh) | 2023-10-18 | 2023-10-18 | 一种用于起降无人船设备的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907004U true CN220907004U (zh) | 2024-05-07 |
Family
ID=90902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795891.1U Active CN220907004U (zh) | 2023-10-18 | 2023-10-18 | 一种用于起降无人船设备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907004U (zh) |
-
2023
- 2023-10-18 CN CN202322795891.1U patent/CN22090700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137764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erection and re-erection of a blade of a wind turbine | |
KR20150135246A (ko) | 풍력 터빈의 회전자 블레이드를 배치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9959406B (zh) | 轮式旋转悬臂水下桥墩检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111792519B (zh) | 一种用于跨海大桥梁建设用的桥墩起吊机 | |
CN110077967B (zh) | 缆索起重机索道系统安装施工方法 | |
CN220907004U (zh) | 一种用于起降无人船设备的装置 | |
CN101804944B (zh) | 门式起重机钢丝绳的更换装置 | |
CN106441961A (zh) | 一种起锚绞盘负载试验系统 | |
CN114572916B (zh) | 一种输变电工程调试检修装置 | |
CN115385276A (zh) | 新型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外壁升降平台 | |
CN112830380B (zh) | 一种塔吊高空作业的起吊钩摆动抑制装置 | |
CN201599058U (zh) | 一种矿山立井排水抢险救援设备快速安装平台 | |
CN211343235U (zh) | 一种风力发电机的齿轮箱塔上维修工装 | |
CN102561251A (zh) | 水文监测站 | |
CN108018778B (zh) | 不通航水域的猫道索架设牵引系统及猫道索快速架设方法 | |
CN213679578U (zh) | 一种电力检修工具提升设备 | |
CN112550590A (zh) | 一种海洋平台用附着物清洁装置 | |
CN217537967U (zh) | 一种钢结构展览馆横梁拼接的辅助装置 | |
CN220832882U (zh) | 软绳式防风销装置 | |
CN220395901U (zh) | 一种陆上风力发电机承重体系 | |
CN216190630U (zh) | 一种矿山绞车巷道内自移的结构 | |
CN222251808U (zh) | 一种牵引式桥墩纠偏装置 | |
CN214408235U (zh) | 一种水质监测取样装置 | |
CN219524178U (zh) | 一种水上漂浮光伏锚块抛置装置 | |
CN115045235B (zh) | 一种防汛缺口封堵支护用船基平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Liu Ran Inventor after: Wang Shuanlin Inventor after: Lin Xuefeng Inventor after: Zhang Jing Inventor before: Liu Ran Inventor before: Wang Menlin Inventor before: Lin Xuefe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J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