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9426U - 一种划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划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899426U CN220899426U CN202322427026.1U CN202322427026U CN220899426U CN 220899426 U CN220899426 U CN 220899426U CN 202322427026 U CN202322427026 U CN 202322427026U CN 220899426 U CN220899426 U CN 2208994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swing rod
- main frame
- rowing machine
- elastic ro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划船器,包括主架、摆杆、弹力绳、脚踏和坐垫,所述摆杆转动设置在主架上,所述弹力绳的一端与摆杆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主架连接;所述摆杆上设有左扶手和右扶手,所述摆杆的前侧设有脚踏,所述脚踏设置在主架上,所述摆杆的后侧设有坐垫,所述坐垫滑动设置在主架上,本实用新型采用弹力绳来产生阻力,不仅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还没有液压油缸漏油的问题,可放心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健身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划船器。
背景技术
划船器是一种模拟划船运动的健身器材,划船器运动是一项流畅且具趣味性和挑战自我的健身运动,每划一次,上肢、下肢、腰腹部、背部在过程中都会完成一次完整的收缩与伸展,可以达到一个全身肌肉的练习效果。
传统的划船器,多采用磁控结构产生阻力或通过风扇来产生阻力,其结构都相当复杂,生产成本高,且不易操作;也有的厂家采用液压油缸来产生阻力,但是液压油缸具有油泄露的问题,为了减少泄露,液压油缸在制造精度上的要求较高,因此液压油缸的生产成本也高,不是生产划船器的最佳选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划船器,采用弹力绳来产生阻力,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划船器,包括主架、摆杆、弹力绳、脚踏和坐垫,所述摆杆转动设置在主架上,所述弹力绳的一端与摆杆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主架连接;所述摆杆上设有左扶手和右扶手,所述摆杆的前侧设有脚踏,所述脚踏设置在主架上,所述摆杆的后侧设有坐垫,所述坐垫滑动设置在主架上。
进一步,所述主架包括基座、前底管和后撑组件,所述前底管水平固定在基座的前端,所述后撑组件固定在基座的后端,所述摆杆的底端与基座转动连接,所述左扶手和右扶手设置在摆杆的顶端,所述坐垫滑动设置在基座上。
进一步,所述基座与摆杆的连接处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限制摆杆向前摆动以与基座之间形成夹角。
进一步,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和限位柱,所述限位槽开设在基座上,所述限位柱凸设在摆杆的底端,所述摆杆的底端与基座转动连接时,所述限位柱插入限位槽中并与限位槽的后侧壁抵接以限制摆杆向前转动。
进一步,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滚轮,所述弹力绳的中部与第一滚轮滑接,所述弹力绳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摆杆的顶端,另一端与基座的后端固定。
进一步,所述主架还包括立管,所述立管竖直固定在基座的前端并位于基座和摆杆之间,所述立管的顶端设有第二滚轮,所述弹力绳的中部依次滑接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
进一步,所述主架还包括第一滚轮座和安装架,所述第一滚轮座设置在基座的前端,所述第一滚轮转动设置在第一滚轮座上,所述第一滚轮座的前端固定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底部固定在前底管上,所述立管的底部固定在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上水平穿设有转轴,所述脚踏的中部转动设置在转轴上,所述脚踏的底部与前底管抵接配合。
进一步,所述摆杆的顶端设有第一挂钩,所述弹力绳的一端挂接在第一挂钩上,另一端与基座的后端固定,所述基座的中部还设有供闲置弹力绳挂接的第二挂钩。
进一步,所述后撑组件包括后支管和后底管,所述后支管竖直设置,且两端分别与基座的后端和后底管连接,所述后底管水平设置并与前底管平行。
进一步,还包括电子表,所述摆杆的顶端设有插片,所述电子表上开设插槽,所述插片插置于插槽内以将电子表固定在摆杆的顶端。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摆杆转动设置在主架上,弹力绳的两端分别与主架和摆杆连接,摆杆上设有左扶手和右手,使用时,使用者坐在坐垫上且双手分别抓握左扶手和右扶手,脚踩在板踏上,随着脚蹬时,坐垫在主架上向后滑动,同时手拉左扶手和右扶手使摆杆转动,从而带动弹力绳拉伸而产生阻力,达到运动健身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弹力绳来产生阻力,不仅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还没有液压油缸漏油的问题,可放心使用。此外,弹力绳拉伸的长度不同,产生的阻力不同;弹力绳也可设置多个且弹力绳的一端与摆杆可拆卸连接,可以设置与摆杆连接的弹力绳数量,弹力绳的数量不同,产生的阻力也不相同,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拉动弹力绳不同的长度以及设置不同数量的弹力绳,来达到不同的锻炼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零件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摆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零件分解图。
标号说明:
1、主架;11、基座;111、限位槽;112、第一滚轮;113、第二挂钩;12、前底管;13、后撑组件;131、后支管;132、后底管;133、梅花柄螺杆;134、安装板;135、螺栓;14、立管;141、第二滚轮;142、第二滚轮座;15、第一滚轮座;16、安装架;17、转轴;2、摆杆;21、限位柱;22、第一挂钩;23、插片;3、弹力绳;4、脚踏;5、坐垫;6、左扶手;7、右扶手;8、电子表;81、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划船器,包括主架1、摆杆2、弹力绳3、脚踏4和坐垫5,所述摆杆2转动设置在主架1上,所述摆杆2可相对主架1前后摆动,所述弹力绳3的一端与摆杆2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主架1连接;所述摆杆2上设有左扶手6和右扶手7,所述摆杆2的前侧设有脚踏4,所述脚踏4设置在主架1上,所述摆杆2的后侧设有坐垫5,所述坐垫5滑动设置在主架1上。使用时,使用者坐在坐垫5上,双手分别抓握左扶手6和右扶手7,脚踩在脚踏4上,随着脚蹬时,坐垫5向后滑动,同时手拉左扶手6和右扶手7使摆杆2向后摆动,身体得到伸展;双手不施力后,摆杆2由弹力绳3的回弹力带动回转,坐垫5向前滑动复位,如此反复以获得模拟划船运动的动态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弹力绳3来产生阻力,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且弹力绳3拉伸的长度不同,产生的阻力不同;弹力绳3也可设置多个且弹力绳3的一端与摆杆2可拆卸连接,可以设置与摆杆2连接的弹力绳3数量,弹力绳3的数量不同,产生的阻力也不相同,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拉动弹力绳3不同的长度以及设置不同数量的弹力绳3,来达到不同的锻炼效果。
重点参照图3,所述主架1包括基座11、前底管12和后撑组件13,所述前底管12水平固定在基座11的前端,所述前底管12优选与基座11垂直;所述后撑组件13固定在基座11的后端,所述前底管12和后撑组件13前后支撑基座11形成主架1的主要框架。具体的,所述后撑组件13包括后支管131和后底管132,所述后支管131竖直设置,且后支管131的顶端与基座11的后端连接,底端与后底管132固定,所述后底管132水平设置并与前底管12平行,前底管12和后撑组件13前后配合可稳定支撑基座11。此外,所述后支管131的顶端与基座11的后端可拆卸连接,具体的,所述后支管131的顶端通过梅花柄螺杆133固定一安装板134,所述安装板134通过螺栓135与基座11的后端连接,旋松该螺栓135,所述安装板134可相对基座11转动,从而可调节后支管131与基座11之间的角度,从而调节基座11的倾斜角度。所述摆杆2的底端与基座11转动连接,所述左扶手6和右扶手7设置在摆杆2的顶端,所述坐垫5滑动设置在基座11上,所述摆杆2和坐垫5设置在基座11的中部,这样设置方便使用者做划船的运动姿势。
重点参照图4和图5,所述基座11与摆杆2的连接处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限制摆杆2向前摆动以与基座11之间形成夹角,该夹角为摆杆2维持向前倾斜与基座11之间的夹角,所述夹角优选小于90°,摆杆2受限位结构限位不会向前转动,使左扶手6和右扶手7能够维持在一定的高度,让使用者能够方便够到左扶手6和右扶手7,也防止弹力绳3拉动摆杆2向前转动至撞击基座11。
重点参照图5-7,具体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111和限位柱21,所述限位槽111开设在基座11的中部,所述限位柱21凸设在摆杆2的底端,所述摆杆2的底端与基座11转动连接时,限位柱21插入限位槽111中,未使用时,弹力绳3向前拉紧摆杆2,使限位柱21与限位槽111的后侧壁抵接,摆杆2不会再向前转动而维持在该状态下,而向后转动摆杆2时,限位柱21不会与限位槽111的前侧壁抵接,使用者可尽力拉动摆杆2。
重点参照图1和图3,所述基座11上设有第一滚轮112,所述弹力绳3的中部与第一滚轮112滑接,所述弹力绳3的两端分别连接摆杆2的顶端和基座11的后端,所述第一滚轮112的设置可使摆杆2转动顺畅,还可避免弹力绳3与主架1直接接触而产生摩擦,减少弹力绳3的磨损,且弹力绳3一端与摆杆2的顶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基座11的后端固定,即弹力绳3的另一端固定在主架1重心最为稳固的地方,这样设置可使得主架1受弹力绳3弹力的影响而不会发生振动。
重点参照图5和图5,所述摆杆2的顶端设有第一挂钩22,所述弹力绳3的一端挂接在第一挂钩22上,由于弹力绳3可设置多个,可选择不同数量的弹力绳3钩挂在第一挂钩22上,使切换锻炼强度方便快速。此外,还可在摆杆2底部的前侧,基座11的中部位置设置第二挂钩113,暂未使用即闲置的弹力绳3可钩挂在第二挂钩113上。
重点参照图9和图10,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架1还包括立管14,所述立管14竖直固定在基座11的前端并位于基座11和摆杆2之间,所述立管14的顶端设有一组第二滚轮141,所述弹力绳3的中部依次滑接第一滚轮112和第二滚轮141,设置两组滚轮的可使摆杆2的摆动更加顺畅,弹力绳3的减损效果更好,且立管的设置可加高弹力绳3的一端,使弹力绳3更容易钩挂到第一挂钩22上。
重点参照图3和图10,所述主架1还包括第一滚轮座15和安装架16,所述第一滚轮座15设置在基座11的前端,所述第一滚轮112转动设置在第一滚轮座15上,所述第一滚轮座15的前端固定有安装架16,所述安装架16的底部固定在前底管12上,所述立管14的底部固定在安装架16上,所述立管14的顶端设有第二滚轮座142。所述安装架16上水平穿设有转轴17,所述转轴17的两端穿出安装架16,所述脚踏4设有两个,两个脚踏4的中部分别转动设置在转轴17的两端上,所述脚踏4的底部与前底管12抵接配合,所述脚踏4上设有绑带,脚踩在脚踏4时,用绑带捆绑,脚踏4可使用者的蹬踏而转动,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脚踏4可配合使用者的蹬踏而逆时针转动,前底管12抵接脚踏4可限制脚踏4顺时针转动,方便使用者在开始蹬踏时腿部施力。
重点参照图7和图8,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电子表8,所述电子表8设置在摆杆2的顶部,所述电子表8是滚珠电子表8,摆杆2摆动就会使电子表8得到感应,从而显示摆动次数和速度、卡路里和里程。具体的,所述摆杆2的顶端设有插片23,所述插片23呈L形,所述电子表8上开设插槽81,所述插片23插置于插槽81内以将电子表8固定在摆杆2的顶端,所述电子表8的拆装十分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划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摆杆、弹力绳、脚踏和坐垫,所述摆杆转动设置在主架上,所述弹力绳的一端与摆杆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主架连接;所述摆杆上设有左扶手和右扶手,所述摆杆的前侧设有脚踏,所述脚踏设置在主架上,所述摆杆的后侧设有坐垫,所述坐垫滑动设置在主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划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包括基座、前底管和后撑组件,所述前底管水平固定在基座的前端,所述后撑组件固定在基座的后端,所述摆杆的底端与基座转动连接,所述左扶手和右扶手设置在摆杆的顶端,所述坐垫滑动设置在基座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划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与摆杆的连接处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限制摆杆向前摆动以与基座之间形成夹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划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和限位柱,所述限位槽开设在基座上,所述限位柱凸设在摆杆的底端,所述摆杆的底端与基座转动连接时,所述限位柱插入限位槽中并与限位槽的后侧壁抵接以限制摆杆向前转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划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滚轮,所述弹力绳的中部与第一滚轮滑接,所述弹力绳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摆杆的顶端,另一端与基座的后端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划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还包括立管,所述立管竖直固定在基座的前端并位于基座和摆杆之间,所述立管的顶端设有第二滚轮,所述弹力绳的中部依次滑接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划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还包括第一滚轮座和安装架,所述第一滚轮座设置在基座的前端,所述第一滚轮转动设置在第一滚轮座上,所述第一滚轮座的前端固定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底部固定在前底管上,所述立管的底部固定在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上水平穿设有转轴,所述脚踏的中部转动设置在转轴上,所述脚踏的底部与前底管抵接配合。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划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的顶端设有第一挂钩,所述弹力绳的一端挂接在第一挂钩上,另一端与基座的后端固定,所述基座的中部还设有供闲置弹力绳挂接的第二挂钩。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划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撑组件包括后支管和后底管,所述后支管竖直设置,且两端分别与基座的后端和后底管连接,所述后底管水平设置并与前底管平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划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表,所述摆杆的顶端设有插片,所述电子表上开设插槽,所述插片插置于插槽内以将电子表固定在摆杆的顶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27026.1U CN220899426U (zh) | 2023-09-07 | 2023-09-07 | 一种划船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27026.1U CN220899426U (zh) | 2023-09-07 | 2023-09-07 | 一种划船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899426U true CN220899426U (zh) | 2024-05-07 |
Family
ID=90911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427026.1U Active CN220899426U (zh) | 2023-09-07 | 2023-09-07 | 一种划船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899426U (zh) |
-
2023
- 2023-09-07 CN CN202322427026.1U patent/CN22089942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415026Y (zh) | 一种仿骑马的脚踏健身车 | |
TWI296199B (zh) | ||
TW200944259A (en) | Waist twisting gymnastic equipment | |
CN2666492Y (zh) | 摇摆机健身器 | |
CN111672053B (zh) | 一种坐卧式多功能健身康复机 | |
CN201356943Y (zh) | 一种划船健身器 | |
CN220899426U (zh) | 一种划船器 | |
CN2865777Y (zh) | 旋摆式运动健身器 | |
CN111643852B (zh) | 一种腰部锻炼器 | |
CN112774126A (zh) | 一种体育用腿部锻炼装置 | |
CN107349557A (zh) | 一种推举训练装置 | |
CN202777598U (zh) | 椭圆健身车 | |
CN2179172Y (zh) | 健身椅 | |
CN2104681U (zh) | 十七功能组合式训练架 | |
CN205730104U (zh) | 可双向拉伸的健身器 | |
CN212593801U (zh) | 一种竞技健美操训练拉伸装置 | |
CN204447110U (zh) | 两用式健身车 | |
CN2887354Y (zh) | 划船健身器 | |
TWM624483U (zh) | 多功能划船訓練機 | |
CN207119092U (zh) | 手脚并用双动力健身车 | |
TW201318669A (zh) | 坐式橢圓機 | |
TWI422404B (zh) | 側驅動式步態健身器材 | |
CN208694142U (zh) | 一种尺寸可调节的自重划船器 | |
CN205886054U (zh) | 一种新型划船健身装置 | |
CN205386314U (zh) | 多功能健身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