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24258U - 一种压迫止血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迫止血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824258U CN220824258U CN202321713211.0U CN202321713211U CN220824258U CN 220824258 U CN220824258 U CN 220824258U CN 202321713211 U CN202321713211 U CN 202321713211U CN 220824258 U CN220824258 U CN 2208242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ing belt
- rod
- tourniquet
- compression
- connect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迫止血带,包括固定带一、固定带二、连接件和敷疗部。固定带一和固定带二可首尾相连地构成一个套在肱动脉穿刺部位的环形,在固定带的两端和连接件之后均设置有魔术贴用于稳定缠绕患者手臂,已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连接件为回形针状,在止血过程中,需要减低缠绕放松止血带时,可以选择穿过不同的连接件,使固定带缠绕时形成不同大小的环形,调整松紧度,还能通过连接件形成反向缠绕,让患者伤口处形成足够的压力,达到预期的止血效果,本实用新型原理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医学领域,具体是一种压迫止血带。
背景技术
动脉穿刺操作通常是在要采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或者是做一些微创手术需要进行动脉穿刺、造影等情况的时候来进行。穿刺点一般是在桡骨的腕关节部位所触摸到的动脉搏动最明显的地方进行穿刺。除了桡动脉之外,也可以选取肱动脉,也就是肘弯的动脉,或者是股动脉来进行穿刺。通常都是要通过手触摸选取到动脉搏动最明显的地方进行穿刺。肱动脉是臂部的动脉干,在背阔肌抵止部的下缘续腋动脉而起,沿肱二头肌内侧下行至肘窝中,如用止血带止血时,则应在臂上1/3进行,以免伤及桡神经。
在对病人进行动脉穿刺后,需要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目前均由患者本人或家属通过棉签按压穿刺点。由于是动脉按压止血,所以需要按压的时间较长(一般为15min左右),不仅费时耗力,而且人为长时间按压,具有容易导致按压位置移位、按压压力难以把控等弊端。
例如,在专利号为CN217430097U的中国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动脉压迫止血带,通过在固定带的两端设置魔术贴,首尾相连地构成一个用于套在动脉穿刺部位的环形的方式来确保止血带牢固地缠绕在患者的手臂上,在止血带的中间部位设置有贴片,贴片为开有通孔的弹性片,其覆盖敷料,并且与止血带相互挤压地固定连接,在弹性片上设置有敷料用于治愈患者伤口。
对于上述文件中的俯卧位手术体位垫,存在以下需要改进的方面:
(1)只能围绕患者手臂缠绕一圈,不能实现良好的加压包扎使患者伤口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
(2)在动脉止血包扎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每隔二十分钟,适当放松止血带的缠绕力度,以利于患者血液循环通畅,而该专利中的止血带不能方便地做到这一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力学放松止血带不方便,缠绕止血力度不够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迫止血带,增设了回形针状连接件,可以方便地将止血带缠绕力度放松,且还能增加缠绕圈数有利于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路:(1)在固定带后端设置多个回形针状连接件,固定带可以从回形针状连接件中间空隙处穿过,形成套在动脉穿刺部位的环形,且环形的大小可以逐渐增大,以此来实现方便医护人员逐渐放松止血带缠绕力度的效果。
(2)止血带可以通过回形针状连接件反向缠绕患者手臂,达到增大缠绕力度有助于止血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压迫止血带,包括固定带一、固定带二和多个等间距的延伸带;其中,
固定带一和固定带二设在延伸带的两端,敷疗部设在固定带一的正面;
固定带一、固定带二两者与相接的延伸带之间以及每两个相邻的延伸带之间均连接有连接件;
固定带一中远离连接件的那一端正面和背面区域均设有魔术贴的勾面,固定带一靠近连接件那一端和固定带二的背面区域上设有对应的魔术贴毛面。
进一步地,固定带一和固定带二穿过连接件中心部位,连接件为回形针状结构,其两侧分别穿设连接两个相邻的延伸带。
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第一压紧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第二压紧杆,第二压紧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第一压紧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均形成用于其中一个延伸带穿设的穿设缝,第一连接杆与第二压紧杆之间形成通孔;在第一压紧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环形连接杆二,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环形连接杆一,在第二压紧杆和第一连接杆之间设置有内环形连接杆。
进一步地,敷疗部包括贴片和敷料层,贴片上端设置有敷料层。敷料为消毒棉、海绵或硅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回形针连接件的设置可以使医护人员在包扎患者伤口止血后,放松止血带时可以省时省力地完成,只需要把止血带从连接件中取出穿过下一个连接件即可增大止血带所围成的环形的半径,达到放松止血带的效果。
(2)回形针连接件还可以实现止血带反向缠绕患者伤口处一圈,实现止血带加压包扎肱动脉处,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防止血肿,出血和疼痛肿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压迫止血带的等轴测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压迫止血带背面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压迫止血带中连接件的立体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压迫止血带中最中间的连接件与延伸带的位置关系平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压迫止血带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压迫止血带放松缠绕力度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魔术贴;2.敷料层;31.固定带一;32.固定带二;4.连接件;5.通孔;6.贴片;7.延伸带;401.第一压紧杆;402.第二连接杆;403.第一连接杆;404.第二压紧杆;405.环形连接杆一;406.环形连接杆二;407.内环形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考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迫止血带,用弹性布料制作而成,包括固定带一31、固定带二32和多个等间距的延伸带7;其中,固定带一31和固定带二32首尾相连可构成一个套在动脉穿刺部位的环形,固定带一31和固定带二32设在延伸带7的两端,敷疗部设在固定带一31的正面;固定带一31、固定带二32与相接的延伸带7之间以及每两个相邻的延伸带7之间均连接有连接件4;
固定带一31中远离连接件的那一端正面和背面区域均设有魔术贴1的勾面,固定带一31靠近连接件4那一端和固定带二32的背面区域上设有对应的魔术贴1毛面,医护人员利用魔术贴1可实现对止血带的固定。
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件4为回形针状结构,其两侧分别穿设连接两个相邻的延伸带7或实现固定带一31、固定带二31与延伸带7的连接。连接件4包括第一连接杆401、第二连接杆402、第一压紧杆403、第二压紧杆404,连接件包括第一压紧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第二压紧杆,第二压紧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形成用于其中一个延伸带穿设的穿设缝;第一压紧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也形成穿设缝,左边穿设缝中延伸带7缠绕第二连接杆402缝合固定,并用第二压紧杆404压紧止血带,右边止血带缠绕第一连接杆403缝合固定,并用第一压紧杆401压紧上,第一连接杆403和第二压紧杆404之间形成通孔;通过401和404压紧缠绕的止血带部分,使得止血带在连接件上不轻易移动,使其能够较好的铺展开,避免止血带移位;在第一压紧杆401和第二连接杆402之间设置有环形连接杆二406,在第一连接杆403和第二连接杆402之间设置有环形连接杆一405,在第二压紧杆404和第一连接杆403之间设置有内环形连接杆407。由于连接件4整体设计为圆柱状结构,所以在包扎伤口时不会刮伤患者手臂,也不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连接件4的数量可设置为2-4个。
止血带上还设置有贴片6,贴片6下端与固定带3粘性连接,上方填充敷料层2,根据患者的伤口,可以灵活选择敷料,一般情况下,通用的敷料为消毒棉、海绵或硅胶。在固定止血带时,将敷料层2对准患者伤口处,让后在紧固止血带,可以有效治愈患者伤口。根据患者体型的不同,灵活选择不同规格的止血带,止血带整体的长度为20~23cm,宽度为8~12cm,贴片6的长度为3~6cm,通孔5的直径为2~4cm,敷料上凸的高度为1.5~2cm。
实施例1: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展示的是该止血带在肱动脉处的运用。止血带在使用时,先把固定带一31缠绕在患者肱动脉穿刺的伤口处,先把固定带一31穿过距离贴片6最近的回形针状连接件4中间的通孔5中,围绕患者手臂形成一个半径最小的环形,以达到压迫止血的效果,最后魔术贴1的勾面和毛面粘贴紧固,就可以让止血带稳定的缠绕在患者手臂上。此时,该回形针连接件4左边还设置有延伸带7和固定带二32,可以反方向环绕在患者的手臂上,形成对患者伤口的多层缠绕,有利于增加缠绕力度,达到更良好的止血效果。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在止血带的使用过程中,包扎完成后,医护人员需要隔一段时间将止血带的缠绕力度逐渐变松,防止患者伤口血液流通不畅,这时只需要将固定带一31和从距离贴片6最近的回形针状连接件4中间的通孔5中抽出,再穿过下一个通孔5,再利用该通孔5后的魔术贴1固定,即可放松缠绕力度,有助于患者手臂伤口处的血液循环通畅。由于在固定带一31靠近连接件4那一端背面区域设有对应的魔术贴1毛面。所以,对于放松缠绕力度后,对于止血带的固定也可以利用魔术贴1来完成,十分方便。其中,固定带一31在魔术贴1与贴片6之间的区域可设为透明,以便于观察。整个动脉压迫止血带的尺寸可参照不同年龄和体型的患者设置成多个规格。
实施例3临床具体应用案例
本实施例描述的是本实用新型在临床医学领域的运用,在对患者肱动脉穿刺的伤口处进行包扎时,先把固定带一31穿过距离贴片6最近的回形针状连接件4中间的通孔5中,围绕患者手臂形成一个半径最小的环形,以达到压迫止血的效果,魔术贴1的勾面和毛面粘贴紧固,再将回形针连接件4左边的有延伸带7和固定带二32,反方向环绕在患者的手臂上,形成对患者伤口的多层缠绕。静待20分钟,伤口止血后,将固定带一31和从距离贴片6最近的回形针状连接件4中间的通孔5中抽出,再穿过下一个通孔5,再利用该通孔5后的魔术贴1固定,即可放松缠绕力度,有助于患者手臂伤口处的血液循环通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压迫止血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带一(31)、固定带二(32)和多个等间距的延伸带(7);其中,
固定带一(31)和固定带二(32)设在延伸带(7)的两端,敷疗部设在固定带一(31)的正面;
固定带一(31)、固定带二(32)两者与其相接的延伸带(7)之间以及每两个相邻的延伸带(7)之间均连接有连接件(4);
固定带一(31)中远离连接件的那一端正面和背面区域均设有魔术贴(1)的勾面,固定带一(31)靠近连接件(4)那一端和固定带二(32)的背面区域上设有对应的魔术贴(1)毛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迫止血带,其特征在于,固定带一(31)和固定带二(32)穿过连接件(4)中心部位,连接件(4)为回形针状结构,其两侧分别穿设连接两个相邻的延伸带(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迫止血带,其特征在于,连接件(4)包括第一压紧杆(401)、第二连接杆(402)、第一连接杆(403)、第二压紧杆(404),第二压紧杆(404)和第二连接杆(402)之间、第一压紧杆(401)和第二连接杆(402)之间均形成用于其中一个延伸带(7)穿设的穿设缝,第一连接杆(403)与第二压紧杆(404)之间形成通孔(5);在第一压紧杆(401)和第二连接杆(402)之间设置有环形连接杆二(406),在第一连接杆(403)和第二连接杆(402)之间设置有环形连接杆一(405),在第二压紧杆(404)和第一连接杆(403)之间设置有内环形连接杆(4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迫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敷疗部包括贴片(6)和敷料层(2),贴片(6)上端设置有敷料层(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迫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敷料层(2)为消毒棉、海绵或硅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713211.0U CN220824258U (zh) | 2023-07-03 | 2023-07-03 | 一种压迫止血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713211.0U CN220824258U (zh) | 2023-07-03 | 2023-07-03 | 一种压迫止血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824258U true CN220824258U (zh) | 2024-04-23 |
Family
ID=90724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713211.0U Active CN220824258U (zh) | 2023-07-03 | 2023-07-03 | 一种压迫止血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824258U (zh) |
-
2023
- 2023-07-03 CN CN202321713211.0U patent/CN22082425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051904U (zh) | 医用腋窝加压带 | |
CN220824258U (zh) | 一种压迫止血带 | |
CN205433813U (zh) | 浅动脉采血止血带 | |
CN105943108B (zh) | 一种穿刺置管点止液、止血装置 | |
CN210843294U (zh) | 介入治疗术后压迫装置 | |
CN209595835U (zh) | 一种血液内科用止血带 | |
CN208160637U (zh) | 一种加压止血弹力绷带 | |
CN217510535U (zh) | 一种高紧固的弹性减张免缝胶贴 | |
CN211911711U (zh) | 小儿先心病介入术后股动静脉穿刺点止血带 | |
CN206597041U (zh) | 动静脉穿刺止血带 | |
CN213607448U (zh) | 一种新型动脉压迫止血敷贴 | |
CN204636467U (zh) | 动脉、静脉采血后穿刺点压迫止血带 | |
CN210872292U (zh) | 一种改良式小儿下肢皮肤牵引带 | |
CN208784832U (zh) | 一种止血器 | |
CN209360801U (zh) | 一次性组合式肱动脉压迫止血器 | |
CN210784584U (zh) | 一种桡动脉穿刺垫 | |
CN217489072U (zh) | 急救止血绷带 | |
CN215018297U (zh) | 一种加压止血工具及动脉采血穿刺包 | |
CN213963844U (zh) | 一种辅助动-静脉留置管道约束手套 | |
CN219021923U (zh) | 一种动脉止血贴 | |
CN214048966U (zh) | 一种远端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器 | |
CN222367745U (zh) | 一种用于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器 | |
CN218391202U (zh) | 一种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装置 | |
CN222217839U (zh) | 一种按压止血桡、肱动脉采血辅助枕装置 | |
CN221654446U (zh) | 一种加压止血护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