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67830U - 一种自动闸机用防随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闸机用防随尾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767830U CN220767830U CN202322159967.1U CN202322159967U CN220767830U CN 220767830 U CN220767830 U CN 220767830U CN 202322159967 U CN202322159967 U CN 202322159967U CN 220767830 U CN220767830 U CN 2207678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te
- wall
- machine body
- inductor
- automa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hecking Fares Or Tickets At Control P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闸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自动闸机用防随尾装置,包括闸机本体,通过当人员从闸机本体的内壁中经过时,通过第一感应器对人员进行感应,控制第一闸门进行开关,当第一感应器失去对人员的感应时,控制第一闸门进行关闭,当第二感应器感应到人员时,第一感应器停止工作,且第二感应器控制第二闸门进行开关,实现防止人员尾随的效果。通过设有的缓冲组件,使得能够对第一闸门进行打开时进行缓冲,防止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直接与闸机本体进行接触,进而防止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与闸机本体之间发生碰撞造成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受损的情况发生,提高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的使用寿命,进而装置的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闸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闸机用防随尾装置。
背景技术
闸机是一种通道阻挡装置,用于管理人流并规范行人出入,主要应用于地铁闸机系统和收费检票闸机系统。
现有的自动闸机用防随尾装置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N20989208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自动闸机用防随尾装置,“包括左侧闸机柜体,所述左侧闸机柜体右侧活动安装有左侧转轴,所述左侧转轴右侧固定连接有左侧摆杆,所述左侧闸机柜体右侧活动安装有右侧闸机柜体,所述右侧闸机柜体正面顶部固定安装有刷卡感应区,所述右侧闸机柜体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子显示屏,所述右侧闸机柜体左侧活动安装有位于左侧摆杆右侧的右侧转轴。该自动闸机用防随尾装置,通过设置有垂直杆,使左侧摆杆和右侧摆杆运动时,垂直杆跟着运动,又通过设置垂直杆与活动块呈垂直连接,使左侧摆杆和右侧摆杆向后方运动时,垂直杆运动轨迹为向着闸机后方运动,逐渐形成关闭状态,有效的防止了人员的尾随。”
上述设备在使用时,采用的是通过设置有垂直杆,使左侧摆杆和右侧摆杆运动时,垂直杆跟着运动,有效的防止了人员的尾随,上述装置在使用时的防尾随效果较差,导致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且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些人员的行李较多,会导致挤压闸门,造成闸门与闸机碰撞,且上述装置不便于对闸门和闸机之间进行缓冲,导致降低了闸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闸机用防随尾装置,具备提高装置的防尾随效果,提高装置的实用性的优点,具备能够对闸门和闸机之间进行缓冲,防止闸门和闸机之间发生直接碰撞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闸机用防随尾装置,包括闸机本体,所述闸机本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闸门,所述闸机本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闸门,所述闸机本体的内壁固定装配有第一感应器,且第一感应器与第一闸门进行电性连接,所述闸机本体的内壁位于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之间的部分固定装配有第二感应器,且第二感应器与第二闸门进行电性连接,所述闸机本体的外壁位于第二闸门的后侧位置固定装配有第三感应器,且第三感应器与第二闸门进行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皆为对开式,且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在关闭时两个门板之间没有缝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闸门的外壁固定装配有缓冲组件,且缓冲组件对称分布在第一闸门的外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弹簧。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自动闸机用防随尾装置,通过当人员从闸机本体的内壁中经过时,通过第一感应器对人员进行感应,控制第一闸门进行开关,当第一感应器失去对人员的感应时,控制第一闸门进行关闭,当第二感应器感应到人员时,第一感应器停止工作,且第二感应器控制第二闸门进行开关,实现防止人员尾随的效果。
2、该自动闸机用防随尾装置,通过设有的缓冲组件,使得能够对第一闸门进行打开时进行缓冲,防止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直接与闸机本体进行接触,进而防止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与闸机本体之间发生碰撞造成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受损的情况发生,提高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的使用寿命,进而装置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闸机本体;2、第一闸门;3、缓冲组件;301、外壳;302、弹簧;4、第二闸门;5、第一感应器;6、第二感应器;7、第三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自动闸机用防随尾装置,包括闸机本体1,闸机本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闸门2,闸机本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闸门4,闸机本体1的内壁固定装配有第一感应器5,且第一感应器5与第一闸门2进行电性连接,闸机本体1的内壁位于第一闸门2和第二闸门4之间的部分固定装配有第二感应器6,且第二感应器6与第二闸门4进行电性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使得便于控制第二闸门4进行开关,且能够控制第一感应器5停止工作,闸机本体1的外壁位于第二闸门4的后侧位置固定装配有第三感应器7,且第三感应器7与第二闸门4进行电性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使得便于与第二感应器6配合使用,控制第二闸门4进行开合。
请参阅图1,第一闸门2和第二闸门4皆为对开式,且第一闸门2和第二闸门4在关闭时两个门板之间没有缝隙,通过上述结构,使得提高装置的封闭效果。
请参阅图1,第一闸门2的外壁固定装配有缓冲组件3,且缓冲组件3对称分布在第一闸门2的外壁,通过上述结构,使得便于对第一闸门2和第二闸门4进行缓冲,防止与闸机本体1发生碰撞。
请参阅图3,缓冲组件3包括外壳301,外壳301的内壁设置有弹簧302,通过上述结构,使得便于外壳301挤压弹簧302,进行缓冲。
工作原理,当人员从闸机本体1的内壁中经过时,通过第一感应器5对人员进行感应,控制第一闸门2进行开关,当第一感应器5失去对人员的感应时,控制第一闸门2进行关闭,当第二感应器6感应到人员时,第一感应器5停止工作,且第二感应器6控制第二闸门4进行开关,实现防止人员尾随的效果,通过设有的缓冲组件3,使得能够对第一闸门2进行打开时进行缓冲,防止第一闸门2和第二闸门4直接与闸机本体1进行接触,进而防止第一闸门2和第二闸门4与闸机本体1之间发生碰撞造成第一闸门2和第二闸门4受损的情况发生,提高第一闸门2和第二闸门4的使用寿命,进而装置的使用成本。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自动闸机用防随尾装置,包括闸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机本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闸门(2),所述闸机本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闸门(4),所述闸机本体(1)的内壁固定装配有第一感应器(5),且第一感应器(5)与第一闸门(2)进行电性连接,所述闸机本体(1)的内壁位于第一闸门(2)和第二闸门(4)之间的部分固定装配有第二感应器(6),且第二感应器(6)与第二闸门(4)进行电性连接,所述闸机本体(1)的外壁位于第二闸门(4)的后侧位置固定装配有第三感应器(7),且第三感应器(7)与第二闸门(4)进行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闸机用防随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闸门(2)和第二闸门(4)皆为对开式,且第一闸门(2)和第二闸门(4)在关闭时两个门板之间没有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闸机用防随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闸门(2)的外壁固定装配有缓冲组件(3),且缓冲组件(3)对称分布在第一闸门(2)的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闸机用防随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3)包括外壳(301),所述外壳(301)的内壁设置有弹簧(30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159967.1U CN220767830U (zh) | 2023-08-10 | 2023-08-10 | 一种自动闸机用防随尾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159967.1U CN220767830U (zh) | 2023-08-10 | 2023-08-10 | 一种自动闸机用防随尾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767830U true CN220767830U (zh) | 2024-04-12 |
Family
ID=90599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159967.1U Active CN220767830U (zh) | 2023-08-10 | 2023-08-10 | 一种自动闸机用防随尾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767830U (zh) |
-
2023
- 2023-08-10 CN CN202322159967.1U patent/CN2207678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756229B (zh) | 具有防撞功能的摆闸 | |
CN109712292B (zh) | 一种检票机扇门的控制方法 | |
CN220767830U (zh) | 一种自动闸机用防随尾装置 | |
CN216142689U (zh) | 一种可防尾随的翼闸检票装置 | |
KR100260715B1 (ko) | 회전기능을 구비한 자동문 | |
CN209570985U (zh) | 一种智能识别门禁系统 | |
CN211898017U (zh) | 一种速通门闸机装置 | |
CN215169116U (zh) | 一种开门结构 | |
CN213069945U (zh) | 一种公司考勤面部识别门禁闸机 | |
CN211818969U (zh) | 推拉门滑轮轨道组件 | |
CN211285403U (zh) | 一种带有运动减噪结构的翼闸 | |
CN217008270U (zh) |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行人自动闸机 | |
CN203188147U (zh) | 一种翼闸驱动装置 | |
CN212586960U (zh) | 一种基于视频检测的闸机通行控制器 | |
CN212835119U (zh) | 一种具有限位机构的通道闸机芯 | |
CN221566938U (zh) | 一种带蜗杆的工业门闸 | |
CN221589369U (zh) | 一种具有防夹装置的进出站闸机 | |
CN215332614U (zh) | 一种具有防逃票阻挡装置的三辊闸机 | |
CN221029771U (zh) | 一种能够防止尾随通过的行人道闸 | |
CN210561866U (zh) | 一种平移门闸机装置 | |
CN214939607U (zh) | 一种摆式通道闸机机芯 | |
CN114067475A (zh) | 一种公司考勤面部识别门禁闸机 | |
CN215289837U (zh) | 一种写字楼进安检双门闸机 | |
CN219450529U (zh) | 一种防止跨越的通道闸机 | |
CN220913685U (zh) | 一种楼宇通行闸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