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23318U - 用于软体织物防护材料水下快速拼装工艺的吊装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软体织物防护材料水下快速拼装工艺的吊装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723318U CN220723318U CN202322294031.XU CN202322294031U CN220723318U CN 220723318 U CN220723318 U CN 220723318U CN 202322294031 U CN202322294031 U CN 202322294031U CN 220723318 U CN220723318 U CN 2207233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fting
- supporting
- hole
- rotating body
- lifting hoo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软体织物防护材料水下快速拼装工艺的吊装工具,涉及海上风电基础钢桩冲刷防护技术领域。吊装工具包括支撑帽、承重吊钩以及至少三个支撑腿。承重吊钩包括吊钩连接部和吊钩体,支撑腿的上端和吊钩连接部都与支撑帽连接,吊钩连接部与吊钩体连接,吊钩体用于连接可吊放安装有软体织物材料框架的起重葫芦。从而解决现有的实现钢管桩软体织物材料水下拼装工艺的过程中,利用吊装船吊放和拼接安装有软体织物材料的框架,框架易晃动,拼接难度大的问题。该吊装工具结构简单,减少了拼装工艺中拼接软体材料框架时的晃动,降低了拼接作业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风电基础钢桩冲刷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软体织物防护材料水下快速拼装工艺的吊装工具。
背景技术
海洋环境中的潮汐、海流和波浪等因素对海上风力发电设施的基础底部会造成巨大的冲击,海上风力发电设施的基础结构受到水流和波浪的冲刷作用,从而使基础泥沙被冲刷走,最后导致设施的基础机构下沉、倾斜甚至倒塌,从而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稳定性和寿命;泥沙冲刷还可能导致海底电缆暴露和破坏,进一步影响风电站的运行;尤其是在海流较快、波浪较大的地区,基础泥沙冲刷问题更为严重。
海上风力发电的基础结构依靠海上风电钢桩固定在海床,可以通过向海上风电钢桩圆周外铺设防冲刷材料来缓解基础结构受到泥沙冲刷的影响,该防冲刷材料是一种能够防冲刷的软体织物材料,但由于在水下直接铺设防冲刷软体织物材料难度很大,所以设计了一种用于软体织物材料水下的拼装工艺。该工艺将软体织物材料安装在软体材料框架上来辅助拼接软体织物材料,软体材料框架是一种由多块相同的弧形框架拼接组成的环形框架,可以用于固定和支撑防冲刷软体织物材料,使用时需要在船上先将多块软体织物材料分别捆扎在多个弧形框架上,之后将多块弧形框架利用紧固件拼接成一个半环形框架,然后分别将两个半环形框架吊放至钢桩底部的海床上并拼接成一个环形框架,以实软体织物材料防护材料在水下的拼接。
现有的实现软体织物防护材料拼接工艺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吊装船将半环形安装有软体织物材料的框架从海面吊放到钢管桩底部,然后直接将半环形软体材料框架拼接成环形软体材料框架,以实现软体织物材料的水下拼装。这种方式在水下拼装软体织物防护材料时,在吊放和拼接软体材料框架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晃动,不容易对软体材料框架进行拼接,进而导致软体织物防护材料的拼接作业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软体织物防护材料水下快速拼装工艺的吊装工具,旨在解决现有的主要采用吊装船或打桩船等方式对安装有海上风电钢桩防冲刷软体织物材料的框架进行吊放和拼装过程中容易晃动,作业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软体织物防护材料水下快速拼装工艺的吊装工具,所述吊装工具包括支撑帽、承重吊钩以及至少三个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上端与所述支撑帽连接;所述承重吊钩包括吊钩连接部和吊钩体,所述吊钩连接部与所述吊钩体连接,所述吊钩连接部与所述支撑帽连接,所述吊钩体用于连接起重葫芦,所述起重葫芦用于吊放安装有防冲刷软体织物材料的框架。
可选地,所述吊装工具还包括支架底座,所述支架底座包括底座连接部和底座固定部,所述支撑腿与所述底座连接部连接,所述底座固定部用于与套笼次梁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连接部与所述底座固定部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腿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腿的下端设有下部调节组件,所述下部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套筒部和第一旋转体,所述支撑柱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套筒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体与所述底座固定部旋转连接,所述第一套筒部与所述第一旋转体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吊装工具包括旋转轴;所述底座连接部包括两块间隔设置的连接板,所述第一旋转体插入所述连接板的间隔中,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旋转体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旋转轴的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
可选地,所述吊装工具包括底座螺母,所述旋转轴包括螺杆,所述螺杆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底座螺母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与所述底座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底座螺母的端面和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旋转体的端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腿的上端还设有上部调节组件,所述上部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套筒部和第二旋转体,所述支撑腿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套筒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体与所述支撑帽旋转连接,所述第二套筒部与所述第二旋转体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帽的下端面设有凹槽,所述第二旋转体的上表面和所述凹槽的底面均包括曲面,所述凹槽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旋转体的宽度均沿垂直于所述曲面的法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旋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凹槽的底面抵接,所述第二旋转体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凹槽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上部调节组件还包括柱体部,所述柱体部与所述第二旋转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帽的上端面设有槽孔,所述槽孔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槽孔的长度方向在所述支撑腿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组成的平面内,所述槽孔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等于所述柱体部的直径,所述槽孔的宽度小于所述凹槽的长度,所述柱体部穿过所述槽孔;
和/或,所述吊装工具还包括螺母,所述吊钩连接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支撑帽的上表面上设有支撑孔,所述吊钩连接部穿过所述支撑孔并与所述螺母进行螺纹连接,所述螺母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帽的上表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吊装工具还包括销钉,所述支撑帽的侧表面设有第一销孔,所述第一销孔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第二旋转体的侧表面设有第二销孔,所述销钉穿过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
可选地,所述支撑腿的下端设有下部调节组件,所述下部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套筒部,所述支撑柱的下端插入所述第一套筒部中,所述支撑柱的上端插入所述第二套筒部中,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和下端的侧表面上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套筒部和第二套筒的筒壁上均设有第二通孔;和/或,
所述吊装工具还包括销轴,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直径均大于等于所述销轴的直径,所述销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吊装工具包括支撑帽、承重吊钩以及至少三个支撑腿。承重吊钩包括吊钩连接部和吊钩体,支撑腿的上端和吊钩连接部都与支撑帽连接,吊钩连接部与吊钩体连接,吊钩体用于连接起重葫芦,起重葫芦可用于连接安装有防冲刷软体织物材料的框架上的悬挂点。该吊装工具结构简单,解决了目前软体织物软体材料拼装工艺中,利用吊装船对安装有软体织物材料的框架直接拼接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晃动、拼接难度大的问题,降低了拼接软体材料框架的作业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软体织物防护材料水下快速拼装工艺的吊装工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帽一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部调节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承重吊钩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软体织物防护材料水下快速拼装工艺的吊装工具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用于安装软体织物防护材料的软体材料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海上风力发电的基础结构依靠海上风电钢桩固定在海床,可以通过向海上风电钢桩圆周外铺设防冲刷材料来缓解基础结构受到泥沙冲刷的影响,该防冲刷材料是一种能够防冲刷的软体织物材料,但由于在水下直接铺设防冲刷软体织物材料难度很大,所以设计了一种用于软体织物材料水下的拼装工艺。该工艺将软体织物材料安装在软体材料框架上来辅助拼接软体织物材料,软体材料框架是一种由多块相同的弧形框架拼接组成的环形框架,可以用于固定和支撑防冲刷软体织物材料,使用时需要在船上先将软体织物材料分别捆扎在多个弧形框架上,之后将多块弧形框架利用紧固件拼接成一个半环形框架,然后分别将两个半环形框架吊放至钢桩底部的海床上并拼接成一个环形框架,以实软体织物材料防护材料在水下的拼接。
现有的方式主要是利用吊装船将半环形安装有软体织物材料的框架从海面吊放到钢桩底部,然后直接将半环形软体材料框架拼接成环形软体材料框架,以实现软体织物防护材料的水下拼装。这种方式在吊放和拼接软体材料框架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晃动,不容易对软体材料框架进行拼接,进而导致了软体织物防护材料的拼接作业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吊装工具。图1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软体织物防护材料水下快速拼装工艺的吊装工具的一实施例,图8为用于安装软体织物防护材料的环形软体材料框架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具体的附图进行说明。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吊装工具100包括支撑帽2、承重吊钩33以及至少三个支撑腿1,承重吊钩33包括吊钩连接部31和吊钩体32,支撑腿1的上端和吊钩连接部31都与支撑帽2连接,吊钩连接部31与吊钩体32连接,吊钩体32用于连接起重葫芦,该起重葫芦用于连接安装有防冲刷软体织物材料的环形软体材料框架200上的悬挂点。环形软体材料框架200如图8所示由多个弧形框架组成,弧形框架之间易于拼接、操作方便、抗冲击力强,安全性高。环形软体材料框架200上设置有多个悬挂点,该吊装工具100可连接环形软体材料框架200上的其中一个悬挂点,所以悬挂环形软体材料框架200需要对应安装多个该吊装工具100,将多个该用于向海上风电钢桩铺设防冲刷材料的吊装工具沿钢桩套笼的圆周均匀安装。具体在使用时,在船上先将软体织物防护材料分别捆扎在多个弧形的软体材料框架上,并将弧形的软体材料框架利用吊装船将半环形软体材料框架吊放至安装吊装工具100的高度后,将吊装船吊钩从框架悬挂点取下并同时使框架悬挂点与起重葫芦连接;由于起重葫芦连接着该吊装工具100中的承重吊钩3,承重吊钩3又与该吊装工具100中的支撑帽2连接,支撑帽2对承重吊钩3起支撑作用,同时支撑帽2也和支撑腿1进行连接,支撑腿1对支撑帽2起支撑作用,由此安装有软体织物材料的框架通过起重葫芦与该吊装工具100连接,半环形软体材料框架就被悬挂在了吊装工具100上;之后将另外一个半环形软体材料框架以同样的方式悬挂在吊装工具100上;然后将两个半环形框架利用紧固件拼接成一个环形软体材料框架200,最后将软体织物防护材料完整拼装在一起,以完成软体织物防护材料水下快速拼装工艺。该吊装工具100结构简单,减少了拼装工艺过程中对环形软体材料框架200进行拼装时的晃动,降低了拼接的作业难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吊装工具包括支架底座4,支架底座4包括底座连接部41和底座固定部42,支撑腿1与所述底座连接部41连接,底座固定部42用于与套笼次梁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使用螺栓进行连接。套笼次梁是组成海上风电套笼的结构之一,海上风电套笼与海上风电钢桩紧密连接;主要用来承载风机塔架和风机组件的重量,套笼次梁位于套笼主梁之间,负责将主梁连接在一起;通过使用次梁,海上风电套笼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得到增强,从而能够更好地抵御海洋环境中的外力和振动。同时,套笼次梁也有助于分散和传递来自风机塔架和风机组件的载荷,确保整个套笼结构的受力均衡。底座连接部41与底座固定部42固定连接,底座固定部42又与套笼次梁固定连接,所以使整个支架底座4与套笼次梁连接;其中底座连接部41与底座固定部42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焊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支撑腿1可以包括支撑柱11,支撑腿1的下端还设有下部调节组件12,下部调节组件12包括第一套筒部121和第一旋转体122,支撑柱11的下端与第一套筒部121固定连接,第一旋转体122与支架底座4旋转连接,第一套筒部121与第一旋转体122固定连接,使装置可以根据套笼次梁之间的间隔先固定支架底座4与套笼次梁连接的位置,然后调整支撑腿1与支架底座4的连接角度。本实施例对支架底座4和支撑腿1的旋转连接的方式不做限制,可以是绕点旋转,也可以是绕轴旋转。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底座连接部41包括两块间隔设置的连接板411,第一旋转体122插入所述连接板411的间隔中,连接板41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旋转体122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旋转轴5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旋转轴5的直径小于等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旋转轴5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使支撑腿1可以绕着旋转轴5相对底座转动,可以便捷地调整支撑腿1的角度。旋转轴5可以选择螺杆,螺杆上设有外螺纹,吊装工具还包括设有螺纹孔的底座螺母6,螺杆与底座螺母6螺纹连接,底座螺母6的端面和连接板411远离第一旋转体122的端面抵接,从而使支撑腿1可以绕着螺杆进行转动,又因为螺杆的两端都有底座螺母6进行配合连接,使得螺杆在使用时不会从两头窜出。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腿1的上端还设有上部调节组件13,上部调节组件13包括第二套筒部131和第二旋转体132,支撑柱11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套筒部131固定连接,第二旋转体132与支撑帽2旋转连接,第二套筒部131与第二旋转体132固定连接;使得上部调节组件13能和支撑帽2旋转连接,又因为支撑腿1的组成部分包括上部调节组件13,所以支撑腿1和支撑帽2之间也是旋转连接;支撑腿1调整与支架底座4之间的角度时,支撑腿1和支撑帽2之间的角度也随之调整,使得支撑帽2能和多个支撑腿1进行连接,使多个支撑腿1同时能够承受来自支撑帽2的力。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图2展示了支撑帽2的仰视图,支撑帽2的下端面设有凹槽21,第二旋转体132的上表面和凹槽21的底面均包括曲面,凹槽21的长度和第二旋转体132的宽度均沿垂直于各自曲面的法线的方向延伸;具体参照图3和图4,图3中的A1方向为凹槽21的长度方向,B1方向为凹槽21的底面的法线方向;图4中的A2方向为第二旋转132的宽度方向,B2方向为第二旋转体132的上表面的法线方向;第二旋转体132的上表面与凹槽21的底面抵接,第二旋转体132的宽度小于等于凹槽21的长度。由于凹槽21和第二旋转体132的旋转接触面为曲面,所以不仅能起到旋转连接的作用,还有承载能力强、结构简单和连接方便的特点。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上部调节组件13还包括柱体部133,柱体部133与第二旋转体132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支撑帽2的上端面设有槽孔22,槽孔22与凹槽21连通,参照图7,槽孔22的长度方向a在支撑腿1的延伸方向Y与竖直方向X组成的平面内,槽孔22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等于柱体部133的直径,柱体部133穿过槽孔22;因为柱体部133沿着槽孔22的长度方向移动,槽孔22的宽度小于凹槽21的长度,又因为柱体部133和第二旋转体132是固定连接,所以支撑腿1的第二旋转体132沿凹槽21的宽度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使得支撑腿1相对于支撑帽2能沿大致的固定轨迹旋转。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6,吊装工具还包括螺母9,吊钩连接部31上设有外螺纹,支撑帽2的上表面上设有支撑孔23,吊钩连接部31穿过支撑孔23并与螺母9进行螺纹连接,螺母9的下表面与支撑帽2的上表面抵接,从而使承重吊钩33悬挂在支撑帽2上,并且螺纹连接拆卸方便、易于更换。
可以理解的是,依照套笼次梁的间距来确定各个支架底座4的位置,由于支撑腿1与支架底座4旋转连接,支撑腿1的长度不会变化,所以支撑腿1与支架底座4的角度会发生变化,所以此时支撑腿1与支撑帽2之间的角度也会确定下来,之后将用一个连接件将调整好角度的支撑腿1和支撑帽2固定连接起来,支撑帽2和支撑腿1的角度就不会在使用时发生变化。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吊装工具还包括销钉8,在支架底座与套笼次梁固定连接之后,支撑腿1根据套笼次梁的间距调整好角度,支撑腿1和支撑帽2之间角度随之确定,此时将第二旋转体132的侧表面开设第一销孔24,第一销孔24与凹槽21连通,并在支撑帽2的侧表面开设第二销孔134,将销钉8穿过第一销孔24和第二销孔134,此时销钉8将支撑腿1的上端与支撑帽2固定连接,从而防止支撑腿1的角度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改变,并且避免支撑帽2与支撑腿1在使用时脱离。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腿1的下端设有下部调节组件12,下部调节组件12包括第一套筒部121,支撑柱11的下端插入第一套筒部121中,支撑柱11的上端插入第二套筒部131中,支撑柱11的上端的侧表面和下端的侧表面上均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套筒部121和第二套筒的筒壁上均设有第二通孔,该吊装工具还包括销轴7,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所述销轴7配合连接,所述销轴7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从而达到连接支撑柱11与上部调节组件13和下部调节组件12的作用,并且支撑腿1的角度随着调节套筒的角度变化而变化,销轴7连接能承受载荷,适合本装置需要吊放的应用场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软体织物防护材料水下快速拼装工艺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三个支撑腿;
支撑帽,所述支撑腿的上端与所述支撑帽连接;以及
承重吊钩,所述承重吊钩包括吊钩连接部和吊钩体,所述吊钩连接部与所述吊钩体连接,所述吊钩连接部与所述支撑帽连接,所述吊钩体用于连接起重葫芦,所述起重葫芦用于吊放起吊安装有海上风电钢桩防冲刷软体织物材料的框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工具还包括支架底座,所述支架底座包括底座连接部和底座固定部,所述支撑腿与所述底座连接部连接,所述底座固定部用于与套笼次梁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连接部与所述底座固定部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腿的下端设有下部调节组件,所述下部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套筒部和第一旋转体,所述支撑柱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套筒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体与所述底座固定部旋转连接,所述第一套筒部与所述第一旋转体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工具包括旋转轴;
所述底座连接部包括两块间隔设置的连接板,所述第一旋转体插入所述连接板的间隔中,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旋转体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旋转轴的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工具包括底座螺母,所述旋转轴包括螺杆,所述螺杆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底座螺母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与所述底座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底座螺母的端面和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旋转体的端面抵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的上端还设有上部调节组件,所述上部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套筒部和第二旋转体,所述支撑腿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套筒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体与所述支撑帽旋转连接,所述第二套筒部与所述第二旋转体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帽的下端面设有凹槽,所述第二旋转体的上表面和所述凹槽的底面均包括曲面,所述凹槽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旋转体的宽度均沿垂直于所述曲面的法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旋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凹槽的底面抵接,所述第二旋转体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凹槽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调节组件还包括柱体部,所述柱体部与所述第二旋转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帽的上端面设有槽孔,所述槽孔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槽孔的长度方向在所述支撑腿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组成的平面内,所述槽孔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等于所述柱体部的直径,所述槽孔的宽度小于所述凹槽的长度,所述柱体部穿过所述槽孔;和/或,
所述吊装工具还包括螺母,所述吊钩连接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支撑帽的上表面上设有支撑孔,所述吊钩连接部穿过所述支撑孔并与所述螺母进行螺纹连接,所述螺母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帽的上表面抵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工具还包括销钉,所述支撑帽的侧表面设有第一销孔,所述第一销孔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第二旋转体的侧表面设有第二销孔,所述销钉穿过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的下端设有下部调节组件,所述下部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套筒部,所述支撑柱的下端插入所述第一套筒部中,所述支撑柱的上端插入所述第二套筒部中,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和下端的侧表面上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套筒部和所述第二套筒的筒壁上均设有第二通孔;和或,
所述吊装工具还包括销轴,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直径均大于等于所述销轴的直径,所述销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294031.XU CN220723318U (zh) | 2023-08-24 | 2023-08-24 | 用于软体织物防护材料水下快速拼装工艺的吊装工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294031.XU CN220723318U (zh) | 2023-08-24 | 2023-08-24 | 用于软体织物防护材料水下快速拼装工艺的吊装工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723318U true CN220723318U (zh) | 2024-04-05 |
Family
ID=90484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294031.XU Active CN220723318U (zh) | 2023-08-24 | 2023-08-24 | 用于软体织物防护材料水下快速拼装工艺的吊装工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723318U (zh) |
-
2023
- 2023-08-24 CN CN202322294031.XU patent/CN2207233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826952B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upending a tubular element with a longitudinal direction at an outer end | |
US9573662B2 (en) | Tension-leg floating platform that i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harnessing wind energy | |
EP3826953B1 (en) | Coupling tool for connection to an outer end of a tubular element for upending the element and a related method for this | |
CN112570968B (zh) | 一种桩腿筒节对接方法 | |
CN104632549B (zh) | 浮动式风机系泊系统、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安装方法 | |
CN204436705U (zh) | 浮动式风机系泊系统、海上风力发电机组 | |
WO2012060112A1 (ja) | 洋上風車設置用船舶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洋上風車設置方法 | |
CN220723318U (zh) | 用于软体织物防护材料水下快速拼装工艺的吊装工具 | |
CN115092316B (zh) | 重载三自由度波浪补偿平台 | |
CN101871207B (zh) |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承载装置 | |
JP3518856B2 (ja) | 風力発電装置 | |
CN211391621U (zh) | 一种混合型漂浮式风机基础 | |
KR102523952B1 (ko) | 타워일체형 해상풍력 부유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 |
EP4048888A1 (en) | Wind-turbine tower facilit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 |
KR20250101971A (ko) | 수직 컬럼 어셈블리를 갖는 해양 플랫폼 | |
CN115585099A (zh) | 一种用于风机与风机基座精准对接的辅助装置 | |
JP2023097363A (ja) | 接合部材、ジャケット構造体及び洋上風車 | |
US20220348288A1 (en) | Buoyant structure for receiving a tower of a wind turbine in offshore deployment | |
JP2024513316A (ja) | 浮体式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を有する洋上風力タービン | |
WO2022231511A1 (en) | A buoyant structure for receiving a tower of a wind turbine in offshore deployment | |
CN109577323B (zh) | 管桩加固方法 | |
CN222960955U (zh) | 一种海上平台大直径超长管桩吊钩及吊装装置 | |
CN105822834A (zh) | 可多向调节的水下管道固定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 |
CN218493727U (zh) | 一种用于风机与风机基座精准对接的辅助装置及风机安装船 | |
CN118375187B (zh) | 海上风电桩基用防冲刷安装机构、安装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