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0663959U - 一种带式运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式运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63959U
CN220663959U CN202322386374.9U CN202322386374U CN220663959U CN 220663959 U CN220663959 U CN 220663959U CN 202322386374 U CN202322386374 U CN 202322386374U CN 220663959 U CN220663959 U CN 2206639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side plates
belt
frame
materi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8637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俊
聂至波
王光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Anhui Urban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8637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639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639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639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式运料装置,包括:支撑架、传送带以及进料斗,进料斗包括一对安装架、一对侧板、前梁以及后梁;安装架设置于支撑架下端的两侧,一对侧板倾斜设置于安装架的上端,且下端相互靠拢并抵触传送带表面;前梁和后梁分别水平设置于一对安装架的前方和后方,且位于传送带上方;一对侧板的尾端朝向后梁方向弯曲,且上端固定于后梁上,并且一对侧板之间在后梁位置处形成溢流口。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下凹式的传送带,防止物料在运输过程中坠落,同时配置有进料斗,实现砂石类的散装物料的稳定传输,并且在物料的传输过程中,利用前梁将超高的物料进行削减,使物料能够在满足安全运输的环境下进行运输。

Description

一种带式运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式运料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物常规楼层较低时,现场楼层内的卸料通常采用落地式卸料平台配合塔吊或汽车吊吊运的方式进行运料。
但是此种运料方式对大型机械占用时间较长,且局限性较大,仅能运送打包好的材料,且工效低,而且常常导致现场场平布置混乱,机械将成型道路压裂压坏等。
因此针对此类现象,亟需创新发明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的运输方式,既能运送打包好的材料,又能运送散料,同时解决场平混乱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式运料装置,具有运送范围广、运送效率高以及解决场平混乱问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式运料装置,包括:
支撑架,倾斜设置于地面上,所述支撑架上间隔且倾斜转动连接有多个V形的导向辊,且两端转动连接有传输辊;
传送带,缠绕于所述传输辊和所述导向辊,且上表面呈下凹状设置;
进料斗,包括一对安装架、一对侧板、前梁以及后梁;
所述安装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下端的两侧,一对所述侧板倾斜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上端,且下端相互靠拢并抵触所述传送带表面;
所述前梁和所述后梁分别水平设置于一对所述安装架的前方和后方,且位于所述传送带上方;
一对所述侧板的尾端朝向所述后梁方向弯曲,且上端固定于所述后梁上,并且一对所述侧板之间在所述后梁位置处形成溢流口。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架的下端设置有燕尾块,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供所述燕尾块嵌入的连接槽以及连通所述连接槽且供所述燕尾块滑移嵌入的燕尾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和下端进设置有夹持所述传输辊两端的限位条。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传送带表面设置有V形的防滑槽,所述防滑槽的开角方向朝上。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架的上端水平设置有承载料台,所述承载料台的上表面与所述传送带上表面相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载料台包括平台、滑动架和多个辊筒,所述平台水平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且具有滑动腔,所述滑动架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腔内,且用于延伸至所述平台外部,所述辊筒水平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架上。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动架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的卡条,所述滑动腔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排供所述卡条卡接嵌入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平台的端部倾斜设置有抵触所述滑动架表面的导向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下凹式的传送带,防止物料在运输过程中坠落,同时配置有进料斗,实现砂石类的散装物料的稳定传输,并且在物料的传输过程中,利用前梁将超高的物料进行削减,使物料能够在满足安全运输的环境下进行运输;
2.通过采用可拆卸且方便拆卸的进料斗,既能实现散料的稳定传输,又不会对其他打包好的物料的传输造成干扰和影响,同时还能使楼上的打包好的物料能够传输至地面,提高实用性;
3.通过设置承载料台实现物料的降速和暂时收纳,避免物料出现跌落现象,满足物料低到高以及高到低的稳定传输和便捷传输,同时承载料台的使用长度能够自由调节,因此能满足不同的传输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进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承载料台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架;11、万向轮;12、固定架;13、橡胶轮;14、导向辊;15、传输辊;16、限位条;17、连接槽;18、燕尾槽;2、传送带;21、防滑槽;3、进料斗;31、安装架;32、侧板;33、前梁;34、后梁;35、燕尾块;4、承载料台;41、平台;42、滑动架;43、辊筒;44、滑动腔;45、导向板;46、卡条;47、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带式运料装置,包括支撑架1、传送带2以及进料斗3。
如图1所示,支撑架1倾斜设置于地面上,支撑架1的尾端下端面设置有万向轮11,且中部位置设置有固定架12,固定架12下端设置有橡胶轮13,以用于实现支撑架1在地面的便捷移动和运输。
如图1所示,支撑架1上间隔且倾斜转动连接有多个V形的导向辊14,且两端转动连接有传输辊15。支撑架1的上端和下端进设置有夹持传输辊15两端的限位条16,以防止传输辊15运动过程中出现跑偏现象。
如图1所示,传送带2缠绕于传输辊15和导向辊14,传送带2表面设置有V形的防滑槽21,防滑槽21的开角方向朝上,以用于增大物料与传送带2之间的摩擦力,防止物料出现打滑现象,保证物料的稳定传输。
如图1所示,传送带2在导向辊14的配合作用下,使得传输带用于传输物料的上表面呈下凹状设置,以用于物料传输过程中的限位,防止物料在运输过程中坠落,保证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如图1、图2所示,进料斗3包括一对安装架31、一对侧板32、前梁33以及后梁34。一对安装架31并排且相互平行设置于支撑架1下端的两侧,一对侧板32倾斜设置于安装架31的上端,且下端相互靠拢并抵触传送带2表面,已形成锥形的进料口。
如图1、图2所示,前梁33和后梁34分别水平设置于一对安装架31的前方和后方,且位于传送带2上方。其中前梁33用于对物料的传输进行削减,使得传送带2传输的散装物料的总高度仅限于前梁33与传送带2之间的距离,防止出现超载或者超高现象,保证散装物料能够稳定的进行传输。
如图1、图2所示,一对侧板32的尾端朝向后梁34方向弯曲,且上端固定于后梁34上,并且一对侧板32之间在后梁34位置处形成溢流口,以用于供多余的散料溢出。
如图1、图2所示,安装架31的两侧下端均设置有燕尾块35,支撑架1上设置有连接槽17和燕尾槽18,连接槽17供燕尾块35嵌入,燕尾槽18连通连接槽17的下端且供燕尾块35滑移嵌入。
当需要对砂石类的散装物料进行传输时,将进料斗3取出,然后将安装架31下端的燕尾块35插入到支撑架1上的连接槽17内,然后控制进料斗3向下滑移,使燕尾块35滑移至燕尾槽18内,实现进料斗3的卡接固定。
然后即可将散装物料装入进料斗3内,与此同时,传送带2的旋转将带动物料向上运动,实现物料的传输。并且在物料的传输过程中,无论所倾倒的散装物料有多少,在经过前梁33位置时,前梁33都能将超高的物料进行削减,使物料能够在满足安全运输的环境下进行运输。
与此同时,由于侧板32的尾部位置具有溢流口,因此一旦所倾倒的物料超过传送带2的传输能力时,多余的物料能够沿着溢流口流出,保证传送带2能够稳定的工作,传送带2不至于被重压而发生停滞现象。
当需要对板材类、管材类以及打包好的物料进行传输时,控制进料斗3向上滑移,使燕尾块35由燕尾槽18滑移至连接槽17内,实现拉动进料斗3向上运动,实现进料斗3的拆卸,此时传送带2的两端没有任何的闲置物,此时即可将物料放置于传送带2上进行传输。
因此采用可拆卸且方便拆卸的进料斗3,既能实现散料的稳定传输,又不会对其他打包好的物料的传输造成干扰和影响,同时还能使楼上的打包好的物料能够传输至地面,提高实用性。
如图1、图3所示,支撑架1的上端水平设置有承载料台4,承载料台4包括平台41、滑动架42和多个辊筒43。
如图1、图3所示,平台41水平固定于支撑架1上,且上表面与传送带2上表面相切。平台41具有滑动腔44,滑动腔44呈开口状设置,滑动架42水平滑动连接于滑动腔44内,且用于延伸至平台41外部。辊筒43水平转动连接于滑动架42上,以用于供物料在滚筒上滑移和运输。
如图1、图3所示,平台41的端部倾斜设置有抵触滑动架42表面的导向板45,以用于使平台41和滑动架42衔接的位置呈斜面,防止物料出现卡顿现象。同时在对散装物料进行传输时,能够实现物料的导向,防止物料回流至滑动腔44内阻碍滑动架42的正常滑移。
如图1、图3所示,滑动架42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的卡条46,滑动腔44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排供卡条46卡接嵌入的卡槽47,以用于在滑动架42向外拉伸后实现滑动架42的自锁和固定,保证工作时的稳定性。
当需要将板材类或管材类的物料从地面运输至高层建筑中时,控制滑动架42向外滑移,直至滑动架42滑移的长度满足使用需求时,滑动架42上的卡块卡接嵌入至滑动腔44内侧的卡槽47内,实现滑动架42的固定,从而实现承载料台4使用长度的增加。
因此在对物料进行传输时,物料由传送带2滑移至平台41上,随后在滑移至滑动架42上的辊筒43上,以实现物料的降速和暂时收纳,避免物料出现跌落现象。同时还能推动或者拉动物料在辊筒43上滑移,实现物料的便捷搬运和收集。
当需要将板材类或管材类的物料从高层建筑中运输至地面时,将物料搭放在辊筒43上,然后推动物料在辊筒43上滑移,直至物料越过导向板45位置时,物料搭放在平台41以及传送带2上。最后再利用传送带2对物料进行传输,即可实现物料高到低的稳定传输和便捷传输。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带式运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1),倾斜设置于地面上,所述支撑架(1)上间隔且倾斜转动连接有多个V形的导向辊(14),且两端转动连接有传输辊(15);
传送带(2),缠绕于所述传输辊(15)和所述导向辊(14),且上表面呈下凹状设置;
进料斗(3),包括一对安装架(31)、一对侧板(32)、前梁(33)以及后梁(34);
所述安装架(31)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下端的两侧,一对所述侧板(32)倾斜设置于所述安装架(31)的上端,且下端相互靠拢并抵触所述传送带(2)表面;
所述前梁(33)和所述后梁(34)分别水平设置于一对所述安装架(31)的前方和后方,且位于所述传送带(2)上方;
一对所述侧板(32)的尾端朝向所述后梁(34)方向弯曲,且上端固定于所述后梁(34)上,并且一对所述侧板(32)之间在所述后梁(34)位置处形成溢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运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31)的下端设置有燕尾块(35),所述支撑架(1)上设置有供所述燕尾块(35)嵌入的连接槽(17)以及连通所述连接槽(17)且供所述燕尾块(35)滑移嵌入的燕尾槽(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运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和下端进设置有夹持所述传输辊(15)两端的限位条(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运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2)表面设置有V形的防滑槽(21),所述防滑槽(21)的开角方向朝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运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水平设置有承载料台(4),所述承载料台(4)的上表面与所述传送带(2)上表面相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式运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料台(4)包括平台(41)、滑动架(42)和多个辊筒(43),所述平台(41)水平固定于所述支撑架(1)上,且具有滑动腔(44),所述滑动架(42)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腔(44)内,且用于延伸至所述平台(41)外部,所述辊筒(43)水平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架(4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式运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架(42)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的卡条(46),所述滑动腔(44)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排供所述卡条(46)卡接嵌入的卡槽(47)。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式运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41)的端部倾斜设置有抵触所述滑动架(42)表面的导向板(45)。
CN202322386374.9U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带式运料装置 Active CN2206639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6374.9U CN220663959U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带式运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6374.9U CN220663959U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带式运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63959U true CN220663959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31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86374.9U Active CN220663959U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带式运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639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76563A (zh) 一种物流仓储运输装置
US20120061212A1 (en) Pipe conveyors
CN113071881A (zh) 一种具有搬运功能的箱体运输机
CN207016013U (zh) 挂面杆上架传送机构
CN220663959U (zh) 一种带式运料装置
CN213084543U (zh) 钢管运输装置
CN208022355U (zh) 一种饲料包装袋高效码垛输送线
CN220181820U (zh) 一种链板输送机构
CN112239089A (zh) 将串行运送的单件货物流转变为并行运送的单件货物流的输送设备和方法
CN207030278U (zh) 一种粮食包装流水线传送装置
CN110328162B (zh) 一种自动化物流分拣码垛系统
CN220765555U (zh) 一种输送机覆盖带
JP5755169B2 (ja) 搬送装置
CN209583096U (zh) 一种饲料转运设备
CN211520659U (zh) 一种矿用胶带输送机用物料缓冲结构
CN207174682U (zh) 一种用于线材点胶生产线的输送装置
CN207361168U (zh) 一种砂浆生产物料输送装置
CN109081053B (zh) 一种电子商务用的快递快速分流系统
CN218144638U (zh) 一种用于物流运输的货物装卸辅助装置
CN114013916B (zh) 一种煤矿井下智能煤流输送系统
CN210338006U (zh) 一种建材生产用便于上料的建材运输装置
CN210417089U (zh) 一种西瓦捆扎机
FI119471B (fi) Laitteisto sahatavaran kuljettamiseksi
CN221939402U (zh) 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输送带
JPH07300226A (ja) 搬送物の搬送方向変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29

Address after: 231200 Building B, 1st Floor, Standardized Factory Building Project at the Intersection of Yulan Avenue and Ningxi Road, Taohua Town, Feixi County,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Anhui Urban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00070 Block E, No.6 yard, East Automobile Museum Road,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