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32532U - 可穿戴按摩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按摩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632532U CN220632532U CN202320720088.9U CN202320720088U CN220632532U CN 220632532 U CN220632532 U CN 220632532U CN 202320720088 U CN202320720088 U CN 202320720088U CN 220632532 U CN220632532 U CN 2206325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ssage
- groove
- mounting
- support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穿戴按摩装置,该可穿戴按摩装置包括:主体部,主体部包括按摩组件和支撑件,按摩组件安装并外露于支撑件,支撑件具有贯穿的安装通槽,以及与安装通槽连通的第一安装槽口和第二安装槽口;带体,带体收容于安装通槽,并且带体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安装槽口和第二安装槽口穿出安装通槽,带体用于供人体穿戴;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有利于带体的装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穿戴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可穿戴按摩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由于传统按摩腰带的按摩组件和穿戴带体不可分离,导致容易脏污的穿戴带体不便于清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将按摩组件和穿戴带体设置为可以拆卸的形式,然而,可拆卸的形式导致按摩组件和穿戴带体的连接不可靠,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分离的现象,不利于按摩腰带的稳定工作,不利于用户的使用。
值得说明是,上述内容仅为了便于引出技术问题,并不代表为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按摩机构,旨在提高带体装卸的便捷性的同时提高带体与主体部配合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穿戴按摩装置,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按摩组件和支撑件,所述按摩组件安装并外露于所述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具有贯穿的安装通槽,以及与所述安装通槽连通的第一安装槽口和第二安装槽口;
带体,所述带体收容于所述安装通槽,并且所述带体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槽口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口穿出所述安装通槽,所述带体用于供人体穿戴。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本体和第一封装层,所述按摩组件安装并外露于所述支撑本体,所述第一封装层安装于所述支撑本体背对所述支撑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封装层和所述支撑本体围合形成所述安装通槽。
可选地,所述按摩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口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口之间。
可选地,所述按摩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按摩件,所述至少两个按摩件沿一个方向进行排列,所述第一安装槽口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口沿所述方向排列。
可选地,所述支撑本体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封装层围合形成所述安装通槽;或者,
所述第一封装层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支撑本体围合形成所述安装通槽;或者,
所述支撑本体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封装层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围合形成所述安装通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封装层上开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连通所述安装通槽,所述装配孔用于在所述带体穿过所述安装通槽时供外力施加于所述带体,以带动所述带体在所述安装通槽中移动。
可选地,所述装配孔位于所述第一封装层的中部;和/或,
所述装配孔沿所述第一封装层的宽度方向延伸;和/或,
所述装配孔的长度大于所述带体的宽度;和/或,
所述装配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装配孔沿在所述第一封装层上间隔排布。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还包括主控盒,所述支撑本体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主控盒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
可选地,所述支撑本体包括第二封装层、支撑体和第三封装层,所述支撑体位于所述第二封装层和所述第三封装层之间,所述按摩组件安装并外露于所述第三封装层;
所述第一封装层和所述第二封装层围合形成所述安装通槽。
可选地,所述支撑体具有接触所述第三封装层的侧面,所述侧面朝向所述第二封装层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三封装层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安装空间。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为柔性支撑件;和/或,
所述按摩组件包括电刺激按摩件;和/或,
所述可穿戴按摩装置为腰部按摩仪。
可选地,所述支撑本体的一侧的中部向外拱起,所述安装空间对应所述支撑本体的中部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将可穿戴按摩装置设置包括主体部和带体,并将主体部设置包括按摩组件和支撑件,其中,支撑件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贯穿的安装通槽,带体则用于穿设于安装通槽并供人体穿戴;在需要穿戴按摩装置时,将带体穿设于安装通槽即可穿戴,在需要清洗腰带时,将腰带从主体部中抽出即可,如此设置,使得主体部可以非常简单、便捷的与带体实现安装,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带体和主体部配合是通过将带体穿设于安装通槽设置,使得主体部和带体的配合非常的稳定、可靠,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按摩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穿戴按摩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穿戴按摩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第一封装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主体部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1中主体部另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可穿戴按摩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出一种可穿戴按摩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提出一种穿戴式按摩装置,用于对人体进行按摩。穿戴按摩装置可以为按摩腰带(腰部按摩仪)、颈部按摩仪、头部按摩仪、眼部按摩仪等等。按摩装置可以包括按摩组件和穿戴件,按摩组件与穿戴件可以一体不可拆连接,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穿戴件可以为硬质穿戴件,也可以为柔性穿戴件,当然,也可以为柔性和硬质结合的穿戴件。穿戴件的形式可以为支架、柔性带(穿戴腰带)等,在此不作特殊的限定。按摩组件也可以包括按摩单元和支撑件,支撑件可以为柔性支撑件,也可以为硬质支撑件,本申请中将主要以柔性支撑件为例进行说明。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与穿戴件可以一体成型设置。按摩组件主要通过电刺激、光理疗、膜片加热、振动以及揉捏和按压对人体部位皮肤、肌肉等进行理疗作用。为了便于在实施例中进行说明,按摩组件包括按摩单元(主要通过电、热、揉捏或者按压等刺激人体皮肤和肌肉),光疗模组包括光疗单元(主要通过光等刺激人体皮肤和肌肉)。本申请后面的实施例中,按摩装置以腰部按摩仪(按摩腰带)为例进行说明。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按摩,统指非药物的物理刺激,包括但不限于电刺激、光理疗、膜片加热以及振动和挤压中一种或者多种。
下面首先整体介绍腰部按摩仪的结构和功能,再分别单独的介绍腰部按摩仪的各个部件,主要涉及各按摩部件的形状、结构、物理特性(柔性、弹性、硬质等等),以及各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和配合关系等。按摩腰带包括穿戴件(柔性腰带)和按摩组件。其中,柔性腰带可以为具有穿戴空间,仅仅起到穿戴作用的腰带,也可以为内置有线路的柔性腰带,线路可以为电源线路,也可以为信号线路,线路连接按摩组件和电源,或者连接按摩组件与控制单元等。柔性腰带与按摩组件可以为可拆卸连接,按摩组件与柔性腰带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有很多,如通过装配磁性件吸附、通过装配魔术贴粘接,或者在柔性腰带上设置容置部(供按摩组件收容)、悬挂部(供按摩组件悬挂安装)等,当然,也可以为上述方式中的多种组合使用。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腰带与按摩组件也可以为一体不可拆连接,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为柔性腰带的部分(柔性腰带包括多个部分的情况,如柔性腰带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与按摩组件的部分(按摩组件包括多个部分的情况,如按摩组件包括柔性底座和柔性支撑片等)一体成型设置(如第一带体和柔性底座一体成型)。
按摩组件包括支撑件和设置于支撑件上的功能件,功能件如按摩单元、电源组件、电控组件等。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属于穿戴将的一部分,也即,支撑件主要用于支撑和安装按摩组件,具体属于穿戴件还是按摩组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该设置仅仅是命名和定义上的区别,并不影响产品和技术方案的实际情况。其中,按摩单元可以为光按摩单元(光理疗单元),电刺激按摩单元,加热按摩单元、振动、揉捏或者按压按摩单元等,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实际的按摩单元可以结合上述多个按摩单元的功能。在按摩组件工作时,电源组件为电控组件和按摩单元提供电能,按摩单元在电控组件的控制下向外输出电刺激、热能、光能以及机械振动和机械挤压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人体皮肤、肌肉等在接收到电刺激、热能、光能以及机械振动和机械挤压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时,有利于加速血液循环,及时的将酸痛等位置的相关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输送排出体外,同时使得肌肉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得到舒展和运动,从而实现按摩装置对人体的按摩。其中,支撑件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其可以为硬质支撑件,也可以为柔性支撑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甚至可以为软硬结合的支撑件,具体的物理特性可以根据实际的工况需求、产品定位等进行设定。支撑件的整体外形可以有很多,如用于挂脖弧形,用于与头部适配的“头盔型”,用于与眼部适配的眼罩形,当然还可以为能柔性缠绕的带状,片状等。
以下将主要描述可穿戴按摩装置的具体结构。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可穿戴按摩装置包括:
主体部200,所述主体部200包括按摩组件230和支撑件220,所述按摩组件230安装并外露于所述支撑件220,所述支撑件220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贯穿的安装通槽210,以及连通该安装通槽210的第一安装槽口211和第二安装槽口212;
带体100,所述带体100用于穿设于所述安装通槽210并供人体穿戴,也即带体100收容于安装通槽210,并且带体100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安装槽口211和第二安装槽口212穿出所述安装通槽210。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20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可以为一个支撑层,也可以为一个具有多层结构的支撑组件,在此不作特殊的限定,以可以安装按摩组件230为基准。按摩组件230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具体地可以参照上面实施例中的形式,在此不作特殊的限定。支撑件220的整体外形以呈类腰形(整体外形呈腰形,根据实际的需要局部凹陷或者凸出)为例。安装通槽210可以沿支撑件220的长度方向延伸,也可以沿支撑件220的宽度方向延伸。安装通槽210可以开始于一个零部件上,也可以由多个部件围合形成。支撑件220可以为硬质支撑件220,也可以为柔性支撑件220,本实施例中以柔性支撑件220为例。带体100为柔性带体100,其穿过安装通槽210后,主体部200安装于带体100上。带体100穿戴于人体上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缠绕后通过魔术贴连接,通过磁性件连接,通过扣合件连接等等。具体地,带体100的一端设置有魔术勾110,另一端设置有多个魔术毛120,多个魔术毛120沿带体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魔术勾110可以选择的与任意一个魔术毛120连接。其中,按摩组件230位于第一安装槽口211和第二安装槽口212之间,也即在带体穿过第一安装槽口211和第二安装槽口212时,带体位于安装通槽210内的部分对应按摩组件230设置。在按摩装置穿戴于人体上时,带体100的部分正对按摩组件230,可以为按摩组件230提供挤压,有利于按摩组件230更好的贴合于皮肤。其中,按摩组件230包括至少两个按摩件231,至少两个按摩件231沿一个方向进行排列,第一安装槽口211和第二安装槽口212沿所述方向排列。也即,第一安装槽口211和第二安装槽口212的排布方向,与按摩件231的排布方向一致,如此,可以确保按摩组件230中的按摩件231都可以得到带体100的挤压,从而有利于更好的贴附于人体皮肤。
本实施例中,将可穿戴按摩装置设置包括主体部200和带体100,并将主体部200设置包括按摩组件230和支撑件220,其中,支撑件220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贯穿的安装通槽210,带体100则用于穿设于安装通槽210并供人体穿戴;在需要穿戴按摩装置时,将带体100穿设于安装通槽210即可穿戴,在需要清洗腰带时,将腰带从主体部200中抽出即可,如此设置,使得主体部200可以非常简单、便捷的与带体100实现安装,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带体100和主体部200配合是通过将带体100穿设于安装通槽210设置,使得主体部200和带体100的配合非常的稳定、可靠,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按摩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照上面的实施例,安装通槽210形成的方式有两种(安装通槽210可以形成于一个零部件上,贯穿该零部件,也可以由多个零部件围合形成),下面针对围合形成安装通槽210的情况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具体地,所述支撑件220包括支撑本体222和第一封装层221,所述按摩组件230安装并外露于所述支撑本体222,所述第一封装层221安装于所述支撑本体222背对所述支撑件220的一侧,所述第一封装层221和所述支撑本体222围合形成所述安装通槽210。第一封装层221可以为柔性封装层,其可以由棉毛织物制成,也可以由软胶类材质、柔性塑料等制成。支撑本体222可以为硬质本体,也可以为具有柔性的本体。支撑本体222的整体外形呈扁平状,按摩组件230和第一封装层221分别设置支撑本体222(安装通槽210)的相对两侧,如此,使得安装后的带体100和按摩组件230分别设置支撑本体222。当用户使用按摩装置,按摩组件230被人体挤压时,带体100可以为按摩组件230提供支撑,按摩组件230所受到的挤压力,通过支撑本体222传递至带体100,带体100则将力分散至带体100的多个位置,如此,使得带体100受力均匀。第一封装层221和支撑本体222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很多,如第一封装层221的边缘与支撑本体222的边缘连接,使得二者围合形成安装通槽210。具体地形式可以为,支撑本体222的周缘与第一封装层221的周缘连接以围合形成安装通槽210,支撑本体222和第一封装层221连接处的两端形成有第一安装槽口211和第二安装槽口212。
更为具体地,所述支撑本体222包括支撑部271和连接于所述支撑部271周缘的支撑裙边272,所述按摩组件230安装并外露于所述支撑部271;所述第一封装层221包括封装部251和连接于所述封装部251周缘的封装裙边252,所述封装裙边252与所述支撑裙边272贴合并连接。封装裙边252和支撑裙边272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如通过胶粘连接,通过热熔连接,通过车缝连接等等均可。封装裙边252呈环形,围绕在封装部251的周缘设置。封装裙边252可以为一个整体的环形,在一些实施例中,封装裙边252也可以包括多段,多段间隔排布。同样的,支撑裙边272呈环形,围绕在支撑部271的周缘。支撑裙边272可以为一个完整环形裙边,也可以为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段体。
更为具体地,请参见图6至图11,安装通槽210具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安装槽口211和第二安装槽口212,带体100可以通过第一安装槽口211(第二安装槽口212)进入到安装通槽210,再从第二安装槽口212(第一安装槽口211)穿出,以实现带体100与主体部200的配合。第一安装槽口211和第二安装槽口212的形成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例进行说明。所述支撑裙边272包括第一槽口部253、第二槽口部255,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槽口部253和所述第二槽口部255的支撑连接部273;所述第一封装层221包括第三槽口部275、第四槽口部276,以及连接所述第三槽口部275和所述第四槽口部276的封装连接部256;所述支撑连接部273与所述封装连接部256连接,所述第一槽口部253和所述第三槽口部275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安装槽口211,所述第二槽口部255和所述第四槽口部276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安装槽口212。本实施例中,以支撑连接部273位于支撑部271的两侧,第一槽口部253和第二槽口部255位于支撑部271的两端为例。同样的,封装连接部256位于封装部251的相对两侧,第三槽口部275和第四槽口部276位于封装部251的两端。在封装裙边252和支撑裙边272连接时,支撑连接部273和封装连接部256贴合连接,第一槽口部253与第三槽口部275对应设置并围合形成第一安装槽口211,第二槽口部255与第四槽口部276对应设置并围合形成第二安装槽口212。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形成安装通槽210,可以在支撑本体222或者,所述支撑本体222具有第一凹槽229,所述第一凹槽229与所述第一封装层221围合形成所述安装通槽210。或者,所述第一封装层221具有第二凹槽228,所述第二凹槽228和所述支撑本体222围合形成所述安装通槽210。或者,所述支撑本体222具有第一凹槽229,所述第一封装层221具有第二凹槽228,所述第一凹槽229和所述第二凹槽228围合形成所述安装通槽2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29可以开设于支撑本体222面向第一封装片221的侧面上,也可以由支撑本体222的表面凹陷形成。第二凹槽228则可以开设于第一封装片221面向支撑本体222的侧面上,也可以由第一封装片221的表面凹陷形成。通过第一凹槽229的设置,使得安装通槽210的槽深得到增加,当较厚的带体100穿设于安装通槽210时,可以减少支撑本体222和第一封装片221的形变量,也即支撑本体222和第一封装片221的形变量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安装更厚的带体100。同样的,通过第二凹槽228的设置,使得安装通槽210的槽深得到增加,当较厚的带体100穿设于安装通槽210时,可以减少支撑本体222和第一封装片221的形变量,也即支撑本体222和第一封装片221的形变量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安装更厚的带体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带体100穿设于安装通槽210的便捷性,所述第一封装层221上开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连通所述安装通槽210,所述装配孔用于在所述带体100穿过所述安装通槽210时供外力施加于所述带体100,以带动所述带体100在所述安装通槽210中移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装配孔贯穿第一封装层221并连通安装通槽210和主体部200的外部。在带体100穿设安装通槽210的过程中,可以先将带体100从安装通槽210的一端进入,并且穿设至装配孔的位置,操作者用手或者其它工具,通过装配孔向带体100施力,使得带体100沿着装配孔继续移动,直至从安装通槽210的另一端穿出。其中,装配孔的形状可以有很多,如圆形孔、长条形孔等等,在此不作特殊限定。以装配孔呈长条形孔,并沿第一封装层221的宽度方向延伸,如此,有利于操作者可以接触更多的带体100,有利于操作者的操作。装配孔的位置可以有很多,以装配孔位于第一封装层221长度方向的中部为例,如此,使得装配孔与安装通槽210的两端距离相当,无论带体100从哪一端进入到安装通槽210,都有便于通过装配孔对带体100进行操作。当然,装配孔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装配孔沿第一封装层22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如此,有利于多次对带体100进行接力,有利于提高带体100安装的便捷性。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配孔的的长度大于带体100的宽度,如此,使得部分带体100可以通过装配孔外露,更加有利于用户对带体100进行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至图13,主体部200还包括主控盒260,支撑件220具有向背离按摩组件230凸出的拱起部280,对应拱起部280的位置形成有安装空间227,主控盒260安装于安装空间227。具体地,支撑本体222的一侧的中部向外拱起,形成拱起部280,安装空间227对应所述支撑本体222的中部设置,或者说,安装空间227对应拱起部280设置,当然,安装空间227可以形成与拱起部280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主控盒260内设置有主控板,主控板与按摩组件230电连接,使得按摩组件230的工作可以通过主控盒260实现调节,有利于用户的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控盒260内还可以设置有电池,电池与主控板和按摩组件230电连接,使得电源内置,避免外置电源,有利于提高按摩装置使用便捷性。主控盒260以硬质盒体为例,如此,可以保护安装于其内部的主控板、电源等电子元件。按摩组件23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按摩组件230沿支撑件22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主控盒260位于支撑件220长度方向的中部,按摩组件230分布于电控盒的两侧,如此,便于主控盒260对按摩组件230进行控制和提供电能。
其中,支撑件220包括第一封装层221、第二封装层223和第三封装层226,按摩组件230安装并外露于第三封装层226;第一封装层221和第二封装层223围合形成安装通槽210;安装空间227位于第二封装层223和第三封装层226之间。第二封装层223和第三封装层226为柔性封装层,可以由棉毛织物制成,也可以由软胶类材质、柔性塑料等制成。通过将安装通槽210设置在安装空间227背对按摩按摩组件230的一侧,带体100穿设于安装通槽210后,可以对电控盒施加一定的挤压力,如此有利于提高电控盒在使用过程中的安装稳定性。具体地,安装空间227形成于支撑本体222,其中,所述支撑体225具有接触所述第三封装层226的侧面,所述侧面朝向所述第二封装层223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三封装层226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安装空间227。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主控盒260的安装稳定性和提高按摩装置的穿戴舒适性,支撑件220还包括支撑体225,支撑体225安装于第二封装层223和第三封装层226之间;支撑体225具有向第二封装层223凸出的安装部,安装部具有安装空间227,主控盒260安装于安装空间227;安装部对应拱起部280设置。本实施例中,支撑体225为柔性支撑体225,可以为海绵、泡棉、软胶等柔性材质制成。通过支撑体225的设置,增加支撑件220(支撑本体222)的整体厚度,在带体100按压支撑本体222的时候,可以形成预紧力,在缓冲带体100对人体挤压的同时,有利于按摩组件230更好的贴肤,有利于提高按摩体感。通过将安装空间227设置为形成与支撑体225,使得主控盒260在受到挤压或者冲击时,支撑体225可以缓冲挤压和冲击,大幅的减少外部环境对主控盒260的冲击,有利于提高主控盒260的安装稳定性。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在支撑件220上设置拱起部280并对于拱起部280形成有安装空间227,使得支撑件220只有设置拱起部280的位置厚度较大,可以使得支撑件220其他位置的厚度较薄。在按摩装置穿戴于人体,带体100穿设于安装通槽210并压紧于拱起部280上时,带体100与拱起部280之间的挤压力较大,使得支撑件220安装有按摩组件230的一侧(背对拱起部280的一侧)可以更好的贴合于皮肤,有利于按摩组件230更好的贴肤,有利于提高按摩组件230的按摩效果,提高用户的按摩体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可穿戴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按摩装置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按摩组件和支撑件,所述按摩组件安装并外露于所述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具有贯穿的安装通槽,以及与所述安装通槽连通的第一安装槽口和第二安装槽口;
带体,所述带体收容于所述安装通槽,并且所述带体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槽口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口穿出所述安装通槽,所述带体用于供人体穿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本体和第一封装层,所述按摩组件安装并外露于所述支撑本体,所述第一封装层安装于所述支撑本体背对所述按摩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封装层和所述支撑本体围合形成所述安装通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口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按摩件,所述至少两个按摩件沿一个方向进行排列,所述第一安装槽口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口沿所述方向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封装层围合形成所述安装通槽;或者,
所述第一封装层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支撑本体围合形成所述安装通槽;或者,
所述支撑本体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封装层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围合形成所述安装通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层上开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连通所述安装通槽,所述装配孔用于在所述带体穿过所述安装通槽时供外力施加于所述带体,以带动所述带体在所述安装通槽中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孔位于所述第一封装层的中部;和/或,
所述装配孔沿所述第一封装层的宽度方向延伸;和/或,
所述装配孔的长度大于所述带体的宽度;和/或,
所述装配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装配孔沿在所述第一封装层上间隔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包括主控盒,所述支撑本体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主控盒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穿戴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包括第二封装层、支撑体和第三封装层,所述支撑体位于所述第二封装层和所述第三封装层之间,所述按摩组件安装并外露于所述第三封装层;
所述第一封装层和所述第二封装层围合形成所述安装通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体具有接触所述第三封装层的侧面,所述侧面朝向所述第二封装层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三封装层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安装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柔性支撑件;和/或,
所述按摩组件包括电刺激按摩件;和/或,
所述可穿戴按摩装置为腰部按摩仪。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穿戴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的一侧的中部向外拱起,所述安装空间对应所述支撑本体的中部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720088.9U CN220632532U (zh) | 2023-03-28 | 2023-03-28 | 可穿戴按摩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720088.9U CN220632532U (zh) | 2023-03-28 | 2023-03-28 | 可穿戴按摩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632532U true CN220632532U (zh) | 2024-03-22 |
Family
ID=90291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720088.9U Active CN220632532U (zh) | 2023-03-28 | 2023-03-28 | 可穿戴按摩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632532U (zh) |
-
2023
- 2023-03-28 CN CN202320720088.9U patent/CN2206325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73065B (zh) | 用于电刺激的系统 | |
KR102227349B1 (ko) | 휴대용 눈 마사지기 | |
CN220632532U (zh) | 可穿戴按摩装置 | |
CN219595174U (zh) | 可穿戴按摩装置 | |
CN212662236U (zh) | 一种眼部按摩器 | |
CN215841217U (zh) | 可穿戴按摩设备 | |
CN217238526U (zh) | 头戴显示设备 | |
CN220656208U (zh) | 理疗装置 | |
CN220656207U (zh) | 理疗模组和按摩腰带 | |
CN220899093U (zh) | 按摩模组和按摩腰带 | |
CN220656200U (zh) | 电刺激模块和按摩腰带 | |
CN214807889U (zh) | 一种美容仪 | |
CN219557993U (zh) | 按摩腰带 | |
CN212395369U (zh) | 石墨烯眼部按摩仪 | |
CN219595159U (zh) | 按摩模组和按摩腰带 | |
CN218165484U (zh) | 眼部按摩装置 | |
CN220121980U (zh) | 电池模组和可穿戴按摩装置 | |
CN115531731A (zh) | 理疗模组和按摩腰带 | |
CN220025542U (zh) | 按摩仪 | |
CN219595630U (zh) | 可穿戴按摩仪 | |
CN221470131U (zh) | 按摩装置及具有其的按摩仪 | |
CN220632779U (zh) | 颈部按摩仪 | |
CN218739882U (zh) | 理疗模组和理疗装置 | |
CN221470738U (zh) | 按摩腰带 | |
CN221106753U (zh) | 面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