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0515112U - 一种折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15112U
CN220515112U CN202321597759.3U CN202321597759U CN220515112U CN 220515112 U CN220515112 U CN 220515112U CN 202321597759 U CN202321597759 U CN 202321597759U CN 220515112 U CN220515112 U CN 2205151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rod
fixing
rod
arc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9775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时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ua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ha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ha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ha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9775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151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151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151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弯装置,涉及金属冲压领域。包括:动力装置、左固定杆、右固定杆、连接头和底座,所述连接头内设有旋转轴,所述交接轴穿过所述左固定杆与所述右固定杆,所述左固定杆与所述右固定杆在水平状态时接触连接,所述动力装置固定在所述连接头上方,所述动力装置还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辅助块,所述辅助块设置在所述左固定杆或右固定杆的下方。本方案解决了如何节能的技术问题,适用于转向把的折弯。

Description

一种折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冲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在行驶时需要依靠转向把控制前进的方向,转向把的原材料通常为管状长棍,在生产加工转向把时需要对管状长棍进行折弯得到转向把,因此需要一种针对管状长棍的折弯装置,现有技术中有如CN209577812U这样的弯管机,但是该弯管机结构复杂,在使用时也更加浪费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弯装置,用以实现节能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折弯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左固定杆、右固定杆、连接头和底座,所述连接头内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左固定杆与所述右固定杆,所述左固定杆与所述右固定杆在水平状态时接触连接,所述动力装置固定在所述连接头上方,所述动力装置还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辅助块,所述辅助块设置在所述左固定杆或右固定杆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先将需要折弯的转向把放到左固定杆和右固定杆的上方,将需要转弯的位置对准旋转轴,启动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将连接头向下压,同时动力装置向下压相比动力装置向侧面发力进行折弯更加节省能源,旋转轴与管状长杆接触并压迫管状长杆,同时左固定杆和右固定杆沿着连接头旋转,保持管状长杆的两端保持笔直,从而完成折弯,实现了节能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连接头上设有扭力扳手,所述扭力扳手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这样设置后能够自由调整旋转轴与连接头的连接强度,适应更多型号的转向把加工。
进一步,所述左固定杆和所述右固定杆上均活动连接有固定凹槽块,所述固定凹槽块上表面设有弧形凹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固定凹槽块后,管状长杆嵌入弧形凹槽,能够避免管状长杆沿着旋转轴的轴线方向滚动位移,从而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辅助块设有多个。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这样设置后左固定杆与右固定杆在连接头向下移动时同时倾斜,更加节省了动力装置需要的动力,从而达到节能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所述左固定杆或所述右固定杆上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固定凹槽块上,所述固定装置上设有与所述弧形凹槽形状对应的弧形上拱槽,所述固定装置上外连接有螺母。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用户在使用时,将管状长杆放入固定装置与固定凹槽块之间,然后拧紧螺母实现对管状长杆的固定,这样设置后避免了转向把在被折弯时离开左固定杆和右固定杆,由于在折弯后,位于左固定杆或右固定杆部分的转向把会产生轴向位移,因此只能在左固定杆或右固定杆一侧设置固定装置。
进一步,所述辅助块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辅助块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底板固定装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这样设置后方便用户更改辅助块的尺寸,从而更加灵活的控制整个装置对转向把的折弯程度。
进一步,所述旋转轴中间设有弧形凹陷,所述弧形凹陷与所述弧形凹槽形状对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动力装置向下压时,旋转轴接触转向把,这样设置后,折弯的转向把仍能保持圆形的横截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弯装置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1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弯装置的实施例静置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弯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折弯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动力装置1、左固定杆2、右固定杆3、连接头4、底座5、旋转轴6、辅助块7、扭力扳手8、固定凹槽块9、固定装置10、螺母11、弧形凹陷1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以及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以及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以及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
本实施例中折弯装置,包括:动力装置1、左固定杆2、右固定杆3、连接头4和底座5,连接头4内设有旋转轴6,旋转轴穿过左固定杆2与右固定杆3,动力装置1固定在连接头4上方,动力装置1还与底座5固定连接,底座5上还设有辅助块7,辅助块7设置在左固定杆2或右固定杆3的下方,具体的,在其它实施例中,动力装置1可以为液压机,左固定杆2接近旋转轴6的一端相比原理旋转轴6的一端更重,右固定杆3接近旋转轴6的一端相比原理旋转轴6的一端更重,使得左固定杆2与右固定杆3在静置状态时保持水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先将需要折弯的转向把放到左固定杆2和右固定杆3的上方,将需要转弯的位置对准旋转轴6,启动动力装置1,动力装置1将连接头4向下压,同时动力装置1向下压相比动力装置1向侧面发力进行折弯更加节省能源,旋转轴6与管状长杆接触并压迫管状长杆,同时左固定杆2和右固定杆3沿着连接头4旋转,保持管状长杆的两端保持笔直,从而完成折弯,实现了节能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可选的,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连接头4上设有扭力扳手8,扭力扳手8与旋转轴6固定连接。
这样设置后能够自由调整旋转轴6与连接头4的连接强度,适应更多型号的转向把加工。
可选的,如附图5所示,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左固定杆2和右固定杆3上均活动连接有固定凹槽块9,固定凹槽块9上表面设有弧形凹槽,具体的,在其它实施例中,固定凹槽块9设有多种型号,每种型号的固定凹槽块9上的弧形凹槽形状均不同,用以匹配不同型号的管状长杆。
设置固定凹槽块9后,管状长杆嵌入弧形凹槽,能够避免管状长杆沿着旋转轴6的轴线方向滚动位移,从而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可选的,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辅助块7设有多个,具体的,在其它实施例中,辅助块7设有2个,一个设置在左固定杆2的下方,一个设置在右固定杆3的下方。
这样设置后左固定杆2与右固定杆3在连接头4向下移动时同时倾斜,更加节省了动力装置1需要的动力,从而达到节能的技术效果。
可选的,如附图2所示,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左固定杆2或右固定杆3上设有固定装置10,固定装置10固定在固定凹槽块9上,固定装置10上设有与弧形凹槽形状对应的弧形上拱槽,固定装置10上外连接有螺母11,具体的,在其它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0设置在右固定杆3上。
用户在使用时,将管状长杆放入固定装置10与固定凹槽块9之间,然后拧紧螺母11实现对管状长杆的固定,这样设置后避免了转向把在被折弯时离开左固定杆2和右固定杆3,由于在折弯后,位于左固定杆2或右固定杆3部分的转向把会产生轴向位移,因此只能在左固定杆2或右固定杆3一侧设置固定装置10。
可选的,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辅助块7与底座5活动连接,辅助块7与底座5之间设有底板固定装置,具体的,在其它实施例中,底板固定装置可以为固定夹具,在其它实施例中,辅助块7边缘固定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厚度与底板厚度相同,这样设置后方便固定夹具将辅助块7和底座夹持到一起。
这样设置后方便用户更改辅助块7的尺寸,从而更加灵活的控制整个装置对转向把的折弯程度。
可选的,如附图4所示,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旋转轴6中间设有弧形凹陷12,弧形凹陷12与弧形凹槽形状对应。
动力装置1向下压时,旋转轴6接触转向把,这样设置后,折弯的转向把仍能保持圆形的横截面。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先将管状长杆放置到左固定杆和右固定杆上的固定凹槽块上,然后通过固定装置将管状长杆固定在固定凹槽块上,此时启动动力装置,旋转轴向下压迫管状长杆,管状长杆的两端在左固定杆和右固定杆的作用下保持笔直,辅助块限制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向上倾斜的弧度,同时也决定了管状长杆被弯折的程度,本方案在左固定杆、右固定杆和辅助块的作用下实现折弯的技术效果,使得动力装置只需要向下运动,从而实现了节能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是与上述各方法实施例对应的产品实施例,对于本实施例中各结构装置及可选实施方式的说明可以参考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读者应理解,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装置、左固定杆、右固定杆、连接头和底座,所述连接头内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左固定杆与所述右固定杆,所述左固定杆与所述右固定杆在水平状态时接触连接,所述动力装置固定在所述连接头上方,所述动力装置还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辅助块,所述辅助块设置在所述左固定杆或右固定杆的下方;所述连接头上设有扭力扳手,所述扭力扳手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左固定杆和所述右固定杆上均活动连接有固定凹槽块,所述固定凹槽块上表面设有弧形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块设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杆或所述右固定杆上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固定凹槽块上,所述固定装置上设有与所述弧形凹槽形状对应的弧形上拱槽,所述固定装置上外连接有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块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辅助块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底板固定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中间设有弧形凹陷,所述弧形凹陷与所述弧形凹槽形状对应。
CN202321597759.3U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折弯装置 Active CN2205151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97759.3U CN220515112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折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97759.3U CN220515112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折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15112U true CN220515112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37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97759.3U Active CN220515112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折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151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4317B (zh) 一种铣削轴承外圈两对称平面的夹紧工装
CN108000161A (zh) 一种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材料生产加工处理机
CN209815579U (zh) 一种家具橱柜生产用的抬升装置
CN220515112U (zh) 一种折弯装置
CN205147172U (zh) 一种钢筋折弯装置
CN201776387U (zh) 一种用于锻压弯曲锻件的砧座
CN207709649U (zh) 一种带有折弯功能的冲床
CN214921152U (zh) 一种五金加工用旋转式自定位攻牙治具
CN213317024U (zh) 一种角度快速调节的扭轴折弯机
CN210589320U (zh) 一种弹簧生产加工用具有夹持机构的折弯结构
CN203390006U (zh) 一种全自动螺丝圆棒卧式矫直机
CN211515674U (zh) 铝管压弯机
CN211681009U (zh) 缝纫机拨叉加工工装
CN112719140A (zh) 一种数控钢筋调直机
CN210817153U (zh) 一种电缆成型装置
CN215355561U (zh) 一种汽车板簧压弯边装置
CN212499440U (zh) 一种烫金机压辊自动化横向移动装置
CN217726705U (zh) 钛合金管校直装置
CN220515102U (zh) 一种折弯机
CN210305481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手动钢筋折弯装置
CN215587554U (zh) 一种多功能板材加工用卷圆机
CN216029742U (zh) 一种铁基粉末冶金中心套生产用无心磨床
CN212329309U (zh) 一种用于楼宇机组支架焊接变形矫正工装
CN218798325U (zh) 一种用于对上压刀施压的铰接臂结构
CN217370265U (zh) 一种金属板材加工用锻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22

Address after: No. 48, Sichuan Chongqing Cooperation Demonstration Park, Gaotan Town, Linshui County, Guang'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China 638500

Patentee after: Sichuan Hua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101, Unit 2, Building 3, No. 6 Langyue Road, Shuangfengqiao Street,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400000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JIHANG INDUSTRY AND TRAD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