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0492347U - 插头及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头及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92347U
CN220492347U CN202322098317.0U CN202322098317U CN220492347U CN 220492347 U CN220492347 U CN 220492347U CN 202322098317 U CN202322098317 U CN 202322098317U CN 220492347 U CN220492347 U CN 220492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ring body
socket
r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9831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远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Qiaohe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Qiaohe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Qiaohe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Qiaohe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9831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92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92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923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插头及连接器。所述插头包括:插头部件,所述插头部件的外壁上设有容纳空间,所述插头部件用于与插座对插;弹性部件,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内;锁环,所述锁环包括环体、凸起、卡点及弹性辅助结构,所述凸起、所述卡点与所述弹性辅助结构均设于所述环体的内表面上,所述卡点与所述环体一体设置,所述卡点与所述弹性辅助结构间隔设置,所述环体能够拆卸地套设在所述插头部件上,所述凸起伸入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弹性部件弹性抵持在所述凸起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表面之间,所述卡点用于卡合于所述插座的卡槽内,所述弹性辅助结构用于在所述卡点卡合在所述卡槽内时与所述插座相抵持。

Description

插头及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插头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插头(可简称插头)和连接器插座(可简称插座),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型车、通信、计算机等消费电子、工业、交通等领域。可应用的各类型的车包括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滑板车等,连接器插头、连接器插座,作为其中的关键零部件,可在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订的功能。
一种连接器中,插座上设有卡槽,插头上设有锁环,锁环的内表面上设有卡点。插头和插座在锁合过程中,通过锁环的旋转,使插头的卡点旋入或旋出插座的对应卡槽,从而实现锁合与解锁的功能。然而,由于插头只通过卡点与插座锁合,当插头和插座对插后,在外力作用下,例如,插头的线束受力、插头本体受力,会导致插头和插座在受力方向之外的方向晃动,会导致插头及/或插座的对插端子的损坏,甚至因对插端子的损坏产生过大的电阻最终导致使用中烧毁对插端子,影响了连接器的安全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对插后的晃动的插头及连接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插头,所述插头包括:
插头部件,所述插头部件的外壁上设有容纳空间,所述插头部件用于与插座对插;
弹性部件,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锁环,所述锁环包括环体、凸起、卡点及弹性辅助结构,所述凸起、所述卡点与所述弹性辅助结构均设于所述环体的内表面上,所述卡点与所述环体一体设置,所述卡点与所述弹性辅助结构间隔设置,所述环体能够拆卸地套设在所述插头部件上,所述凸起伸入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弹性部件弹性抵持在所述凸起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表面之间,所述卡点用于卡合于所述插座的卡槽内,所述弹性辅助结构用于在所述卡点卡合在所述卡槽内时与所述插座相抵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辅助结构包括活动件及抵持凸块,所述活动件与所述环体活动连接;所述抵持凸块凸设于所述活动件朝向所述环体的中心的一侧,所述抵持凸块用于在所述卡点卡合于所述卡槽时与所述插座相抵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活动件包括沿所述环体的轴向设置的固定端与自由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环体固定连接,所述自由端能够以所述固定端为支点相对所述环体运动;所述抵持凸块凸设于所述活动件朝向所述环体的中心的一侧,所述抵持凸块用于在所述卡点卡合于所述卡槽时与所述插座在所述锁环的径向相抵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体沿所述环体的轴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所述环体的内表面沿所述环体的轴向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贯通所述第一端面,所述活动件容纳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活动件沿所述环体的周向的两侧均与所述凹槽的内壁有间隙,所述抵持凸块包括沿所述环体的轴向相连接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于所述抵持凸块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端,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在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对插过程中与所述插座相接触,所述第二部分用于在所述卡点卡合于所述卡槽内时与所述插座在所述锁环的径向相抵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环体的轴向,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由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增大,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环体的周向的长度由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增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沿所述环体的周向连接设置的第一斜面、第二斜面与第三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所位于的所述环体的内表面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三斜面所位于的所述环体的内表面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均为锐角。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辅助结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环体沿所述环体的轴向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活动件与所述环体之间,所述弹性件能够沿所述环体的轴向发生形变,以在所述卡点卡合于所述卡槽时,使所述抵持凸块沿所述环体的轴向与所述插座相抵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体还包括滑槽与限制部,所述滑槽沿所述环体的轴向贯通所述环体的端面,所述限制部凸设于所述环体的内表面上,所述活动件还包括瓦体及凸设于所述瓦体朝向所述滑槽一侧上的连接部,所述瓦体上设有沿所述环体的轴向设置的限制槽,所述限制部滑动地穿设于所述限制槽,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插头部件包括安装体、插头胶芯、多个插头对插端子及密封圈,所述插头胶芯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体上,所述插头对插端子固定穿设于所述插头胶芯,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插头胶芯的外周面上,所述密封圈沿所述密封圈的轴向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外径从而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面用于与插座沿所述密封圈的轴向相抵持,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外表面上凸设密封凸筋,所述密封凸筋用于与所述插座沿所述密封圈的径向相抵持。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插座与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插头,所述插座设有卡槽,所述插头的卡点卡合在所述卡槽内时,所述插头部件与所述插座对接,所述插头的弹性辅助结构与所述插座相抵持。
本申请提供的插头及连接器,插头和插座通过锁环上的卡点进行锁紧,在卡点卡合在卡槽内时,由于弹性辅助结构与插座相抵持,使得弹性辅助结构与插座紧密接触,有利于减小插头与插座之间的间隙和晃动量,从而提高了插头与连接器的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未对插在一起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又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插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插头去除锁环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插头的一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插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插头胶芯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插头的侧视图及局部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安装体、插头胶芯及密封圈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11是密封圈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密封圈的俯视图。
图13是密封圈的侧视图及其局部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14是安装体、插头胶芯及密封圈的又一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15是插头的又一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16a是锁环的立体示意图。
图16b是插头与插座组装在一起时的沿径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7是锁环顺时针旋转时的插头部件的剖视图。
图18是锁环逆时针旋转时的插头部件的剖视图。
图19是锁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是锁环的又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21是锁环的俯视图。
图22是沿图21的线A1-A1得到的剖视图。
图23是锁环的又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及其局部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锁环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5是图24所示的锁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6是图24所示的锁环的环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7a是图26所示的锁环的俯视图。
图27b是沿图27a所示的线B1-B1得到的剖视图。
图28是沿图27a所示的线B2-B2得到的剖视图。
图29是图24所示的锁环的活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0是图29所示的锁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1是插头部件与图24所示的锁环的立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一种连接器中,插座上设有卡槽,插头上设有锁环,锁环的内表面上设有卡点。插头和插座在锁合过程中,通过锁环的旋转,使插头的卡点旋入或旋出插座的对应卡槽,从而实现锁合与解锁的功能。通常卡点与卡槽的数量均为两个。然而,由于插头只通过卡点与插座锁合,当插头和插座对插后,只有两个受力点,而两个受力点只能形成一条线的受力方向。在外力作用下,例如,插头的线束受力、插头本体受力,会导致插头和插座在受力方向之外的方向晃动,会导致插头和/或插座的对插端子的损坏,甚至因对插端子的损坏产生过大的电阻最终导致使用中烧毁对插端子,影响了连接器的安全可靠性。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插头及连接器。一种插头,包括:插头部件,所述插头部件的外壁上设有容纳空间,所述插头部件用于与所述插座对插;弹性部件,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内;锁环,所述锁环包括环体、凸起、卡点及弹性辅助结构,所述凸起、所述卡点与所述弹性辅助结构均设于所述环体的内表面上,所述环体能够拆卸地套设在所述插头部件上,所述凸起伸入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弹性部件弹性抵持在所述凸起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表面之间,所述卡点用于卡合于插座的卡槽内,所述弹性辅助结构用于在所述卡点卡合在所述卡槽内时与所述插座相抵持。
请参阅图1、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100,连接器100为防水连接器。连接器100包括插座10与插头20。插头20能够与插座10对接,用于传输电能及信号。
插座10包括锁合环部13及对插部15。锁合环部13大致呈环状结构。对插部15收容在锁合环部13内。锁合环部13环绕对插部15设置。锁合环部13的内表面与对插部15之间形成有对插空间130,用于插入部分插头20。锁合环部13背离对插部15的外周面上设有卡槽131,卡槽131用于与插头20相锁合。请参阅图3,锁合环部13的内表面上设有插座凸筋133,用于与插头20在锁合环部13的径向相抵持,以提高插座10与插头20对插时的稳定性。卡槽131贯穿锁合环部13的一端形成开口1311。卡槽131的内壁上凸设有卡持凸起1313。卡持凸起1313用于与插头20相卡合。卡持凸起1313靠近开口1311的一端设有斜面1315,用于方便插头20的部分进入卡槽131内。
对插部15包括第一对插端151与第二对插端153。第一对插端151上设有电源端口1511,用于与插头20对接。第二对插端153包括对插凸台1531及固定盖设在对插凸台1531远离基座11一端上的弹片1533。
本实施方式中,弹片1533为转簧结构。通常插座采用片簧。插座10采用转簧结构,转簧结构不仅增加了连接器100的使用寿命,而且使插拔力进一步减小,使插拔手感更加柔和。同时在插座10插入到插头20内时使弹片1533背离对插凸台1531的定位面前移,增加了插头20、插座10接触件之间的接触长度,降低了烧蚀的风险。可以理解,本申请不限定弹片1533为转簧结构。
弹片1533上设有信号端口1535,用于与插头20对接。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对插端151的数量为三个,第二对插端153的数量为一个。信号端口1535的数量为五个。
请结合参阅图4、图5及图6,插头20包括插头部件22、弹性部件24及锁环26。插头部件22用于与插座10的对插部15对接。插头部件22的外周面上设有容纳空间220。弹性部件24收容于容纳空间220内。锁环26能够拆卸地套设在插头部件22上。锁环26用于与锁合环部13的卡槽131相锁合。在插头20与插座10对接时,在锁环26的径向,锁合环部13位于锁环26与插头部件22之间。
请参阅图7,插头部件22包括安装体221、插头胶芯222、多个功能端子225及密封圈226。安装体221内设有连接线(图未示)。插头胶芯222与安装体221固定连接,多个功能端子225固定穿设于插头胶芯222上并与连接线连接。多个功能端子225用于与插座10中的对应端子对接。多个功能端子225包括电源端子2251、信号端子2253。电源端子2251用于输送电能,信号端子2253用于输送信号。密封圈226固定套设在插头胶芯222外,用于在插头20与插座10插接于一起时,实现插头20与插座10之间的密封连接。密封圈226可以为但不限定为液态硅胶模密封圈。
在制作插头20时,可以采用模内注塑的方法将密封圈226固定套设在插头胶芯222上;通过手啤机或者气动治具将多个功能端子225压装到插头胶芯222中;裁好线材,然后剥线皮、浸锡后,将线材与插头胶芯中的功能端子225的尾部进行焊接;将焊接过后的带线半成品放入到注塑机中进行包胶;将弹性部件24装入插头胶芯222的容纳空间220中;从插头胶芯222的前端将锁环26安装在插头胶芯222上。
请参阅图8与图9,插头胶芯222包括胶芯2220、两个凸环2221、两个格挡2222、多个连接凸筋2224及装设凹槽2225。两个凸环2221沿胶芯2220的轴向间隔地凸设在胶芯2220的外周面上进而形成一个环形槽2223。两个格挡2222收容在环形槽2223内并与两个凸环2221固定连接。两个格挡2222与两个凸环2221形成容纳空间220。弹性部件24收容在容纳空间220内。可以理解,本申请对容纳空间22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格挡2222可以省略,直接在胶芯2220的外周面上凹设凹槽形成容纳空间220,也可以直接在胶芯2220的外表面凸设形成格挡2222,两个格挡2222之间形成容纳空间220。
多个连接凸筋2224沿插头胶芯222的周向间隔设于插头胶芯222的外周面上。沿插头胶芯222的轴向,相较于多个连接凸筋2224,装设凹槽2225更为靠近安装体221。每个连接凸筋2224形成开槽2226,用于安装密封圈226。连接凸筋2224大致呈楔形。本实施方式中,装设凹槽2225沿插头胶芯222的宽度不超过普通O型圈的线径,装设凹槽2225沿插头胶芯222的深度为普通O型圈的1/6-1/7的线径,本申请中的普通O型圈的线径是1.5mm。可以理解,本申请对装设凹槽2225的宽度、深度的范围均不作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9与图10,密封圈226套设在插头胶芯222外并与开槽2226及装设凹槽2225固定连接。请参阅图11、图12及图13,密封圈226沿密封圈226的周向大致呈环形。密封圈226沿密封圈226的轴向大致呈L形。密封圈226包括沿密封圈226轴向设置的第一固定部2261与第二固定部2262。第一固定部2261与第二固定部2262均套设在插头胶芯222外。
第一固定部2261的内表面上沿第一固定部2261的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收容槽2263。多个收容槽2263与多个连接凸筋2224一一对应。收容槽2263用于收容连接凸筋2224。每个连接凸筋2224固定于对应的一个收容槽2263内。收容槽2263与连接凸筋2224的形状及结构相适配。第一固定部2261的外表面上凸设有沿密封圈226的周向设置的环形的密封凸筋2264。密封凸筋2264能够与插座10在密封圈226的径向相抵持,从而实现插头20与插座10对插在一起时在插头20的径向上实现密封连接。
第二固定部2262的外径大于第一固定部2261的外径,从而形成台阶面2265。台阶面2265在插头20的轴向能够与插座10相抵持,从而实现插头20与插座10对插在一起时两者在插头20的轴向上实现密封连接。
由于在密封圈226的外表面上形成密封凸筋2264,减小了插头20和插座10对配后两者之间的间隙,并在原有端面密封的基础上,增加了插头20与插座10之间内部的径向密封,实现了双重密封的效果,提升了插头20、插座10互配后的密封性能。
由于密封圈226部分设置有密封凸筋2264,插头胶芯222的外周面设置有连接凸筋2224,插座10的锁合环部13的内表面上设有插座凸筋133(如图3所示),这样一来,在插头20与插座10对插在一起后,插头20与插座10能够受力均匀,提高了插头20与插座10对插于一起时的插接稳定性。
第二固定部2262部分收容在装设凹槽2225内。由于连接凸筋2224收容于收容槽2263内,第二固定部2262部分收容于装设凹槽2225内,相当于密封圈226部分嵌入插头胶芯222上,能够使密封圈226的内表面与插头胶芯222的外周面紧密贴合在一起,降低了密封圈226从插头胶芯222脱离的可能性,提高了密封圈226与插头胶芯22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插头胶芯222的装设凹槽2225内和开槽2226采用硅橡胶为原料,使用模内注塑的方式将密封圈226注塑在插头胶芯222上,从而可使密封圈226与插头胶芯222成为一体,可有效防止插头插座对插时密封圈226从插头胶芯222脱离,提高了密封圈226与插头胶芯22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可以理解,本申请不限定通过注塑方式将密封圈226固定在插头胶芯222上。
请参阅图14,插头胶芯222在背离安装体221的一面上设有第一对插槽2227与第二对插槽2228,第一对插槽2227用于设置电源端子2251,第二对插槽2228用于设置信号端子2253。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对插槽2227的数量为三个,电源端子2251的数量为三个,每个电源端子2251对应收容在一个第一对插槽2227中。信号端子2253的数量为五个,五个信号端子2253均收容在同个第二对插槽2228中。可以理解,本申请对电源端子2251的数量不作限定,例如,电源端子225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等。可以理解,本申请对信号端子2253的数量不作限定,例如,信号端子225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等。
在插头20与插座10对插在一起时,第一对插端151插入对应的一个第一对插槽2227内,电源端子2251插入对应的一个电源端口1511(如图3所示)内,实现电能的传输。第二对插端153插入第二对插槽2228内,每个信号端子2253插入对应的一个信号端口1535(如图3所示)内,以实现信号传输。
插头部件22还包括三个绝缘套227,每个绝缘套227对应套设于电源端子2251上并收容于第一对插槽2227内,绝缘套227沿电源端子2251延伸。电源端子2251部分露出绝缘套227。电源端子2251的外周面包括对配面,用于在电源端子2251插入对应的电源端口1511时与电源端口1511内的接触面接触。信号端子2253的外周面包括对配面,用于在信号端子2253插入对应的信号端口1535时与信号端口1535内的接触面接触。可以理解,本申请对绝缘套227的数量不作限定。
为了提升插头20的使用安全性,在电源端子2251的外部套设绝缘套227,绝缘套227的添加,使操作者在非常规情况下接触电源端子2251触电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增加了电源端子2251与操作人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提升了操作者使用的安全性,降低了事故发生的风险。绝缘套227使用塑胶等绝缘材质,绝缘套227采用包胶的方式与电源端子2251形成一体式结构,降低了绝缘套227从电源端子2251脱落的可能性。
请再次参阅图14,插头部件22还包括五个保护凸台228,五个保护凸台228均凸设于第二对插槽2228的底面上,每个信号端子2253对应地穿设于一个保护凸台228。可以理解,本申请对保护凸台228的数量不作限定。
为了降低信号端子2253接触水后电解的风险,在信号端子2253的外周面增加保护凸台228。当有少量水进入插头胶芯222的内部时,由于保护凸台228的存在,进一步减小了信号端子2253接触水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信号端子2253受到水的影响,电解腐蚀的风险。保护凸台228也增加了信号端子2253之间的爬电距离,提升了连接器100使用的安全性。
请结合参阅图15与图16a,锁环26包括环体261、凸起262、卡点263及弹性辅助结构264。环体261包括沿环体261的径向相对设置的内表面2600与外表面2601。凸起262、卡点263与弹性辅助结构264均设于环体261的内表面2600上。环体261能够拆卸地套设在插头胶芯222上。请结合参阅图6,凸起262伸入容纳空间220内。弹性部件24弹性抵持在凸起262与容纳空间220的内壁之间。本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6b,卡点263用于卡合在插座10的卡槽131内,弹性辅助结构264在卡点263卡合在卡槽131内时与插座10的锁合环部13在锁环26的径向相抵持。
在插座10与插头20对插于一起时,卡点263卡合于卡槽131内,实现插头20与插座10之间的锁紧。
插头20和插座10通过锁环26上的卡点263进行锁紧。在卡点263卡合在卡槽131内时,由于弹性辅助结构264与插座10的锁合环部13在锁环26的径向相抵持,使得弹性辅助结构264与锁合环部13在锁环26的径向紧密接触,有利于减小插头20与插座10之间的间隙和晃动量。
当锁环26未安装在插头部件22上时,弹性部件24收容在插头部件22的容纳空间220内。当锁环26安装在插头部件22上时,锁环26的凸起262伸入容纳空间220内并和弹性部件24接触,给予弹性部件24预压力,弹性部件24位于凸起262与一个格挡2222之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2,卡点263能够从开口1311滑入或滑出卡槽131。当插头20和插座10需对插时,卡点263的斜面与插座10的卡槽131的斜面1315接触。当插头20向插座10所在一端移动时,锁环26的卡点263沿着插座10的卡槽131的斜面1315移动。请结合图2与图17,随着卡点263沿着斜面1315的移动,锁环26自身顺时针旋转,弹性部件24只能在有限的容纳空间220内移动,凸起262不断压缩弹性部件24,使弹性部件24获得较大的压缩量。当卡点263越过斜面1315的尾端后进入卡槽131的尾部,弹性部件24在弹性势能的作用下,自动回弹,推动锁环26的凸起262转动,从而带动锁环26逆时针回复到初始状态,卡点263与插座10的卡持凸起1313顶紧,完成自锁复位动作。
解锁时,如图18所示,操作者用手逆时针转动锁环26的外表面,带动锁环26的卡点263运动,卡点263随之压缩弹性部件24;当锁环26的卡点263脱出插座10的斜面1315尾端后,操作者往对插反方向拔出插头20,当插头20和插座10完全脱离后,操作者松开手,和锁紧的动作相同,弹性部件24在弹性势能的作用下,推动锁环26的凸起262完成自锁复位动作,弹性部件24在容纳空间220内部伸展,锁环26和弹性部件24恢复至初始状态,如图6所示。
请参阅图16a、图19、图20、图21、图22,环体261还包括第一端面2611与第二端面2612。第一端面2611与第二端面2612沿环体261的轴向相对设置。第一端面2611设于环体261的远离安装体221的一端。环体261的内表面2600沿环体261的轴向设有凹槽2613,用于收容弹性辅助结构264。凹槽2613贯通第一端面2611。凹槽2613大致为矩形槽。可以理解,本申请不限定凹槽2613的形状。
凸起262(如图16a所示)设于环体261靠近第二端面2612的一端。卡点263设于环体261靠近第一端面2611的一端。卡点263大致成三角块体。卡点263的厚度较为均匀。卡点263的厚度是指卡点263背离环体261的内表面2600的侧面与环体261的内表面2600之间的垂直距离。
本实施方式中,卡点263与环体261一体设置,卡点263与弹性辅助结构264间隔设置,卡点263的数量为两个,弹性辅助结构26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点263之间的连线与两个弹性辅助结构264之间的连线大致相垂直。可以理解,本申请不限定两个卡点263与两个弹性辅助结构264的位置。可以理解,卡点263与环体261也可以分体设置,卡点263与弹性辅助结构264也可以不间隔设置。可以理解,本申请不限定卡点263的数量,本申请不限定弹性辅助结构264的数量。
弹性辅助结构264包括活动件2641及抵持凸块2642。活动件2641活动地容纳于凹槽2613内。沿锁环26的周向,活动件2641的两侧与凹槽2613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能够使环体261不干涉活动件2641的运动。环体261的内表面2600与活动件2641背离凹槽2613的一面均为部分圆柱面。
本实施方式中,活动件2641与环体261一体注塑成型,以使活动件2641的强度、刚度及互配时的同轴度、位置度较高。活动件2641包括沿环体261的轴向设置的固定端2643与自由端2644。固定端2643与凹槽2613靠近第二端面2612的内壁固定连接。自由端2644能够以固定端2643为支点相对环体261沿环体261的径向运动。自由端2644远离固定端2643的端面大致能够与第一端面2611平齐。自由端2644与凹槽2613的内壁之间在环体261的径向有间隙。
抵持凸块2642凸设于活动件2641背离凹槽2613的一侧,抵持凸块2642位于自由端2644。抵持凸块2642用于在卡点263卡合在卡槽131时与插座10在锁环26的径向相抵持。
抵持凸块2642包括沿环体261的轴向相连接的第一部分2647与第二部分2648。第一部分2647设于抵持凸块2642靠近第一端面2611的一端,第一部分2647的厚度小于第二部分2648的厚度。第一部分2647用于在插头20与插座10对接过程中与插头部件22相接触,第二部分2648用于在卡点263卡合于卡槽131内时与插头部件22在锁环26的径向相抵持。第一部分2647的厚度是指第一部分2647背离活动件2641的侧面与活动件2641背离凹槽2613的一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第二部分2648的厚度是指第二部分2648背离活动件2641的侧面与活动件2641背离凹槽2613的一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第一部分2647大致成楔形,第一部分2647大致呈三角结构。沿环体261的轴向,第一部分2647的厚度由第一端面2611朝向第二端面2612的方向增大,以在插座10从第一端面2611一侧插入插头20内时对插座10进行导向,方便了插座10与插头20之间的对插。
请参阅图23,第一部分2647包括沿环体261的周向连接设置的第一斜面2651、第二斜面2652与第三斜面2653,第一斜面2651与活动件2641背离凹槽2613的一面形成第一夹角,第二斜面2652与活动件2641背离凹槽2613的一面形成第二夹角,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均为锐角。换而言之,抵持凸块2642在环体261的周向的两侧呈锐角,进一步有助于方便插座10与插头20之间的对插。
第一部分2647在环体261的周向的长度由第一端面2611朝向第二端面2612的方向增大,这样一来,在插头20与插座10的对插过程中,第一部分2647与插座10的接触面积越来越大,减小了插头20与插座10对插时的阻力,使插头20和插座10插入力不会阶跃式增加。
当插头20需与插座10对插时,将插座10的部分从第一端面2611一侧插入插头20。随着锁环26的旋转,活动件2641上的抵持凸块2642先与插座10的外表面接触,随着插头20向插座10的移动,第一部分2647先与插座10接触,活动件2641被插座10推动朝向凹槽2613的内部运动,即活动件2641沿环体261的径向朝向环体261的外部张开。
当插头20与插座10对插到位后,卡点263与插座10的卡槽131顶紧。第二部分2648与插座10径向紧密接触,从而减小了插头20与插座10之间的间隙和晃动量。
解锁时,随着操作者旋转锁环26,抵持凸块2642先与插座10的外表面逐步脱离,张开的活动件2641逐步向锁环26的中心运动收缩,活动件2641逐渐恢复到原始位置。这就形成了抵持凸块2642逐渐与插座10的外表面分离时,抵持凸块2642与插座10的接触始终为线接触的情况,避免了插头20与插座10耦合分离力的突变,使拔出力逐步减少,降低了拔出力突变的可能性。
可以理解,弹性辅助结构264可以不与环体261一体设置,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性辅助结构264的活动件2641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凹槽2613的内壁固定连接,抵持凸块2642固定在弹簧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参阅图24与图25,锁环26的弹性辅助结构264包括活动件2641、抵持凸块2642及弹性件2649,活动件2641与环体261沿环体261的轴向滑动连接,抵持凸块2642凸设于活动件2641朝向环体261的中心的一侧。弹性件2649连接于活动件2641与环体261之间。弹性件2649能够沿环体261的轴向发生形变。
请结合参阅图26、图27a、图27b、图28,环体261在内表面2600具有设置区域2610,环体261在设置区域2610设有滑槽2617、限制部2618及安装槽2619。滑槽2617沿环体261的轴向贯通环体261的第一端面2611与第二端面2612,用于与活动件2641滑动连接。滑槽2617的内表面上设有轴肩2620。轴肩2620用于与活动件2641配合,以限定活动件2641沿环体261的径向运动。环体261的内表面上凸设有限制部2618,用于与活动件2641滑动连接。安装槽2619设于环体261的内表面上,安装槽2619贯穿了第一端面2611但未贯穿第二端面2612,用于安装弹性件2649。
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区域26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设置区域2610相对设置。每个设置区域2610均设有两个滑槽2617、两个限制部2618及一个安装槽2619。安装槽2619位于两个滑槽2617之间。沿环体261的周向,两个滑槽2617位于两个限制部2618之间。
请结合参阅图29与图30,活动件2641安装在设置区域2610上,活动件2641还包括瓦体2655、连接部2656及轴部2657。瓦体2655背离环体261的内表面2600的一侧的侧面为部分圆柱面,该部分圆柱面的半径与内表面2600的半径大致相同。瓦体2655上设有沿环体261的轴向设置的限制槽2658。限制部2618穿设于限制槽2658。通过沿环体261的轴向设置的限制槽2658,限定了活动件2641沿环体261的轴向的运动行程,也防止活动件2641从环体261上脱离。
连接部2656及轴部2657均凸设于瓦体2655朝向环体261的内表面一侧。连接部2656与滑槽2617滑动连接。连接部2656远离瓦体2655的一端设有卡扣2659,卡扣2659收容于滑槽2617内并与轴肩2620相抵持。连接部2656在滑槽2617内滑动时,由于卡扣2659与轴肩2620相抵持,连接部2656仅能沿环体261的轴向相对环体261运动,连接部2656不能沿环体261的径向相对环体261运动,提高了活动件2641沿环体261的径向上相对环体261的位置稳定性。轴部2657沿环体261的轴向延伸,用于安装弹性件2649。
请参阅图31,弹性件2649的一端套设在轴部2657外,弹性件2649的另一端容纳于安装槽2619内,这样一来,弹性件2649在不同于锁环26的轴向的方向的运动会受到限制。
本实施方式中,瓦体2655上的连接部2656的数量为两个,每个连接部2656对应与一个滑槽2617滑动连接。轴部2657的数量为一个,轴部2657位于两个连接部2656之间。限制槽2658对应限制部261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制槽2658沿锁环26的周向间隔设置。活动件2641通过两个连接部2656与环体261滑动连接,两个限制槽2658与环体261滑动连接有利于提高活动件2641沿环体261的轴向相对环体261的运动稳定性。
可以理解,本申请对连接部2656的数量不作限定,本申请对限制槽2658的数量不作限定,例如,连接部2656与滑槽2617的数量均为一个,限制槽2658与限制部2618的数量均为一个。
抵持凸块2642沿锁环26的轴向的厚度较为均匀。
请结合图24与图31,弹性辅助结构264与环体261需装配在一起时,将弹性件2649安装在轴部2657上,将连接部2656从环体261的第一端面2611所在一侧伸入滑槽2617内。将活动件2641与弹性件2649推入环体261的内部后,限制部2618穿设于限制槽2658。弹性件2649亦部分容纳于对应的安装槽2619内。
如图31所示,当插座10和插头20对配时,随着锁环26的旋转,抵持凸块2642先与插座10的外表面接触。随着插头20向插座10所在一端移动,即第二端面2612朝向第一端面2611的方向,由于限制部2618伸入限制槽2658内,使得活动件2641沿锁环26的轴向进行移动,活动件2641压缩弹性件2649,获得弹性势能,同时弹性件2649给予活动件2641由第二端面2612朝向第一端面2611方向的轴向力,使抵持凸块2642压紧插座10的端面,卡点263与插座轴向紧密接触,从而减小了插头20与插座10之间的间隙和晃动量。
解锁时,随着操作者旋转锁环26,插头20逐渐与插座10分离,随着插头20与插座10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弹性件2649的弹性势能缓慢释放,弹性件2649推动活动件2641沿环体261的轴向移动,直至弹性件2649恢复至在安装槽2619内的初始状态。在解锁的过程中,弹性件2649的弹性势能以及活动件2641的轴向移动均为线性变化,不存在突变的可能,所以拔出力也是缓慢平稳变化的。抵持凸块2642与卡点263可以设置成一样的形状,厚度前后一致,不渐变。不采用前述实施例中的楔形。因为:
第一实施例中:是插头与插座接触的径向施加力。楔形的是弹性辅助结构,在弹性辅助结构和卡点与插座对配时,卡点外沿和插座的外表面接触,刚开始的切入力要小,随着锁环的转动,随后接触面逐渐增大,力也逐渐增大,如果是相同的横截面,初始切入的径向力就很大,插头可能很难完成初始对配,会影响插头与插座对配,导致对配不到位。
第二实施例中:是插头与插座接触的轴向施加力。开始时的接触力就要大些,使卡点与插座相接触的端面紧紧接触,如改为楔形截面,接触面积及力缓慢增大,随着锁环的转动,接触可能会不稳定,从而失去增加插头与插座对配稳定性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的插头及连接器,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型车、通信、计算机等消费电子、工业、交通等领域。例如可作为关键零部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滑板车等,其用途非常广泛,并不局限于示例。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包括:
插头部件,所述插头部件的外壁上设有容纳空间,所述插头部件用于与插座对插;
弹性部件,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锁环,所述锁环包括环体、凸起、卡点及弹性辅助结构,所述凸起、所述卡点与所述弹性辅助结构均设于所述环体的内表面上,所述卡点与所述环体一体设置,所述卡点与所述弹性辅助结构间隔设置,所述环体能够拆卸地套设在所述插头部件上,所述凸起伸入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弹性部件弹性抵持在所述凸起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表面之间,所述卡点用于卡合于所述插座的卡槽内,所述弹性辅助结构用于在所述卡点卡合在所述卡槽内时与所述插座相抵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辅助结构包括活动件及抵持凸块,所述活动件与所述环体活动连接;
所述抵持凸块凸设于所述活动件朝向所述环体的中心的一侧,所述抵持凸块用于在所述卡点卡合于所述卡槽时与所述插座相抵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包括沿所述环体的轴向设置的固定端与自由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环体固定连接,所述自由端能够以所述固定端为支点相对所述环体运动;
所述抵持凸块凸设于所述活动件朝向所述环体的中心的一侧,所述抵持凸块用于在所述卡点卡合于所述卡槽时与所述插座在所述锁环的径向相抵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沿所述环体的轴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所述环体的内表面沿所述环体的轴向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贯通所述第一端面,所述活动件容纳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活动件沿所述环体的周向的两侧均与所述凹槽的内壁有间隙,所述抵持凸块包括沿所述环体的轴向相连接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于所述抵持凸块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端,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在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对插过程中与所述插座相接触,所述第二部分用于在所述卡点卡合于所述卡槽内时与所述插座在所述锁环的径向相抵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环体的轴向,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由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增大,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环体的周向的长度由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沿所述环体的周向连接设置的第一斜面、第二斜面与第三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所位于的所述环体的内表面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三斜面所位于的所述环体的内表面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均为锐角。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辅助结构还包括弹性件,
所述活动件与所述环体沿所述环体的轴向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活动件与所述环体之间,
所述弹性件能够沿所述环体的轴向发生形变,以在所述卡点卡合于所述卡槽时,使所述抵持凸块沿所述环体的轴向与所述插座相抵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还包括滑槽与限制部,所述滑槽沿所述环体的轴向贯通所述环体的端面,所述限制部凸设于所述环体的内表面上,
所述活动件还包括瓦体及凸设于所述瓦体朝向所述滑槽一侧上的连接部,所述瓦体上设有沿所述环体的轴向设置的限制槽,所述限制部滑动地穿设于所述限制槽,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部件包括安装体、插头胶芯、多个插头对插端子及密封圈,所述插头胶芯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体上,所述插头对插端子固定穿设于所述插头胶芯,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插头胶芯的外周面上,所述密封圈沿所述密封圈的轴向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外径从而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面用于与插座沿所述密封圈的轴向相抵持,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外表面上凸设密封凸筋,所述密封凸筋用于与所述插座沿所述密封圈的径向相抵持。
10.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与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插头,所述插座设有卡槽,所述插头的卡点卡合在所述卡槽内时,所述插头的插头部件与所述插座对接,所述插头的弹性辅助结构与所述插座相抵持。
CN202322098317.0U 2023-08-04 2023-08-04 插头及连接器 Active CN220492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98317.0U CN220492347U (zh) 2023-08-04 2023-08-04 插头及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98317.0U CN220492347U (zh) 2023-08-04 2023-08-04 插头及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92347U true CN220492347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40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98317.0U Active CN220492347U (zh) 2023-08-04 2023-08-04 插头及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923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867760A (zh) * 2024-09-27 2024-10-29 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储能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867760A (zh) * 2024-09-27 2024-10-29 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储能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8162B (zh) 连接器、插座部件、电子设备及插头部件
CN102934291B (zh) 用于插入式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插入式电连接器及制造的电缆
CN104364973B (zh) 电连接器
WO2012120831A1 (en) Connector with housing having spacer including a pair of projections
EP3570382B1 (en) Fitting connector
CN220492347U (zh) 插头及连接器
US20030032321A1 (en) Sealed connector
CN112673531A (zh) 电连接器、插入式连接件、高压系统以及用于锁定电插入式连接件的方法
CN113196582A (zh) 具有锁定系统的圆形插接连接器
CN117039517A (zh) 连接器组件
KR102463691B1 (ko) 커넥터
CA305662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lastic latch integrated into contact cavity
US11146023B2 (en) Connector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connector
CN115606055A (zh) 弹性体密封弹簧
CN116914499A (zh) 插头及连接器
CN111244667B (zh) 一种120°非转接一体连接器结构
EP125368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8525804U (zh) 一体式外圈密封板端连接器
EP069894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nti-chattering interconnection means
CN117039515A (zh) 密封线端连接器
CN107634379B (zh) 连接器
CN112928546A (zh) 一种连接器
KR101151896B1 (ko) 전선 접속용 커넥터
CN222735446U (zh) 插接组件、高压连接器及其车辆
CN222355599U (zh) 加强组件、连接器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