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0486256U - 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86256U
CN220486256U CN202322339232.7U CN202322339232U CN220486256U CN 220486256 U CN220486256 U CN 220486256U CN 202322339232 U CN202322339232 U CN 202322339232U CN 220486256 U CN220486256 U CN 2204862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e
main
supporting
crane
le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3923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治国
张志华
张旭
陈凯
代宇
陈德利
陈浩
沈毅
王俭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New Dafang Heavy Industries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New Dafang Heavy Industries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New Dafang Heavy Industries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233923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862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862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862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包括对称设置在桥墩外部的两组墩旁立柱;设置在墩旁立柱上的主支腿,主支腿卡接在桥墩外侧;设置在主支腿上的移位台车;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施工过程中架桥机自重及所架桥梁自重不再压在桥面和桥墩上,而是压接在主支腿上,由主支腿直接将自重荷载传递至承台,架梁和过孔均无梁面荷载,解决目前已有上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在架梁及过孔时桥梁及桥墩承受临时施工荷载远大于正常运营荷载而造成的桥梁设计综合浪费现象;同时因为本实用新型架桥机采用可折式主梁系统,解决了目前已有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的不足之处,拓展了其对较大跨度及小半径曲线桥梁的适应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
背景技术
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道路桥梁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桥梁施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蓬勃发展期;近年来,节段预制工法相对于其他工法有施工安全、质量可控、工期较短、工程造价低、对生态环境破坏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该工法需要先预制梁段,再用架桥机将梁段安装至指定位置后通过预应力张拉使预制梁段形成整体完成桥梁架设。
桥梁设计除了受到河流、沟谷等特殊地理条件限制,还应注重节约土地;尤其是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高架桥线路架设也日益增多,但城市具有较多复杂性和多变性的公共设施以及稀缺性的土地资源,在现有范围内能提供给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用地非常有限。因此在桥梁设计时,常常采用小半径曲线和大跨度的方式来应对上述矛盾,这对架桥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外涌现出许多种类的适用于节段拼装桥梁架设施工的架桥机。这些架桥机一般而言主要承重主梁位于桥梁顶面之上,通过支腿支撑在桥墩和已架桥梁的顶面;我们将这一类架桥机统一命名为“上行式架桥机”;上行式架桥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架梁时施工荷载通过支腿传递至桥面、再通过砼梁传递至支座及桥墩;在架桥机过孔时梁面存在集中或移动荷载;一般而言架桥机自重较大,可达数百吨、甚至在千吨以上,因此架桥机施工时的临时荷载一般而言远远大于桥梁正常运营时的设计荷载,因此对桥梁及支座的受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按照此施工临时荷载控制桥梁的设计及支座的选型无疑将会造成较大的成本浪费。
上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在适应曲线施工时,一般都是通过支腿、主梁的偏置横移并辅以天车横移及吊挂横移来实现,一般而言,此类上行式架桥机能够适应直线和较大曲线半径桥梁的施工。在遇到较小半径曲线桥梁的施工时,受制于偏心受力和横向倾覆稳定性的限制,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为了拓展上行式架桥机对曲线的适应能力,业界同仁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努力,比较有代表性的做法就是在主梁上设置平转铰,这种做法有过一些工程实践和文献报道。但是目前所有的文献及工程实践均是将平转铰设置在空载承载区的导梁上,重载承载区的主梁上尚未有设置平转铰的工程实践和文献报道。
相对于“上行式架桥机”的概念,另一类架桥机的主要承重主梁位于桥梁顶面之下,主梁通过支腿支撑在桥墩或承台,我们将这一类架桥机统一命名为“下行式架桥机”。
该“下行式架桥机”的“移动支架”是将提前预制的部分构件放到一个可以实现纵向移动过孔的支架上,各个预制构件之间预留较大的间隙,通过绑扎钢筋,使其相互连接,再通过安装模板、通过现浇砼将各个预制构件连接为整体,待现浇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通过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的方法使桥梁形成整体。
根据上述“移动支架”施工工艺,可以发现此“移动支架”工法,即不同于目前的移动模架,也不同于目前的节段拼装架桥机,但是与目前节段拼装架桥机有类似之处,上述特定历史阶段“移动支架”工法,从概念上符合了“下行式”概念的定义,但从工艺上与“架桥机”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可以认为“移动支架”的工法是目前节段拼装架桥机的前身。
而目前以“下行式架桥机”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到的文献从内容看主要是早期“移动支架”的概念,有少量涉及真正架桥机概念的文献,其适应的最小曲线半径较大,所适应的跨度也较小,也不能满足前述桥梁所需的小半径曲线和大跨度要求。
综上述,目前国内外涌现出许多种类的节段拼装架桥机,以上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为绝对多数;而“下行式架桥机”的文献报道和工程实践绝大多数为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移动支架”,真正意义上的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较少,且跨度及曲线适应性有较大的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能有效规避解决目前已有上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的架梁及过孔时桥梁及支座承受临时施工荷载远大于正常运营荷载而造成的综合浪费现象;同时能解决目前已有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的不足之处,拓展其对较大跨度及小半径曲线桥梁的适应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包括:
对称设置在桥墩外部的两组墩旁立柱;
设置在墩旁立柱上的主支腿,主支腿卡接在桥墩外侧;
设置在主支腿上的移位台车;
设置在移位台车上的主梁系统,移位台车可驱动主梁系统横向或纵向移动;
设置在主梁系统上的起重机,起重机可在主梁系统上移动,起重机用于将节段块安装至节段块支撑系统上方;
设置在主梁系统上的节段块支撑系统,节段块支撑系统用于支撑节段块并配合起重机调整节段块空间位置。
优选地,所述节段块支撑系统包括设置在主梁系统上的支撑横梁,支撑横梁上方设置有支撑纵梁,支撑纵梁上方设置有用于支撑节段块且高度可调的撑杆,撑杆与支撑纵梁之间设置有纵向稳定斜撑,撑杆与支撑横梁之间设置有横向稳定斜撑。
优选地,所述主支腿包括卡接在桥墩外侧不同高度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设置于支腿下节,第二卡接部设置于支撑移位台车的支腿上横梁,支腿下节与支腿上横梁之间设置有支腿斜撑。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的规格一致,第二卡接部包括与桥墩相对两处侧边接触的两处第一卡板,两处第一卡板之间设置有拉杆,第一卡板上设置有向桥墩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板,第二卡板上旋接有与桥墩另外两处侧边接触的卡接螺柱及垫板。
优选地,所述主梁系统包括两根结构一致的纵梁,纵梁包括至少两根主梁段组成的主梁,主梁段之间通过铰接头连接,主梁的两端设置有导梁,导梁和主梁段之间通过铰接头连接,所述铰接头包括两组铰接块,两组铰接块分别设置在两处相连的主梁段上,两组铰接块通过第一销轴连接,两组铰接块之间设置有两组可伸缩的第一驱动装置,两组第一驱动装置中一者伸长、另一者缩短以实现两组铰接块的相对转动,所述两处相连主梁段在连接处的腹板呈凹凸状布置。
优选地,所述纵梁上设置有可往复移动的联系梁段,两处纵梁上对应位置的联系梁段可互相合拢连接或开启,互相合拢连接的联系梁段形成联系梁使得主梁系统呈框架结构。
优选地,所述移位台车包括设置在主支腿上的下层车架,下层车架通过平转机构可旋转地连接上层车架,下层车架底部设置有连接主支腿的下钩挂,上层车架上方设置有连接主梁的上钩挂,上层车架连接有驱动主梁纵移的纵移机构,下层车架连接有驱动移位台车横移的横移机构。
优选地,所述起重机包括起重机横梁,起重机横梁上设置有起升系统和小车横移系统,起升系统的下方连接有吊具,起重机横梁两端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的底部均通过大车平转机构连接有行走轮,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中一者通过托辊及反压轮机构可沿起重机横梁长度方向水平移动地连接起重机横梁,另一者与起重机横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腿的底部设置有弯折部,弯折部的下部连接行走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腿的底部连接横折部的一端,横折部的另一端通过均衡梁平转机构既可平转又可竖转地连接均衡梁,均衡梁下部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处行走轮。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施工过程中架桥机自重及所架桥梁的自重不再压在既有梁面和桥墩上,而是通过主支腿将自重荷载直接传递至承台上,解决目前已有上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在架梁及过孔时桥梁及桥墩承受临时施工荷载远大于正常运营荷载而造成的桥梁设计综合浪费现象。
2.主梁段之间通过铰接头连接形成可折式主梁系统,使架桥机主梁系统之纵梁线形布置和曲线梁线形布置最大程度吻合,两处纵梁上的联系梁段互相合拢连接使得主梁系统呈框架结构,保障了可折式主梁系统的横向倾覆稳定,可满足小半径曲线及大跨度施工的需求。
3.移位台车与主梁系统相匹配,可推动主梁系统沿架桥方向纵移,在主梁系统纵移过孔时,也能推动主梁系统适应性横移,满足施工需求。
4.起重机与主梁系统相匹配,极大的拓展了起重机对折线轨道、不平行轨道、不同面轨道等不规则轨道的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俯视图,不包括起重机和节段块支撑系统;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节段块支撑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图5为节段块支撑系统的主视图;
图6为图5中的I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主支腿的轴测视图;
图8为主支腿的主视图;
图9为图8的B-B剖视图;
图10为主梁系统的俯视图;
图11为主梁系统中主梁段连接处的局部俯视图;
图12为图11的主视图;
图13为主梁系统中联系梁段合拢连接的示意图;
图14为主梁系统中联系梁段开启的示意图;
图15为移位台车的主视图;
图16为移位台车的俯视图;
图17为图15的E-E剖视图;
图18为上钩挂的示意图;
图19为滑座的示意图。
图20为起重机的主视图;
图21为图20的C-C剖视图;
图22为图20的D-D剖视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如图1—3、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包括:
对称设置在桥墩700外部的两组墩旁立柱500;墩旁立柱500包括立柱501和柱脚502。
设置在墩旁立柱500上的主支腿300,主支腿300卡接在桥墩700外侧,架桥机自重及所架桥梁自重均通过主支腿300传递至墩旁立柱500,再通过墩旁立柱500传递至承台上,而无需桥梁及桥墩700承载,避免桥梁桥墩因远大于正常运行荷载的施工临时荷载而导致的设计的综合浪费,主支腿300仅卡接在桥墩700外侧,用于安装定位使用;
设置在主支腿300上的移位台车400;
设置在移位台车400上的主梁系统100,移位台车400可驱动主梁系统100横向或纵向移动,纵向移动用于架桥机整体的过孔走行,横向移动用于小曲线施工过程中,对主梁系统100两条主梁横向位置调整;
设置在主梁系统100上的起重机600,起重机600可在主梁系统100上移动,起重机600用于将节段块800安装至节段块支撑系统200上方;
设置在主梁系统100上的节段块支撑系统200,节段块支撑系统200用于支撑节段块800,并能适应纵坡、横坡及曲线状态节段块800姿态调整的需要,和起重机600配合,将节段块800调整至适宜的角度并进行支撑固定。
如图4—6所示,节段块支撑系统200包括设置在主梁系统100上的支撑横梁205,支撑横梁205上方设置有支撑纵梁204,支撑纵梁204上方设置有用于支撑节段块800且高度可调的撑杆201,撑杆201与支撑纵梁204之间设置有纵向稳定斜撑203,撑杆201与支撑横梁205之间设置有横向稳定斜撑202,起重机将节段块800安装到指定的节段块支撑系统200上方并将其调整至适宜的姿态后,对撑杆201的高度进行调整,使其对指定姿态的节段块800进行支撑。撑杆201包括固定部211和可在固定部211上滑动并锁紧的滑动部212,用于对撑杆201高度进行调节固定,滑动部212的顶端还设有球铰,球铰可转动的与节段块800底部接触,此滑动部212及球铰均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再详述。
如图7—9所示,主支腿300包括卡接在桥墩700外侧不同高度的第一卡接部304和第二卡接部305,第一卡接部304设置于支腿下节303,第二卡接部305设置于支撑移位台车400的支腿上横梁301,支腿下节303与支腿上横梁301之间设置有支腿斜撑302,将主支腿300形成稳固的承载结构,方便承载其上设置的移位台车400及主梁系统100。
第一卡接部304和第二卡接部305的规格一致,第二卡接部305包括与桥墩700相对两处侧边接触的两处第一卡板351,两处第一卡板351之间设置有拉杆352,通过拉杆352将两处第一卡板351拉紧,使之紧贴桥墩700侧边;第一卡板351上设置有向桥墩700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板353,第二卡板353上旋接有与桥墩700另外两处侧边接触的卡接螺柱354,卡接螺柱354与桥墩700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垫板,旋紧卡接螺柱354使其垫板与桥墩700另外两处侧边紧贴,卡接部形成的矩形卡接框架紧贴桥墩700侧壁,避免主支腿300安装时发生晃动。
如图10-14所示,主梁系统包括两根结构一致的纵梁110,纵梁110包括四根主梁段121组成的主梁102,主梁段121之间通过铰接头103连接,其中一个铰接头103位于主梁重载工作区,铰接头可实现主梁段121之间的相对平转,使架桥机主梁系统之纵梁110线形布置和曲线梁线形布置最大程度吻合,以满足小半径曲线施工要求;主梁102的两端设置有导梁101,主梁102和导梁101之间也通过铰接头连接。
纵梁110上设置有联系梁段141,两处纵梁110上的联系梁段141互相合拢连接形成联系梁104使得主梁系统呈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重心位于两处纵梁110之间,避免架桥机在小半径曲线桥梁的施工过程中的横向倾覆风险。
铰接头103包括两组铰接块131,两组铰接块131分别设置在两处相连的主梁段121上,每组铰接块131均包括设置在主梁段121上下两端的两处铰接块,两组铰接块131通过第一销轴132连接,第一销轴132在主梁段121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两处,两组铰接块131之间设置有两组可伸缩的第一驱动装置133,第一驱动装置13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通过第一销轴132连接的两处铰接块131处,两组第一驱动装置133中一者伸长、另一者缩短以实现两组铰接块131的相对转动,第一驱动装置133可以是液压油缸,通过控制不同的伸长/缩短距离,以实现主梁段121之间不同的弯折角度。
两处相连主梁段121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轨道122,两处相连主梁段121的连接处外侧为缝隙,利用过渡轨道122连接将之形成完整轨道,供主梁段121上的起重机纵向行走移动。过渡轨道122通过螺栓与两处主梁段121连接,以方便在铰接头发生相对平转时,通过过渡轨道122顺利将起重机的纵向轨道以折线形式连接为整体,在铰接头103发生相对平转时,根据平转角度的不同,可根据需要更换与之适配的过渡轨道122,通过螺栓连接可很好地满足使用强度要求及更换需求。
主梁段121上设置有开孔123,开孔123内通过第二销轴143可平转地连接横移装置142,横移装置142内设置有可横向往复移动的联系梁段141,横移装置142可在主梁段121内平转以实现联系梁段141相对主梁段121的平转,以适应曲线状态架梁及过孔走行时二者之间产生水平角度变化。
联系梁段141和横移装置142之间设置有可伸缩的第二驱动装置146,第二驱动装置146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联系梁段141和横移装置142上;第二驱动装置146可以是液压油缸,其伸长时,带动相连的联系梁段141向两侧分开,其缩短时,带动相连的联系梁段141向中心移动实现连接。
横移装置142包括横移框架,横移框架内设置有与联系梁段侧壁接触的横移导轮,联系梁段141在横移装置142内移动时,通过横移导轮对其移动进行限位,避免发生偏斜,同时避免联系梁段141侧壁与横移框架144的内壁发生摩擦导致设备磨损。
两处相连主梁段121在连接处的腹板124呈凹凸状布置,以满足铰接头处腹板传递剪力的要求。
两处纵梁110上的联系梁段141通过螺栓进行可拆式连接,架桥过程中通过螺栓将联系梁段141及两处纵梁110联结为一体,走行过程中在碰到桥墩之前去掉螺栓,将联系梁104打开,避免与桥墩700发生干涉碰撞,在联系梁段141通过桥墩后及时合拢连接。
纵梁110可根据具体工况进行折弯,满足曲线施工的需求,通过联系梁104将两处纵梁110形成框架结构,避免了小半径曲线施工过程中主梁系统的横向倾覆风险。
如图15—19所示,移位台车包括设置在主支腿上的下层车架412,下层车架412通过平转机构402可旋转地连接上层车架411,平转机构402的中部设置有转轴,可实现上层车架411相对下层车架412的相对平转,更好地适应曲线施工时主梁的角度调节;下层车架412底部设置有连接主支腿的下钩挂408,将台车本身与主支腿连接,上层车架411上方设置有连接主梁100的上钩挂404,将台车本身与主梁100连接;
上层车架411连接有驱动主梁100纵移的纵移机构,驱动主梁100纵移以实现架桥机的过孔走行,下层车架412连接有驱动台车横移的横移机构,实现移位台车装置本身与主支腿之间的相对横移。
上层车架411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处滑座403,上钩挂404设置在滑座403上;主梁100压接在滑座403上,由滑座403承载其重量,纵移机构驱动主梁100在滑座403上移动;两处滑座403之间设置有对拉装置405,因机械加工误差及安装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磨损,导致两处滑座403的上钩挂404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该变化有可能导致上钩挂404与主梁100之间出现缝隙,导致使用过程中的脱钩风险,对拉装置405可以是螺柱,通过对拉及两端螺母的旋转可以对两处滑座403之间的距离进行微量调整,控制上钩挂404与主梁100之间的间隙,避免脱钩风险;如图2所示,旋紧或旋松对拉装置405上位于滑座403外侧的螺母,可以微量调整两处滑座403之间的距离。
上钩挂404包括螺柱441,螺柱441上螺接有两处定位螺帽442,螺柱441上设置有与滑座403配合的安装部444,如图6所示,滑座403外侧设置有与安装部444配合的套管431,安装部444伸入套管431并通过定位螺帽442控制其在套管431内的高度;安装部444上设置有钩体443,二者之间固定连接,安装部444和钩体443位于两处定位螺帽442之间,安装部444和钩体443可在两处定位螺帽442之间上下移动,达到适宜的高度后,旋紧定位螺帽442,即可对钩体443的高度进行固定。
纵移机构包括设置在上层车架411上的支座462,支座462上设置有可伸缩的第三驱动装置461,第三驱动装置461的伸缩端连接纵移座463,第三驱动装置461可以是液压油缸,伸长时带动纵移座463右移,缩短时带动纵移座463左移。
纵移座463包括框架464,框架464内通过第三销轴466连接有可旋转的舌板465,框架464内还穿设有限制舌板465旋转角度的第四销轴467,舌板465连接主梁100,第四销轴467位于舌板465下部的两侧中任意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装置461带动主梁100右移,因此将第四销轴467设置在舌板465下部的右侧,此时舌板465向左旋转受到第四销轴467的限制,纵移座463右移时,主梁100的下部伸入框架464的沟槽与舌板465接触,因舌板465不能左转,因此随着纵移座463的右移驱动主梁100右移;而纵移座463左移时,舌板465在主梁100下部的压迫下右转,可以顺畅地回位,方便进行下一次右移驱动主梁100右移。
横移机构包括设置在下层车架412上的第四驱动装置471,第四驱动装置471的伸缩端连接横移座472,横移座472连接主支腿,第四驱动装置471可以采用液压油缸,油缸伸长或缩短以带动此台车装置本身在主支腿上移动,进而带动台车上所压接主梁系统100的两处纵梁横向相对位置调整,方便架桥机在走行过程中,可顺利地通过桥墩。
上层车架411可相对下层车架412平转,更好地适应曲线施工时主梁系统100的角度调节;纵移机构避免了使用时人工倒换销轴的情况,提高了效率;对拉装置405可以调节上钩挂404与主梁系统100之间的间隙,防止脱钩。
如图20—22所示,起重机包括起重机横梁601,起重机横梁601上设置有起升系统610和小车横移系统611,起升系统610的下方连接有吊具612,起重机横梁601两端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支腿602和第二支腿603,第一支腿602和第二支腿603的底部均通过大车平转机构606连接有行走轮605,使得行走轮605可相对支腿进行平转,通过折线轨道时也能顺利走行;第一支腿602和第二支腿603中一者通过托辊及反压轮机构604可水平移动地连接起重机横梁601,另一者与起重机横梁601固定连接,其中一处支腿可通过托辊及反压轮机构604沿起重机横梁601横向水平移动,使得两处支腿之间的距离可调,可更好地应对折线轨道,此实施例中,因第一支腿602底部的结构较多,将托辊及反压轮机构604与第二支腿603连接。
托辊及反压轮机构604套设在起重机横梁601外侧,托辊及反压轮机构604内设置有与起重机横梁601上下轨道接触的转轮,转轮带有可起到导向作用的轮缘,使得托辊及反压轮机构604的移动更顺畅。
起重机横梁601上设置有控制托辊及反压轮机构604移动距离的限位板613,避免其从起重机横梁601上掉落或与吊具612发生干涉。
第二支腿603为“A”字形,第二支腿603的顶端连接起重机横梁601,第二支腿603的底部设置两处行走轮605。
第二支腿603的底部设置有弯折部607,弯折部607的下部连接行走轮605,弯折部607可以向起重机的内侧弯曲或向起重机的外侧弯曲,以便在具有同样吊装空间的前提下,可减小或增大起重机走行轨道间的横向间距;或者说在起重机走行轨道间横向间距同样的前提下,可增大或减小起重机的吊装空间。此实施例中,为增大起重机的吊装空间,将弯折部607向起重机内侧弯曲。
第一支腿602的下部通过均衡梁平转机构609可平转地连接均衡梁608,均衡梁608下部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处行走轮605,均衡梁608既可通过均衡梁平转机构609沿第一支腿602平转又可绕均衡梁平转机构609竖转,轨道出现起伏不平即不同面情况时,通过均衡梁608竖转使得其底部的两处行走轮605均能接触轨道,使得行走过程平稳。
行走轮605设置在轮箱内,轮箱可平转地连接大车平转机构606,大车平转机构606设置在均衡梁608底部。轮箱带动行走轮605可沿大车平转机构606、均衡梁608平转,出现折线轨道、不平行轨道时,通过行走轮605的平转,使得行走轮605与轨道始终能良好配合,避免出现啃轨现象。
第一支腿602的底部连接横折部671的一端,横折部671的另一端通过均衡梁平转机构609可平转地连接均衡梁608,横折部671呈水平设置,可选择朝向起重机内侧或外侧,与弯折部607所起到的效果一致。
均衡梁平转机构609通过第二销轴692连接均衡梁608,均衡梁平转机构609通过螺柱691连接横折部671,可以绕第二销轴692进行竖转,也可以绕螺柱691进行平转,实现均衡梁608带动行走轮605的平转和竖转。
通过弯折部607和横折部671对吊装空间或起重机走行轨道间的横向间距进行调整;同时极大的拓展了起重机对折线轨道、不平行轨道、不同面轨道等不规则轨道的适应能力,为施工装备的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更普遍地拓展起重机的适应能力及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架梁状态下:利用起重机600依次由跨前桥下提起节段块800并安放在节段块支撑系统200之上,并利用起重机6依次进行节段块800的对位、胶拼及临时张拉,待到一孔梁安放及临时张拉完成后,安装整体张拉预应力钢绞线并张拉,一孔梁形成整体,落梁千斤顶将已架梁顶起使架桥机卸载,节段块800和节段块支撑系统200脱离,架桥机准备过孔,待架桥机过孔完成后,落梁千斤顶落梁,整孔砼梁支撑在桥墩的支座上,完成一个架梁循环。
本实用新型在过孔状态下:如图1所示,在主梁系统100前方的桥墩700上安装主支腿300(含墩旁立柱500及移位台车400),待已架节段块张拉完成后,落梁千斤顶将已架节段块顶起使架桥机卸载,节段块700和节段块支撑系统200脱离,启动移位台车400之纵移机构将整机前移一跨,主梁系统100纵移时移位台车400通过横移机构可实现主梁系统100在主支腿300上的适应性横移,前移过程中主梁系统100之联系梁104依次横向开启避开桥墩700,通过桥墩700后再恢复合拢;过孔到位后,落梁千斤顶落梁,整孔砼梁支撑在桥墩的支座上,完成一个过孔循环。
上述对架梁及过孔作业的描述,是基于墩顶设置落梁千斤顶而作的文字叙述;在墩顶设置落梁千斤顶是桥梁施工的一种常规工艺,但并非唯一工艺;本领域人员应当知晓,仅修改落梁千斤顶(比如将千斤顶设置在台车上的做法)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的方案,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如没有另外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称设置在桥墩外部的两组墩旁立柱;
设置在墩旁立柱上的主支腿,主支腿卡接在桥墩外侧;
设置在主支腿上的移位台车;
设置在移位台车上的主梁系统,移位台车可驱动主梁系统横向或纵向移动;
设置在主梁系统上的起重机,起重机可在主梁系统上移动,起重机用于将节段块安装至节段块支撑系统上方;
设置在主梁系统上的节段块支撑系统,节段块支撑系统用于支撑节段块并配合起重机调整节段块空间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段块支撑系统包括设置在主梁系统上的支撑横梁,支撑横梁上方设置有支撑纵梁,支撑纵梁上方设置有用于支撑节段块且高度可调的撑杆,撑杆与支撑纵梁之间设置有纵向稳定斜撑,撑杆与支撑横梁之间设置有横向稳定斜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腿包括卡接在桥墩外侧不同高度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设置于支腿下节,第二卡接部设置于支撑移位台车的支腿上横梁,支腿下节与支腿上横梁之间设置有支腿斜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的规格一致,第二卡接部包括与桥墩相对两处侧边接触的两处第一卡板,两处第一卡板之间设置有拉杆,第一卡板上设置有向桥墩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板,第二卡板上旋接有与桥墩另外两处侧边接触的卡接螺柱及垫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系统包括两根结构一致的纵梁,纵梁包括至少两根主梁段组成的主梁,主梁段之间通过铰接头连接,主梁的两端设置有导梁,导梁和主梁段之间通过铰接头连接,所述铰接头包括两组铰接块,两组铰接块分别设置在两处相连的主梁段上,两组铰接块通过第一销轴连接,两组铰接块之间设置有两组可伸缩的第一驱动装置,两组第一驱动装置中一者伸长、另一者缩短以实现两组铰接块的相对转动,所述两处相连主梁段在连接处的腹板呈凹凸状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上设置有可往复移动的联系梁段,两处纵梁上对应位置的联系梁段可互相合拢连接或开启,互相合拢连接的联系梁段形成联系梁使得主梁系统呈框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台车包括设置在主支腿上的下层车架,下层车架通过平转机构可旋转地连接上层车架,下层车架底部设置有连接主支腿的下钩挂,上层车架上方设置有连接主梁的上钩挂,上层车架连接有驱动主梁纵移的纵移机构,下层车架连接有驱动移位台车横移的横移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包括起重机横梁,起重机横梁上设置有起升系统和小车横移系统,起升系统的下方连接有吊具,起重机横梁两端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的底部均通过大车平转机构连接有行走轮,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中一者通过托辊及反压轮机构可沿起重机横梁长度方向水平移动地连接起重机横梁,另一者与起重机横梁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腿的底部设置有弯折部,弯折部的下部连接行走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腿的底部连接横折部的一端,横折部的另一端通过均衡梁平转机构既可平转又可竖转地连接均衡梁,均衡梁下部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处行走轮。
CN202322339232.7U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 Active CN2204862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39232.7U CN220486256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39232.7U CN220486256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86256U true CN220486256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31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39232.7U Active CN220486256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862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792970A (zh) * 2024-09-03 2024-10-18 河南省路港起重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节段拼接式架桥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792970A (zh) * 2024-09-03 2024-10-18 河南省路港起重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节段拼接式架桥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83618B (zh) 一种用于预制装配式桥梁快速施工的架桥机
CN107640706B (zh) 一种起重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CN109024291A (zh) 一种一体化架桥机及其工作方法
KR20140084107A (ko) 셀프-런칭 이동식 비계공법
CN204343173U (zh) 一种节段拼装架桥机
CN220486256U (zh) 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
CN114481844A (zh) 一种节拼架桥机
CN111335182A (zh) 轻便式独轨架桥机及架桥过程中钢柱、钢梁安装方法
CN116553372A (zh) 桥梁施工用起重设备及桥梁施工方法
CN116043715A (zh) 一种用于复杂工况的预制节段梁施工的施工方法
CN110747757B (zh) 整孔梁换架设备
CN114808747A (zh) 一种多功能架桥机及架桥施工方法
CN107401125A (zh) 一种移动台车的行走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2052371U (zh) 用于变宽混凝土箱梁悬浇施工的挂篮装置
CN119021099A (zh) 一种一体式上行式移动模架
CN119021100A (zh) 一种一体式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施工方法
CN210827111U (zh) 一种环境友好型下行自行式钢栈桥结构
CN112211112A (zh) 一种在既有桥梁上采用双导梁架桥机的钢箱梁安装方法
CN112160246A (zh) 组合梁安装方法
CN116927102A (zh) 一种小半径曲线下行式节段拼装架桥机
CN206438420U (zh) 固定式非对称桥梁悬臂拼装设备
CN116537076A (zh) 一种大吨位两跨式上承自行式移动模架及其施工方法
CN212895958U (zh) 下挂移动式桥面吊机
CN212335790U (zh) 一种大悬臂盖梁施工台车
CN109112978B (zh) 一种扩建高架桥的施工设备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