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24332U - 医用液体输注设备及用于其的液体连通组件和弹性软管部件 - Google Patents
医用液体输注设备及用于其的液体连通组件和弹性软管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424332U CN220424332U CN202321540013.9U CN202321540013U CN220424332U CN 220424332 U CN220424332 U CN 220424332U CN 202321540013 U CN202321540013 U CN 202321540013U CN 220424332 U CN220424332 U CN 2204243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se
- hose body
- handle
- liquid
- elas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5/00—Feeding-tubes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22—Valves or arrangement of valves
- A61M39/28—Clamping means for squeezing flexible tubes, e.g. roller clamp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液体输注设备及用于其的液体连通组件和弹性软管部件。其中,该弹性软管部件由弹性材料一体成型为单件,并包括:软管主体;接合环以及柄部,柄部自软管主体径向向外地延伸至接合环,接合环能够与软管主体过盈配合;止动凸起部,其限定了折叠部以及插入部;折叠部的长度与柄部沿径向方向的长度的比值在2和5之间,从而使得当插入部被完整地插入接合环时,折叠部被折叠以阻止液体在软管主体中流动,并且在软管主体受到轴向拉力的情况下,随着柄部被拉伸折叠部被至少部分地展开,从而允许液体在软管主体中自由流动。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在医用液体输注设备或管路中发生意外或不期望的液体流动或液体输注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医用液体输注设备,诸如利用静脉输液泵或肠内营养泵经由输注管路向患者给药的医用液体递送设备。本公开内容涉及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液体输注设备及用于其的液体连通组件和弹性软管部件,其中该弹性软管部件能够实现防止意外或不期望的液体流动或液体输注。
背景技术
在临床医疗中,输注设备被广泛地应用于静脉输液或肠内喂养的场合,常规的应用中需要始终控制输注流量。否则,在出现意外的情况下时,待输注的液体或溶液可能在不受泵或其他调节流量装置控制的情况下自由流动进入病人体内,这可能特别危险。
为了避免或降低上述风险,已经提供了一些用于输注医用液体中的防自由流动装置(即防自流装置),这些防自流装置通常是由操作者(诸如医生、护士)手动操作的机构或构件,其能够被操作以选择性地停止和允许医用液体流动通过某一管道。换言之,操作者可以调节或操作这些防自流装置,以将其致动到关闭位置以阻止液体流动,以及将其致动到打开位置以允许液体流动进而利用药物泵送装置(例如静脉输液泵或肠内营养泵)向患者给药。
如上所述的已有的防自流装置仍然存在如下一些缺陷。这些已有的防自流装置一般在需要将其从打开位置切换到关闭位置或者反过来切换时都需要手动操作,并且通常都采用和输注通路相关联的额外机构或构件的形式,诸如采用能够夹紧输注管路的夹具的形式或者采用用于控制输注管路连通与否的阀元件的形式。然而,采用这些形式的防自流装置,均存在容易出现因误操作或意外触碰引起的风险,诸如因操作人员、患者自身或者路过的人无意碰触到该防自流装置或者甚至造成这些构件和其控制的输注管路或泵分离而引起,进而造成待输注的液体或溶液的流动和递送不再受到控制。并且,这些已有的防自流装置还可能对于正确安装至泵或者输注管路上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旦其未能正确安装就位,就有风险在未引起注意的情况下允许意外或不期望的液体流动或液体输注发生。
此外,这些已有的防自流装置还可能存在结构复杂或者在医用液体输注设备或输注管路或泵处增加额外部件而成本高的缺陷,以及在操作上不够方便的缺陷。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用于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防止液体意外或不期望的自由流动的解决方案,以至少部分地缓解或解决现有解决方案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地缓解或解决如上所述的已有的用于输注医用液体中的防自由流动装置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公开内容提出一种医用液体输注设备及用于其的液体连通组件和弹性软管部件。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弹性软管部件,所述弹性软管部件由弹性材料一体成型为单件,并包括:
软管主体,所述软管主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并具有圆形横截面;
接合环以及柄部,所述柄部自所述软管主体的第一预定位置径向向外地延伸至所述接合环,并限定了自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预定位置的第一软管部分和自所述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预定位置的第二软管部分,所述接合环具有和所述软管主体一致的径向方向,并且所述接合环被构造为能够与所述软管主体过盈配合;
止动凸起部,所述止动凸起部凸起于所述第一软管部分的第二预定位置,并限定了自所述第一预定位置至所述第二预定位置的折叠部以及自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预定位置的插入部;
所述折叠部的长度与所述柄部沿所述径向方向的长度的比值在2和5之间,从而使得当所述插入部被完整地插入所述接合环时,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折叠部被折叠以阻止液体在所述软管主体中流动,并且,在所述软管主体受到轴向拉力的情况下,随着所述柄部被拉伸所述折叠部被至少部分地展开,从而允许液体在所述软管主体中自由流动。
根据该第一方面,所述接合环的内径略小于所述软管主体的外径以实现过盈配合,从而使得所述软管主体能够被弯折并插入所述接合环中并且相对于所述接合环不滑动。该柄部的长度为接合环与软管主体之间的距离,即接合环与软管主体的外周最接近处的间距。
本公开内容基于以下技术见解。止动凸起部限定了软管主体的第一端被弯折并插入接合环的最大长度,即该插入部被完整地插入接合环。由于插入部和柄部的长度差以及软管主体和柄部具有的可拉伸性及弹性,当插入部被完整地插入接合环时,在折叠部中形成诸如90°以下的折叠角从而堵塞软管中的液体通路,当折叠部被至少部分地展开时折叠角消失,即,当这部分软管主体受到轴向拉力(指至少具有沿软管主体的轴向方向的分量的作用力或者使得软管被拉伸得更长的作用力)而被一定程度上拉伸地更直或者使先前具有折叠角的部段形成弧形的弯曲部分,此时软管主体内的通路允许液体的自由流动。
还应理解的是,由止动凸起部限定的插入接合环的最大长度,使得每一次将插入部完整地插入接合环均产生相同的折叠角以及与之对应的柄部的延伸率。当使得折叠部被至少部分地展开的作用力消失时,该柄部的弹性以及该止动凸起部的限位作用将驱使该折叠部再次恢复先前的折叠状态,从而再次堵塞软管中的液体通路。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止动凸起部形成为沿所述软管主体的圆周方向的环状凸起部,所述环状凸起部在与所述接合环相同的一侧被截平,从而使得所述环状凸起部在被截平的部分的高度不超过其他部分的高度的一半。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环状凸起部在被截平的部分的高度为所述其他部分的高度的10%至30%。
根据另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软管主体在所述第一预定位置处具有环形加强部分,所述柄部的近端连接至所述环形加强部分。
根据另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环形加强部分的高度不超过所述接合环的侧壁厚度的一半。
根据另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环形加强部分的轴向尺寸比所述柄部的轴向尺寸更大、而比所述接合环的轴向尺寸更小,并且所述柄部的宽度不小于所述软管主体的内径。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折叠部的长度与所述柄部的长度的比值在3和4之间,并且所述弹性材料为断裂延伸率大于400%、撕裂强度大于30兆帕的硅胶。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软管主体的内径在1.5mm和3mm之间、侧壁厚度在0.6mm和1.2mm之间,所述折叠部的长度在10mm和30mm之间,所述插入部不小于5mm,所述第二软管部分的长度大于60mm。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液体连通组件,该液体连通组件包括泵管结构件和根据前文的第一方面中描述的用于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弹性软管部件。所述泵管结构件由非弹性材料制成,并具有两个独立的两个管路,每个所述管路具有截锥形的第一接口和圆筒形的第二接口,所述截锥形的第一接口的底部截面的外径大于所述软管主体的内径,从而使得所述软管主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套设固定于所述两个管路的所述第一接口上,所述第二接口则被构造为能够容纳并连接所述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液体输出端口和液体输入端口。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医用液体输注设备,所述医用液体输注设备包括蠕动泵装置以及根据第二方面的用于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液体连通组件。该蠕动泵装置包括: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被构造为能够固定所述泵管结构件以及所述软管主体,从而使得所述软管主体被拉伸以便所述折叠部被至少部分地展开,进而允许液体在所述软管主体中的自由流动;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二软管部分相关联,从而使得液体在所述软管主体中以受控的流速流动。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公开内容各较佳实例。
本公开内容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医用液体输注设备及用于其的液体连通组件和弹性软管部件能够提供一种更为可靠的防止液体自由流动的设计,其能够尽可能避免在医用液体输注设备或管路中发生意外或不期望的液体流动或液体输注。
附图说明
图1A示意性地示出了处于非使用状态的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弹性软管部件的立体图。
图1B为图1A中的弹性软管部件的主视图。
图1C示意性地示出了从沿着软管主体的轴向观察图1A-1B中的弹性软管部件的视图。
图1D示意性地示出了软管主体的环状凸起部的一个优选示例的横截面。
图2A示意性地示出了处于折叠状态的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弹性软管部件的立体图,其中插入部被完整地插入接合环且弹性软管部件不受外力作用,。
图2B示意性地示出了处于展开状态的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弹性软管部件的立体图,其中软管主体受到轴向拉力从而折叠部被至少部分地展开。
图3A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A中示出的处于折叠状态的弹性软管部件,其经由泵管结构件连接至用于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液体流入通道和液体流出通道。
图3B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B中示出的处于展开状态的弹性软管部件,其经由泵管结构件连接至用于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液体流入通道和液体流出通道。
图3C示意性地示出了图3A-3B中示出的泵管结构件。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示例性布局,其中,在图3A-3C中示出的弹性软管部件被布置成和蠕动泵装置相关联。
附图标记说明:
100:弹性软管部件
11:第一端
12:第二端
13:第二软管部分
14:折叠部
15:插入部
21:柄部
22:接合环
23:环形加强部分
3:止动凸起部
31:被截平的部分
400:泵管结构件
41:第一接口
42:第二接口
51:液体流入通道
52:液体流出通道
600:蠕动泵装置
61:定位柱
62:转子枢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以下的描述为示例性的,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的其他类似情形也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在以下的具体描述中,方向性的术语,例如“左”、“右”、“上”、“下”、“前”、“后”等,参考附图中描述的方向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部件可被置于多种不同的方向,方向性的术语是用于示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性的。
参考图1A-1C和图2A-2B所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弹性软管部件100,弹性软管部件100由弹性材料一体成型为单件。弹性软管部件100包括软管主体、接合环22、柄部21以及止动凸起部3。
具体地,如1A-1B所示,软管主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并具有圆形横截面。柄部21自软管主体的第一预定位置径向向外地延伸至接合环22,并限定了自第一端11延伸至第一预定位置的第一软管部分和自第二端12延伸至第一预定位置的第二软管部分13,接合环22具有和软管主体一致的径向方向,并且接合环22被构造为能够与软管主体过盈配合。止动凸起部3凸起于第一软管部分的第二预定位置,并限定了自第一预定位置至第二预定位置的折叠部14以及自第一端11至第二预定位置的插入部15。
折叠部14的长度与柄部21沿径向(即软管主体的径向)方向的长度被设置为具有一定的比值,具体地在2和5之间,从而使得当插入部15被完整地插入接合环22时,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折叠部14被折叠以阻止液体在软管主体中流动,并且,在软管主体受到轴向拉力的情况下,随着柄部21被拉伸折叠部14被至少部分地展开,从而允许液体在软管主体中自由流动。其中,图1B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折叠部14的长度为L1、柄部21的长度为L2,即L1/L2的比值在2和5之间。
应当理解的是,图1A-1B示出了处于初始状态的弹性软管部件100,其例如可以是借助于诸如注塑工艺生产出该弹性软管部件100时其所处的状态,图2A、3A中则示出了该弹性软管部件100的折叠状态,其例如可以是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整个输液管路已经装配好当尚未开始输液操作时该弹性软管部件100所处的状态,图2B、3B以及图4中则示出了该弹性软管部件100的展开状态,其例如可以是医用液体输注设备正处于输液操作期间或者将要进行输液操作时该弹性软管部件100所处的状态。
例如,如图2B和3B所示,软管主体受到轴向拉力从而折叠部14被部分地展开,其未被完全拉直而是被稍微弯曲,但这种稍微弯曲的折叠部14明显地不会对从中间流动通过的液体产生任何阻碍。
参考上述附图示出的不同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当弹性软管部件100处于该初始状态时,只需要将软管主体的第一端11弯折并插入至接合环22中直至止动凸起部3抵接接合环22,该弹性软管部件100将在弹性的作用下进入该折叠状态。当弹性软管部件100处于该折叠状态时,只要该软管主体整体被沿轴向稍稍拉伸或者有外力促使该柄部21被拉伸得更长,该折叠部14就将展开从而使得弹性软管部件100进入展开状态。
其中,接合环22的内径略小于软管主体的外径以实现过盈配合,从而使得软管主体能够被弯折并插入接合环22中并且相对于接合环22不滑动。该柄部21的长度为接合环22与软管主体之间的距离,即接合环22与软管主体的外周最接近处的间距。具体地,参考图1C所示,柄部21沿其长度方向(即图1C中的竖直方向)在接合环22与软管主体(图中示出为软管主体的插入部15)之间延伸,而柄部21的长度则定义为图1C中接合环22与软管主体之间的最短距离,即图1C中示出的接合环22的外圆周的下端和软管主体的外圆周的上端之间的距离(尽管在图1C中未示出)。
另外,仍然参考图1C,根据一些优选实施例,为了使得柄部21以及柄部21与接合环22及软管主体的连接部位的强度,柄部21的宽度(即图1C中的横向方向)不小于软管主体的内径。当通过拉伸柄部21使得折叠部14被至少部分地展开,即,使得该弹性软管部件100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时,该弹性软管部件100上受到较大外力作用而可能出现应力集中以及出现结构上的脆弱部分,主要就是柄部21与接合环22及软管主体的连接部位。柄部21的宽度不小于软管主体的内径的这种设计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这种结构上脆弱部分,因而有助于提高该弹性软管部件100的使用寿命。
参考图2A-2B所示,止动凸起部3限定了软管主体的第一端11被弯折并插入接合环22的最大长度,即该插入部15被完整地插入接合环22。由于插入部15和柄部21的长度差以及软管主体和柄部21具有的可拉伸性及弹性,当插入部15被完整地插入接合环22时,在折叠部14中形成诸如90°以下的折叠角从而堵塞软管中的液体通路,当折叠部14被至少部分地展开时折叠角消失,即,当这部分软管主体受到轴向拉力(指至少具有沿软管主体的轴向方向的分量的作用力或者使得软管被拉伸得更长的作用力)而被一定程度上拉伸地更直或者形成弧形的弯曲部分,此时软管主体内的通路允许液体的自由流动。
还应理解的是,由止动凸起部3限定的插入接合环22的最大长度,使得每一次将插入部15完整地插入接合环22均产生相同的折叠角以及与之对应的柄部21的延伸率。当使得折叠部14被至少部分地展开的作用力消失时,该柄部21的弹性以及该止动凸起部3的限位作用将驱使该折叠部14再次恢复先前的折叠状态,从而再次堵塞软管中的液体通路。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折叠部14的长度与柄部21的长度的比值,即L1/L2的比值在3和4之间,并且弹性材料为断裂延伸率大于400%、撕裂强度大于30兆帕的硅胶,其中该撕裂强度定义了每单位横截面积的该材料所能承受的作用力大小,在不超出该作用力以及该断裂延伸率的外力作用下,该材料能够以弹性形变基本恢复原状。上述材料性质与L1/L2的设定比值的组合,不仅能够提高该弹性软管部件100的使用寿命,还能够兼顾以下两方面的特性,即,一方面使得折叠状态下的弹性软管部件100可靠地完全阻止液体在软管主体中流动(即,可靠的防自流特性),另一方面在期望使得折叠部14被至少部分地展开从而允许液体在软管主体中自由流动时,只需要施加一定的轴向拉力就足以使得柄部21被拉长、折叠部14被充分地展开,而无需施加非常大的拉力,这样的大拉力可能存在损坏该弹性软管部件100的某一部分诸如柄部21或接合环22的风险。
进一步参考图2A和3A所示,可以看到当插入部15完整地插入接合环22时,该折叠部14具有相对小的尺寸并占据较小的空间,这意味着操作者或其他人误操作而使得折叠部14被意外地展开或者从接合环22中脱离而恢复至前述初始状态的风险被降低。并且,即使因为操作者或其他人意外触碰到该折叠部14造成该折叠部14被短暂地展开,柄部21的弹性形变能力仍然能迅速地使得该折叠部14回到折叠状态,从而再次堵塞软管中的液体通路。
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根据一些更具体的例子,软管主体的内径可以在1.5mm和3mm之间、侧壁厚度可以在0.6mm和1.2mm之间,折叠部14的长度L1可以在10mm和30mm之间(L2根据前述比值确定),插入部15的长度L3不小于5mm,第二软管部分13的长度大于60mm,并且可选地,接合环22沿软管主体的轴向的尺寸L4约在3mm和4mm之间。在一个更具体的例子中,软管主体的折叠部14的长度L1约为16mm,柄部21的长度L2约为5mm,插入部15的长度L3约为10mm,接合环22沿软管主体的轴向的尺寸L4约为3.5mm。
更具体地,在采用硅胶材料注塑加工制成该弹性软管部件100的情况下,出于便于加工制造的目的,软管主体的侧壁厚度、接合环22的侧壁厚度、柄部21的厚度(如图1B中示出的柄部21沿软管主体的轴向的尺寸)的尺寸可基本相同,均在1.0mm左右。
可替代地或者额外地,止动凸起部3可以形成为限位圈的形式,但是优选地,该止动凸起部3形成为沿软管主体的圆周方向的环状凸起部,环状凸起部在与接合环22相同的一侧被截平,从而使得环状凸起部在被截平的部分31的高度不超过其他部分的高度的一半。可以理解的是,在图1A-1B中均示意性地示出了这种在与接合环22相同的一侧被截平的环状凸起部。为了便于清楚理解,在图1D中以剖面示意图示出了一个这种形式的环状凸起部的例子,其中以最靠里的圆环表示软管主体的内表面,以中间的圆环表示软管主体的外表面,环状凸起部被截平的部分31位于上方。
环状凸起部被截平的一侧,即与接合环22相同的一侧,在图1D中位于上方,而在图2A中则位于其中示出的止动凸起部3的左侧并靠近柄部21的右端。结合参考图1D和图2A,上述这种在与接合环22相同的一侧被截平的止动凸起部3能够实现如下技术效果,即,当施加作用力拉伸图2A示出的折叠状态的弹性软管部件100时,接合环22的左端(即和柄部21的连接处)将以和柄部21一致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由此柄部21以及连接柄部21的半个接合环22可以在外力作用下较为一致地发生弹性形变,因而弹性形变将较为均匀。
与之相比,采用完整的限位圈形式的止动凸起部3则会致使接合环22的左端(即和柄部21的连接处)先因限位圈的限位作用而沿对应部分的软管主体的径向发生形变,例如从图2A中可见这部分软管主体的径向和柄部21的延伸方向存在明显的夹角,这意味着柄部21以及连接柄部21的半个接合环22发生的弹性形变将较不均匀。
根据一些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环状凸起部在被截平的部分31的高度为其他部分的高度的10%至30%。在测试中,这一优选设计实现了较好地兼顾了以下两方面,即,避免了拉伸软管时接合环22脱开止动凸起部3,同时使得在展开软管主体的折叠部14时柄部21以及连接柄部21的半个接合环22发生的弹性形变较为一致,从而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
可替代地或者额外地,尤其参考图1A-1B,根据另一些实施方式,软管主体在第一预定位置处具有环形加强部分23,柄部21的近端连接至环形加强部分23。尤其是,环形加强部分23的高度不超过接合环22的侧壁厚度的一半。参考图1B所示,根据一些更具体的例子,环形加强部分23的轴向尺寸比柄部21的轴向尺寸更大、而比接合环22的轴向尺寸更小,并且柄部21的宽度不小于软管主体的内径。其中,术语“轴向尺寸”是指“沿软管主体的轴向上的尺寸”,而柄部21的宽度则是指沿其沿垂直于软管主体的轴向和径向方向上的尺寸,即图1C中示出的横向尺寸。
在通过拉力使得折叠部14展开从而使得弹性软管部件100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时,最易出现结构脆弱性的部位为柄部21和软管主体以及接合环22的连接部位,尤其是在如上描述的为便于加工制造而将软管主体的侧壁厚度、接合环22的侧壁厚度、柄部21的厚度设置为相同尺寸的情形下。为此,带有环形加强部分23的这一具体设计在柄部21和软管主体的连接部位也提供了一定的加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弹性软管部件100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在长期使用中保持弹性形变和恢复能力,并在操作者为了展开该折叠部14而不慎施加了过大的作用力的情况下降低损坏风险。
参考图3A-3C所示,本公开内容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液体连通组件,该液体连通组件包括泵管结构件400和前文描述的弹性软管部件100。泵管结构件400由非弹性材料制成,并具有两个独立的两个管路,每个管路具有截锥形的第一接口41和圆筒形的第二接口42,截锥形的第一接口41的底部截面的外径大于软管主体的内径,从而使得软管主体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分别套设固定于两个管路的第一接口41上,第二接口42则被构造为能够容纳并连接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液体输出端口和液体输入端口。
参考图4所示,本公开内容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医用液体输注设备,医用液体输注设备包括蠕动泵装置600以及前文描述的包含泵管结构件400和弹性软管部件100在内的液体连接组件。该蠕动泵装置600包括在图4中呈倒三角布置的三个定位柱61作为固定元件(图中示出为若干)和作为驱动机构的蠕动泵马达,蠕动泵马达具有马达转子,马达转子可以以受控制的方式围绕蠕动泵马达的转子枢转轴62转动(例如顺时针转动),并且定位柱61相对于马达转子及转子枢转轴62固定布置。
更具体地,如图4中所示,软管主体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分别套设固定于两个管路的第一接口41上,第二接口42则连接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液体流入通道51和液体流出通道52。例如,液体流入通道51可以是连接至医疗液体源的软管,液体流出通道52是连接至注射器的软管。定位柱61被构造为能够固定软管主体,而泵管结构件400则由其他固定夹具或其他固定元件(图4中未示出)进行固定,从而使得软管主体被拉伸以便折叠部14被至少部分地展开,进而允许来自医疗液体源的液体在软管主体中的自由流动,驱动机构被布置成与第二软管部分13相关联,从而使得来自医疗液体源的液体在软管主体中以受控的流速流动。基于已知的蠕动泵的工作原理可以理解,在图4所示的位置,挂或者套在上方的两个定位柱61上的软管在被固定的同时也被拉伸,从而使得折叠部也被拉伸至少部分展开的状态,以允许液体在其中自由流动的状态。当马达转子受控制地围绕转子枢转轴62顺时针转动时,三个定位柱61随之围绕转子枢转轴62,并且可以理解地在每次转动达到约120°时回到图4所示的状态。在这种马达转子的转动期间,软管中的流体受控制的流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4所示的医用液体输注设备中,弹性软管部件100被布置成和蠕动泵装置600相关联。即,软管主体中的一部分(前述的第二软管部分13中的一段软管)被用作蠕动泵装置600的软管,从而由蠕动泵装置控制软管中的液体流动,诸如流速。
应当注意的是,该软管主体的折叠部14一般并不必须被展开至图4中示出的接近笔直的状态,而是可以呈不具有小于90°的折叠角的弯曲弧形状态(即部分展开的状态),在该弯曲弧形状态下的折叠部14仍然足以允许液体在软管中的流动,诸如例如图2B和3B中所示出的那样。并且,图4示出的定位柱61仅为举例,能够将弹性软管部件100保持在其展开状态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固定元件或组件,均适合于与上述弹性软管部件100配合使用。
进一步参考图4,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该医用液体输注设备可能正处在输液操作期间,此时若因为操作者或其他人的误操作或者触碰使得该弹性软管部件100从定位柱61处脱离,那么随后该折叠部14就会在柄部21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迅速回到折叠状态,从而堵塞软管中的液体通路使得输液暂时停止,直到操作者再次将该弹性软管部件100布置就位。这避免了在输液操作中发生意外而使得医疗液体以不受控制的方式或速率被递送至患者的风险。举例来说,医疗液体正在蠕动泵装置600的控制下以预定速率被递送至患者,当弹性软管部件100意外脱离而不再受蠕动泵装置600的控制时,若软管部件不发生前述折叠则将允许医疗液体在其中自由流动,这将对患者构成巨大的风险。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医用液体输注设备及用于其的液体连通组件和弹性软管部件,能够提供一种更为可靠的防止液体自由流动的设计,其能够尽可能避免在医用液体输注设备或管路中发生意外或不期望的液体流动或液体输注。此外,在例如弹性软管部件未正确地安装到蠕动泵上或者与蠕动泵相关联的位置时能够自动地防止医疗液体从中自由流动,并且这种弹性软管部件的设计还可以允许医护人员方便地检视当前的液体输注设备的工作状态(即是否允许液体自由流动或液体当前是否正在流动通过软管)。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这种弹性软管部件还具有成本相对便宜和容易使用的优点,并且尤其适用于静脉输液设备、用于肠内营养递送的泵管装置等医疗输液设备。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弹性软管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软管部件由弹性材料一体成型为单件,并包括:
软管主体,所述软管主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并具有圆形横截面;
接合环以及柄部,所述柄部自所述软管主体的第一预定位置径向向外地延伸至所述接合环,并限定了自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预定位置的第一软管部分和自所述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预定位置的第二软管部分,所述接合环具有和所述软管主体一致的径向方向,并且所述接合环被构造为能够与所述软管主体过盈配合;
止动凸起部,所述止动凸起部凸起于所述第一软管部分的第二预定位置,并限定了自所述第一预定位置至所述第二预定位置的折叠部以及自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预定位置的插入部;
所述折叠部的长度与所述柄部沿所述径向方向的长度的比值在2和5之间,从而使得当所述插入部被完整地插入所述接合环时,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折叠部被折叠以阻止液体在所述软管主体中流动,并且,在所述软管主体受到轴向拉力的情况下,随着所述柄部被拉伸所述折叠部被至少部分地展开,从而允许液体在所述软管主体中自由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弹性软管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凸起部形成为沿所述软管主体的圆周方向的环状凸起部,所述环状凸起部在与所述接合环相同的一侧被截平,从而使得所述环状凸起部在被截平的部分的高度不超过其他部分的高度的一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弹性软管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起部在被截平的部分的高度为所述其他部分的高度的10%至30%。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弹性软管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主体在所述第一预定位置处具有环形加强部分,所述柄部的近端连接至所述环形加强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弹性软管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加强部分的高度不超过所述接合环的侧壁厚度的一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弹性软管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加强部分的轴向尺寸比所述柄部的轴向尺寸更大、而比所述接合环的轴向尺寸更小,并且所述柄部的宽度不小于所述软管主体的内径。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弹性软管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的长度与所述柄部的长度的比值在3和4之间,并且所述弹性材料为断裂延伸率大于400%、撕裂强度大于30兆帕的硅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弹性软管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主体的内径在1.5mm和3mm之间、侧壁厚度在0.6mm和1.2mm之间,所述折叠部的长度在10mm和30mm之间,所述插入部不小于5mm,所述第二软管部分的长度大于60mm。
9.一种用于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液体连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连通组件包括泵管结构件和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弹性软管部件;
所述泵管结构件由非弹性材料制成,并具有两个独立的两个管路,每个所述管路具有截锥形的第一接口和圆筒形的第二接口,所述截锥形的第一接口的底部截面的外径大于所述软管主体的内径,从而使得所述软管主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套设固定于所述两个管路的所述第一接口上,所述第二接口则被构造为能够容纳并连接所述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液体输出端口和液体输入端口。
10.一种医用液体输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液体输注设备包括蠕动泵装置以及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医用液体输注设备的液体连通组件,其中,所述蠕动泵装置包括:
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被构造为能够固定所述泵管结构件以及所述软管主体,从而使得所述软管主体被拉伸以便所述折叠部被至少部分地展开,进而允许液体在所述软管主体中的自由流动;以及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二软管部分相关联,从而使得液体在所述软管主体中以受控的流速流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40013.9U CN220424332U (zh) | 2023-06-16 | 2023-06-16 | 医用液体输注设备及用于其的液体连通组件和弹性软管部件 |
PCT/CN2024/099401 WO2024255884A1 (zh) | 2023-06-16 | 2024-06-14 | 医用液体输注设备及用于其的液体连通组件和弹性软管部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40013.9U CN220424332U (zh) | 2023-06-16 | 2023-06-16 | 医用液体输注设备及用于其的液体连通组件和弹性软管部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424332U true CN220424332U (zh) | 2024-02-02 |
Family
ID=89696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540013.9U Active CN220424332U (zh) | 2023-06-16 | 2023-06-16 | 医用液体输注设备及用于其的液体连通组件和弹性软管部件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424332U (zh) |
WO (1) | WO202425588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255884A1 (zh) * | 2023-06-16 | 2024-12-19 | 美昕医疗器械(昆山)有限公司 | 医用液体输注设备及用于其的液体连通组件和弹性软管部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622327A5 (zh) * | 1977-04-15 | 1981-03-31 | Luwa Ag | |
US7815612B2 (en) * | 2000-05-11 | 2010-10-19 | Zevex,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free flow in an infusion line |
US8425470B2 (en) * | 2008-04-01 | 2013-04-23 | Zevex, Inc. | Anti-free-flow mechanism for enteral feeding pumps |
SG172934A1 (en) * | 2009-01-30 | 2011-08-29 | Nestec Sa | Infusion pump cassette with ant i -free -flow valve mechanism |
CN108523904B (zh) * | 2018-07-04 | 2024-05-10 | 南通市中医院 | 一种一次性动静脉穿刺采血针及其保护装置 |
US11213460B2 (en) * | 2018-09-19 | 2022-01-04 | Vesco Medical Llc | Connectors for infusion pump feeding sets |
KR102501678B1 (ko) * | 2020-07-31 | 2023-02-17 | 학교법인 건국대학교 | 자유 유동을 방지할 수 있는 수액 주입기용 유체송달장치 |
CN112675382A (zh) * | 2020-12-11 | 2021-04-20 | 江苏爱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输液装置 |
CN214911756U (zh) * | 2021-01-20 | 2021-11-30 | 苏州市中医医院 | 一种新型静脉输液针 |
CN220424332U (zh) * | 2023-06-16 | 2024-02-02 | 美昕医疗器械(昆山)有限公司 | 医用液体输注设备及用于其的液体连通组件和弹性软管部件 |
-
2023
- 2023-06-16 CN CN202321540013.9U patent/CN220424332U/zh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6-14 WO PCT/CN2024/099401 patent/WO2024255884A1/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255884A1 (zh) * | 2023-06-16 | 2024-12-19 | 美昕医疗器械(昆山)有限公司 | 医用液体输注设备及用于其的液体连通组件和弹性软管部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255884A1 (zh) | 2024-1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449817C2 (ru) |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ий запорный клапан | |
CN100500235C (zh) | 防止输液管线内自由流动的装置和方法 | |
JP5507564B2 (ja) | 接続および分離中の流体の漏出を最小化する閉鎖雄型ルアー装置 | |
CA2925342C (en) | Auto-shutoff coupling | |
CN220424332U (zh) | 医用液体输注设备及用于其的液体连通组件和弹性软管部件 | |
JP2012501742A5 (zh) | ||
EP2679274A1 (en) | Needle-free medicine injection connector without experiencing non-positive and non-negative pressure | |
EP1172124A2 (en) | Three-way valve with self-supporting body for medical use | |
US20240091464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iming a fluid line | |
US20150238746A1 (en) | Frangible connector closure for tubular connector | |
CN108325024A (zh) | 一种智能型医用输液控制装置 | |
CN209092389U (zh) | 留置针 | |
CN208927226U (zh) | 一次性使用防逆流结直肠造影管和灌肠装置 | |
CN209884860U (zh) | 一种多功能引流袋 | |
CN222641084U (zh) | 连接器联接组件 | |
CN222641085U (zh) | 多级连接器防变位装置 | |
CN222238458U (zh) | 具有防移位的连接器组件 | |
CN222641088U (zh) | 锁定连接器联接组件 | |
CN204766835U (zh) | 一种用于带螺旋压合式正压装置的留置针 | |
EP4122526A1 (en) | Coupler device for valve assembly for use with medical infusion device | |
CN219941394U (zh) | 延长型连接管装置 | |
CN221771303U (zh) | 联接器 | |
CN214388430U (zh) | 一种利于确保液管通畅的留置针 | |
CN214762829U (zh) | 一种膀胱注入型导尿管 | |
CN222488365U (zh) | 扭转连接器联接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