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0421060U -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21060U
CN220421060U CN202320424479.6U CN202320424479U CN220421060U CN 220421060 U CN220421060 U CN 220421060U CN 202320424479 U CN202320424479 U CN 202320424479U CN 220421060 U CN220421060 U CN 220421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onnector
insulator
connection part
connection
electric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2447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初
陈伟顺
熊海涛
刘振兴
李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2447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21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21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210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绝缘体,第一绝缘体内部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电连接部、第二电连接部和第三电连接部,第一至第三电连接部分别与第一线缆、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连接,第一电连接部、第二电连接部和第三电连接部之一是电源连接部,第一电连接部、第二电连接部和第三电连接部的至少其中之一是信号连接部;第一绝缘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耳,连接耳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固定线端连接器;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保证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采用设置锁扣的方式,使得线端连接器的成本增加且线端连接器的结构复杂化,不便于加工成型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高速连接器,通常只设置一个端子组和电连接部,但对于需要多接口插接时,需要使用的连接器数量多,因此总体占用空间大,不利于产品布局。因此,期待开发一种能够连接多个电连接部且结构紧凑的线端连接器。这样的线端连接器在插入相应的板端连接器后,需要与板端连接器进行相对位置的固定,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现有技术中的线端连接器上设置锁扣,利用锁扣上的锁凸与线端连接器上的锁孔卡接,实现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的相对位置的固定。但是,锁扣的设置增加了线端连接器的成本,并且为适配锁扣的安装,线端连接器的结构也相应的更加复杂,不便于加工成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保证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采用设置锁扣的方式,使得线端连接器的成本增加且线端连接器的结构复杂化,不便于加工成型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端连接器,包括:
第一绝缘体,所述第一绝缘体内部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电连接部、第二电连接部和第三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三电连接部分别与第一线缆、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部、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三电连接部之一是电源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三电连接部的至少其中之一是信号连接部;
所述第一绝缘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固定所述线端连接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插接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连接部是电源连接部,所述第二电连接部是边带信号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第三电连接部包括边带信号连接部和差分信号连接部的至少其中之一。
可选地,所述插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插接部和至少一个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的侧面,每个所述第二插接部位于一个所述第三电连接部的侧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部和与所述第一插接部相邻的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部。
可选地,还包括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下部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插板部和至少两个第二插板部,所述第一插板部与所述第二插板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板部上,每个所述第三电连接部设置在一个第二插板部上,至少两个所述第三电连接部彼此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二插板部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沿所述第一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设置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插接部之间及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四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绝缘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面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为板状,且与所述插接部之间设置有第五间隙。
可选地,所述连接耳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前侧面或后侧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一对凸起部,一对所述凸起部凸出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并向所述第一绝缘体的上方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
可选地,所述凸起部上设置有减重槽。
可选地,一对所述连接耳分别靠近第一绝缘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一对所述连接耳之间在所述第一绝缘体上设置有加强凸筋,所述加强凸筋与一对所述连接耳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板端连接器和上述的线端连接器。
可选地,所述板端连接器包括:
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二绝缘体内部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和所述第三端子组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三电连接部插接配合;
外壳,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第二绝缘体的外部,所述第二绝缘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插接槽,所述外壳的前端面和/或后端面的至少部分向内凹陷形成定位槽;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插接部和第一定位部,所述插接槽与所述插接部插接配合,所述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插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其有益效果在于:该线端连接器集成了第一电连接部、第二电连接部和第三电连接部,其中包括电源连接部和信号连接部,节省空间,并且通过插接部能够与板端连接器上的插接槽插接配合,保证插接的稳定性;同时,该线端连接器的第一绝缘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耳,通过连接耳上的第一连接部能够实现线端连接器与板端上的设备或部件的固定连接,进而实现将线端连接器相对比板端连接器固定,保证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的连接的稳定性;并且,该线端连接器无需设置锁扣及其相关结构,节省了成本,简化了线端连接器的整体结构,使得线端连接器的第一绝缘体的加工成型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线端连接器的一个视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线端连接器的另一个视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线端连接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绝缘体;2、第一电连接部;3、第二电连接部;4、第三电连接部;5、连接耳;6、第一连接部;7、第一插接部;8、第二插接部;9、第一定位部;10、第一插板部;11、第二插板部;12、第二定位部;13、延伸部;14、减重槽;15、加强凸筋;16、外壳;17、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端连接器,包括:
第一绝缘体1,第一绝缘体1内部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电连接部2、第二电连接部3和第三电连接部4,第一电连接部2、第二电连接部3和第三电连接部4分别与第一线缆、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连接,第一电连接部2、第二电连接部3和第三电连接部4之一是电源连接部,第一电连接部2、第二电连接部3和第三电连接部4的至少其中之一是信号连接部;
第一绝缘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耳5,连接耳5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6,第一连接部6用于固定线端连接器。
具体的,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保证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采用设置锁扣的方式,使得线端连接器的成本增加且线端连接器的结构复杂化,不便于加工成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端连接器集成了第一电连接部2、第二电连接部3和第三电连接部4,其中包括电源连接部和信号连接部,节省空间,并且通过插接部能够与板端连接器上的插接槽插接配合,保证插接的稳定性;同时,该线端连接器的第一绝缘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耳5,通过连接耳5上的第一连接部6能够实现线端连接器与板端上的设备或部件的固定连接,进而实现将线端连接器相对比板端连接器固定,保证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的连接的稳定性;并且,该线端连接器无需设置锁扣及其相关结构,节省了成本,简化了线端连接器的整体结构,使得线端连接器的第一绝缘体1的加工成型更加方便。
可选地,第一绝缘体1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插接部。
具体的,插接部能够与板端连接器上的插接槽插接配合,提高了线端连接器插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电连接部2是电源连接部,第二电连接部3是边带信号连接部。
具体的,该线端连接器通过电源连接部和边带信号连接部的设置,实现了电源连接、边带信号(Sideband)连接的集成,扩展了线端连接器的功能,实现多功能集成式设计,在实现了电连接部数量上的集成的基础上,又实现了电连接器功能上的集成。
可选地,第三电连接部4包括边带信号连接部和差分信号连接部的至少其中之一。
具体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边带信号(Sideband)和差分信号(Differentialsignal)至少其中之一作为第三电连接部4所传输的信号,实现信号传输的多样性。
可选地,插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插接部7和至少一个第二插接部8,第一插接部7位于第一电连接部2和第二电连接部3的侧面,每个第二插接部8位于一个第三电连接部4的侧面。
具体的,第一插接部7设置在第一电连接部2和第二电连接部3的至少一侧,每个第三电连接器的侧面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二插接部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7设置有一个,第一插接部7设置在靠近第一绝缘体1的前侧的一侧,第二插接部8成对设置,每对第二插接部8设置在一个第三电连接部4的前侧和后侧。
可选地,第一插接部7和与第一插接部7相邻的第二插接部8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部9。
具体的,第一定位部9的设置能够与板端连接器上的定位槽17插接配合,为线端连接器的插接提供了进一步的插接定位,提高了插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还包括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的下部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插板部10和至少两个第二插板部11,第一插板部10与第二插板部11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第一电连接部2和第二电连接部3间隔设置在第一插板部10上,每个第三电连接部4设置在一个第二插板部11上,至少两个第三电连接部4彼此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二插板部11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沿第一绝缘体1的长度方向相邻的第二插接部8之间设置有第三间隙,第一定位部9与第一插接部7之间及第一定位部9与第二插接部8之间分别设置有第四间隙。
具体的,第一电连接部2、第二电连接部3和第三电连接部4集成在同一个印刷电路板上,该电路板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插板部10和第二插板部11,第一插板部10和第二插板部11上设置有金手指,用于与板端连接器上的端子组插接;第一电连接部2和第二电连接部3设置在同一个第一插板部10上,二者之间保持足够的电气间隙,相邻的第三电连接部4之间通过第二间隙保持足够的电气间隙,并且不同的第三电连接部4分别处于不同的第二插板部11上,形成多个插拔结构,保证插拔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绝缘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面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定位部12,第二定位部12为板状,且与插接部之间设置有第五间隙。
具体的,两个第二定位部12在该线端连接器插接在相应的板端连接器上时,分别贴合板端连接器的外壳16的外侧,起到插拔定位和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插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连接耳5设置在第一绝缘体1的前侧面或后侧面上。
具体的,连接耳5可以设置在第一绝缘体1的前侧面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绝缘体1的后侧面,便于连接耳5通过其第一连接部6与板端上的设备或部件的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接耳5设置在第一绝缘体1的后侧面上。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接耳5设置在第一绝缘体1的前侧面上。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6包括一对凸起部,一对凸起部凸出于第一绝缘体1并向第一绝缘体1的上方延伸形成延伸部13,第一连接部6设置在延伸部13上。
具体的,一对凸起部凸出于第一绝缘体1的前侧面或后侧面,在其延伸部1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6,通过第一连接部6能够方便地与板端上的设备或部件进行固定连接。
可选地,凸起部上设置有减重槽14。
具体的,每个连接耳5上的减重槽14包括第一减重槽和多个第二减重槽,第一减重槽使得连接耳5形成倒U形结构。
可选地,一对连接耳5分别靠近第一绝缘体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一对连接耳5之间在第一绝缘体1上设置有加强凸筋15,加强凸筋15与一对连接耳5连接。
具体的,加强凸筋15凸出于第一绝缘体1的表面,加强凸筋15可以设置成包括横向凸筋和竖向凸筋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横向凸筋与竖向凸筋连接形成方格状。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6包括安装孔。
具体的,以安装孔作为第一连接部6,可以方便地通过螺栓或螺钉组件实现连接耳5与板端上的设备或部件的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的孔壁外周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二减重槽,第一减重槽和第二减重槽的设置能够减少第一绝缘体1的重量,并节省材料。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板端连接器和上述的线端连接器。
可选地,板端连接器包括:
第二绝缘体,第二绝缘体内部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分别与第一电连接部2、第二电连接部3和第三电连接部4插接配合;
外壳16,外壳16套设于第二绝缘体的外部,第二绝缘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与外壳16之间形成插接槽,外壳16的前端面和/或后端面的至少部分向内凹陷形成定位槽17;第一绝缘体1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插接部和第一定位部9,插接槽与插接部插接配合,定位槽17与第一定位部9插接配合。
具体的,该线端连接器为集成式的线端连接器,该线端连接器与上述板端连接器插接时,插接部插入插接槽内,第一定位部9插入定位槽17内,实现线端连接器在板端连接器上的插接固定。
进一步的,插接槽包括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第一插接槽用于与第一插接部7插接配合,第二插接槽用于与第二插接部8插接配合。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5)

1.一种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绝缘体,所述第一绝缘体内部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电连接部、第二电连接部和第三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三电连接部分别与第一线缆、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部、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三电连接部之一是电源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三电连接部的至少其中之一是信号连接部;
所述第一绝缘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固定所述线端连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插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是电源连接部,所述第二电连接部是边带信号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连接部包括边带信号连接部和差分信号连接部的至少其中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插接部和至少一个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的侧面,每个所述第二插接部位于一个所述第三电连接部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与所述第一插接部相邻的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下部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插板部和至少两个第二插板部,所述第一插板部与所述第二插板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板部上,每个所述第三电连接部设置在一个第二插板部上,至少两个所述第三电连接部彼此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二插板部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沿所述第一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设置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插接部之间及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四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面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为板状,且与所述插接部之间设置有第五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耳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前侧面或后侧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一对凸起部,一对所述凸起部凸出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并向所述第一绝缘体的上方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上设置有减重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连接耳分别靠近第一绝缘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一对所述连接耳之间在所述第一绝缘体上设置有加强凸筋,所述加强凸筋与一对所述连接耳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安装孔。
14.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端连接器和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线端连接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端连接器包括:
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二绝缘体内部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和所述第三端子组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三电连接部插接配合;
外壳,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第二绝缘体的外部,所述第二绝缘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插接槽,所述外壳的前端面和/或后端面的至少部分向内凹陷形成定位槽;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插接部和第一定位部,所述插接槽与所述插接部插接配合,所述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插接配合。
CN202320424479.6U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20421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24479.6U CN220421060U (zh)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24479.6U CN220421060U (zh)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21060U true CN220421060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43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24479.6U Active CN220421060U (zh)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210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0191B1 (en) Plug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00468979C (zh) 小型可插拔收发模组
WO2008137890A2 (en) Connector assembly for preterminated systems
CN210350162U (zh) 电连接器
CN218123778U (zh) 一种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US7963777B2 (en) First connector, second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ing device
CN107425356B (zh)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
CN220421060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7823350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20368172U (zh) 中继转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7823351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05882239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与连接器组件
CN213959169U (zh) 一种高速电连接器
CN213959258U (zh) 一种低串扰高速插座电连接器
CN213959244U (zh) 电连接件模组
CN204441607U (zh) 插头电连接器及插座电连接器
CN222214604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7823411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737012Y (zh) 电子转接器
KR200227805Y1 (ko) 커넥터
CN110474195A (zh) 连接器公头和连接器
CN204230463U (zh) 一种电连接器
TWI874943B (zh) 線端連接器及連接器元件
CN219959573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377706Y (zh) 电池连接器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