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08470U - 一种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408470U CN220408470U CN202321861844.6U CN202321861844U CN220408470U CN 220408470 U CN220408470 U CN 220408470U CN 202321861844 U CN202321861844 U CN 202321861844U CN 220408470 U CN220408470 U CN 2204084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base
- plate
- pinch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有时会因为发力不稳导致发动机底座晃动,使得手压在发动机底座晃动与工作台之间,导致手被夹伤的问题,通过设置有推动组件,使得在将发动机底座解除限位时,推动组件会推动发动机底座向上运动,进而使得发动机底座与底座之间产生缝隙,以使得工作人员发力不稳时有东西支撑着,防止发动机底座将手夹伤,相对于现有技术,发动机底座与底座之间产生缝隙,手不会被夹在发动机底座与底座之间,从而达到了防止手被夹伤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是一种具有防止夹伤功能对发动机底座进行夹持的装置,其主要的目的是防止发动机底座在加工过程中发生晃动,例如:公开号为CN212683662U专利,通过设置的可拆夹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进行拆卸,随后利用弧形面进行圆柱体的夹持,保证夹持效果,同时可拆夹板采用卡接结构,安装拆卸简单快捷,通过设置的压紧结构,可以进一步的对零件进行夹持,保证稳定性,压板可拆卸设置,便于对其进行拆卸更换,保障夹持效果。
公开号为CN212683662U,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零件加工装夹结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且固定座内设有丝杆,所述丝杆与伺服电机之间相连接,现有的发动机底座加工用夹持机构,工人在进行使用时发动机底座因重量的原因会紧贴在工作台的上表面,在加工完成后工人需要用手伸到发动机的下方,但是有时会因为发力不稳导致发动机底座晃动,使得手压在发动机底座晃动与工作台之间,导致手被夹伤,且现有的发动机底座加工用夹持机构,普遍采用螺纹杆带动夹具进行打开和锁紧,但是有时工人因为追求加工效率,会在螺纹杆转开一点,看似手可以放进去,但是放进去一半会被卡住,导致手被夹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采用本装置进行工作,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有时会因为发力不稳导致发动机底座晃动,使得手压在发动机底座晃动与工作台之间,导致手被夹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包括有底座,设置在底座上方的夹具,底座的下方设置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机构;
夹持机构包括有弹性组件和推动组件,推动组件设置在弹性组件的左侧。
优选的,弹性组件包括有设置在底座左侧下方的第一滑板,第一滑板的左侧内部设置有第一孔洞,第一孔洞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底座的外侧内部设置有第二孔洞,第一滑板的左侧前方设置有拉簧,拉簧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
优选的,第一滑板与底座的连接方式为横向滑动连接,且第一孔洞关于第一滑板对称设置两个。
优选的,第一孔洞的外观结构形状为倾斜型,且第一孔洞的宽度与第一连接杆的宽度一致。
优选的,第二孔洞的外观结构形状为垂直型,且第二孔洞的宽度与第一连接杆的宽度一致,并且第一连接杆与夹具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推动组件包括有设置在第一滑板左侧后方的第一推板,底座的内侧内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下方连通有第三孔洞,第一凹槽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推板,第二推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推板,第三推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推杆。
优选的,第一滑槽的左侧外观形状为向下倾斜形,且第一滑槽的右侧外观形状为水平型,并且第一滑槽的宽度与第一推杆的宽度一致。
优选的,限位机构包括有设置在第一滑板右侧的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的内部设置有第四孔洞,第四孔洞的外侧连通有限位槽,第四孔洞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推杆,限位槽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板,第一滑板的右侧内部设置有第五孔洞,第五孔洞的左侧连通有第二凹槽,第二推杆的左端设置有转动板。
优选的,限位槽的宽度与第二限位板的宽度一致,且第二限位板的外观结构形状为梯形。
优选的,限位槽等距分布在第四孔洞的外侧,且相邻两个限位槽之间相互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通过设置有推动组件,使得在将发动机底座解除限位时,推动组件会推动发动机底座向上运动,进而使得发动机底座与底座之间产生缝隙,以使得工作人员发力不稳时有东西支撑着,防止发动机底座将手夹伤,相对于现有技术,发动机底座与底座之间产生缝隙,手不会被夹在发动机底座与底座之间,从而达到了防止手被夹伤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通过设置有限位机构和弹性组件,使得当限位机构解除限位时,进而使得弹性组件向左侧进行运动,将夹具快速打开,以使得工作人员不会因操作过急而导致手被夹在夹具与发动机底座之间,相对于现有技术,夹具可以快速的打开,工作人员不需要准确的观测夹具打开的大小,会直接全部打开,从而达到了防止手被夹伤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机构与限位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板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推板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限位板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限位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图5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夹具;3、夹持机构;4、限位机构;31、弹性组件;32、推动组件;3101、第一滑板;3102、第一孔洞;3103、第一连接杆;3104、第二孔洞;3105、拉簧;3106、第一支撑板;3201、第一推板;3202、第一凹槽;3203、第三孔洞;3204、第二推板;3205、第三推板;3207、第一滑槽;3206、第一推杆;401、第一限位板;402、第四孔洞;403、限位槽;404、第二推杆;405、第二限位板;406、第五孔洞;407、第二凹槽;408、转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包括有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方的夹具2,底座1的下方设置有夹持机构3,夹持机构3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机构4;
夹持机构3包括有弹性组件31和推动组件32,推动组件32设置在弹性组件31的左侧。
弹性组件31包括有设置在底座1左侧下方的第一滑板3101,第一滑板3101的左侧内部设置有第一孔洞3102,第一孔洞310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3103,底座1的外侧内部设置有第二孔洞3104,第一滑板3101的左侧前方设置有拉簧3105,拉簧3105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3106。
第一滑板3101与底座1的连接方式为横向滑动连接,且第一孔洞3102关于第一滑板3101对称设置两个。
第一孔洞3102的外观结构形状为倾斜型,且第一孔洞3102的宽度与第一连接杆3103的宽度一致。
第二孔洞3104的外观结构形状为垂直型,且第二孔洞3104的宽度与第一连接杆3103的宽度一致,并且第一连接杆3103与夹具2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推动组件32包括有设置在第一滑板3101左侧后方的第一推板3201,底座1的内侧内部设置有第一凹槽3202,第一凹槽3202的下方连通有第三孔洞3203,第一凹槽3202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推板3204,第二推板3204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推板3205,第三推板320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槽3207,第一滑槽3207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推杆3206。
第一滑槽3207的左侧外观形状为向下倾斜形,且第一滑槽3207的右侧外观形状为水平型,并且第一滑槽3207的宽度与第一推杆3206的宽度一致。
限位机构4包括有设置在第一滑板3101右侧的第一限位板401,第一限位板401的内部设置有第四孔洞402,第四孔洞402的外侧连通有限位槽403,第四孔洞40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推杆404,限位槽403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板405,第一滑板3101的右侧内部设置有第五孔洞406,第五孔洞406的左侧连通有第二凹槽407,第二推杆404的左端设置有转动板408。
限位槽403的宽度与第二限位板405的宽度一致,且第二限位板405的外观结构形状为梯形。
限位槽403等距分布在第四孔洞402的外侧,且相邻两个限位槽403之间相互连通。
通过转动第二推杆404,因限位槽403的宽度与第二限位板405的宽度一致,且第二限位板405的外观结构形状为梯形,第二限位板405与第二推杆404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限位槽403等距分布在第四孔洞402的外侧,且相邻两个限位槽403之间相互连通,使得第二推杆404可以带动第二限位板到405运动进限位槽403的内部,也可以运动出限位槽403的内部,当限位槽403运动出限位槽403连通地方时,拉簧3105拉动第一滑板3101向左侧进行运动,因第一孔洞3102的外观结构形状为倾斜型,且第一孔洞3102的宽度与第一连接杆3103的宽度一致,第二孔洞3104的外观结构形状为垂直型,且第二孔洞3104的宽度与第一连接杆3103的宽度一致,并且第一连接杆3103与夹具2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使得第一连接杆3103沿着第二孔洞3104向外侧进行运动,当第一滑板3101向左侧进行运动时,带动第十推杆3206沿着第一滑槽3207轨迹进行运动,带动第三推板3205和第二推板3204向上方进行运动,将发动机底座推起来,使得发动机底座与底座之间产生缝隙,以使得工作人员发力不稳时有第三推板3205和第二推板3204撑着,防止发动机底座将手夹伤,相对于现有技术,发动机底座与底座之间产生缝隙,手不会被夹在发动机底座与底座之间,从而达到了防止手被夹伤的目的。
当转动第二推杆404时,拉簧3105快速的将第二推杆404拉动向左侧进行运动,使得夹具2也会快速的分开,不会出现工作人员估计缝隙差不多将手伸进缝隙,导致手被夹在夹具与发动机底座之间,从而达到了防止手被夹伤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包括有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方的夹具(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下方设置有夹持机构(3),所述夹持机构(3)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机构(4);
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有弹性组件(31)和推动组件(32),所述推动组件(32)设置在弹性组件(31)的左侧。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31)包括有设置在底座(1)左侧下方的第一滑板(3101),所述第一滑板(3101)的左侧内部设置有第一孔洞(3102),所述第一孔洞(310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3103),所述底座(1)的外侧内部设置有第二孔洞(3104),所述第一滑板(3101)的左侧前方设置有拉簧(3105),所述拉簧(3105)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3106)。
3.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板(3101)与底座(1)的连接方式为横向滑动连接,且第一孔洞(3102)关于第一滑板(3101)对称设置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洞(3102)的外观结构形状为倾斜型,且第一孔洞(3102)的宽度与第一连接杆(3103)的宽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洞(3104)的外观结构形状为垂直型,且第二孔洞(3104)的宽度与第一连接杆(3103)的宽度一致,并且第一连接杆(3103)与夹具(2)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32)包括有设置在第一滑板(3101))左侧后方的第一推板(3201),所述底座(1)的内侧内部设置有第一凹槽(3202),所述第一凹槽(3202)的下方连通有第三孔洞(3203),所述第一凹槽(3202)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推板(3204),所述第二推板(3204)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推板(3205),所述第三推板(320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槽(3207),所述第一滑槽(3207)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推杆(3206)。
7.根据权利要求6的一种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3207)的左侧外观形状为向下倾斜形,且第一滑槽(3207)的右侧外观形状为水平型,并且第一滑槽(3207)的宽度与第一推杆(3206)的宽度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4)包括有设置在第一滑板(3101)右侧的第一限位板(401),所述第一限位板(401)的内部设置有第四孔洞(402),所述第四孔洞(402)的外侧连通有限位槽(403),所述第四孔洞(40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推杆(404),所述限位槽(403)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板(405),所述第一滑板(3101)的右侧内部设置有第五孔洞(406),所述第五孔洞(406)的左侧连通有第二凹槽(407),所述第二推杆(404)的左端设置有转动板(408)。
9.根据权利要求8的一种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403)的宽度与第二限位板(405)的宽度一致,且第二限位板(405)的外观结构形状为梯形。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一种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403)等距分布在第四孔洞(402)的外侧,且相邻两个限位槽(403)之间相互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61844.6U CN220408470U (zh) | 2023-07-17 | 2023-07-17 | 一种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61844.6U CN220408470U (zh) | 2023-07-17 | 2023-07-17 | 一种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408470U true CN220408470U (zh) | 2024-01-30 |
Family
ID=89647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861844.6U Active CN220408470U (zh) | 2023-07-17 | 2023-07-17 | 一种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408470U (zh) |
-
2023
- 2023-07-17 CN CN202321861844.6U patent/CN22040847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831441U (zh) | 一种夹紧防松锁的工装夹具 | |
CN209830403U (zh) | 一种剪板机 | |
CN116000336A (zh) | 一种工件夹持用的机床三爪卡盘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3732360A (zh) | 一种角度可调式机械加工用钻孔装置 | |
CN220408470U (zh) | 一种发动机底座加工防夹伤结构 | |
CN211464916U (zh) | 一种工件钻孔用定位装夹装置 | |
CN215520029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用组装工作台 | |
CN219444039U (zh) | 多角度套筒座立式定位压紧工装 | |
CN217097412U (zh) | 一种机械零部件加工用机械夹具台 | |
CN216298616U (zh) | 一种带储销槽的机械加工夹具 | |
CN213498652U (zh) | 一种木工夹具 | |
CN214817945U (zh) | 一种钢牙加工用固定工装 | |
CN215469828U (zh) | 一种立式加工中心内自动装夹夹具 | |
CN210415204U (zh) | 一种橡胶成型机 | |
CN218192678U (zh) | 一种改进型碟刹对置缸斜孔工装夹具 | |
CN216177880U (zh) | 一种零配件生产用具有限位结构的夹具 | |
CN221392818U (zh) | 一种雕刻物固定装置 | |
CN218800641U (zh) | 支板夹具和机床 | |
CN220972101U (zh) | 一种线阵式柔性定位工具 | |
CN218696293U (zh) | 一种基于回转工作台的夹持装置 | |
CN221196659U (zh) | 一种投影仪数位光雕装置 | |
CN211890555U (zh) | 一种辅助手持式设备加工的固定夹具 | |
CN213054409U (zh) | 一种液压平口钳 | |
CN211053483U (zh) | 一种可调型的平口钳 | |
CN220613037U (zh) | 一种机床夹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