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78067U - 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378067U CN220378067U CN202223558743.XU CN202223558743U CN220378067U CN 220378067 U CN220378067 U CN 220378067U CN 202223558743 U CN202223558743 U CN 202223558743U CN 220378067 U CN220378067 U CN 2203780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oss arm
- mounting seat
- door handle
- handle
- handle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包括:安装座以及设置于安装座内的把手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一侧上设置有执行器;第一交叉臂,所述第一交叉臂的一端与靠近所述执行器的所述把手骨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交叉臂的另一端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采用隐藏的方式,提升汽车整体美观的同时还能减少汽车行驶过程产生的风阻,也避免门把手被磕碰造成损伤,并且通过第一交叉臂、第二交叉臂以及连杆组件的配合能够使得位于安装座内的把手骨架被平行推出,用户拉动把手骨架即可对车门进行解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现代汽车设计和制造技术不断地提高,消费者对于汽车的功能和外观的要求也逐渐增高。
汽车门把手是车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汽车门把手均是呈外凸裸露式设计,这种设计的门把手长期处于裸露状态容易污损,乘客开门时容易弄脏手,且外凸裸露式门把手不仅不美观,还容易被磕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实用且不易被磕碰的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包括:安装座以及设置于安装座内的把手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一侧上设置有执行器;
第一交叉臂,所述第一交叉臂的一端与靠近所述执行器的所述把手骨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交叉臂的另一端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上;
第二交叉臂,所述第二交叉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交叉臂铰接,所述第二交叉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连;
连杆组件,其位于远离所述执行器的一侧且与所述把手骨架的另一端相连,所述连杆组件具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与所述第二交叉臂的端部活动抵靠;
当所述执行器带动所述第一交叉臂相对安装座进行横向移动时,所述第二交叉臂抵顶所述调节块,使得位于安装座内的所述把手骨架被平行推出。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中,所述连杆组件具有转臂以及连杆,所述转臂的端部与所述调节块的端壁活动抵靠,相互远离的所述调节块的一端以及所述转臂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座通过第一轴销和第二轴销连接,且所述第一轴销上套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二轴销上套设有第二扭簧,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转臂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把手骨架铰接。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中,位于所述第二交叉臂的端部设置有抵顶部,所述抵顶部与所述调节块活动抵靠。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中,所述把手骨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交叉臂的一端通过第三轴销连接,且所述第三轴销上设置有第三扭簧,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连杆铰接。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中,所述调节块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限位部,所述抵顶部与所述第一端部或与所述第二端部活动抵靠,所述第二交叉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交叉臂通过第四轴销连接,所述限位部与第四轴销活动抵靠。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中,所述执行器的驱动端上设置有拉绳,所述活动销上设置有拉线块,所述拉线块与所述拉绳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中,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行程槽,所述活动销与所述行程槽滑动相连,且所述安装座的外壁上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上设置第四扭簧,所述第四扭簧的一端与轴套连接,所述第四扭簧的另一端与活动销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中,所述安装座的侧壁上设置有解锁块,所述解锁块与贯穿所述安装座的所述第二轴销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中,所述把手骨架上设置有把手面板,所述安装座上端开设有通槽且所述通槽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把手面板位于密封圈中。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中,所述位于所述解锁块一侧的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惯性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把手骨架设置在安装座中,使得整个门把手结构的端面与车门端面齐平,即采用隐藏的方式,提升汽车整体美观的同时还能减少汽车行驶过程产生的风阻,也避免门把手被磕碰造成损伤,并且通过第一交叉臂、第二交叉臂以及连杆组件的配合能够使得位于安装座内的把手骨架被平行推出,用户拉动把手骨架即可对车门进行解锁。
2、安装座上设置有惯性锁,能够防止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的急刹,而使解锁块转动对车门实现解锁,从而提高整车的安全性。
3、把手骨架是完全的直线上升,相比于旋转式的,运动中不易与安装座发生干涉问题,产品的整体尺寸在车身中Y向所需空间大大减小,通过拉线牵引,无力的分解,力的损失较小,传动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的爆炸图;
图4是本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初始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推出状态第一示意图;
图6是本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推出状态第二示意图;
图7是本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旋转解锁状态第一示意图;
图8是本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旋转解锁状态第二示意图;
图9是本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手动解锁示意图。
图中,
1、安装座;100、行程槽;101、轴套;102、第四扭簧;103、解锁块;104、通槽;105、密封圈;106、惯性锁;
2、把手骨架;200、第一连接部;201、第二连接部;202、第三轴销;203、第三扭簧;204、把手面板;205、第二齿部;
3、执行器;300、拉绳;301、卷线盘;
4、第一交叉臂;400、活动销;401、拉线块;402、第一齿部;
5、第二交叉臂;500、抵顶部;501、第四轴销;
6、连杆组件;600、调节块;601、转臂;602、连杆;603、第一轴销;604、第二轴销;605、第一扭簧;606、第二扭簧;607、第一端部;608、第二端部;609、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9所示,本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包括:安装座1以及设置于安装座1内的把手骨架2,其特征在于,安装座1的一侧上设置有执行器3;第一交叉臂4,第一交叉臂4的一端与靠近执行器3的把手骨架2的一端连接,第一交叉臂4的另一端通过活动销400活动连接于安装座1上;第二交叉臂5,第二交叉臂5的一端与第一交叉臂4铰接,第二交叉臂5的另一端与安装座1相连;连杆组件6,其位于远离执行器3的一侧且与把手骨架2的另一端相连,连杆组件6具有调节块600,调节块600与第二交叉臂5的端部活动抵靠;当执行器3带动第一交叉臂4相对安装座1进行横向移动时,第二交叉臂5抵顶调节块600,使得位于安装座1内的把手骨架2被平行推出。
该把手骨架2设置在安装座1中,从外表上看,把手骨架2与安装座1呈隐藏的方式形成一体,该门把手结构通过电动方式实现车门解锁,执行器3通过螺钉安装在安装座1中,执行器3能够使活动销400在安装座1上进行轴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一交叉臂4动作,第一交叉臂4在动作过程中会带动与之铰接的第二交叉臂5动作,使得第二交叉臂5改变抵顶调节块600的部位,使调节块600转动迫使连杆组件6动作,从而将位于安装座1内的把手骨架2被平行推出。
如图2至图8所示,连杆组件6具有转臂601以及连杆602,转臂601的端部与调节块600的端壁活动抵靠,相互远离的调节块600的一端以及转臂601的一端分别与安装座1通过第一轴销603和第二轴销604连接,且第一轴销603上套设有第一扭簧605,第二轴销604上套设有第二扭簧606,连杆602的一端与转臂601的另一端铰接,连杆602的另一端与把手骨架2铰接。
转臂601具有呈圆柱形的的端部,调节块600的端壁与该圆柱形的端部抵靠,调节块600的端壁上端设置有限位块,防止呈圆柱形的的端部脱离与调节块600的端壁抵靠,第二交叉臂5移动时改变抵顶调节块600的部位,从而调节块600绕着第一轴销603进行转动,迫使调节块600推动转臂601,并使得转臂601及第二轴销604绕着安装座1进行转动,进而连杆602带动把手骨架2的另一端做向上做直线运动。
如图3和图6所示,位于第二交叉臂5的端部设置有抵顶部500,抵顶部500与调节块600活动抵靠。
进一步说明,抵顶部500与调节块600活动抵靠,从而使得调节块600能够绕着第一轴销603进行转动。
如图3和图4所示,把手骨架2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00和第二连接部201,第一连接部200与第一交叉臂4的一端通过第三轴销202连接,且第三轴销202上设置有第三扭簧203,第二连接部201与连杆602铰接。
该把手骨架2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00和第二连接部201,第一交叉臂4的一端深入至第一连接部200内并通过第三轴销202连接,而第二连接部201的下方形成有凸块,连杆602的端部呈凹槽型的,从而通过轴销使第二连接部201与连杆602的端部相连。
如图3和图6所示,调节块600具有第一端部607、第二端部608及限位部609,抵顶部500与第一端部607或与第二端部608活动抵靠,第二交叉臂5的一端与第一交叉臂4通过第四轴销501连接,限位部609与第四轴销501活动抵靠。
第二端部608与第一端部607的端面不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交叉臂4带动第二交叉臂5动作时,抵顶部500可从最初抵靠在第一端部607上随着第一端部607和第二端部608之间的路径移动从而抵靠在第二端部608上,迫使调节块600绕着第一轴销603进行转动。
如图2和图8所示,执行器3的驱动端上设置有拉绳300,活动销400上设置有拉线块401,拉线块401与拉绳300连接。
执行器3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卷线盘301,拉绳300卷于卷线盘301中,执行器3的驱动端动作,使卷线盘301转动将拉绳300卷入卷线盘301上,从而拉绳300拉动拉线块401,与拉线块401连接的活动销400,以及与活动销400连接的第一交叉臂4动作。
如图2和图8所示,安装座1上设置有行程槽100,活动销400与行程槽100滑动相连,且安装座1的外壁上设置有轴套101,轴套101上设置第四扭簧102,第四扭簧102的一端与轴套101连接,第四扭簧102的另一端与活动销400相连。
安装座1的前、后两侧侧壁上对应横向设置有行程槽100,活动销400的两端伸出两侧行程槽100,从而活动销400在行程槽100上进行轴向移动。
如图2所示,安装座1的侧壁上设置有解锁块103,解锁块103与贯穿安装座1的第二轴销604相连。
解锁块103与执行器3连接,当第二轴销604转动并同步带动解锁块103转动到一定位置时,执行器3收到信号,车门解锁打开。
如图3所示,把手骨架2上设置有把手面板204,安装座1上端开设有通槽104且通槽104上设置有密封圈105,把手面板204位于密封圈105中。
把手面板204为控制面板,把手面板204与执行器3通过信号方式相连,在通槽104上设置密封圈105能够防止外部杂物通过通槽104与把手面板204之间的间隙进入安装座1内,给予安装座1中的零部件起到防护的作用。
如图2所示,位于解锁块103一侧的安装座1上设置有惯性锁106。
惯性锁106可转动的设置在安装座1一侧上,并且惯性锁106处设置有第五扭簧,设置惯性锁106是为了防止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突发的急刹,防止解锁块103摆动幅度过大而造成车门被打开的现象,从而保护车内的乘客。
该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的工作原理:
执行器3收到信号后,执行器3的驱动端开始旋转,因卷线盘301安装固定在执行器3的驱动端上,故卷线盘301也是做旋转运动,卷线盘301上设有螺旋槽,拉线一端绕着螺旋槽缠绕在卷线盘301上,拉线另一端固定在拉线块401上,卷线盘301转动带动拉线运动,拉线带动拉线块401运动,因拉线块401与活动销400固定连接,从而带动活动销400沿着安装座1上设的行程槽100行做直线运动。把手骨架2、安装座1、第一交叉臂4和第二交叉臂5采用连杆602机构的原理,活动销400被拉线带动沿着骨架行程槽100滑动时,第一交叉臂4与把手骨架2配合处的轴心垂直于安装座1上行程槽100的方向做直线运动,从而带动把手骨架2一端做直线运动;第二交叉臂5绕着与安装座1配合处的轴心做旋转运动,使第二交叉臂5上的抵顶部500从与调节块600的第一端部607处抵顶一直移动至与第二端部608处抵顶,能够调节调节块600转动角度的比例,进而带动转臂601按照一定的角度比旋转运动,再通过连杆602带动把手骨架2另一端做向上做直线运动,从而使把手平行推出显现。
门把手弹出后,用户将手放入门把手中,拉动门把手即把手骨架2,此时门把手绕着第一交叉臂4和把手骨架2的第三轴销202的轴心旋转。把手骨架2通过连杆602带动转臂601及第二轴销604转动,因解锁块103与第二轴销604固定安装,所以解锁快也同步转动,当解锁块103转动到预设的位置时,执行器3收到信号使车门解锁,汽车车门打开。松开把手后,受到第二轴销604处第二扭簧606以及第一轴销603上的第一扭簧605的扭力,把手骨架2复位到图3 状态,关上车门给执行器3信号,执行器3的驱动端实现反向复位转动,释放拉线,第一交叉臂4的第三扭簧203和安装座1处的第四扭簧102的扭力下,使门把手运动复位到图1状态。
该安装座1中可设置锁芯,如图8所示,如果车辆断电,不能通过执行器3电动调节门把手,可以通过手动操作,用钥匙打开车门。具体如下:按压门把手前端使门把手绕着第一交叉臂4和把手骨架2配合处的第三轴销202轴心做旋转圆周运动,使门把手后端弹出;扣住门把手,使门把手继续运动直至完全伸出,通过钥匙插入锁芯解锁,实现开门动作,值得一提的是,图3中第一交叉臂4的一端端部上形成有第一齿部402,第一连接部200的内侧转动设置有第二齿部205,第一齿部402与第二齿部205相啮合,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门把手绕着第一交叉臂4和把手骨架2配合处的第三轴销202轴心做旋转圆周运动时更加流畅,便于门把手后端弹出。并且需要说明的是,该图1至图9中未显示锁芯,但该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中预留有安装位置。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包括:安装座以及设置于安装座内的把手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一侧上设置有执行器;
第一交叉臂,所述第一交叉臂的一端与靠近所述执行器的所述把手骨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交叉臂的另一端通过活动销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上;
第二交叉臂,所述第二交叉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交叉臂铰接,所述第二交叉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连;
连杆组件,其位于远离所述执行器的一侧且与所述把手骨架的另一端相连,所述连杆组件具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与所述第二交叉臂的端部活动抵靠;
当所述执行器带动所述第一交叉臂相对安装座进行横向移动时,所述第二交叉臂抵顶所述调节块,使得位于安装座内的所述把手骨架被平行推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具有转臂以及连杆,所述转臂的端部与所述调节块的端壁活动抵靠,相互远离的所述调节块的一端以及所述转臂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座通过第一轴销和第二轴销连接,且所述第一轴销上套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二轴销上套设有第二扭簧,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转臂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把手骨架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交叉臂的端部设置有抵顶部,所述抵顶部与所述调节块活动抵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骨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交叉臂的一端通过第三轴销连接,且所述第三轴销上设置有第三扭簧,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连杆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限位部,所述抵顶部与所述第一端部或与所述第二端部活动抵靠,所述第二交叉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交叉臂通过第四轴销连接,所述限位部与第四轴销活动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器的驱动端上设置有拉绳,所述活动销上设置有拉线块,所述拉线块与所述拉绳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行程槽,所述活动销与所述行程槽滑动相连,且所述安装座的外壁上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上设置第四扭簧,所述第四扭簧的一端与轴套连接,所述第四扭簧的另一端与活动销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侧壁上设置有解锁块,所述解锁块与贯穿所述安装座的所述第二轴销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骨架上设置有把手面板,所述安装座上端开设有通槽且所述通槽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把手面板位于密封圈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解锁块一侧的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惯性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58743.XU CN220378067U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58743.XU CN220378067U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378067U true CN220378067U (zh) | 2024-01-23 |
Family
ID=89565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558743.XU Active CN220378067U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378067U (zh) |
-
2022
- 2022-12-27 CN CN202223558743.XU patent/CN22037806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040631B1 (en) | Sliding door actuating mechanism | |
CN114737833B (zh) | 一种隐藏式汽车外把手结构 | |
JP5801480B2 (ja) | 電動ロック式外スイングドア | |
CN220378067U (zh) | 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 | |
CN209384825U (zh) | 隐藏式门把手 | |
CN116006038A (zh) | 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 | |
CN113338729A (zh) | 一种隐藏式把手装置 | |
CN219412238U (zh) | 一种汽车尾门锁 | |
CN216406463U (zh) | 车门锁系统电动转换机构 | |
CN219045369U (zh) | 一种旋转式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 | |
CN210948182U (zh) | 汽车电动滑移门驱动机构 | |
CN208310538U (zh) | 一种四连杆式自动门开启关闭机构、自动门及汽车 | |
CN219262058U (zh) | 一种具有隐藏式拉手的车门及车辆 | |
CN222667986U (zh) | 一种汽车下开式尾门驱动系统 | |
CN219840501U (zh) | 一种用于电动隐藏式门把手的平升结构 | |
CN111361398A (zh) | 一种智能电动双外摆车门系统 | |
JP4753405B2 (ja) | 車両用開閉体の開閉機構 | |
CN216406465U (zh) | 一种汽车隐藏式外开门把手 | |
CN220059240U (zh) | 车门把手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8623719U (zh) | 一种传动器 | |
CN222350496U (zh) | 门锁和外把手的执行器总成和车辆 | |
CN219412241U (zh) | 一种车外把手升降结构 | |
CN219045368U (zh) | 一种平升式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 | |
CN220955128U (zh) | 一种车用侧门锁 | |
CN214659603U (zh) | 一种可遥控电动闭门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