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49889U - 一种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349889U CN220349889U CN202322122239.3U CN202322122239U CN220349889U CN 220349889 U CN220349889 U CN 220349889U CN 202322122239 U CN202322122239 U CN 202322122239U CN 220349889 U CN220349889 U CN 2203498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ck
- semi
- lifting
- main hull
- submersi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包括:主船体;主船体的首部设置有驾驶与生活区域,驾驶与生活区域设置有可放倒式天线;主船体的中部的主甲板上设置有升降桩腿系统,升降甲板设置于升降桩腿系统上,且与升降桩腿系统滑动连接,火箭着陆甲板设置于升降甲板上,且与升降甲板为可拆卸连接;多组可拆卸式栏杆均设置于主船体的中部,多组可拆卸式栏杆均与主船体的中部为可拆卸连接;艉部左舷浮箱和艉部右舷浮箱均设置于主船体的尾部;主船体上还设置有远程控制系统、定位系统和压载系统。本申请既能实现在航行漂浮状态时的水上作业,也能实现在半潜状态时,装货甲板潜入水中的水上作业,且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半潜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和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海上货物运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海上运输主载体的船舶地位不断提升,同时海上货物运输对船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半潜船也称为半潜式母船,是完成货物运输的一种特种船舶。半潜船通过对自身压载水的调整,将装货甲板潜入水中,以便将所要承运的重大件货物浮入半潜船的装货甲板上,再利用半潜船的缆绳的收绞和外力固定,排出压载水浮出水面后,对货物进行固定,继而完成货物运输。现有的半潜船按有无动力可分为:无动力半潜驳船和自航式半潜运输船。其中,无动力半潜驳船的运输需要拖轮的协助,其运输方式的运输时间长,操作能力受限,不利于跨洋运输。自航式半潜运输船通过自身的推进系统可以实现长途、快速运输,且半潜工作时,在波浪中横摇角度小,但装货甲板只能潜入水中进行作业,难以实现水面以上的作业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既能实现在航行漂浮状态时的水上作业,也能实现在半潜状态时,装货甲板潜入水中的水上作业,且安全性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包括:主船体;主船体的首部设置有驾驶与生活区域,驾驶与生活区域设置有可放倒式天线;主船体的中部的主甲板上设置有升降桩腿系统,升降甲板设置于升降桩腿系统上,且与升降桩腿系统滑动连接,火箭着陆甲板设置于升降甲板远离主甲板的一侧上,且与升降甲板为可拆卸连接;多组可拆卸式栏杆均设置于主船体的中部,且分别位于升降甲板的相对两侧,多组可拆卸式栏杆均与主船体的中部为可拆卸连接;艉部左舷浮箱和艉部右舷浮箱均设置于主船体的尾部;主船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接收并执行远程控制中心发送的作业指令,从而调整工作模式以完成作业需求的远程控制系统、用于实现海况下定位的定位系统和用于往内压载舱注水的压载系统;远程控制系统分别与定位系统和压载系统通信。
如上的,其中,升降甲板上还设置有消防系统,消防系统用于在火箭着陆发生火灾或爆炸时进行消防灭火。
如上的,其中,升降甲板上还开设有月池,月池用于在火箭回收过程中,将火箭尾焰从升降甲板排下去,再向两侧排导至水面,从而避免对升降甲板造成灼烧。
如上的,其中,定位系统为DP2冗余动力定位系统。
如上的,其中,在四级海况下,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为1m。
如上的,其中,DP2冗余动力定位系统至少包括:推力器系统和动力定位控制系统,推力器系统作为动力定位系统执行部分,推力器系统至少包括:两台全回转推进器和两台管壳式推进器;两台全回转推进器均设置于主船体的尾部,两台管壳式推进器均设置于主船体的首部;DP2冗余动力定位系统接收远程控制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全回转推进器和/或管壳式推进器进入相应的工作状态。
如上的,其中,全回转推进器的输入功率为3000kw。
如上的,其中,管壳式推进器的输入功率为1200kw。
如上的,其中,工作模式至少包括:航行运输模式、半潜火箭发射模式和半潜火箭回收模式。
如上的,其中,火箭着陆甲板通过螺栓与升降甲板连接。
本申请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1)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以现有的半潜船为设计基础,具有运输船的浅吃水、自带动力、可自航、机动性强和同时兼容了在波浪中横摇角度小的特点。
(2)在主甲板上设置可升降的升降甲板,通过升降桩腿系统调整升降甲板的高度,能适配码头的水深和高度,能实现码头上的货物的平稳装载,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既能实现在航行漂浮状态时的水上作业,也能实现在半潜状态时,装货甲板潜入水中的水上作业,且安全性高。
(3)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在航行时,升降甲板落到主甲板上,能降低船舶重心,保证船舶运输安全;在半潜状态时,升降甲板抬离水面、主船体潜入水中,波浪从主甲板上面、升降甲板下面透水,能将船舶横摇角度控制在2度之内,船舶稳定性好,能保障火箭自主站立,同时通过海水的隔离也可有效避免由于火箭爆炸造成主船体的损坏。
(4)在升降甲板上面布置火箭着陆甲板,能避免在火箭回收过程中对升降甲板的冲击损坏,提高了船舶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在航行运输工作模式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在半潜火箭发射工作模式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在半潜火箭发射工作模式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在半潜火箭回收工作模式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在半潜火箭回收工作模式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的工作方法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包括:主船体1;主船体1的首部设置有驾驶与生活区域2,驾驶与生活区域2设置有可放倒式天线3。主船体1的中部的主甲板11上设置有升降桩腿系统4,升降甲板5设置于升降桩腿系统4上,且与升降桩腿系统4滑动连接,火箭着陆甲板6设置于升降甲板5远离主甲板11的一侧上,且与升降甲板5为可拆卸连接;多组可拆卸式栏杆7均设置于主船体1的中部,且分别位于升降甲板5的相对两侧,多组可拆卸式栏杆7均与主船体1的中部为可拆卸连接;艉部左舷浮箱8和艉部右舷浮箱9均设置于主船体1的尾部。主船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接收并执行远程控制中心发送的作业指令,从而调整工作模式以完成作业需求的远程控制系统、用于实现海况下定位的定位系统和用于往内压载舱注水的压载系统;远程控制系统分别与定位系统和压载系统通信。
具体的,远程控制系统接收并执行远程控制中心(例如:指挥船)发送的作业指令,从而调整工作模式以完成作业需求(例如:海上火箭的运输、发射与回收)。驾驶与生活区域2至少包括20个单人房间和驾驶控制室,其中,单人房间满足全明、自然光要求,符合MLC2006要求。通过升降桩腿系统4调整升降甲板5的高度以适配码头水深和高度,从而实现码头上的货物的平稳装载。
进一步的,火箭着陆甲板6通过螺栓与升降甲板5连接,但不仅限于螺栓连接,本申请优选为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升降甲板5上还设置有消防系统,消防系统用于在火箭着陆发生火灾或爆炸时进行消防灭火。
进一步的,升降甲板5上还开设有月池51,月池51用于在火箭回收过程中,将火箭尾焰从升降甲板5排下去,再向两侧排导至水面,从而避免对升降甲板造成灼烧。
进一步的,定位系统为DP2冗余动力定位系统,但不仅限于DP2冗余动力定位系统,本申请优选为DP2冗余动力定位系统。
进一步的,在四级海况下,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为1m,保障了火箭发射过程的定位精度和发射艏航向。
进一步的,DP2冗余动力定位系统至少包括:推力器系统和动力定位控制系统,推力器系统作为动力定位系统执行部分,推力器系统至少包括:两台全回转推进器和两台管壳式推进器;两台全回转推进器均设置于主船体1的尾部,两台管壳式推进器均设置于主船体1的首部;DP2冗余动力定位系统接收远程控制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全回转推进器和/或管壳式推进器进入相应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的,全回转推进器的输入功率为3000kw,但不仅限于3000kw,本申请优选为3000kw。
进一步的,管壳式推进器的输入功率为1200kw,但不仅限于1200kw,本申请优选为1200kw。
进一步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航行运输模式、半潜火箭发射模式和半潜火箭回收模式,能够实现海上火箭的运输、发射与回收工作。
进一步的,升降桩腿系统4包括多个升降桩腿41;每个升降桩腿41的下端均与主甲板11连接;升降甲板5设置于多个升降桩腿41上,且与多个升降桩腿41滑动连接,从而实现升降甲板5的上下移动。
具体的,升降桩腿41的具体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申请优选为四个,四个升降桩腿41均匀间隔设置于主甲板11上。
进一步的,每个升降桩腿41的下端均与主甲板11焊接,但不仅限于焊接,本申请优选为焊接。
进一步的,作为一个实施例,本申请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的船长为162.5m,但不仅限于162.5m,本申请优选为162.5m;船宽为40m,但不仅限于40m,本申请优选为40m;型深为8m,但不仅限于8m,本申请优选为8m;航行吃水为5.0m,但不仅限于5.0m,本申请优选为5.0m;定位能力为DP2,但不仅限于DP2,本申请优选为DP2;服务航速为12.5节,但不仅限于12.5节,本申请优选为12.5节,半潜船航行吃水浅,航行阻力小。本申请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运输作业和半潜作业。
进一步的,本申请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采用柴油发电机进行供电保障。
如图6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上述的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远程控制系统接收远程控制中心发送的作业指令,根据作业指令调整工作模式,并下发控制指令。
S2:航行运输时,工作模式为航行运输模式,拆卸可拆卸式栏杆,并将拆卸下来的可拆卸式栏杆放至主船体的尾部并固定,升降桩腿系统执行远程控制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将升降甲板降落至主甲板上,定位系统执行远程控制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进入相应的工作状态。
具体的,将升降甲板降落至主甲板上,能够降低船舶重心,保证船舶运输安全。
S3:航行至目的地后,工作模式为半潜火箭发射模式,升降桩腿系统执行远程控制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将升降甲板升高至所需的工作位置的高度,压载系统执行远程控制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向主船体的内压载舱注水,令主船体潜入水中,且波浪能从主甲板的上面和升降甲板的下面透水,从而保障火箭自主站立,执行火箭发射作业。
具体的,升降桩腿系统将升降甲板升高至所需的工作位置的高度(即:升降甲板抬离水面),压载系统向主船体的内压载舱注水,令主船体潜入水中,且波浪能从主甲板的上面和升降甲板的下面透水,能将半潜船的横摇角度控制在2度之内,从而保障火箭自主站立,便于执行后续的火箭发射作业。
S4:当工作模式为半潜火箭回收模式时,将火箭着陆甲板与升降甲板连接,在火箭着陆甲板上铺设一层防烧蚀水泥,设置用于隔离的挡火墙,并将可放倒式天线放倒后,执行火箭回收作业。
具体的,在进行火箭回收工作时,需要将火箭着陆甲板通过螺栓与升降甲板连接,在火箭着陆甲板上铺设一层防烧蚀水泥,以满足火箭着陆要求。采用挡火墙对半潜船的着陆区域和设备放置区域进行隔离,提高安全性。天线采用可放倒式天线,在火箭发射和回收时,放倒可放倒式天线,能在火箭发射与回收过程中避免对火箭的干扰影响。
本申请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1)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以现有的半潜船为设计基础,具有运输船的浅吃水、自带动力、可自航、机动性强和同时兼容了在波浪中横摇角度小的特点。
(2)在主甲板上设置可升降的升降甲板,通过升降桩腿系统调整升降甲板的高度,能适配码头的水深和高度,能实现码头上的货物的平稳装载,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既能实现在航行漂浮状态时的水上作业,也能实现在半潜状态时,装货甲板潜入水中的水上作业,且安全性高。
(3)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在航行时,升降甲板落到主甲板上,能降低船舶重心,保证船舶运输安全;在半潜状态时,升降甲板抬离水面、主船体潜入水中,波浪从主甲板上面、升降甲板下面透水,能将船舶横摇角度控制在2度之内,船舶稳定性好,能保障火箭自主站立,同时通过海水的隔离也可有效避免由于火箭爆炸造成主船体的损坏。
(4)在升降甲板上面布置火箭着陆甲板,能避免在火箭回收过程中对升降甲板的冲击损坏,提高了船舶安全性。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船体;主船体的首部设置有驾驶与生活区域,驾驶与生活区域设置有可放倒式天线;
主船体的中部的主甲板上设置有升降桩腿系统,升降甲板设置于升降桩腿系统上,且与升降桩腿系统滑动连接,火箭着陆甲板设置于升降甲板远离主甲板的一侧上,且与升降甲板为可拆卸连接;多组可拆卸式栏杆均设置于主船体的中部,且分别位于升降甲板的相对两侧,多组可拆卸式栏杆均与主船体的中部为可拆卸连接;
艉部左舷浮箱和艉部右舷浮箱均设置于主船体的尾部;
主船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接收并执行远程控制中心发送的作业指令,从而调整工作模式以完成作业需求的远程控制系统、用于实现海况下定位的定位系统和用于往内压载舱注水的压载系统;远程控制系统分别与定位系统和压载系统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其特征在于,升降甲板上还设置有消防系统,消防系统用于在火箭着陆发生火灾或爆炸时进行消防灭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其特征在于,升降甲板上还开设有月池,月池用于在火箭回收过程中,将火箭尾焰从升降甲板排下去,再向两侧排导至水面,从而避免对升降甲板造成灼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其特征在于,定位系统为DP2冗余动力定位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其特征在于,在四级海况下,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为1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其特征在于,DP2冗余动力定位系统至少包括:推力器系统和动力定位控制系统,推力器系统作为动力定位系统执行部分,推力器系统至少包括:两台全回转推进器和两台管壳式推进器;两台全回转推进器均设置于主船体的尾部,两台管壳式推进器均设置于主船体的首部;
DP2冗余动力定位系统接收远程控制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全回转推进器和/或管壳式推进器进入相应的工作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其特征在于,全回转推进器的输入功率为3000kw。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其特征在于,管壳式推进器的输入功率为1200kw。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其特征在于,工作模式至少包括:航行运输模式、半潜火箭发射模式和半潜火箭回收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其特征在于,火箭着陆甲板通过螺栓与升降甲板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122239.3U CN220349889U (zh) | 2023-08-08 | 2023-08-08 | 一种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122239.3U CN220349889U (zh) | 2023-08-08 | 2023-08-08 | 一种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349889U true CN220349889U (zh) | 2024-01-16 |
Family
ID=89483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122239.3U Active CN220349889U (zh) | 2023-08-08 | 2023-08-08 | 一种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349889U (zh) |
-
2023
- 2023-08-08 CN CN202322122239.3U patent/CN22034988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281615A (en) | Self-propelled semi-submersible service vessel | |
US5979354A (en) | Submarine | |
US4471708A (en) | Self-propelled semi-submersible service vessel | |
US6688248B2 (en) | Submersible catamaran | |
CN107867372A (zh) | 可潜载具 | |
US9446825B1 (en) | Self-propelled, catamaran-type, dual-application, semisubmersible ship with hydrodynamic hulls and columns | |
US6162105A (en) | Two-part ship for use in oil transport in arctic waters | |
US8844459B2 (en) | Tug-barge offshore cargo transport | |
RU2390460C1 (ru) | Комплекс для подъема и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ания затонувших подводных лодок и других судов | |
WO2019000757A1 (zh) | 一种船舶过驳中的加水方法 | |
CN104097750A (zh) | 一种多功能维保船 | |
AU2004208878A1 (en) | Rescue ship for disabled vessels, vessel rescue method, and use of a rescue ship | |
CN220349889U (zh) | 一种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 | |
US2347412A (en) | Self-defensive lighter | |
US3698339A (en) | Method and means for the water transport of liquids | |
US20030033967A1 (en) | STOVL joint strike fighter carrier | |
CN116968864A (zh) | 一种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及其工作方法 | |
US10000258B2 (en) | Vessel with selectively deployable hull members | |
GB2027396A (en) | Submersible twin-hull watercraft | |
US4333414A (en) | Submersible twin-hull watercraft | |
RU2380274C1 (ru) | Подводный танкер | |
CN1405059A (zh) | 无人潜水运载船 | |
CN203186550U (zh) | 一种多功能维保船 | |
EP1492699A1 (en) | Submersible watercraft | |
van Hoorn | Heavy-lift transport ships: overview of existing fleet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