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44292U - 集尘结构及吸尘设备 - Google Patents
集尘结构及吸尘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344292U CN220344292U CN202321536447.1U CN202321536447U CN220344292U CN 220344292 U CN220344292 U CN 220344292U CN 202321536447 U CN202321536447 U CN 202321536447U CN 220344292 U CN220344292 U CN 2203442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paration
- dust collection
- dust collecting
- dust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238876 Acar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20751 Hypersensitivit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66 aller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6935 allergic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815 allerg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700605 Virus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集尘结构及吸尘设备,包括分离杯体及第一集尘杯体,分离杯体具有进风口及与进风口连通的分离腔,分离腔内形成有旋风分离通道,第一集尘杯体具有第一集尘腔及与第一集尘腔连通的第一集尘口,第一集尘口与分离腔连通且位于旋风分离通道气流旋转路径上。其中,旋风分离通道内的粉尘固体在气流带动下能够通过第一集尘口进入第一集尘腔,以执行气流的一次气固分离操作。实现了气固分离操作和集尘操作的分开设置,固体被第一集尘腔收集,气体只会在旋风分离通道内流动,被第一集尘腔收集后的固体也不会再重新接触到气流,降低了在集尘结构内集尘后再扬尘的可能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除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尘结构及吸尘设备。
背景技术
除螨仪又名除螨吸尘器,是应用与床、沙发、地毯等纺织物上用于清洁小直径的杂质颗粒、以及所滋生的细菌、病毒、螨虫等过敏源的设备。
一般地,使用除螨吸尘器进行清洁时,除螨吸尘器的吸入口与被清洁面接触,通过风机将灰尘及滋生的细菌、螨虫等过敏源通过吸入口吸入集尘杯内,进行尘气分离。
然而,传统的除螨吸尘器,分离后沉积在集尘杯内的粉尘,存在跟随旋转的气流重新扬起的可能性,导致尘气分离效果差,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针对现有的除螨吸尘器容易在集尘杯内产生扬尘问题,提出一种集尘结构及吸尘设备,该集尘结构及吸尘设备具有气尘分离效果好、减弱扬尘、提高用户使用感的技术效果。
一种集尘结构,包括分离杯体及第一集尘杯体,分离杯体具有进风口及与进风口连通的分离腔,分离腔内形成有旋风分离通道,第一集尘杯体具有第一集尘腔及与第一集尘腔连通的第一集尘口,第一集尘口与分离腔连通且位于旋风分离通道气流旋转路径上。其中,旋风分离通道内的粉尘固体在气流带动下能够通过第一集尘口进入第一集尘腔,以执行气流的一次气固分离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尘口所在平面与所述旋风分离通道的气流旋转路径相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尘结构还包括第二集尘杯体,所述第二集尘杯体具有第二集尘腔及与所述第二集尘腔连通的第二集尘口;
沿所述旋风分离通道的气流旋转路径,所述第二集尘口位于所述第一集尘口的下游,通过所述第二集尘口进入所述第二集尘杯体的气流、在所述第二集尘腔内转动并执行二次气固分离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尘结构还具有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分离腔与所述二集尘口通过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
沿所述旋风分离通道的气流旋转路径,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第一集尘口的下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离杯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界定形成分离腔,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流经所述第二壳体内;
所述进风口及所述第一集尘口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孔形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离杯体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于所述分离腔内且沿螺旋状延伸;
所述导风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进风口并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界定形成所述旋风分离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集尘杯体包括至少一个分离锥,每个所述分离锥均设有所述第二集尘口及所述第二集尘腔;
所述分离锥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端及集尘端,所述第二集尘口设于所述进风端,且沿所述进风端到所述集尘端,所述分离锥的横截面尺寸缩小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离锥还设有气流出口,所述气流出口位于所述分离锥的进风端,所述集尘结构还包括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分离杯体上,所述气流出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尘结构还包括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气流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分离杯体的同一侧,且所述进风口的进风方向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平行且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离杯体设于所述第一集尘杯体和所述第二集尘杯体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吸尘设备,包括风机及上述任一项的集尘结构,所述风机用于将外部气流通过所述进风口抽入所述分离杯体。
上述集尘结构,携带粉尘的气流通过进风口进入分离杯体的分离腔内,并随着旋风分离通道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并将具有一定质量的粉尘固体通过第一集尘口甩入第一集尘腔内集尘,而气体则沿着旋风分离通道继续流动,从而使得气固完全分离,第一集尘腔收集的粉尘固体也不会再重新接触到气流,降低了扬尘的可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集尘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提供的集尘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提供的集尘结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提供的集尘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集尘结构;10、分离杯体;11、进风口;12、分离腔;14、第一壳体;15、第二壳体;151、第一过滤孔;152、第二过滤孔;16、导风板;18、出风口;20、第一集尘杯体;21、第二集尘腔;22、第二集尘口;30、第二集尘杯体;31、分离锥;31a、进风端;31b、集尘端;311、第一集尘腔;312、第一集尘口;313、气流出口;41、第一气流通道;42、第二气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刷头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螨仪是专门用来清洁床上、沙发、地毯等纺织物上面的灰尘及滋生的细菌、螨虫等过敏源的设备。用户使用除螨仪进行清洁时,与被清洁附尘面接触,并通过风机将灰尘及滋生的细菌、螨虫等过敏源吸入除螨仪内部的集尘杯内进行尘气分离。
然而,集尘杯设置的进风口会持续进风,气流将携带的粉尘颗粒带入并进行分离后留在集尘杯内,然而,在除螨仪工作过程中,进风口会持续进风,之前沉积在集尘杯内的粉尘,会随着后进入的旋转气流重新扬起,在集尘杯内产生扬尘,导致尘气分离效果差,用户体验感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尘结构100,包括分离杯体10及第一集尘杯体20,分离杯体10具有进风口11及与进风口11连通的分离腔12,分离腔12内形成有旋风分离通道,第一集尘杯体20具有第一集尘腔311及与第一集尘腔311连通的第一集尘口312,第一集尘口312与分离腔12连通且位于旋风分离通道气流旋转路径上。其中,旋风分离通道内的固体在气流带动下能够通过第一集尘口312进入第一集尘腔311,以执行气流的一次气固分离操作。
当气流从进风口11进入分离杯体10后,在分离腔12内沿旋风分离通道旋转转动,并且在气流在旋转转动的同时,产生旋转离心力,将具有一定质量的固体(如粉尘)通过第一集尘口312甩入第一集尘腔311内集尘,而无质量的气体则沿着既定的旋风分离通道继续流动,从而使得气固完全分离。
如此,本申请设置分离杯体10和第一集尘杯体20,实现了气固分离操作和集尘操作的分开设置,固体被第一集尘腔311收集,气体只会在旋风分离通道内流动,被第一集尘腔311收集后的固体也不会再重新接触到气流,降低了在集尘结构100内集尘后再扬尘的可能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进一步地,第一集尘口312所在平面与旋风分离通道的气流旋转路径相切,即第一集尘口312位于旋风分离通道的气流旋转路径的某个切向位置处。
当气流沿旋风分离通道未旋转至第一集尘口312处时,具有较大的质量的固体被分离杯体10的杯壁遮挡,当气流旋转到第一集尘口312处时,此时杯壁消失,在无结构遮挡时,具有较大质量的固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切向被甩出分离杯体10,进入第一集尘腔311内。
而后,进入第一集尘腔311内的固体,由于重力作用自由下坠,集中堆积在第一集尘腔311的内部,而气流在动力驱使下(该动力即为驱使气流进入进风口11的动力)继续沿旋风分离通道流动,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分离杯体10包括第一壳体14及第二壳体15,第二壳体15设于第一壳体14的内部,第一壳体14与第二壳体15界定形成分离腔12,进风口11及第一集尘口312设于第一壳体14上。
气流从第一壳体14上的进风口11进入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的合围的分离腔12后,沿着分离腔12内的旋风分离通道流动,并在流经第一壳体14上开设的第一集尘口312时,将气流中的固体甩出第一壳体14外,进入第一集尘腔311内进行聚集。而气流则在第一壳体14与第二壳体15之间继续流动。
进一步地,分离杯体10还包括导风板16,导风板16设于分离腔12内,导风板16的一端延伸至进风口11并与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5界定形成旋风分离通道。
导风板16螺旋围绕于第二壳体15外周并与第一壳体14的内壁连接,将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围设形成的分离腔12界定形成螺旋状的旋风分离通道,由于导风板16的一端延伸至进风口11,从进风口11进入分离腔12的气流直接进入旋风分离通道内。
可以理解地,若沿旋风分离通道的气流旋转路径,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均为封闭的表面,则气流与气流中携带的固体会持续沿旋风分离通道持续流动,当第一壳体14的壁面出现开孔,如第一集尘口312,则气流在旋转的同时可以将固体通过第一集尘口312甩入第一集尘腔311。
进一步地,气流在旋风分离通道内流动的路径越长,产生的离心作用力越大,为了提高分离效果,可以将第一集尘口312设置在气流旋转路径相对靠后的位置处,以保证气固分离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集尘口312和第一集尘腔311也可以直接由第一壳体14界定形成,第一壳体14形成两个单独的空间,第一空间内用于设置第二壳体15,第二空间作为第一集尘腔311,且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的壁面上设置第一集尘口312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集尘结构100还包括第二集尘杯体30,第二集尘杯体30具有第二集尘腔21及与第二集尘腔21连通的第二集尘口22,沿旋风分离通道的气流旋转路径,第二集尘口22位于第一集尘口312的下游,通过第二集尘口22进入第二集尘杯体30的气流、在第二集尘腔21内转动并执行二次气固分离操作。
根据上述记载,在经过一次气固分离后的气体,已经将大颗粒的、大质量的固体分离在第一集尘腔311内,而后,气体沿旋风分离通道继续流动,流动至位于下游的第二集尘口22后,通过第二集尘口22进入第二集尘腔21内,并在第二集尘腔21内转动并执行二次气固分离操作,将一次气固分离后气体中携带的小颗粒、小质量的固体分离在第二集尘腔21内。
如此,设置第二集尘杯体30,与第一集尘杯体20叠加作用,提供双重分离效果,使得气固分离效果更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集尘结构100还具有第一气流通道41,分离腔12与二集尘口通过第一气流通道41连通,且沿旋风分离通道的气流旋转路径,第一气流通道41的入口位于第一集尘口312的下游。
具体地,第一气流通道41作为连通分离腔12和第二集尘口22的通道,进风口11进入分离杯体10的气流,在经过一次气固分离后的气体,继续流动,从第一气流通道41的入口进入离开旋风分离通道进入第一气流通道41,而后沿着第一气流通道41的流动方向继续流动,直至进入第二集尘口22,并在第二集尘腔21体内执行二次气固分离。
进一步地,第一气流通道41流经第二壳体15内部,即第二壳体15内部形成第一气流通道41的局部或全部,第二壳体15上开设有第一过滤孔151,第一过滤孔151形成第一气流通道41的入口,一次气固分离后的气体在流经第一过滤孔151时,会再进行分离,质量颗粒大于第一过滤孔151孔径的固体,被留在分离腔12内,气体通过第一过滤孔151进入第一气流通道41,直至进入第二集尘口22。
可以理解地,第一过滤孔151的孔径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设置,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集尘杯体30包括至少一个分离锥31,每个分离锥31均设有第二集尘口22及第二集尘腔21,分离锥31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端31a及集尘端31b,第二集尘口22设于进风端31a,且沿进风端31a到集尘端31b,分离锥31的横截面尺寸缩小设置。
从第二集尘口22进入第二集尘腔21的气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分离锥31内腔的周向侧壁碰撞,且在从进风端31a向集尘端31b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分离锥31的尺寸缩小,固体壳体的碰撞越来越密集,从而坠落进入集尘端31b的内壁上被收集,实现二次气固分离。
并且,第二集尘口22设置在远离集尘端31b的进风端31a,使得进风位置距离第二集尘腔21内聚集的灰尘较远,避免因进风导致的二次扬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以直接设置第一气流通道41的出口对接第二集尘口22,也可以通过第一壳体14构造形成第一气流通道41和第二集尘口22的对接。
具体地,可以直接通过第一壳体14形成三个单独的空间,第一空间内用于设置第二壳体15,第二空间作为第一集尘腔311,且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的壁面上设置第一集尘口312。第三空间用于容置分离锥31,且在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之间的壁面上设置第二过滤孔152,此时第一气流通道41由第二壳体15内部的空间与第三空间的局部形成,第二壳体15内的气流穿过第二过滤孔152进入第三空间内,并在第三空间内流动至从第二集尘口22进入分离锥31。
进一步地,也可以额外设置管道,管道的一端对接第二过滤孔152,管道的另一端对接第二集尘口22均可,此时第一气流通道41由第二壳体15内的空间和管道内的空间形成,第二过滤孔152与第一过滤孔151作用相同,均为了再次提供过滤作用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分离锥31还设有气流出口313,气流出口313位于分离锥31的进风端31a,集尘结构100还包括出风口18,出风口18设于分离杯体10上,气流出口313与出风口18连通。
具体地,从第二集尘口22进入第二集尘腔21的气流,从进风端31a进入后,固体坠落进入集尘端31b的内壁上被收集,而气体直接从离固体较远的进风端31a出风,避免气流再将固体吹气,减少了第二分离腔12中二次扬尘的可能性。
集尘结构100的进风口11和出风口18,是集尘结构100与外界连通的两个出风,其均设于分离杯体10上,以使得集尘结构100的安装相对简单,且与进风口11和出风口18连通的管道的设置位置较为集中,实现结构紧凑。
更进一步地,出风口18与进风口11设于分离杯体10的同一侧且进风口11的进风方向与出风口18的出风方向平行且相反,此时可以将进风口11和出风口18均设置在第一壳体14的一侧壁面上,进风口11的开设方向与出风口18的开设方向平行,使得与进风口11连通的管道和与出风口18连通的管道也可以平行设置,结构更加的合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集尘结构100还包括第二气流通道42,第二气流通道42的一端与气流出口313连通,另一端与出风口18连通,第二气流通道42用于将已经经过二次气固分离的干净气体,通过出风口18导出至集尘结构100外部。
具体地,第二气流通道42为单独设置的通道,其可以通过在第一壳体14内内设管道等形成,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分离杯体10设于第一集尘杯体20和第二集尘杯体30之间。此时可以实现集尘结构100中部进风,中部出风,并且,在中部进风
之后,通过分离杯体10左右两侧的第一集尘杯体20和第二集尘杯体30,实现一次气固分离和二次气固分离。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吸尘设备,可以为除螨仪、普通吸尘器等结构。吸尘设备包括风机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集尘结构100,风机用于将外部气流通过进风口11抽入集尘结构100。
风机为提供动力的部件,其能够驱使携带固体的气流从进风口11进入集尘结构100,还能够驱使经过二次气固分离后的气流从出风口18离开集尘结构100。
在实际应用中,当吸尘设备需要对某个待清洁位置进行吸尘时,开启风机,将进风口11对准待清洁位置后,风机抽风并将待清洁位置的灰尘固体吸入,与气流一起进入集尘结构100内进行气固分离后,从出风口18再排出集尘结构100外,从而完成吸尘过程。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集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离杯体(10),具有进风口(11)及与所述进风口(11)连通的分离腔(12),所述分离腔(12)内形成有旋风分离通道;
第一集尘杯体(20),具有第一集尘腔(311)及与所述第一集尘腔(311)连通的第一集尘口(312),所述第一集尘口(312)与所述分离腔(12)连通且位于所述旋风分离通道的气流旋转路径上;
其中,所述旋风分离通道内的固体在气流带动下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集尘口(312)进入所述第一集尘腔(311),以执行所述气流的一次气固分离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尘口(312)所在平面与所述旋风分离通道的气流旋转路径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结构(100)还包括第二集尘杯体(30),所述第二集尘杯体(30)具有第二集尘腔(21)及与所述第二集尘腔(21)连通的第二集尘口(22);
沿所述旋风分离通道的气流旋转路径,所述第二集尘口(22)位于所述第一集尘口(312)的下游,通过所述第二集尘口(22)进入所述第二集尘杯体(30)的气流、在所述第二集尘腔(21)内转动并执行二次气固分离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结构(100)还具有第一气流通道(41),所述分离腔(12)与所述二集尘口通过所述第一气流通道(41)连通;
沿所述旋风分离通道的气流旋转路径,所述第一气流通道(41)的入口位于所述第一集尘口(312)的下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杯体(10)包括第一壳体(14)及第二壳体(15),所述第二壳体(15)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4)的内部;
所述第一壳体(14)与所述第二壳体(15)界定形成分离腔(12),所述第一气流通道(41)流经所述第二壳体(15)内;
所述进风口(11)及所述第一集尘口(312)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4)上,所述第二壳体(15)上开设有第一过滤孔(151),所述第一过滤孔(151)形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41)的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杯体(10)还包括导风板(16),所述导风板(16)设于所述分离腔(12)内且沿螺旋状延伸;
所述导风板(16)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进风口(11)并与所述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5)界定形成所述旋风分离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尘杯体(30)包括至少一个分离锥(31),每个所述分离锥(31)均设有所述第二集尘口(22)及所述第二集尘腔(21);
所述分离锥(31)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端(31a)及集尘端(31b),所述第二集尘口(22)设于所述进风端(31a),且沿所述进风端(31a)到所述集尘端(31b),所述分离锥(31)的横截面尺寸缩小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锥(31)还设有气流出口(313),所述气流出口(313)位于所述分离锥(31)的进风端(31a),所述集尘结构(100)还包括出风口(18),所述出风口(18)设于所述分离杯体(10)上,所述气流出口(313)与所述出风口(18)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结构(100)还包括第二气流通道(42),所述第二气流通道(42)的一端与所述气流出口(31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18)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8)与所述进风口(11)设于所述分离杯体(10)的同一侧,且所述进风口(11)的进风方向与所述出风口(18)的出风方向平行且相反。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杯体(10)设于所述第一集尘杯体(20)和所述第二集尘杯体(30)之间。
12.一种吸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及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结构(100);
所述风机用于将外部气流通过所述进风口(11)抽入所述分离杯体(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36447.1U CN220344292U (zh) | 2023-06-15 | 2023-06-15 | 集尘结构及吸尘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36447.1U CN220344292U (zh) | 2023-06-15 | 2023-06-15 | 集尘结构及吸尘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344292U true CN220344292U (zh) | 2024-01-16 |
Family
ID=89482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536447.1U Active CN220344292U (zh) | 2023-06-15 | 2023-06-15 | 集尘结构及吸尘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344292U (zh) |
-
2023
- 2023-06-15 CN CN202321536447.1U patent/CN22034429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359598B1 (ko) | 사이클론 분리 장치 | |
US7105035B2 (en) | Cyclone-type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for vacuum cleaner | |
US8438700B2 (en) | Dual stage cyclone vacuum cleaner | |
RU2263459C1 (ru) | Циклонный пылеуловитель и пылесос с циклонным пылеуловителем | |
CN106714643B (zh) | 具有旋风分离器的真空吸尘器 | |
JP4947161B2 (ja) | サイクロン分離装置並びに電気掃除機 | |
AU2011218669B2 (en) | Vacuum cleaner with recirculated cooling air | |
EP2724654B1 (en)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 |
GB2406531A (en) | Cyclonic dust-collecting apparatus for a vacuum cleaner | |
JP2006175423A (ja) | グリル部材、これを備えるサイクロン集塵装置及び真空掃除機 | |
CN108784513B (zh) | 手持清洁设备 | |
CN109952051B (zh) | 真空吸尘器 | |
WO2009152710A1 (zh) | 旋风吸尘器 | |
US7260867B2 (en) | Bagless dust box for vacuum cleaner | |
CN101263995A (zh) | 真空吸尘器 | |
CN107205603A (zh) | 具有旋风分离器的吸尘器 | |
TWI825605B (zh) | 清掃機 | |
CN213696722U (zh) | 一种双腔式尘气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除螨仪 | |
CN114983266A (zh) | 旋流灰尘收集装置及包括其的真空吸尘器 | |
CN220344292U (zh) | 集尘结构及吸尘设备 | |
CN212140328U (zh) |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尘气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
CN111281264B (zh) | 家用吸尘器 | |
CN219699798U (zh) | 分离器和清洁装置 | |
US7231688B2 (en) | Dirt cup for vacuum cleaner | |
CN116711992A (zh) | 集尘结构及吸尘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