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62663U - 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262663U CN220262663U CN202321877477.9U CN202321877477U CN220262663U CN 220262663 U CN220262663 U CN 220262663U CN 202321877477 U CN202321877477 U CN 202321877477U CN 220262663 U CN220262663 U CN 2202626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ight guide
- rearview mirror
- lens
- mirror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8—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involving special optical features, e.g. avoiding blind spots, e.g. convex mirrors; Side-by-side associations of rear-view and other mirr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12—Mirror assemblies combined with other articles, e.g. clo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及车辆,后视镜组件包括:镜托板,镜托板设置有安装面,镜托板上形成有容纳槽,容纳槽的敞开口朝向设置于安装面;镜片,镜片设置于镜托板并覆盖安装面以及容纳槽的敞开口;导光件,导光件形成有进光面和朝向镜片的出光面,导光件适于将由进光面进入的光线导出至出光面;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形成有发光部,发光部通过导光件将光线投射至镜片。本申请的后视镜组件通过在镜托板上集成镜片、导光件和发光单元,有利于降低后视镜重量,镜片将导光件和发光单元密封于镜托板中,避免导光件和发光单元进水失效,且通过导光件将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投射至镜片,光线强度更高,对驾驶员的警示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的使用舒适性、外观、功能需求、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外后视镜是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用于观测车辆后方状态的装置,是法规要求的必须零件,但是受限于外后视镜造型和美观性的限制,外后视镜的尺寸不能做到无限大,导致在后方存在视野盲区,视野盲区是最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后视镜上较难观测后方的情况,也容易引起安全隐患。
相关技术中,在车辆后视镜上安装盲区检测装置,但大部分方案的盲区检测装置重量高,且制造工序复杂,光学设计不合理而导致亮度不足,且存在进水失效的风险,因此,如何优化车辆后视镜的盲区检测装置,提高盲区检测的效果,保证乘员安全,成为了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本申请的后视镜组件通过在镜托板上集成镜片、导光件和发光单元,有利于降低后视镜重量,镜片将导光件和发光单元密封于镜托板中,避免导光件和发光单元进水失效,且通过导光件将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投射至镜片,光线强度更高,对驾驶员的警示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后视镜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包括:镜托板,所述镜托板设置有安装面,所述镜托板上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敞开口朝向设置于所述安装面;镜片,所述镜片设置于所述镜托板并覆盖所述安装面以及所述容纳槽的敞开口;导光件,所述导光件收容于所述容纳槽,所述导光件形成有进光面和朝向所述镜片的出光面,所述导光件适于将由进光面进入的光线导出至所述出光面;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发光单元形成有发光部,所述发光部与所述进光面正对,所述发光部通过所述导光件将光线投射至所述镜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在镜托板上设置有安装面和容纳槽,从而将导光件、发光单元以及镜片集成于镜托板上,减少了连接零部件以及连接线路,大大降低了车辆后视镜的重量,并且镜片安装在镜托板后,镜片覆盖整个安装面并将容纳槽的敞开口封闭,避免导光件和发光单元进水失效,提高了安全性,在导光件上形成有进光面和出光面,发光单元通过发光部对进光面投射光线,发光部可以构造为多个,导光件的出光面将发光部发出的光线集中投射至镜片,导光件和发光单元配合,使得镜片投射的光线更加均匀,光线强度更高,保证了美观性,对驾驶员的警示效果更加明显,保证车内乘员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光件的进光面与所述出光面正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光件形成有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分别相对所述进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倾斜设置,所述反射面与所述进光面之间的夹角和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互为余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光件构造弧形,所述导光件的内周面构造为所述进光面,所述导光件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所述反射面,所述导光件朝向所述镜片端面形成有所述出光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并由所述导光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导光件的另一端;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导光件的一侧且构造为所述发光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光件构造为多个且在所述电路板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导光件的一侧设置有插接件;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构造为弧形槽,所述第一槽体适于收容所述导光件;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适于收容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发光件并与所述第一槽体连通;第三槽体,所述第三槽体与所述第二槽体连通且适于收容所述插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光件上形成有第一限位配合部,所述第一槽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限位配合部,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中的一个构造为卡接槽,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为适于与所述卡接槽配合的卡接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路板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所述定位孔,所述第二槽体的内壁上形成有适于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视镜组件还包括:粘接胶层,所述粘接胶层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与所述镜片之间,所述粘接胶层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敞开口的避让口。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后视镜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后视镜组件,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对于盲区视野的检测以及对驾驶员的警示效果更好,且后视镜组件的质量更轻,防水效果更好,车辆的安全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后视镜组件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后视镜组件的镜托板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后视镜组件的局部装配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后视镜组件的发光单元与导光件的装配侧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后视镜组件的电路板与导光件后视图;
图6是图5中的导光件与发光单元C-C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后视镜组件的导光件与发光单元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后视镜组件1;
镜托板11、容纳槽111、安装面112;镜片12;
导光件13、进光面131、出光面132、反射面133;
电路板141、插接件1411、定位孔1412、定位销1413、发光件142;
粘接胶层15、避让口1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的使用舒适性、外观、功能需求、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外后视镜是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用于观测车辆后方状态的装置,是法规要求的必须零件,但是受限于外后视镜造型和美观性的限制,外后视镜的尺寸不能做到无限大,导致在后方存在视野盲区,视野盲区是最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后视镜上较难观测后方的情况,也容易引起安全隐患。
相关技术中,在车辆后视镜上安装盲区检测装置,但大部分方案的盲区检测装置重量高,且制造工序复杂,光学设计不合理而导致亮度不足,且存在进水失效的风险,因此,如何优化车辆后视镜的盲区检测装置,提高盲区检测的效果,保证乘员安全,成为了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1包括镜托板11、镜片12、导光件13以及发光单元,镜托板11设置有安装面112,镜托板11上形成有容纳槽111,容纳槽111的敞开口朝向设置于安装面112;镜片12设置于镜托板11并覆盖安装面112以及容纳槽111的敞开口;导光件13收容于容纳槽111,导光件13形成有进光面131和朝向镜片12的出光面132,导光件13适于将由进光面131进入的光线导出至出光面132;发光单元收容于容纳槽111内且发光单元形成有发光部,发光部与进光面131正对,发光部通过导光件13将光线投射至镜片12。
具体地,镜托板11上形成有安装面112,镜片12可以覆盖整个安装面112并安装于镜托板11上,在镜托板11上还形成有容纳槽111,容纳槽111的敞开口朝向设置于安装面112,导光件13和发光单元均设置于容纳槽111中,镜片12安装在镜托板11后,镜片12可以覆盖整个安装面112以及容纳槽111的敞开口,保证了将导光件13和发光单元密封于镜托板11和镜片12之间,避免导光件13和发光单元进水失效,并且镜托板11上集成了镜片12、导光件13和发光单元,大大降低了车辆后视镜的重量;其中,在导光件13上形成有进光面131和朝向镜片12的出光面132,导光件13可以将照进进光面131的光线通过出光面132反射入镜片12,使得导光件13所发出的光线更加集中,提高导光件13的发光强度,减小光线的发散;在发光单元上形成有发光部,发光部与进光面131正对,发光部对进光面131发出光线并通过导光件13将光线投射至镜片12,从而提醒驾驶员车辆的盲区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1在镜托板11上设置有安装面112和容纳槽111,从而将导光件13、发光单元以及镜片12集成于镜托板11上,减少了连接零部件以及连接线路,大大降低了车辆后视镜的重量,并且镜片12安装在镜托板11后,镜片12覆盖整个安装面112并将容纳槽111的敞开口封闭,避免导光件13和发光单元进水失效,提高了安全性,在导光件13上形成有进光面131和出光面132,发光单元通过发光部对进光面131投射光线,发光部可以构造为多个,导光件13的出光面132将发光部发出的光线集中投射至镜片12,导光件13和发光单元配合,使得镜片12投射的光线更加均匀,光线强度更高,保证了美观性,对驾驶员的警示效果更加明显,保证车内乘员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导光件13的进光面131与出光面132正交。
具体地,由于出光面132朝向镜片12设置并将投射进进光面131的光线投射至镜片12,而进光面131与发光单元的发光部正对,因此,导光件13的进光面131和出光面132正交设置,可以保证收容导光件13的容纳槽111的深度不会过深,导光件13以及发光单元的布置也更加方便,镜托板11中容纳槽111的加工工艺也更加简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导光件13形成有反射面133,反射面133分别相对进光面131和出光面132倾斜设置,反射面133与进光面131之间的夹角和反射面133与出光面132之间的夹角互为余角。
具体地,在导光件13上形成有反射面133,发光部投射进进光面131的光线通过反射面133的反射从而投射至出光面132,最终光线投射至镜片12,其中,反射面133分别相对进光面131和出光面132倾斜设置,可以更有效地改变光线的反射路径并保证光线可以投射至出光面132,反射面133与金广建之间的夹角和反射面133与出光面132之间的夹角互为余角,可以保证经过反射面133反射的光线可以集中到出光面132并投射至镜片12,使得导光件13投射出的光线更加集中且均匀,光线强度更高,提高了后视镜组件1对于驾驶员的提醒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导光件13构造弧形,导光件13的内周面构造为进光面131,导光件1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反射面133,导光件13朝向镜片12端面形成有出光面132。
具体地,导光件13构造为弧形,增大了导光件13与光线的接触面积,可以提升导光件13对于光线的聚集效果,其中,导光件13的内周面构造为进光面131,内周面与发光部正对,内周面为弧形面,可以保证进光面131可以将发光部发出的光线全部收集到导光件13中,避免光线消散,导光件13的外周面形成反射面133,避免导光件13中的光线从导光件13的外周发散,保证导光件13中的光线全部集中到出光面132,出光面132朝向镜片12设置,保证导光件13投射到镜片12中的光线更加集中,光线强度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发光单元包括电路板141和发光件142,电路板141收容于容纳槽111内并由导光件13的一端延伸至导光件13的另一端;发光件142设置于电路板141朝向导光件13的一侧且构造为发光部。
具体地,发光单元和导光件13均设置于容纳槽111中,其中,电路板141由导光件13的一端延伸至导光件13的另一端,使得电路板141与导光件13正对,电路板141朝向导光件13的一侧设置有发光件142,由于电路板141与导光件13正对,发光件142发出的光线可以更加集中得投射至导光件13,避免光线消散,导光件13投射至镜片12中的光线更加集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发光件142构造为多个且在电路板141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
具体地,发光件142可以构造为LED(发光二极管),发光件142可以构造为多个,且多个发光件142在电路板141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多个发光件142均与导光件13的进光面131正对,多个发光件142对进光面131投射光线,可以提高导光件13投射到镜片12中的光线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电路板141背离导光件13的一侧设置有插接件1411;容纳槽111包括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第一槽体构造为弧形槽,第一槽体适于收容导光件13;第二槽体适于收容电路板141和发光件142并与第一槽体连通;第三槽体与第二槽体连通且适于收容插接件1411。
具体地,电路板141背离导光件13的一侧设置有插接件1411,插接件1411可以构造为插接线路,插接线路连接电源并为发光件142通电,发光件142通电后发出光线并投射至导光件13,发光件142和电路板141以及导光件13均收容至容纳槽111中,容纳槽111包括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其中,第一槽体构造为弧形槽,导光件13设置于第一槽体中,发光件142和电路板141收容于第二槽体中,第二槽体和第一槽体连通,发光件142发出的光线可以直接投射至导光件13中,电路板141的插接件1411收容于第三槽体中,第三槽体与第二槽体连通,电路板141可以直接与插接件1411连通并为发光件142通电,容纳槽111的第一槽体的形状与导光件13的形状相匹配,第二槽体的形状与发光件142和电路板141的形状相匹配,第三槽体的形状与插接件1411的形状相匹配,方便导光件13、发光件142、电路板141以及插接件1411的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导光件13上形成有第一限位配合部,第一槽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限位配合部,第一限位配合部与第二限位配合部中的一个构造为卡接槽,第一限位配合部与第二限位配合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为适于与卡接槽配合的卡接凸起。
具体地,导光件13上可以形成有卡接槽,第一槽体的内壁可以设置有与卡接槽配合的卡接凸起,在导光件13安装进第一槽体的过程中,第一槽体中的卡接凸起与导光件13上的卡接槽配合,使得导光件13与第一槽体的装配更加稳定,避免导光件13的晃动,导光件13投射到镜片12上的光线更加稳定,保证了后视镜组件1对于驾驶员的警示效果,同时,导光件13不会因为晃动而发出噪声,提高乘客的乘车舒适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电路板141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定位孔1412,第二槽体的内壁上形成有适于与定位孔1412配合的定位销1413。
具体地,在电路板141安装进第二槽体的过程中,第二槽体内壁上的定位销1413与电路板141上的定位孔1412配合,电路板141稳定收容于第二槽体中,避免电路板141发生晃动,保证电路板141不会由于晃动而发生损坏,保证了电路板141的使用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后视镜组件1还包括粘接胶层15,粘接胶层15设置于安装面112与镜片12之间,粘接胶层15形成有用于避让敞开口的避让口151。
具体地,在导光件13和发光单元均固定收容于容纳槽111中以后,镜片12安装于镜托板11并覆盖安装面112以及容纳槽111,其中,在镜片12和安装面112之间设置有粘接胶层15,保证镜片12稳定安装于镜托板11上,镜片12将导光件13和发光单元密封于镜托板11内,避免了导光件13和发光单元进水失效,并且粘接胶层15形成有避让容纳槽111敞开口的避让口151,避免粘接胶层15遮挡导光件13投射到镜片12的光线,镜片12与导光件13直接接触,保证了导光件13投射到镜片12的光线强度。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后视镜组件1,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后视镜组件1,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对于盲区视野的检测以及对驾驶员的警示效果更好,且后视镜组件1的质量更轻,防水效果更好,车辆的安全性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托板,所述镜托板设置有安装面,所述镜托板上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敞开口朝向设置于所述安装面;
镜片,所述镜片设置于所述镜托板并覆盖所述安装面以及所述容纳槽的敞开口;
导光件,所述导光件收容于所述容纳槽,所述导光件形成有进光面和朝向所述镜片的出光面,所述导光件适于将由进光面进入的光线导出至所述出光面;
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发光单元形成有发光部,所述发光部与所述进光面正对,所述发光部通过所述导光件将光线投射至所述镜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的进光面与所述出光面正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形成有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分别相对所述进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倾斜设置,所述反射面与所述进光面之间的夹角和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互为余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构造弧形,所述导光件的内周面构造为所述进光面,所述导光件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所述反射面,所述导光件朝向所述镜片端面形成有所述出光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并由所述导光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导光件的另一端;
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导光件的一侧且构造为所述发光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构造为多个且在所述电路板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导光件的一侧设置有插接件;
所述容纳槽包括:
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构造为弧形槽,所述第一槽体适于收容所述导光件;
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适于收容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发光件并与所述第一槽体连通;
第三槽体,所述第三槽体与所述第二槽体连通且适于收容所述插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上形成有第一限位配合部,所述第一槽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限位配合部,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中的一个构造为卡接槽,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为适于与所述卡接槽配合的卡接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定位孔,所述第二槽体的内壁上形成有适于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接胶层,所述粘接胶层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与所述镜片之间,所述粘接胶层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敞开口的避让口。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视镜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77477.9U CN220262663U (zh) | 2023-07-17 | 2023-07-17 | 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及车辆 |
PCT/CN2023/131874 WO2025015784A1 (zh) | 2023-07-17 | 2023-11-15 | 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77477.9U CN220262663U (zh) | 2023-07-17 | 2023-07-17 | 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262663U true CN220262663U (zh) | 2023-12-29 |
Family
ID=89315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877477.9U Active CN220262663U (zh) | 2023-07-17 | 2023-07-17 | 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262663U (zh) |
WO (1) | WO2025015784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970736B1 (de) * | 2007-03-14 | 2010-06-02 | SMR PATENTS S.à.r.l. | Rückblickspiegel für Fahrzeuge, vorzugsweise für Kraftfahrzeuge |
EP2463157B1 (en) * | 2010-12-10 | 2015-04-15 | SMR Patents S.à.r.l. | Rear view mirror assembly with optical indicator |
CN106828324B (zh) * | 2017-01-25 | 2023-10-20 | 宁波胜维德赫华翔汽车镜有限公司 | 汽车外后视镜的盲区警告指示装置 |
CN213472957U (zh) * | 2020-08-28 | 2021-06-18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和车辆 |
CN219584057U (zh) * | 2023-05-06 | 2023-08-25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外后视镜和车辆 |
-
2023
- 2023-07-17 CN CN202321877477.9U patent/CN220262663U/zh active Active
- 2023-11-15 WO PCT/CN2023/131874 patent/WO2025015784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5015784A1 (zh) | 2025-0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99511B2 (en) | Door mirror with turn lamp | |
CN101595009B (zh) | 车辆用灯 | |
JP2014175199A (ja) | 車両用灯具および車両のリアパネル | |
US11453341B2 (en) | Vehicle mirror device and illuminatable mirror display device | |
CN102782400A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光学系统 | |
CN101586768B (zh) | 车辆用照明装置 | |
CN102452356B (zh) | 车门反光镜 | |
JP5116432B2 (ja) | 車両用ランプ | |
CN220262663U (zh) | 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及车辆 | |
JP4733064B2 (ja) | 車両用ランプ | |
CN210123136U (zh) | 车灯和车辆 | |
CN112677880A (zh) | 氛围窗和交通工具 | |
CN217684747U (zh) | 透镜组件、车灯和车辆 | |
JP3154936B2 (ja) | 車両用灯具 | |
CN220281261U (zh) | 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和车辆 | |
CN212081114U (zh) | 车辆用照明装置 | |
WO2023071388A1 (zh) | 灯具以及汽车 | |
WO2022230551A1 (ja) | 発光装置、光源ユニット、及び、移動体 | |
JP5147355B2 (ja) | 車両用ランプ | |
JP2005132335A (ja) | 後視鏡装置 | |
CN218453348U (zh) | 一种超车灯及其车辆 | |
JP2009099457A (ja) | 車両用ランプ | |
JP4946958B2 (ja) | 車両用灯具 | |
JP2006157577A (ja) | 車載アンテナ | |
CN219367486U (zh) | 广角度多功能光学系统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