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0182961U - 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2961U
CN220182961U CN202321724021.9U CN202321724021U CN220182961U CN 220182961 U CN220182961 U CN 220182961U CN 202321724021 U CN202321724021 U CN 202321724021U CN 220182961 U CN220182961 U CN 2201829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body
pipe
sludge
water flow
cel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2402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鸿乐
辜凌云
陈可欣
王春
张珅
周蕤
吴怡
徐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32172402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29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29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29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包括一体化设置的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第二池体的外侧设有沉淀池,第一池体包括沿水流方向形成的泥膜法缺氧区和泥膜法厌氧区,泥膜法厌氧区的末端设有连通第二池体的第一溢流堰,第二池体的末端设有连通沉淀池的第二溢流堰,第一池体及第二池体中均布设有辫带式填料,第二池体内位于辫带式填料的下方设有若干曝气盘,曝气盘连接外部气源。结构紧凑,池体内设置辫带式填料形成泥膜共生,利用第一池体内形成的前端缺氧‑末端厌氧环境,通过设置的曝气盘在第二池体内形成好氧环境,水中悬浮状态的活性污泥与填料表面的固定生物膜同时存在,丰富微生物菌群多样性,降低污泥处置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仍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最主要的水污染问题之一。生物脱氮除磷法因其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及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常见的污水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工艺包括A2O工艺、Bardenpho工艺、UCT工艺和VIP工艺等,其中A2O工艺被称为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污水经过厌氧-缺氧-好氧及好氧-缺氧内循环阶段实现厌氧释磷、缺氧反硝化、好氧吸磷及好氧硝化过程。然而,由于污泥增长量及内循环量有限,传统的A2O工艺脱氮除磷效果难于进一步提高,且传统的基建形式存在占地面积大、动力成本高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包括一体化设置的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所述第二池体的外侧设有沉淀池,所述第一池体包括沿水流方向形成的泥膜法缺氧区和泥膜法厌氧区,所述泥膜法厌氧区的末端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池体的第一溢流堰,所述第二池体的末端设有连通所述沉淀池的第二溢流堰,第一池体及第二池体中均布设有辫带式填料,所述第二池体内位于所述辫带式填料的下方设有若干曝气盘,所述曝气盘连接外部气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池体内交替设有多个隔板,相邻所述隔板之间形成首尾依次相连的水流廊道,多个所述水流廊道沿水流方向形成所述泥膜法缺氧区和泥膜法厌氧区,所述水流廊道内设有所述辫带式填料。
进一步的,所述水流廊道的底壁沿水流方向呈2-8°的斜坡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池体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第一进水支管和第二进水支管,所述第一进水支管的出水端位于所述泥膜法缺氧区的前端,所述第二进水支管的出水端位于所述泥膜法厌氧区的前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池体内位于相邻水流廊道的交汇部布设有污泥管,所述污泥管连通所述第二池体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池体的末端设有硝化液回流管,所述第二池体内设有连接所述硝化液回流管的回流泵,所述硝化液回流管的出液端位于所述泥膜法缺氧区的前端。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为斜板沉淀池,所述斜板沉淀池的沉淀区内设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沉淀池的溢流堰连接有出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排污管上设有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出泥端位于所述泥膜法缺氧区的前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池体的底部中心铺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两侧设有多个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上设有若干所述曝气盘,所述进气管连接外部气源。
进一步的,所述辫带式填料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带,两所述固定带之间设有多个填料带,所述固定带的端部与池体内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一体化设计,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大幅减小,有利于降低基建成本。
2、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内设置辫带式填料形成泥膜共生,利用第一池体内形成的前端缺氧-末端厌氧环境,通过设置的曝气盘在第二池体内形成好氧环境,水中悬浮状态的活性污泥与填料表面的固定生物膜同时存在,在不增大池容和污泥产率的条件下提高系统总生物量,丰富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提高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降低污泥处置成本。
3、设置的隔板配合水流廊道的斜坡结构,污水与填料间不断发生碰撞,在水力作用下可防止填料堵塞,促进生物膜脱膜更新,同时省去了搅拌装置,减少了设备的动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B-B的剖面图。
图中,1-第一池体,101泥膜法缺氧区,102泥膜法厌氧区,2-第二池体,3-沉淀池,4-第一溢流堰,5-第二溢流堰,6-辫带式填料,601固定带,602填料带,7-隔板,8-进水管,801第一进水支管,802第二进水支管,9-硝化液回流管,10-回流泵,11-排污管,12-出水管,13-污泥回流管,14-污泥管,15-进气管,16-曝气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为:
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包括一体化设置的第一池体1和第二池体2,所述第二池体2的外侧设有沉淀池3,所述第一池体1包括沿水流方向形成的泥膜法缺氧区101和泥膜法厌氧区102,所述泥膜法厌氧区102的末端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池体2的第一溢流堰4,所述第二池体2的末端设有连通所述沉淀池3的第二溢流堰5,第一池体1及第二池体2中均布设有辫带式填料6,所述第二池体2内位于所述辫带式填料6的下方设有若干曝气盘16,所述曝气盘16连接外部气源。
具体的,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之间通过隔断分隔开,其隔断高度高于第一池体1内隔板7的高度,池体上对应第一池体与第二池体的上端均设有检修门,第二池体的末端设有第二溢流堰,第二溢流堰的底部出口与沉淀池3的底部布水区连通,实现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和沉淀池3的一体化设置。
通过在第一池体1和第二池体2内设置辫带式填料6形成泥膜共生,利用第一池体内形成的前端缺氧-末端厌氧环境,通过设置的曝气盘16在第二池体内形成好氧环境,水中悬浮状态的活性污泥与填料表面的固定生物膜同时存在,在不增大池容和污泥产率的条件下提高系统总生物量,丰富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提高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降低污泥处置成本。
第一池体1和第二池体2一体化设计,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大幅减小,有利于降低基建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池体1内交替设有多个隔板7,相邻所述隔板7之间形成首尾依次相连的水流廊道,多个所述水流廊道沿水流方向形成所述泥膜法缺氧区101和泥膜法厌氧区102,所述水流廊道内设有所述辫带式填料6。
具体的,所述水流廊道的底壁沿水流方向呈2-8°的斜坡结构。
如图1,图3所示,在第一池体内设置交替排布的隔板7形成水流廊道,在水流廊道内设置辫带式填料6,廊道底壁采用斜坡结构,使水流形成梯度流动,避免污泥沉积。同时,污水在流动过程中与填料不断发生碰撞,在水力作用下防止填料堵塞,无需布置搅拌装置,即可促进生物膜脱膜更新,有利于降低设备的动力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池体1连接有进水管8,所述进水管8上设有第一进水支管801和第二进水支管802,所述第一进水支管801的出水端位于所述泥膜法缺氧区101的前端,所述第二进水支管802的出水端位于所述泥膜法厌氧区102的前端。
进水管8分出两支路将进水分配进入缺氧段和厌氧段,以保证缺氧段和厌氧段都有充足的碳源进行生物脱氮除磷过程。
所述第二池体2的末端设有硝化液回流管9,所述第二池体2内设有连接所述硝化液回流管9的回流泵10,所述硝化液回流管9的出液端位于所述泥膜法缺氧区101的前端。
具体设置的,硝化泵的安装位置应远离曝气盘,以避免氧气通过硝化液回流管进入第一池体中对缺氧-厌氧环境造成扰动。
所述沉淀池3为斜板沉淀池,所述斜板沉淀池的沉淀区内设有污泥泵(图中未示出),所述污泥泵连接有排泥管11,所述沉淀池3的溢流堰连接有出水管12。
进一步的,所述排泥管11上设有污泥回流管13,所述污泥回流管13的出泥端位于所述泥膜法缺氧区101的前端。
第二池体2的硝化液及沉淀池3的回流污泥均接入泥膜法缺氧区101的前端,以使污水在缺氧区的水流廊道内发生反硝化脱氮反应,由于只有在硝酸盐得到有效脱出后才能取得良好的除磷效果,在污水中NOX -得到有效脱除后,在泥膜法厌氧区102发生聚磷菌的厌氧释磷,降低污水中有机物浓度。同时,进入第二池体内的污水有机物浓度降低有利于硝化反应发生,实现污水的强化脱氮除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池体1内位于相邻水流廊道的交汇部布设有污泥管14,所述污泥管14连通所述第二池体2的底部。
具体的,参考图1所示,污泥管14在水流廊道位置均设有进污口,利用污泥管将沉降的污泥导入第二池体内,以降低相邻水流廊道交汇部拐角可能出现的污泥沉积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池体2的底部中心铺设有进气管15,所述进气管15的两侧设有多个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上设有若干所述曝气盘16,所述进气管15连接外部气源。
所述辫带式填料6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带601,两所述固定带601之间设有多个填料带602,所述固定带的601端部与池体内壁连接。
具体的,外部气源为设备间内设置的风机。曝气盘鼓吹的气泡对曝气盘上方的填料起到冲刷作用,有利于填料表面生物膜更新,同时填料能有效切割气泡提高氧转移率及利用率。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设置的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所述第二池体的外侧设有沉淀池,所述第一池体包括沿水流方向形成的泥膜法缺氧区和泥膜法厌氧区,所述泥膜法厌氧区的末端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池体的第一溢流堰,所述第二池体的末端设有连通所述沉淀池的第二溢流堰,第一池体及第二池体中均布设有辫带式填料,所述第二池体内位于所述辫带式填料的下方设有若干曝气盘,所述曝气盘连接外部气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内交替设有多个隔板,相邻所述隔板之间形成首尾依次相连的水流廊道,多个所述水流廊道沿水流方向形成所述泥膜法缺氧区和泥膜法厌氧区,所述水流廊道内设有所述辫带式填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廊道的底壁沿水流方向呈2-8°的斜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第一进水支管和第二进水支管,所述第一进水支管的出水端位于所述泥膜法缺氧区的前端,所述第二进水支管的出水端位于所述泥膜法厌氧区的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内位于相邻水流廊道的交汇部布设有污泥管,所述污泥管连通所述第二池体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池体的末端设有硝化液回流管,所述第二池体内设有连接所述硝化液回流管的回流泵,所述硝化液回流管的出液端位于所述泥膜法缺氧区的前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为斜板沉淀池,所述斜板沉淀池的沉淀区内设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沉淀池的溢流堰连接有出水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上设有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出泥端位于所述泥膜法缺氧区的前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池体的底部中心铺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两侧设有多个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上设有若干所述曝气盘,所述进气管连接外部气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辫带式填料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带,两所述固定带之间设有多个填料带,所述固定带的端部与池体内壁连接。
CN202321724021.9U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 Active CN2201829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4021.9U CN220182961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4021.9U CN220182961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2961U true CN220182961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03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24021.9U Active CN220182961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29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36458A1 (zh) 一种自循环高效生物脱氮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3183454B (zh) 耦合式生物脱氮方法及其系统
CN105110467A (zh) 一种多模式运行的脱氮除磷一体化生物反应池
CN105084637B (zh) 一种折流反硝化除磷及cod降解集成装置
CN111977782A (zh) 浸没式hebr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9835881U (zh) 一种适合农村分散式户用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2292986U (zh) 泥膜生化污水处理系统
CN110550813A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20182961U (zh) 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设备
CN112062288B (zh) 一种多级循环垂直分区的污水脱氮除磷处理工艺及其处理装置
CN112645445B (zh) 污水处理用一体化厌氧缺氧好氧处理装置
CN105110468A (zh) 一种使用多模式运行的一体化生物反应池处理污水的方法
CN211595188U (zh) 一种并联式aao-mbr反应器
CN209890441U (zh) 一体化mbbr污水处理设备
CN204752469U (zh) 一种分散型高氨氮污水的处理装置
CN213803102U (zh) 浸没式hebr生物反应器及污水处理系统
AU2021103721A4 (en) An Integrated Anaerobic, Anoxic, And Aerobic Treatment Device For Sewage Treatment
CN215288157U (zh) 一种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15516819U (zh) 一种a/o+sbr污水处理装置
CN112794438B (zh) 一种多级缺氧-好氧工艺方法
CN212982741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系统
CN214693783U (zh) 一种多段式污水生物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04999699U (zh) 一种多模式运行的脱氮除磷一体化生物反应池
CN212504215U (zh) 一种污水处理净化装置
CN109336253B (zh) 一种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