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8628U - 一种单体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体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138628U CN220138628U CN202321653536.4U CN202321653536U CN220138628U CN 220138628 U CN220138628 U CN 220138628U CN 202321653536 U CN202321653536 U CN 202321653536U CN 220138628 U CN220138628 U CN 2201386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e
- assembly
- current collecting
- hole
-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5842 Hesper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633 Iberis ama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JLVVSXFLKOJNIY-UHFFFAOYSA-N Magnes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Mg+2] JLVVSXFLKOJNI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FKNQFGJONOIPTF-UHFFFAOYSA-N Sodium cation Chemical compound [Na+] FKNQFGJONOIPT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JDZCKJOXGCMJGS-UHFFFAOYSA-N [Li].[S] Chemical compound [Li].[S] JDZCKJOXGCMJG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25 magnes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15 sod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单体电池。该单体电池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具有彼此连通的容置腔以及装配孔。该单体电池还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容置于容置腔中。该单体电池还包括极柱,极柱穿设于装配孔。其中,该电极组件包括电极主体。该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集流盘,电极主体通过第一集流盘与极柱电性连接,其中第一集流盘具有定位槽,极柱嵌设于定位槽。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提高单体电池的极柱与第一集流盘的焊接良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体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锂离子电池上具有可靠密封、安全防护及内外电连接等功能的结构件也备受瞩目。
目前,电池的极柱通常通过集流盘与电池内的电芯进行电性连接。然而,极柱与集流盘之间容易发生相对移动,不便于极柱与集流盘进行焊接,导致极柱与集流盘的焊接良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单体电池,能够提高单体电池的极柱与第一集流盘的焊接良率。
本申请提供一种单体电池。该单体电池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具有彼此连通的容置腔以及装配孔。该单体电池还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容置于容置腔中。该单体电池还包括极柱,极柱穿设于装配孔。其中,该电极组件包括电极主体。该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集流盘,电极主体通过第一集流盘与极柱电性连接,其中第一集流盘具有定位槽,极柱嵌设于定位槽。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盘包括:第一集流主体;以及多个第一凸起,各第一凸起均相对第一集流主体朝远离电极主体的方向凸出,且各第一凸起沿第一集流主体的周向依次间隔分布,以围设形成定位槽。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极柱具有第一盲孔,第一盲孔朝向电极主体延伸,且第一盲孔的孔口背向电极主体。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极柱具有第二盲孔,第二盲孔朝向电极主体延伸,且第二盲孔的孔口朝向电极主体;第一集流盘还具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位于定位槽,且第二凸起嵌设于第二盲孔中。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极柱具有通孔,通孔朝向电极主体延伸;第一集流盘还具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位于定位槽,且第二凸起嵌设于通孔中。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盘还具有第一集流主体,第二凸起相对第一集流主体朝远离电极主体的方向凸出;第二凸起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背向电极主体,第二表面朝向电极主体,第一集流主体具有背向电极主体的第三表面;其中,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均相对第三表面远离电极主体;或,第一表面相对第三表面远离电极主体,且第二表面与第三表面平齐或第二表面相对第三表面远离第一表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单体电池还包括:绝缘件,夹设于极柱与壳体组件之间,且绝缘件还夹设于第一集流盘与壳体组件之间,使得极柱与壳体组件彼此绝缘。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极柱包括:极柱主体,穿设于装配孔;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极柱主体背离电极组件的端部;以及第二限位部,设置于极柱主体朝向电极组件的端部,且第二限位部与电极组件电性连接,其中壳体组件夹设于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以将极柱固定于壳体组件。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单体电池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夹设于第一限位部与壳体组件之间,第一密封件用于在第一限位部与壳体组件之间形成密封;以及第二密封件,夹设于极柱主体与壳体组件之间和/或夹设于第二限位部与壳体组件之间,以形成密封。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具有容置腔以及装配孔;以及盖体,盖设于容置腔,盖体朝向容置腔的一侧具有防爆刻痕。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具有容置腔以及装配孔;盖体,盖设于容置腔,且盖体开设有注液孔以及安装孔,注液孔与容置腔连通,电解液通过注液孔注入容置腔,安装孔位于注液孔背离电极组件的一侧;以及封堵件,嵌设于安装孔中,以封堵注液孔。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一种单体电池。该单体电池的电极组件包括电极主体以及第一集流盘。第一集流盘具有定位槽,极柱嵌设于定位槽。换言之,本申请通过极柱与第一集流盘上的定位槽相互嵌合,起到定位作用,能够缓解极柱与第一集流盘之间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相对移动的情况,因此能够提高极柱与第一集流盘的焊接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单体电池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单体电池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单体电池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单体电池B区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单体电池B区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单体电池B区域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单体电池B区域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所示单体电池B区域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所示单体电池C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单体电池D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单体电池;11壳体组件;111壳体;1111容置腔;1112装配孔;112盖体;1121防爆刻痕;1122注液孔;1123安装孔;113封堵件;12电极组件;121电极主体;122第一集流盘;1221定位槽;1222第一集流主体;1223第一凸起;1224第二凸起;1225第一表面;1226第二表面;1227第三表面;123第二集流盘;1231第二集流主体;1232过液孔;13极柱组件;131极柱;1311极柱主体;1312第一限位部;1313第二限位部;132第二密封件;133第一盲孔;134第二盲孔;135通孔;136第一密封件;14绝缘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下、左和右,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层叠”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提供一种单体电池,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且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极柱与集流盘的焊接良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单体电池。该单体电池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具有彼此连通的容置腔以及装配孔。该单体电池还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容置于容置腔中。该单体电池还包括极柱,极柱穿设于装配孔。其中,该电极组件包括电极主体。该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集流盘,电极主体通过第一集流盘与极柱电性连接,其中第一集流盘具有定位槽,极柱嵌设于定位槽。下文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单体电池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单体电池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单体电池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单体电池10包括但不限于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一次电池、锂硫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单体电池10用于向用电装置提供电能。用电装置可以是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例如,航天器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电动玩具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电动工具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等。
具体地,单体电池10包括壳体组件11。壳体组件11作为单体电池10的基础载体,壳体组件11对单体电池10的其余零部件起到承载以及保护的作用。壳体组件11具有容置腔1111。进一步地,壳体组件11包括壳体111以及盖体112。壳体111的内部具有容置腔1111,且容置腔1111的一端为开口,盖体112盖设于该开口。
单体电池10还包括极柱组件13,极柱组件13包括极柱131。壳体组件11还具有装配孔1112,具体是壳体组件11的壳体111远离盖体112的端部开设有装配孔1112。装配孔1112与容置腔1111连通,极柱131穿设于装配孔1112。
单体电池10还包括电极组件12,电极组件12容置于容置腔1111中。电极组件12包括电极主体121、第一集流盘122以及第二集流盘123。电极主体121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以及隔膜层叠或卷绕形成。图2和图3示例性地展示了电极主体121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以及隔膜卷绕形成。正极极片与负极极片之间通过隔膜隔开以形成绝缘。电极主体121通过第一集流盘122与极柱131电性连接,电极主体121通过第二集流盘123与壳体组件11的盖体112电性连接。举例而言,第一集流盘122可以是正极集流盘,电极主体121的一端伸出正极极耳与第一集流盘122电性连接;第二集流盘123则是负极集流盘,电极主体121的另一端伸出负极极耳与第二集流盘123电性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4,图4是图2所示单体电池B区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极柱131包括极柱主体1311、第一限位部1312以及第二限位部1313。极柱主体1311穿设于装配孔1112。第一限位部1312设置于极柱主体1311背离电极组件12的端部。第二限位部1313设置于极柱主体1311朝向电极组件12的端部,且第二限位部1313与电极组件12电性连接,具体是第二限位部1313与第一集流盘122电性连接。
壳体组件11夹设于第一限位部1312与第二限位部1313之间,以将极柱131固定于壳体组件11。具体地,第一限位部1312相对极柱主体1311的外周面向外凸出设置,且第二限位部1313也相对极柱主体1311的外周面向外凸出设置。第一限位部1312与第二限位部1313配合夹持装配孔1112周围的壳体111,实现极柱131固定于壳体111。
进一步地,极柱组件13还包括第一密封件136。第一密封件136夹设于第一限位部1312与壳体组件11之间,第一密封件136用于在第一限位部1312与壳体组件11之间形成密封。第一密封件136还用于使得极柱131与壳体组件11的壳体111彼此绝缘。具体地,第一密封件136位于壳体111背离电极组件12的一侧,且第一密封件136环设于极柱主体1311以及第一限位部1312的外周。第一密封件136夹设于第一限位部1312与壳体111之间,使得极柱131与壳体111之间形成密封且彼此绝缘。第一密封件136可以通过注塑等方式形成,以省去现有技术中固定极柱131所需的铆接块,极大程度地简化了单体电池10的结构以及降低了将极柱131装配于壳体111的难度;同时,由于省去铆接块,相应的材料成本以及加工成本也随之降低。
进一步地,极柱组件13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32。第二密封件132夹设于极柱主体1311与壳体组件11之间和/或夹设于第二限位部1313与壳体组件11之间,以形成密封。具体地,第二密封件132环设于极柱主体1311的外周。第二密封件132的一部分夹设于极柱主体1311的外周面与装配孔1112的孔壁之间,第二密封件132的另一部分夹设于第二限位部1313与装配孔1112周围的壳体111之间,使得极柱131与壳体111之间形成密封且彼此绝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密封件136与第二密封件132配合实现极柱131与壳体111之间的密封,实现双重密封,即本申请实施例中极柱131与壳体111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盘122具有定位槽1221,极柱131嵌设于定位槽1221。如此一来,本实施例通过极柱131与第一集流盘122上的定位槽1221相互嵌合,起到定位作用,能够缓解极柱131与第一集流盘122之间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相对移动的情况,因此能够提高极柱131与第一集流盘122的焊接良率。
具体地,第一集流盘122包括第一集流主体1222以及多个第一凸起1223。各第一凸起1223均相对第一集流主体1222朝远离电极主体121的方向凸出。其中,各第一凸起1223沿第一集流主体1222的周向依次间隔分布,以围设形成定位槽1221。
进一步地,单体电池10还包括绝缘件14。绝缘件14夹设于极柱131与壳体组件11之间,且绝缘件14还夹设于第一集流盘122与壳体组件11之间,使得极柱131与壳体组件11彼此绝缘。具体地,绝缘件14的一部分夹设于极柱131的第二限位部1313与装配孔1112周围的壳体111之间,使得极柱131与壳体111彼此绝缘,绝缘件14的另一部分夹设于第一集流盘122的各第一凸起1223与壳体111之间,使得第一集流盘122与壳体111彼此绝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极柱131与壳体111的装配过程是,极柱131从壳体111的内部通过装配孔1112穿出,极柱131将绝缘件14以及上述的第二密封件132一同装配于壳体111,再将第一密封件136通过注塑的方式形成于极柱131,至此完成极柱131与壳体111的装配。
请一并参阅图5,图5是图2所示单体电池B区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极柱131具有第一盲孔133。第一盲孔133朝向电极主体121延伸,且第一盲孔133的孔口背向电极主体121。如此一来,本实施例通过在极柱131设置第一盲孔133,能够减小极柱131的重量,以实现单体电池10整体重量的减轻,并且极柱131相应的材料成本也能够得到降低。
请一并参阅图6,图6是图2所示单体电池B区域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极柱131具有第二盲孔134。第二盲孔134朝向电极主体121延伸,且第二盲孔134的孔口朝向电极主体121。如此一来,本实施例通过在极柱131设置第二盲孔134,能够减小极柱131的重量,以实现单体电池10整体重量的减轻,并且极柱131相应的材料成本也能够得到降低。
第一集流盘122还具有第二凸起1224。第二凸起1224位于定位槽1221,且第二凸起1224嵌设于第二盲孔134中。一方面,第二凸起1224能够在第一凸起1223所围成定位槽1221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定位效果,进而进一步提高极柱131与第一集流盘122的焊接良率;另一方面,第二凸起1224与第二盲孔134配合,能够增大极柱131与第一集流盘122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减小单体电池10的内阻而有利于提升单体电池10的性能。
进一步地,第二凸起1224相对第一集流主体1222朝远离电极主体121的方向凸出。第二凸起1224具有第一表面1225以及第二表面1226。第一表面1225背向电极主体121,第二表面1226朝向电极主体121。第一集流主体1222具有背向电极主体121的第三表面1227。其中,本实施例第二凸起1224的第一表面1225以及第二表面1226均相对第一集流主体1222的第三表面1227远离电极主体121。
请一并参阅图7,图7是图2所示单体电池B区域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极柱131具有第二盲孔134。第二盲孔134朝向电极主体121延伸,且第二盲孔134的孔口朝向电极主体121。如此一来,本实施例通过在极柱131设置第二盲孔134,能够减小极柱131的重量,以实现单体电池10整体重量的减轻,并且极柱131相应的材料成本也能够得到降低。
第一集流盘122还具有第二凸起1224。第二凸起1224位于定位槽1221,且第二凸起1224嵌设于第二盲孔134中。一方面,第二凸起1224能够在第一凸起1223所围成定位槽1221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定位效果,进而进一步提高极柱131与第一集流盘122的焊接良率;另一方面,第二凸起1224与第二盲孔134配合,能够增大极柱131与第一集流盘122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减小单体电池10的内阻而有利于提升单体电池10的性能。
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第二凸起1224的第一表面1225相对第一集流主体1222的第三表面1227远离电极主体121,而第二凸起1224的第二表面1226与第三表面1227平齐。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凸起1224的第二表面1226也可以相对第一集流主体1222的第三表面1227远离第一表面1225,在此不作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8,图8是图2所示单体电池B区域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极柱131具有通孔135。通孔135朝向电极主体121延伸。如此一来,本实施例通过在极柱131设置通孔135,能够减小极柱131的重量,以实现单体电池10整体重量的减轻,并且极柱131相应的材料成本也能够得到降低。
第一集流盘122还具有第二凸起1224,第二凸起1224位于定位槽1221,且第二凸起1224嵌设于通孔135中。一方面,第二凸起1224能够在第一凸起1223所围成定位槽1221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定位效果,进而进一步提高极柱131与第一集流盘122的焊接良率;另一方面,第二凸起1224与通孔135配合,能够增大极柱131与第一集流盘122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减小单体电池10的内阻而有利于提升单体电池10的性能。
并且,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1224的第一表面1225相对第一集流主体1222的第三表面1227远离电极主体121,而第二凸起1224的第二表面1226与第三表面1227平齐。
请一并参阅图9,图9是图2所示单体电池C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盖体112开设有注液孔1122以及安装孔1123。注液孔1122与容置腔1111连通,电解液通过注液孔1122注入容置腔1111,安装孔1123位于注液孔1122背离电极组件12的一侧。壳体组件11还包括封堵件113。封堵件113嵌设于安装孔1123中,以封堵注液孔1122。
进一步地,第二集流盘123包括第二集流主体1231以及开设于第二集流主体1231的过液孔1232。在注液过程中,封堵件113未封堵注液孔1122,电解液通过注液孔1122注入容置腔1111,具体是电解液从外部依次通过安装孔1123、注液孔1122以及过液孔1232注入容置腔1111;待注液完成后,将封堵件113嵌设于安装孔1123中,进而封堵注液孔1122。
请一并参阅图10,图10是图9所示单体电池D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1的盖体112具有防爆刻痕1121。防爆刻痕1121能够在容置腔1111内外压差的作用下破开,以将容置腔1111内部的高温高压气体释放,进而降低单体电池10发生爆炸等安全事故的风险。
具体地,防爆刻痕1121位于盖体112朝向容置腔1111的一侧,即防爆刻痕1121位于壳体组件11的内部。相较于防爆刻痕1121暴露在壳体组件11外部的情况,本实施例防爆刻痕1121不容易被腐蚀或损坏,有利于保证防爆刻痕1121的防爆泄压功能实现。防爆刻痕1121可以为非完整的圆环结构,即防爆刻痕1121大体呈“C”型。或者,防爆刻痕1121也可以为完整的圆环结构,即防爆刻痕1121大体呈“O”型。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防爆刻痕1121也可以位于盖体112背向容置腔1111的一侧,在此不作限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单体电池。该单体电池的第一密封件通过注塑等方式形成于极柱与壳体之间,以省去现有技术中固定极柱所需的铆接块,极大程度地简化了单体电池的结构以及降低了将极柱装配于壳体的难度;同时,由于省去铆接块,相应的材料成本以及加工成本也随之降低。
并且,该单体电池的电极组件包括电极主体以及第一集流盘。第一集流盘具有定位槽,极柱嵌设于定位槽。换言之,本申请通过极柱与第一集流盘上的定位槽相互嵌合,起到定位作用,能够缓解极柱与第一集流盘之间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相对移动的情况,因此能够提高极柱与第一集流盘的焊接良率。
以上对本申请提供的单体电池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具有彼此连通的容置腔以及装配孔;
电极组件,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中;以及
极柱,穿设于所述装配孔;
其中,所述电极组件包括:
电极主体;以及
第一集流盘,所述电极主体通过所述第一集流盘与所述极柱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集流盘具有定位槽,所述极柱嵌设于所述定位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集流盘包括:
第一集流主体;以及
多个第一凸起,各所述第一凸起均相对所述第一集流主体朝远离所述电极主体的方向凸出,且各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第一集流主体的周向依次间隔分布,以围设形成所述定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极柱具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朝向所述电极主体延伸,且所述第一盲孔的孔口背向所述电极主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极柱具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朝向所述电极主体延伸,且所述第二盲孔的孔口朝向所述电极主体;
所述第一集流盘还具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定位槽,且所述第二凸起嵌设于所述第二盲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极柱具有通孔,所述通孔朝向所述电极主体延伸;
所述第一集流盘还具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定位槽,且所述第二凸起嵌设于所述通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集流盘还具有第一集流主体,所述第二凸起相对所述第一集流主体朝远离所述电极主体的方向凸出;
所述第二凸起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背向所述电极主体,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电极主体,所述第一集流主体具有背向所述电极主体的第三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以及所述第二表面均相对所述第三表面远离所述电极主体;或,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第三表面远离所述电极主体,且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平齐或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三表面远离所述第一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体电池还包括:
绝缘件,夹设于所述极柱与所述壳体组件之间,且所述绝缘件还夹设于所述第一集流盘与所述壳体组件之间,使得所述极柱与所述壳体组件彼此绝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极柱包括:
极柱主体,穿设于所述装配孔;
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极柱主体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端部;以及
第二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极柱主体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端部,且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电极组件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壳体组件夹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以将所述极柱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体电池还包括:
第一密封件,夹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壳体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密封件用于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壳体组件之间形成密封;以及
第二密封件,夹设于所述极柱主体与所述壳体组件之间和/或夹设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壳体组件之间,以形成密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壳体,具有所述容置腔以及所述装配孔;以及
盖体,盖设于所述容置腔,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容置腔的一侧具有防爆刻痕。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壳体,具有所述容置腔以及所述装配孔;
盖体,盖设于所述容置腔,且所述盖体开设有注液孔以及安装孔,所述注液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电解液通过所述注液孔注入所述容置腔,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注液孔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以及
封堵件,嵌设于所述安装孔中,以封堵所述注液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53536.4U CN220138628U (zh) | 2023-06-27 | 2023-06-27 | 一种单体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53536.4U CN220138628U (zh) | 2023-06-27 | 2023-06-27 | 一种单体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138628U true CN220138628U (zh) | 2023-12-05 |
Family
ID=88947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653536.4U Active CN220138628U (zh) | 2023-06-27 | 2023-06-27 | 一种单体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138628U (zh) |
-
2023
- 2023-06-27 CN CN202321653536.4U patent/CN22013862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4167368A1 (en) | Pressure relief apparatus,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power-consuming device | |
CN218769959U (zh) |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115000641B (zh) |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17158403U (zh) |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16354620U (zh) |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19144442U (zh) |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18586157U (zh) |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16903136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 |
CN218602681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 |
CN218498208U (zh) |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17768563U (zh) |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15578764U (zh) |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18414808U (zh) |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WO2023133806A1 (zh) |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18351639U (zh) | 端盖组件、电池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 |
CN219017869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 |
CN116569392A (zh) |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21447301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 |
CN217158410U (zh) |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16389548U (zh) |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19917360U (zh) |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 |
CN116897460A (zh) |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 |
CN219937197U (zh) | 电池及其顶盖组件 | |
CN220138628U (zh) | 一种单体电池 | |
CN220527140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