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7788U - 线圈插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圈插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107788U CN220107788U CN202320354263.7U CN202320354263U CN220107788U CN 220107788 U CN220107788 U CN 220107788U CN 202320354263 U CN202320354263 U CN 202320354263U CN 220107788 U CN220107788 U CN 2201077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jig
- coil
- stator core
- coil insertion
- positio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线圈插入装置,有助于抑制因定子铁芯相对于线圈插入部错位而产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线的圈插入装置具有线圈插入部,该线圈插入部用于将线圈插入筒状的定子铁芯中沿周向排列且朝径向内侧开口的切槽,其包括夹具,该夹具对定子铁芯进行支承和定位,所述线圈插入部供所述夹具以能装拆的方式载放,在所述夹具与所述线圈插入部之间设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相对于所述线圈插入部对所述夹具进行定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圈插入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线圈插入装置,其具有线圈插入部,该线圈插入部用于将线圈插入筒状的定子铁芯中沿周向排列且朝径向内侧开口的切槽,其中,线圈插入部包括:叶片(blade),该叶片在周向上排列设置有多个,并对线圈的一部分进行保持而使该线圈的一部分在周向上对准由定子铁芯的切槽;以及铜推头(stripper),该铜推头能沿轴向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线圈的一部分插入由所述夹具支承的定子铁芯的切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25521号公报
不过,在利用上述线圈插入装置进行线圈插入作业时,若定子铁芯相对于线圈插入部产生错位,则可能出现叶片与定子铁芯接触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插入装置,有助于抑制因定子铁芯相对于线圈插入部错位而产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插入装置,具有线圈插入部,该线圈插入部用于将线圈插入筒状的定子铁芯中沿周向排列且朝径向内侧开口的切槽,其中,包括夹具,该夹具对定子铁芯进行支承和定位,所述线圈插入部供所述夹具以能装拆的方式载放,在所述夹具与所述线圈插入部之间设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相对于所述线圈插入部对所述夹具进行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插入装置,包括夹具,该夹具对定子铁芯进行支承和定位,线圈插入部供夹具以能装拆的方式载放,在夹具与线圈插入部之间设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相对于线圈插入部对夹具进行定位,因此,有助于提高定子铁芯相对于线圈插入部的定位精度,从而抑制因定子铁芯相对于线圈插入部错位而产生的问题,并且,与将定子铁芯直接载放于线圈插入部的情况不同,在搬运定子铁芯时,例如利用搬运机构的把持部对载放有定子铁芯的夹具进行把持即可,而无需把持定子铁芯,能抑制定子铁芯损伤。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插入装置中,优选所述夹具呈中央具有供定子铁芯从轴向上的一侧朝另一侧插入的贯通孔的筒状,所述线圈插入部设有筒部,所述筒部供所述夹具从轴向上的一侧朝另一侧插入,所述筒部的内径与所述夹具的外径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插入装置,夹具呈中央具有供定子铁芯从轴向上的一侧朝另一侧插入的贯通孔的筒状,线圈插入部设有筒部,筒部供夹具从轴向上的一侧朝另一侧插入,筒部的内径与夹具的外径一致,因此,能方便地进行夹具相对于线圈插入部在径向上定位,从而实现定子铁芯相对于线圈插入部在径向上的定位。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插入装置中,优选所述筒部设有从轴向上的一侧的端部朝轴向上的另一侧凹陷的缺口,所述缺口使所述夹具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露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插入装置,筒部设有从轴向上的一侧的端部朝轴向上的另一侧凹陷的缺口,缺口使夹具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露出,因此,在相对于筒部插入或取出夹具时,能经由筒部的缺口把持夹具,作业方便。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插入装置中,优选在所述夹具的外周部和所述线圈插入部中的一方设有夹具定位用凸部,在所述夹具的外周部和所述线圈插入部中的另一方设有供所述夹具定位用凸部嵌合的夹具定位用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插入装置,在夹具的外周部和线圈插入部中的一方设有夹具定位用凸部,在夹具的外周部和线圈插入部中的另一方设有供夹具定位用凸部嵌合的夹具定位用凹部,因此,能方便地进行夹具相对于线圈插入部在周向上定位,从而实现定子铁芯相对于线圈插入部在周向上的定位。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插入装置中,优选所述夹具定位用凸部设于所述线圈插入部,所述夹具定位用凹部设于所述夹具的外周部,且沿周向等角度间隔地排列设置有三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插入装置,夹具定位用凸部设于线圈插入部,夹具定位用凹部设于夹具的外周部,且沿周向等角度间隔地排列设置有三个,因此,能根据U、V、W相线圈的插入而方便地进行夹具相对于线圈插入部在周向上的定位。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插入装置中,优选所述夹具定位用凸部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夹具定位用凸部与所述夹具定位用凹部嵌合,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夹具定位用凸部从所述夹具定位用凹部离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插入装置,夹具定位用凸部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第一位置处,夹具定位用凸部与夹具定位用凹部嵌合,在第二位置处,夹具定位用凸部从夹具定位用凹部离开,因此,通过使夹具定位用凸部切换至第一位置,能避免夹具定位用凸部妨碍夹具朝线圈插入部的载放,另一方面,通过使夹具定位用凸部切换至第二位置,能方便地实现夹具相对于线圈插入部在周向上的定位。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插入装置中,优选还包括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所述夹具定位用凸部沿与轴向交叉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夹具定位用凸部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插入装置,还包括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夹具定位用凸部沿与轴向交叉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夹具定位用凸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因此,有助于提高线圈插入作业的自动化。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插入装置中,优选相对于所述夹具在与所述夹具定位用凸部相反的一侧设有搬运机器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插入装置,相对于夹具在与夹具定位用凸部相反的一侧设有搬运机器人,因此,夹具定位用凸部和夹具定位用凹部的存在不易妨碍搬运机器人的搬运作业。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插入装置中,优选所述线圈插入部具有:支承座,该支承座具有供保持定子铁芯的所述夹具插入的所述筒部;叶片(blade),该叶片在由所述夹具支承的定子铁芯的周向上排列设置有多个,并对线圈的一部分进行保持而使该线圈的一部分在周向上对准由所述夹具支承的定子铁芯的切槽;以及铜推头(stripper),该铜推头能相对于所述支承座沿轴向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线圈的一部分插入由所述夹具支承的定子铁芯的切槽。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插入装置中,优选所述夹具的内径与定子铁芯的外径一致,所述夹具的内周面和定子铁芯的外周面中的一方设有铁芯定位用凸部,所述夹具的内周面和定子铁芯的外周面中的另一方设有与所述铁芯定位用凸部嵌合的铁芯定位用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插入装置,夹具的内径与定子铁芯的外径一致,因此,能方便地进行定子铁芯相对于夹具在径向上定位,从而实现定子铁芯相对于线圈插入部在径向上的定位;并且,夹具的内周面和定子铁芯的外周面中的一方设有铁芯定位用凸部,夹具的内周面和定子铁芯的外周面中的另一方设有与铁芯定位用凸部嵌合的铁芯定位用凹部,因此,能方便地进行定子铁芯相对于夹具在周向上的定位,从而实现定子铁芯相对于线圈插入部在周向上的定位。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包括夹具,该夹具对定子铁芯进行支承,线圈插入部供夹具以能装拆的方式载放,并将线圈插入由夹具支承的定子铁芯的切槽,在夹具与线圈插入部之间设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相对于线圈插入部对夹具进行定位,因此,有助于提高定子铁芯相对于线圈插入部的定位精度,从而抑制因定子铁芯相对于线圈插入部错位而产生的问题,并且,与将定子铁芯直接载放于线圈插入部的情况不同,在搬运定子铁芯时,例如利用搬运机构的把持部对载放有定子铁芯的夹具进行把持即可,而无需把持定子铁芯,能抑制定子铁芯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线圈插入装置中的线圈插入部、夹具以及定子铁芯的侧剖视图。
图2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线圈插入装置中的线圈插入部的筒部、夹具以及定子铁芯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0 线圈插入装置
110 线圈插入部
111 支承座
1111 筒部
112 叶片
113 铜推头
114 夹具定位用凸部
115 驱动部
120 夹具
121 夹具定位用凹部
122 贯通孔
123 铁芯定位用凹部
124 爪部
200 定子铁芯
201 铁芯定位用凸部
CV 缺口
L1 轴向上的一侧
L2 轴向上的另一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线圈插入装置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线圈插入装置中的线圈插入部、夹具以及定子铁芯的侧剖视图,图2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线圈插入装置中的线圈插入部的筒部、夹具以及定子铁芯的立体图。
(线圈插入装置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线圈插入装置100具有线圈插入部110,该线圈插入部110用于将线圈(未图示)插入筒状的定子铁芯200中沿周向排列且朝径向内侧开口的切槽(未图示);并且,线圈插入装置100包括夹具120,该夹具120对定子铁芯200进行支承和定位,线圈插入部100供夹具120以能装拆的方式载放,在夹具120与线圈插入部110之间设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相对于线圈插入部110对夹具120进行定位。
此处,如图1所示,在夹具120以定子铁芯200的轴向与上下方向一致的方式支承定子铁芯200的状态下,从定子铁芯200的轴向上的一侧L1即上方朝另一侧L2即下方载放于线圈插入部110。并且,夹具120在定子铁芯200的轴向、径向和周向上对定子铁芯200进行定位。
(线圈插入部的结构)
如图1所示,线圈插入部110设有筒部1111,筒部1111供支承定子铁芯200的夹具120从定子铁芯200的轴向上的一侧L1朝另一侧L2插入。
此处,如图1所示,线圈插入部110具有:支承座111,该支承座111具有供保持定子铁芯200的夹具120插入的筒部1111;叶片112,该叶片112在由夹具120支承的定子铁芯200的周向上排列设置有多个,并对线圈的一部分进行保持而使该线圈的一部分在周向上对准由夹具120支承的定子铁芯200的切槽;以及铜推头113,该铜推头113能相对于支承座111沿轴向移动,从而带动线圈的一部分插入由夹具120支承的定子铁芯200的切槽。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筒部111的内径与夹具120的外径一致。
此外,如图2所示,筒部1111设有从轴向上的一侧L1的端部朝轴向上的另一侧L2凹陷的缺口CV,缺口CV使夹具12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露出。并且,在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缺口CV呈大致矩形。并且,优选缺口CV隔着筒部1111的轴线设置一对。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夹具120的外周部设有夹具定位用凹部121,在线圈插入部110设有与夹具定位用凹部121嵌合的夹具定位用凸部114。并且,夹具定位用凸部114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第一位置处,夹具定位用凸部114与夹具定位用凹部121嵌合,在第二位置处,夹具定位用凸部114从夹具定位用凹部121离开。
此外,如图1所示,线圈插入部110还包括驱动部115,该驱动部115驱动夹具定位用凸部114沿与轴向交叉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夹具定位用凸部114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驱动部115例如可由马达或缸构成。
(夹具的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夹具120呈中央具有供定子铁芯200从轴向上的一侧L1朝另一侧L2插入的贯通孔122的筒状。
此处,如图1和图2所示,夹具120的内径与定子铁芯200的外径一致。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夹具120的内周面设有铁芯定位用凹部123,定子铁芯200的外周面设有与铁芯定位用凹部123嵌合的铁芯定位用凸部201。
此外,如图1所示,夹具120具有从轴向上的另一侧L2支承定子铁芯200的爪部124。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插入装置100,包括夹具120,该夹具120对定子铁芯200进行支承和定位,线圈插入部110供夹具120以能装拆的方式载放,在夹具120与线圈插入部110之间设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相对于线圈插入部110对夹具120进行定位,因此,有助于提高定子铁芯200相对于线圈插入部110的定位精度,从而抑制因定子铁芯200相对于线圈插入部110错位而产生的问题,并且,与将定子铁芯200直接载放于线圈插入部110的情况不同,在搬运定子铁芯200时,例如利用搬运机构的把持部对载放有定子铁芯200的夹具120进行把持即可,而无需把持定子铁芯200,能抑制定子铁芯200损伤。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筒部1111设有从轴向上的一侧L1的端部朝轴向上的另一侧L2凹陷的缺口CV,缺口CV使夹具12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露出,在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缺口CV呈大致矩形,但并不局限于此,缺口CV的形状可根据需要适当变更,并且,根据情况,也可省略缺口CV。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夹具120的外周部设有夹具定位用凹部121,在线圈插入部110设有与夹具定位用凹部121嵌合的夹具定位用凸部114,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在夹具120的外周部设有夹具定位用凸部,且在线圈插入部110设置与上述夹具定位用凸部嵌合的夹具定位用凹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夹具定位用凹部121可在定子铁芯200的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地设置多个(例如三个)。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夹具定位用凸部114通过移动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通过转动等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线圈插入部110具有驱动部115,但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情况,也可省略驱动部115。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夹具120的内周面设有铁芯定位用凹部123,定子铁芯200的外周面设有与铁芯定位用凹部123嵌合的铁芯定位用凸部201,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在夹具120的内周面设置铁芯定位用凸部,且在定子铁芯200的外周面设置与上述铁芯定位用凸部嵌合的铁芯定位用凹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铁芯定位用凹部123和铁芯定位用凸部201可在定子铁芯200的周向上间隔地设置多个,例如在定子铁芯200的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地设置多个。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夹具120的爪部124可在定子铁芯200的周向上间隔地设置多个,例如在定子铁芯200的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地设置多个。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情况,也可省略夹具120的爪部124。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夹具120也可在与夹具定位用凸部114相反的一侧设置搬运机器人。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夹具120在定子铁芯200的轴向、径向和周向上对定子铁芯200进行定位,但并不局限于此,夹具120也可仅在定子铁芯200的轴向、径向和周向中的一个或两个方向上对定子铁芯200进行定位。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在其范围内,能将实施方式中的各个部分自由组合,或是将实施方式中的各个部分适当变形、省略。
Claims (10)
1.一种线圈插入装置,具有线圈插入部,该线圈插入部用于将线圈插入筒状的定子铁芯中沿周向排列且朝径向内侧开口的切槽,其特征在于,
包括夹具,该夹具对定子铁芯进行支承和定位,
所述线圈插入部供所述夹具以能装拆的方式载放,
在所述夹具与所述线圈插入部之间设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相对于所述线圈插入部对所述夹具进行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具呈中央具有供定子铁芯从轴向上的一侧朝另一侧插入的贯通孔的筒状,
所述线圈插入部设有筒部,
所述筒部供所述夹具从轴向上的一侧朝另一侧插入,
所述筒部的内径与所述夹具的外径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部设有从轴向上的一侧的端部朝轴向上的另一侧凹陷的缺口,
所述缺口使所述夹具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露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夹具的外周部和所述线圈插入部中的一方设有夹具定位用凸部,
在所述夹具的外周部和所述线圈插入部中的另一方设有供所述夹具定位用凸部嵌合的夹具定位用凹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具定位用凸部设于所述线圈插入部,
所述夹具定位用凹部设于所述夹具的外周部,且沿周向等角度间隔地排列设置有三个。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具定位用凸部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夹具定位用凸部与所述夹具定位用凹部嵌合,
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夹具定位用凸部从所述夹具定位用凹部离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所述夹具定位用凸部沿与轴向交叉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夹具定位用凸部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夹具在与所述夹具定位用凸部相反的一侧设有搬运机器人。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插入部具有:
支承座,该支承座具有供保持定子铁芯的所述夹具插入的所述筒部;
叶片,该叶片在由所述夹具支承的定子铁芯的周向上排列设置有多个,并对线圈的一部分进行保持而使该线圈的一部分在周向上对准由所述夹具支承的定子铁芯的切槽;以及
铜推头,该铜推头能相对于所述支承座沿轴向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线圈的一部分插入由所述夹具支承的定子铁芯的切槽。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具的内径与定子铁芯的外径一致,
所述夹具的内周面和定子铁芯的外周面中的一方设有铁芯定位用凸部,
所述夹具的内周面和定子铁芯的外周面中的另一方设有与所述铁芯定位用凸部嵌合的铁芯定位用凹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54263.7U CN220107788U (zh) | 2023-03-01 | 2023-03-01 | 线圈插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54263.7U CN220107788U (zh) | 2023-03-01 | 2023-03-01 | 线圈插入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107788U true CN220107788U (zh) | 2023-11-28 |
Family
ID=88843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354263.7U Active CN220107788U (zh) | 2023-03-01 | 2023-03-01 | 线圈插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107788U (zh) |
-
2023
- 2023-03-01 CN CN202320354263.7U patent/CN22010778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34015B (zh) | 线圈段处理方法、线圈段处理装置以及线圈段的连接结构 | |
US7185413B2 (en) | Mo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
EP1324439B1 (en) | Brush holding device, motor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motor | |
US20160156240A1 (en) | Stator winding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ator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jig used in manufacturing stator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 |
CN220107788U (zh) | 线圈插入装置 | |
CN112005476B (zh) | 电动机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动机的制造装置 | |
CN111835166A (zh) | 对齐装置和对齐线圈的制造方法 | |
JP5343898B2 (ja) | 回転電機組付け用パレット、及び、回転電機組付け装置 | |
CN107994690A (zh) | 定子连接装置、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马达 | |
CN117862795B (zh) | 绕组焊接用工装 | |
US7467648B2 (en) | Coil forming and inserting device and coil forming and inserting method | |
US4955130A (en) | Feeder blade replacement apparatus for coil inserter tooling | |
JPH06351197A (ja) | 固定子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 |
JP2011217488A (ja) | 分割コアを用いた固定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固定子製造装置 | |
CN216819662U (zh) | 装夹机构及绕线机 | |
US5704114A (en) | Armature coil conductor arraying apparatus | |
JP4007208B2 (ja) | コイル挿入方法および装置 | |
US11973387B2 (en) | Electric work machine | |
CN113452221B (zh) | 线圈插入装置 | |
JP2004173435A (ja) | モータハウジング及びモータの組立方法 | |
CN113330669A (zh) | 用于形成导体叠阵并将其安插到叠片芯中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4337155B (zh) | 装夹机构及绕线机 | |
CN115085496B (zh) | 线圈组装方法及线圈组装装置 | |
JP4535545B2 (ja) | 穴明け加工機械 | |
JP2020055068A (ja) | 電動グリッパ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