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6578U - 极片辊压分切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极片辊压分切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106578U CN220106578U CN202223467292.9U CN202223467292U CN220106578U CN 220106578 U CN220106578 U CN 220106578U CN 202223467292 U CN202223467292 U CN 202223467292U CN 220106578 U CN220106578 U CN 2201065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e piece
- cutting
- tape
- positioning
- alo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2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297 Ray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48 scra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93 scrat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及粘胶方法。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包括粘胶装置、切胶装置以及粘胶辅助装置,粘胶辅助装置包括切割定位块,切割定位块放置于极片表面,切割定位块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切割定位块背离极片的一侧表面用于粘贴胶带。粘胶装置用于对极片粘贴胶带,胶带沿第二方向延伸,胶带的一部分粘贴于切割定位块背离极片的一侧表面。切胶装置用于在粘胶装置完成对极片粘贴胶带后,在切割定位块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将胶带进行切割。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粘胶辅助装置,可解决陶瓷刀无法切断胶带而影响极片切割的问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极片辊压分切装置。
背景技术
极片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长段的极片会有破损的部分,通常是将破损的部分切除,然后再将切割后的两端极片用胶带粘接后进行二分工序。由于陶瓷刀在正常切割极片时无法切断胶带,影响极片的切割,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可解决陶瓷刀无法切断胶带而影响极片切割的问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包括粘胶装置、切胶装置以及粘胶辅助装置;
所述粘胶辅助装置包括切割定位块,所述切割定位块放置于所述极片表面,所述切割定位块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切割定位块背离所述极片的一侧表面用于粘贴胶带,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极片的切割方向;
所述粘胶装置用于对所述极片粘贴胶带,所述胶带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胶带的一部分粘贴于所述切割定位块背离所述极片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位于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平面为平行于所述极片表面的平面;
所述切胶装置用于在所述粘胶装置完成对所述极片粘贴胶带后,在所述切割定位块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将所述胶带进行切割。
本实用新型中的极片辊压分切装置,设置了辅助粘胶装置,辅助粘胶装置的切割定位块与极片的切割方向一致。辅助粘胶装置放置于极片的表面,在对极片粘贴胶带时,极片正对切割定位块的部位的胶带被粘贴于切割定位块上,后续可将切割定位块上的胶带进行切割,以使得极片的切割部没有粘贴胶带。当切刀对极片进行切割时,切刀可从极片没有粘贴胶带的部位进行切割,从而避免切割胶带,不仅保证极片的切割效果,还可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极片粘贴胶带时的一种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极片粘贴完胶带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粘胶辅助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粘胶辅助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切割定位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极片;20-压杆;30-粘胶辅助装置;31-切割定位块;311-第一定位部;312-第二定位部;313-凹槽;32-夹紧装置;321-第一夹紧块;3211-第一夹紧部;3212-第二夹紧部;322-第二夹紧块;323-卡槽;324-转轴;325-弹簧折页;3251-第一弹簧片;3252-第二弹簧片;40-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粘胶辅助装置30可应用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在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对极片10进行二分工序之前,通常会将长段的极片10中破损的地方切除,然后利用胶带40将切割后的两段极片10进行粘接。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粘胶辅助装置30可用于辅助对两段极片10进行粘接。
极片辊压分切装置用于对两段极片10进行粘接的部位可包括机台(图中未示出)、粘胶装置(图中未示出)、切胶装置(图中未示出)以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粘胶辅助装置30。在本实施例中,在将两段极片10进行粘接时,两段极片10沿第一方向排列,该第一方向可视为极片10的长度方向,粘接的胶带40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可视为极片10的宽度方向,也即,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位于第一平面内,该第一平安为平行于极片表面的平面。而对极片10进行切割时,是沿第一方向进行切割的。当然,上述切割方向仅是作为一种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极片10的切割方向也可沿极片10的宽度方向进行。应当注意的是,极片10的切割方向与胶带40的延伸方向是垂直的。
具体的,机台可用于放置待粘接的两段极片10,机台上设有两个压杆20,两个压杆20第一方向排列,每一个压杆20可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一个压杆20压在其中一段极片10的表面,另一个压杆20压在另一段极片10的表面,也就是说,上述两个压杆20可分别对两段极片10起到定位的作用。压杆20的长度(也就是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可大于等于极片10的宽度,这样,压杆20可对极片10起到充分的定位作用,保证极片10在粘接时位置固定,从而保证粘接效果。
参考图3和图4,粘胶辅助装置30放置于极片10背离机台的一侧表面,其中,包括切割定位块31以及夹紧装置32。夹紧装置32可包括第一夹紧块321和第二夹紧块322。第一夹紧块321可为L型结构,具体的,第一夹紧块321可包括垂直于极片10的第一夹紧部3211和平行于极片10的第二夹紧部3212,第二夹紧部3212与极片10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第二夹紧块322可连接于第二夹紧部3212朝向极片10的一侧,第二夹紧块322与第一夹紧部3211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可沿第二方向延伸。另外,第二夹紧块322与第一夹紧部3211之间的间距可与压杆20的宽度相同,并且,第二夹紧部3212与极片10之间的距离也可与压杆20的高度相同。可以理解的,第一夹紧块321和第二夹紧块322之间的空间可用于穿过压杆20,也就是说,当粘胶辅助装置30放置于压杆20上时,压杆20的各侧面可分别与第一夹紧部3211、第二夹紧部3212以及第二夹紧块322抵接,从而使得压杆20对粘胶辅助装置30起到定位的作用。
第一夹紧块321远离第二夹紧块322的一侧可设置有卡槽323,切割定位块31可安装于该卡槽323内。切割定位块31可相对于第一夹紧块321绕第一轴线转动,该第一轴线可视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直线,以使得切割定位块31可压紧于极片10或者与极片10脱离接触。具体的,卡槽323内可设置有转轴324,该转轴324可相对第一夹紧块321绕第一轴线转动,切割定位块31可固定连接于该转轴324,当转轴324相对第一夹紧块321转动时可带动切割定位块31相对于第一夹紧块321转动。示例性地,第一夹紧块321可通过销与转轴324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对极片10粘贴胶带40之前,可先将压杆20和粘胶辅助装置30放置于极片10的表面。在该过程中,可先将粘胶辅助装置30放置于压杆20上,使得压杆20与粘胶辅助装置30相对固定,然后将压杆20压紧到极片10的表面。在压板到达极片10的表面之前,切割定位块31可转动至远离极片10的位置,防止在将压杆20压紧到极片10上时,切割定位块31划伤极片1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切割定位块31相对第一夹紧块321的转动角度可为0°~150°,以使得切割定位块31的自由端可转动至朝向第二夹紧块322一侧,防止在切割定位块31压紧到极片10上时,切割定位块31掉落而损坏极片10。
参考图5,切割定位块31可包括上下排列的第一定位部311和第二定位部312,其中,第二定位部312位于极片10的表面,第一定位部311位于第二定位部312背离极片10的一侧。第一定位部311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小于第二定位部312沿第二方向的尺寸,第一定位部311与胶带40粘贴的表面为弧形面,该弧形面可朝向第二定位部312弯曲,并且弧形面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定位部311连接第二定位部312的尺寸。这时,第一定位部311沿第二方向的两个侧面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定位部312朝向第一定位部311的侧面配合形成夹角为锐角的V型凹槽3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粘胶辅助装置30在辅助粘贴胶带40时,可先将切割定位块31放置于两段极片10需要粘接的位置处,并且切割定位块31沿第一方向延伸。粘胶装置可将胶带40粘贴在两段极片10的连接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当胶带40经过切割定位块31时,胶带40的一部分粘贴在第一定位部311背离极片10的一侧表面。粘贴好胶带40后,切胶装置可沿着凹槽313的延伸方向对切割定位块31上的胶带40进行切割,也即,切割定位块31上的胶带40切割的位置为正对于凹槽313的部位,以更便于将胶带40进行切割。
另外,应当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定位部311设置为弧形表面,在粘贴胶带40时,胶带40更容易与第一定位部311的表面贴合,在后续对切割定位块31上的胶带40,通过在V字型凹槽313处进行切割,更容易将胶带40切断。
或者,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311可呈长方体,第二定位部312也可呈长方体。也即,第一定位部311可垂直放置于第二定位部312上,由于第一定位部311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小于第二定位部312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可使得第一定位部311的两个侧边均可与第二定位部312配合形成台阶结构,从而便于后续切割胶带40。
第一定位部311和第二定位部312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将切割定位块31上的胶带40切断后,可将粘胶辅助装置30移开,这时,胶带40原本正对于切割定位块31的部位具有间隙,该间隙使得胶带40变成沿第二方向排列的两段。当后续对极片10进行切割时,刀片可沿上述间隙对极片10进行切割,由于间隙的部位没有胶带40,刀片可轻易地将极片10切割开。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部311用于粘贴胶带40的一侧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在1mm~20mm。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尺寸可使得胶带40的间隙在1mm~20mm之间,由于刀片的厚度一般为1mm,上述胶带40的间隙大于1mm时,可保证刀片在切割极片10时不会接触到胶带40。而将胶带40的间隙控制在20mm内,可保证胶带40在极片10上粘贴的有效区域,防止极片10被切割的两边翘边,进而防止后续过辊时造成断带的风险。
参考图4,第二夹紧块322可通过弹簧折页325与第二夹紧部3212进行连接。弹簧折页325可包括第一弹簧片3251和第二弹簧片3252,第一弹簧片3251可相对于第一弹簧片3251绕第二轴线转动,该第二轴线可视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直线。第一弹簧片3251可固定连接于第二夹紧块322,第二弹簧片3252可固定连接于第二夹紧部3212,当第一弹簧片3251相对第二弹簧片3252转动时,即可带动第二夹紧块322相对第一夹紧块321转动。当将粘胶辅助装置30放置于压杆20上时,可先将第二夹紧块322转动90度,使得第二夹紧块322处于平行于压杆20的状态。当将第一夹紧部3211朝向第二夹紧块322的表面与压杆20表面抵接后,可将第二夹紧块322转动90度,回到与极片10垂直的状态,从而与第一夹紧部3211配合以夹紧压杆20。应当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可转动的第二夹紧块322,可更方便于将粘胶辅助装置30固定于压杆20上。
另外,为便于粘胶辅助装置30能够与极片10切割的位置对齐,还可在压杆20上设置刻度线,当将粘胶辅助装置30固定于压杆20上时,粘胶辅助装置30可通过刻度线固定于某一位置。在后续压杆20压紧于极片10时,即可使得切割定位块31位于极片10切割的部位,以此来提高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在对极片10粘贴胶带40时可手动操作粘胶辅助装置、粘胶装置和切胶装置,也可使得粘贴胶带40的过程自动化。示例性地,极片辊压分切装置除了上述粘胶装置和切胶装置外,还可包括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传感器组件、传送装置(图中未示出)和移动装置(图中未示出),传感器可用于检测极片表面的各种信号,传送装置可用于将极片10传送至基台上用于粘贴胶带40的位置,移动装置用于驱动压杆20上下移动。并且,传感器组件、粘胶装置、切胶装置、传送装置以及移动装置均可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上述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在自动化粘贴胶带40时,首先,控制单元可控制传送装置运行,以将极片10传送至粘贴胶带40的位置。这时,传感器组件检测到极片10被放置到位的信号,并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还可控制移动装置运行,移动装置可驱动压杆20向下至压紧极片10。当切割定位块31压紧到极片10表面后,这时,传感器组件可识别粘胶辅助装置30放置于极片10表面的第一信号,控制单元可根据第一信号控制粘胶装置启动。粘胶装置可自动裁下与极片10宽度一致的胶带40,并将胶带40粘贴在极片10上。传感器组件再次识别到极片10被粘贴好胶带40的第二信号,控制单元根据该第二信号控制切胶装置运行,以使得切胶装置可沿着切割定位块31的凹槽313对胶带40进行切割。当传感器组件识别到胶带40切割完成的信号后,控制单元还可根据该信号再次控制移动装置运行,以将压杆20取走。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自动化粘贴胶带40,不仅可节省人力还时间,还可提高切割胶带40的精确度。
在对上述极片辊压分切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后,以下将对利用上述极片辊压分切装置进行粘胶的粘胶方法进行说明。
辊分机或辊压机的粘胶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将粘胶辅助装置30设置于压杆20;
步骤S200:移动压杆20至极片10的表面,以使压杆20对极片10压紧;
步骤S300:将粘胶辅助装置30放置于极片10的表面,粘胶辅助装置30沿第一方向延伸;
步骤S400:利用粘胶装置对极片10粘贴胶带40,胶带40的一部分粘贴于切割定位块31背离极片10的一侧表面;
步骤S500:利用切胶装置在切割定位块3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对胶带40进行切割;
步骤S600:将切割定位块31由极片10的表面移开;
步骤S700:将压杆20从极片10表面移开;
步骤S800:将胶带40位于切割定位块31的两侧的端部裁边压实。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粘胶的步骤仅作为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时,粘贴胶带也可采用其它的步骤方法,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上述粘胶方法中,当极片辊压分切装置还包括传感器组件和控制单元时,上述步骤S300中,将粘胶辅助装置30放置于极片10的表面具体可包括:先将粘胶辅助装置30放置于压杆20上,传感器组件识别到粘胶辅助装置30放置于压杆20的信号,控制单元根据该信号控制压杆20移动至极片10的表面。
类似的,上述步骤S400中利用粘胶装置对极片10粘贴胶带40具体可包括:传感器组件识别到粘胶辅助装置30放置于极片10表面的第一信号,控制单元根据第一识别信号控制粘胶装置对极片10粘贴胶带40。
类似的,上述步骤S500中利用切胶装置在切割定位块3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对胶带40进行切割具体可包括:传感器组件识别到极片10被粘贴好胶带40的第二信号,控制单元根据第二信号控制切胶装置在切割定位块3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对胶带40进行切割。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和粘胶方法,通过设置切割定位块,使得胶带在极片切割的部位形成间隙,以便于后续切刀对极片进行切割时避开胶带,保证极片的切割效果。并且,在切割极片时还可节省时间,从而可提高生产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粘胶装置、切胶装置以及粘胶辅助装置;
所述粘胶辅助装置包括切割定位块,所述切割定位块放置于所述极片表面,所述切割定位块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切割定位块背离所述极片的一侧表面用于粘贴胶带,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极片的切割方向;
所述粘胶装置用于对所述极片粘贴胶带,所述胶带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胶带的一部分粘贴于所述切割定位块背离所述极片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位于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平面为平行于所述极片表面的平面;
所述切胶装置用于在所述粘胶装置完成对所述极片粘贴胶带后,在所述切割定位块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将所述胶带进行切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定位块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位于所述极片表面,所述第一定位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部背离所述极片的一侧;
所述第一定位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定位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远离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一侧表面的形状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朝向所述第二定位部弯曲,且所述弧形面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部的部位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以使所述第一定位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个侧边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部朝向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侧面配合形成V型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胶装置沿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对所述胶带进行切割。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个侧边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二定位部,且所述第一定位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个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形成台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胶装置沿所述台阶结构的延伸方向对所述胶带进行切割。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远离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一侧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为1mm~20m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为一体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压杆,两个所述压杆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所述两个压杆分别位于所述极片粘贴胶带的部位的两侧,以对所述极片进行压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设有刻度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所述切割定位块连接于所述第一夹紧块;
所述第一夹紧块和所述第二夹紧块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沿垂直于所述切割定位块的方向延伸,所述间隙用于穿过所述压杆,以使所述第一夹紧块和所述第二夹紧块对穿过所述间隙的所述压杆夹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块朝向所述切割定位块的一侧设有卡槽,所述切割定位块设置于所述卡槽内,且所述切割定位块可相对所述第一夹紧块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定位块的转动角度为0°~15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装置对所述极片粘贴胶带时,所述胶带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与所述极片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组件和控制单元;
所述传感器组件用于识别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为所述粘胶辅助装置放置于所述极片表面的信号,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控制所述粘胶装置对所述极片粘贴胶带;
所述传感器组件还用于识别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所述极片被粘贴好胶带的信号,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号控制所述切胶装置对所述胶带进行切割。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67292.9U CN220106578U (zh) | 2022-12-23 | 2022-12-23 | 极片辊压分切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67292.9U CN220106578U (zh) | 2022-12-23 | 2022-12-23 | 极片辊压分切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106578U true CN220106578U (zh) | 2023-11-28 |
Family
ID=88841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467292.9U Active CN220106578U (zh) | 2022-12-23 | 2022-12-23 | 极片辊压分切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106578U (zh) |
-
2022
- 2022-12-23 CN CN202223467292.9U patent/CN22010657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22548B (zh) | 薄膜自动卷绕装置、切开卷绕系统及卷绕薄膜的制造方法 | |
JP2003161935A (ja) | 偏光板貼付装置 | |
CN101517724A (zh) | 粘接片粘贴装置及粘贴方法 | |
JP2012116601A (ja) | 原反スプライス装置 | |
CN220106578U (zh) | 极片辊压分切装置 | |
JPH08107268A (ja) | 異方性導電テープの貼着装置及び異方性導電テープの貼着方法 | |
CN207142437U (zh) | 一种自动贴双面胶的贴胶机 | |
CN115832171A (zh) | 极片辊压分切装置及粘胶方法 | |
JP2000284269A (ja) | 液晶セル用偏光板の切断方法及びその接着方法 | |
CN216031252U (zh) | 一种双面胶胶层切断装置及贴双面胶机 | |
JP2718849B2 (ja) | テープ貼着方法および装置 | |
EP0598042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plicing two thin webs of material | |
CN111689276A (zh) | 放卷装置以及放卷设备 | |
CN111377280B (zh) | 一种拼接式卷料加工装置 | |
JP2769263B2 (ja) | 転写用異方性接着剤テープの作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208086931U (zh) | 胶带贴合头结构及具有其的胶带粘贴设备 | |
CN207764234U (zh) | 免疫层析塑料底板粘贴硝酸纤维素膜装置 | |
CN221955446U (zh) | 一种料带换卷接带装置以及卷绕机 | |
CN221886823U (zh) | 一种金手指贴胶装置 | |
JP2584239B2 (ja) | スチ−ルベルトの貼付け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JP2006086245A (ja) | 粘着性接着材の転写方法 | |
CN111403673A (zh) | 极耳成型方法和极耳成型装置 | |
CN221662143U (zh) | 极片交换带装置 | |
CN222647248U (zh) | 切断贴带装置和复卷机 | |
CN116729762B (zh) | 一种电芯叠片贴胶制备系统与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1 Jiangdong Avenue,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1 Jiangdong Avenue,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ongchuangxin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