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6956U - 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066956U CN220066956U CN202321657611.4U CN202321657611U CN220066956U CN 220066956 U CN220066956 U CN 220066956U CN 202321657611 U CN202321657611 U CN 202321657611U CN 220066956 U CN220066956 U CN 2200669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charged
- circuit board
- charger
- magn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充电器和电子设备。充电器包括外壳、接触式充电组件和无线充电组件。外壳设有用于放置待充电设备的第一充电位和第二充电位,所述第一充电位与所述第二充电位相背设置。接触式充电组件收容于所述外壳,所述接触式充电组件包括裸露在所述第一充电位处的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端子用于在充电时与待充电设备电性接触。无线充电组件收容于所述外壳内,对应所述第二充电位设置,用于给待充电设备无线充电。该方案满足了待充电设备不同充电方式的需求,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充电器,给终端设备充电的方式比较单一,只能是通过电接触或无线充的方式充电,而对于有多种不同充电方式的终端设备的用户而言,则需要配备多款充电器,使用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器及电子设备,可满足多种使用需求。
一种充电器,包括:
外壳,设有用于放置待充电设备的第一充电位和第二充电位,所述第一充电位与所述第二充电位相背设置;
接触式充电组件,收容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接触式充电组件包括裸露在所述第一充电位处的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端子用于在充电时与待充电设备电性接触;及
无线充电组件,收容于所述外壳内,对应所述第二充电位设置,用于给待充电设备无线充电。
可选地,所述充电器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一磁性定位组件,所述第一磁性定位组件对应所述第一充电位设置,用于与放置在所述第一充电位的待充电设备吸附定位,所述第一磁性定位组件包括极性相反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的第一磁性件吸附定位,所述第二磁体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的第二磁性件吸附定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性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三磁体,所述第一磁体、第二磁体以及第三磁体三者按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布,所述第三磁体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的第三磁性件吸附定位。
可选地,所述接触式充电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所述充电端子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第二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充电线圈,所述第一电路板设有所述充电端子的板面面向所述第一充电位,所述第二电路板设于所述充电线圈的板面面向所述第二充电位,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中的一者设有公插头,另一者设有母插头,所述公插头与所述母插头插接;和/或
所述充电器还包括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的一端用于与市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充电端子从所述第一充电位凸出于所述外壳,所述外壳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充电位外围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沿背离所述第二充电位的一侧凸出,与所述充电端子的凸出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支撑部凸出的尺寸大于所述充电端子凸出的尺寸。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环绕所述第一充电位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之间预留用于避让待充电设备的避让间隔。
可选地,所述外壳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充电位外围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沿背离所述第一充电位的方向凸出,且凸出于所述第二充电位所在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充电器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二磁性定位组件,所述第二磁性定位组件对应所述第二充电位设置,用于与放置在所述第二充电位的待充电设备吸附定位;和/或
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设有所述第一充电位,所述第二外壳设有所述第二充电位,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至少通过两种连接方式连接,共同围成收容腔。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可充电终端;及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所述充电器用于给所述可充电终端充电。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及电子设备,其中,充电器包括设有充电端子的第一充电位和可无线充电的第二充电位,这使得充电器不仅可以通过充电端子与待充电设备的电性接触实现充电,还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组件给待充电设备无线充电,使得充电器的充电方式更加多样化,满足了待充电设备不同充电方式的需求,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充电器的第一充电位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示出的充电器的第二充电位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示出的充电器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示出的充电器部分结构的又一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示出的充电器部分结构的再一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接触式充电组件和无线充电组件连接的示意图;
图7是第一外壳设有卡接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若仅指代“一个”时会再单独说明。“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顶部”、“底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充电器100的第一充电位11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示出的充电器100的第二充电位12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示出的充电器100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示出的充电器100部分结构的又一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器100,该充电器100包括外壳10、接触式充电组件20和无线充电组件30。外壳10设有用于放置待充电设备的第一充电位11和第二充电位12,所述第一充电位11与所述第二充电位12相背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充电位11和第二充电位12分别设于充电器100厚度方向的两端面上。待充电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表。
外壳10的内部形成有收容腔101,接触式充电组件20收容于所述外壳10的收容腔101,所述接触式充电组件20包括裸露在所述第一充电位11处的充电端子21,所述充电端子21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电性接触。充电端子21包括但不限于弹簧针、弹簧片。
无线充电组件30收容于所述外壳10的收容腔101内,且隐藏在外壳10的内部,无线充电组件30对应所述第二充电位12设置,用于给待充电设备无线充电。
根据以上的描述可知,充电器100不仅可以通过充电端子21与待充电设备的电性接触实现充电,还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组件30给待充电设备无线充电,使得充电器100的充电方式更加多样化,满足了待充电设备不同充电方式的需求,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需说明的是,充电器100的第一充电位11和第二充电位12可以给同一个待充电设备充电,也可以给不同的待充电设备充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10上形成有第一充电位11的一侧表面可以设置为中间部位下凹的凹面,但不仅限于此。外壳10上形成有第二充电位12的一侧表面可以设置为中间部位下凹的凹面,但不仅限于此。
如图1所示,所述充电端子21从所述第一充电位11凸出于所述外壳10,所述外壳1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充电位11外围的第一支撑部13,所述第一支撑部13沿背离所述第二充电位12的一侧凸出,充电端子21凸出外壳10的方向与第一支撑部13的凸出方向相同,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3凸出的尺寸大于所述充电端子21凸出的尺寸。如此设置,当第一充电位11朝下放置时,可以利用第一支撑部13支撑于桌面,这使得充电端子21与桌面之间留有空间,减小甚至避免充电端子21被碰触的风险,降低充电端子21发生损坏的几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3包括环绕所述第一充电位11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分131和第二支撑部分132,所述第一支撑部分131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分132之间预留用于避让待充电设备的避让间隔130。如此,避让间隔130处形成为缺口,用于避免第一支撑部13与待充电设备发生干涉,确保待充电设备能够在第一充电位11内与充电器100更好地贴合。例如,待充电设备可以是手表,避让间隔130可以用于避让手表的表带位置。当然,待充电设备还可以是其他音频设备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待充电设备外形的不同,避让间隔130的设置数量和形状可以有所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外壳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充电位12外围的第二支撑部14,所述第二支撑部14沿背离所述第一充电位11的方向凸出,且凸出于所述第二充电位12所在的表面。如此设置,当第二充电位12朝下放置时,可以利用第二支撑部14支撑于桌面,使第二充电位12与桌面之间留有空间,避免第二充电位12的表面出现磨损或划痕。第二支撑部14可以参考第一支撑部13设置,此处不再赘述。第二支撑部14凸出的可以设置的较小,这样便于实现待充电设备在第二充电位12内的360°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充电器100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外壳10内的第一磁性定位组件40,所述第一磁性定位组件40对应所述第一充电位11设置,用于与放置在所述第一充电位11的待充电设备吸附定位,以提升充电端子21与待充电设备电性接触的准确度。
具体的,第一磁性定位组件40包括极性相反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磁体41和第二磁体42,所述第一磁体41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的第一磁性件吸附定位,所述第二磁体42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的第二磁性件吸附定位,第一磁体41可以设置为N极,第二磁体42可以设置为S极,反之亦可。如此设置,第一磁体41只能与极性相反的第一磁性部吸附,而不能与极性相同的第二磁性部吸附,同理,第二磁体42也只能与极性相反的第二磁性件吸附,而不能与极性相同的第一磁性部吸附,由此确保了待充电设备放置在第一充电位11时位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进而保证了充电端子21与待充电设备之间可靠地电性接触。在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磁场之间的相互干扰,第一磁体41位于第二磁体42的磁场范围之外,第二磁体42位于第一磁体41的磁场范围之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定位组件40还包括第三磁体43,所述第一磁体41、第二磁体42以及第三磁体43三者按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布,所述第三磁体43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的第三磁性件吸附定位。如此实现三点定位,定位精度更高。第三磁体43的极性可以是N极或S极,只要能够与待充电设备的第三磁性件相吸即可。其中,第一磁体41、第二磁体42以及第三磁体43可以设置为永久磁铁,但不仅限于此。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充电器100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外壳10内的第二磁性定位组件50,所述第二磁性定位组件50对应所述第二充电位12设置,用于与放置在所述第二充电位12的待充电设备吸附定位。定位方式简单、方便。具体的,第二磁性定位组件50包括第四磁体,第四磁体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的第四磁性部吸附定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组件30包括充电线圈31,第四磁体可以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二充电位12的正中央,如此可以将充电线圈31设置在第二磁性定位组件50的外围,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第四磁体可以设置为永久磁铁,但不仅限于此。第四磁体的极性不限,只要与待充电设备的第四磁性部磁性相吸即可。
为了避免第二磁性定位组件50与充电线圈31磁场干扰,第二磁性定位组件50与充电线圈31之间还可以设置屏蔽件60,屏蔽件60可以是环形屏蔽件,环绕在第二磁性定位组件50的外围,用于隔离第二磁性定位组件50与充电线圈31磁场信号。
请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接触式充电组件20和无线充电组件30连接的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式充电组件20还包括第一电路板22,所述充电端子21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22,所述无线充电组件30包括第二电路板32,充电线圈31设于第二电路板32,所述第一电路板22设有所述充电端子21的板面面向所述第一充电位11,所述第二电路板32设有充电线圈31的板面面向所述第二充电位12,所述第一电路板22与所述第二电路板32电连接。如此设置,第一电路板22与第二电路板32分体设置,且分两层布局,充分利用了收容腔101内高度方向的空间。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接触式充电组件20与无线充电组件30可以集成于同一块电路板。
第一电路板22与第二电路板32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板22与所述第二电路板32中的一者设有公插头23,另一者设有母插头33,所述公插头23与所述母插头33插接连接,如此可以使得第一电路板22与第二电路板32的连接方式更加简单,还有利于降低成本。第一电路板22、第二电路板32可以通过螺钉固定于外壳10内,但不仅限于此。
请结合图4和图5,所述充电器100还包括电源线70,所述电源线70的一端用于与市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32连接,给所述第一电路板22和所述第二电路板32供电。由于第二电路板32上设有多个与电源线70连接的接口,则电源线70与第二电路板32连接,再与第一电路板22连接,可以减小第一电路板22与第二电路板32连接的pin脚,有利于降低成本。
请再次参考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0包括第一外壳102和第二外壳103,所述第一外壳102设有所述第一充电位11,所述第二外壳103设有所述第二充电位12,所述第一外壳102与所述第二外壳103至少通过两种连接方式连接,共同围成收容腔101。如此设置,多种连接方式保证了第一外壳102与第二外壳103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请参考图7,图7为第一外壳102设有卡接结构1020的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外壳102与第二外壳103卡接以及焊接。第一外壳102设有卡接结构1020,相应的,第二外壳103设有配合结构,卡接结构1020与配合结构卡接。卡接结构1020可以是卡爪,配合结构可以是卡槽,但不仅限于此。卡接结构1020和配合结构可以分别设置多个,两者一一对应设置。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壳102与第二外壳103卡接以及螺栓连接。本申请对第一外壳102与第二外壳103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定。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可充电终端和以上所描述的充电器100,所述充电器100用于给所述可充电终端充电。可充电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设有用于放置待充电设备的第一充电位和第二充电位,所述第一充电位与所述第二充电位相背设置;
接触式充电组件,收容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接触式充电组件包括裸露在所述第一充电位处的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端子用于在充电时与待充电设备电性接触;及
无线充电组件,收容于所述外壳内,对应所述第二充电位设置,用于给待充电设备无线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一磁性定位组件,所述第一磁性定位组件对应所述第一充电位设置,用于与放置在所述第一充电位的待充电设备吸附定位,所述第一磁性定位组件包括极性相反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的第一磁性件吸附定位,所述第二磁体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的第二磁性件吸附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三磁体,所述第一磁体、第二磁体以及第三磁体三者按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布,所述第三磁体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的第三磁性件吸附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式充电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所述充电端子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第二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充电线圈,所述第一电路板设有所述充电端子的板面面向所述第一充电位,所述第二电路板设于所述充电线圈的板面面向所述第二充电位,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中的一者设有公插头,另一者设有母插头,所述公插头与所述母插头插接;和/或
所述充电器还包括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的一端用于与市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端子从所述第一充电位凸出于所述外壳,所述外壳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充电位外围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沿背离所述第二充电位的一侧凸出,与所述充电端子的凸出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支撑部凸出的尺寸大于所述充电端子凸出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环绕所述第一充电位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之间预留用于避让待充电设备的避让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5、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充电位外围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沿背离所述第一充电位的方向凸出,且凸出于所述第二充电位所在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5、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二磁性定位组件,所述第二磁性定位组件对应所述第二充电位设置,用于与放置在所述第二充电位的待充电设备吸附定位;和/或
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设有所述第一充电位,所述第二外壳设有所述第二充电位,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至少通过两种连接方式连接,共同围成收容腔。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充电终端;及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所述充电器用于给所述可充电终端充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57611.4U CN220066956U (zh) | 2023-06-27 | 2023-06-27 | 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57611.4U CN220066956U (zh) | 2023-06-27 | 2023-06-27 | 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066956U true CN220066956U (zh) | 2023-11-21 |
Family
ID=88788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657611.4U Active CN220066956U (zh) | 2023-06-27 | 2023-06-27 | 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066956U (zh) |
-
2023
- 2023-06-27 CN CN202321657611.4U patent/CN22006695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142913B2 (en) | Magnetically connected universal computer power adapter | |
US8248025B2 (en) | Charging system capable of charging electronic device by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 |
US8237401B2 (en) | Recharg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110227527A1 (en) | Wireless charging kit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6025690A (zh) | 磁力吸合模块、磁吸组板及磁吸充电座 | |
WO2022041805A1 (zh) | 供电结构及脱毛美容仪 | |
EP3719937B1 (en) | Char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12311040A (zh) |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 |
CN220066956U (zh) | 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 |
WO2018129469A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mart platform charging | |
CN210577880U (zh) | 磁吸潜艇移动电源 | |
KR200474737Y1 (ko) | 모바일 단말기용 충전 거치대 | |
CN217406205U (zh) | 一种充电装置 | |
CN213043101U (zh) | 一种电子产品 | |
CN211298703U (zh) | 一种可充电眼镜盒装置 | |
CN210224534U (zh) | 一种连接器 | |
CN112994273A (zh) | 终端设备及无线发射组件 | |
CN220172894U (zh) | 一种组合式充电装置 | |
KR20020086442A (ko) | 영구자석 단자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2 장치간 전기적 콘택 구조 | |
CN219436682U (zh) | 一种磁吸无线充电宝 | |
CN215300175U (zh) | 一种充电座、充电器、充电装置和可穿戴设备 | |
CN215990334U (zh) | 充电设备 | |
CN217904106U (zh) | 多模块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 | |
CN219717951U (zh) | 一种无线充电主体件、配件和组件 | |
CN218348306U (zh) | 连接壳体及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