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1207U - 机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机架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011207U CN220011207U CN202321188983.7U CN202321188983U CN220011207U CN 220011207 U CN220011207 U CN 220011207U CN 202321188983 U CN202321188983 U CN 202321188983U CN 220011207 U CN220011207 U CN 2200112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lescopic
- frame
- supporting
- telescopic arm
- adjac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5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5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641 tunn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架结构,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二架体与第一架体间隔设置,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均可移动地设置;伸缩架,设置在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伸缩架的一端与第一架体连接,伸缩架的另一端与第二架体连接,伸缩架长度可调节地设置;其中,伸缩架包括支撑架和托辊结构,支撑架为多个,多个支撑架沿伸缩架的长度方向位置可调节地设置,托辊结构为多个,多个托辊结构与多个支撑架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托辊结构设置在相应的支撑架上,以通过多个托辊结构对输送结构进行支撑。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因机架结构的搭接长度受限而导致挖掘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巷道快速掘进后配套运输技术装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掘锚一体机高效快速掘进配套方式及工艺方法总体可分为三种。第一种,配套方式为掘锚一体机+转载破碎机+跨骑式锚杆钻车+柔性带式转载机+自移机尾,掘锚一体机截割落煤,煤岩经破碎转载机缓冲、破碎后,通过下穿于跨骑式锚杆钻车的柔性带式转载机及自移机尾出料,转载机搭接行程100m左右,系统初始安装长度150m,能够满足日进尺100m的要求,适用于大断面长距离巷道。第二种,配套方式为掘锚一体机+锚杆转载破碎机+柔性带式转载机+自移机尾,利用掘锚一体机和锚杆转载破碎机同步锚杆支护,煤岩经锚杆转载破碎机缓冲、破碎后,通过柔性带式转载机及自移机尾出料,转载机搭接行程50m左右,系统初始安装长度100m,能够满足日进尺50m的要求,适用于断面和距离中等条件的矿井。第三种,配套方式为掘锚一体机+锚杆转载破碎机+桥式转载机+自移机尾,主要应用于巷道长度大于1000m的巷道。与第二种相比,第三种配套方式采用桥式转载机+自移机尾的搭接行程仅为25m左右,系统初始安装长度60m,能够满足日进尺25m的搭接要求。该系统配套长度短,安装和回撤简单;主要缺点是搭接行程小,不能满足日进尺需求,停工延伸机尾频繁,影响生产效率。
在上述配套方式中,桥式转载机的机架和自移机尾的可移动机架均为固定长度、上下搭接布置,其搭接重叠的最大长度决定了单次能够向前掘进的长度。由于桥式转载机本身机架长度短,决定了其与常规的自移机尾的搭接长度短(仅有25米),每次仅能掘进25m,掘进设备就需要停机、将自移机尾向前移动,同时人工安装铺设自移机尾后方的固定式胶带机H型架体。对于快速掘进工作面,每日总的掘进长度可达50m,需要多次停机,然后人工搬运安装胶带机H型架体。这样,最终将导致挖掘整体作业时间长、挖掘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架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因机架结构的搭接长度受限而导致挖掘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架结构,包括:
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二架体与第一架体间隔设置,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均可移动地设置;
伸缩架,设置在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伸缩架的一端与第一架体连接,伸缩架的另一端与第二架体连接,伸缩架长度可调节地设置;
其中,伸缩架包括支撑架和托辊结构,支撑架为多个,多个支撑架沿伸缩架的长度方向位置可调节地设置,托辊结构为多个,多个托辊结构与多个支撑架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托辊结构设置在相应的支撑架上,以通过多个托辊结构对输送结构进行支撑。
进一步地,支撑架包括:
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竖梁和第二支撑竖梁;
支撑横梁,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竖梁和第二支撑竖梁连接;
其中,第一支撑竖梁和第二支撑竖梁均与托辊结构连接,托辊结构安装在第一支撑竖梁和第二支撑竖梁之间。
进一步地,托辊结构包括:
第一托辊,设置在支撑横梁的上方,第一托辊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第二连接段沿支撑横梁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第三连接段与第一连接段呈第二预设角度设置,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第一支撑竖梁连接,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支撑横梁连接,第三连接段的一端与第二支撑竖梁连接,第三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支撑横梁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竖梁的底端和第二支撑竖梁的底端均与支撑横梁间隔设置;托辊结构包括:
第二托辊,设置在支撑横梁的下方,第二托辊沿支撑横梁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托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竖梁和第二支撑竖梁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竖梁上设置有沿第一支撑竖梁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伸缩架还包括:
第一伸缩组件,设置在相邻两个支撑架之间;
其中,第一伸缩组件包括第一伸缩臂和第二伸缩臂,第一伸缩臂的中部与第二伸缩臂中部铰接;第一伸缩臂的一端与相邻两个第一支撑竖梁中的一个铰接,第一伸缩臂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支撑竖梁中的另一个的第一导向槽内;第二伸缩臂的一端与相邻两个第一支撑竖梁中的另一个铰接,第二伸缩臂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支撑竖梁中的一个的第一导向槽内。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竖梁上设置有沿第二支撑竖梁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槽,伸缩组件还包括:
第二伸缩组件,设置在相邻两个支撑架之间;
其中,第二伸缩组件包括第三伸缩臂和第四伸缩臂,第三伸缩臂的中部与第四伸缩臂中部铰接;第三伸缩臂的一端与相邻两个第二支撑竖梁中的一个铰接,第三伸缩臂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支撑竖梁中的另一个的第二导向槽内;第四伸缩臂的一端与相邻两个第二支撑竖梁中的另一个铰接,第四伸缩臂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支撑竖梁中的一个的第二导向槽内。
进一步地,第一伸缩组件为多个,相邻两个第一伸缩组件中的一个的第一伸缩臂的一端与相邻两个第一伸缩组件中的另一个的第二伸缩臂的一端铰接,相邻两个第一伸缩组件中的另一个的第二伸缩臂的另一端与相邻两个第一伸缩组件中的一个的第一伸缩臂的另一端铰接;和/或,
第二伸缩组件为多个,相邻两个第二伸缩组件中的一个的第三伸缩臂的一端与相邻两个第二伸缩组件中的另一个的第四伸缩臂的一端铰接,相邻两个第二伸缩组件中的另一个的第四伸缩臂的另一端与相邻两个第二伸缩组件中的一个的第三伸缩臂的另一端铰接。
进一步地,机架结构还包括:
第一滚动件,与第一支撑竖梁连接,第一滚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撑竖梁的底部;
第二滚动件,与第二支撑竖梁连接,第二滚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撑竖梁的底部。
进一步地,伸缩架包括:
连接座,设置在多个支撑架中位于端部的支撑架上,连接座凸出于支撑架设置,连接座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架体或第二架体连接的连接孔。
进一步地,连接座包括:
第一座体,设置在第一支撑竖梁上,第一座体位于第一支撑竖梁的侧部,第一座体凸出于第一支撑竖梁设置,第一座体上设置有连接孔;和/或,
第二座体,设置在第二支撑竖梁上,第二座体位于第二支撑竖梁的侧部,第二座体凸出于第二支撑竖梁设置,第二座体上设置有连接孔。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在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设置有伸缩架,并在伸缩架上设置有托辊结构,一方面能够方便调整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另一方面也能够便于通过伸缩架对输送结构进行有效支撑。伸缩架的伸缩长度可以根据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移动关系进行实时调整,不需要人工进行调整,因而大大提高了挖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伸缩架缩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伸缩架伸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机架结构在不同工作状态时的对比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架体;
20、第二架体;
30、伸缩架;31、支撑架;311、第一支撑竖梁;3111、第一导向槽;312、第二支撑竖梁;3121、第二导向槽;313、支撑横梁;32、托辊结构;321、第一托辊;3211、第一连接段;3212、第二连接段;3213、第三连接段;322、第二托辊;33、第一伸缩组件;331、第一伸缩臂;332、第二伸缩臂;34、第二伸缩组件;341、第三伸缩臂;342、第四伸缩臂;35、连接座;351、第一座体;352、第二座体;
41、第一滚动件;42、第二滚动件;
50、桥式转载机;
60、机尾滚筒;
70、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架结构,该机架结构包括第一架体10、第二架体20和伸缩架30,第二架体20与第一架体10间隔设置,第一架体10和第二架体20均可移动地设置。伸缩架30设置在第一架体10和第二架体20之间,伸缩架30的一端与第一架体10连接,伸缩架30的另一端与第二架体20连接,伸缩架30长度可调节地设置。其中,伸缩架30包括支撑架31和托辊结构32,支撑架31为多个,多个支撑架31沿伸缩架30的长度方向位置可调节地设置,托辊结构32为多个,多个托辊结构32与多个支撑架31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托辊结构32设置在相应的支撑架31上,以通过多个托辊结构32对输送结构进行支撑。
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机架结构,由于在第一架体10和第二架体20之间设置有伸缩架30,并在伸缩架30上设置有托辊结构32,一方面能够方便调整第一架体10和第二架体20之间的位置关系,另一方面也能够便于通过伸缩架30对输送结构进行有效支撑。伸缩架30的伸缩长度可以根据第一架体10和第二架体20的移动关系进行实时调整,不需要人工进行调整,因而大大提高了挖掘的工作效率。因此,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机架结构,能够便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架结构因固定长度而导致搭接长度受限的情况,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挖掘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3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竖梁311和第二支撑竖梁312;支撑架31还包括支撑横梁313,支撑横梁3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竖梁311和第二支撑竖梁312连接。其中,第一支撑竖梁311和第二支撑竖梁312均与托辊结构32连接,托辊结构32安装在第一支撑竖梁311和第二支撑竖梁312之间。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便于保证支撑架31的支撑强度,也便于对托辊结构32进行稳定支撑。
具体地,托辊结构32包括第一托辊321,第一托辊321设置在支撑横梁313的上方,第一托辊3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3211、第二连接段3212和第三连接段3213,第二连接段3212沿支撑横梁313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段3211与第二连接段3212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第三连接段3213与第一连接段3211呈第二预设角度设置,第一连接段321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竖梁311连接,第一连接段3211的另一端与支撑横梁313连接,第三连接段3213的一端与第二支撑竖梁312连接,第三连接段3213的另一端与支撑横梁313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便于使得第一托辊321围成槽形结构,从而便于更好地通过第一托辊321对输送结构(输送结构可以为输送带70)进行有效支撑和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竖梁311的底端和第二支撑竖梁312的底端均与支撑横梁313间隔设置;托辊结构32包括第二托辊322,第二托辊322设置在支撑横梁313的下方,第二托辊322沿支撑横梁313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托辊3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竖梁311和第二支撑竖梁312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通过第二托辊322对其余的输送结构进行有效输送和支撑。
具体地,第一支撑竖梁311上设置有沿第一支撑竖梁311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3111,伸缩架30还包括第一伸缩组件33,第一伸缩组件33设置在相邻两个支撑架31之间。其中,第一伸缩组件33包括第一伸缩臂331和第二伸缩臂332,第一伸缩臂331的中部与第二伸缩臂332中部铰接;第一伸缩臂331的一端与相邻两个第一支撑竖梁311中的一个铰接,第一伸缩臂331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支撑竖梁311中的另一个的第一导向槽3111内;第二伸缩臂332的一端与相邻两个第一支撑竖梁311中的另一个铰接,第二伸缩臂332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支撑竖梁311中的一个的第一导向槽3111内。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结构简单,伸缩作用稳定,便于根据第一架体10和第二架体20的移动情况实时进行伸缩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竖梁312上设置有沿第二支撑竖梁312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槽3121,伸缩组件还包括第二伸缩组件34,第二伸缩组件34设置在相邻两个支撑架31之间。其中,第二伸缩组件34包括第三伸缩臂341和第四伸缩臂342,第三伸缩臂341的中部与第四伸缩臂342中部铰接;第三伸缩臂341的一端与相邻两个第二支撑竖梁312中的一个铰接,第三伸缩臂341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支撑竖梁312中的另一个的第二导向槽3121内;第四伸缩臂342的一端与相邻两个第二支撑竖梁312中的另一个铰接,第四伸缩臂342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支撑竖梁312中的一个的第二导向槽3121内。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便于进一步提高伸缩的稳定性,以便于更好地根据第一架体10和第二架体20的移动情况实时进行伸缩调整。
具体地,第一伸缩组件33为多个,相邻两个第一伸缩组件33中的一个的第一伸缩臂331的一端与相邻两个第一伸缩组件33中的另一个的第二伸缩臂332的一端铰接,相邻两个第一伸缩组件33中的另一个的第二伸缩臂332的另一端与相邻两个第一伸缩组件33中的一个的第一伸缩臂331的另一端铰接。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优化结构布局,提高结构布局紧凑性,便于使得多个第一伸缩组件33之间相互关联,提高伸缩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伸缩组件34为多个,相邻两个第二伸缩组件34中的一个的第三伸缩臂341的一端与相邻两个第二伸缩组件34中的另一个的第四伸缩臂342的一端铰接,相邻两个第二伸缩组件34中的另一个的第四伸缩臂342的另一端与相邻两个第二伸缩组件34中的一个的第三伸缩臂341的另一端铰接。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进一步优化结构布局,进一步提高结构布局紧凑性,便于使得多个第二伸缩组件34之间相互关联,提高伸缩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机架结构还包括第一滚动件41和第二滚动件42,第一滚动件41与第一支撑竖梁311连接,第一滚动件41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撑竖梁311的底部。第二滚动件42与第二支撑竖梁312连接,第二滚动件4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撑竖梁312的底部。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伸缩架30更好地进行伸缩变化。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伸缩架30还包括连接座35,连接座35设置在多个支撑架31中位于端部的支撑架31上,连接座35凸出于支撑架31设置,连接座35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架体10或第二架体20连接的连接孔。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伸缩架30通过连接座35方便地与第一架体10或第二架体20进行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座35包括第一座体351,第一座体351设置在第一支撑竖梁311上,第一座体351位于第一支撑竖梁311的侧部,第一座体351凸出于第一支撑竖梁311设置,第一座体351上设置有连接孔,以便于通过第一座体351将第一支撑竖梁311与第一架体10或第二架体20进行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座35还包括第二座体352,第二座体352设置在第二支撑竖梁312上,第二座体352位于第二支撑竖梁312的侧部,第二座体352凸出于第二支撑竖梁312设置,第二座体352上设置有连接孔。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通过第二座体352将第二支撑梁与第一架体10或第二架体20进行连接。
伸缩架30的整体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设计,伸缩架30通过两端连接架(即单耳连接架和双耳连接架)和与自移机尾首尾两端的可移动机架连接。自移机尾首端的可移动机架向前移动时,伸缩架30被拉伸;自移机尾尾端的可移动机架向前移动时,伸缩架30被压缩。
伸缩架30结构采用剪叉式伸缩机构,交叉的两个连杆之间通过一个位于中部的连杆连接销轴连接构成一组剪杆单元,两个连杆可通过连杆连接销轴交叉回转。多级剪杆单元通过伸缩回转销轴、伸缩滑动销轴首尾衔接,即构成剪叉式机构。伸缩回转销轴起到两个剪杆单元底部、托辊架底部销孔相连的作用。伸缩滑动销轴起到两个剪杆单元顶部相连的作用,同时伸缩滑动销轴能够在托辊架架体的竖滑槽内上下滑动,并起到剪杆单元长度伸缩限位作用。
伸缩架30的结构主要工作原理为:在自移机尾首尾两端设置可移动机架,中间布置伸缩架30。伸缩架30的单耳连接架与首端的可移动机架连接,伸缩架30的双耳连接架与尾端的可移动机架连接。自移机尾首端的可移动机架向前移动时,连杆连接销轴之间距离变大,伸缩架30被拉伸,同时伸缩滑动销轴在滑槽内向下滑移;自移机尾尾端的可移动机架向前移动时,连杆连接销轴之间距离变小,伸缩架30被压缩,同时伸缩滑动销轴在滑槽内向上滑移,从而实现伸缩功能。
图4为煤矿巷道自移机尾伸缩结构的配套图。在自移机尾首尾两端设置可移动机架,中间布置伸缩架30。伸缩架30的单耳连接架与首端的可移动机架连接,伸缩架30的双耳连接架与尾端的可移动机架连接。自移机尾首端的可移动机架向前移动时,连杆连接销轴之间距离变大,伸缩架30被拉伸,同时伸缩滑动销轴在滑槽内向下滑移;自移机尾尾端的可移动机架向前移动时,连杆连接销轴之间距离变小,伸缩架30被压缩,同时伸缩滑动销轴在滑槽内向上滑移,从而实现伸缩功能。
在掘进过程中自移机尾的伸缩流程为:
工序Ⅰ:掘进起始时,桥式转载机50(在桥式转载机50处还设置有机尾滚筒60)和自移机尾上上下重叠搭接,初始搭接长度为L1,伸缩架30处于收缩状态。
工序Ⅱ:桥式转载机50跟随掘进设备前移L1,桥式转载机50和自移机尾搭接长度消耗至零。
工序Ⅲ:自移机尾首端的可移动机架(对应为第一架体10)前移L2,伸缩架30伸长L2。
工序Ⅳ:桥式转载机50跟随掘进设备继续前移L2,然后停止掘进作业。此时总共掘进了L1+L2。
工序Ⅴ:自移机尾尾端的可移动机架(对应为第二架体20)向前移动L2,伸缩架30缩回。然后自移机尾整体向前移动L1,恢复到工序Ⅰ状态。在伸缩架30缩回和自移机尾整体向前移动的过程中,后方进行延长输送带70和插H架的作业。以此顺序进行重复运行。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对现有自移机尾上进行优化、改进,在自移机尾的可移动固定长度机架的后方,增加一段伸缩架。这样当在掘进过程中桥式转载机和自移机尾的搭接长度即将消耗完,自移机尾可以向前移动将伸缩架拉长,不需要停机,可以继续向前掘进,解决了搭接长度短的问题,这样就提高了桥式转载机单次向前移动的距离,减少停机移动自移机尾频率。同时替代了人工安装胶带机H型架体,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加了循环掘进进尺,提高了掘进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的伸缩架结构,具有结构稳定、操作方便、运行平稳的优点。伸缩架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折叠性和空间伸展性,能够在压缩状态和伸展状态间自由变换,压缩时,各杆件互相靠拢,机构非常紧密;伸展后,能够按照设定尺寸覆盖较大空间,机构的运动范围很大。从而实现了在不显著增加自移机尾整体长度的情况下,较大地增加自移机尾移动行程。该结构实现移动自移机尾时伸缩架自动伸出,自移机尾的输送带可以连续运输物料,桥式转载机和其它掘进设备可以继续向前进行掘进作业,增加了掘进设备和桥式转载机单次向前移动的距离,减少了设备停机时间,进而增加了循环掘进进尺,提高了掘进效率。自移机尾可以向前移动将伸缩架拉长,替代人工安装胶带机H型架体,降低了掘进生产过程中劳动强度。该结构显著掘进过程中运输系统的效率,有利于提高我国煤矿井下快速掘进技术,对保证作业安全,降低劳动强度。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架体(10)和第二架体(20),所述第二架体(20)与所述第一架体(1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架体(10)和所述第二架体(20)均可移动地设置;
伸缩架(30),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10)和所述第二架体(20)之间,所述伸缩架(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架体(10)连接,所述伸缩架(3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架体(20)连接,所述伸缩架(30)长度可调节地设置;
其中,所述伸缩架(30)包括支撑架(31)和托辊结构(32),所述支撑架(31)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架(31)沿所述伸缩架(30)的长度方向位置可调节地设置,所述托辊结构(32)为多个,多个所述托辊结构(32)与多个所述支撑架(31)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所述托辊结构(32)设置在相应的所述支撑架(31)上,以通过多个所述托辊结构(32)对输送结构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1)包括:
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竖梁(311)和第二支撑竖梁(312);
支撑横梁(313),所述支撑横梁(3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竖梁(311)和所述第二支撑竖梁(312)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竖梁(311)和所述第二支撑竖梁(312)均与所述托辊结构(32)连接,所述托辊结构(32)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竖梁(311)和所述第二支撑竖梁(31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结构(32)包括:
第一托辊(321),设置在所述支撑横梁(313)的上方,所述第一托辊(3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3211)、第二连接段(3212)和第三连接段(3213),所述第二连接段(3212)沿所述支撑横梁(313)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段(3211)与所述第二连接段(3212)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段(3213)与所述第一连接段(3211)呈第二预设角度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32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竖梁(31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3211)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梁(313)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段(32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竖梁(312)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段(3213)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梁(31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竖梁(311)的底端和所述第二支撑竖梁(312)的底端均与所述支撑横梁(313)间隔设置;所述托辊结构(32)包括:
第二托辊(322),设置在所述支撑横梁(313)的下方,所述第二托辊(322)沿所述支撑横梁(313)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托辊(3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竖梁(311)和所述第二支撑竖梁(3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竖梁(311)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支撑竖梁(311)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3111),所述伸缩架(30)还包括:
第一伸缩组件(33),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31)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伸缩组件(33)包括第一伸缩臂(331)和第二伸缩臂(332),所述第一伸缩臂(331)的中部与所述第二伸缩臂(332)中部铰接;所述第一伸缩臂(331)的一端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竖梁(311)中的一个铰接,所述第一伸缩臂(331)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竖梁(311)中的另一个的所述第一导向槽(3111)内;所述第二伸缩臂(332)的一端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竖梁(311)中的另一个铰接,所述第二伸缩臂(332)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竖梁(311)中的一个的所述第一导向槽(31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竖梁(312)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支撑竖梁(312)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槽(3121),所述伸缩组件还包括:
第二伸缩组件(34),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31)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伸缩组件(34)包括第三伸缩臂(341)和第四伸缩臂(342),所述第三伸缩臂(341)的中部与所述第四伸缩臂(342)中部铰接;所述第三伸缩臂(341)的一端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竖梁(312)中的一个铰接,所述第三伸缩臂(341)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竖梁(312)中的另一个的所述第二导向槽(3121)内;所述第四伸缩臂(342)的一端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竖梁(312)中的另一个铰接,所述第四伸缩臂(342)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竖梁(312)中的一个的所述第二导向槽(312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伸缩组件(33)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组件(33)中的一个的所述第一伸缩臂(331)的一端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组件(33)中的另一个的所述第二伸缩臂(332)的一端铰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组件(33)中的另一个的所述第二伸缩臂(332)的另一端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组件(33)中的一个的所述第一伸缩臂(331)的另一端铰接;和/或,
所述第二伸缩组件(34)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二伸缩组件(34)中的一个的所述第三伸缩臂(341)的一端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伸缩组件(34)中的另一个的所述第四伸缩臂(342)的一端铰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伸缩组件(34)中的另一个的所述第四伸缩臂(342)的另一端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伸缩组件(34)中的一个的所述第三伸缩臂(341)的另一端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结构还包括:
第一滚动件(41),与所述第一支撑竖梁(311)连接,所述第一滚动件(4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竖梁(311)的底部;
第二滚动件(42),与所述第二支撑竖梁(312)连接,所述第二滚动件(4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竖梁(312)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架(30)还包括:
连接座(35),设置在多个所述支撑架(31)中位于端部的所述支撑架(31)上,所述连接座(35)凸出于所述支撑架(31)设置,所述连接座(35)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架体(10)或所述第二架体(20)连接的连接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35)包括:
第一座体(35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竖梁(311)上,所述第一座体(35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竖梁(311)的侧部,所述第一座体(351)凸出于所述第一支撑竖梁(311)设置,所述第一座体(351)上设置有所述连接孔;和/或,
第二座体(352),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竖梁(312)上,所述第二座体(352)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竖梁(312)的侧部,所述第二座体(352)凸出于所述第二支撑竖梁(312)设置,所述第二座体(352)上设置有所述连接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88983.7U CN220011207U (zh) | 2023-05-16 | 2023-05-16 | 机架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88983.7U CN220011207U (zh) | 2023-05-16 | 2023-05-16 | 机架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011207U true CN220011207U (zh) | 2023-11-14 |
Family
ID=88691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188983.7U Active CN220011207U (zh) | 2023-05-16 | 2023-05-16 | 机架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011207U (zh) |
-
2023
- 2023-05-16 CN CN202321188983.7U patent/CN22001120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52183B (zh) | 一种可延伸支撑设备以及采用该支撑设备的搬运设备和采矿设备 | |
CN1920255B (zh) | 在房柱式回采中用于后退式柱式回采的单体支架 | |
CN103407737B (zh) | 快速掘进用迈步式自移胶带机机尾 | |
CN110905406B (zh) | 一种适用于岩巷工作面施工的多功能冲击式液压钻车 | |
CN109763836B (zh) | 适用于柔臂掘进机的重载柔性输送机 | |
CN204267038U (zh) | 掘进工作面皮带机自移机尾 | |
CN104018833A (zh) | 悬臂式纵轴双截割部掘进机 | |
CN102364053A (zh) | 掘锚机 | |
CN212359644U (zh) | 一种臂架机构及钻机装置 | |
CN115402730B (zh) | 煤矿智能快掘随动连续运输系统 | |
CN220011207U (zh) | 机架结构 | |
CN115402729A (zh) | 煤矿井下智能随动装置及煤矿井下运输系统 | |
CN103485775A (zh) | 新型连续采煤机 | |
CN202348298U (zh) | 掘锚机 | |
CN210312119U (zh) | 一种角度可调的煤矿开采输送带 | |
CN203428405U (zh) | 快速掘进用迈步式自移胶带机机尾 | |
CN115977625A (zh) | 一种姿态可调整且带有滑移功能的截割大臂及悬臂掘进机 | |
CN114109430B (zh) | 一种硬岩切割截割两用掘进机 | |
CN212952519U (zh) | 巷道掘进用后退带式输送机履带式自移机尾 | |
CN214660153U (zh) | 锚杆锚索钻车及掘进系统 | |
CN203835388U (zh) | 悬臂式纵轴双截割部掘进机 | |
CN218934410U (zh) | 一种掘锚一体机用截割高度可调式截割装置 | |
CN115477125B (zh) | 煤矿巷道输送机皮带架自动延伸装置及井下巷道掘进工作面运输系统 | |
CN216302291U (zh) | 一种可移动子母式输送机装置 | |
CN218716805U (zh) | 掘进运输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